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雲山水天上來

一山(白雲山)一水(珠江)是廣州的生命線。土生土長的廣州市民,對這山這水也許早就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但細細考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事物,是從這一山一水中衍化而來?也許很多,也許是一切的一切。如果沒有這一山一水,廣州兩千年的歷史,在星轉斗移,幾番風雨之中,將會如何的黯然失色。

從白雲山遠眺珠江

白雲山坐落在廣州北部,屬南崑山余脈,北起磨刀坑,南至桂花崗,東界梅花園,西界大金鐘路、新廣從公路,面積達28平方公里,海拔372.8米,最高峰為摩星嶺。山勢由五嶺奔騰而來,相從三十餘峰,連山絕壑,蜿蜒開合,松濤如吼,草木震動,有如重重疊疊的浪峰,一瀉千里,直達珠江。

白雲山上的古寺

白雲山自北向南分為六個風景區:明珠樓、摩星嶺、鳴春谷、三台嶺、麓湖和飛鵝嶺。山頂公園包括摩星嶺、鳴春谷、能仁寺和九龍泉等。山上3000多種植物,萬頃松林、烏桕、楓樹、紫荊、古杉、相思、紅棉,鬱郁蒼蒼。1962年羊城八景之一的「白雲松濤」,就在摩星嶺下,明珠樓前。記得80年代初,我登白雲山時,從大金鐘水庫至明珠樓,一路上幾乎不見人影,只見松林如海。大風起時,虎嘯龍吟,怒濤噴薄,泉石悲鳴,崖谷撼頓,令人有聞風起舞的衝動。

白雲山能仁寺主殿

如果時光倒流百年,在漫山遍野的佳木繁陰中,分布著白雲寺、雙溪寺、能仁寺、彌勒寺、蒲澗寺、景泰寺、雲岩寺、五龍谷廟等古剎,晨鐘暮鼓,此起彼伏,山鳴谷應,充盈著莊嚴與祥和的氣氛。自古「天下名山僧多佔」,像白雲山這種不染煙火之氣的勝地,自然吸引了眾多的出家人,在此結廬修行。

元代羊城八景之一的「景泰僧歸」,就在白雲山的西南坡。南北朝梁武帝(535年)時,在離雲台花園不遠之處,有一座景泰寺,是景泰禪師所創建。南宋李昴英辭官歸里後,曾在此登山勝游。翠峰如簇,澄江似練,山川形勢,畢呈眼底,頓時胸襟也變得開闊了,俗慮也被洗滌乾淨了。詩人逸興遄飛,寫下了《景泰寺》一詩,把這裡的風光,描繪得如畫如幻:「樹合疑山盡,攀緣有路通。遠鴉追夕照,低雁壓西風。瀑勢雷虛壑,松聲浪半空。憑欄僧指似,漲霧是城中。」清代末年,景泰寺漸漸荒廢,最後完全消失於松林荒草之間,不復可尋。

上世紀30年代的白雲山

抗戰期間,山上的古迹,大都毀壞無存。「天南第一峰」的石牌坊,原來是白雲古剎的一部分,牌坊後有檀越樓,宋代轉運使陶定所建。登樓送目,大地縱橫,萬里江山如畫,令人胸臆間有一股「把闌干拍遍」的雄氣翻湧。如今,白雲寺早已圮廢,檀越樓也無影無蹤了,但當年寺院之側的蒲澗殘跡仍在,鄭仙岩仍在,「天南第一峰」的石牌坊仍在,撫今追昔,覽物興懷之情,依然不變。

蒲澗是白雲山的一條主要溪流。宋、元兩代的羊城八景,都有「蒲澗簾泉」一景,即在此處。蒲澗溪水從濂泉飛流直下,向西匯入金鐘塘,然後在上下塘掉頭向南,在越秀山東麓一分為二,一支沿今吉祥路、教育路,另一支經今小北路、倉邊路,穿過十里人家的炊煙,注入暮潮暗涌、漁火初上的珠江。

如今兩條溪流都已湮沒,變作車喧人嘩的馬路。

白雲山上的墓地

舊景雖然難尋,但一些茶坊酒肆間的故事,卻依然口口相傳。據說秦代方士鄭安期在蒲澗找到了長生不老的九節菖蒲,然後在鄭仙岩飛升成仙。九龍泉遺址就在白雲寺內,也叫「安期井泉」,裨官小說所載,安期生在這裡隱居時,並無泉水,後來,來了九個童子,片刻就有泉水泠泠作響,噴涌而出了。人們都說那九個童子是龍變的,於是就叫這泉水為九龍泉。從唐代開始,這裡成了鄉人祈雨的地方,附近原有九龍廟、龍王神祠。

