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靜心的修鍊 --心靈安頓下的快樂人生!(上、中、下)

道家靜心的修鍊

——心靈安頓下的快樂人生(上)

時間:2010年5月16日

地點:睦明堂藝術茶室

內容:根據馬仙蕊老師講座錄音整理

整理:恕飛

我們今天進入"國學修心,五步到心"的第四個模塊:道家靜心。讓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模塊是易道洗心,易經用來做什麼的呢?用來洗心的。為什麼洗心呢?因為我們自己經常恍恍惚惚,找不到自己的心。易經呢,八千年前的伏羲氏、三千年前的周文王、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沒有專門講心,他們講的是八卦、六十四卦、大易之象。我們則藉助卦爻的符號,回歸象思維,感應到了聖人的用心。第二個模塊是中醫養心,我們把中醫放到了修心緣起的大背景下來講,我們今天再去看黃帝內經,給我們解決的是身心靈的整體健康,落在健康上,所以中醫是幫我們解決健康問題的,而且還是身心靈的整體健康。它跟西醫不一樣的是它認為人是三層結構的,有身、有心、有靈,那麼它每個層面都有給你的調理對治,四大不調、七情內傷乃至你的心智疾病,都有對治的方法,是修道很好的利器。第三個模塊是儒家正心,上節課我們梳理了四書五經的精彩華章,不是按部就班地講,而是今天能幫助我們得到儒家正心的心法。有句話說:儒家正心以治企。在坐的你們都是社會精英,都是董事長、總經理、書記、部長,你們先要把自己的心端正嘛,對不對?然後你們才能去治理你們的企業,否則別人也會不服氣你們嘛。正心的功夫,孟夫子講吾善養吾浩然正氣。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是孔夫子的粉絲,因為孔夫子是歷史上第一個出來講心的,很厲害,今天你去國子監看看,還保留夫子當年的學生做的筆記,那個筆記就是夫子怎麼引導他的學生來認識自己的一顆心。應該說如果沒有我們的古聖先賢,伏羲氏、周文王、孔夫子、乃至今天我們講的老子、莊子,他們給我們的中華民族文化打了這麼好的基礎,那麼印度那塊土地上的大乘佛法就不可能在我們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

下一個模塊我們就講禪宗了。每年我都輪流講這五個模塊,一講到禪宗,我是又高興又悲哀。高興的是我是禪宗弟子,我最喜歡講這一塊;悲哀的是我講出去,底下的人就這麼看著我,那個感覺是:在講什麼啊?明白嗎?因為禪宗是專門講心性的,你離開了心性講文字,那不叫禪,那叫方便。但是今天沒有辦法,這塊土地上最高、最高的智慧是大乘波若智慧。但是今天大乘波若智慧弘揚不開,正法沒人講,斷掉了二個翅膀,一個翅膀是儒家、一個翅膀是道家,沒有翅膀飛不起來呀,對不對?所以為什麼正法不重現呢?根性的文化這個基礎沒有補上,所以我們這個班是補課班。

那麼這幾輪講下來呢,因緣機會成熟了,我們那個菩提道的班,就是專門和大家來討論什麼是真正的禪、心性、如何用常住真心在當下為我們來創造健康、快樂和智慧,那個班我們就可以開起來了。那是一個研討班,大家有這個需求我們就為大家服務,大家沒有這個需求我們給誰講去呀?大家怎麼會有這個需求呢?因為這幾年堅持不斷的努力,在講易經、中醫、儒家、道家,所以這個緣就是這麼慢慢聚集起來的。到了這裡,我們就自然開班了。

那麼我們今天進入道家,道家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模塊。大概我在30歲學禪之前,十幾歲的時候開始學道家。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達摩祖師沒有把印度的大乘波若智慧傳來之前,在我們這塊土地上修行最高的是道家。尤其到了後來,有沒有聽說過全真七子?前幾年講的時候,人家還說:馬老師,那是小說吧?編的。後來說:哦!真的有其人哦。呵呵,但是你們印象中的不是歷史上真正的,你們印象中的都是港台小說、電視劇里那個打打殺殺的。全真七子他們今天留給全世界人民最高的、最寶貴的精神遺產是對人體的內修內證,就這一套程序用今天的項目管理來看,極其精微,每一步都有確切的檢驗指標。並不是說我認為自己修到了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就是了。我們中國人最厲害的就是這個。我們不是把眼光放到外頭去研究一個分科、然後怎麼怎麼做、比如計算機程序設計,那不是我們中國人最厲害的,那個真比不上西方人。聽到易經你們就知道,我們這塊土地上第一縷的思維曙光,就是教你怎麼往內看、向內尋找,向內觀看、就是走向光明。所以今天去看道家門人內修內證的每一步出現了什麼內景、這個內景象徵著什麼、你自己的身體如何去調整它,如果是這樣怎麼樣、如果是那樣又怎麼樣,哇!特別讓人嘆服。所以道家最厲害的就是觀這個象,那麼恰恰我們這五個模塊——易、醫、儒、道、禪,全都是以「觀象心法」貫穿起來的。所以有二個詞你們要記住:第一個字是觀,這個觀字貫穿了易、醫、儒、道、禪,但是因為你觀的對象不一樣,所以你觀的方法就不一樣,那個對象有什麼變化呢?我給大家講細一點。那個對象在周易的那個模塊,我們教的是上觀天文、下察地理、中觀人事。所以,它同樣是觀。就這個觀的功夫是最厲害的,到了禪宗還是一個觀、內觀、觀自在。但是你要知道這個觀,我剛才講了半天,在這塊土地上,可不是在禪宗才教啊,才教的話你就暈掉了,一般根器的根本就不知道它在觀什麼。禪宗一教觀,是觀你的起心動念、觀的是極細的東西。怎麼來的,我剛才說了嘛,前面的古聖先賢已經給我們打基礎了,在周易這兒就開始了,觀的是什麼呢?剛才說:上觀天文、下察地理、中觀人事,觀的是它的陰陽變化。因為那個陰陽變化呢,古人看那個易嘛,上面一個日下面一個月,周易的易,所以古人觀日月的變化,太陽啊、月亮啊,看它們的晝夜交換、寒暑變化,拿什麼觀呀?那個太陽月亮是實體的,拿眼睛觀就可以了,那個觀你可以理解為觀察,沒有問題的。因為一個有形的東西就用眼睛來觀,這就是一開始,簡單吧。要記住啊,聖人的苦心可不是要你去觀這個。下面慢慢就變了,是這個,非這個;非這個,是這個。到了中醫裡頭那個脈象,那個把脈,那還是觀吧?這個觀就不一樣了。比如看舌診、看脈診,那個觀、那個把握就不是一種外在的了。明白嗎?觀察一個外在的東西,那個象是粗還是細?粗啊。那現在教你觀身體里氣血的變化,這個象,我們看脈象的沉浮、快慢,是不是比外面的那個象細呀,這個時候你觀一個細的東西是不是比觀外面的東西更加的需要思維專註呀。好,記住了,就是你的心能專註在一個事情上,就這一點點功夫就了不得。你這個人但凡有一點點專註在一個事情上的功夫,我們不說出世,就說入世,你都容易比別人成功。這不很簡單嗎?小孩子都想學習好,都想要老師表揚。但是他們天生的素質就是不一樣,有人就能專註在一件事情上,比如一堂課,他就盯著老師,老師給他一個眼神他馬上心領神會,老師就知道這個孩子很懂事、是個好苗子,是不是?另外一個孩子也很想聽,但是他就是不能專註在老師講的這個事情上,一會兒就跑掉、一會兒就跑掉,這就是宿世帶來的。為什麼那個孩子能專註呢?因為他往生有過對生命的學習和訓練,就這麼簡單。所以我們說,上一個模塊,就是儒家正心這一塊,儒家開始就講:明明德、三綱領、八條目,他就分了三大塊、八個細的子條目,教你一個正確的思維模式是怎麼產生出來的——止、定、靜、安、慮、得。儒家是這麼教的,你怎麼敢相信你做的這個決策是正確的、是有力量的?你怎麼敢相信你簽的這個合同,沒有那個啰里巴嗦、婆婆媽媽、亂七八糟、反反覆復的追債、討債、補款?哦,簽那個合同的剎那你的心是有力量的。你當下敢相信自己是因為你這顆心是端正的。我們說儒家講正心,不是禪宗說的是無限生命,它是專註在今生,孔夫子說:不知生焉知死,我就說今生的事情。它觀的這個象並不是禪宗說的遍虛空、盡法界,無形的東西,它就說正面的思維,我可以把它搞定,這裡面就有心專註的力量。所以儒家的觀,它依然是觀,但你就不能說它是觀察,而是觀注、是集中力量的觀。你能夠把力量集中起來,你的心就比散亂的時候有力量嘛,對吧?所以,它觀的對象雖然還是一個象,有形有象,可以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就是由自心推延到外界,所以我們叫:儒家正心以治企。你把自己的心正掉了,就可以修、齊、治、平,這不是儒家的理念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重視教育,通過對生命的教育我們今生懂得如何端正自己的心念,然後修、齊、治、平,由己推人。

