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390集

凈空法師 2016年10月27日 講於 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學佛就是為找回「真心」、為回歸自性

  請看《大經科注》第八百九十四頁,我們從第三行當中看起。

  【解】又參照上引經文中,可見極樂種種依正莊嚴皆是自然根本之所現。

  「依」是我們居住的環境、學習的環境,叫「依報」;「正」是自己的身心,身心健康。

  這句話很重要!「自然根本」說的什麼?前面說清楚、說明白了,就是「自性」、「真心」、「本體」。名詞很多,有幾十個,統統說的是一樁事情。佛法裡面最常見的「真心」、「自性」,就是此地所說的「根本」、「自然根本」。

  【解】此正是《往生生論》所云,極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

  這三種莊嚴是依報的莊嚴。正報有「佛莊嚴」、「菩薩莊嚴」,這三種把它統統包括盡了。「莊嚴」是美好到不但說不出,我們用心去想也沒辦法想到,言語、思惟達不到處。《往生論》上講「極樂世界微妙美好」,說「入一法句」,這「一法句」是什麼?

  【解】「一法句」者,「清凈句」,即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一法句」就是「清凈句」,「清凈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解】故此自然之根本,即彼論中之一法句。

  在這段經文裡頭叫「自然之根本」,我們說粗顯一點,大家聽了好懂。就是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佛法講「遍法界虛空界」,這從什麼地方來的?為什麼會有?這是個大問題,佛用了不少的經文把這樁事情給我們說清楚,就是《往生論》上講的「一法句」,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就是前面所說的「自然之根本」,就是「真如本性」,就是「真心」,《華嚴經》上說的「心現識變」。

  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說一尊佛他的教化區,要講全體那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能生能現是「真心」,所以它不在外面,我們只要把「真心」找出來問題全解決了。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事情,簡簡單單告訴你,就是把「真心」找出來。「真心」,禪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說這樁事情。

  「真心」能現能生,它不變;「妄心」它不能生、它不能現,但是它能把「真心」所生所變的這些現象變化能生能現,實實在在講那個現象就是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現在讀的這一大段經文。釋迦牟尼佛把西方極樂世界詳細介紹給我們,妄心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輪迴。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是十法界裡面的六道輪迴,這是什麼?妄心所變的。「真心」所變的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就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

  學佛終極的目標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禪宗所說的;凈土宗所說的「信願持名」,求生極樂世界,求生凈土。求生凈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但是這樁事情(就是「明心見性」這樁事情)到極樂世界才能成就,在我們這個世界不能成就。我們把它分成兩個段落:第一個段落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第二個段落在極樂世界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麼回事情。

  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只有這一個法門,沒有第二個,講怎樣明心見性?那個法門很多,大乘教裡頭常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這是有數字的,說得很清楚;再展開無量法門,無量法門都是從斷煩惱證菩提。難!

  「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斷了證得菩薩的果位;「無明」破一品才叫成佛,不是圓滿的佛,是佛,沒錯,因為還有很多的習氣沒斷,所以不叫究竟圓滿的佛,叫「分證」。佛經上佛常用月亮作比喻,把究竟圓滿比做滿月(十五的月亮),其它的初二、初三,我們看那個月牙是不是月亮?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它不圓滿,開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剛剛證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什麼樣子?初一、初二的月亮。你不能說它是假的,它是真的,它的光明沒有透出來,也就是智慧、德能、相好,那就是它的光明,自性本有的光明。我們用光明來做比喻,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開始向外透了,不像全迷,全迷的時候是妄心不是真心,全迷的時候透出來的都是煩惱、都是習氣,沒有智慧、沒有德能,也沒有相好,透出來的是阿賴耶把它改變成十法界、六道輪迴,透這些東西。

  我們今天所經歷的,我們為什麼學佛?這個答案就很明顯——為回歸自性,這是大乘經上講的;為「明心見性」,這是禪宗上說的;為「大徹大悟、圓滿智慧」,這是一般大乘經上所說的。所以我們是有目標、有方向,不迷惑。我們走的路就像上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一步一步慢慢來。在這過程當中豁然遇到凈土,遇到了能信,雖然相信,總還是有疑惑,叫半信半疑,經教幫忙,把我們的懷疑斷掉。真信佛經上所說的有極樂世界,真信有阿彌陀佛,真信依照它的方法修行確實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

