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甘南川北行

甘南川北行 (一)東方伊甸園 雨中扎尕那

  10月21日六點半,東方微露晨曦,戶外俱樂部的領隊木易先生的商務車就在賓館門前等候了。七點吃過蘭州有名的「馬子祿牛肉麵」加雞蛋,一行十八人從蘭州出發,開始了六天的甘南川北深度游旅程。

  

  一路群山疊嶂、道路崎嶇。停車駐足、遠眺迭山群峰,只見茫茫林海,萬山蒼翠,雲霧繚繞,藏寨隱掩其中,一派浩瀚恢宏的壯觀景象。下午到達革命勝跡臘子口,臘子口系藏語之轉音,意為「險絕的山道峽口」。這裡是甘川古道和當今岷代公路上一處地勢極為險要的峽谷隘口。當年的中央紅軍正是在突破臘子口天險之後,才踏上了進軍陝北的道路。只見兩側岩壁陡峭,山勢險峻,懸崖千丈,高與天齊,遠遠望去東西峭壁形似一扇門戶,巍然對峙。岩壁上標語隱約可見,峭壁下河流水勢湍急,碉堡工事依存。瞻仰著紀念碑和紅軍戰士雕塑,耳邊彷彿響起當年激戰臘子口戰鬥的衝鋒號角。

  

  

  

  

  

  

  

  傍晚入駐迭部縣城。第二天清晨,煙雲密布、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一路行駛在雲山霧罩的濛濛細雨中,去往傳說中的東方伊甸園---扎尕那的路程,更加令人嚮往和撲朔迷離。

  約瑟夫.洛克,美國《國家地理》的職業撰稿人和攝影師,一個在黑白膠片時代將中國的美和自然帶向世界的人。1922年時來到中國考察,他在《生活在卓尼寺院》一書中說過兩句話。一句是:迭部是如此令人驚嘆,如果不把這絕佳的地方拍攝下來,我會感到是一種罪惡。另一句是:我平生未見過如此絢麗的景色。如果《創世紀》的作者曾看見迭部的美景,將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裡。

  「扎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位於迭部縣城西北34公里處,宛然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岩壁構築的一座完整的古城。四周秀峰環拱,猶如高峻渾厚、堅不可摧的城牆,把扎尕那四村一寺圍在城中。南邊兩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並立成石門。臨近石門,車上驢友無不驚嘆這世外桃源之壯美,大家下車徒步穿過石門,一路冒雨拍照。 只見高豎著兩道百米多高的對稱岩壁,猶如兩堵巨型「門墩」,形成一座宏偉的石城「前門」,穿過石門,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飛輪,流轉不息,蒼松翠柏,鬱鬱蔥蔥。

  

  

  

  

  

  

  

  

  

  

  

  

  進入石城腹地,躍入眼帘的是坐落在山坡上的一排排特色民居。三面半山坡上的藏族村落、藏式榻板木屋,鱗次櫛比,層疊而上,瑪尼經幡迎風飄揚。東哇村和拉桑寺院正好坐落在石城中央。車輛送我們至藏寨最高點,俯瞰雲霧煙雨中的寺院和白塔。依山而建的藏寨,既有西藏雕房、羌族雕房之遺風,又有漢族「人字脊、大層頂」之風範。 這些房子均以木為主,土、石輔之,採取外用「土庄廓」與內築一至兩層木質房的構造格局建成富有民族特色的榻板房,在秋雨的濕潤下,顯露著歲月的斑駁與滄桑。沿石階而上,一番氣喘吁吁的登攀之後,終於登上了三千多米高的白塔坡頂,回首南望俯瞰石門,進寨的道路蜿蜒延伸在一片煙雨之中......

  

  

  

  

  

  

  

  

  

  

  

  

  

  

  

  進入藏族村寨,中午在藏家農家樂吃過藏式午飯,品嘗著酥油奶茶,靜聽細雨敲打房檐,遠望觀賞眼前那變幻莫測、雲卷霧吞的山林景觀,像來到天宮,虛幻飄渺。透過時濃時淡的雲遮雨霧,隱約可見如林的山石高聳挺拔,巨大的山岩詭異莫測,有的如觀音坐佛,有的是擎天巨柱,有的如寺院,有的像和尚的頂冠……仔細品味,山岩相互連結,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雲霧變幻出各異的形態,岩石重疊,溝壑縱橫,氣勢磅礴。藏寨、寺院、叢林在雲霧牽繞中。也許是雨天的緣故,路上偶有藏女手撐花傘走過,幾頭藏香豬自由徜徉;農婦在水磨坊加工著青稞麵粉,放學的兩個小藏童臉上透出天真無邪的表情;一群烏鴉掠過寺院白塔,雨中尚有信徒虔誠的推動轉經輪。淅淅瀝瀝的秋雨中充滿著神秘靜謐的氣息,不禁讓人內心生髮出濃濃的迷戀之情......

