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 張廟一條街【圖文】

上世紀60年代,張廟一條街是全國有名的,工人新村的「樣板」。不僅如此,街面總寬達50米,曾是上海市最寬暢的街道。其在布局上也和閔行一條街頗為相似:道路兩側綠樹鮮花成蔭,沿街住房底層為商店,樓上為住宅。「寶山的山,張廟的廟」

老上海都知道,現在的長江西路,是1938年修築的,過去的名字就「張廟路」;1943年後,馬路得到延伸,改名為「大上海路」;1959年,改為長江西路,並沿用至今。也就是說,原張廟除了一條長江西路(原張廟路),其他地方基本上就是一片農田。「寶山真的有座山」,這個話題我們過去聊過;張廟也確實是座廟,而且和秦末漢初的名人張良有關,這段故事是我們從地方志上查到的:

  (圖:這張私人照片非常珍貴,拍攝於1949年,照片中兩位青年身旁的這條小河,就是後來的張廟一條街)據說新涇沿吳淞江(蘇州河)有一個地方叫「虞姬墩」,是楚霸王項羽的愛妾虞姬的衣冠墓,因此楚霸王的陰魂一年一度地要從吳淞江(蘇州河)里來會虞姬,到時候吳淞江(蘇州河)里就掀起大潮,洶湧澎湃,泛濫成災,大家都叫它「霸王潮」。沿江的人,為了不讓霸王潮危害地方,便在沿江興建了一批廟宇,奉祀漢代打敗楚霸王的一些將相,藉助他們的神像來嚇退霸王,其中就有善於用兵的張良。因供奉張良取名「張廟」,就在今天的張廟街道區域內。

(圖:70年代的張廟一條街)然而「文革」中,廟被拆除,現已建為通河新村,從而具體位置已無考證,多少斑斑的歷史痕迹,已被時間的流水無情的抹去。幸得國這副主席宋慶齡借東面有張華浜、西面有廟行,取兩地第一個字聯為張廟,從而有了今天的張廟街道。95天完工!老上海都知道,當年的「張廟一條街」就在吳淞工業區的邊緣。一座西新橋將工業區與「一條街」分隔開來。橋東是上鋼一廠、上海鐵合金廠等大型冶金企業,橋西至愛輝路,即是「張廟一條街」的所在。

(圖:1959年,雛形初現的張廟一條街)1959年夏,西新橋一帶還是鄉郊野外。除了莊稼地,還有住在橋邊的幾十戶人家。然而,變化就在這年的國慶節前開始了。先是拔除田裡的農作物、平整土地,接著西新橋旁的住戶也搬走了,數十間破屋被夷為平地。

  (圖:建成後的「張廟一條街」,圖中的大樓正是當年著名的巨龍百貨商店、農工傢具店)「聽說張廟路西邊要蓋工人新村了」,一時間,這個好消息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吳淞工業區。工人們都翹首企盼著新房落成的那一天,可大夥並不知道未來的工人新村是啥模樣,什麼時候能建好。一些曾去曹楊新村參觀過的人都在揣測,「大概就是像曹楊新村那樣的房子吧」。1天砌磚4.8萬塊創紀錄當年主持規劃建設張廟一條街的「大佬」,是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院長兼總建築師陳植與汪定曾。陳植是參加過上海展覽館、魯迅墓、魯迅紀念館的總建築師,而汪老更是主持或參與設計過曹楊新村、閔行一條街等上海的著名地標。

(圖:中間站立者就是中國建築大師級人物——陳植)

(圖:1972年,汪定曾指導上海體育館、上海人俗稱的「萬體館」的設計建設)超前的設計理念至今仍受益:路面設計中,50米寬6車道的路幅、機動車道旁還設計了寬敞的步行便道。街心花園、噴水池等道路小品隨處可見。至於住宅內部,居室鋪設木地板,有陽台、壁櫥,仿蘇聯式的寬敞衛浴設施及帶有民族風格的小陽台都是亮點。有一個耐人尋味的設計細節:一般而言,沿馬路總會排滿五線譜似的電燈線、電話線,唯獨「張廟一條街」的上空乾乾淨淨,不見各種電線的蹤影。原來,為確保景觀效果,街上所有的電線,都改走了地下管道。