那麼我們今天進入道家,大家的思維就要跟著我又要變了。道家和儒家不一樣的是,它對思維的過程更加的細膩,當然還沒有到禪宗那麼細密。道家講的觀是觀想,其實從密宗來說觀是觀、想是想,是二回事。但是,就好像一個藝術家想畫一個山水,他的腦海中首先要產生那個山水一樣,你不要小看這一點點功夫呀,你先要把山水的象在你的腦海里想出來。從禪宗來講,那也是一個妄想呀,那也是你的思維造作出來的東西。但是如果你連這個東西都沒有的話,這個台階你還不好過去,因為道家講的是精神境界的絕對自由。記下來,今天我們講的主題叫道家靜心,副標題: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心靈安頓下來才會有快樂。你看,我們每一個模塊都沒有離開現實講。中醫我們講得是健康、健康人生;儒家我們講的是幸福人生;道家我們講的是快樂人生。就是: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心靈安頓下來才有快樂。思維一下這句話,非常有意思,比如我們今天來聽道家靜心,一群師兄弟聚在這裡,但是現在你們互相觀一下象,每個人每個人呢,坐的姿勢都不一樣,不管是靠著的還是坐著的,那你現在有沒有觀察到自己為什麼是這樣的姿勢?為什麼?那答案只有一個,不管你現在是怎麼樣子坐著你會覺得你現在這個樣子比較舒服,是不是這樣?這個舒服的背後是什麼?是快樂!我們所有的人都一樣,我要快樂,眾生跟我一樣,他也要快樂,每個人都不會離開這個主題,我們的生命是追求快樂的。所以,因為這個宗旨,你的每一時、每一刻、每個起心動念、每個姿勢背後都是因為你認為這樣會舒服一些、比較快樂。因為你有這樣的動力,你才會這樣來思維,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行為方式就決定你後來展現出來的很多很多情景。所以,我們現在透過這個現象,看到背後我們每個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因為我們都需要快樂。

那麼,在道家這個模塊,就在2500年前,幾乎和印度的聖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的同時,在我們東方,老子創了道家這一派,他也發現每個人每個人,他都是需要快樂的,於是他就開始教我們怎麼能得到我們的快樂!我們的快樂在哪裡?我們可以再思維一下,我們認為有一個快樂,那麼我們的這個快樂是不是說順著我們的慣性思維習慣的?順著自己的慣性思維習慣就會快樂嗎?比如說我現在比較累一點,那我就靠著牆,就比較舒服、快樂。那我經常這樣靠下去會不會讓我越來越快樂?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說,順著我們的一種習性是不會永遠快樂下去的。

早在2500年前,在我們的土地上,我們的古聖先賢,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就說了:順著我們的慣性思維習性是完全沒有希望得到快樂的。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性是將自己寶貴的精氣神投射到外在的目標上,以致成為了一種慣性力量。但問題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快樂和那個外在的目標是二回事情,你只有往回看、往內看才可能快樂。我們的慣性是把所有的注意力往外看,又發生了什麼?這個世界又發明了什麼?在道家靜心這個模塊是教你一種智慧,把生命的方向返回來、向內看。

你們可能不太相信,因為這個模塊還好一點,我下一個模塊要講到禪宗的時候,他們就經常不忍目睹、不忍聽我在那裡講。比如,舉一個例子,上一次我們講道家的時候,不是組了一個團去武當山嗎?當時有好幾個學員是胡潤排行榜上的嘛,然後他們就聽我在那裡講人生的本質啊,講到最根性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幾個就說:馬老師,難道你不快樂嗎?馬老師,難道你覺得這個世界是苦的嗎?你覺得哪裡苦、不滿足,我捐給你,你想要什麼?我捐給你。我說:不是,不是這個問題,是你要看到世界的本質,你要理解我們古聖先賢的智慧不是來教你認識這個客觀世界,他是教你來看這個世界的本質的。這個世界的本質是怎樣的?這和我們現在自我認定的生活狀態,它是二回事情。舉一個例子,我們剛才說了這個課的主題是:道家靜心;副標題: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的心靈安頓下來才會有快樂。而離開心靈的快樂是虛無的快樂、是片段的快樂、是不長久的快樂。為什麼?因為你沒有這麼大的功夫嘛,你不可能把心老放在自己身上,你的心總是往外走。你的心只要一往外走,快樂就離你遠去了。對不對?所以,道家教你要經常把你的心安放在自己身上,這是最快樂的。

舉一個例子,我有一個好朋友、一個女孩子,基本上我們二個人同時展開我們的人生——高中、大學,然後她去國外,之後她回來,她現在比我成功,她的感覺很好。於是她這次回來就說:她現在有錢了,她請我去她住的全球連鎖酒店喝咖啡。一杯咖啡45元。

她說:不會吧?這麼便宜?