  到極樂世界幹什麼?求學,老師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教學微妙到極處,每一個人所感覺到的都是阿彌陀佛專教我的,上課的時候感覺到是阿彌陀佛專門對我講的、專門成就我的,這個不可思議!這是阿彌陀佛究竟圓滿的功德,能現這種相。這個講堂坐很多人,每個人想學的不一樣。我想學《華嚴》,阿彌陀佛就教我《華嚴》,教我一個人;我隔壁的同學喜歡《法華》,他感覺的是阿彌陀佛專門教他《法華經》。這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只有阿彌陀佛有這種殊勝的緣分。所以到極樂世界成佛快,保證你一生成佛,你這個法門修行畢業了就成佛,成佛之後就圓通了,圓滿。智慧圓滿,功德圓滿,相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這個圓滿沒法說出來,不思議的境界。

  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學能再發展二三十年,會幫助我們對大乘佛法生起一部分正確的概念,科學不能幫助我們見性,我們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一定要依靠阿彌陀佛。

銀河系的中心是須彌山,邊緣上有四大洲,裡面有人居住

  我們看底下這一科:

  【科】壬二、性德妙用

  到極樂世界開悟了、見性了,性德起什麼作用?這也是略舉幾種,它的作用太多了,說不盡,無量無邊。

  我們看經文舉的例子:

  【經】郁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

  舉出這六句,代表極樂世界無窮無盡的妙德,只說這幾樁就可以了。

  我們看前面這一句「郁單成七寶」:

  【解】「郁單」,具雲「郁單羅究留」,或作「郁單越、俱盧」等,此其略稱。

  「俱盧」就是「郁單越」、就是「郁單羅究留」。

  我們繼續往下看:

  【解】乃四大洲中北方大洲之名,義為「高上作、上勝生、高勝」。《玄應音義》曰,此譯言「高上作」,謂高上於余方也,亦言「勝」。

  因為佛給我們講單位世界,這一個銀河系,單位世界實際上是一個銀河系,我們在這裡頭是一個銀河系,當中是須彌山。須彌山就是銀河的中心,確實整個銀河那個形狀,它是像兩個碟子合起來,當中凸起來,特別高,特別厚,愈往旁邊愈稀薄、愈薄,我們太陽系是在這個邊緣上。我們地球這個太陽系在邊緣上,它東南西北叫四大洲,我們今天講星系,類似太陽系的在銀河系邊緣上有四個,東南西北這四大洲,這四大洲都有六道輪迴。換句話說,這個星球裡面有人居住、有畜生、有花草樹木、有山河大地。但是這四洲人的福報不相等,以北面這個洲,這就是郁單越、就是北洲,這一洲的人福報最大、壽命也長,人的壽命都是一千歲,很少夭折的。所以它比別的三洲要殊勝、比別的三洲高。

  【解】又雲「俱盧洲」,此雲「上勝」,亦云「勝生」。又《起世因本經》謂,此洲於四天下比餘三洲最上、最妙、最勝彼。

  這是說這四個地區、四個星系都有人居住,而這些居住的人福報最大的是這一洲、這個地區。我們這個地方跟它比比不上,差很多,單單講壽命,壽命是福報裡頭第一福,它那裡人都是一千歲,沒有短命的;生活所需不要靠工作、不要靠製造,自然的,衣食住行都非常方便。

  下面這段經文:

  【解】又「吳譯」作「郁單之自然,自然成七寶」。據《華嚴疏鈔》十三雲,「郁單越」,此雲「勝生」以定壽一千歲,衣食自然故。

  不要操心,不要費事,衣食往行自然。「定壽」,他一定會活一千歲;再修福報的,他一千還會升、還有多餘,一千多歲,至少是一千歲,稱它殊勝、稱它最高。

  【解】彼洲人民毋須耕織勞作,而衣食自然豐足。

  像我們這邊天人一樣,欲界的天人這距離我們不是很遠,人想生天很容易,天上衣食就自然了。「郁單越」裡面人的福報很大,但是他還比不上天人。天有二十八層,下面六層是欲界,當中十八層是色界,修禪定的人往生的。

