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集萃【16】
下盤細密秘訣百法之妙,總可外此以訪之,所謂避實擊虛也。至於下盤之法,非經口授,難以通曉;未能盡悉其異,且不加辨晰,更多差謬。其法須要見境生情,而囤囷曲折,不可不細講究。凡我後輩傳授之法,潛心習練,苟能應心得手,無不倒人。其所取勝於人,全在此處也。但行道之時,不可傳人,非端人血親,亦不可談及。如張先生之名徒,不能悉數,而能曉此法者,亦不過程子景陶、鬍子我弘、張子仲略,數人而已。可不藏之,以為防身之秘要哉!雙管秘法第一:將左腳偷在他人左腳外邊,或離三五寸,然後右腳縮為一球,只須要懸空離地,臀與大腿膝尖,從人腿邊軟處,並膝腕邊,儘力一齊壓下,則人之左腳自然離地,而我之右腳,已射過他人右腳外邊矣。此雙管之妙訣也。又附張先生原歌訣 雙管之法果希奇,須記腳尖是線羈。其力要從軟處得,將人雙腿一縛之。雙管圖式(我之臀尖、腿膝尖,熟縮一球,從敵人腿邊抵進而帶壓下,將人兩膝縛作一堆)此法須要記清,一片總是手隨身,身隨臀,臀隨大腿,大腿隨膝尖,膝尖隨腳,一片而抵入,不可視此圖是幾希。中管秘法第二:走中盤,必將左腳,偷在他人右腳裡邊,或離三五寸,然後將右腳縮起,先以腳尖射入,須是一齊插進,而臀亦緊貼身為滿盤。此中管之妙,不可不知也。又附原歌訣:中管之法果奇焉,膝尖好似箭離弦。其力須知一片入,將人掀跌自天然。我之膝尖、臀尖、腿,從此縫中射入。又此法須要記清,膝尖射進,臀腿緊貼方稱老到。外管秘法第三:走外盤必將左腳跌一步,離彼腳或四五寸然後將右腳縮起,鉏下腿心、腿腕、臀、與大腿,亦須一片用力。又有以臀,從人腰下軟處坐進,亦甚猛狠。又附歌訣:外盤管腳實難當,猛虎倚山勢更強。身臀一片須顛進,將人掀跌獨擅長。搶滿則為外盤雙管,此盤必要搶滿為主。不然,或有破處,一搶滿,則千斤重體,似蝶飛矣。以我之臀、大腿,從人腿腕坐下去。此法就是用顛步,全要臀邊看力。又名反煞盤,最為雄猛,亦名回回步。邊盤秘法第四:走邊盤,必將左腿偷在他人左腳外邊,或離三五寸,後將右腳縮起鑽入,必射過腿心腿腕,方為滿盤。又附歌訣:邊盤偷巧任施為,妙法須知軟處投。也宜腳去過尺五,方為老到有算頭。腳法之妙,雖亦多端,橫直撇膝,總要視穴道而入,自然百法百中。今特擇其尤要者,精切詳言之,初學熟此,則臨敵自然變化無窮矣!寶之記之。
吉林常氏透骨鐵掌硬氣功以及強勁爆炸拳之握拳功決常氏鐵掌透骨功常氏鐵掌透骨功一部功 自常慎君老師推出、長白山常氏武學以來,以其簡單易學、功效宏大、永不退功的特點,備受全國各地武友的喜愛。為了讓更多的武友受益,經常慎軍老師同意,本人將陸續推出一些簡單易學的**供大家參考學習!**動作:1、雙腳自然站立,雙手分開於身體兩側20公分左右,指尖斜度45角,五指併攏指尖用力上挑(手腕不可跟著挑動、保持角度),用毅力堅持5分鐘左右手臂外側就會有發熱發燙感,從下向上走動如能走到肘彎處即可練下式。2、接上式,五指向內用力握抓(手裡如有握球感,用力將手中的球抓破),同樣5分鐘左右熱流就會由小臂內側向上走動,走到肘彎時開始練下式。3、以上動作都達標後即可練本式,其它姿勢不變,不同之處是以上兩式是練小臂內外側的,本式是練上下骨棱的。練時需要五指撐開,大指與小指盡量用力張開、中指用力向下,(既伸筋拔骨),手腕成橋形(既拱形)時間也是5分鐘,經過15分鐘的練習,到時候你就會發現手掌特別有力,整個手臂都是發燙的,這時你就會體驗出古譜里的「骨如煎湯」原來就這麼簡單!小試牛刀:練完以上動作後就可以,隨便在自己身上或手臂打上一掌(打時用上第3式的動作即可)這時你就會發現,穿透力特強、直透骨髓,被打部位當時火辣辣的疼痛。這只是最基本的最初級的練習方法,我將陸續推出此套**的中高級練法!常氏鐵掌透勁功之二部功自常氏鐵掌一部功推出以來,不少武友親身體驗了它的功效,紛紛來電要求繼續推出下部練法,為了讓更多的武友感受到常氏功夫速成不是神話,本人繼續推出鐵掌的第二部練法! 此三式主要是鐵掌訓練中的內練與外練法,主要是增強手掌的功力與硬度的、使掌臂合一、強筋壯骨、堅實肌肉、掌部骨骼密度增厚,使掌部肌肉彈性增大、威力不斷增長、修習此掌、可疏通手三陽手三陰經絡,內修外練、靈活速度發力、協調統一。一、內勁修鍊:雙手合十在胸前,以心窩為中心、做圓周運動、雙手旋轉時手形不變,意在丹田、呼吸自然、坐站皆可。以每分鐘2圈為宜,轉圓時雙手用暗勁轉動、先左後右、向左轉動時右手用暗勁推左掌根,左手同時要有與右手相頂之勁,相左下方轉動時、右掌根用暗勁推左掌根,左掌根同樣有相抗之勁,邊抗邊轉到右,向右轉動時、左手掌根用暗勁推右手掌、右手用勁相抗、邊抗邊轉到上,還原為一圈,次數不限、右式相同,向左轉幾圈相右必須轉幾圈。適應後次數可再增加,次數和暗勁如果能長期練習,手臂的勁力大的驚人。 二、外練法(1):平躺在硬板床上或地面上,全身放鬆、呼吸自然,雙手上抬離床20公分左右,然後順速下落快接觸床板時用上一部功的第三式,由輕到重、隨著功力的增加手臂不斷抬高下落,能抬直後即可練下式。 三、外練法(2):身體站起背部靠牆、雙腳離牆壁20公分左右,手臂上抬然後順速向身後的牆壁拍去,(快接觸牆壁時同樣用上一部功的第三式)手臂一定要摔出,由輕到重、次數不限,要點:向下摔手時肩一定要下沉。以上兩式主要是練手掌的硬度和鞭勁的! 功力測試:練習本功3天左右即可找一同伴試驗一下,我敢保證只要你是按我說的練習的,在各個訓練中達標後,用本功隨便擊打對方任何一個部位,對方既感勁透骨髓,被擊處疼痛難忍,決不會讓你再擊打第二次!!!常氏強勁爆炸拳之握拳功決武學功夫是先輩們的心血結晶、總結下來的經驗、是符合自然、順應生理的實踐之學,不是死力蠻練的,要用心去體悟。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在心、功在身,練拳是練身、練心、練用、觸類旁通、入行要合道、道合自然,長白山常氏武學秘武傳承此功並非社會流行**,技贈有緣。握拳功分三部一部為握拳功決,二部為陰陽握拳功,三部為周身整體握拳功,筆者在這裡介紹下一部握拳功決的訓練方法。拳的握法和**、功理、歷來很少有人詳細的講過,武友和愛好者更少有人知道正確的握拳功,其實握拳的功夫非常重要、試問一下一個連正確握拳功都不會的武者還談什麼練武授武呢?拳分陰陽講明暗、明拳勁單一、暗拳勁多變為技擊傷人之法。握拳功動作姿勢:握法除拇指外其餘四指併攏伸直然後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一、二、三節指骨向內彎曲,最後彎曲拇指、用大拇指第一、二節指骨,用勁壓在食中指第二節指骨上,卷緊握固、一齊著力。老譜上講貫四德聚五行之理,四指卷握為貫四德、大拇指壓扣與四指一齊著力、力勁不散、分之不開、為聚五行法、隨陰陽勁變化而用之。