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的85位名臣———張儀
06-08
張儀 以舌頭為武器的人 張儀出生年月不詳,他是魏國貴族的後代,戰國時代著名的縱橫家。公元前328年,張儀開始擔任秦國相國,十九年間,他迫使魏王獻出上郡,擁立秦惠王,瓦解了齊楚聯盟,並遊說六國依附秦國。他在秦國經常使用的"大棒加胡蘿蔔"策略,也成了秦國對付六國的利器。 只要舌頭還在 張儀和蘇秦都是鬼谷子的學生,張儀的學習成效明顯比蘇秦要好。蘇秦離開鬼谷子之後,要自己學習一年多才有信心去各國國君那裡謀位,而張儀則在完成學業後就下了山。 用現代的標準來說,蘇秦是中途退學去打工,張儀則是拿著畢業證書去應聘。因此,張儀比蘇秦的運氣要好一點,很快就能參加楚國相國級的宴會。只是天下人都是勢利眼,張儀也許是爬得太快,被人嫉妒。他雖是貴族之後,但當時已家道中落,在那種高級圈子裡便顯得格格不入,不久,他就因此受到了侮辱。 一次,他到楚相那裡參加宴會,宴會之後,楚相身上的玉佩不見了。相府的幕僚懷疑是張儀拿的,理由是張儀窮酸,人品定也不好。於是,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張儀被楚相府的人捉住,狠狠地打了一頓。即便渾身是傷,張儀仍不承認自己偷了東西,幕僚們沒有辦法,只好放他回家。 回家之後,妻子看到他滿身是傷,同情地說:"要是你不去讀書學做說客,也不會遭受到這檔倒霉事了。"張儀只是問妻子:"你看我舌頭還在嗎?"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張儀說:"舌頭還在就行了。"這並不是笑話,回顧張儀的一生便能發現,舌頭對於張儀這一類人是多麼的重要! 發跡是因為中計 張儀在楚國被人排擠的時候,習業不如他的蘇秦已身掛趙國相印,開始運作"合縱聯盟"的跨國大項目。蘇秦急需一個人來幫助他掌握並控制秦國的形勢,於是想到了張儀。他先派人勸說張儀來投靠自己。張儀來到趙國之後,他又故意冷落張儀,先是好幾天不見他,見面之後,更是冷冷地奚落張儀說:"你學習的時候很有才華啊,現在怎麼混得這麼差?我不是不幫你,只是覺得現在的你太不值得推薦了!"同時,他還用奴僕的飯菜招待張儀,然後就轉身離開了,把張儀晾在一邊。 張儀原以為憑著同學的關係能獲得好處,誰知反遭一場侮辱。心情激憤之下,張儀決定要報復,而唯一能打擊蘇秦事業的國家就是秦國,於是張儀便去秦國發展。 張儀前腳走,蘇秦馬上對自己的一個門客說:"張儀很有才華,我當面折辱他,只是激將法,請你暗中幫助他。"這個門客立即追上張儀,與之結交,出錢出力幫助他在秦國發展。有了蘇秦在背後的龐大支援,張儀很快就獲得了秦惠王的器重,官拜上卿,成為秦國的重量級人物。擁有了權勢之後,張儀寫信給曾經侮辱他的楚相國,狠狠地警告了一番,把楚相嚇得坐立難安。 還沒等張儀報復甦秦,蘇秦的門客就告訴了張儀事情的真相。張儀感動之餘,發誓只要蘇秦掌握合縱聯盟,自己就不去找趙國的麻煩。同時又想到這些計策自己在鬼谷子那裡也學過的,卻沒有發覺,可見理論和實踐總是有一段距離。 又打又拉,盡顯策劃高手風範 作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張儀剛到秦國,便在秦國君臣面前玩了一手漂亮的策劃戰。當時秦國雖在軍事上打敗了魏國,但對於六國聯盟的合縱政策也不禁感到擔憂。張儀分析了秦國與諸侯的軍力,指出諸侯之兵十倍於秦國,敵眾我寡,所以對抗合縱的最好方法不是軍事進攻,而是令合縱各國相互猜疑。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張儀策划了一個打拉結合的對外策略。距離秦國最近的是魏國,秦國把佔領魏國的城邑退還回去。魏國剛被秦國打得大敗,一時間不知道該高興還是害怕,同時,張儀又前往魏國遊說,勸說魏國與秦國搞好關係。最後,糊塗的魏國向秦國獻出上郡、少梁十五縣(今陝西東北部)的地方。從此,秦國佔領了黃河以西地區,在地理上取得了主動的優勢。 對於燕國,秦王則把女兒許配給燕國太子,以此拉攏。合縱聯盟很快出現了裂痕。如此一來,張儀不僅實現了自己對蘇秦的承諾,未進攻趙國,同時秦國沒用戰爭,就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後來,秦國運用這種策略越來越純熟,獲得的利益也越來越多,韓、趙、魏、燕、楚都在這種戰略面前敗下陣來,爭相送土地給秦國。 