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電視收視市場回顧(下)
導語:回顧2017,媒體融合進入改革深水區,多種融合模式的探索在全國如火如荼地展開,但內容競爭依然是媒體競爭不變的主題。內容價值的體現離不開受眾的測量和經營,電視受眾和電視收視市場是整個媒介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電視收視市場的把握和了解,有助於對整體媒介市場的把握和運營。繼推出《2017年全國電視收視市場回顧(上)》之後,今天將繼續推出系列(下),基於CSM媒介研究2017年所有調查城市收視調查數據,對全國電視收視市場進行簡要分析,梳理電視媒體在媒體融合浪潮中的受眾收視變化與特徵。
文丨封翔
收視中國第707期
全文約3000字 建議閱讀 6分鐘
三、電視內容市場的競爭與博弈三駕馬車收視格局未變,電視劇收視拉動效應增強
整體市場各類節目的播出與收視中,電視劇、綜藝和新聞依然是拉動收視的三駕馬車,三大類型節目收視量佔據總收視量的56.8%,與往年基本一致。其中,電視劇收視比重由2016年同期的29.6%提升至30.9%,提升1.3個百分點;新聞/時事類節目收視比重由13.8%提升到13.9%,較2016年增加了0.1個百分點;而綜藝類節目收視比重則有明顯下降,由2016年同期的13.7%降至2017年的12%,下降1.7個百分點,與2016年相比,2017年綜藝新節目數量明顯減少,收視較高的也是綜N代節目。其他節目類型中,專題、青少、電影等類型的收視比重同比有所增長。
綜藝節目引領上星頻道收視,地面頻道挖掘生活服務類節目潛力
各級頻道不同類型節目收視分布數據顯示,上星頻道主要側重於電視劇和綜藝節目資源,而地面頻道則發力於電視劇和新聞/時事節目資源。2017年,中央級頻道各類節目的收視分布相對均勻:電視劇、新聞和綜藝節目位列三甲,佔據了整體收視量的48.2%,專題、電影、體育節目也取得了較好的收視效果,頻道專業化優勢愈發明顯。省級衛視則更多倚重電視劇和綜藝節目,二者貢獻了近六成的收視總量,其中電視劇獨佔四成的份額,同比明顯提升,綜藝節目的份額則有下降。省市級地面頻道方面,電視劇、新聞及生活服務類節目是維繫收視的三大支柱,電視劇是地面頻道收視貢獻最大的節目類型,其收視份額在省市級地面頻道均在30%以上;此外,新聞/時事節目也表現突出,在省級地面頻道及市級頻道分別佔有14.6%和24.4%的收視份額;綜藝節目在地面頻道的收視份額不高,生活服務節目則成為近年來地面頻道努力拓展的方向。
電視劇收視競爭:資源使用效率觸底反彈,推薦劇目引領收視
電視劇是拉動收視的三架馬車之首,是老少皆宜、大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資源,佔總收視量的三成。數據顯示,在電視劇收視市場中,中央台所佔的收視份額穩中略升,省級頻道保持穩定,市級頻道繼續下降;上星頻道(中央級頻道及省級上星頻道)合計佔據電視劇收視市場近三分之二的收視份額,其中省級衛視電視劇收視份額達到43.9%,是電視劇市場的主導力量,地面頻道(省級非上星頻道和市級頻道)在電視劇市場的收視份額為34.9%。
電視劇一直是收視貢獻最大的資源,被譽為收視發動機,業內也有「得電視劇者得收視」的共識。歷年電視劇資源使用效率走勢也驗證了這一觀點:電視劇資源自2000年開始就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資源使用效率很少低於10%,對收視的拉動作用有目共睹;隨著電視劇播出量的不斷增加、廣電政策對電視劇播出的規範管理,近年來優質爆款劇目難覓,電視劇資源利用效率呈現震蕩下降趨勢,但2017年電視劇資源使用效率明顯回升,達到了15.6%。
2017年是廣電總局加強管理、政策規範的重要一年,《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等通知的頒布為電視劇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規則基礎。今年廣電總局在重要宣傳期推薦了多批次優秀劇目,總計達72部,截止到2017年底,累計播出了27部。其中《人民的名義》成收視爆款,憑藉全國網首播平均收視率3.05%的成績,成為2017年當之無愧的衛視劇王,該劇不僅獲得了高收視,還引發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的廣泛熱議。此外,推薦劇目中,《生逢燦爛的日子》、《急診科醫生》等9部劇目收視均過1%,收視示範效應明顯。
CSM媒介研究電視劇收視數據顯示,在100城市晚間時段播出的電視劇中,《人民的名義》幾乎在所有城市收視均進入了排名前20位,《因為遇見你》《那年花開月正圓》《歡樂頌二》等多檔不同類型的劇也在超過50個城市進入前20名,展現出優秀劇目超強的收視競爭力;從電視劇播出情況看,《偽裝者》在13個頻道播出,《炮神》在10個頻道播出,2016年的熱劇2017年還在延續。
