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常禮舉要筆記》
(子)居家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這也是從《曲禮》中摘錄出來的,在《論語·鄉黨》篇也有兩句話說孔子「立不中門,行不履閾」。「履」是腳踏到面,「閾」就是門限,「中門」就是中間的門,古時正式的建築都有三道門,這一家的主人都由中門出入,其餘的人由兩邊出入。朝廷中的中門,只有天子出入,臣子都是從兩邊。現在寺廟中也是如此,中門平時都是關起來,而從兩邊出入,從那邊進,由這邊出,這是有一定的。
「立不中門」本來是講三個門的,假如像現代一般家庭只有一個門,則取其意思為,在家中不能站在門口當中,而要站在旁邊,以免擋住別人出;再如上下樓梯,也要靠邊走,不能在當中走而擋住人家。
「過門不踐門限」你經過這個門,不要用腳踩門限,門限現在很少用,過去一般都有門限,就是門的下面有個木頭橫過來,跟地面是齊的;有的叫「門柵」,比地面高一尺或二尺,它是活動的,可以放下來或拿起來,平常是放下的。
所謂「限」是限制內外,有內外之分,也叫做「閾」。為何不踐門限呢?批註皇侃《疏》有兩層意思:第一,因為門限是高起來的,腳踩到門限上,身體提高了,這是一種自高的意思;再者,腳踐在門限上,鞋底下有泥灰,把門限弄髒了,別人再過去時,古人都是穿長衣、長袍,拂在門限上,就把人家的衣服弄髒了,有這兩層意思。
但是到了清儒焦循解釋《禮記》時,又大不相同,他說門限在古時,從朝廷到一般人家,尤其是比較富貴之家,多半都有車子,放在房子中。出大門時,車子要開出去,門限就要拿走;不開車時,門限就放下來。開車時或有正式客人來了,門限撤除,就談不上踐門限的意思。
拿這個就代表一個意思,這門限在朝廷來講,是君主出入的通道,在家庭來講,就是一家之主,家長出入的,為臣做子女的就不應該從長者、主人的通道出入,有尊崇長者的意思在當中。並不是說踐這個門限。拿現在來講,我們普通都沒有門限,可以解釋為,到人家門中,要先把鞋底擦乾淨再進去,同樣道理,到人家家裡作客,不要把人家環境弄髒,「不踐門限」廣義的精神是如此。
(《常禮舉要筆記》,李炳南編述/徐醒民講述,2011年版)
◎《常禮舉要》全集動畫片鏈接://v.qq.com/vplus/27db75a6c1f149567fdb7a4974c77e1b/foldervideos/28x0000015g5efc
推薦閱讀:
※【占星筆記】行星的屬性疊加(一)
※笑傲職場一個資深經理人的職場筆記第十六章
※一次學到8本暢銷書的筆記法:使用方格筆記本就能聰明做筆記!
※無圖無乾貨的學生筆記思路
※筆記工具思考與功能設計
TAG: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