  

  

  

  

  

  

  

  

  憑高遠望,藏寨向東南方向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峽谷山路,可以通向人跡罕至的湖泊和石林,風景原始優美。領隊木易告訴,行走這條路線時需要租馬由找馬夫帶路,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看來這次是沒有時間了,留些遺憾和眷戀,期待下一次機會吧。一天的旅遊即將結束,雨中的扎尕那令人流連忘返,好喜歡這裡的古樸藏寨 ,喜歡這裡的藏族兒女的淳樸與勤勞,喜歡散放在山巒田野的牛群羊群 ,喜歡這山林中裊裊升起的炊煙,這裡的山水雲霧景觀有著讓人神往的韻味,讓人迷戀它那妙趣天成的動靜相宜與自然和諧。這裡一切都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原生態,沒有雕琢的痕迹,細細品讀,讓人感受到山水人文生命脈流的搏動......

  

  

  

  

 

甘南川北行(二) 秋色盡染花湖 逶迤九曲黃河

  第三天清晨,迭部縣城遠處的高山頂披上了白色,夜裡下了2014年的第一場雪。

  

  早八點從迭部縣城出發,往若爾蓋花湖進發。途經鐵布梅花鹿自然保護區,這裡位於阿壩若爾蓋縣境內的東北方,與甘肅省接壤,面積135平方公里。自1974年成立自然保護區以來,梅花鹿數量不斷增加,常常三五成群來到林邊地角嬉戲玩耍,當地藏人稱之為「神鹿」。保護區內山清水秀,森林資源十分豐富。這裡不是圈起來的旅遊景點,梅花鹿行蹤不定,經常移動,能否看到野生梅花鹿就靠運氣了。在我的提議下,木易領隊駕車盤山而上,忽然有人驚呼看到了小鹿,遠遠的停下了車。遠處的幾隻小鹿警覺的向我們眺望,隨後消失在濃密的樹林里。下得山來,在路旁藏族村寨停車小憩,田間一老一少驅趕著自家的藏香豬,一老者口念佛語、步履蹣跚地走向不遠處的轉經塔。

  

  

  

  

  繼續行進在公路上,視野漸漸開闊,人煙漸漸稀少,山路陡峭崎嶇,車速快時會有輕微耳鳴現象,中途經過據說4000多米海拔 、忘記了名字的大山和連綿不斷的若爾蓋大草原。若爾蓋大草原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由草甸草原和沼澤組成。九月底的若爾蓋大草原天高氣爽,日出晨曦,帳篷點點,炊煙繚繞,牛羊漫野,牧歌悠悠,風情醉人。若爾蓋獨特旖旎的自然風光,古樸多彩的民族風情交相輝映。若爾蓋東部群山連綿,峰巒疊翠,林濤瀾盪。若爾蓋西部草原廣袤無垠,水草豐茂,牛羊成群,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綠洲」之稱。

  

  

  

  

  

  終於到達花湖了,秋天的花湖自然,簡單,安靜,卻又讓人燃燒,這就是花湖,妖嬈的花湖。她宛如一塊鑲嵌在川西北邊界上瑰麗奪目的綠寶石。雖說最適宜游花湖的季節是每年的6-8月初,此時花湖陽光充足,水色純美,湖畔開滿了鮮花,如入仙境。 而此時的景色卻別有天地,九月的秋色像一雙無形之手,飽蘸濃黃色彩浸染著花湖,放眼望去一片金黃,秋風蕭瑟,風吹草動,水天一色,天地間有種非人界的感覺。像在仙境中暢遊.....花湖的濕地上修建了棧道供人行走,美女們擺出多種優美姿勢拍照,一位僧人默默向湖邊走去......好像是動畫片的一個長而又長的鏡頭,隨著你蹣跚的腳步,從草原中心延伸出去的原木棧道一點點退後,花湖從芳草如茵的地平線上緩緩地升起來。湖水天真的藍,無法形容的純凈。繾綣在水天之間的雲彩,無法形容的妖艷。花湖那亘古不變的小木亭子,長長的棧道,大片的湖水,大片的天空,水天之間的濃濃雲彩,從花湖回來的照片永遠是這樣簡單的組合。卻永遠讓人一見傾心,久久回味。