我說:你再看哦。

她說:哦,45美元,這還差不多。

這樣很有面子。以前我們倆經常在一起聚會,45美元,她可能請不起,現在她有錢了,45美元,她覺得便宜了。於是,那個waiter把咖啡端上來了。

她跟我說:他的服務態度不好。

(你有發現問題嗎?我們倆上高中時候,她四毛五請我吃一個什麼東西,我們倆就很快樂,但現在20年後,45美元她請我喝咖啡,可她就不快樂了。為什麼呢?因為她覺得那個waiter的服務不好。)

我說:很好啊,我覺得人家很好啊。

她說:你看,他那個鞠躬、還有他微笑的樣子,他這樣的鞠躬、這樣的微笑,是因為他怕他的老闆把他fire掉,他的這種姿態、微笑並不是從他的心裡頭髮出來的。

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即便下一回,有一個人他可以花450歐元請我喝一杯咖啡,快樂的鑰匙也不一定在他的手裡。所以這個問題,我經常想:未來世界的快樂模式是什麼樣的?我出去講課,比如到上海,他們請我住在黃浦江邊上的五星級飯店裡,客戶經理就遞一個卡片過來,讓你來做「顧客的反饋」,然後說:您希望我們還能為您提供哪些超出您的預值的服務?是這樣吧?五星級的嘛,超出你的預值的,顯示此店的服務是超五星的,或者是五星價格,六星待遇。於是我就想,透過這個現象你去看他背後的思維模式,這個思維模式是有問題的。他首先預定:這個顧客是刁鑽的顧客、他永遠不會滿意,是不是這樣?他首先預定這個顧客會提意見,不管服務怎麼好,他還老要求有超出那部分的。我已經是五星了,但顧客一定還有超出的那部分,我要把他超出的部分服務好,他這樣才會給我滿意。他先設這樣一個概念:顧客是挑剔的、顧客是來找麻煩的、所以我們只有把服務做得更好。但是我請問諸位:對顧客,你就是做到了六星、七星,顧客有沒有超七星、八星、九星的要求呢?所以這個設想永遠沒法得到一個balance。如果我們的思維模式、在未來世界、我們把所有的外物都造得無所不用其極、比如我們把所有的硬體都做得非常棒,但是我們所有的思維方式還是這樣對立的。我站在我這面,你站在我的對面,我們永遠無法達到我們今天說的「和諧世界」。真正的和諧從哪裡開始?從心開始。所以你就可以看到為什麼在歐美、在台灣,(我們講得好像有點跑題,但希望你明白道家這個模塊、祖師的苦心,在教我們一種什麼樣的智慧)為什麼在那裡一個有機的蘋果,長得又難看還鑽出半條蟲子來,其價格比那些又大又紅又圓的蘋果還貴?這不是我編纂的,是真實的,你們在網上可以查到。一個從中國到美國留學的女孩的經歷,她剛把這種現象的帖子發到網上,說了一句牢騷,所有的帖子就把她截住,說:蟲子吃的蘋果保證是健康的,你就不覺得你找到了一個健康的蘋果嗎?我們終究要為我們的心不能安住在自己的身體內付出代價,我們為什麼要去創造一個又大又紅外面塗了二十四層臘、用了無數的農藥和殺蟲劑的蘋果呢?因為我們不能接受一個自然生長的、生出了半條蟲子的蘋果。我們的心在不斷的往外攀緣,我們需要的是大、是紅、是有光的蘋果,於是,是誰創造了這個惡性循環?是我們自己的心。於是那些果農就用激素將蘋果催熟變大、無所不用的手段把它變紅、為了把它變得很光亮就不斷反覆的刷蠟,整個流水線下來要刷二十四層蠟,那個蠟已經完全毒到裡面去了。你要的嘛,對不對?你無法接受一個蘋果出來是自然的、風吹日晒的樣子,你不能接受,你要的是一個特別的東西。我們的心離開了自己的身體、當你需要一個特別的東西的時候,你就給自己創造了這樣的一個夢,然後你就要為這個夢付出代價。那個蘋果吃下去就是毒藥,你其實在喝化肥、農藥、殺蟲劑。所以,真正的心靈環保者發起的有機農業環保組織之所以能把一個自然的蘋果賣得比那些又大又紅又塗了二十四層蠟的還貴,是什麼?他改變了思維方式從而改變了商業模式,究其根本,他從哪裡改變了商業模式?是從心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情願買這隻又難看、又有蟲子的蘋果。注意啊,這個思維模式和剛才講的五星級的完全改變了,只是因為他站在了對面那個人(消費者)的角度想。比如這隻蘋果是你賣給我的,心想你為什麼費這個勁,你不用機器、你自己弓著腰在太陽底下、恢復最原始的農耕,你的用心是讓我嘗到一隻自然的蘋果。現在一個自然的蘋果在我們這個商業社會裡就很奇缺了。對不對?你為什麼願意費這個勁賣我這隻蘋果呢?你是站在我的角度上想的,對不對?你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為我著想,瞧瞧,現在的蘋果雖然又大又紅,但是它有毒藥和殺蟲劑、還裹了二十四層蠟,為了你,我情願去做一個天然的、自然的、有機的蘋果。你們有發現嗎?只有雙方換位思考,完全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想的時候,不僅創造了超出我們預值的財富,而且達到了一種主客之間滿意度平衡。我也降低一點標準,你也降低一點標準,你站在我的角度替我想想,我站在你的角度為你想想。有明白嗎?我想了很長、很長時間:未來的世界快樂幸福的模式從哪裡來?我現在似乎找到答案了,就是剛才我說的這個。所以我們的工作就顯得很有意義呀。而且我非常希望能把這種思維方式帶到我們的企業當中去,實際在這個事情上是三位一體的,就是以一個最初的製造者、一個最終端的消費者、一個在中間的銷售者來說,他們三個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時候,就不會有那種衝突和矛盾了。這不就是反觀自心嗎?這不就是迴光返照嗎?這不就是二千五百年前我們的老祖宗教給我們的一套「陰陽和諧」思維方式嗎?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的心,所以是長久快樂的。

來,現在我們的思維從蘋果上拉回來,你們看到了吧?看到學道家智慧的妙處了吧?我每次講課多辛苦呀,又要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還要結合實際、要讓你們看到國學的智慧在今天、在未來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你們才覺得說:哦,那好吧,我們來學習吧。

道家靜心的修鍊

——心靈安頓下的快樂人生(中)

