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氏太極拳的八個特點

一 大腦支配下的意氣運動

拳譜云: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心為令,氣為旗;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太極拳是在行動中練(動中求靜),因此名之為意氣運動,要以心行氣:心為發令者氣奉令而行,先意動後形動,做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久練後氣才能收斂入骨,在練太極拳時必須做到形如搏兔之鷹,神似捕鼠之貓,使外部的神氣鼓盪和內部的意氣動蕩得到協調,促進內在的意氣運動,練拳時動作要順遂、沉著,勁運到終點時要表現出勁別來。

二身肢放長的彈性運動

拳譜云: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腰圓襠,開胯屈膝;神聚氣斂,身手放長。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是身軀放長,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後背放長,松腰圓襠,開胯屈膝是腿部放長;這一系列放長,又促成了全身放長使身肢產生彈性,形成棚勁。身肢放長引起肌肉收縮和放長,可使體內血管暢通,消耗與吸收更多的氧氣,促進新陳代謝。太極拳由八門勁別構成,即棚、捋、擠、按四正勁,采、挒、肘、靠四隅勁,實質上主要是綿軟不斷的彈簧勁--棚勁,要練棚勁,首先要摧毀人身上原有的僵硬勁,舊勁不去新勁不生,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化硬為柔階段時間需要3年左右,這樣可以柔得更透,在行拳中身肢的放長,使人精神提起而集中,氣沉而內斂,即神聚氣斂地練拳可以加強彈性提高棚勁。

三順逆纏絲勁的螺旋運動

拳譜云:運勁如抽絲;運勁如纏絲;任君開展與收斂,千萬不可離太極;妙手一運一太極,跡象化完歸烏有。

抽絲是在行拳架時螺旋中抽出,四肢伸縮形成螺旋的形狀,由此產生纏絲勁,不論開展的大動作或緊湊的小動作,不可能離開這種太極勁,練純熟之後,纏絲圈越練越小,達到有圈不見圈的境界,一些太極高手只見發勁,不見運勁,此乃運勁圈兒小到看不出,僅將發勁顯露出來的具體表現,是緊湊不見圈的純熟功夫。太極拳螺旋式的纏絲可以很自然地將壓力因旋轉落空而被化去。纏絲勁在盤拳架時能促使全身節節貫串,內外相合一動無有不動,練成高度純熟的知己功夫後,最終練就周身一家的境界。因此要掌握纏絲勁,必須做到一舉一動周身具要輕靈,動作須節節貫串,神宜鼓盪,氣宜內斂,母使有缺陷、凹凸、斷續。

四立身中正、上下相隨的虛實運動

拳譜云: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須留意也;虛實宜清楚,處處總有此一虛一實;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上下相隨人難侵;尾閭正中神貫頂,上下一條線。

在盤拳架時雙手雙足都要有虛實,就是說左手實則左足應虛,右手虛則右腳應實,這是調節內勁使之保持中正的中心環節,動作能分清虛實地轉換可耐久不疲,虛實靈換的核心在於意氣的靈換,通過中土不離位及內勁中正的情況下完成,即人體重心不離開兩腿間距離的中間三分之一,須尾閭中正,支撐八面,虛領頂勁,上下一條線隨時調整虛實。初練時可大虛大實,以後逐步練成小虛小實,最後達到內有虛實而外面不見有虛實的境界。分清虛實,由重心偏移產生偏心力矩,是太極拳產生內勁的源泉。練時要注意人體重心不要離方圓圈,要自爾騰虛地沉,輕靈而有著落,做到雙輕、雙沉和半輕半重,要做到這些要求非一日之功,須久久鍛煉刻刻留心才能掌握。

五腰脊主宰、內外相合的節節貫穿運動

拳譜云:腰脊為第一主宰,一動無有不動;周身節節貫穿,母使絲毫間斷;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無有缺陷;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

下半身的節節貫穿:勁起於腳跟,通過踝關節環繞著小腿上升到膝關節,再由膝關節螺旋上升,環繞大腿到胯關節,做到無絲毫間斷。這裡只有經過大小腿且纏絲螺旋上升的勁才是真正的貫穿勁。腰脊居人體中部,腰脊配合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使全身九個關節依次貫穿運動起來。節節貫穿後便可以練成周身一家的功夫,只要身體輕輕一動就能使全身內外配合著動起來。太極拳要練在身上,不要練在手上,在盤架子時要運用身法,內勁要從腰脊上運出來,而且脊柱要求放長,動的幅度要大些,腕關節的動度要減小,練成全身與手臂的開中寓合和合中寓開的功夫,方能縱橫前後,左右逢源,旋轉自如,變化萬千,內外俱練。

六連綿不斷、滔滔不絕的一氣呵成運動

拳譜云:往複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滔滔不絕,一氣呵成。

在手法上遇到往複時,要嵌進摺疊,在步法上遇到進退時,要嵌以轉換,在開合、收放時,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勁,即運勁要有摺疊轉換,動作要用意不用力,這裡的不用力是指僵硬的力、蠻力、拙力,陳氏太極拳講究的是由內勁催發出的彈抖力,驚炸勁,陳氏太極拳功夫架第二路,發勁的動作很多,這需要有第一路做基礎,盤架子時身體充分鬆柔後再練第二路效果會比較好,功夫深的人發勁時全身都會抖動。中間無缷勁的餘地,無意馳的時候。要做到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前先後,欲後先前,步法轉換時要注意身體走鍋底形,慢到方時快,快到圓時慢,要勻清地配合著開合,練拳人的神氣要隨動作而表現出動蕩的神態,即將意貫注於動作中,用意練拳。圓之出入,方之進退,方為開展,圓為緊湊,太極拳初練時要擴大其圓,隨著功夫精深而緊湊其圓;呼氣時使身體膨脹,形成開展,達到方形的放勁;吸氣時,使身體收縮,形成緊湊,達到圓形的卷勁,功夫到高深時,可以運用皮膚的漲縮進行拿放。