詳細說明具體練法:(1)武友在掌握握拳基本姿勢後、在此姿勢基礎,用手指及掌的骨頭用勁握拳,正所謂老譜所講用骨不用肉,用骨頭抓勁而不是用肉抓握,保持骨力堅持五分鐘即可。(2):上面要領達標後方可進行此式,(1)的要領不變,五指緊扣無縫隙手指內扣過掌心,拇指勁壓食中第二節指骨上,中指頂中勞宮穴、氣血可通達、內力可貫穿,非體會不能言。小指上提、內力可到手。武友可逐個驗證、體驗、保持要領勁5分鐘既為達標。常氏強勁爆炸拳之握拳功決(續)3):在(1)(2)達標後方可進行,握拳並非拚命的緊握、拳的緊並非是僵硬的緊,是骨緊肉漲伸筋(如武友不明白不好感受、可用意念掘實心彈力球、用骨手勁握球卻漲的手肉漲),做對了拳背會漲起變圓、變胖。體會裡緊外漲之勁,保持5分鐘既為達標。(4);在(1)(2)(3)達標後可進行保持以上要領拳背與小臂向內略斜成175度角,手背與腕略凸、腕略向內卷勁同時中指根節拳棱,要有前頂之勁也就是中指根節拳鋒要有領勁,這樣小臂與拳背腕部外側會有拉伸感,此時拳沉、臂實。拳與小臂會同步漲圓變粗壯,並且富有彈性。當日修習即可找武友驗證,小臂部抗拳擊、鷹爪功之人抓捏、與人磕臂會彈開對方手臂,此部也同上一樣5分鐘達標。(5)在1——4達標後可雙拳同時做吸氣時心注左拳、呼氣時心注右拳。以上握拳功要領保持30分鐘為達標。功效:拳沉、臂重、拳勁通透、勁力十足,握力手力大增,經常練握拳功可治頭暈。說明:拳乃(權)實力也,拳中之理千變萬化,正確掌握、握拳功內力自出、氣力自足、勁出自然、氣勁斂神入骨髓,神聚拳氣自鼓鑄、氣勁相合,氣勁不合難為拳、習拳要開竅、拳中生拳,功要真正練到身體裡面去,功夫要練紮實、這樣功夫上身就不容易退。以上是握拳功訣,是基礎握拳功訣上勁法。陰陽握拳功訣:一陰一陽謂之拳、平衡為綱、呼吸為法,去掉緊張與僵化,握拳功中找呼吸鬆緊、轉換在其中。周身整體握拳功訣;周身握拳、周身無處不拳、一握拳渾身皆握,握要握到根、要用精、氣、神結合筋、骨、肉。精神擴大拳勁自增,筋骨肉的勁不到之處,用神補、意補、眼看、心想意入。高明的拳都是以道為歸的道理是練虛合道,正所謂拳本無形亦無相。注意:握拳小指先握、張開時大指先張。小指先握、握先天元氣、固本培元,張開拳時大指先張、為拔氣功夫,握拳大拇指壓食中指壓一壓、捏一捏是調氣握拳意注十宣穴可治暈。握拳功訣擊打測試:拳的擊打威力與正確的方法是分不開的,保持握拳功的要領,先用自身驗證、先不用握拳功訣擊打自身小臂或手掌,後再用正確的握拳功訣擊打,驗證擊打的不同。以右手為例擊打左手小臂或手掌、擊打時心意注無名指根節、中指根節拳鋒領勁用中指拳鋒棱外擊打,而不是整個拳面,腕部與拳略傾斜175度角便於中指根節拳鋒突出,用此握拳功訣擊中後會透骨的疼痛。遠比打的頭破血流還難受,多驗證幾次等到自己痛到骨髓後,再找武友驗證,用此握拳功訣擊中後沒有人想讓你再 次測試第二下。掌握此握拳功訣,就會有可怕的透骨穿透勁。以上驗證方法當日練習、當天即可驗證透骨的痛,正所謂筋縮骨棱生、練筋生勁、練骨透骨也!握拳功訣也是長白山常氏武學腕部焊接勁的外焊接功(焊接勁分內焊接與外焊接),腕部焊接是在掌握握拳功訣後自身先逐漸加力驗證,自己左手先搬折右手腕部、前後、上下、左右均可搬折,右手不可硬抗或與左手較勁、只管保持握拳功要領即可,搬折不動、不變形,自身最大的力搬折不動時可找武友驗證,也是逐漸加力到最大力仍然搬不動我時,可讓武友雙手用力搬折、我方伸直手臂拳背朝上意注小臂即可,既使武友雙手盡全力搬折,我方的腕部仍然紋絲不動
常氏火龍金劈掌自長白山常氏武學推出以來,以其簡單易學、功效宏大、永不退功等特點,備受眾多武友之青睞,為了讓更多的武友受益,本人現推出長白山常氏火龍金劈掌中的一些簡單易學之法,謹供武友參考學習。長白山常氏火龍金劈掌功理:在體屬肺,在器為鐵,五行屬金。以性情而言,健陽之性,其性勇猛,其物炎烈,有火龍之威,掌勢變化如風火,運金之陽氣,壯我柔弱軀。常氏火龍金劈掌一部功法共包括六部分。一、雙腳自然站立,雙臂自然下垂,而後雙手分開離身體兩側20厘米左右,以藉助身體發力。五指併攏,指尖用力上挑斜45度角(手腕不可跟著挑動,保持角度),堅持5分鐘左右,手臂外側就會有發熱發燙感,從下向上走動至腋窩處。剛開始,熱感若能至肘彎處即可練下式。二、接上式,五指的第一指節和第二指節向內用力扣抓(手中若有握球感,則意念用力將手中的「球」抓破),呈虎抓狀。同理,5分鐘左右熱流就會由小臂內側向上走動。待走到肘彎時,開始練下式。三、以上動作都達標後,即可練第三式。其它姿勢不變,不同之處是,以上兩式是練小臂內外側的,本式是練上下骨棱(小臂左右兩側)的。練時,須五指撐開,大指與小指盡量用力張開,中指用力向下(伸筋拔骨),手腕略呈拱形(小臂與手背呈175度角),時間也是5分鐘。經過15分鐘的練習,到時候你就會發現,手掌特別有力,整隻手臂發燙。這時,你就會體驗出古譜里「骨肉如煎湯」之理。小試牛刀:以上動作都達標後,即可隨便在自己身上或手臂上打一掌(打時用第三式的動作即可),這時你就會發現,穿透力特強,直透骨髓,被打部位火辣疼痛。第二部分; 鐵掌訓練中的內練與外練法,主要是增強手掌的功力與硬度,使掌臂合一,強筋壯骨,堅實肌肉,掌部骨骼密度增加,使掌部肌肉彈性增大,威力不斷增長。修習此掌,可疏通手三陽三陰之經絡,內修外練,使速度與發力協調統一。一、內勁修鍊; 雙手合十於胸前,以心窩為中心做圓周運動,雙手旋轉時手形不變,意在丹田,呼吸自然,坐站皆可,以每分鐘兩圈為宜。轉圓時,雙手用暗勁轉動,先左後右。向左轉動時,右手用暗勁推左掌根,左手同時要有與右手相頂之力;向左下方轉動時,右掌根用暗勁推左掌根,左掌根同樣有相抗之力,邊抗邊轉至右;向右轉動時,左手掌根用暗勁推右手掌,右手用勁相抗,邊抗邊轉至上,還原為一圈,次數不限。右式相同,向左轉幾圈亦須向右轉幾圈。適應後,次數可再增加。次數與暗勁若能長期練習,手臂的勁力則大得驚人。二、外練法;1、躺式練掌:此式主要增強胸肋傳遞勁。自然平躺於硬板床上或地面上,兩腿伸直,兩腳分開,間距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呼吸自然。雙手伸直,直臂上舉至離床20厘米左右,然後順速下落,手掌由輕到重拍擊床或地面。隨著功力的增加與手臂的不斷抬高下落,待能抬直後,即可轉練下式。2、站立式:此式主練腿腰勁傳於手掌。身體站直,背部靠牆,雙腳跟離牆壁20厘米左右,雙手直臂上舉以腰腿勁傳於手掌拍擊牆壁,由輕到重,次數不限。向下摔手時,肩一定要下沉。以上兩式主要是練手掌的硬度及鞭勁。3、坐式練掌:此式主練背肩勁傳遞至手掌。端坐於四方石上,或桌邊、炕沿邊、床邊均可,雙手自然垂於腿兩側,兩肩下沉,力貫雙手,以掌帶肩用力拍擊臀下所坐之物。如此循環,注意要用沉肩勁。 功力測試:習練三天左右,各個訓練均達標後,即可找一位同伴進行實驗,用本功隨便擊打對方任何一個部位,對方即感勁透骨髓,被擊處疼痛難忍,絕不會讓你再擊打第二次。 以上功法均抽取主功法中最簡單的一部分,習練後定會受益匪淺。