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培養自信的寶寶-母嬰-瑞麗女性網
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為什麼很多孩子都表現得信心不足?研究發現,在普通的家庭里,一個孩子平均受10次批評才會得到1次誇獎和鼓勵。這就是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只有經常得到肯定和表揚的孩子才敢於相信自己,敢於信心十足地面對一切。其實孩子只是需要1分鐘的鼓勵。
一、告訴孩子「你真棒」
下個星期三,幼兒園要舉辦文藝匯演。
媽媽跟洋洋說:「你學很久電子琴了,報名表演一個節目吧。」
洋洋搖頭說:「不。我怕彈不好。」
媽媽不高興地說:「這孩子真沒出息,還沒彈就說彈不好。」
媽媽想了想又說:「我看這次娜娜一定會表演小提琴獨奏,肯定會得獎!你什麼時候能趕上娜娜呀!」
媽媽本意是激起洋洋的鬥志,誰知洋洋什麼都沒說,只是悶悶不樂地走開了。
洋洋的小姨在一旁說:「姐,你不能這麼說孩子。激將法用在這根本就不合適。孩子還小,應該多鼓勵、多支持、多表揚她。你平時總也不表揚、不肯定她,還時常批評她,她還哪有自信?現在她心裡根本沒有底,當然不會主動參加表演了!人家說『優秀的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洋洋媽覺得小姨說的很對。然後就叫洋洋過來,說:「洋洋,你不喜歡參加比賽也沒關係,彈個曲子給小姨聽聽,小姨好久沒來,都不知道你會彈好多新曲子了呢!」
「是呀,是呀!」小姨也在一邊熱情邀請。
洋洋於是給小姨彈了兩首她新學的曲子。
小姨聽了之後馬上說:「不錯不錯,很有進步,比上次我聽你彈得又好了很多呀!」
聽了小姨的誇獎,洋洋的眼睛亮了起來。
媽媽趁機說:「你小姨說的准沒錯,她當年可是鋼琴過了十級的行家呢!」
小姨說:「洋洋這兩首曲子再多練習兩天,別說表演節目,就是參加比賽也沒問題呢!」
洋洋很興奮地點了點頭,重重地答應了一聲:「嗯!」
後來,媽媽經常從各方面表揚和誇獎洋洋。三天後,洋洋跑過來小聲地跟媽媽說:「媽媽,我想在幼兒園匯演中表演電子琴獨奏!」
專家解析:
為什麼很多孩子都表現得信心不足?研究發現,在普通的家庭里,一個孩子平均受10次批評才會得到1次誇獎。這就是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俗話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聰明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只有經常得到肯定和表揚的孩子才敢於相信自己,敢於信心十足地面對一切。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孩子也是如此,所以,父母應該用賞識的目光來看待我們的孩子,發掘他身上的優點,肯定他的努力和進步。
有位老師,每天在身上放一個本子,專門記錄孩子的優點。他按照座位排序記下孩子的名字,每個孩子都留了幾頁,記錄他們的優秀表現,比如助人為樂、口才一流、有美術天賦、熱愛勞動……他的本子里充滿了讚美的辭彙。在他的眼裡總能看到孩子優秀的一面。一個學期後,他買了三十多個本子——讓每個孩子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優點簿。兩年之後,他把這些送給他們作為禮物。孩子從老師這裡得到的不只是一個本子,更是可以支持一生的滿滿的自信。
中國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在一次講座上當場提問:「請說出你孩子的10個缺點。」有20多名家長舉手發言,有的還不假思索舉出十幾條。孫雲曉專家又問:「請說出你孩子的10個優點。」這個問題幾乎難倒了全場家長。有三四名家長勉強答出幾條,其餘的則苦思冥想,一條都答不出。最後,孫雲曉專家給在場的父母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你今天回家去發現一個孩子的優點,能夠發現十個的,是優秀的父母,能夠發現五個的,是合格的父母,不能發現的,是不合格的父母。」
作為父母,你能找到孩子的幾個優點?為什麼家長總能敏銳地發現孩子的缺點,卻對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
心理學家分析,這種情況的出現基於家長對孩子的心理期望過高。過高的期望,會讓家長覺得孩子所取得的好成績稀鬆平常,不值得表揚。而不好的成績則因與期望產生巨大的反差,讓家長一眼就能發現。
專家指出,父母對孩子不滿意,可能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少孩子用逆反來「抗壓」,但承受能力畢竟有限,壓力過大又找不到釋放渠道,就容易出問題。
因此,父母要學會經常發現和表揚孩子的優點,告訴孩子「你真棒」!