  

  

  

  

  

  

  

  

  

  

  

  

  

  

  

  

  

  

  

  

  按照行程繼續向唐克進發,觀黃河九曲第一彎日落牧歸。黃河九曲第一彎位於唐克鄉以北9公里,這裡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黃河自甘肅一側來,白河自黃河第一灣灣頂匯入,型如「S」型,黃河之水猶如仙女的飄帶自天邊緩緩飄來,在四川邊上輕輕撫了一下又轉身飄回青海,故此地稱九曲黃河第一灣。

  天色漸晚,薄雲氤氳,汽車一路穿過大片紅草原。眼看夕陽西下,急速沿棧道乘電梯登上山頂觀景台,在海拔3600米的山坡上看天下黃河十八彎,黃河首區日落。每上升一步,心臟的負荷便會加重一分。但相應眼前九曲黃河的逶迤美景便要增添一分。這裡的黃河水,清澈、寧靜、緩緩流淌。沒有壺口的奔騰咆哮,吼聲震天;有的,只是和高原一樣寧靜的氣質,蜿蜒逶迤,風姿綽約。遠眺黃河九曲第一灣的美麗景象,曲折的河水分割出無數河洲、小島,水鳥翔集 ,但見白河逶迤直達天際,黃河婉蜒折北而逝,草連水,水連天,蒼蒼茫茫,兩條河流優雅別緻,攜手走向西北天邊,令人胸襟為之開闊。站在觀日台上,迎著瑟瑟秋風,聽瑪尼經幡輕吟,等待那日落的晚霞光線,可惜天公不作美,太陽始終沒有穿透層層雲靄。暮色蒼茫中,沿木棧道依階而下,山底乘車去往唐克鎮食宿。雖然一天的旅程結束了,九曲黃河第一彎那壯美景色卻久久縈繞心頭......

  

  

  

  

  

  

  

  

  

  

  

  

  

  

  

  

  

甘南川北行(三) 觀郎木寺紅崖日落 感受佛國神秘聖地

 

  

  

  

  第四天清晨,在唐克鎮農家樂賓館一覺醒來,晨霧中露出粉紅色晨曦,終於趕上晴好天氣了! 集體用過早餐,驅車開始去往郎木寺的旅途。

  風中飄動的五色經幡

  一路上車輛在晨霧裡蜿蜒穿行,薄霧撲面而來。最讓人震撼的是那風中的經幡,連綿不斷的經幡塔林、河流上懸掛的經幡和遠處高山上的經幡不斷映入我們的眼帘,吸引我們駐足觀望拍照。這裡的藏民們將其懸掛於江河公路上空、山林峽谷間、橋樑牧場或宅院屋頂。短的僅十來米,長的可達百餘米。有的經幡懸掛成傘狀經幡塔。中間有「瑪尼桿」支撐,經幡系在長繩上,一條條從桿頂呈放射狀拉下來 ,數個經幡塔間再以橫掛的經幡相連,組成氣勢宏偉的經幡陣。 眺望遠處的高山上,幾乎布滿了經幡群陣,連天接地,令人震撼,細細品味又好似一叢叢美麗的五彩花樹。

  據領隊木易先生介紹,懸掛經幡是千百年來流傳於藏民族地區的一種宗教習俗,有著自身修行、利益眾生的功德。風每吹動一次經幡,就如同將上面的經文誦讀了一遍。上蒼諸佛保護一切製造和懸掛經幡的人們,哪裡有經幡,哪裡就有如意吉祥。

  

  

  

  

  

  九大元帥走過的大草原

  驅車繼續前行,又是一望無際的高原濕地。沒有融化盡的片片白雪,在秋色浸染過的紅、黃、綠三色大草原上,泛著銀色的曲線。到處牛羊成群、藍天白雲朵朵,令人心曠神怡。一家淳樸的藏族母子(女),手牽兩匹黑色駿馬,招攬遊客騎馬拍照。身著藏袍的男孩臉上泛著典型的高原紅膚色,眼神中透出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沉穩淡然的目光,小小牧童和妹妹應該是在校學習的年齡,為了生計卻與母親一起勞作,不禁令人唏噓感嘆。一段休息拍照後繼續啟程,藏族一家還騎在馬上,遠遠揮手致意。

