中國古陶瓷鑒定方法的再思考

在多年從事中國古陶瓷研究、鑒定和管理工作中,傳統鑒定古陶瓷的方法如何與高科技結合起來,常常使我困惑,習慣於傳統鑒定方法的每一位古陶瓷鑒定、研究工作者,面對社會上文物造假頻繁,手段高超,以假亂真,常常感到難以應對。因此每一位古陶瓷鑒定專家都面臨著制假的挑戰。尋求中國古陶瓷鑒定方法的新思路、新突破,是古陶瓷鑒定工作者的迫切願望。下面從幾個方面分析、探討,以求中國古陶瓷鑒定方法更科學、更先進。  一、現代「高仿古瓷」向傳統鑒定方法的質疑和挑戰。自宋代始,歷朝歷代都有古陶瓷仿製品。有些是出於尊古法祖;有些出於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個人喜好;有些出於商家牟利。其歷史背景十分複雜,給中國古陶瓷鑒定帶來一定的難度。如從宋代「五大名窯」開始就有仿製品的出現,到後世歷朝都有此類仿品;再如明代中期開始仿官窯瓷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仿前朝歷代名窯名瓷更是成為風氣。但古代的仿製品(俗稱「舊仿」)畢竟在時代、品種上較明確而具體,只要認真觀察,總有蛛絲馬跡可尋。但近20多年來,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和高科技手段的介入,現代仿古瓷品種豐富,數量巨大,可說是無所不仿。這給古陶瓷鑒定帶了來了新的問題和難度。但由於仿製者水平高低不一,使現代仿古陶瓷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一般的仿製品,它們的造型、胎釉、紋飾圖案隨心所欲,生搬臆造,粗俗蠢笨,稍有古陶瓷鑒定知識,即可一目了然,俗稱「一眼假」,此類仿古瓷比較容易辨識。  第二種為較高水平的仿製品。它們以資料照片甚至真品實物為藍本,其造型、胎釉、紋飾皆較精細,是為有本之作。但造型、胎釉、紋飾細微之處總有一些差異和破綻可尋。如有些器物造型準確,但採用的是灌漿鑄坯或模製坯,再以手工修坯而成,器物手感非輕即重,胎體上接痕生硬做作;紋飾圖案為照本臨摩,線條生澀遲疑,紋飾缺少靈氣,整體器物給人以似曾相識、似是而非、有形無神的感覺。  第三種是現代仿製品中的精心之作,具有較高的水準,令人難以辨識。這種「高仿品」主要選擇經濟價值高的器物,其主要品種有明代官窯青花瓷器、明代官窯彩釉瓷器、清朝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官窯青花瓷器、青花釉里紅瓷器、清三代單色釉瓷器(包括胭脂水、檸檬黃釉和琺琅彩瓷器)。這種「高仿品」數量極少,仿製的過程和精工細作,往往超出人們的想像力。  現代「高仿古瓷」的胎體,以實物為母體,以模製和手工拉坯成形。對瓷器燒造過程中產生的收縮率經過多次實踐,進行適度的加工,器物造型準確自然,其成品的重量差異與真品微乎其微。釉面採用傳統釉料配方。對各種釉料配比和燒造溫度進行數十次甚至數百次的調試燒制,再以同時期同品種的瓷片實物標本進行對比,在視覺效果和質感上已很難區分。紋飾圖案則採用照相複印的方法,由具有熟練技藝的工藝師採用傳統的礦物鈷料和現代化學合成料,混合使用,青花發色深淺濃淡間雜有星星點點的黑褐色結晶,頗具古陶瓷青花料的特徵,這種「高仿品」有些已達到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效果。  當然,從純藝術品鑒賞的角度來講,達到此種境界的「高仿古瓷」已屬鳳毛麟角,其中凝聚著製作者的心血,也不失為藝術精品,堪稱「當今官窯瓷器」。但它們相對於蘊含著悠久歷史信息的真正古代瓷器來講,畢竟是現代藝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產物,其內在的歷史、藝術價值又怎能與原汁原味的古代陶瓷製品相提並論呢?  面對極為稀少又客觀存在的「高仿古瓷」,依靠傳統的鑒定方法,常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人主觀意識對此類「高仿古瓷」的認知度,往往對鑒定的結論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同一件器物,經不同的鑒定者鑒定,有時竟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論。面對這種狀況,古陶瓷鑒定的標準和依據在哪裡呢?一些古陶瓷收藏家、藝術品拍賣行和作為收藏曆代藝術品的博物館,面對這些「高仿古瓷」將如何取捨呢?在目前社會條件下,傳統宏觀鑒定方法的準確性、客觀性、可信度常常受到質疑,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二、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必須將傳統宏觀鑒定方法與科學技術手段相結合,從而使古陶瓷鑒定的結論更具客觀性、科學性和說服力。