長白山常氏透骨掌長白山常氏透骨掌內練內力、內氣,屬高級內功。可開通勁力,內氣通道,提高勁力,內氣傳遞速度,做到手隨心動,可使習者短期達到心手如一至高境界。外煉可提高手掌生理強度及手掌各部皮膚厚度、硬度、耐性、敏感度。長白山常氏透骨掌近似常氏火龍金劈掌。功理與火龍金劈掌相同:在體屬肺,在器為鐵,五行屬金,以性情而言,健陽之性,其性最勇猛,其物炎烈,有火龍之威,掌勢變化如風火,運金之陽氣,壯我柔弱軀。在功法處略有不同。常氏透骨掌一部功功法動作共包括九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1、雙腳自然站立,雙臂自然下垂,而後雙手分開離身體兩側20公分左右,以免藉助身體發力。五指併攏,指尖用力上挑斜45度角,(手腕不可跟著挑動、保持角度),用毅力堅持5分鐘左右,手臂外側就會有發熱發燙感,從下向上走動至腋窩處,剛開始如能走到肘彎處即可練下式。2、接上式,五指的第一指節和第二指節向內用力扣抓(手裡如有握球感,用力將手中的球抓破),成虎抓狀。同樣5分鐘左右熱流就會由小臂內側向上走動,走到肘彎時開始練下式。3、以上動作都達標後即可練第三式,其它姿勢不變,不同之處是以上兩式是練小臂內外側的,本式是練上下骨棱(小臂左右兩側)的。練時需要五指撐開,大指與小指盡量用力張開、中指用力向下,(既伸筋拔骨),手腕成微拱形(既小臂與手背成175度)時間也是5分鐘。經過15分鐘的練習,到時候你就會發現手掌特別有力,整個手臂都是發燙的,這時你就會體驗出古譜里的"骨肉如煎湯"原來就這麼簡單。小試牛刀:練完以上動作後,就可以隨便在自己身上或手臂打上一掌(打時用上第3式的動作即可)這時你就會發現,穿透力特強、直透骨髓,被打部位當時火辣辣的疼痛。長白山常氏透骨掌二部功功法動作共包括九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共包括三式:主要是鐵掌訓練中的內練與外練法,主要是增強手掌的功力與硬度的,使掌臂合一、強筋壯骨、堅實肌肉、掌部骨骼密度增厚,使掌部肌肉彈性增大,威力不斷增長,修習此掌可疏通手三陽、三陰經絡,內修外練、靈活速度發力、協調統一。一、內勁修鍊:雙手合十在胸前,以心窩為中心、做圓周運動、雙手旋轉時手形不變,意在丹田、呼吸自然、坐站皆可。以每分鐘2圈為宜,轉圓時雙手用暗勁轉動、先左後右,向左轉動時右手用暗勁推左掌根,左手同時要有與右手相頂之勁,向左下方轉動時、右掌根用暗勁推左掌根,左掌根同樣有相抗之勁,邊抗邊轉到右,向右轉動時、左手掌根用暗勁推右手掌、右手用勁相抗、邊抗邊轉到上,還原為一圈,次數不限,右式相同,向左轉幾圈向右必須轉幾圈。適應後次數可再增加,次數和暗勁如果能長期練習,手臂的勁力大的驚人。二、外練法(1)躺式練掌:此式主增胸肋傳遞勁,自然平躺在硬板床上或地面上,兩腿伸直,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呼吸自然。雙手伸直,直臂舉起,上抬離床20公分左右,然後順速下落手掌拍床或地面,由輕到重,隨著功力的增加手臂不斷抬高下落,能抬直後即可練下式。(2)站立式:此式主練腿腰勁傳於手掌,身體站起背部靠牆,雙腳離牆壁20公分左右,舉手伸直臂用腰腿勁傳於手掌拍於牆壁,由輕到重、次數不限,要點:向下摔手時肩一定要下沉。以上兩式主要是練手掌的硬度和鞭勁的。(3)坐式練掌:此式主練背肩勁傳遞,手掌坐於四方石(或桌邊、炕沿邊、床邊)均可雙手自然垂於腿兩邊,兩肩下沉力勁貫於手後揚起用掌帶肩勁拍擊臀部下硬物,如此循環,注意要用沉肩勁。功力測試:練習本功3天左右即可找一同伴試驗一下,用本功隨便擊打對方任何一個部位,對方既感勁透骨髓,被擊處疼痛難忍。以上功法均抽取主功法中最簡單的一部分,習練後也會受益匪淺。常氏鐵掌透骨功一部功
自常慎君老師推出、長白山常氏武學以來,以其簡單易學、功效宏大、永不退功的特點,備受全國各地武友的喜愛。為了讓更多的武友受益,經常慎軍老師同意,本人將陸續推出一些簡單易學的功法供大家參考學習! 功法動作:1、雙腳自然站立,雙手分開於身體兩側20公分左右,指尖斜度45角,五指併攏指尖用力上挑(手腕不可跟著挑動、保持角度),用毅力堅持5分鐘左右手臂外側就會有發熱發燙感,從下向上走動如能走到肘彎處即可練下式。2、接上式,五指向內用力握抓(手裡如有握球感,用力將手中的球抓破),同樣5分鐘左右熱流就會由小臂內側向上走動,走到肘彎時開始練下式。3、以上動作都達標後即可練本式,其它姿勢不變,不同之處是以上兩式是練小臂內外側的,本式是練上下骨棱的。練時需要五指撐開,大指與小指盡量用力張開、中指用力向下,(既伸筋拔骨),手腕成橋形(既拱形)時間也是5分鐘,經過15分鐘的練習,到時候你就會發現手掌特別有力,整個手臂都是發燙的,這時你就會體驗出古譜里的「骨如煎湯」原來就這麼簡單小試牛刀:練完以上動作後就可以,隨便在自己身上或手臂打上一掌(打時用上第3式的動作即可)這時你就會發現,穿透力特強、直透骨髓,被打部位當時火辣辣的疼痛。常氏鐵掌透勁功之二部功
常氏鐵掌透勁功之二部功 自常氏鐵掌一部功推出以來,不少武友親身體驗了它的功效,紛紛來電要求繼續推出下部練法,為了讓更多的武友感受到常氏功夫速成不是神話,本人繼續推出鐵掌的第二部練法! 此三式主要是鐵掌訓練中的內練與外練法,主要是增強手掌的功力與硬度的、使掌臂合一、強筋壯骨、堅實肌肉、掌部骨骼密度增厚,使掌部肌肉彈性增大、威力不斷增長、修習此掌、可疏通手三陽手三陰經絡,內修外練、靈活速度發力、協調統一。 一、內勁修鍊:雙手合十在胸前,以心窩為中心、做圓周運動、雙手旋轉時手形不變,意在丹田、呼吸自然、坐站皆可。以每分鐘2圈為宜,轉圓時雙手用暗勁轉動、先左後右、向左轉動時右手用暗勁推左掌根,左手同時要有與右手相頂之勁,相左下方轉動時、右掌根用暗勁推左掌根,左掌根同樣有相抗之勁,邊抗邊轉到右,向右轉動時、左手掌根用暗勁推右手掌、右手用勁相抗、邊抗邊轉到上,還原為一圈,次數不限、右式相同,向左轉幾圈相右必須轉幾圈。適應後次數可再增加,次數和暗勁如果能長期練習,手臂的勁力大的驚人。 二、外練法(1):平躺在硬板床上或地面上,全身放鬆、呼吸自然,雙手上抬離床20公分左右,然後順速下落快接觸床板時用上一部功的第三式,由輕到重、隨著功力的增加手臂不斷抬高下落,能抬直後即可練下式。 三、外練法(2):身體站起背部靠牆、雙腳離牆壁20公分左右,手臂上抬然後順速向身後的牆壁拍去,(快接觸牆壁時同樣用上一部功的第三式)手臂一定要摔出,由輕到重、次數不限,要點:向下摔手時肩一定要下沉。以上兩式主要是練手掌的硬度和鞭勁的! 功力測試:練習本功3天左右即可找一同伴試驗一下,我敢保證只要你是按我說的練習的,在各個訓練中達標後,用本功隨便擊打對方任何一個部位,對方既感勁透骨髓,被擊處疼痛難忍,決不會讓你再擊打第二次!!!