  我們說欲界好了,欲界天人壽命長。忉利天距離我們很近,欲界六層天裡面第二層,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外國宗教裡面很多講「上帝」,大概都是在這層天。這層天人的壽命一千歲,一千歲是他們的一千歲,不是我們世間一千歲,他們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忉利天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一年也是三百六十天,他的壽命是他那個地方的一千歲。我們算算看,不可思議,太殊勝了。欲界天天人衣食自然豐足,也不需要你去耕種、你去勞作,不需要。想吃東西,吃的東西都在現前,都是你喜歡的,不想吃了就沒有了,不需要去清理這些餐具,用不著。

  欲界六層天全如是,所以多少人羨慕天人,想生天,不能說他不聰明,不聰明的人他不想生天,他想來生還做人;真正聰明人來生想做天人,我做人我要做天人,我不做凡人。天人最低的一層四王天,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他的壽命是他那個地方的五百歲,每個地區不一樣。如果是「郁單越」,跟我們忉利天差不多,那就是他那一洲人道不是天道。天道當然更殊勝,在六道裡頭。

  「郁單之自然」意思就是說這個地方人的生活,不是佛菩薩、不是聲聞緣覺、不是天人,是人的生活,相當於我們這個世界忉利天人的生活。

  【解】本經依「漢譯」,作「郁單成七寶」,實為「吳譯」二句之合,「吳譯」郁單之自然,意即指此。

  會集的時候,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把兩句會成一句,「郁單成七寶」,在「吳譯」是兩句。

  【解】意謂如彼郁單洲自然豐足,出生衣食諸物,而自然出生勝上之七寶。

  人都喜歡。這個「七寶」是指金、銀、珠寶、翡翠、鑽石,中國人用這些名稱來稱它。北俱蘆洲的七寶比我們這邊的七寶殊勝,我們這邊的七寶都是很堅硬的,像寶石,黃金、白銀都算在七寶之內,都是很硬的。天上這七寶它是軟的,軟的它可以去做衣服用,很細、很微細、很柔軟,而且不會染污;我們這衣服穿的時候灰塵染污,他們那個世界裡頭沒有灰塵、沒有染污,所以七寶都放光。

  【解】「橫攬成萬物」者:「橫」指空間,「攬」,撮持、引取之義。

  「橫」是指空間;「豎」是指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橫的四方、四維,再加上上、下,就是十方,所以「橫」這個字多指空間。「攬」,撮取,撮持,引取這個意思。念老在這裡給我們解釋,撮持、引取之義。

  【解】指自然於十方虛空中流現萬物。「萬物」者,一切物也。此萬事萬物,皆生於自然之根本。

  這個解釋是有必要。如果沒有這個解釋,我們會懷疑:這七寶從哪來的,是樹上長的還是地下生的?實際上都有。樹上有,地下也有。不但地下,還有空中。空中,從別的地方流到這邊來的,像雲彩一樣,都是自然的根本所生的。

  「自然之根本」前面講得很多,是什麼?是自性,是真心,《華嚴經》上用的一句講得也很明白,《華嚴經》上說遍法界虛空界,這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華嚴經》這樣說的,那個心就是自性。自性能生能現,妄心能變,妄心就是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個心所」它能變,把心所生的、所現的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真心只生不變,妄心只變不生。

  我們今天是「真妄和合」,「真心」、「妄心」都在這個身上、在這個肉體上,肉體是個載具,「真心」、「妄心」所生所現、能生能現,依正莊嚴。很可惜眾生是迷而不覺,麻煩就出在這裡。如果他覺而不迷,那就證果了,至少是阿羅漢;高一點的是菩薩;證得究竟圓滿的成佛了,真的證得了。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圓教,大乘圓教初住菩薩就證得,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往生「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如果不求生極樂世界,他會生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實報土」現的是報身,阿彌陀佛要教化這些人、要現報身,從法身現報身,法身就是自然之本體,我們這個經上講「自然之根本」,「萬事萬物,皆生於自然之根本」。

