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讀者能兩小時看完—— 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出版始末
【PDF版】
萬里
習仲勛
谷牧
任仲夷
項南 很少有像《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這樣,從醞釀編輯,到最終面世,用了六年的時間。 出現在第一輯畫傳叢書里的是萬里、習仲勛、谷牧、任仲夷和項南。五位改革開放元勛的選擇頗為用心,他們代表了改革開放的多個重要側面。 在當下的發展節點上,畫傳叢書的出版被給予期望。當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代需要一種五位改革開放元勛秉持和堅守的精神力量,以及勇氣、智慧和魄力。 本報深度記者 劉帥 實習生 王景霞 改革開放的「大將」們 12月9日,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出版座談會,第一輯畫傳叢書聚焦萬里、習仲勛、谷牧、任仲夷、項南。 曾經參與當年廣東改革的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深圳市原市委書記李灝和廣州市原市長黎子流,以及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高尚全參加了座談會,李灝和黎子流曾經與習仲勛、任仲夷等人共事過,這次專程從廣東趕到北京,座談會結束當天下午還要返回廣東。 「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關鍵點,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在發言中提到,改革開放成為時代的最強音,為改革開放搖旗吶喊是組織策劃《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的主旨所在。 在黃書元的闡述中,改革開放過程中,除了鄧小平外,還有一批「大將」對改革貢獻卓著,值得記憶與尊敬。 人民出版社政治編輯一部主任張振明介紹,叢書早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時就開始醞釀,2010年開始著手叢書的編輯等工作。 五位改革開放元勛極具代表性,代表了改革開放的多個重要側面。 「萬里是中國農村改革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中國的改革就是從農村開始的;習仲勛推動廣東率先實行改革開放,倡建特區,殺出一條血路;谷牧協調推動了廣東、福建兩省經濟特區的建立,對推動形成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有重要貢獻;任仲夷和項南分別主政廣東和福建,是地方上的改革先鋒,同時也為全國改革開放探索和創造重要經驗。」黃書元在座談會上介紹說,畫傳叢書每冊文字約七萬字左右,收錄了300幅照片,「我們通過文字和圖片,使讀者體會改革開放的艱辛。」 「中國已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將改革推向前進。我們相信,人們一定能從這套畫傳叢書中感受到改革者特別是改革領導者在改革開放之初秉持和堅守的精神力量,感受和汲取他們勇氣、智慧和魄力。」黃書元的這些主張,得到高尚全、中央黨校黨史部主任謝春濤的認可。 曾跟隨習仲勛工作多年的黎子流介紹說,自己當時是地縣級基層幹部,與習仲勛的接觸中,感受到他們實事求是、為改革事業不懈奮鬥的精神。 座談會上,《習仲勛畫傳》作者之一夏蒙介紹說,作為編者和作者,他們是帶著歷史的責任在做這件事情,現當代很多年輕人不認識這些照片中的人物,所以,記錄下這些改革元勛的歷史經歷是他們的使命。 請特約編審是一個例外 「第一次接觸《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是在2010年,當時,人民出版社找到我做這套叢書的特約編審。」12月10日,《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特約編審葉鵬告訴齊魯晚報記者,人民出版社出版叢書很少找特約編審,這次是一個例外。 在60歲的葉鵬描述中,之所以收到人民出版社的邀請,原因在於自己對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功勛人物和重大轉變非常熟悉。而葉鵬曾在1993年撰寫了《希望在南方》,此後還撰寫《蔚藍色999》等文章,講述改革開放的故事。 人民出版社一位主要負責人對葉鵬說,出這套叢書不在於考據歷史事實,而在於普及,所以才會選擇畫傳的形式。 「當時提出的要求是讓讀者能在兩個小時內看完,所以畫傳在設計中,文字就要求六七萬字,和圖片版面基本是一比一。後來想想,這個想法有道理,書籍出來後,果然很受歡迎。這是一個讀圖時代,利於在年輕人中間傳播。」葉鵬告訴齊魯晚報記者。 至於畫傳作者如何選擇,葉鵬表示,這由人民出版社對接,作者遴選需要非常恰當。《習仲勛畫傳》為夏蒙和王小強合寫,夏蒙是文獻紀錄片《習仲勛》總編導,這部紀錄片拍攝時間長達12年,積累了500個小時的拍攝素材,整理出70多萬字的採訪筆記,拍攝採訪300多位重要歷史見證人,對習仲勛有更為深刻的認識。此外,夏蒙還是《項南畫傳》作者。 王小強則為陝西富平縣黨史研究室主任,此前參與過有關習仲勛書籍的出版。 葉鵬告訴齊魯晚報記者,夏蒙作為一名編導,對圖片也有一定的鑒賞力。在葉鵬的介紹中,《谷牧畫傳》的作者為谷牧次子劉會遠,作為家屬,他掌握大量素材。「《任仲夷畫傳》作者為任仲夷秘書、曾參與改革的李次岩,這些作者都是對傳主人生非常了解的人。」 12月9日,在座談會上,長期跟隨任仲夷工作的李次岩也介紹,「自己手上關於任仲夷在戰爭年代、青年時期的資料很少,而任仲夷有一個特點,就是堅持不寫自傳,所以,對年代久遠的事情,我只能通過家屬去了解。自己前期準備的資料多達幾千萬字,我常常跟任仲夷夫人聊,只要她說的一句話甚至一個詞涉及到什麼人,我就立刻去找,完整還原任仲夷的人生經歷。」 