分析電視劇播出題材發現:衛視頻道軍事鬥爭、都市生活、言情和反特/諜戰劇播出量超過10%,相比2016年同期,大類題材中都市生活、反特/諜戰有所下降,中小類題材播出比重增幅較大。收視表現較好的電視劇題材多樣,既有推薦劇目、反腐倡廉題材的《人民的名義》,也有《因為遇見你》和《放棄我抓緊我》等言情劇、還包含都市生活類的《歡樂頌二》等劇,在衛視收視較好的10部劇中題材類型達到7種,一方面說明了電視劇創作的繁榮,另一方面也是電視劇觀眾開始分化的表現。在地面頻道,軍事鬥爭和反特諜戰等題材仍是地面頻道的重頭戲,硬劇當家是市場主流。地面頻道收視較好的劇目中,題材仍然主要集中在軍事鬥爭、反特諜戰類型,收視較好的劇目包括《戰地槍王》《我的壓寨男人》《雪地娘子軍》和《我的父親我的兵》等。
綜藝節目收視競爭:多元創新,頭部綜藝加大原創力度
2017年,綜藝節目播出時長佔總節目時長的5.9%,相比2016年同期水平有小幅下滑,收視比重則明顯下滑至12 %。從收視分布上看,超八成的節目收視量為上星頻道所貢獻,中央級頻道收視份額逐年提升,而省級衛視的收視份額則較上年明顯下降,地面頻道綜藝節目的收視份額則相對穩定。
2017年綜藝節目收視份額超過3%的省級上星頻道收視主要集中在六家衛視,六家衛視在省衛視綜藝節目中所佔份額達到84.3%,相比2016年同期衛視數量減少一家,綜藝資源競爭進一步白熱化,雙虞效應更加凸顯。其中浙江衛視憑藉綜N代節目如《奔跑吧》和《中國新歌聲》等,在省級衛視綜藝節目收視市場處於領先地位;北京衛視則全力打造「跨界」品牌,《跨界歌王》和《跨界喜劇王》等助力追趕頭部衛視;江蘇衛視季播和常態綜藝雙向發力,在省級衛視綜藝收視市場的市場份額大幅度提升;湖南衛視發力原創,《嚮往的生活》、《中餐廳》等慢綜藝顯露熒屏,摒棄浮華回歸生活和日常,安徽衛視則保持穩定。從收視較高的季播節目在不同人群的收視表現看,滿足了「圈層文化」不同需求。
CSM媒介研究季播真人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季播真人秀共播出242季,與2016年基本相當。首播收視率超過1%的的季播節目共計37檔,相比2016年的52檔,減少了約30%;收視率超過2%的節目數量大幅減少,僅有《奔跑吧》和《中國新歌聲》2檔,綜N代節目勉強支撐收視,高收視季播綜藝的難覓,凸顯了綜藝節目創新的尷尬。2017年初,以《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類節目開啟了文化類節目的創新,拓展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外延,以中華傳統戲曲為題材的《中國戲曲大會》《喝彩中華》等紛紛湧現,地面頻道多向拓展,傳承文化,但整體收視表現不高。此外,自湖南衛視推出《嚮往的生活》開啟國內「慢綜藝」序幕起,《中餐廳》《青春旅社》《但願人長久》和《生活相對論》等熒屏持續發酵,雖有收視但爆款難現。
新聞節目收視競爭:公信力競爭,重大社會事件彰顯新聞力量2017年新聞/時事類節目收視繼續由中央級頻道主導,中央級頻道收視份額明顯提升,收視份額由40.7%躍升至44.4%;而省市級地面頻道收視份額則有明顯下降,收視份額由41.8%下降至37.4%;省級上星頻道收視份額保持穩定。新聞收視的基礎在於公信力,中央級頻道具有先天的優勢,在重大社會事件報道中尤為明顯。2017年在兩會報道、朱日和閱兵、十九大期間,央視新聞頻道新聞收視比平時分別提升了16%、122%和29%,彰顯了新聞的力量。
結 語
在剛剛結束的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傳媒領域,要解決這個主要矛盾 ,就要求各類媒體創新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解決過程中,媒體融合是解決矛盾的線路圖,內容競爭是實施的關鍵點,而電視這一傳統媒體在內容競爭中擁有天然的優勢,當下媒體融合進入改革深水區,媒體融合的大幕已經拉開,內容為王,電視人有信心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徜徉。
[4]收視參照總體為省級衛視所有綜藝節目。
推薦閱讀:
※[轉貼]海外中國學者:孔慶東教授應向全國人民道歉! 【貓眼看人】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閉幕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全國槍案數量降近4成 4個月收繳10.7萬餘支槍
※腕力高級訓練計劃,目標是參加全國大型腕力比賽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領導小組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傳達學習貫徹李克強重要講話精神 部署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