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樹」結了什麼果?導演水準超越新《紅樓夢》
從電影院出來,我打算沉澱幾天再寫點什麼,於是找到原著讀了一遍,又上網瀏覽了一些網友的評價。不經意間,看到了崔永元對《山楂樹之戀》電影劇組的一段訪談,張藝謀和主演周冬雨、竇驍悉數出席。其中崔永元關於電影的幾句感慨,讓我覺得有話要說。
崔永元說:「我覺得我們那個時候談戀愛不太在乎物質。所以我就看得懂這個影片,比如說一根油條有多重要,給靜秋買那個雨靴、買身運動服有多重要,那時候我們都不懂。」
崔永元又說,大家對物質上沒有太多的嚮往,沒有房子、車子的概念。我想,這是量的多寡,而不是質的區別,這是客觀條件的局限,而不能說明感情生活的純凈度。但在那個年代,一個月的工資才十幾塊錢,甚至更少。可以說,冰糖葫蘆,堪比今天的魚翅燕窩;雨靴運動服,堪比今天的香車錦衣……
影片竭力想留下那個年代人們的清純,但為什麼給人深刻印象的是這些?網友甚至戲稱為「富二代泡妞記」,這是言過了。但影片在素材剪輯和導演表述上是不是有問題呢?在原著中,還有靜秋的心理狀態,還有老三思想上的豐富和超前,還有老三為靜秋代筆革命教材,為靜秋漂洗床單……
以純美電影的經典之作《情書》為例。該片有大量的細節描寫,如兩個藤井樹的巧合、同學的捉弄、拿錯的試卷、圖書館無言的共處、寫滿名字的借書卡、畢業手冊、跑道等,這些銘刻著青春回憶的物品和片段,一次又一次感動觀眾。《情書》最大的成就,在於故事和細節的完美結合,發散著晶瑩純粹的冰雪之光。電影《山楂樹之戀》呢,觀眾的聚焦點卻在老三不停地給靜秋送這送那,為精神內核選擇了物質表述,出現錯位幾乎是必然的。
我相信張藝謀和崔永元都是真誠的。那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他們真誠地相信那個年代是「史上最乾淨的」,而今天則是物質的。然而無論什麼年代,愛情都有自己的「三大件」:上世紀60年代,大木床、大衣櫃、桌椅;70年代,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80年代,冰箱、黑白電視機和洗衣機;90年代,彩電、洗衣機(摩托車)、錄像機(影碟機);現如今,「三大件」升級為房子、車子和票子。
愛情,所有浪漫的、唯美的、外表華麗的、靈犀相通的、窮盡一生相守的,所有壓抑的、失之交臂的、無能為力的、陰陽相隔的、歷經辛苦未成正果的,如果僅僅以時間段來粗分,是對愛情的不公。
愛情,甚至根本不能以純度來評定。老三的一句「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我會等你一輩子。」感動了無數觀眾。因為一方逝去而定格的愛情也許是最純的,但相愛容易相處難,沒有經歷生活的磨合、時間的磨礪、現實的考驗,這樣的愛情,是真實的嗎?
相形之下,張藝謀10年前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更加質樸與純粹。同樣的年代,同樣是鄉村愛情,《我的父親母親》可以說是「山藥蛋派」,沒那麼多花哨,但實在;《山楂樹之戀》就是「荷花澱派」了,精緻,唯美,但貧血。
即使如此,電影《山楂樹之戀》整體看來還是成功的,堪稱「生如春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整體風格清新婉轉,韻味悠長,色彩簡潔乾淨,節奏控制有度,人物塑造比較成功。男女主角質樸的表演、青春的形象、絢爛的笑容,說服力還是很高的。在調教新人方面,老謀子的高明毋庸置疑,一向為人稱道,如果拿來和前段時間引起廣泛爭議的新版《紅樓夢》相比,導演功力高下立辨,也許只有李安、姜文等少數人堪與老謀子比肩。
推薦閱讀:
※情人節 | 跟《紅樓夢》學如何送信物談戀愛
※名著導讀《紅樓夢》(情節二)
※親宗紅歷解析《紅樓夢》背景
※1944年至1989各版紅樓夢
※張愛玲咋說《紅樓夢》「趕了個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