  【解】如《首楞嚴經》:「元是菩提妙凈明體」。蓋謂萬物悉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也。

  「常寂光」中,自性能生能現。

地球是「凡聖同居土」的穢土;極樂世界的「同居土」是凈土

  【解】至於極樂,亦復如是,乃由於彌陀大願之所成,眾生凈心之所具。

  這兩句話重要!極樂世界很特殊,特殊在哪裡?這個世界跟別的世界相比統統都有四土、三輩、九品,這個沒有例外的。極樂世界也有,但是極樂世界的「同居土」跟十方世界的「同居土」不一樣,十方世界的「同居土」有凈土、有穢土。像我們今天居住的地方,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的穢土,不是凈土;極樂世界的「同居土」是凈土,不是穢土。清凈到什麼程度?比我們這個世界天道還要清凈,我們的欲界天比不上它,至少要色界天。色界十八層天,這個裡面人他們的生活受用相當於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大概「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下上品、下中品一定超過我們天道欲界天。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能夠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

  我們讀了四十八願,這個加持可了不得!這一加持,他們的生活等於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地位,級別,是最高的級別等覺菩薩。也就是說,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的生活待遇、你的智慧等於等覺菩薩,這一點叫人懷疑,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其它的還可以相信,這怎麼能做得到?一個凡夫在我們這個世界要修無量劫才能修到,生生世世都修得好,一次比一次增進,要無量劫長的時間;西方極樂世界,前面我們舉瑩珂的例子,三天修成,再過三天就往生,誰能相信?所以這個法門叫「易行」,很容易成就。「難信」,真難信!易行難信之法,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不能不知道。能相信都是善根非常深厚,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你聽到這個法門才會相信。

  所以聽到這個法門,學習這個法門,不能相信,這正常現象,很正常,是這個樣子。我們接觸佛友、大眾談到凈宗,能信的,我們心裡有數,這人善根深厚,過去無量劫中供養諸佛如來。至於不能相信、半信半疑,信心生不起來,可以原諒他,他沒有這麼厚的善根。他憑什麼相信?就是說信是要憑過去生中,修學的成績來算的。《楞嚴經》上,有一句跟這個意思相同,說法不一樣,《楞嚴經》講,萬事萬物從哪裡來的?它說「元」是,「元」是原本,原來是「菩提妙凈明體而生」。

  【解】至於極樂,亦復如是,乃由於彌陀大願之所成,眾生凈心之所具。

  我們憑什麼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憑最後這一句——「眾生凈心之所具」,就憑這個,這句很重要!所以清凈心是真心、平等心是真心、覺悟的心是真心。「平等」覺悟高,我們做不到。但是至少要能做到「清凈」。為什麼?跟極樂世界相應。

  我們的經題上「清凈心、平等心、覺心」,經題上「覺」是大徹大悟,是佛心,「平等」是菩薩心,「清凈」是羅漢的心。

  阿羅漢斷惡修善,本經從三十二品這一品開始一直到三十七品,是《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戒律,這六品經裡面所說的正是我們現在學到,要認真努力去落實。這第一品,六品裡面第一品,一開頭就給我們講「壽」,「無量壽」,「樂」是無量的快樂。「壽樂無極」從哪裡來的?從「自然之根本」來的。「自然之根本」是什麼?是眾生凈心之所具,是我們自己的清凈心。心不清凈怎麼行?!所以要萬緣放下,學海賢老和尚一生當中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叫「清凈心」。這樣的心念佛,他怎麼能不往生?!有一樣放不下都不行。《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法也放下,只留一個阿彌陀佛。

《凈修捷要報恩談》是最簡單的經、最容易的經,依這個修好

  今天我們凈宗同學贈送禮物法寶,我覺得三本書就夠了。第一本書,《凈修捷要報恩談》;第二本書,南陽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第三樣,《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這三本書就夠了,保證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凈修捷要報恩談》是經,最簡單的經、最容易的經,依這個修好。