時間:2010年5月16日

地點:睦明堂藝術茶室

內容:根據馬仙蕊老師講座錄音整理

整理:恕飛

來,先推出我們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老子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85-500年,在這個時期,我們應該不陌生,因為上一個模塊,在孔夫子的時候,我們就說到了東方三聖:老子、孔子、釋迦,都生活在這個時期,即公元前五百年左右。而這一時期,不僅是東方出了三位聖人,同時在世界上,比如說基督教等等也開始萌芽。一位德國的哲學家發現,在公元前五百年這個時空點上,是非常特殊的時期,代表了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復甦,所以才出現了這些古聖先賢。所以,他給這個時期取名字叫:第一軸心期。問題是從公元前五百年到今天的二千五百年後,今天是2010年5月16日,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沒有脫離第一軸心期。什麼意思?我們現在所有的智慧還是那個時候原創出來的,所以我的老師王教授就說:國學是回歸原創的智慧。人啊,生命要有成長,他必須要回到原點、回歸原創的智慧。我們現在還在分享著第一軸心期間這些古聖先賢們提出的對生命的經驗。現在還沒有更新,什麼時候會出現第二軸心期?有可能通過一個空間維次的更替,把人的思維、未來的思維模式更新出來。否則這種衝突不消除的話,人永遠無法找到真正的清凈、自在、幸福、快樂。那麼,關於老子,在《史記》里有一個《老莊列傳》,給老子和莊子做了一個傳,裡面記載了老子的生平。現在關於老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出生地,是在河南的鹿邑,所以老子不是天上的神而是地上的人,他真的來我們這個世間應化過,在二千五百年前。你要注意啊,道家和道教是二回事,我們今天講的是道家,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但是,後來呢?張道陵又創了一個道教,一旦成了宗教,它有自己的禮儀規範。道教,原來叫五斗米教。張道陵,就是張天師,他說老子上天了成了太上老君。所以,老子的身份你要搞清楚啊,第一,他是地上的人,他真的來過;第二,他是道家的創始人;第三,後來的道教把他尊為太上老君,第四個,我們說的老子還有一層意思,相當於道德經,道德經又簡稱老子。道德經九九八十一章,最有名的就是第一章。道德經,最要命的就是說明白了二件事:一個說清楚了什麼叫道,一個說清楚了什麼叫德。為了說清楚這兒件事,費了好大好大好大的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你進入道家這個模塊,你就要學道。問題是,道,這個清凈本體,用老子自己的話叫「絕聖棄智」,什麼意思呢?無名本體,本不可說,無法藉助現在的概念和語言說,但是又不得不說,那怎麼說?只能象說。這就講到了道德經的緣起。道德經怎麼來的?有一種說法,相傳老子成道以後一路向西行,走到了今天的函谷關一帶,西周大夫尹喜夜觀天象,見紫氣東來,知道將有真人從此經過,於是前往函谷關迎老子至樓觀台,老子在樓觀台講經論道,並著道學巨著《道德經》。中國的整個地理地貌是西北高、東南低,這個風水就象一條龍,龍頭在西北,龍尾在東南,所以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就從西北邊開始萌芽,函谷關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咽喉要塞,當時守城的關令看到一團紫氣從東邊過來。(因為一個人內修內煉是會發光的。上一個模塊的《大學》都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即一個人的德行像陽光一樣能讓你的身體很通透,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所以一個人修鍊得很有功夫的時候自然就發光。)他看到一團紫氣從東邊過來,他知道來了一個很有修為的人,於是他就請老子把他的體悟寫下來,做了五千言的道德經、九九八十一章。道德經不過才五千個字而已,但是費了勁了,你如果回不到那個先天情景里就發現真費勁。第一點:無名本體,本不可說,不得不說。一個聖人不好說「道」,但你又強要他說「道」,他不得不說「道」的時候,他就想了種種辦法讓我們明白「道」。所以在這個模塊,我認為你明白他是怎麼說的比他說了什麼更重要。中國有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一個魚就是一個實體:fish;第二個漁是方法,fishing,教你捕魚的方法。我講課從來是注重fishing。我的老師說:你懶都沒關係,你沒把八十一章看完也沒關係,你知道他是怎麼說的、知道那個方法就好。講到禪宗,你們就知道了,這個方法是什麼?這個方法是教你看到生命背後的本質的路徑。而所謂文字就是指月亮的手指頭,怕就怕你揪著那個手指頭說:哎,「道」就是這個。你把那個手指頭研究得特別特別清楚,但是老子最後說:這不是我說的。佛講法四十九年,最後他說什麼?我一個字也沒說、我什麼也沒說、如果你認為我說了什麼,你就不是我的學生。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生怕你執著那個手指頭揪住不放,認為就是那個月亮。正因為清涼月光無法描述,那麼我們通過「象思維」把易經、老莊、孔孟、乃至禪宗、書畫、詩道,替大家梳理以後發現:古聖先賢真的很慈悲,雖然他沒法說但他又不得不說,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怎麼說呢?象說。所以你作為一個學生做功夫要明白自己做的是什麼功夫,你做的功夫就是琢磨他給你的那個圖象、那個情景、那個意境背後的能量和信息。禪宗也是這樣,給你一個話頭,你就參那個話頭。有明白嗎?這就是你看道德經的第一點,你就要明白道德經是把老子的智慧設了種種的比方、打了種種的比喻告訴你說。第二點,你看到了這裡的時候,你要知道,他所有的比方、比喻就講了二件事,其實就這麼簡單。一個教什麼是道?一個什麼是德?那到底什麼是道、什麼是德呢?

好,翻開道德經,第一章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一段是五千言的核心,解決了剛才說的二個問題,所以這一段叫道之本真。道家稱之為「本真」、哲學相應的詞叫「本體」、佛家叫「實相」、禪宗叫「見性」、儒家叫「明德」,是最後無法言說的那個東西,這一段就解決這個問題,即道之本真。但是道德經又叫無名真經,是無法以概念、名稱、文字命名的真經。如果以前在禪堂上講這一段,怎麼講呢?一上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或「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叮!磬一敲,下堂了,講完了。禪宗講就這麼講,不啰嗦,不是道之本真嗎?不是無名真經嗎?無法言說的嘛,為什麼還說五千言,這麼啰嗦,還說了九九八十一章。你有明白吧?後面都是為了解釋這個的。真正的就這一段,這一段里就這一句話,給你了。有注意啊,這就是古人教學的方法,什麼教學方法?一等一的學生,從心性上了脫。大乘的般若就是這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頓悟派。識得常住真心,本自清靜!明心即得一切清靜。明白了吧,叮!磬一敲,下堂。那個第二等的呢,老師在說什麼,沒明白呀,不得已,再給你多說二句,多說二句的後面那個有二個版本,等會兒給大家說。然後說,這個也悟了,也是好學生,是中等根器的學生。後面教你的是觀,我們不是說觀象觀象嗎?象不一樣,觀的方法不一樣,這個象,你記住,在道家裡的象是什麼象,是無形之象。儒家講的是有形之象,道家講的是無形之象。那無形的象拿什麼觀呀?無形的象用心觀。上次有一個從國外回來的學生,他說:無形的象拿顯微鏡觀呵,(眾笑)細胞也是有形的呀,對不對?下次我們講莊子,莊子講的那個象氣勢磅礴,拿顯微鏡看得了嗎?你只能拿心看。所以請記住,我們的眼睛有二種功能,一種功能你向外看,你會發現一個紛繁複雜而精彩的世界,但那是假的,如幻如化的世界是自己的心創造出來的,我們的眼睛也有上當的時候,所以「眼見為實」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我們的眼睛同時還具有第二種功能,正是在道家這個模塊,我們的古聖先賢教我們的,它還可以返觀內視,向內觀察的時候它會發現一個奇妙無比的世界。這個世界有多麼奇妙?我稱之為美麗生命花園。這個世界有多好玩?建議你去看:AliceinWonderland。這個世界有多麼廣大?我告訴你這個世界有多麼廣大:一切唯心造。這個世界絲毫不比外面的世界大也不比它小,它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你的心量有多大,這個世界就有多大。你說:我往裡看,哦,馬老師,什麼也沒有,黑漆漆的一團。對,你裡面的世界就有那麼大。你能看出愛麗絲那麼好的劇本,你的那個世界就有那麼大。你能把你的心量變得很大很大,你裡面的那個世界遍虛空、盡法界。有明白吧?我們結合上一個模塊講的,生命的內造、內煉、內修、內證、內觀的生命凈化的工程,在道家裡教你怎麼把裡面的世界變成一個光明的世界。光明就是能量,用我們今天的話講,你有光就能去照別人了。是內在的光,這個心有力量肯定是發光的。到了禪宗,直接講的就是這個。但是在道家這裡就好玩,它生怕你不明白,它就比方、隱喻、舉各種例子。道德經里老子舉得最好的一個例子,你們大家都知道的,道的樣子像什麼一樣?像水一樣。道家那個詞叫:上善若水。