應對策略:
1.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標準。或是把這種標準分為幾個層次,分階段讓孩子去達到。這個標準一定要合理,讓孩子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2.留心觀察孩子的各方面。碰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及時地提出表揚。如果不方便當場表揚的,也要記錄下來,找時間表揚,讓孩子知道他的每個進步媽媽都看在眼裡。
3.定期舉行一個家庭會議,總結孩子在一段時間內所取得的成績和不足。以成績表揚為主。讓孩子也能對自己的發展有個清晰的認識。
二、幫助寶寶體驗成功
冰冰平常練習時,能把鋼琴彈得很好。可是每次音樂比賽和考試,表現都不佳。因為上台前,她心情總是很緊張,害怕得想哭。媽媽一貫的做法是安慰她:「你平常彈得那麼好,上台也會彈好的」、「不要怕,勇敢點」、「不要在乎聽眾,他們大多數不太懂行」。可是這些安慰話起不了什麼作用,她每次演奏,不是忘了曲譜,就是指法僵硬,彈出的調子平凡單調。於是,每次演奏之後,冰冰都要大哭一場。媽媽再怎麼說,也無濟於事。
幼兒園要開新年晚會,老師又要求冰冰去演奏。表演前,她還是犯老毛病,老是擔心自己這次又搞砸了。媽媽沒有責備她,而是以同情的口吻說:「在台上演奏是跟平常練習不同,那麼多人瞪著你看,你可能覺得他們在挑你的毛病,想起就緊張,是嗎?」
冰冰感激地抬起頭說:「是的,媽媽,真沒想到你能體會我的心情。」
媽媽接著說:「你就當觀眾不存在,多做深呼吸,你一定行的。」
冰冰點了點頭,平定了一下情緒後,就上台演奏了。這次,她表現得非常出色,演奏得很好,充分發揮了她的水平。下台後,冰冰激動地對媽媽說:「真高興,我成功了!我對得起聽眾的掌聲。」
媽媽也非常高興:「當然,你這次真是太棒了。」
專家解析: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師:「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時時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由此可見,對於幼兒來說,成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情感體驗。父母應該時時、處處引導幼兒體驗成功所給予孩子的快樂,幫助他們體驗多角度、全方位的成功,促進幼兒在成功中增長自信,獲得更大的發展。
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節目中涉及北極與南極的溫度氣候比較問題。孩子還小,沒有學過地理,但是他總喜歡和父母爭。於是,父母順勢一推,讓他拿出證據來給大家看。孩子很自然地就要找資料,可是他又不太會。這時,父母就簡單指引了他一下上網查資料的一般方法。聰明的達達很快就學會了。資料找到後,孩子得意洋洋的,非常快樂。父母對他求知求證的勁頭進行了表揚。
就這樣,一次小小的成就感積累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幾樣東西:敢於質疑,積極求證,使用網路獲取資料,進行資料整合,用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一系列工作,孩子體驗到了小小的成功,也獲得了一定的自信。
比爾?蓋茨說:「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激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是很多孩子都有的共同願望,儘管他們心中成功的定義和標準並不明確。體驗成功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需要,也是增強孩子自信心的重要途徑。媽媽應該幫助缺乏信心的孩子尋找可以成功的機會,讓孩子體驗成功所帶來的快樂和自信。
孩子有成功的表現或得到肯定的評價,就容易建立自信心。家長可以經常引導孩子做一些對家庭或社區有益的事,即使只是買東西、取報紙的小事。要知道,正是由於完成了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孩子會覺得自己並非無用之人,小小的成就感也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應對策略:
1.針對孩子的優勢,在小區里或小團體中組織比賽,讓孩子體驗成功。
2.針對孩子不自信的弱勢方面,幫孩子報名一項比賽,協助孩子訓練。獲勝要及時表揚孩子,失敗也要鼓勵孩子,準備下次重來。三、讓孩子做個小老師
1877年5月26日,被視為現代舞之先驅,20世紀最偉大的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在美國的舊金山降臨人世。雖然她的生活很貧困,但是她卻從小就是個非常自信的孩子。
大約5歲時,有一天,母親回家發現小伊莎多拉召集了六七個街坊上的孩子——他們還小得不會走路——讓他們坐在她面前的地板上,教他們揮動手臂。母親問她在幹嗎,她驕傲地說這是自己辦的舞蹈學校。鄧肯夫人覺得不可思議,一個5歲的孩子會辦什麼學校呢!不過這個場面確實很有趣,於是她就坐在鋼琴前面為她們彈奏樂曲。
後來,這個「學校」竟然就這樣繼續辦了下去,而且大受歡迎,鄰居的小姑娘都來了。他們的父母給伊莎多拉一點兒錢,讓她教她們。當伊莎多拉十歲的時候,舊金山許多有錢人家也都請她去教舞蹈了。於是,伊莎多拉成了世界上年齡最小的「舞蹈教師」。
專家解析:
如果說到知識掌握,能力培養,沒有什麼比讓你的孩子做個小老師更好的了,知與不知立刻見分曉。我們常有這樣的經驗,覺得自己懂了,可是真的講給別人聽時才發現還有不少欠缺。因為教習他人,不僅需要接受信息,對其進行加工,還要以新的模式重新反映出來。從感知到記憶、言語到思維,全都調用了。只有真正掌握了,才有可能表達出來。而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並且考慮到他人的需要,才能教會他人是其中的關鍵。這就要求孩子不僅要自己掌握知識,還要能夠評估學生的掌握程度,根據他人的情況安排自己的教學計劃。
除了知識的掌握以外,做一個小老師還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激發其對學習的興趣和進一步鑽研的動機。在教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自己也不懂的地方,孩子會更加主動地尋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夠增進孩子與同伴交往的能力,培養耐性。所以,這是一項使用綜合能力的任務。因此,不妨鼓勵你的孩子充當其他孩子的小老師。周圍的鄰居、親戚家的孩子只要比你的孩子年齡小、年級低,都是可以選擇的對象。還可以和其他孩子互為老師,互相指導,互相安排教學課程,共同進步。
應對策略:
1.如果孩子一開始比較羞澀,可以讓比他小得多的孩子做他的「學生」,教授一些孩子拿手的、簡單的知識。讓孩子在成就感中培養自信,並增強學習與教學的興趣。
2.父母也可以成為孩子的「學生」,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
3.如果孩子不會教也沒關係,可以讓他自己想辦法。「媽媽這個問題還是沒搞明白,你看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我弄清楚呢?」啟發孩子去思考如何更清晰地表達和更準確地演示。
4.如果孩子的教授有錯誤,或是語言比較混亂,父母也不要出言責備。「自己都沒搞明白還教別人,自己先弄清楚吧!」「你把話說清楚啊,怎麼說的亂七八糟的呢!」「你這個小老師,簡直是誤人子弟。」這一類的話千萬不能說,這樣會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不但不能增強自信,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5.孩子在教授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失誤和不合理的安排。父母不要總是打斷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議,或者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而應該在孩子下課後,和孩子討論一下如何改進孩子的授課。而且要記得先肯定和表演,再提出合理化建議。四、發現特長,培養才藝寶貝