如何修鍊骨響齊鳴功夫
弟子問:師傅論拳時,常常述說「形體功夫」要達到「柔若無骨」,而有時又說「柔弱無骨」。此兩者有何分別?「柔弱無骨」和「骨響齊鳴」是什麼關係?應如何修鍊?師答:形體功夫「柔若無骨」是為了自身更好地適應拳術技法攻防變化的需要,眾前賢根據實踐經驗和拳術理論的探討,提出的對「形體功夫」的具體意境的描寫。「柔若無骨」即是根據老子《道德經》中「骨若筋柔而握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的法則而來。是拳門對「形體」的練習和運用規範出的具體要求。而「柔若無骨」是習拳初期對「柔弱無骨」的描述性用語。待內功修鍊出的內勁,外功修鍊的形體,內外合一,確實達到運用攻防招法內變無滯礙的「柔若無骨」的描述意境時,便可以稱之為「柔弱無骨」之境界。可知「柔弱無骨」是自身形體功夫境界的寫照。關鍵是「弱」,此項「弱」不是無能為力的「弱」,而是「蘊含著強大無比之勢」的存在,而此「弱勢」的存在方式體現在外形的柔上,只有做到「柔」,才能保證外形「弱勢」的正確。故「柔弱」是不能分開的。拳法中形體要達到「無骨的柔弱」程度,才能是「蘊蓄、發放」自身內勁最大拳勢威力的方式。這就是「將有形之骨架的強硬練到似無骨架之柔弱」的運動變化方式,才是真正的傳統拳術中的形體功夫。才能做到自身拳架之拳勢的「柔行氣,剛落點」的打化合一的攻防統一、同一而用的意境。即以柔用剛、化打合一之境界。因為,拳術中外練的「筋骨皮」中的「筋、皮」都有可塑性,這是筋、皮的本性決定的。只有「骨」雖然以固體形式存在,而兩骨節之間的骨段的形態是不能改變的。自身整體的骨架全靠各骨關節的靈活運動,才能保證我們生活、工作、勞動的需要。但是一般範圍內的骨關節的運轉是不能完全適用於拳術較技攻防之用的,滿足不了攻防變化的運用需要。故前賢提出「肌膚、骨節開張」,充分松活、運轉各個骨關節的方法,使之達到自身各個骨關節在生理允許的最大範圍內,按照一定方法修鍊,使各骨關節隨「意」圓轉自如,再作多關節有序而合章法的「圓轉屈伸,曲直相互變化」運動,可使自身拳招的攻防變化達到「柔弱無骨,順隨為法」的意境。方可使自身最充分的做到「柔行氣,形體柔弱無骨引化自如的境界;剛落點,接骨斗榫,形如鋼鑄,內勁發之,"無堅不摧』之勢能」。即可做到形體「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功夫藝境。這才是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勁勢」,形體的攻防能力。這才是拳術攻防的「練習和運用」的正確方法。由此論述可知「柔弱無骨」是自身物質力量最機動靈活的準備和積蓄方法。是較技攻防「物質基礎」的功夫內容。當有「上層建築」方面,即自己的「精神主觀能動性」的建立和運用水平的內容,即「以柔用剛」之技術方法之心理,這裡就不論述了。由此可知,「柔弱無骨」的功夫不單是「形體」的單純運動修鍊的結果,而是「形、意、氣、勁」各種功夫意境共同參與修鍊而成。尤其是內勁的直接參与,體現了內勁、形體相互共同完成的外形之基礎功夫,而內勁在一定程度上起主導作用,因而內勁至健,運行在骨節間隙中,故知「柔弱無骨」的形體功夫好,是內勁功夫精純的表象之一。由此推出:修鍊內勁功夫又是「柔弱無骨」功夫的基礎。「形、勁」相互為用,方有「以柔用剛」之真功夫。「柔弱無骨」和「骨響齊鳴」兩種功夫是什麼樣的關係?首先要知道兩者皆為功夫藝境。然形體的「柔弱無骨」的功夫藝境可以沒有「骨響齊鳴」的藝境。「骨響齊鳴」的功夫藝境成熟便蘊含著「柔弱無骨」的功夫藝境。因為兩種功夫皆根據「離火之清靈;坎水之松沉;巽風之虛其形質,以氣勢為用」而修鍊。但是「骨響齊鳴」又多修持了「震雷之雷鳴」功夫而成。詳細內容請觀看「易經/八卦篇」。這兩種功夫開始修鍊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最終練法小有區別而已。但是運用於攻防中「骨響齊鳴」功夫更好。下面將具體操練「柔弱無骨」和「骨響齊鳴」的方法分條別目的闡述清楚。以備學拳者自用、自悟。修鍊「柔弱無骨」和「骨響齊鳴」的基本要領:心清、氣靜、形虛,氣運,順隨為法,即順隨自身各個關節的生理生化技能運作、循序漸進是法則,日復一日,持之以恆是功夫。最終達到「柔弱無骨」、「骨響齊鳴」、周身一家,渾身無處不通靈的意境。重要的是「內勁」功夫的修鍊為基礎、為指導。這裡只以形體練法來述說,內勁功夫意境在其中了。拳諺云:「意氣君來骨肉臣」便是法則。習拳者同時亦要充分結合本門派、本拳種獨特的修鍊方法而練,見效會更快,效果會更好。《萇氏武技書》中云:「太凡初學入手時,兩肩務要松活」。是諸門前賢皆都提出的同一觀點。那肩活是第一法:肩,含有「肩」、「肩胛」兩個部位,皆要「松活圓轉自如」是功夫。而功夫好者「肩」松下如掛在身上一般。「活肩法」:一些拳種有「以肩為軸的直臂轉肩軸」的方法,前揮臂;後揮臂;前後同時揮臂法。屬於純形體練法,效果不錯。搖肩轉動肩胛骨活肩法:無極站式,雙肩自然下垂,左肩膀上提後搖轉,再向下前轉出,復立提向後搖轉,三次;右肩如是向後要轉三次。再左右肩先後連續畫8字,向後搖三次,為一周期。初練時動作生疏,運轉方法正確,熟練後,大約一個月左右,必需增加搖轉次數,每次修鍊達到500次周期以上才見質量效果。此時「胯再肩膀下落是必需上提」,此乃上下相隨功夫基礎。以後再一次演示下例諸法:呆架展手搖肩法;懷中抱月搖肩法;懷抱太極搖肩法;鶴翔飛天搖肩法;螃蟹橫行搖肩法、鴨子浮水搖肩法、大鵬展翅搖肩法。皆從不同的方位、角度練習肩部的功法,各法皆具妙用。如以「行功法」修鍊,可有全身步法的基礎功夫。歌訣:左肩高提右肩垂,右肩高聳左肩低。前沖後撞尖跟力,挾山超海名更奇。拳法中「肩」為一身之前鋒,具有八面肩頭之作用,以成拳法「八面之威風,肩負一身之重任」,故搖肩法不可忽視之。活肘法:內劃圈揮手轉肘法;外劃圈揮手轉肘法。方法簡單,是用手法的根基。活腕法:內轉圈活腕法;外轉圈活腕法;抖手活腕法。使用手腕輕輕劃圓的功法。手乃圍護自身之門,應剛柔相濟,上下前後左右相顧,以熟為要,故手法有「腕活指利」之說法。然而需要與身法、步法配合運用才是真功夫。「肩肘腕」三節同練法:單推手法(術名陰陽八卦連環手)有:自己練法;二人同練法,乃常見的三節同練法;提手擰裹外翻背錘擊法;回手擰裹內翻下按掌法;單、雙臂順逆纏繞法。肩肘腕三節實乃「臂」也,臂乃一身之門戶,手為「天門」;肘為「人門」;肩為「地門」。拳法中「三門宜固,束抱為固,狹義是固,固則顧矣」。能「顧」則對手不可入也。使對手進入門內,必落空處,擊之必犯,乃得「打法」之妙矣!門戶宜閉固是一法也,門戶開亦是一法也,引進落空者是。開門有法,是功夫。開不得法,開則身法易渙散。對手易乘之可揭可挑,而我自身難保矣!臂為門戶不可不精研之,「肩肘腕」三節同練諸法,乃修拳法中「門戶開關」之大法矣!不可輕之。滾頭活頸法:一般都是前低頭,後仰頭,左視,右視。再將頭置於肩上,左右前後滾動圓轉,每個方向轉動八圈,換方向轉八圈。頸椎松靜,頭卻滾動自如,初練要慢,滾動均勻是功夫。頭者身之魁,頸為頭目之樞,上下相順顧,呼吸相通,以靈活為主。顧左顧右,頭正,項豎,或隨身以相轉,或領身以相轉,學者亦當領會也。用法詳見《易經/三才篇》鬆動脊椎法和圓轉搖動脊椎法;鬆動胸骨法;開鎖骨法,屬於內功法習練範疇,方法在《論站樁》一文中,可結合運用。松腰:搖轉上身活腰法,松胯活胯松腰法,俗稱「刷腰」,每個方向各八圈。活胯:開胯法,左腿站立,右腿向前提膝,右向外擺,周而復始八次,換右腿站立,左腿提膝外擺,如前。兩腿交替運作,初期站立不穩,可手扶它物,熟之可獨立活胯運轉。此法開胯最好,可以與童子功的「外擺蓮腿」媲美,是運用腿法的基本功夫。站立轉胯法:平轉左、右外圈轉法;水平運8字轉法。立轉法:兩胯尖平行立轉車輪法;左右兩胯交叉前後立轉8字法。腰乃身之樞軸,故要靈活圓熟,方有虛實之變化。直鞭堅固則發招脆爆,勁勢沉長,力從腰出,氣從腰運,腰之上下相通為用是正法也;胯、臀:骨為胯、筋為臀,諸前賢有以胯說臀者;有以臀含胯說者。我乃胯臀合一而論,乃從簡之說,而以胯言。