好!剛才說了,這是道之本真,本不可言不得不言,就舉例子,拿水的象來說「道」。所以無名真經不可命名的,通過構象(設置情景)就給你描繪出來了,你學國學、你具備了象思維、你就有了觀象的功夫,你就通達了。要在古代,你說:老師呀,「道」像什麼一樣呢?老師就給你往下面講,老師說:「道」的樣子是不可以稱道的,這個名稱、概念之下也不是它本來的樣子,沒明白吧?老師下面再跟你講後面那一段。但是如果你說:老師呀,「道」是什麼?那就一個棒子,鐺!敲腦袋一下。什麼意思?不入道。這個問法就不對。有明白哦?是什麼、不是什麼,是左腦的事情,左腦負責邏輯分析判斷。像什麼一樣?你明白嗎?你們家小孩是不是說:媽媽,這個像什麼一樣呀?小孩子都是用「像什麼」一樣來說,象什麼、不象什麼,是右腦的事情,右腦負責靈感體悟聯想。所以後面的八十段今天不講,你也明白了。它是講「道的樣子」像什麼一樣?一會兒像山谷一樣、一會兒像水一樣、像風一樣、像雨一樣、像風箱一樣,它就不斷地、不斷地給你舉例子,像什麼一樣,通過比喻希望你感悟道的樣子。這就是古人教學生的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就是直接點撥你頓悟心性,就這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二個要是你沒明白,沒有頓悟,教你漸悟的方法,給你方法叫你去觀:觀察、觀想、體悟、內觀,向內去觀象;第三種就是看你還不明白,給你舉各種各樣的例子。這三種方法你要清楚,古人是怎麼把道的本真、無名的真經通過舉例子舉出來了。這下你就明白了,下回別人說:不是不可說嗎?那怎麼還講了五千言。哦,你是明白的,老祖宗是根據學生的根器不同劃成了三類,所以對三類人,同一個「道」他的講法不一樣。

第一種講的是無象。無象,對應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這麼講求的是什麼呢?求的是悟。有學生聽了這句話就頓時覺悟了,得到了證量。第二種,教你修證方法,如何離開那個象去觀察生命的本質。這麼講求的是什麼?和第一類不一樣的是,他得到的是理,得到了一個道理,他得到教量了。第三類,舉例子講方法,翻來覆去地給你講,他也有機會明白。但這一類最容易「著相」,他就容易把水呀、芻狗呀、橐龠呀當成道,他求的是什麼呢?求的是知識。你說,我們的老祖宗是不是有智慧呀,你要求悟的給你悟,你要求理的給你理,你要求知識的給你知識。你要明白啊,那個書放到你手裡,你要明白怎麼去讀。

剛才說了有二個版本,我們先斷一下文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一種版本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古文本來就沒有標點符號,都是後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標上去的,我還見過這樣的,他把前面的「道可道,非常道」斷的也跟我們不一樣,「道可道非常道」。這個我就不講了,因為我沒有這個傳承所以就不講了,他只要有傳承,他老師這麼教他的,那也說得過去。你就知道,以前是沒有標點符號的,這些符號都是後來人加的。這件事情自己想得通就明白了,這不過是個象嘛。那個無形卻能控制著萬物造化的真理規律,老子稱它為「道」。

上次在武當山我請了一位道長講這一段,憑藉自己的感受,他舉了好多例子講了好多故事來引導,給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社會的、用左腦思考事情的人,正好消消毒嘛。但我們有二位學員就聽得眼睛發直,思維沒轉換過來。當時我就想:估計這二位以後再也不會來聽了。果然,到了晚上的時候她們一致說:不行,馬老師你一定要把這一段再講一遍。我說:道長不是講得挺好的嗎?他們說:道長講的全是右腦語言,聽不懂。我說:啊!原來如此,你們就毀我吧,非得拿概念性的思維再講一遍。人家說的「像什麼」,他聽不懂,必須說「是什麼、是、不是」。明白嗎?我們的思維方式一定要說:「是什麼、不是什麼」,他就懂了。你說:「像這個一樣、像那個一樣」,他聽不懂。你看,這就是我們的心。你發現了嗎?我們的心,一定要抓住什麼東西。當你修鍊、修鍊,哪一天說,空掉了,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抓不住的時候,是什麼滋味,……我的一個學生說:馬老師,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空掉了,我可自在了,我可快樂了。我當時正在喝水,我拿起礦泉水瓶就在他腦袋上「哐」敲了一下,我說:「你就胡說八道吧,水平也太差,連八道的水平都沒有,也就胡說四道!」。那是在重複別人說過的話,在觀照到自性的本來清靜之後,你是快樂的。請思維在你放下的同時,今天你女朋友不理你了,再也不理你了,你心裡清清楚楚她心裡連你的影子都沒有了,你什麼感覺呀?與其攀緣在文字上不如內觀一下是誰的內心在衝動起伏哦。