  海賢老和尚《永思集》是行,我們的身體還在,活在這個世間,如何行凈土道,這個道路,他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這裡面有一篇很長的文字宏琳法師寫的,你讀了之後,你對於會集本就會生起信心。

  我們為什麼沒有提到會集本?《凈修捷要報恩談》包括了。

  所以這三本書,就能保證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眾生凈心之所具,這一句要記住。

  【解】故經中「國中萬物,嚴凈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

  很特殊,不但我們沒見過,我們怎麼想也想不到,這是「妙好」。

  【解】無能稱量。」

  這是數量太多了。

  【解】正是自然轉變最勝之所顯。

  前面講了八個自然,「自然中自然相」、「橫攬成萬物」。

  【解】「光精明俱出」。「光」者光明,「精」者精妙。「明」者明凈,「出」者出現。自心本具萬德。無明垢盡。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無明(「垢」是煩惱),沒有斷盡,在這叫「帶業往生」。同學們要記住,八萬四千法門除這一門之外,任何一門都不能帶著這個「無明垢」。不能帶,要斷掉,斷這個可難,可不容易。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圓教初住菩薩,他超出十法界,他住哪裡?他如果是跟釋迦牟尼佛學,他住華藏世界;他要是念佛的人,到極樂世界。「無明垢盡」至少是圓初住,到最高的是妙覺如來。他距離最高的,最下到最上有四十二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等覺,妙覺,四十二個位次。每一個位次都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提升一個層次,真難!極樂世界叫「橫超」,不必經歷這四十二個階級就這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證得。這是「難信之法」。

  【解】自心本具萬德。無明垢盡,則清凈莊嚴,  「清凈莊嚴」現前,無明斷掉了。所以「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是「清凈莊嚴」。

  【解】光明微妙,精美潔凈。

  這四個字哪一個不嚮往?!誰能得到?我們都以為天人得到了,天人沒有。天人比我們高明,比起菩薩差太遠了。

  【解】一切妙相,齊頭並出,

  這個「妙相」從哪裡來的?「妙相」從自性裡面自然流出來的,是自性本有的。就是六祖惠能開悟的時候給我們講的第三句話,第三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就是一切「妙相」。

  自性本具的,沒丟掉,我們每個人都有,為什麼現不出來?有煩惱障礙它。三大煩惱,第一個「無明煩惱」。「無明」是迷惑,智慧沒有了;第二個是德能沒有了,無量的大德大能沒有了;第三個,相好沒有了。

  經上講的法身菩薩「身」有「八萬四千相」,這「妙相」,每個「相」又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個「好」又出「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又現「諸佛菩薩弘法利生的場面」給我們看。這「一切妙相」,只要見性全都出來了。「齊頭並出」,同時都起來。

  【解】故云「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

  這總結一句:

  【解】故其善好,十方世界實無能比者也。

  十方一切諸佛的剎土,沒有辦法跟阿彌陀佛相比。

「溫良恭儉讓」五字不沾一字就不是真正聖賢弟子

  我們再看底下兩句經文:

  【解】「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者,《會疏》曰:「所證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故名無上下。

  這句話也非常重要!為什麼?如果我們明白了,我們俱生煩惱裡頭有一個「傲慢」,你懂得這句話是真的,咱們「傲慢」這個煩惱就可以放下了。為什麼?平等的。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所以凡是聖人都有謙德、謙虛,沒有傲慢。

  只要有傲慢,那像孔子所說的,有智慧、有能力、有地位、有財富多半都有個驕慢陪著他。孔老夫子給我們說,他說假使有這麼一個人他的才華、他的福報像周公一樣,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周公——聖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像周公一樣。這人怎麼樣?他驕傲、他傲慢,「使驕且吝」,還吝嗇。夫子說,假的不是真的。「其餘則不足觀也」,其他別看了,他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一定跟孔老夫子一樣,表現在外面——「五德」。這是孔子的學生對老師的讚歎,真的不是假的。

  「溫良恭儉讓」,孔老夫子這五種德表現在外面。「溫和」、「善良」、「恭敬」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我們學佛,這個標準好,佛門弟子必定要把夫子「五德」做出來給大家看,這是聖人的弟子、這是佛門弟子;這五個字要不沾上一個,就不是真正佛門弟子、不是真正的聖賢弟子。你說多重要!