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對古陶瓷鑒定和研究陶瓷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統一的宏觀鑒定方法必須發展到對古陶瓷進行具體的微觀鑒定和陶瓷具有相應的現代科技論據的新階段。  第二,將現代高科技的手段、方法,作為傳統宏觀鑒定方法的拓展和補充運用到古陶瓷鑒定(文物鑒定)上,不僅是文博界的需要,也是全社會的需要。 第三,各博物館、藝術館、文物保護單位、文物收藏單位,面對多年各種形式入藏的古陶瓷,包括購買、捐贈、海關、文物鑒定站等抓獲走私文物的調撥,應對其蘊含的歷史、文化、藝術內涵進行深入的研究,為保證其客觀性、權威性、科學性需要進行準確的鑒定。  第四,各藝術品公司、文物經營公司、藝術品拍賣公司面對社會收藏家、消費者的權益,也必須給予明確的、權威的鑒定證明。面對廣泛的社會需求,將傳統宏觀鑒定方法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已成為中國古陶瓷鑒定的發展方向和必由之路,是一個前途無限的新興學科。這兩者的結合將使古陶瓷鑒定的結論更具客觀性、科學性和說服力。  三、現代科技手段在古陶瓷研究工作中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近50年來,以中國科學院硅酸鹽研究所為代表的中國科技界老一輩專家學者,在古陶瓷科技領域裡進行開創性的基礎研究工作。對中國古陶瓷的某些窯口,某些品種進行大量的科技測試工作。如浙江寧紹地區的早期青瓷;唐五代時期浙江慈溪上林湖窯址的青瓷、北宋至元代龍泉窯青瓷;元代景德鎮湖田窯青花瓷器;明代景德鎮永樂、宣德「御窯廠」遺址出土的部分青花瓷器等。他們的研究工作和提供了大量古陶瓷科技測試數據,已充分運用在古陶瓷研究專著中,取得了另人矚目的成果。近20年來在一些新發表的專題性考古發掘報告和古陶瓷研究專著中也大量採用了有關古陶瓷科技測試的數據。這些研究成果為今後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陶瓷進行年代、窯口(產地)鑒定,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是,由於中國古陶瓷生產歷史的延續性,窯口眾多的地域性,以及歷朝歷代眾多窯口瓷器生產技術的交流性,使中國古陶瓷具有背景錯綜複雜的特殊性。因此,在採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陶瓷進行測試與研究方面,特別是在年代和窯口的鑒定所採用的方法和手段上,尚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  有關測定古陶瓷年代的熱釋光法,在測試古代陶瓷的年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上海博物館科技研究室對中國古代陶瓷進行了數萬例的測試實踐,掌握了大量的科技數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中國古代陶瓷的年代測試數據可控制在正負50年左右。相對具有數千年發展歷史,距今有四、五千年的古代陶瓷來講,採用熱釋光法測定它的相對年代其誤差在正負50年,是可以接受的事實。但用這種方法來測試東漢以來的中國古代瓷器,其準確性和可信度就大可質疑了。因為東漢以後中國古代陶瓷的發展和進步,各地域互相之間的交流和影響是超過我們現代人想像的。特別是宋代以來的元、明、清古瓷器,正負50年的誤差,就意味著相對年代的混淆不清。因此,用釋熱光技術測定年代,在古陶瓷鑒定的實踐活動中,是有條件和有較大局限性的。  近幾年在古陶瓷科技測試方法中,有些專家提出可利用古陶瓷的微量元素分析,作為它的「指紋」特徵來確定其身份,可以通過科技手段鑒定出某件古陶瓷的年代和窯口(產地)。這種古陶瓷指紋鑒定法的理論基礎令人興奮,它為我們對中國古陶瓷科技鑒定提供了一條途徑,指出了一個方向。  但在這方面仍有些問題需要考慮和解決。對某一件古陶瓷採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指紋鑒定」,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這個測試結果只能確定某件古陶瓷的特定「指紋」,只是認定了它的特定「個人身份」。而要論證它的相對年代,就必須與同時代、同窯口標準器的「指紋」進行對照。而這個標準器應該是原產地的窯址考古發掘品,最好是窯址發掘品中帶有絕對紀年的資料標本。