小虎是個不太愛說話的孩子。這幾天,媽媽發現小虎表現得比平時更沉默、膽小了。家裡客人來了讓他表演一個幼兒園學過的節目,他從來都躲起來。媽媽到幼兒園一問才知道,幼兒園為迎接六一編排節目,小朋友們都踴躍參加。有的小朋友表演電子琴獨奏,有的表演舞蹈,有的為六一獻上書法作品。可是小虎什麼都沒參加,因為他都不會。於是,老師讓他參加小合唱。可是排練的時候小虎總是默默地站在角落裡,用羨慕的目光看著其他小朋友。幼兒園老師告訴媽媽,小虎是感覺到其他小朋友都有特長而自卑了。
專家解析:
我們在生活中總能發現一些擁有特長技藝的人比其他人表現得更自信。這種自信是隨著他小時候一開始特長訓練就在逐漸增加的。所以,媽媽要想讓孩子擁有更多自信,最好是從小就發現孩子的特長,並進行培養。
比如,有些孩子雖然缺乏自信,但是卻能寫得一手好字,家長讓孩子學習書法,練習寫鋼筆字、毛筆字。不同的才藝有不同的教育「黃金期」,提前了,可能是拔苗助長;錯後了,可能就耽誤了孩子這方面的發展。
教育專家提出以下學習才藝的最佳年齡可供參考。
應對策略:
1.小提琴。對於手及指頭尚小、力量不夠的3~4歲幼兒來說,過於勉強,5~6歲練習較適當。
2.鋼琴。最好讓3~5歲的孩子先聽好的音樂,學會欣賞,4~5歲開始接受鋼琴等樂器的技術指導。
3.舞蹈(芭蕾、現代舞)。2歲半到3歲就能踩出步伐,技巧指導從肌肉尚柔軟的6~7歲開始較好。
4.繪畫。2歲半到3歲開始對顏色、形象感興趣,可以開始塗鴉練習。
5.書法。以小學三年級開始為佳。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理解力較弱,但若有興趣,又能持續,也可學習。
6.英語。1~2歲開始親近英語,3歲以後跟著老師正規學習比較好。
7.圍棋、象棋。開始適齡期是3~4歲,如果想要充分了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較好。
8.游泳。各年齡階段都適合。
9.體操。越早開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來說,3歲開始較為適當。
10.兵乓球。3歲就能打兵乓球。如果孩子有興趣,隨時都可以開始學。
五、借他人之口表揚孩子
一天,洋洋陪媽媽在家裡看電視,這時,好久不來的小姨來串門了。洋洋很高興,一會兒給小姨倒水,一會兒張羅給小姨洗水果。
小姨走了之後,媽媽笑著跟洋洋說:「洋洋,小姨剛才誇你了,說你懂事,還會招待人了,又熱情又大方。」
「真的嗎?小姨真的這麼說的?」洋洋大眼睛裡閃著快樂和興奮。
「是真的!以後要繼續努力啊!」媽媽鼓勵她說。
「嗯!」
從此後,洋洋對家裡來的每一位客人都特別有禮貌,招待得熱情、周到。
有一天,洋洋從幼兒園回來,媽媽對她說:「洋洋,你孫阿姨今天誇你了!下午她來咱家,看到你的書桌收拾得乾乾淨淨,我告訴她是你自己收拾的。你孫阿姨說你真能幹,比她家圓圓姐還會做家務呢!」聽了孫阿姨的表揚後,洋洋在做家務方面的積極性更高了。
媽媽發現借他人之口表揚洋洋似乎格外有效,於是在很多方面都如此應用。果然幫助洋洋樹立了很多好習慣。
專家解析:
我們總有這樣的心理——「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其實並不是「外來的和尚」真的會念經,而只是我們聽得少而已。表揚也是這個道理,通過讓不經常表揚孩子的人來表揚孩子,尤其是孩子喜歡或崇拜的人,起到的效果會比父母表揚更好。這樣的表揚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他們不斷努力的推動器。
而且,父母誇獎和表揚孩子總有一種天生的偏愛在裡面,而別人的誇獎則會讓孩子覺得更公正、更客觀。他會認為別人並不偏愛自己,之所以誇獎自己是因為自己真正做到了,這樣的誇獎會讓孩子覺得更真實、更坦然。
應對策略:
1.幫助別人就會得到別人的感謝和稱讚,引導孩子為家人以外的人做好事,這不僅能讓孩子增強自信,還能增強交往能力,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品質。
2.引導他人去表揚和稱讚自己的孩子。比如,一個小男孩的爸爸請幾位朋友來家裡吃飯,幾杯酒下肚,幾個人開始談論起各家的兒女,可是他們都是在誇獎別人的孩子,卻沒有一個誇獎自己的孩子。這時,孩子的爸爸非常興奮地說道:「你們都別互相吹捧了,我還就覺得我們家孩子好,我這兒子既聰明又聽話,還特別關心別人。就前幾天,我幹活累了,他還幫我捶肩揉背呢。兒子的小手捶在我的肩膀上,別提有多舒服了!」聽了小男孩爸爸的誇獎,其他客人也紛紛點頭稱讚小男孩懂事。小男孩在自己的房間里聽到了爸爸和朋友們的談話,心裡高興極了,他決心以後更加關心爸爸,做個好孩子,不辜負爸爸對自己的讚賞!