  我們再看下面註解:

  【解】豎深橫廣,無有邊際,故名無邊際。是則佛智所照也。

  這是什麼?佛的智慧。智慧之深、智慧之廣,沒有邊際。為什麼?自性沒有邊際。自性本具的德用,當然也沒有邊際。所以明心見性的人是什麼樣的人?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釋迦牟尼佛弟子三千,每天聽他講經教學,任何人有問題都可以提出來向他請教,他統統給你解答。這些資料都記錄成經典,我們在經典都能看到。他表現的什麼?表現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成就圓滿的德能、成就圓滿的相好,統統圓滿,沒有絲毫欠缺,找不到,我們俗話說找不到他的毛病。你用盡心思你去挑剔,佛哪個地方有缺點,你去挑剔,找不到。

  【解】著,明也。洞達,證入義也。」

  明明了了,不是迷惑,明了通達。

  念老給我們說:

  【解】據疏意,首句是所證之理體,即如如也。

  「著於無上下」這第一句,「洞達無邊際」。

  【解】次句是能照之佛智,即如如智也。所謂理體,即「自然之根本」。

  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深廣、無有邊際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是「萬法」。「所證之理體」,「如如」就是自性,明心見性,這個地方講的「見性」是圓滿的見性,《華嚴經》上的妙覺如來,是他所證的,比等覺還要高。

  「如如的理體」,記住,這個「如如的理體」我們有,每一個眾生都有,「真心」所生所現。很可惜的是我們迷了,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起心動念就「不如」,這「如如」就沒有了,「理體」就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妄心。換句話說,我眼見色、耳聞聲清清楚楚、明白明白,那就叫「如如」,那是智慧。如果裡頭加上分別、加上執著就變質了,就叫「阿賴耶」。阿賴耶裡面是什麼?阿賴耶裡面的眼識、耳識,這些名詞就出來了。

  「次句是能照之佛智,即如如智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智慧,無量的智慧。

  【解】所謂理體,即「自然之根本」。所謂佛智,乃洞達從此根本流出自然相之智慧。體用一如,理智無二,能所雙泯,絕待圓融,言思莫及。

  你說不出,你無法想像,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說不出,也想不到。

我贊成君主,不贊成民主

  【解】「無上下」者,指所證理體本來平等。

  這個境界就在眼前。我們六根能知,眼能知是什麼顏色,耳能知是什麼音聲,鼻能知是什麼味道,舌也能知酸甜苦辣咸,就變成這些東西了。這些是什麼?這些是妄心起用。

  要知道,真心起用跟妄心起用不一樣,真心起用生智慧,妄心起作用生煩惱。起什麼?生七情五欲,生這個東西,生「貪嗔痴慢」,一大堆的煩惱跟進來了,這就不好了。

  佛、菩薩、阿羅漢包含我們祖師大德都是有修有證,他們知道、他們明了。知道什麼?知道這些相是幻相,不是真相,真相沒有相。

  「真中之真」是什麼?「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統統都生活在「常寂光」裡頭。為什麼?離開「常寂光」,真、妄都沒有,都不可得。既然有相就有真、妄,真、妄都在「常寂光」裡面。

  有!古人教我們,知道「有」就好,你就有希望,希望什麼?會開悟。要不知道「有」,不知道自己「有」,永遠不會開悟,生生世世沒辦法開悟,這個關係多大。

  今天有幾個人知道他有真心、還有妄心?真、妄變成一體,一體裡頭確實有真、有妄。如果我們能放棄妄心,我們用真心,那就很快修行證果;如果還是用妄心,還是不知道有真心,那就不曉得到什麼時候你才能開悟,對開悟遙遙無期。知道「有」,承認「有」,就有指望了。