胯者,下身所重者在「臀」,故有「溜臀、泛臀、斂臀、裹臀、翻臀(前上翻之名)」,後翻名曰:「掀」,此兩者不可混用,「掀臀」之法,乃少林拳法之「雷天鼓」等,各種方法之別。故胯與肩應該相合,「百法收來無空間」就是言說「胯與肩相合,左擺右轉肩胯同動,陡然相衝而帶壓下,故一身筋節俱緊貼對手身上」,又名曰「一片」。此可以佐證「功夫在身上」的說法之正確。此乃上乘意境。活膝法:金雞獨立式,內、外擺腿轉圈活膝法,外轉八圈,內轉八圈,即換腿;柔轉膝法:即以膝蓋畫圈左、右旋轉,有單膝、雙膝之分,有跪式柔轉和水平柔轉之分,皆以正、反各八圈為準而變換之數。膝乃下盤之門戶,宜平分內外而有扣意,不可敞開,即不可外開,若開則足尖亦開。下盤必不密矣!後腿取跪勢略帶壓下,僅身坐至將與前膝平即住,置身在兩腿中間,皆不可過,過則「弓把軟」,即膝軟則腿力不堅。此法雖不必拘,旨在不失而能隨之變用即為真。。活踝骨法:金雞獨立提膝轉腳法,以腳尖外轉八圈,內轉八圈,即換腿;柔踝骨法:有虛實步擰轉實腿踝骨法;搖山晃海旋轉踝骨法;腳尖點地屈腿搖踝法。胯膝踝三節同練法:平開步法,疾步法,即熊步法,丁步等站式,以勁道下成8字法兩腿順逆虛實擰裹轉換,轉身法或不轉身法皆可,只腰以下運動,上身安靜虛靈隨動便是,意在肩胯應合,旨在腰活中求虛實變化的正確。足系一身之根,根不穩,則百體雖強,皆為虛器,妙在足趾釘下,足根堅固,勁意在踝,則足無虛前虛後不平之病,是名為「敷」,這樣則「退步輕靈,踹步迅捷,探步靈活,轉步圓如」,其餘百般步法,俱遵成式運用。此乃拳法中「步如貓行,如履薄冰」的步法之功夫,意成至此,根既堅固,周身可一氣貫穿俱活,隨其所用之無不可顛人矣!然關足之攙力,腿亦有功焉,腿宜懸而縮,以活而硬,要循腰藏陰而帶曲尺樣,此乃下盤之緊密者也。由此可知「膝胯踝」三節同練乃下盤之緊密的腿法功夫,有時步法、踢法,攔拌等功夫的基礎。故應熟習而精之,便可獲得全身整體功夫之大用。手掌指的松活法:虛空正反擰轉閥門法,立擰法,俯擰法,仰擰法。意念貫注各個手指的關節按順序松活,直至指尖,循環往複,宜輕靈松活,處處到位是功夫;波浪勾伸「掌、指」法。動作雖小,作用極大,是其特點。腳掌指的松活法,基本與手指法一致。但是腳掌指活動範圍小,故而微妙,應該細心體會。左、右肩的8字正反搖轉法;左肩,左胯的上下8字搖轉法;右肩,右胯8字搖轉法;左肩、右胯和右肩、左胯的交叉8字搖轉法,皆以正反兩方向為準兒習之。以上各種方法,初練時皆為「形體」修鍊,有「內勁」時,即應結合「內勁」順逆運行修鍊,效果極佳,仍為修鍊。全身一氣貫穿有兩種基本線路的方法,而存在三種形式。「左手足,右手足」的上下一氣貫穿法。「右手對左足,左手對右足」的交叉上下一氣貫穿法,是兩種基本方法。最終達到左右手足隨意橫向、豎向一氣貫穿法,即第三種形式。雖然是三種形式,其中含的方法很多,不再闡釋。全身修鍊開始時,不用攻防招式,只是按法而修,熟練後,隨意而動則抻筋撥骨,上下九節,節節貫穿,身法擰裹鑽翻螺旋,內勁、形體時時處處「時空統一」。內變自身無牽拉、阻滯,外變體內虛空應之,便是柔弱無骨功夫成矣!此時如以「太極邊球法」修鍊,效果更好。再以此「柔弱無骨」的藝境,演示各種攻防招法,便能通明招法攻防的運用為何了。「順隨而用、以柔用剛」才是拳法用招的真諦。繼之便可逐步修鍊形體「蛇動、蠶動、蠕動、蛹動」等不同層次的「柔弱無骨」的功夫藝境。「骨響齊鳴」功夫就是這樣修鍊出來的,體現出「局部單練和整體綜合修鍊的統一性」。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故「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是成功的法寶,才是成功的保證。功夫照法而修鍊,處處用心而不急求,只求練法正確,流暢,功夫自然就上身。拳術攻防招發的運用,都是一種內外有章法的自由運用活動;拳術修鍊和運用存在有法度而無定式的道理。針對拳術攻防之道的修鍊和運用的特點,習拳者要將拳練活,就是說「法死人活」。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領會、體會拳法練習和運用的「神韻、意境、氣度、勁勢形態、中和。只有這樣「層層明道理,步步見功夫」,才能有自己「功夫」的不斷提高,升華,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柔若無骨和骨響齊鳴的功夫如是修鍊。即拳術攻防之道中的一切技術、技巧、功夫的內容,皆如是法修鍊,即「得法,按法」而修。拳諺云:「得師一法重千金」就是對「正確修鍊方法」的肯定。「法從師處得,功在自身修。」誠不誤也。如果單從演習拳術套路,或單從習練單招攻防而求出柔弱無骨或者骨響齊鳴的功夫,效果較慢,時間漫長,得不償失。故由此專項的系列練法求之,見效最快,效果最好。並同時可兼習其它練拳方法,如:打套路,拆手,站樁,操手等。可獲得綜合提高的全面效果,這是經過幾代人精心研習而獲得的經驗。上述的系列操練方法是「家父」親自傳授給我的練習拳術攻防之道的具體方法,而使我得到骨響齊鳴的功夫,才有變化時「柔弱無骨」的藝境之運用。而我又傳給「弟子」們,他們亦先後由此法獲得「骨響齊鳴」的功夫,有「柔弱無骨」之用招。故可以說「此系列方法」是修鍊拳術攻防之道比較正確的方法之一。如習練此系列方法,再配合「打展手」的方法,乃為比較全面的練拳術攻防的方法了。柔化剛發即在此中。今應弟子之問,而全面細緻的論述,是為習拳者開一方便之門。應該知道:各部位骨關節的構造不同,各部位骨關節的具體功能也有區別,故修鍊拳術攻防之道圓轉運動,松活各關節的具體方法也不相同。但這不盡相同的方法確能使各關節的圓轉運動達到渾身攻防用招「柔弱無骨」的藝境確是一致的,有利於「以柔用剛」之技術方法的實施,乃是真實的、一致的功夫。因為拳法乃俱天然之妙,非人力所能為,然需人合理按法而修之,乃定而不可移的。寫給祖國十億武盲的話沒有文化很可怕,因為那叫文盲。但我覺得,有一種人叫武盲!言談之間也讓人恐懼。言不在多,我列舉一些事例自己對號入座,拿出勇氣好好反省!一、武俠迷信:武俠小說的本質就是小說,內容也是完全從作者的腦袋裡無中生有地虛構的,跟哈里.波特、指環王沒多大區別。可是有時候,謊話重複一千遍會讓人產生幻覺。一些人,特別是年輕人漸漸相信:或許遙遠的古代,真有超人一樣的大俠存在過,只不過由於年代久遠,這些神奇的武術已經失傳了。而根本不會去想,實際上是由於武俠小說影響太深,自己被這些小說洗腦了!二、少林迷信:這部分人由前一種人衍生而成,癥狀相對較輕,尚屬有葯可醫。除了小說,罪魁多半來自一部電影,或者是現在活躍於國內外的少林武僧團。信徒們認為:這些喉頂尖槍、掌拍鐵石是那麼的不可思議,而且又是自己親眼所見,故而對少林神功頂禮膜拜,深信不疑。不過很遺憾,告訴人們事實總是那麼殘酷,所謂的少林神功只是表演形式的一種,和魔術 馬戲團的節目有相似之處,說白了,神奇的不是少林武術,而是那些刀槍棍棒,根本就是用於表演的道具。客觀的說,其中的某些節目,表演者倒也不是只在道具上做手腳,本身也還有兩下子。比如手刀斷磚,這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苦練,不斷硬化手臂的骨骼,提高臂部肌肉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反覆練習這一個動作,讓自己在做揮臂手刀時,肌群之間的協調性達到完美。看到這裡,相信有些朋友已經明白了,這類表演者 也只有做這一個動作時,有驚人的破壞力。但是狂熱的信徒總是善於意淫的,他們會說 僅憑這一招就夠了,隨便什麼格鬥比賽,少林高手這一招下去,對手拳來拳斷,腳來腳斷。他們還說,真正的少林高手都是淡泊名利,不屑去參加什麼格鬥比賽。說這些話的朋友,請觀察仔細一點,這些表演者不管劈什麼,磚頭石頭鐵條也好,柴火也罷,他們總會需要一個準備時間。長短從1秒到1分鐘不等,這個準備時間對他們絕對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他們無法通過意識刺激臂部以及身體各部分肌肉的神經,而使這一擊的力量最大化。