對這些具有指導意義的標準器進行多方面的測試,找出它們的微量元素數據和分析出它們的分布規律以後,才有可能確定某一窯口、某一年代古陶瓷的特徵性「家族指紋」。  不言而喻,對所謂標準器的測試數據和分析報告,必須有一定「量」的積累,因為在科學技術上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如果沒有「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質的飛躍」或「質的突破」。在古陶瓷科技測試中,只是以一兩個或幾個測試數據,就作為鑒定參照係數或鑒定標準,顯然是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難以令人信服的。大約在97年,四川有個收藏家,帶來一件晚清民國的青瓷瓶,瓶口還打爛一塊,因老人家認定是柴窯的瓷器,用1.2千元買的,不遠千里來廣州,通過熟人給省長盧瑞華寫信,信又轉到我們廣東博物館,老人家已經從北京到上海又到廣州幾經折騰,說在北京文物鑒定中心鑒定是真的,故宮給2百萬我不賣;上海有關部門也為他做過熱釋光測試也是真的等等。看上去他已經十分辛苦,艱難的拉著行李,苦苦哀求我們用錢買下,並說這真是柴窯,古人云:「寧要柴窯一片,盛過家財萬貫」,我這是一個瓶,應該值1.2千萬,你們讓政府撥款,我便宜賣給你們,1千萬行嗎?……我館不要,他失去對中國古陶瓷鑒定專家的信任,準備到美國、到聯合國,要搞什麼高科技測試。一件文物幾乎把這個人折騰成神經病了……。類似這樣的例子平時也沒少見。我奉勸這些朋友們,熱釋光測試不是鑒定文物唯一的標準。  四、將傳統宏觀鑒定方法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要建立科學的方法論,以求得鑒定研究工作的新突破。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進行跨科學、多學科的綜合研究,以成為社會發展的形勢和潮流。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所產生新的邊緣學科需要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探索和研討,力求使新的學科理論具有指導性、權威性、前瞻性;在方法上具有可行性、系統性、科學性,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加以驗證,使之日臻完善。 由於中國古陶瓷歷史悠久,窯口眾多,給古陶瓷科技分析的採樣和取得基本數據(基礎性數據)帶來不少問題。首先,用於進行科技測試的古陶瓷標本,其來源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1.古陶瓷窯址,古陶窯採集品;  2.考古工地有明確考古地層關係的古陶瓷標本,考古工地採集品標本;  3.各文博單位收藏的古陶瓷藏品,社會上流傳的傳世收藏品。  這些資料標本來源不同,保存條件不同,特別是中國古陶瓷作為「土與火」的藝術結晶,在它製作燒造過程中,也存在若干變數。如瓷土的配製、釉料的選擇、燒造時的窯位、燒造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窯爐火焰氣氛等,都會影響古陶瓷標本資料的質量和效果。由於客觀條件的不同變化,在進行科技檢測時,必須採用科學的方法,以保證其系統性和嚴謹性。  首先必須建立一個「古陶瓷標本資料庫」。它同時也作為對中國古陶瓷開展多方面科技測試、分析、研究的「樣品庫」。對進入「古陶瓷標本資料庫」的樣本,最好是選取用古陶瓷窯址出土的資料標本和有考古地層關係的出土資料標本,這兩種標本本身已備具了一定的科研條件。一種是可以確認某種古陶瓷的出生地和相對年代;另一種則反映了某種古陶瓷在某個相對年代的流傳範圍,它們本身含有較多的社會科學信息。  來自古窯址的出土資料標本,可提供準確的產地信息和相對年代信息。因為某一窯址它的地域範圍是明確的,它的燒造歷史雖然有一定的時間跨度,但相對來講這種時間跨度是有據可考的。特別是經過科學考古發掘的古瓷窯址,它的地層關係所反映的時間跨度,作為一個相對時間來說,更縮小了年代跨度的誤差。更何況有些古陶瓷窯址發掘品中又曾發現有絕對標本的標本資料。這種帶有絕對紀年的標本資料本身就是「標準器」。對它進行多種方法的科技測試,得出的各種數據,即可作為某個窯口、某個品種、某個年代的坐標基準點,收入「中國古陶瓷科技測試資料庫」,用它作為一個參照標尺,對其它同地層、同品種的資料標本的科技測試數據進行校正。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古陶瓷進行科學測試,還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統可互相驗證的方法。