  古今中外大徹大悟的人不少,只是沒有留下記載。佛教傳到中國之後中國人有記載,禪宗大徹大悟的、明心見性的,《五燈會元》裡面就有一千七百個人。這一千七百個人用《華嚴》做標準,他們都是初住以上,如果不生凈土、不求生極樂世界,這些人都到華藏世界去了。單講禪宗。

  教下,祖師大德也不少,教下的大徹大悟,禪宗叫「明心見性」,教下叫「大開圓解」,有,像智者、像清涼、像賢首這些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相信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加起來至少有三千人,三千尊佛!真佛不是假佛,中國這個地區要沒有大福報怎麼會有這麼多佛在這出世。所以佛教的承傳,佛教起源在印度,承傳在中國。到這一代衰了,衰了有原因。過去帝王護法。

  民國成立之後,古今划了一道界線,古時候統統把它看作君主專制,一筆勾銷,連文化都不承認了,所以中國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我這一生,過去在美國大家都知道,我贊成君主,不贊成民主。我覺得君主好,君主負責任,他要不負責任,別人一起義把他推翻了,他就國破家亡,所以他對於自己的子女的愛護、對於培養人才真下功夫。

古代官員私訪孝子賢孫向國家報備,給他為國家民族報國的機緣

  君主時候,縣市長要私訪去找,找人才,找什麼樣人?找孝子賢孫,真正懂得「孝養父母」、「尊師重道」,找這樣的人。對於這樣的好學生,他都記在心裡頭,時時刻刻照顧他,不能讓他失學,家庭窮境的時候要幫助他,讓他好好念書,學習有成就,參加國家的考試,將來給國家服務。這個地方官員對國家盡忠,這個是列入第一樁大事——「舉賢良」。賢人、善良的人要向國家報備,國家會關心他、會照顧他、會培養他,給他機會讓他真正有為國家民族報國的機緣。這多好!

  所以「有」,你看「有」,他真有,他不知道,要佛門弟子給他講。儒家也有,童蒙教材裡頭《三字經》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講到「本性本善」、「習性不善」。所以習性要超過本性,這個人就難回頭了。所以要教育,要用聖賢教育幫助他,希望他立志:我要做聖人,我要做賢人;出家,希望他發願:要做菩薩、要做佛。這才行!出家志願不在佛菩薩,那什麼成就都談不上。文化重要!

  「如如智」,下面說的,這個「智」是從根本流出自然相的智慧。

  「體用一如,理智無二。」是有體、是有用,但是「體用不二」。

  「能所雙泯,絕待圓融,言思莫及。」這幾句話,要常常記在心上,勉勵自己。

《四書》、《群書治要》、大乘佛法能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

  【解】「無上下」者,指所證理體本來平等。經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這個世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有高有下,麻煩就來了;沒有高下,和平就出現了。從平等出現和諧,高下出不了。這兩句話的作用非常大!

  今天整個世界亂了,許許多多人都在想方法如何能把這個亂象止住,回歸到和諧。我還見到一些國家領導人,問我。我用佛經來給他解釋,就是《金剛經》上的話,「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解】又「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這就更高一級了,我們的「心、佛、眾生」,「佛」從哪裡來的?「眾生」從哪裡來的?都是從心流出來的。「心」是能生能現,「佛」跟「眾生」是所生所現,能生所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平等的,是一不是二,都是顯平等之義。所以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世界問題解決了,所有的麻煩都是從「不平等」裡頭產生的。

  「不平等」是怎麼回事?是人製造的。「平等」是自然的,自然「平等」,本來「平等」,「不平等」是人給它製造的,麻煩大了。人好管閑事,國與國之間有界限,有界限就有衝突,沒有界限就不會有衝突。有界限是兩個國家,沒有界限是一個國家。

  今天要希望消滅戰爭,希望地球上永遠不再發生戰爭,有沒有辦法?有,中國古聖先賢的方法就是用「平等」,「平等」非常好!如果地球上的人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戰爭就沒了。能不能做到?以這個為目標,以這個為方向,我們去思考,想不出方法,古人有方法,我們只舉一本書就夠用(---)《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治國、平天下」就管用;以這個為總綱領,落實《群書治要》天下就大治;再加上大乘佛法,你完全明白了。