古時的廣州,因深受咸潮之苦,白雲山的清泉水,對廣州人來說,尤為珍貴,一簞一瓢,當思來之不易。

北宋紹聖元年(1094),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往惠州。他路過廣州時,匆匆小住,遊覽了白雲山,還留下了描寫蒲澗的詩篇。後來朝廷覺得貶他到惠州還是太便宜他了,再把他貶往天涯海角的儋州。

蘇東坡是有名的美食家,對嶺南美食情有獨鍾,當代民俗學家鍾敬文先生稱他是「著名饕餮的學士」,他非常喜歡吃蚝,還幽默地提醒兒子,在回到北方後,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免得大家都爭著求謫嶺南。相傳有一回他和愛妾在廣東吃了一道美味佳肴,讚不絕口,問廚師是什麼做的,廚師告訴他,那是一道蛇羹。愛妾在旁聽了大驚失色,竟至噁心過度而死,但他對嶺南的美食,卻依然是痴情不改。

蒲澗之水天上來

既然是美食家,對飲用水當然很在意。他有一首詩描寫蒲澗的泉水:「千章古木臨無地,百尺飛濤瀉漏天。」廣州有如此優良的水源,卻不好好利用,簡直就是抱著金飯碗要飯。怎麼才能避免污染,把優質的山泉水送到千家萬戶呢?蘇東坡曾記下了一位羅浮山道長和他傾談時,提出的解決方案,雖然後來沒有實施,但卻頗具創意:

惟蒲澗山有滴水岩,水所從來,高可引入城,蓋二十里以下爾。若於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續處,以麻纏之,漆塗之,隨地高下,直入城中。又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為小石槽以便汲者。不過用大竹萬餘竿,及二十裡間用葵茅苫蓋,大約不過費數百千可成。

這個構思是用竹管把水直接導入街坊之中,令民眾在家門口就可享用淡水,堪稱是自來水的雛形。蘇東坡聽了,頗為心動,可惜,當時他並不在廣州當官,不在其位,難謀其政。道長的方案,也只能聊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廣州真正開始有自來水系統,是在蘇東坡離開廣州八百四十年以後的1930年代。

然而,我們不應忘記這位曾經為廣州建設出謀獻策的羅浮山道長。他的名字叫:鄧守安。

當年,第十甫的陶陶居茶樓,每天用大板車把九龍泉水從三元里拉到市區,然後雇幾十人以紅色扁擔挑著大紅木桶,桶上漆著「陶陶居」、「九龍泉水」字樣,列隊招搖過市,成為他們的招牌賣點之一呢。可見白雲山泉水在廣州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名播天下的白雲豬手和沙河粉,都必須用白雲山泉水製作,才算正宗,否則,絕無那種爽滑的口感。

九龍泉

據古書記載,九龍泉水「味極甘,烹之有金石氣」。現在山頂公園有九龍泉茶座,以九龍泉水作為招徠,但其茶味只是尋常。也許因為古人品茗,極有講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晝清談、宜寒宵幾坐、宜松月下、宜花鳥間、宜清流白雲、宜綠蘚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妝抱雪、宜船頭吹火、宜竹里飄煙。我們這些俗人,登到山頂公園,已經氣喘噓噓,買一壺茶,咕嘟咕嘟喝下去,哪裡懂得其中樂趣?

元代的羊城八景中的「白雲晚望」,就在九龍泉側。黃昏的時候,當你獨立在蒼茫的暮色之中,看雲捲雲舒,聚散無常,樹梢在風中翻飛,歸鳥在唱,岩石彷彿也在成長,這時,你是否會被這廣大無邊的寧靜所感動?

讀本號文章,品廣州往事:

二沙島豈是富豪的後花園

荔灣:那一片千年寶地

細數佛山中醫聖手

廣東人好賭是天性?


推薦閱讀:

中國山水畫小史
二十四山水口吉凶解
安禪何須勞山水
寫意山水花鳥的的畫法
惠孝同==京派山水

TAG: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