  

  

  

  

  

  

  行車途中眼前掠過一塊碑石,上面鐫刻著「九大元帥走過的草原」。領隊木易告訴我們,這兒就是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若爾蓋草地。紅軍長征過草地的艱難歷程大部分在若爾蓋縣境內,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有人問「十大元帥怎麼少了一個啊?」,領隊講當年陳毅被中央留在了南方打游擊。遠望看到一組名為「勝利曙光」的紅軍戰士雕刻塑像,停車駐足拍照留念。仰望雄壯悲烈的紅軍塑像,瞻仰先烈的凝重剛毅的面孔,默讀著紀念碑文,不禁感懷萬千......耳邊彷彿想起 「雪皚皚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斷糧千錘百練不怕難革命理想高於天」的長征組歌。若爾蓋大草地,是紅軍三大主力兩萬五千里長征,走過的最艱難困苦的草地。這裡的草原其實就是高原濕地,為泥質沼澤地,廣闊無邊的水草地里,當年幾乎找不到一條路,人踩到軟綿綿的草包上,稍有不慎就會陷下去,遭受滅頂之災。長征一萬多名紅軍指戰員沒能走出草地,長眠在此。我們今天到這灑滿革命先烈鮮血的地方旅遊,觀賞甘南川北此情此景,更應緬懷為我們今天過上幸福生活而英勇犧牲生命的革命前輩們!

  

  

  

  

  

  

  純潔靜謐的佛國仙山

  下午三點左右,驅車到達了郎木寺鎮上。進入預定好的農家樂賓館,放好行李就集合去往景點。這個海拔3300米的小鎮,只有一條一公里長的街道,橫跨甘肅四川兩省。甘肅這側的寺廟叫做色止寺,四川這側的叫格爾底寺。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一班老外發現了這個世外桃源,並寫了一本描述這裡的書《Tibet Life》稱為東方小瑞士。於是乎,位於四川甘肅兩省交界的郎木寺,迅速竄紅在國外背包客中。郎木寺鎮處地空靈,山水相依,景色十分秀美。寺前山色,形似僧帽,寺東紅色砂礫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金碧輝煌的寺院建築群和錯落有致的塔板民居掩映在鬱鬱蔥蔥的古柏蒼松間,還有白龍江的源頭泛著波光在月夜輕歌……

  

  

  

  

  

  穿越納摩峽谷,可探游白龍江的源頭,峽谷風光旖旎。走到納摩峽谷入口,遠遠便見石虎佇立、身上搭滿各色哈達。領隊木易一路行一路講解。郎木寺原名"達倉郎木",藏語意為虎穴仙女。因該地有一石洞,洞中站立一尊婀娜如人形的鐘乳石,其名由此而得。相傳是蓮花生大師來此降妖馴服猛虎,並教化佛法,使猛虎成為善良的仙女化身。而今虎穴依舊,"郎木"身上搭滿各色哈達,恰如仙女身著衣裙翩翩起舞,使得這一方風光寶地,更顯神秘空靈。郎木寺自古以來便是民眾朝拜黑虎女神的聖地,藏傳佛教興起時,該寺已存在了近千年之久。如今藏民大多信奉密宗佛教,但那女神虎穴仍是心中不可磨滅的聖地。飽經滄桑的信徒手搖轉經輪,年青藏女虔誠的參拜神山仙洞,堆瑪尼石祈福祈願,神化了的仙女將一切的神秘留在了這裡,留在了這神秘的郎木佛國。

  

  

  

  

  

  

  

  

  一行在去往格爾底寺的路上,忽然聽到一陣陣學校的上課鈴聲響起,接著一群紅衣童僧爭先恐後的向佛院跑去;一個修行的小喇嘛倚門沉思遠望,是否在想念遠方的父母;兩個小喇嘛在流經門前的緩緩小溪舀水沖洗,佛國清澈的溪水彷彿在洗滌人們的心靈;郎木寺鎮的四川一側的格爾底寺地勢比較開闊,成群的牛羊在寺院旁的草場上悠閑地吃草,寺院的喇嘛在大殿里莊嚴地誦經。直瀉而下的太陽光芒在空中與寺院升起的青煙相會,讓格爾底寺四周籠罩起一層佛國仙氣。大殿與納摩峽穀穀口之間的空地上,幾位青年喇嘛帶領一群童僧進行戶外體育活動。他們不斷為羽毛球交戰的雙方吶喊加油,個個臉上透出天真爛漫的表情。讓我們感受到了藏傳佛學教育的別樣風土人情。進入格爾底寺,可以見到雄偉瑰麗的四個大殿,聞思院,也是主殿即大雄寶殿所在,醫學院、時輪殿和護法殿,木瓦木樓的僧舍建於其中,隨山勢層層疊疊,喇嘛們的紅僧衣時隱時現。郎木寺經過歷世活佛的創建、擴建,現有聞思學院、續部學院、時輪學院、醫學院、印經院等,擁有眾多的學佛童僧,傳承著藏佛教文化。

