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知因果生信受佛法——致佛門口的徘徊者
昔日,豐子愷居士曾說人的生活有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靈魂生活三種;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而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豐子愷先生認為他的老師,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師)就是拾階而上三樓的。他還認為,不是所有人都一定是層層而上三樓的,大多數人一生只居於底樓,有的人到了二樓,有的人從底樓直奔三樓。
從物質的,精神的人生踏上靈魂的,解脫的人生,相信因果輪迴是必須的,早晚而已。因為,相信因果輪迴是信受佛法的基礎,不深信因果輪迴是不會依止佛說祖論,深入修學,通達解脫的。其中,不深信輪迴又是不會深信因果的,
佛門所言六道輪迴和因果法則對於不聞佛法和初接觸佛法的人,似很難理解,從而難以生信。其實,我們如將六道輪迴和三世因果,去掉六道和三世兩個名詞,使輪迴和因果先不置於佛門的範疇,那麼,我們會發現輪迴和因果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可以切切實實體驗,感悟的。
上班,下班是家裡和單位的空間輪迴;而白天,黑夜更是最直白的時間輪迴。如果,再放大一點思想空間,我們會發現,我們其實一直在過去,現在,將來三個時段里輪迴;我們的情緒則是不斷地在寧靜,亢奮,喜悅,憂傷,悲哀,惱怒中輪迴,只是其中某一個環節的停留時間會多一點而已。諸如此類,我們會發現輪迴在我們身上很有趣,且不可思議地存在著。
因果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就更容易理解了,沒有食物,人就會挨餓;沒有努力學習,成績就會下降;沒有工作,就沒有資財確保生存;遇見好事,心情就開心,遇到惡事,就煩惱,嗔怒;觸犯法律,就會受懲罰。諸如此類,沒有哪一項跑得了因果二字。
因果一項除了三世因果之說,還有分因綜報,多因總果,因果絲毫不差等具體細說。
身語意每一個因,都會有相應的報受,一個都不會少,這是說因果絲毫不差。因果報應在身語意的某一個具體事項上是不可改的,佛不可滅定業正是說此。但,我們的受報不是單一事項因果的體現,我們能覺察到的是無始劫以來,各種原因綜合導致的總果。這個分因多因,綜報總果的概念也包含了三世因果的概念。對於,三世因果之三世二字,除了字面的前世,當世,後世的詮釋,我們更可以作過去,現在,將來的理解,如此,三世因果在我們現實生活里也切實存在著。
許多人不明因果之理就會因惡人不死,反而富貴;善人短命而不信因果。比如,甲地的一個惡人殺了一條魚,按因果,他本該死亡作償命的。但,在十年前,他曾救了十條魚的性命,所以,他在這次殺一條魚的果報只是感冒一下。但,決定不可以說,殺一條魚的果報就是感冒一下。後來,這個惡人因作惡多端,在甲地待不下去了,只能去乙地另謀生計。在乙地,他改惡從良,樂於助人,老實本分生活。忽有一天,在勞作時遭雷擊而死。乙地之不明人,嘆息曰,如此善人竟遭如此厄難,因果虛妄啊!他們不知道,以前,這個惡人在甲地作惡多端啊!
果報雖是業力報受,從因到果,中間還需助緣。有善惡之因,機緣不具足,果報還不會實現,所謂因緣具足,果報難逃。猶如一個學生,努力學習,各科優等,政府不實施擇期公正應試,公平選擇,他還是難進入一個理想的高一級學校的。自己努力學習是因,政府實施考試是緣,進入理想學校是果。這個果,也是總果,如果他學科有偏好,虧缺,僅憑多門優秀,總成績卻不合格,也難到理想學校去的。
有了上述鋪述,我們再回到佛門所言的因果輪迴上來。對因果一項,淺易理解就容易一點,而對三世因果這樣的深入理解,那就得先相信六道輪迴了。很多人會說,我沒有見過鬼,阿修羅,地獄等,怎麼能相信六道之說呢?雖然,這是因知見障,不信佛說的表現,但,還是可以貼近理解一下六道輪迴的。不知道,沒看到不等於不存在;我們誰能記得數年之前,同一時刻,自己在做什麼呢?何況隔世!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大陸之前,美洲大陸就不存在嗎?從小到大,幾乎每個人都會耳聞目睹一些靈異事件吧,而且一些靈異事件經考證的確存在著。比如有效驗的夢,比如筆者曾耳聞鬼叫,比如季羨林老先生親歷的鬼魂附體事件等等。這些靈異事件,難道還不足夠證明有我們未知的空間和生靈存在嗎?按前述,輪迴在我們生活中也的確存在著,那麼為什麼不可能存在六道輪迴呢?再說,信輪迴沒有什麼損失,而如果不信,萬一真的有,那後果是不是很嚴重呢?況且,因果輪迴本來就存在著,不會因我們覺察不到而不在,不會因我們不信就沒有。如若以為只要自己不信,就可以胡作非為,那無疑是掩耳盜鈴。當然,能否相信因果和六道輪迴,能否信受佛法,根本的是有宿因導致的,今世適遇一個緣起就會生信。
宿世善根是當生信受佛法之因,怕孤獨(比如,怕曲終人散的落寞),懼死(比如,夜深人靜時,死亡恐懼的襲來),樂究哲理(比如,就身語意中任一個的當下,沿為什麼追問),喜聽梵唄,喜歡以靜坐抵禦內心的紛擾等等都可以是學佛緣起。當然,每一個緣起自身也有因果的。每一個人都有向佛之因,善巧開導,則可以促進緣起,早行佛道;所以,不要低視每一個人。已學佛人應該廣結善緣,與眾生普結佛緣,哪怕讓其聽聞一句佛號,那也已經種下解脫之因。他今生有了這個以後信佛之因,在某一劫,機緣具足,就可以開始學佛修行,踏上求證菩提的解脫之路。
在生命的長河裡,如果我們作一個截段,以具足信佛之因為起點,以超出生死為總的果報終點,那麼,期間,我們累劫的善舉,功德也是了生脫死的助緣。緣也是充滿因果的,因緣果報在性理上有名相的區分,在事相上環環相扣,總是一體的,在生命長河的任一個節點上,因緣果,三者總是同時具足,前果即後因,緣生於因果,本是因果!