3.在他人面前表揚自己的孩子也比單獨表揚孩子效果更好。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良好印象樹立在更多人的心裡,他就會按照這種良好的形象去要求自己。
4.表揚孩子的態度必須是認真和真誠的。不能因為炫耀自己或者敷衍別人而故意吹噓,誇大孩子的優點。
5.和別人表揚孩子要適可而止。不要說起來沒完,讓孩子感覺不自在。否則,孩子會感覺父母在炫耀甚至吹噓。
6.經常把孩子的成績和作品拿到別人面前欣賞,通過自己和別人對孩子的賞識和誇獎,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你可以說:「看我兒子會自己洗襪子了!」「看我女兒的畫多漂亮!」六、「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安安一向是媽媽的乖寶寶,特別聽話。可最近,他升入大班了,換了一位新老師。新老師總喜歡問安安:「安安小朋友,你覺得這麼做對嗎?」「你認為這個圖畫好嗎?」「你覺得這個故事好聽嗎?」每當這時,安安就不知該如何回答老師。老師就會讓他坐下,然後讓另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安安覺得自己受老師冷落了。他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新老師從來不誇我乖。」
媽媽覺得應該和老師溝通一下,多表揚孩子的優點才對。於是,媽媽來到幼兒園。幼兒園老師對安安的媽媽說:「安安其實是很乖的,但是我沒有刻意去表揚他這一點,因為我覺得有時太聽話會成為孩子的缺點。比如這些天我在提問中就發現,安安很少有自己的想法,無論什麼事都是老師說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媽媽說是什麼就是什麼,甚至其他小朋友說的他也會聽。長期這樣下去,可能會導致安安不善於獨立思考。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就不會有想像力和創造力,這對孩子的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希望以後我們不要用『乖』和『聽話』這樣的字眼來誇他,而是鼓勵他自己去思考,去想辦法。」
聽了幼兒園老師的話,媽媽覺得也有道理,可是要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有主見呢?媽媽感到很困惑。
專家解析:
聽話的孩子可以讓父母安心,因為這樣的孩子,在小時候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危險。也可以讓父母欣慰,因為聽話的孩子肯定不笨,理解力強,善解人意。然而,這是一個強調創意的年代,如果習慣於聽話,在孩子獨立面對世界的時候,他會迷失自己,因為當找不到那個權威的發話人,便不知道該聽誰的。只有有個性、有主見的人才是這個時代所欣賞的人。
但有些孩子卻偏偏表現得毫無主見,遇事猶猶豫豫,從眾心理嚴重。
這種性格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比如孩子做事總是力求完美,但卻總是遭到別人的否定,因此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而屈從了別人的想法。還有的孩子小時候總是被強制按照家長的想法去生活和學習,長此以往,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也就沒有了自己的想法。
父母應該時常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來鼓勵和支持孩子堅持自己的想法,成為一個自信的人、一個有主見的人、一個有個性的人。
應對策略:
1.給孩子表達意願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去超市購物,問他自己想買什麼;替孩子洗澡前,問他應該做些什麼準備;帶孩子出門,問他想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帶孩子去旅行,問他自己覺得要準備些什麼東西等等。
2.將命令式語氣改為啟發式語氣。如不說「就這樣做吧」,而說「這件事怎樣做更好呢」;不說「你該去做……了」,而說「你是否該去干……了」,這樣的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從而產生主動做事的意願。
3.告訴孩子:無論你怎麼做,都會有人不喜歡,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支持你。所以,永遠不要單純為了博得別人喜歡而去做任何事情。是否做一件事,要看這件事客觀上是否真的應該去做。當確認了一條路正確的情況下,儘管堅定地走下去就是了。
4.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講話,讓孩子知道他的意見、他的想法也很重要。這樣,孩子就會因被重視而產生自由表達思想的渴望。
5.有主見的孩子往往敢於表現自己有別於他人的一面,從而顯得飄逸而不落俗套。但是,在培養孩子的獨特個性時,應當及時糾正孩子個性中不好的一面,以免使孩子變得桀驁不馴,影響其正常發展。
內容來源:《1分鐘教育》推薦閱讀:
※輔食添加 育兒路上的第一場修行,我送你這套終極修鍊大法
※聰媽思房話|有聰媽在,這些換季難題都不是事兒
※芝士媽媽:關於孕婦檢查B超的那些事
※新證據告訴你,寶寶輔食首先加肉!
※紙尿褲尿滿了再換?你真是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