  

  

  

  

  

  

  

  

  

  

  夕陽西下,日落時分就要到了,趕緊沿山間小路向高處走去, 巧遇到格爾底寺活佛養護的一對梅花神鹿。由於長期與僧侶在一起,已經不顧及躲避行人,悠然地吃著野草。我們走到高處的山坡,透過近處層層疊疊的銀瓦金頂眺望遠方。只見兩位喇嘛坐在山坡的長凳上交談,落日中的天空是那麼的藍,藍的毫無瑕疵;這藍天雲彩的純凈讓原已寂靜的佛國更顯純潔。天邊的橫亘與山巔的岩壁是郎木寺鎮的紅石崖,我們感受著郎木寺散發的悠然和寧靜,欣賞著充滿靈氣的金銀色建築在緩緩落下的陽光中展現的莊嚴美麗。

  

  

  

  

  

  

  

  

  夕陽餘暉照射下的轉經木廊,刻滿了經文的銅筒反射出炫目的金光。一位僧侶口念經文依次轉動著經筒,我跟著慢慢地轉動過去,不願離開這份光影渲染的寧靜和純潔靜謐的虔誠。三兩僧侶席地而坐,面對巍峨的高山、茂密的森林、清凈幽深的峽谷,或許是看見了佛國的幽幽空靈......泛著金紅色的山峰,與山腳銀頂、佛塔、木屋、經幡相互映襯,就像一幅充滿意境和想像的郎木佛國仙山圖畫。 郎木寺之旅行將結束,那揮之不盡的充滿佛教氣息的美麗畫面、安靜和自然中蘊含的神秘魅力,久久在腦海中回蕩。

  

  

  

  

  

甘南川北行(四)放歌桑科草原 聆聽拉卜楞梵音

  第五天,一行驢友驅車離開郎木寺,一路馳騁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桑科大草原上。

  

  臨近國慶,草地已經發黃了,但是藍天、白雲和青山還是讓人心曠神怡。極目遠眺,天地交接之處不時湧來大塊大塊的白雲,在藍天的映襯之下,是那麼純潔無暇,彷彿伸手可摘,雲彩的影子投射在草原上,在風的吹動下,與白色的羊群一起在大地上奔跑。上海阿姐用手機在車上連續播放著《請到草原來做客》和《套馬杆》等歌曲,那悠揚的馬頭琴聲伴我們驅車一路馳騁......

  

  

  

  

  

  

  馳騁放歌是最美的一種旅行,蜿蜒的山路上,望不到盡頭的草原秋色,成群的牛羊,藍藍的天空上飄著白雲,藏民們在田間辛勤勞作、一起收割青稞,待曬的青稞堆一排排列陣在山坡上,旅途中沉浸在這片美好的畫面里,大有沉醉在山水田園間的愜意感覺。

  

  

  

  

  

  

  秋季的桑科草原黃綠相間,似一塊天然地毯鋪展於天際。大夏河從草原上蜿蜒流過,似一條哈達飄落於這多彩的地毯。臨近夏河縣城,一群游牧搬遷的氂牛堵住了公路;藏女放牧的一群藏山羊,從旁邊的山坡上湧向湖邊飲水,只見湖邊水波蕩漾,清澈見底,藍天、白雲映入水中,充滿詩情畫意。

  

  

  

  

  