多年卧底終成功 為了說服魏國歸附秦國,張儀辭去秦相職位,到魏國活動。魏王當時正處於焦頭爛額的危機之中,把張儀當作救星,拜他為魏相,卻不知這個魏相乃是秦國的大卧底。張儀不停地用花言巧語勸魏國歸附秦國,魏王始終未予採納。張儀在魏國活動了四年,一直沒取得什麼成果。直到魏哀王即位,張儀又勸魏國歸附秦國。魏哀王開始也不聽,於是張儀暗中聯繫秦國,讓秦軍進攻魏國。 秦軍打敗了魏軍之後,齊國覺得有機可乘,也來攻打魏國。觀津一戰,魏國又被打得大敗。之後,秦國又進攻韓國,斬首八萬韓國士兵,天下為之震撼。 張儀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對魏哀王分析說,天下諸侯雖然合縱對抗秦國,但就連親兄弟也會為分家打架,何況是各國!六國間矛盾重重,不可能真正團結,因此合縱政策定會失敗;為了魏國的利益思量,最好的方法就是依附在秦國強大的羽翼之下。 魏哀王或許是心理壓力太大,終於被張儀說服,背叛了合縱聯盟,請張儀去溝通秦國,依附了秦國。張儀也結束了卧底生涯,回到秦國繼續當相國。三年後魏國又背叛秦國,參加了合縱,不過終歸是投降過的國家,沒有什麼骨氣,被秦國狠狠教訓一番後,又歸附了秦國。 玩死楚懷王,瓦解合縱盟 公元前314年,秦軍擊敗趙、魏、韓三國,奪取了大片土地:趙國的中都、西陽,魏國的曲沃、焦都盡為秦國所擁有。魏、韓兩國的實力大大受損,接連依附秦國,於是秦國把目光放到了楚國身上。 張儀的首要任務,就是破壞齊、楚兩國共同抗秦的盟約。為此,張儀故伎重施,假裝被秦王免除職位,跑到了楚國。 楚國政治極其腐敗,張儀用重財厚禮收買要人斬尚,後者便向楚懷王推薦張儀。張儀見了楚懷王,極力分析齊、楚結盟的危險,鼓動楚國與齊國斷絕關係,並饞言說如果楚國能閉關絕齊,秦王會把六百里土地獻給楚國,並讓秦、楚聯姻,結為兄弟之國。 論起昏庸,楚懷王一點不比自家的大臣斬尚差,這麼沒譜的事,居然就答應了,而且生怕齊國不知道,還派人手持楚國符節,跑到齊國去辱罵齊王。誰知楚國前腳罵完了齊國,跟隨張儀到秦國接受六百里土地的人才發現上了當,因為張儀一口咬定當初說定的土地只有六里。 另一方面,齊國為了懲罰楚懷王,也與秦國聯盟,一同進攻楚國。 楚懷王惱羞成怒,竟先起兵討伐秦國,結果被齊、秦兩面夾擊,大敗,丹陽、漢中等地也被秦國佔領,不得已,最後割地求和。 楚懷王不檢討自己,卻只怪張儀欺騙他,為了懲罰張儀,面對秦國的談和條件,竟然說不要漢中一半的土地,只要得到張儀就行了。張儀自告奮勇到了楚國,依然重施故伎,再一次收買楚大夫斬尚,通過楚王愛妃鄭袖的勸說,輕鬆地讓懷王下令赦免了自己,還說服楚懷王背離合縱,與秦國交好。 這時恰逢蘇秦去世,張儀就馬不停蹄,一路說服韓國與秦國交好,因此被秦惠王封為"武信君"。之後,張儀又繼續出使趙、燕、齊三國,讓東方六國紛紛與秦國交好,合縱政策徹底失敗。 避禍魏國 公元前311年,張儀成功遊說東方六國,卻沒想到後方發生了變化。秦惠王去世,對他一直深惡痛絕的武王繼位。善於揣摩君主心意的大臣等張儀一回咸陽,便在早朝上指責他。 齊國覺得受到張儀的愚弄,也派人前來譴責張儀。張儀頓覺自己在秦國已無立足之地,便想離開秦國。他對一心想擴大領土的秦武王說:"現在齊王最恨我張儀,還揚言我在哪裡,齊國就興兵討伐哪裡。既然如此,我們可把這股禍水引到魏國去,等魏、齊交戰的時候,大王就趁機攻打韓國,威脅周室、挾持天子,進而掌握天下版圖。"秦武王聞言很高興,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因此隆重地護送張儀去魏國。 張儀到了魏國以後,起初形勢確實如此發展。魏襄王害怕了,張儀為他擔保說一定能讓齊國退兵。張儀派心腹以楚國使節的身分晉見齊王,把自己與秦武王定的計劃告訴了齊王,齊王於是罷兵而去。張儀輕鬆讓齊國退兵,自然獲得了魏王的寵幸,擔任相國。不過張儀在這個職位上只待了一年,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10年,張儀死在了魏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國中國文第四冊》(1978版)
※中國夫妻最缺什麼?(深刻反思)
※◎ 為何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子會落得如此下場?
※論中國詩詞的實與虛
※中國裁判文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