七從柔到剛,從剛到柔的剛柔相濟運動

拳譜云:運勁如百練鋼,何堅不摧,極柔軟然後極堅鋼;外操柔軟,內含堅鋼,常求柔軟之於外,久之自可得內之堅鋼;非有心之堅鋼,實有心之柔軟也;太極拳決不可失之棉軟,以精神意氣為本,用久自然貫通;運勁之功夫,先化硬為柔,然後練柔成剛;及其至也,亦剛亦柔,剛柔得中,方見陰陽。

太極拳在化柔階段,因為身肢放長,不斷地螺旋式地絞來絞去,可產生有彈性的堅剛勁,務須通過千錘百鍊使人們固有的僵硬勁化為柔軟功,把運勁練到柔軟地貫串起來。初練太極動作不準用力,要求全身有意識的放鬆,由放長的身肢來達到鬆開,由鬆開的放長使身肢產生彈性,這種彈性勁就是掤勁,就是太極拳要求的彈簧勁,就是太極拳要求的剛。它是靠內氣的貫串而實現的,剛性質量的提高是靠纏絲勁絞來絞去以加強彈性的韌度實現的,因此運勁如抽絲和身肢放長便成為做到最柔而又最剛的關鍵,變換剛柔,在神氣上說,是通過隱與顯表現出來的,隱則柔顯則剛,在姿勢上說,是通過開與合,在運動過程中表現為柔,在運動到達落點時表現為剛,即每個拳式都有開合,每個開合過程中都有運勁的落點,落點要用剛勁,其它都用柔勁,以做到剛柔相濟。因此練陳式太極拳第一路時力求柔軟,身肢放長,以生彈性剛,做好柔行氣剛落點,方圓相生,在方點要表現出極堅剛的剛,剛過後表現出極柔軟的行氣。陳鑫總結出: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跡象化完歸烏有。

八從慢到快,從快到慢的快慢相間運動

拳譜云: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初學宜慢,慢不可痴呆,習而後快,快不可錯亂;形抗五嶽,勢壓三峰,由徐入疾,由淺入深。

初練太極速度宜慢,這樣才有修正的機會,但慢也不可表現為痴呆,慢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要做到神氣鼓盪、意氣靈換。隨著套路的熟練可漸漸加快盤架的速度,但快不可錯亂,太極拳不能一味求慢,因為現代武術其功能之一就是防身、散打,只能慢不能快,便不能做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的要求,太極拳同樣具有防身、散打的作用,到功夫精進後,拳式可由開展發展為緊湊,其運勁的線速度又逐漸變緩,而轉關處的角速度卻更快了,這是慢、快、慢的三層功夫,也是快慢發展的三個程序,這裡要指出打陳式太極拳功夫架一路(83式),最快時間應控制在8至9分鐘。在加快盤架速度時不改變原來運動的沉著性,若出現浮漂,說明速度加得太快了,應該立刻放慢些。在運勁時應該充分表現出八勁之一,若動作太快一轉就滑過去了,就不易表現出要求的勁別,這是掌握快慢的兩個標準。陳式太極拳每一拳式的開合中,轉關摺疊處都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地表現出留戀繾倦和綿軟的慢動作來,由圓轉向方的過程中要表現出快,這種加速運動是八門勁別產生的基礎,太極拳的發勁就是利用這種加速過程實行的,把內勁從短距離內發出去,這種蓄髮勁也叫寸勁。因此,打拳時要求具有均勻的變化幅度,除了一些發勁動作外不可突然加快或者突然減速,就是要做到勻清,動作與呼吸都做到了勻清,是太極拳修養有素的表現,也是久練得來的真功夫。經過求柔摧僵的功夫以後,盤架子時可以表現出勁別來,即向外有棚勁,向內有捋勁,雙合有擠勁,向下有按勁,雙手有采勁,發出有挒勁,手腕出了方圓有肘勁,肘臂再出方圓有靠勁,通過快慢相間久練久習,可使八門勁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做到名副其實的八門五步。

陳式太極拳的這八個特點是歷代宗師留下的寶貴的練拳經驗,是習練太極拳的原則,但是,在盤架子或推手時,不能孤立地對待這些特點,務必使每個拳式都要符合這些特點,這些特點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和相互轉化,這是太極拳獨有的特色,當然,要掌握這些特點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道是拳打萬遍其理自現,太極拳是中國人發明的瑰寶,必將在21世紀對人類健康作出偉大的貢獻。以上是我學習陳式太極拳的隨筆,儘管我已經練了十幾年的陳式太極拳,但是我覺得太極拳博大精深,自己就像學生,需要不斷地學習、研究、提高。


推薦閱讀:

怎樣正確認識太極拳(4)
李 養 正的《太極圖》、 《無極圖》、 《太極先天圖》蘊義及源流考辨4
陳氏太極拳基礎功法     陳太平
武當三豐太極拳28式 第六式 白鶴亮翅 詳解版
太極學堂/太極步法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