對於畫傳圖片的選擇,夏蒙告訴齊魯晚報記者,照片選擇由人民出版社、傳記作者、有關部門共同探討。「選擇有多個標準:各個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照片;體現傳主工作、戰鬥經歷或精神風貌的照片;珍貴的不為一般讀者所熟悉的。有的照片是首次披露,比如項南的有些照片過去沒有發表過。」 長期致力於文獻紀錄片的拍攝和創作,夏蒙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大量文獻和不為人知的照片,這也為工作提供了便利。「每本書的照片來源不盡相同,有的是親屬提供,有的是黨史研究部門、文獻研究部門珍藏的,還有的是親屬身邊工作同志保存的。」 夏蒙還從電影膠片中還原部分照片,「其中一張習仲勛同志勞動的照片就是從電影膠片中還原的。」 葉鵬告訴齊魯晚報記者,每本書大約送來五百多張照片,「前期的照片比較少,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選擇的餘地,最終入選的主要是改革開放的照片,這些照片更符合改革開放這個主題。」 「齊心把我困惑很久的問題輕鬆解決了」 「各冊畫傳初稿其實遠超六七萬字,有的甚至二十多萬字。」葉鵬告訴齊魯晚報記者,將文字刪減成六七萬字的工作量很大,初稿採用章節的形式,按照傳統人物傳記的形式組織稿子。 「《谷牧畫傳》的文字稿件有20萬字,第一稿改成10萬字,結果還是不行,又刪成6萬字。《項南畫傳》、《任仲夷畫傳》原稿也是從12萬字刪到六七萬字。」葉鵬告訴齊魯晚報記者,刪改之後,文字更簡潔,主題更鮮明,「都是挑的人物性格及貢獻的閃光點,就像一串珍珠,一個珠子一個珠子用線串起來,一個小節相當於一個珠子,這些珠子是不能散的,就是傳主的經歷與貢獻。」 人民出版社和葉鵬的主張得到畫傳作者的認可,12月9日的座談會上,李次岩回憶道,「出版社堅持刪減給我上了一課,他們告訴我,畫傳是先把面打開,把讀者吸引住。」 為了編審好這套叢書,葉鵬閱讀了大量書籍,「為了編輯《習仲勛畫傳》,多次翻閱中央文獻出版社的《習仲勛傳》、中央黨史出版社的《習仲勛主政廣東》和《習仲勛畫冊》等,編輯《萬里畫傳》也是看了十幾本書,《谷牧畫傳》主要參考了《谷牧回憶錄》。」 每本畫傳封底,都用了傳主與鄧小平的合影。葉鵬解釋說,傳主是改革開放元勛,放上他們與鄧小平的合影,是想說明他們曾一起為了改革開放而奮鬥工作。對於習近平跟隨習仲勛下鄉考察的照片是否第一次公開,葉鵬回應說,「這張照片在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輯出版的《習仲勛畫冊》里就有。」 夏蒙還透露,《習仲勛畫傳》出版付印前,他曾向習仲勛夫人齊心請教。畫傳里有一張習仲勛會見文藝工作者的照片,對照片里的人物他有些拿不準,便把照片拿給齊心看,齊心馬上辨認出中間一位是程硯秋的夫人果素瑛,右邊的演員是程派著名演員王吟秋。 「齊心把我困惑了很久的問題,很輕鬆就解決了。」夏蒙表示,對於歷史親歷者和當事人的回憶,如果不及時搶救,歷史資料就會流失。 激勵當下的改革 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巡視員、研究員齊彪是審讀《習仲勛畫傳》直接負責人,同時還是《習仲勛畫冊》的主要負責者。 在座談會上,齊彪介紹說,畫冊突出了習仲勛的兩個方面:革命根據地創建者和改革開放創始人。只有對習仲勛一生有很深的了解,才能詳略得當地將習仲勛光彩的一生及貢獻勾畫出來。看過這本畫冊,習仲勛對革命的信念、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改革的創新風範躍然紙上。 「畫冊分量看上去很輕,但內容分量很重。分量輕是文字少,圖片少。之前我們研究室收集了習仲勛2000多張照片,也出版了《習仲勛文集》近100萬冊、《習仲勛傳》近百萬冊,但近幾年出版的書籍感覺還沒有來得及升華。這次從資料中提取精華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把習老的事迹、精神一下子呈現出來,如果沒有對習仲勛的了解,這個工作很難。」 習遠平作為習仲勛的家屬代表出席了座談會,他介紹說,改革開放離現在不過三十多年,但很多改革開放披荊斬棘的開拓者都已離開了。「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出版社推出這套《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十分有意義。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享受著改革開放成果的同時,不能忘記這些為改革開放立下汗馬功勞的創建者和開拓者,更不能忘記改革開放初期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我父親在廣東工作了兩年零八個月,中央曾考慮讓我父親再兼任一段時間的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父親沒有同意。離開廣東到中央工作前夕,他特意對自己立下了規矩:不干預廣東的工作,五年內不去廣東。為什麼呢?就是為了讓任仲夷、梁靈光等同志放手去干。」習遠平說。 項南之子項雷也對這套叢書進行了肯定,「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和科技手段不足,他們的心路歷程、成長經歷、工作和生活細節的照片和影像等記載很難完整保存。「畫傳的出版恰好彌補這段歷史,這對後人、對我們家屬都是一個很負責任的交代,更激勵當下的改革。」 座談會結束後,擺放在展示區的畫冊叢書被大家搶閱。就在齊魯晚報記者採訪過程中,記者放在座椅上的兩本《習仲勛畫傳》,被人誤當做無主書拿走了。
推薦閱讀:
※中國圖書價格水平高還是低,為什麼?
※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文學書籍翻譯?
※同一版本、不同次印刷的書內容有區別嗎?如果有,區別大嗎?
※想要出版一部書,需要什麼條件呢?
※中共出版《蔣介石自述》「一字不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