  臨近中午,車輛到達夏河縣城。我們登上拉卜楞寺對面山崗,俯瞰這素有東方麥加美稱的規模宏大的拉卜楞寺。大夏河水流湍急,將龍山、鳳山之間沖積成一塊盆地、藏族人民稱之為聚寶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寶盆上。 拉卜楞為藏語「拉章」的轉音,意為佛宮所在的地方。始建於1709年的拉卜楞寺,歷經修建和擴充,如今有20餘座金碧輝煌的佛殿、500多座僧院、萬餘間僧舍,鱗次櫛比,金瓦紅牆,氣勢非凡,成為藏族人心目中的吉祥聖地。從山上遠眺,整個建築群以東北及西北之白塔為標誌,高大經堂、佛殿均集中在西北方向,其它殿宇以半月形格局,呈群星捧月之勢。在夏河東岸、拉卜楞寺對面的山坡上建有一面積巨大的曬佛台,前來朝拜的男女信徒們在傍邊的草地上休息用餐,站在曬佛台的石階上會感到人的渺小。每年正月十三會在這裡舉行規模宏大的節日---曬佛節。曬佛節是藏胞敬佛的日子,大喇嘛率領僧眾把寺院里珍藏的巨幅錦緞織綉佛像抬出來展示於光天化日之下及廣大信眾面前,讓善男信女觀瞻膜拜,而後僧眾頌讚佛陀功德,念沐浴經,萬眾肅然。遠眺拉卜楞寺,人文氣息濃郁,給人以無比的震撼:藍天、白雲,金塔、佛寺,靜謐、安詳而偉大。

  

  

  

  

  下午下起了陣陣秋雨 ,忽然雨過天晴,木易先生帶領我們步行進入拉卜楞寺。夏河縣城不大,穿過主要的大街就進入了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列居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安多藏區的宗教中心,世界上最大的藏學府,在藏民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地位。拉卜楞寺的所有經堂和佛殿用青色石英岩砌成厚牆,色調素潔,質樸大方,故有「拉卜楞寺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說。這裡和其它藏傳佛教寺院一樣是個寺廟群,沒有圍牆,寺內四通八達。秋雨潤澤了拉卜楞寺的街道,紅衣喇嘛和虔誠信徒遊走其間,陽光透過白雲瀉在寺廟金頂上,彷彿閃現著道道佛國靈光。

  

  

  

  

  

  

  

  

  

  電影《天下無賊》的拍攝地,使拉卜楞寺名聞全國。這裡有著全世界最長的轉經長廊,轉經長廊繞寺院外牆而設,綿延七華里之長。雪山,青松,藍天,映襯著寺院的莊重古樸的氣質,寧靜而悠遠。人們結隊行進長廊轉動經輪,我們如果用心去觀察、去融入,就會發覺看到和得到的更多。那滿目的藍天白雲和金燦燦的大經筒,使我們習慣於抬首仰望;因為跨進了那厚重幽暗的經堂大門,使我們習慣於輕說細語;在這裡靜心聆聽那沉悶的長號角聲和那唱詩般的誦經聲,心靈會被佛國梵音所觸動,釋懷在這神秘的國度里。我們也加入了這漫長的隊伍轉經祈福,艱辛的轉經路上,每個人都是虔誠的,最使人感動的是那些摟軀著腰背的老人,拄著拐杖,轉著經筒一步一步向前挪著,但腳步卻是那樣堅定,還有那一步三拜,不停伏地、起身的藏民,衣衫早已破損不堪,但心卻是最純凈的,信仰是崇高的,就像他們那高舉過頭的雙手,親吻大地、膜拜天空。

  

  

  

  

  

  

  

  翌日,我們又早起去參觀拉卜楞寺早課。當拉卜楞寺晨鐘在香爐青煙中靜靜響起,朝陽正在早課大殿的金頂上絲絲飄灑,河水正從雪山和草場之間緩緩的流過這聚寶盆地。高僧喇嘛們依次座在大殿的排墊上,誦經學習、修鍊佛性,酥油燈散發著幽暗的光線,陣陣晨鐘木魚伴著佛國梵音。沒有了遊客的喧囂,藏民們依舊保持著他們淳樸與善良,老者們虔誠的磕著長頭匍匐在山路,氂牛與戰馬在草原上依舊自由自在的徜徉。大夏河水依舊湍急,拉不楞寺佛僧的誦經依舊虔誠,貢唐寶塔金光如新,晨曦中轉經聲驚動天籟......我們甘南川北的旅行,結束在拉卜楞寺的祈福禮佛之中。

  

  

  

  

  

  

  


推薦閱讀:

國慶期間的甘南自助游有什麼建議呢?
冬日的甘南竟如此美?離天堂最近的人間,一定要去一次!
九色甘南香巴拉——獨行甘南之旅散記
上帝珍藏的五彩寶石:甘南

TAG:甘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