如果沒有這個準備時間會怎麼樣呢? 這些表演者的破壞力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普通職業拳手的水平。這點兒單一可笑的實力的「高手」 還需要預備時間的話,在一個只憑條件反射出拳的職業拳手的面前,跟一個沙袋沒有任何區別,是無法在拳台上爭勝負的。順便說一句,即使讓少林高手們充分準備,他們的破壞力雖然驚人,但是,其他人同樣可以做到,破壞力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卻沒練過什麼少林神功。歸根結底,神奇的不是少林武術,而是通過不斷的艱苦訓練,而讓旁觀的人感覺很神奇。另外,少林寺原本也有武僧,很多人看到電影里廟堂里的深腳印,以為又是另一種神奇,只不過這種神奇跟成語中「鐵杵磨成針」是一個道理!那個磨成針的老太婆也不見得就是武林高手,只是天長日久的積累而成。而且從格鬥的角度講,少林拳法不過是中國古拳法的一個派別,講究的是套路好看,使得練習者身手敏捷,強身健體。古代武僧們還有另一個局限,就是他們的練武基本上是屬於「閉門造車」 ,從上一代身口相傳,佛門中又有戒斗戒意氣等等等的清規戒律,缺乏了交流和競爭,不難想像這樣的武術只能是不斷的退化變質。三、偶像迷信:說起武術偶像,自然繞不過李小龍,信徒們的身份又比少林信徒們高了一級。相當一部分是各個流派的武術愛好者,言必稱空手救人、打跑七八個匪徒救人於危難、挑戰泰拳王兩三招將其踢倒、一腳把抱著腳靶的陪練踢飛幾十米等等等的光輝事迹。信徒們據此推導出結論:李小龍天下無敵 中國功夫天下無敵。詆毀他人偶像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但在下無意詆毀,只是願意和理智的人心平氣和的探討一下,且不說這些事例的真假,即使是真的,又怎能得出這樣荒謬的結論?!先說空手救人,一個職業格鬥者,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的特長是打鬥,與普通的社會人比較,本身素質的超常是全方位的。包括:力量、速度、敏捷、耐力、柔韌、抗擊打、攻防技巧、格鬥意識等等等。單看一方面還感覺不到差距有多大,綜合起來那絕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比較。形象點的比喻,相對對格鬥略知皮毛的街頭混混,職業格鬥者好比一個大人,混混們只不過是個兒童。誰不相信,如果你身邊有職業或者專業的格鬥類的人是朋友,可以去問問他們,象這樣拳重八、九十公斤,動作遲緩,擦破點皮肉也會疼得掉淚的人對他們會有多大威脅? 回過頭來,李小龍作為一個優秀的格鬥者,不用去懷疑他也有這個實力做到這一點,但是 並不稀奇。擊敗泰拳王的事例如果是真的,還有點說服力,但是熟悉泰拳的人都知道,泰拳屬於站立式格鬥,風格強悍,抗擊打能力在各個流派中首屈一指。一場比賽倒個五六次依然可以起身再戰,反觀李小龍的截拳道,以直線進攻為主,主要進攻手段是側踹和前手刺拳,速度快的同時 也犧牲了進攻的破壞力,難以使對方失去戰鬥力。我完全相信在對手不了解的遭遇戰中,一開始會佔據上風,接下來如果繼續打可就難說了,這也是為什麼李小龍見好就收,而泰國拳手不服氣的根本原因。而且,進一萬步也就是贏了個泰拳冠軍,這種冠軍每年都會有七、八個,偏偏信徒們要一廂情願的認為,李小龍贏的那一個肯定是世界第一。李小龍是中國功夫的代表,贏了他不但李小龍變成世界第一,中國功夫也就是世界第一,這種邏輯也太過牽強!至於一腳把拿手靶的人踢飛幾十米,純屬以訛傳訛的無稽之談,信徒們完全無視身在地球這個客觀條件,置地球重力於不顧。毫無疑問,人類只有在月球上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不過這不是李小龍的錯,是信徒們的盲目崇拜在作怪,狂熱的信徒們需要通過神話一個人物,衍生到自己身上,藉此增強自身的優越感。真實情況可能是:李小龍側踹的力量的確超乎常人,從他身體條件來觀察,他不但訓練異常勤奮,為了最求更強,他甚至很可能服用了某些類固醇之類的藥物,不然很難解釋為什麼他會心力衰竭而英年早逝(僅僅是個人的猜測,順帶一說,不足為信)。練習中一腳踹向陪練者,此人經不住強力的衝擊,踉踉蹌蹌後退然後一屁股坐倒,中間移動經過的距離自然不短,經過無數人的演繹,終於成就了傳奇。還有,如果持靶者是個熟識的人,就更值得懷疑。這在今天司空見慣,在武校、武館中師傅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教學的時候通常叫一個徒弟中最強的出來,當眾說:徒弟隨便打過來。徒弟當然明白該怎麼做,於是眾望所歸的被師傅一招制服了。李小龍是我敬重的前輩,我當然不相信他會這麼做,但作為推測,可疑的地方就要客觀的,不避嫌疑的列舉。所謂瑕不掩瑜,真正尊重李小龍的人,更尊重真實!同樣,我們都熱愛祖國,我也從心底里希望國家強大,國人傲然自信!但我們更應該熱愛真實,絕不應該只因為祖國強大才熱愛它,非要自稱天下第一才會有自信!相信我們自己,今天的國家不是最強,國民素質也不是最高,但我們總會變得更強!「健康的人格存在於健康的體格之中」謹以此文獻給武術愛好者 就算只有一個人讀後能有所裨益!來源:天涯論壇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經前部易筋經十二式,雖注重氣力相隨,但以力為主,剛多柔少,即以力行氣之法。練習成功之後,雖可氣力相隨,但欲其遍及全身,而無所阻,尚難如願以償。欲達到此種境界,必須續練此後部,但不能人手即練後部,因此部功夫,完全注重運行氣力於肌內,以充實全身筋肉,而不在增加實力。所以實力不足之人,即算強練,其效也甚微。先練前部再練後部,於純柔之中求運行之道,易於人手,且收效神速。第一式 盤膝而坐,右腳加於左大腿上,左腳從右腿外扳起,以左腳背加於右大腿上,兩足心皆向上,此為雙盤坐法。初時不易做到,可散盤。坐時身宜正直,不能有所依傍。兩手緊握成拳,四指屈於內,大拇指護其外。兩拳放於膝上,不可稍微用力。雙目微閉,閉口,舌抵上齶。冥心屏息,全身放鬆。惟將精氣神三者,用意想之法注于丹田,凝思存神,日久自見功效(圖1)。要點:此式在未行功前,心中雜念一時不易消滅,故先用此法,然後行功,自無妨礙。第二式 行第一式約一炊時,再行第二式。盤坐如前,兩足不放開,身體不動,惟兩手握拳之指徐徐放開舒直。然後兩臂緩緩從兩旁舉起,掌心向上,舉至與肩平,屈臂內引,由頭上抄至身後,同時翻腕使掌心向前,大拇指在下,至玉枕穴後時,兩手漸漸接合,十指交叉抱頭,兩手掌根按於耳門穴之上。抱時不宜用有形之力,頭略後仰,胸稍前突。惟在兩手動作之際,全身各部不可稍有震動,意守丹田;抱頭後,略停頓,即提氣上升,意想一口氣由丹田而起,經過臍輪,上達心包,而過喉結,直至頂門。停留片刻,再使其由頂門向後轉下,經玉枕穴由頸椎而下,過尾閭抄至海底,再轉上而回丹田。初行時,不過是意想,氣力必不遵此途徑而運行自在。惟練習日久,自有成效。行功時,須一切純任自然,不可稍有勉強,亦不可貪功(圖2)。