那麼,學佛修行,往生極樂後,我們是否還要償還宿業呢?其實,這個問題,對於凈宗念佛人蘊含兩個疑慮。極樂唯樂,怎麼還有業報?極樂無業報,那麼因果是否成空?為了明白極樂世界的業報問題,我們先了解一下何謂「帶業往生」。
按印光大師開示,帶業往生是指凈宗念佛人宿業沒有消除,現世惑業也還沒有斷盡的情況下,憑藉自己真信切願,至誠念佛(自力)和阿彌陀佛的慈悲大願(他力),臨終蒙佛和西方聖眾接引,往生極樂同居土,不是將業帶到西方極樂去。詳見大師開示,「念佛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帶業。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非將業帶到西方去。)無論工夫深淺,若具真信切願,至誠稱念,無一不往生者。」(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_復吳思謙居士書 )。「(一)凡聖同居土者,娑婆世界雖屬穢土,亦有佛菩薩二乘聖人同生其間。然凡聖所見之境,與所受用,天淵懸殊。西方約帶業往生之人論,則生凡聖同居土。然此土清凈微妙,如彌陀經,無量壽經所說。此土雖屬帶業往生之人所居,亦有法身菩薩及佛同居其中,為其說法,故亦名凡聖同居土。但此為凈土往生之人,雖未能如佛菩薩所見所受用之殊妙,然其氣類相同,不比娑婆之條然各別也。此土亦分九品,若中下六品,則多須時劫。若上三品,則速得悟(悟無生,方能入實報。)無生忍,登不退地,證入實報寂光矣。」(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_復恆慚法師書一)。
可見,生西後,身處環境殊勝,再也沒有惡緣,不會再添新的惡業,覺悟提高,所謂「心若亡時罪亦無,心亡罪滅兩俱空」。此時,從分因多因,綜報總果來說,籍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深刻懺悔,竭誠信願念佛,成功生西等功德使得我們的正面遠大於負面。如此,綜報總果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因非凡夫覺悟,業報也不作業報解,雖受因果作用,凡俗眼裡的種種困苦煩惱,對生西者已不生困擾。這是不受的角度而言。就單一事項的因果來說,生西後業報還是要受的,不受就違因果根本法則,所以,釋迦如來也會因笑看魚王被捕而頭痛三日。這是說受的角度。概而言之,這樣理解就明了往生西方凈土後,凡情宿業雖然沒有帶到極樂去,但債一樣要還;雖身受果報,意趣和凡夫眾生不同。所以,極樂實樂,因果也不空!
明白了因果作用的原理,就會明白在因果的作用下,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其實,佛教本身就不信宿命論的,對佛教而言,宿命論屬於外道。學佛初始,對三寶心懷恭敬虔誠為首要。此外,心量要寬大,不僅要想到能看到的眾生,還要想到那些俗眼見不到的生靈。要想到所有生靈都可能是自己累世以來的父母兄弟。從而,通過戒殺,素食,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更發解救他們於娑婆惡世的菩提心。自己當多觀多想自身,他人及其他生靈的苦難(冷熱,骯髒,疾病,飢餓,生死,無常等等),煩惱(不理想,孤獨,貧困等等),也就是多觀多想佛陀說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由觀想八苦生厭離心,厭離這個貌似繁華,實則很苦的世界。在此基礎上,以佛說祖論為修學綱要和修行準繩,學佛修行。而學佛修行,體現在日常則是從當下通過聞思修,調伏身語意的貪嗔痴下手,生善念,行好事。
推薦閱讀:
※因果是真是假,為何我父母老老實實一輩子卻早早雙亡?
※三世因果:對號入座,收藏今後用的上
※【現代詩詞薦讀】?曹輝|世事藏因果,哪曾真掩埋。
※佛法講沒有最初因,也沒有最後果。難道我們大腦產生的邏輯錯了,難道科學也有局限?
※一切因果存在如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