  大乘佛法教我們什麼?教我們放下,教我們「看破」,先「放下」,後能「看破」,「看破」之後自然就「放下」,沒有絲毫勉強。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這就屬於宗教哲學。六十五年前,方東美先生給我講佛經哲學,就說到這些。

  一定要知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能現,能生能現,這是真的,就是自性。為什麼?它沒有生滅,不生不滅,除自性之外。自性所變現的包括極樂世界都不是真的,它有能力幫助我們回歸真性。回歸真性才叫究竟圓滿成佛,沒有回歸真性,他回不到「常寂光」,他只能住在「實報莊嚴土」,華藏世界,這些地方他能住,他能在十法界、能在六道輪迴隨心所欲、變化無窮,他能現身。他現身幹什麼?過去生中有家親眷屬、有親朋好友現在在輪迴、現在在十法界還在受苦,發慈悲心幫助他們,救他們出六道輪迴,出十法界。干這個事情,這叫行菩薩道、這叫度眾生。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他們就為這個建立、為這個來接引眾生、教化眾生。

  教化眾生最快速、最簡答、最徹底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真能夠相信凈土、修學凈土,這一生決定成就。

  【解】皆顯平等之義。平等故無上下。「著」者,顯著、昭著,即顯露之義。故《會疏》曰:「著」者,「明也」。此明字下得好。蓋此即明心見性之明也。

  像海賢老和尚初出家的時候,二十歲出家,師父給他剃度,剃度之後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當時還有一句話告訴他的: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那個「明」是什麼?跟這個「明」字一樣,明心見性。海賢老和尚有沒有「明」?有。我看他的《永思集》,我的估計,他大概四十歲左右就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明心見性是同一個階層,禪宗叫「明心見性」,凈土宗叫「理一心」。「事一心」是阿羅漢的境界;「理一心」,法身菩薩,那不是凡人。所以這個「明」字用得好。

  【解】所明者即無上下之平等理體,即是心也。

  這個「心」是真心,這個「心」不是妄心,六祖惠能大師「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的「心」就是這個心。

  今天時間到,我們就學到此地。

佛陀教育網【學佛共修系統】給初學者提供幫助

  很多初入佛門的善男信女對學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還有很多人認為信佛就是去寺院燒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認為經懺法會就是信佛。這是錯誤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經懺法會。真正的學佛必須學佛經,用佛陀的教誨指導我們的人生,這就是「依教奉行」。學佛能改變命運,進入佛門讀的一本書是《了凡四訓》,這是改善命運的榜樣。

  佛陀教育網【學佛共修系統】,給初學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學的修行平台;同時發現、挖掘真正的學佛人,有機會面對面分享和探討學佛體會。

  我們的【學佛共修系統】,是按照凈空老法師倡導的教學理念學佛的,是當前正確的學佛方法。現在學佛人很多,學歪、學偏、學邪的佔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確的學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這個修學次第學佛,不會學歪、學偏和學邪。

  當代高僧大德——凈空法師,年已九旬,為了世界和平、國家富強和人民的安樂,每日講經不輟。聽凈空老法師講經,力行凈空老法師講經,一定能改變你人生的命運、能提高你人生的質量。

  在【學佛共修系統】里一塊跟著凈空老法師學佛,我們就是同參道友;我們不是老師,但我們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練。歡迎有緣人的加入!

  打開【佛陀教育網】(www.foxdwedu.com),在首頁左上側「點擊加入」,然後一步步跟著提示註冊。首頁右下側有【修學體會分享】,是發布共修系統里同修的學佛體會文章,歡迎您閱讀、參考!

 凈宗經教網(佛陀教育網)手機版的APP已經設計完成。這次設計的手機版APP有兩個系統:安卓系統,蘋果系統。


推薦閱讀:

2014年適合結婚的黃道吉日查詢表
【南方周末】【「清末改革史話」之三】清末新政的設計師張之洞--20140808
2014年的經典語錄:如果放在心裡會覺得難過,那麼就請微笑著放手
2014笑話幽默 我保證不笑死你

TAG:凈土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