要點:此式乃使氣力轉運循環之法。頂門百會為首部要區,而臍下丹田為內腑寶庫,故氣升貯於百會,氣降歸於丹田,一升一降,即周天循環之道,一起一伏,為陰陽造化之機。乃先天之靜穆,而至後天之生機。練時,循環三度而停止。乃將雙手放開,握拳收至兩膝上,回復原狀。第三式 行第二式畢,將圈盤之腿徐徐放開,略休息,使腿部筋骨得以舒展,氣血不至壅阻。但休息時,心神猶須寧靜,切不可起絲毫雜念。一炊時後,再將兩足徐徐前伸,至腿部平直為度。兩腿緊並,足心向前,足尖向上。再將上身徐徐下俯,兩手從兩旁抄向前方。抄至足部時,交叉十指,收住兩足。兩足用力前挺,兩手向後拉引,方為得力,腰背兩部因此緊張。成此姿勢後,將貯留在丹田之氣運於肩腰臍部。初時僅是意想,日久功深,氣力可隨之俱到。行一炊時,然後徐徐放開,回復原狀(圖3)。要點:此式乃充實軟襠各部之法,其主要之處在乎腰閭。因此部在人身各部之中為最軟弱,氣力最不易貫注,故行時必須俯身至極度,始能使腰部筋肉緊張,氣力較易達到。勤加練習,自有妙用。惟身體起落時,務當徐緩,切不可左右擺動,以亂其神、散其氣,是為最要。第四式 行第三式畢,略休息,續行第四式。先將兩腳徐徐雙盤起,上身切忌前後左右搖動。坐定後,寧神一志,注氣于丹田,排除雜念。稍休息,兩手徐徐翻腕,掌心向外。兩臂從左右兩側緩緩上舉,至頂門上相合,交叉十指,再向前翻腕,使掌心向上,兩掌用力上托。托時運氣使丹田向上提起,氣轉至兩臂,達於指掌。也用以意役神、以神役氣之法,並無有形動作,惟意念專註。行此式亦以一炊時為度,然後徐徐鬆手,兩臂仍從兩旁落下,運氣下降,回復原狀(圖4)。要點:此式乃行氣於臂指之法,比前三式難。因臂部肌肉堅實,氣不易行。如欲練至意到氣到、氣到力隨之境,非短時間可能。所以須盤坐而行,固實其下盤。手於頂門,可使全身上提正直得勢,氣易上達,不至中途多有阻礙。兩手動作之時,務須徐緩而固其神氣,不可粗率。第五式 行第四式畢,將所盤兩足徐徐放開,向前伸直。兩足相併,足心向前,足尖向上,與第三式起手相同,略休息,即行第五式。兩手由兩側下面徐徐移向後面,兩手背貼緊於尾閭兩旁,不可鬆浮。兩肩用力向前逼擊、向上聳,務必使肩背筋肉緊張異常,然後用意想之法,運氣使肩背充實。初時行之不易,久後自然純熟。行此式以一炊時為度。然後徐徐收回雙手,回復原狀(圖5)。要點:肩背等部,骨多筋雜,皮肉極薄而堅實異常,故氣力不易運行,收效遲緩。必下苦功,方可有成。第六式 行第五式畢,略休息,續行第六式。兩足收回成雙盤之勢。兩足動作時,上身不可搖動。坐定後,兩手從兩旁移至臍下,兩手相合,交叉十指,翻腕向內,以掌心捧住小腹。初時並不用力,冥心存思,然後運氣由丹田注於腎囊,以活動外腎。略停,乃提氣上升回原處,意念似欲將兩外腎吸人腹中。提氣上升的同時,兩手心亦漸漸用力,略向上摩起。略停,再運氣注於腎囊。如此升降各十二度而功畢(圖6)。
要點:腎囊為人身最重要之物,此式功夫專練收斂外腎之法。初練時必難,然練習日久即易活動,反比運氣於肩背容易。此功成,敵欲取我下部而制我於死地,亦無從下手。第七式 行第六式畢,略休息,續行第七式。上身及兩腿完全不動,兩手則從小腹徐徐撤下,移向兩腿側,按於腿上,大拇指在內,指尖向前,不宜過分用力,但求能相貼合。心神既定後,兩臂徐徐用力下注,意欲將上身向上升起,惟並非有形動作。同時提氣上升,使之充於胸廓,停滯不動,歷一呼吸之久。意念再將氣按原路降下,停于丹田,而兩臂之力亦同時鬆弛,回復原狀。再隔一呼吸時,再提氣上升如前,如此升降各十二度為止。此式功夫雖不甚難,但初人手時亦不免有所阻礙,須經苦練,方能升降自如(圖7)。要點:此式功夫乃充實胸廓之法,運氣於內,故較行於筋膜之間為易。惟運行雖易,而停滯一事,極為繁難,若神氣未能完固之人,決難達於此境地,此即道家所說的凝神鑄氣之法。初人手時,未能久停,以後可逐漸加長。第八式 行第七式畢,即就原式休息片刻,調和氣力,使之稍弛展,續行第八式。此式上身與兩足皆不動,惟將兩手提起,使其離開,徐徐向前移去,繞至兩腳心上面,左掌心緊按右足心,右掌心緊按左足心。大拇指在內,指尖相對,兩肘微曲,臂部不用十分氣力,以手心與足心貼合為度。略停頓,兩臂稍微用力撐住,同時意念將氣從丹田中運出,使之從下抄左,轉上繞右向下,回至丹田,在臍四周繞一圓圈。如此運行一周即後休息,一呼一吸後再運行,以九度為止。若為女子,則宜自右而左(圖8)。要點:此式乃練氣充實肚腹之法,兼及於腰腎之前部。行時宜先鼓足氣,使之略停滯,然後再運之循行。惟在運行之時,外表不宜顯露有形動作,如身體動搖等;內部亦不宜有屏氣掙力之象,須純任自然。初時未必盡如意,久之必可成功。第九式 行第八式畢,仍就雙盤坐原勢,略休息。上身與腿足完全不動,惟兩手徐徐移至側面。休息約三個呼吸時,續行第九式。右手在前面徐徐向斜上方屈臂舉起至左肩上,用手掌搭於肩上,掌心按於肩窩穴上,五指則在肩後,右臂緊貼於胸前。再將左手從前面向斜上方徐徐屈臂舉起,左掌心按住右肩窩穴,左臂緊貼於右臂外側,用力緩緩拿緊,使肩背筋肉緊張至極度。同時運用丹田之氣,使之上升,而充實其肩背內部。初時決難氣隨神到,但宜用意想之法行之,日久自能運行無阻(圖9)。要點:此式為行氣於肩背之法,肩背以筋雜肉薄之故,氣力不易運到,要多加練習。而此後部練法對於肩背的練法尤多,即是此故。第十式 行第九式畢,左手徐徐放下,按於板上,右手再落下按於板上。然後將圈盤之腿徐徐放開,向前伸直。略休息,續行第十式。將兩腳收回,屈膝而跪,兩腿緊緊相靠,腳背貼於床板上,臀部坐於小腿上,尾閭緊靠兩腿。上身略向後仰,頭正目前視。經此一番動作,心神必散,故須休息片刻,收攝心神。心神一定,則徐徐將兩手從側面抄至前下方,屈臂向上舉起,至心窩旁兩乳下為度。將兩掌輕輕按於肋上,兩肘用力略後引,此非有形動作。按完後,意念即將氣提升,意想使之充滿於兩乳,停滯不動。歷一呼吸之久,仍從原路使之下降,如此升降各九度而止(圖10)。要點:胸前部分穴位眾多,若不練氣使之充實,最易為外力所傷。此式與第六式同等重要。第十一式 行第十式畢,即就原式休息片刻,兩手徐徐下垂於身旁,稍稍舒展身體,續行第十一式。先將兩手稍舉起,徐徐移向前面,至膝蓋之上,右掌心按於右膝蓋,左掌心按於左膝蓋。大拇指在內,指尖向前,兩臂稍用力撐拄,上身向後倚靠,頭後仰至極度。心神既定後,將氣提之上升,經臍輪、心坎等部而向上起,至喉部而停留不動,使喉部充實。如此歷一呼吸時,仍將氣下降,停于丹田;再經一呼吸時,再運氣上升而充注於喉結。如此升降各九次,上身徐徐坐直,頭亦下俯,兩手收回兩側,回復原狀(圖11)。
要點:雖有筋肉護於喉結,但極薄弱,故此部極易受傷。若能運氣於喉,而充實內,功夫精純時,快刀快劍亦不足損其毫髮。惟此部功夫,極不易練成。第十二式 行第十一式畢,將上身抬起,兩足徐徐舒展直伸於前,略休息,即收起兩足盤坐成雙盤式。然後,須冥目靜心,收攝心神。心神定後,將兩手移至前方,上下用力,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掌心相合。然後用力將左掌自左而右用力旋摩七十二度。再翻轉兩手,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右掌之力,自右而左用力旋摩七十二度。此時掌心熱如火發,乃將兩掌移貼後腰,先由外轉內,旋摩七十二度;再由內而外,亦旋摩七十二度。則此段功夫完畢。仍收回兩手,成第一式盤坐之勢(圖12)。要點:此十二式功夫,皆系坐行之法,甚不易行,且久坐傷精,為行功十八傷之一。故此式摩腰以養其精,則氣足不傷己身。後十二式易筋經:前部易筋經十二式,雖注重氣力相隨,但以力為主,剛多柔少,即以力行氣之法。練習成功之後,雖可氣力相隨,但欲其遍及全身,而無所阻,尚難如願以償。欲達到此種境界,必須續練此後部,但不能人手即練後部,因此部功夫,完全注重運行氣力於肌內,以充實全身筋肉,而不在增加實力。所以實力不足之人,即算強練,其效也甚微。先練前部再練後部,於純柔之中求運行之道,易於人手,且收效神速。後第一式 盤膝而坐,右腳加於左大腿上,左腳從右腿外扳起,以左腳背加於右大腿上,兩足心皆向上,此為雙盤坐法。初時不易做到,可散盤。坐時身宜正直,不能有所依傍。兩手緊握成拳,四指屈於內,大拇指護其外。兩拳放於膝上,不可稍微用力。雙目微閉,閉口,舌抵上齶。冥心屏息,全身放鬆。惟將精氣神三者,用意想之法注于丹田,凝思存神,日久自見功效(圖1)。要點:此式在未行功前,心中雜念一時不易消滅,故先用此法,然後行功,自無妨礙。後第二式 行第一式約一炊時,再行第二式。盤坐如前,兩足不放開,身體不動,惟兩手握拳之指徐徐放開舒直。然後兩臂緩緩從兩旁舉起,掌心向上,舉至與肩平,屈臂內引,由頭上抄至身後,同時翻腕使掌心向前,大拇指在下,至玉枕穴後時,兩手漸漸接合,十指交叉抱頭,兩手掌根按於耳門穴之上。抱時不宜用有形之力,頭略後仰,胸稍前突。惟在兩手動作之際,全身各部不可稍有震動,意守丹田;抱頭後,略停頓,即提氣上升,意想一口氣由丹田而起,經過臍輪,上達心包,而過喉結,直至頂門。停留片刻,再使其由頂門向後轉下,經玉枕穴由頸椎而下,過尾閭抄至海底,再轉上而回丹田。初行時,不過是意想,氣力必不遵此途徑而運行自在。惟練習日久,自有成效。行功時,須一切純任自然,不可稍有勉強,亦不可貪功(圖2)。