通過對現行的各種測試方法和手段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類和對比,並從中篩選出最具代表性、可信度的方法。眾所周知,古陶瓷是「火與土」的藝術結晶。在中國古陶瓷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各地區各窯場都在因地制宜,取土燒窯。由於歷代古陶瓷製作技術的相互傳播與相互影響,更由於當時市場需求而引起的不同窯口之間,某些品種之間的相互仿燒,使同一時代、同一時期在較大區域,眾多窯場生產的產品表現出許多共同特徵(器物造型、釉色、紋飾、燒造工藝等方面),我們稱之為「時代特徵」。但具體到某個地區、某個窯場則很難從外觀上進行具體區分。經過數十年的研究探討,八十年代初中國古陶瓷研究界的老一輩專家、學者在實踐、考察、研究的基礎上,將它們分為「某某窯系」,從寵雜的古陶瓷品種中理出了頭緒,划出了一定的時空範圍。在當時這種區分,無疑為古陶瓷的宏觀研究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具有指導性意義,也為中國古陶瓷的微觀研究奠定了基礎。只是由於當時的微觀研究手段尚不具備,無法使這項研究工作繼續深入地進行下去。但是這種努力和探索並沒有停止。今天在已具備了微觀手段和條件的情況下,人們對古陶瓷研究的要求也更具體、更明確。微觀研究已成為古陶瓷鑒定中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也是古陶瓷鑒定研究工作的象徵。作為古陶瓷胎體原料的瓷土,本身就是多種成分的混合體,而且瓷胎的原料也隨著時代不同,不斷進行選擇和變化。時至今日,利用現代手段,對歷代古陶瓷胎體樣品的測試、分析,如科技界專家、學者指出的「古陶瓷指紋測試法」,找出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窯場)所生產的某種瓷器的特徵性微量元素。以「質子激發X熒光分析法(PIXE)」、「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法(EDXRF或XRF)」、「中子活化分析法(NAA)」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同時測試,獲得古陶瓷胎體的微量元素數據,再加以互相印證,採用聚類分析法進行分類,以獲得提出的產地信息和年代信息,將是一個突破性的進步。  中國古陶瓷璀燦輝煌,歷朝歷代各種釉色、各種紋飾圖案豐富多彩,千變萬化。這種釉色、紋飾變幻莫測的特殊之處就是「火」的魔力。古陶瓷在燃燒的過程中,由於「火」的力量,胎體中各種原料熔融燒結,這其中會產生化學、物理變化;釉面在燒造過程中熔融,也產生化學、物理變化;各種彩繪料(鐵、銅、鈷等礦物色料)在燒造過程中與釉料又會熔融結合,產生新的化學變化,呈現出各種色彩和圖案線條。這一切的變化,都產生在燒造過程中,今天,我們對古陶瓷進行現代科技測試時,面對化合物、結合體,採用何種科技手段才能最有效的將它們分離出來,還原到最初的原始狀態,找出各種時期、各個品種古陶瓷的釉色料的特徵性微量元素,認定它們的「指紋特徵」,這需要科技界的專家、學者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中,經過大量的測試實踐,選擇出最好方法,建立起「中國歷代古陶瓷科技測試資料庫」。從而揭示出「火與土」的藝術謎底。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永無止境,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方法還會不斷出現。把科技鑒定的手段作為傳統宏觀鑒定方法的依據和補充,將現代高科技儀器作為手段,又為古陶瓷科技鑒定提供物質條件,關鍵是在古陶瓷鑒定實踐活動中,建立科學的方法論,循序漸進,踏踏實實,經過若干次的探索,通過文博界和科技界攜手合作,將傳統的宏觀鑒定方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建立起「古陶瓷標本資料庫」和相應的「古陶瓷科技測試資料庫」。只有這樣才會使中國古陶瓷鑒定取得突破性的發展。使古陶瓷鑒定真正形成一種科學的、準確的、較普及的方法,而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推薦閱讀:

別以為logo大就是土,為你分析YSL大logo經久不衰的秘密……
夫妻離婚前親子鑒定發現兒子非2人親生
貓系女友鑒定指南,看是不是符合以下5種之一
阿聯酋男子太帥 被拒絕入境沙特!鑒定一下!
卡地亞真假藍氣球手錶鑒定實錄

TAG:中國 | 思考 | 方法 | 陶瓷 | 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