這年的10月6日,上海第一建築工程公司一〇二工區第六大隊,浩浩蕩蕩開進了張廟路。別看這支隊伍人數不很多,卻充滿雄心壯志,奮鬥目標就是改寫兄弟單位,在「閔行一條街」創造的施工紀錄。在滴水成冰的嚴寒中,一分鐘吊裝一塊鋼板,24個工人一天砌磚48000塊,市建六大隊屢破行業紀錄。此外,每逢周末和假日,來自虹口、楊浦和閘北的千餘學生、社會青年,紛紛利用業餘時間前去義務勞動。雖說體力勞動並不輕鬆,但青年學子們依舊忙得不亦樂乎,因為在社會主義新型大街的建設中,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張廟一條街「火」了

(圖:修建完畢的張廟一條街,雖然依舊是鄉村裡的一條大馬路,但是氣派大不相同)1960年2月24日,張廟一條街12家商店對外營業,並接待中外來賓參觀。同年3月15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宋慶齡,在副市長曹狄秋等陪同下參觀視察了張廟一條街。還訪問了剛搬入泗塘新村工人(上鋼一廠鑄鋼工人)潘阿玉、朱德康等家庭。

參觀完畢,宋慶齡還禁不住對身邊的曹荻秋說道:「這裡是個工業區,但是環境很美很安靜,空氣這樣好,很像一個療養區。」有統計顯示,從1962年至1980年,僅「張廟一條街」就接待了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貴賓,約10多萬人次。「北有張廟一條街,南有閔行一條街」,這句話成就了當時上海人家喻戶曉的兩條街。

(圖:上世紀70年代,古巴婦女代表團來到「張廟一條街」參觀)張廟一條街作為地區商業購物和文教娛樂中心,曾被評為上海的「市級文明街」。寬闊的馬路、成排的綠蔭、整齊的樓房、方便的煤衛、除了路途偏遠外,連住在市中心區域的人都自嘆弗如,當時住在張廟地區的居民都是城市戶口,就連彭浦新村的居民,當時還只是寶山縣的城鎮戶口。重塑「風光」

和「閔行一條街」一樣,張廟一條街在風光的時候,市中心的年輕人都會相約,騎車到寶山,自發組建「旅行團」;然而,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張廟一條街」的盛況陸續不再。除道路兩側參天梧桐依舊茂盛外,兩側的四五層樓的居民住宅稍顯破敗。牆面斑駁、陽台凌亂,水泥路因年久失修破損不堪。當地的老字號,如「巨龍百貨商場」、「東方食品店」等,也因人氣不佳,難以為繼,被陸續拆分出租。

2012年年初,張廟街道正式啟動改造計劃,分兩期進行,加大歷史元素的重現。在一期改造完成後,飛馬廣場、噴泉等,當年張廟一條街的地標,已經陸續得到重塑、重現。改建後的春光飯店,也是延續了50多年前,蘇聯式建築的風格。到2013年年底,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張廟一條街現有東、西部兩個廣場,東端春光飯店前的小廣場,已被改造為「1958廣場」,西端的愛輝路廣場,也建立了藝術立柱和立體雕塑等建築。在這次整體改造中,張廟街道還在處於這兩個廣場中間的,泗塘二村大門外牆上,建立一條展現張廟一條街五十年歷史風貌的大型浮雕長廊。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推薦閱讀:

張學良的兩個四小姐【圖】
湖邊掠影【圖】
【圖文】安安植樹餐盤的做法
【圖】燕麥雜糧餅乾的做法
星光璀璨相輝映(116 )【圖】

TAG:60年代 | 年代 | 世紀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