要點:此式乃使氣力轉運循環之法。頂門百會為首部要區,而臍下丹田為內腑寶庫,故氣升貯於百會,氣降歸於丹田,一升一降,即周天循環之道,一起一伏,為陰陽造化之機。乃先天之靜穆,而至後天之生機。練時,循環三度而停止。乃將雙手放開,握拳收至兩膝上,回復原狀。後第三式 行第二式畢,將圈盤之腿徐徐放開,略休息,使腿部筋骨得以舒展,氣血不至壅阻。但休息時,心神猶須寧靜,切不可起絲毫雜念。一炊時後,再將兩足徐徐前伸,至腿部平直為度。兩腿緊並,足心向前,足尖向上。再將上身徐徐下俯,兩手從兩旁抄向前方。抄至足部時,交叉十指,收住兩足。兩足用力前挺,兩手向後拉引,方為得力,腰背兩部因此緊張。成此姿勢後,將貯留在丹田之氣運於肩腰臍部。初時僅是意想,日久功深,氣力可隨之俱到。行一炊時,然後徐徐放開,回復原狀(圖3)。要點:此式乃充實軟襠各部之法,其主要之處在乎腰閭。因此部在人身各部之中為最軟弱,氣力最不易貫注,故行時必須俯身至極度,始能使腰部筋肉緊張,氣力較易達到。勤加練習,自有妙用。惟身體起落時,務當徐緩,切不可左右擺動,以亂其神、散其氣,是為最要。後第四式 行第三式畢,略休息,續行第四式。先將兩腳徐徐雙盤起,上身切忌前後左右搖動。坐定後,寧神一志,注氣于丹田,排除雜念。稍休息,兩手徐徐翻腕,掌心向外。兩臂從左右兩側緩緩上舉,至頂門上相合,交叉十指,再向前翻腕,使掌心向上,兩掌用力上托。托時運氣使丹田向上提起,氣轉至兩臂,達於指掌。也用以意役神、以神役氣之法,並無有形動作,惟意念專註。行此式亦以一炊時為度,然後徐徐鬆手,兩臂仍從兩旁落下,運氣下降,回復原狀(圖4)。要點:此式乃行氣於臂指之法,比前三式難。因臂部肌肉堅實,氣不易行。如欲練至意到氣到、氣到力隨之境,非短時間可能。所以須盤坐而行,固實其下盤。手於頂門,可使全身上提正直得勢,氣易上達,不至中途多有阻礙。兩手動作之時,務須徐緩而固其神氣,不可粗率。後第五式 行第四式畢,將所盤兩足徐徐放開,向前伸直。兩足相併,足心向前,足尖向上,與第三式起手相同,略休息,即行第五式。兩手由兩側下面徐徐移向後面,兩手背貼緊於尾閭兩旁,不可鬆浮。兩肩用力向前逼擊、向上聳,務必使肩背筋肉緊張異常,然後用意想之法,運氣使肩背充實。初時行之不易,久後自然純熟。行此式以一炊時為度。然後徐徐收回雙手,回復原狀(圖5)。要點:肩背等部,骨多筋雜,皮肉極薄而堅實異常,故氣力不易運行,收效遲緩。必下苦功,方可有成。後第六式 行第五式畢,略休息,續行第六式。兩足收回成雙盤之勢。兩足動作時,上身不可搖動。坐定後,兩手從兩旁移至臍下,兩手相合,交叉十指,翻腕向內,以掌心捧住小腹。初時並不用力,冥心存思,然後運氣由丹田注於腎囊,以活動外腎。略停,乃提氣上升回原處,意念似欲將兩外腎吸人腹中。提氣上升的同時,兩手心亦漸漸用力,略向上摩起。略停,再運氣注於腎囊。如此升降各十二度而功畢(圖6)。
要點:腎囊為人身最重要之物,此式功夫專練收斂外腎之法。初練時必難,然練習日久即易活動,反比運氣於肩背容易。此功成,敵欲取我下部而制我於死地,亦無從下手。後第七式 行第六式畢,略休息,續行第七式。上身及兩腿完全不動,兩手則從小腹徐徐撤下,移向兩腿側,按於腿上,大拇指在內,指尖向前,不宜過分用力,但求能相貼合。心神既定後,兩臂徐徐用力下注,意欲將上身向上升起,惟並非有形動作。同時提氣上升,使之充於胸廓,停滯不動,歷一呼吸之久。意念再將氣按原路降下,停于丹田,而兩臂之力亦同時鬆弛,回復原狀。再隔一呼吸時,再提氣上升如前,如此升降各十二度為止。此式功夫雖不甚難,但初人手時亦不免有所阻礙,須經苦練,方能升降自如(圖7)。要點:此式功夫乃充實胸廓之法,運氣於內,故較行於筋膜之間為易。惟運行雖易,而停滯一事,極為繁難,若神氣未能完固之人,決難達於此境地,此即道家所說的凝神鑄氣之法。初人手時,未能久停,以後可逐漸加長。後第八式 行第七式畢,即就原式休息片刻,調和氣力,使之稍弛展,續行第八式。此式上身與兩足皆不動,惟將兩手提起,使其離開,徐徐向前移去,繞至兩腳心上面,左掌心緊按右足心,右掌心緊按左足心。大拇指在內,指尖相對,兩肘微曲,臂部不用十分氣力,以手心與足心貼合為度。略停頓,兩臂稍微用力撐住,同時意念將氣從丹田中運出,使之從下抄左,轉上繞右向下,回至丹田,在臍四周繞一圓圈。如此運行一周即後休息,一呼一吸後再運行,以九度為止。若為女子,則宜自右而左(圖8)。要點:此式乃練氣充實肚腹之法,兼及於腰腎之前部。行時宜先鼓足氣,使之略停滯,然後再運之循行。惟在運行之時,外表不宜顯露有形動作,如身體動搖等;內部亦不宜有屏氣掙力之象,須純任自然。初時未必盡如意,久之必可成功。後第九式 行第八式畢,仍就雙盤坐原勢,略休息。上身與腿足完全不動,惟兩手徐徐移至側面。休息約三個呼吸時,續行第九式。右手在前面徐徐向斜上方屈臂舉起至左肩上,用手掌搭於肩上,掌心按於肩窩穴上,五指則在肩後,右臂緊貼於胸前。再將左手從前面向斜上方徐徐屈臂舉起,左掌心按住右肩窩穴,左臂緊貼於右臂外側,用力緩緩拿緊,使肩背筋肉緊張至極度。同時運用丹田之氣,使之上升,而充實其肩背內部。初時決難氣隨神到,但宜用意想之法行之,日久自能運行無阻(圖9)。要點:此式為行氣於肩背之法,肩背以筋雜肉薄之故,氣力不易運到,要多加練習。而此後部練法對於肩背的練法尤多,即是此故。後第十式 行第九式畢,左手徐徐放下,按於板上,右手再落下按於板上。然後將圈盤之腿徐徐放開,向前伸直。略休息,續行第十式。將兩腳收回,屈膝而跪,兩腿緊緊相靠,腳背貼於床板上,臀部坐於小腿上,尾閭緊靠兩腿。上身略向後仰,頭正目前視。經此一番動作,心神必散,故須休息片刻,收攝心神。心神一定,則徐徐將兩手從側面抄至前下方,屈臂向上舉起,至心窩旁兩乳下為度。將兩掌輕輕按於肋上,兩肘用力略後引,此非有形動作。按完後,意念即將氣提升,意想使之充滿於兩乳,停滯不動。歷一呼吸之久,仍從原路使之下降,如此升降各九度而止(圖10)。要點:胸前部分穴位眾多,若不練氣使之充實,最易為外力所傷。此式與第六式同等重要。後第十一式 行第十式畢,即就原式休息片刻,兩手徐徐下垂於身旁,稍稍舒展身體,續行第十一式。先將兩手稍舉起,徐徐移向前面,至膝蓋之上,右掌心按於右膝蓋,左掌心按於左膝蓋。大拇指在內,指尖向前,兩臂稍用力撐拄,上身向後倚靠,頭後仰至極度。心神既定後,將氣提之上升,經臍輪、心坎等部而向上起,至喉部而停留不動,使喉部充實。如此歷一呼吸時,仍將氣下降,停于丹田;再經一呼吸時,再運氣上升而充注於喉結。如此升降各九次,上身徐徐坐直,頭亦下俯,兩手收回兩側,回復原狀(圖11)。
要點:雖有筋肉護於喉結,但極薄弱,故此部極易受傷。若能運氣於喉,而充實內,功夫精純時,快刀快劍亦不足損其毫髮。惟此部功夫,極不易練成。後第十二式 行第十一式畢,將上身抬起,兩足徐徐舒展直伸於前,略休息,即收起兩足盤坐成雙盤式。然後,須冥目靜心,收攝心神。心神定後,將兩手移至前方,上下用力,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掌心相合。然後用力將左掌自左而右用力旋摩七十二度。再翻轉兩手,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右掌之力,自右而左用力旋摩七十二度。此時掌心熱如火發,乃將兩掌移貼後腰,先由外轉內,旋摩七十二度;再由內而外,亦旋摩七十二度。則此段功夫完畢。仍收回兩手,成第一式盤坐之勢(圖12)。要點:此十二式功夫,皆系坐行之法,甚不易行,且久坐傷精,為行功十八傷之一。故此式摩腰以養其精,則氣足不傷己身。
推薦閱讀:
※武術理論大全(11-20部)
※峨眉武術==60歲晨勃:教你幾招(之二)
※一點剣道(1)·剣道面的尺寸測量
※傳說失傳的八卦六十四掌 即學即用的地表最強扇巴掌技術
※武術技擊秘籍
TAG: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