上次在武夷山,咱們一起做禪修的時候,上了一堂課之後,我有點不好意思地問當時邊上的張同修:「咱們這是在哪裡?」,張健說:「馬老師,你怎麼了?不是你說要來武夷山的嗎?」。我當時就使勁想也想不起來我們是在哪裡,使勁、使勁想,我當時出來一個想法是「大連」,但是我又覺得不像,我使勁想、使勁想,我就是不知道我在哪裡。那是把空間給忘掉了,還有時間。你走在很多人之中,你突然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是在哪裡,你也不知道自己有錢、有卡、有方向,你也不知道你去哪裡,這些人你突然都不認識,你什麼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你的心一點一點什麼都抓不住的時候,你只有一種感覺,那種感覺叫恐懼,非常非常的恐懼。因為我們累劫往生都是緊緊地抓住這些東西,已經習慣了粘在上頭,非常習慣粘在上頭,就是通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粘在色、身、香、味、觸、法上,突然有一天,依照心經的修行次第,色、受、想、行、識,你的色陰破了的時候,沒有身體了,你突然找不到你自己在哪裡的時候,你什麼感受啊?非常非常地恐懼,突然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當你什麼都抓不住的時候,後天生成的知見陷落了。色、受、想、行、識是一層一層破掉的,你每破掉一層的時候,你就到了生命花園更深的一個地方。我的比喻(不一定恰當):一個漆黑的夜晚,你完全沒有來過這裡,身上沒有錢、沒有地圖、沒有親戚、沒有朋友,你不知道這裡是哪裡,完全不知道是哪裡,你什麼感覺呀?你只有恐懼,這個時候你才需要,老師也好、喇嘛切諾也好,喇嘛原來的意思是一個引導者。你不要管他是否抽煙、喝酒,這跟我沒關係,關鍵是他來過這裡,他是導遊,我跟他走,就這麼簡單。所以,你有沒有在一步一步的放下,這個很清楚,你每放下一步,放的同時就是釋放一種恐懼,真放下了以後你一下子就自在、輕鬆、解脫了。輕鬆和解脫需要付出代價,這就是真實的生命。所以我們要看到,這個無名真經是來幫我們認識生命的本質的。

「無,名天地之始」,天地一開始的時候象什麼樣子呀?天地取日月之象,是陰陽之大象。陰陽初始未判的時候當屬先天一炁。「無」象徵先天狀態,「有」象徵後天狀態。我們的文化從來是講「無」的,西方的文化是講「有」的,你也可以理解為:西方的文化是對待有形的物質實體的,我們的文化是突出無形的精神能量信息的。無形的東西是什麼呀?心啊。我們的文化,完完全全就是對心來調教的,所以「無中生有」、「無中生大有」。這個是道德經說的,它說,「有,名萬物之母」。等你有(合成物質)的時候,已經是萬物並作了,天地生萬物嘛。對應後天的物質狀態,叫作「有」。那麼,被稱為「萬物之母」的「有」和「天地之始」的「無」是什麼關係呢?混成的這個東西,陰陽未判,為先天,所謂「道生一」,這個「一」是先天的東西,有個能量信息在那裡。「一生二」,陰陽一判就成後天了,陰陽如何判?什麼是先天轉後天?唯起心動念而已。「二生三」,陰陽相感,乾坤交泰的中間狀態為「三」,於是先天能量信息轉化後天物質實體,後天物質實體本先天能量信息動心起念而來。「三生萬物」象徵「無」與「有」如此感應交合,先天能量信息與後天物質實體造化了有形有象的萬物,皆由忽無忽有、亦無亦有、非無非有、即無即有的生滅起伏的變化組成的。也即佛家講的「色空不二」,現代科學已經證實的能量與物質不二。

下面教的是一種修鍊方法,就是觀象的方法。那麼,你常作「無」想,回歸先天狀態、又稱第一念、未加分別的真心、清凈本體,觀出來的圖像情景就象「道」本真玄妙的樣子。你要想得到道本真的樣子,你只能回歸你的清凈本體去觀,這個觀是無心之觀。非頭腦思考的功夫,實心靈感受體察。所以,用禪宗的話說,以不生不滅、如如不動的心去觀,才可能得到本體的樣子。這句話就是最顛倒的,因為現在的人要得到那個道、要得到本體,但他幹什麼,他絞盡腦汁,以種種的意識心、分別心、妄想心、攀緣心去觀,這不是最顛倒的事情嗎?!這不就講得非常明白嗎?你想得到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叫「道」,你只能拿「無」來觀。那麼,如果你做「有」想,怎麼辦呢?「故常無,欲以觀其妙」,這個妙,就是道嘛,道之妙。然後,常作「有」想呢,你也能觀,能觀出一個象來,就好像我們開發網站、做計算機,你有一個想法、你有一個意識心,你先有一個思維在那兒,你去觀,你也能觀出一東西來,但是,那個我們叫科學創造、革新,你可以成為一個哲學家、一個科學家,但你生命中的幻想家和文學家在睡大覺!因為,你常作「有」想,屬於後天狀態、又稱第二念、分別妄想執著、經驗情緒,觀出來的圖像情景背離了「道」的樣子。「故常有,欲以觀其徼」這裡的「徼」隱喻邊界,什麼東西有邊界呀,有形的東西才有邊界。所以,你可以創造出一個物質出來,它是有形的東西,它是實體的東西,它自然有邊界。但是,你認識心的本質,它是無邊界的:不生不滅,無形無象。所以,這裡講得非常清楚,它是二種修鍊方法。一種,你以不生不滅的清凈本體去感觀的時候,你得到的是道的本真,這個道的本真剛才說了,不能拿語言來概括它,因為它是無名的、不可去命名的;那麼你用一個造作的意識心去觀的時候也可以觀出一個象來,那觀出來的是有邊界的。實際上是說,我們今天的科學,科學是分科的,它是在它的領域裡頭、局部的、客觀的一個規律,我們尊重。我講國學,我絕對不說:我現在講國學了,我講的都是右腦的東西,我就推翻你左腦的東西。注意,以陰陽和合而論,左腦和右腦也是一個概念,物質和能量也都是概念,但科學重在研究「分」的狀態,國學重在研究「和」的狀態。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宇宙觀唯有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來會通。

道家靜心的修鍊

——心靈安頓下的快樂人生(下)

時間:2010年5月16日

地點:睦明堂藝術茶室

內容:根據馬仙蕊老師講座錄音整理

整理:恕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一句話,有許多解釋。因為道德經是無名真經,它不是一個概念、名稱下的邏輯思變,你問它是什麼,就已經偏離了道。道的本真是本體的、恆常的那個樣子,就好像看動畫片一樣,有個學生在問:「老師呀,道的樣子像什麼一樣呀?」,老子說:道的樣子嘛,不可言說,只可與道合一,只可用心來領悟;一旦憑藉言說,就背離了恆常的樣子呀。等道家之後講到禪宗,我們就知道了:道的狀態包涵著生命的無限可能性。我們已經太習慣了一對一的、直線的、非A即B、非是即錯的這種矛盾對立思維。那麼,突然把你的生命放大到一個無限的可能性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迷茫、不習慣。那麼接著老師又說:這裡的道是體用合一的。因為每個人體到、悟到、感悟不一樣,有差別,這裡注意啊,是每個悟道的人觀到的象不一樣、有差別,不是道有差別,恆常不變的道從來都在那裡的,不生也不滅。有的人根器利,有的人機緣還沒有成熟,如果中等根器的人不能跟老師做同體之觀,老師就教他一個觀象的方法,後面一段說的很清楚。

老子的苦心,有二個,一個是「以象築境」,經書只是一個境象、作用在於描繪一個情景,就像放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它只是一個境象。老子之所以以象築境,相信他的本真是告訴我們:第一,不必迷信書本;第二,不必迷信知識,他是拿了一個引子,就像藥引子一樣,教你如何尋找大道之門呢?你如果進入惚兮恍兮的境界,你自然知道老子之道的本真是什麼了,回歸(又見)清靜的真心呵。(同樣如果你做過和愛麗絲同樣的夢,你就明白她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了)有一張圖叫「老子觀象圖」,描繪的是老子所言的道不違天地萬物的本真。所以第一個詞叫「以象築境」,你現在明白他的苦心了。第二個呢,我們怎麼讀道德經,叫做「隨文入觀」,經典里的文字是教你怎麼做觀象的功夫的,不要使勁抓著那個知識、那個經典。老子告訴我們有二種觀的方法,第一種:「故常無,欲以觀其妙」,以「無」的心觀出來的叫做妙,對應無形的能量光。「無」對應的是第一念。什麼是第一念?先天、無為、虛靈,換一個詞就是:清靜、不動、獨覺。你若能常住真心,不離第一念,又見(「又見」即「觀」)本來面目。「常有,欲以觀其徼」,以「有」的心觀出來的是有對立的能觀和所觀,什麼是「有」的心?「有」對應的是第二念。什麼是第二念?分析、邏輯、判斷,換一個詞就是:分別、妄想、執著。上次我們訓練觀呼吸的時候,我說的引導詞,你們還記得吧?「這也許是一個長的呼吸,這也許是一個短的呼吸,它也許是一個深的呼吸,它也許是一個淺的呼吸」,長短、深淺、大小,這是拿什麼心觀出來的呀?拿「有」的心觀出來的。你永遠不可能說:哦,這是長的、這是短的,哪天你就這麼觀象悟道了?不可能!你這麼觀、觀出來的象是心所造作的。能觀的是心,所觀的是象,而那個象也是心創造出來的。老子叫它「故常有,欲以觀其徼」。它不是一個整體的、動態的、生成的象,而是在那一刻靜態的、靜止的、局部的象。那你如何才能悟道呢?方法就是「無」與「有」的平等,同時不去分別:它也許可能是一個長的的呼吸、它也許可能是一個短的呼吸、它也許可能是一個深的呼吸、它也許可能是一個淺的呼吸,但是,無論是怎樣的一個呼吸你都不去分別它,只是接受而已。生滅之中,你的心如如不動,萬念俱消,一靈獨覺。這個就叫「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在禪宗里叫「能所不二」,能觀即是所觀,心與象完全融為一體了。啟用自性來觀,即是觀自在,無所障礙。縱觀無餘,變化存在(有)但不代表任何意義(無),老子叫「玄」,禪宗叫「空性」。你要看到,道禪是相通的。

好,剛才講了二種觀,你能觀出來常有之象和常無之象。下面還有三個「玄」,這三個「玄」字,你到底觀出來了哪一層,代表體察了老子之道的三個層次的象,這三個「玄」是不一樣的。帶著觀的感覺再把這一段讀一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那麼,下面呢,「同謂之玄」的那個玄,那個玄是什麼呢?同樣是一個象。常「無」又同時常「有」的象是「玄」象,充滿「無」與「有」的流動與轉化。老子很厲害,他不是只執一種,落在一邊。唯「無」或唯「有」都很危險,容易落在斷、常二邊,非中觀正見,那不是真正的清凈心。諸位,「唯心主義」或「唯物主義」的「唯」字最危險,敬請慎用!萬法依因緣(因緣聚合,必定生果)而生,本來沒有獨立的實性。老子看到眾生無始傳來的妄執習氣,或將無實性執為實有,偏於「有」的一邊;一切法雖無實性,但依一定的因緣,決定當生,並非全無,若說萬法既無實性,就該什麼都沒有,這又偏於「無」的一邊。老子體悟到「無」中生「有」,「有」中涵「無」,二者剎那轉化,真「無」妙「有」,方合於宇宙真理。你看,老祖宗是給了我們一個認識萬物、認識宇宙的模型。明白嗎?你要能看到萬事萬物在各個分別的不同之中還有相同的和合處,哦,恭喜你,你就有第一層的思想水平了。我們再回到觀呼吸的時候為例,它可能是一個深的呼吸、它也可能是一個淺的呼吸,但是你深的呼吸也好淺的呼吸也好,你們有生命體驗的,它背後相同的東西是什麼?就像你現在坐在這裡,也許很舒服,也許很痛苦,不管舒服還是痛苦,相同的東西是什麼呀?共同的東西,恆常不變的東西,它的本質是什麼呀?它的本質是你的感受嘛,你的感受是隨著它走的嘛。你們做一個試驗啦,你們當下感覺很舒服的,你讓它很難受;你們當下很難受的,你讓它感受很舒服,你們做得到做不到?做得到。你的舒服也好、痛苦也好,是本質嗎?你明白吧?我們古人教的智慧是它的本質。什麼叫本質?本質是不生不滅的東西。那生生滅滅的東西、一會兒舒服一會兒不舒服,那叫本質嗎?本質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一個東西,它從來就在那裡、從來沒有變化過,那個東西叫本質。就是我們說的本真、本體,就是那個道的樣子嘛。有明白吧?所以我們講的東西,根本是和你的心連接的,你的心絕對絕對有這種力量,你的心能把控現在,所以,你觀到「無」的境象也好、觀到「有」的境象也好,它背後的那個東西是玄。這個玄是你心的象,就是你對萬事萬物究竟探索到了哪一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告訴你,在不同的萬事萬物的背後有一個東西是相同的,這就叫「同謂之玄」。但是告訴你,用老子的標準來說,這僅僅是第一層功夫嘛,因為還有「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後面「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告訴我們眾妙之門的本地風光。道家讓我們來認識這個世界的視野,它講的是「和」而不是「分」。道家讓那個我們看到的永遠是萬事萬物背後「和」的那一塊而不是「分」的那一塊。所以,你要明白,他給你講陰也講陽、講有也講無,看上去好像講了二個截然不同的東西,但他的根本、他的定位,你要非常非常明白:道家講什麼的?講和諧的。講它相互轉化那一塊的,絕對不是講獨立存在那一塊的,講獨立存在那一塊的是分割、是科學,相當於落於常邊的。講一切皆虛無幻有,自然定數,人無力回天的又落在斷邊的寂滅觀點,都不合於真理,無緣眾妙之門。老子開示的「玄」的狀態等於和諧的狀態。這種和合的狀態,從來就在那裡,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的生命。老子的道,它非常善巧的先給一分為二,說:「無」,叫天地之始;「有」,叫萬物之母,但「無」與「有」合二為一,叫玄。這個玄就是和的境界。這個認識了,叫「入道之象」,就知道了「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就能夠體悟了「望雲捲雲舒,處波瀾不驚」,這就是「入道」的感覺。

後面的二個玄是不一樣的。「玄之又玄」的第一個玄,叫「近道之象」,這個人幹什麼事情都知道是動態的、整體的、變化的,他的生命是流動的,這個人「近道」了。舉個例子,比如說太極拳,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我們認為的屈、伸是彼此相連的,太極拳難拿的就是這個勁。我是有體悟的,你們去琢磨你們在管理中如何去操作。太極拳每一個往外轉的動作裡頭都有一個往裡合的動作,每一個往裡合的動作裡頭都有一個往外展的動作,所以每一步往前走的同時有一個意識往後,每一步往回退的同時有一個往前進的意識,所以這個人每出一招不會把拳完全打滿,每出一招的同時都有一個往回帶的勁,這個就叫生命的流動和轉化。你們去悟,接近道象什麼樣子。人做事情每一出招總含有二股力量在裡頭,學中醫的都知道,靜脈和動脈並行,陰陽相濟永遠是這樣的。通過這個境界明白了萬事萬物背後有相和的東西,它每一個架勢里都有二股力量,這二股力量又是相輔相和的,這是「玄之又玄」的第二層玄象,叫生命的流動與轉化。

我對「同謂之玄」第一個玄的入道之象的體會是:「望雲捲雲舒,處波瀾不驚」;我對第二個「近道之象」的體會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如何打開眾妙之門的?那就必須要用第二個玄,通過生命的流動和轉化生出第三個玄。這個玄是最接近我們生命的本真、本體、本源的原象,我管它叫「見道之象」。那個眾妙之門,叫生生不息。眾妙之門嘛,一層一層的妙都給你展現出來了,那是大道的分布、流行,然後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生生不息,它有一個神奇威勢。如何把神奇的威勢展示出來呢?訣竅:根本就沒有分別之心。當你沒有分別之心的時候,主客泯滅、所有的對立不斷的融合、不斷的化解,直至你的內在消融了一切的分別,這跟禪宗講的是不是一回事呀?根本就是一回事。這種智慧呀,它是把身心靈的生命完全融合在一起。你由不通而通,叫第一層「玄」;當一通而百通,那就是「玄之又玄」。如果玄之又玄,非要拿文字解釋,那叫「一通百通」。一通百通之後怎麼樣?那當然就是「眾妙之門」了。所以,一通百通、眾妙之門,就是回歸了道的生命本真,這在禪宗里就叫「明體啟用」。你明了心性之後,不是要啟用嗎?這個啟用就叫「眾妙之門」,你怎麼做怎麼對、怎麼想怎麼成,心想事成就在當下。「眾妙之門」,就要看講者的體悟功夫了。這裡面的修鍊是有次第的:前面要明體,後面要啟用。指證得清靜心之後,體內的經脈、竅穴自然通暢了,才能與體外大宇宙的先天一炁溝通,由此心明而身正,內通而外通,眾妙的門都為你打開、一通百通。所以「眾妙之門」叫「體用不二」。你真正消除了分別心,你再用真心去應對事情的時候,就覺得奧妙無窮。如果你的生命真的有力量、有力量到這種程度,你只要坐在這裡發願就可以了。你發願,任何事情就會按照道的次第、不是你的力量而是道的運化、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那個時候真的叫心想事成。好,剛才說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它的意象無比廣大。無比怎麼理解,可以去想。我自己的理解是可以和「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來匯通。道禪在哪裡匯通?就在這裡匯通。在「眾妙之門」上匯通,不是在剛才說的「同謂之玄」上匯通。道和禪不是在你悟的第一層境界上匯通,不是你入道了,你就懂禪了,是在最高層次上匯通。

我想如果祖師爺有知的話,看我這麼講,會說:嗯,真難為人了,講成這樣可以理解。本不可言說、非要言說、只能象說。下面的問題是說,我講的倒是津津有味,真正的你們怎麼把這個功夫,叫入道也好、近道也好、還是得道也好,帶到在自己的身上呢?要修鍊,這個修鍊,要在一種虛靜的狀態下做到,然後你需要做到的包括放下自己、不斷地清空內在空間,就像計算機里的碎片、垃圾清理程序,把多餘的信息去掉一樣。不斷地不斷地放鬆、放下,不斷不斷地空掉以前所有的慣性思維方式,才可能回到我們說的本真的那個狀態。所以老子說了一句話叫「為學日益」,你如果要得到一種學問的話,那是意識心的境界,勸你多多去學習,所以我從來不否定左腦的功夫,我自己就是不斷不斷地學習,學到很多知識。但是,這跟我們修鍊的境界沒有關係。老子又說了「為道日損」,如果你要學習,你就多多地使用你的左腦來思考,但不要落於增益執;如果你要得「道」的話,你就多多地用你的右腦、不斷不斷地放空、放下、虛靜、內觀,你要做的是感覺自己的心,也不要落於損減執。「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先天元神與後天識神協調用功的境界。然後,「損之又損」,不斷地減少、不斷地減少、不斷地清空、不斷地空杯,以至於無為。到了後來,沒有可減的時候了,那不就是你原來的本真狀態嗎?所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最後一句話:「無為無不為」,是說你沒有去妄為,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是不妄做,是不用妄心去做。一個人懂得不動用妄心即明真心本自清靜。我有個學生說了一句話,他說:「世界上所有這些東西,健康、快樂、智慧誰都想要,都擠破頭去爭,我也沒看見誰擠出來呀,那我學了國學,我何不換一個心態。我原來用的是這個方法:不斷地學、不斷地爭,我也沒看出誰爭出什麼來。那我現在換一種方式,我去減,不斷地減、不斷地減,無非就是跟人家爭不到嘛,我現在不斷地減,說不定還能撿得著呢。」結果這個人呢,人家還真撿著了。所以,你要信二千五百年前老子在道德經里教你的方法,無為的方法。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是停止意識心思考用你的真心去感受。用禪門的話講: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你怎麼得到你的真心、放掉你的妄心。用真心去做的時候,結果你還發現,比妄心不僅得的多,得的還更快樂。因為不僅是那個目標啊,還有你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你也很快樂呀。所以有人說:老子了不得呀,老子哪裡教你什麼都不做呀,老子教你得到一個最大最好的。但是你要知道:得到最大最好的方法跟你得到一個小的東西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人就說:老子是最大的陰謀家,因為他教你「為學日益」,那是陽謀,是從陽的地方去謀劃它;老子教你的是從陰的地方、從它相反面、從無為的方面去謀劃,結果他謀划出一個更大的。我們上節課講了儒家正心以治企,道家實際上是給管理者看的。我自己非常喜歡道家,儒家講修、齊、治、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是意識心下第二念的教育。做人應該學儒家,道家真正是給管理者看的,它教你的是無為而治的大智慧。道家無為而治的大智慧不是教育,儒家才講教育,道家講修鍊(道家根本不談養生,中醫才講養生)。進入了先天大道,生命有這種力量的時候你就可以這樣做了。禪宗與儒、道不同的是,禪宗講覺悟。在「禪宗明心」這一模塊我們將由道家的修鍊人生進入到禪宗的覺悟人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莊子這個人?
男為陽 女為陰的說法是什麼時候有的?
《通玄先生玄珠歌》點竅
一旦開始修行,即在同頻天道

TAG:人生 | 快樂 | 道家 | 靜心 | 心靈 | 修鍊 | 安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