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有一種智慧叫鈍感力

作為企業的外部顧問,我經常有機會去不同公司與管理者交流。在談到公司人才時,我經常問他們一個問題:你眼中最優秀的員工是什麼樣子?你最賞識他/她哪一點?

他們的回答莫衷一是:有的說能幹,有的說忠誠,有的說刻苦,有的說執著。一千個管理者眼中似乎會有一千種不同的優秀員工類型。

如果說優秀管理者必然會形成某些共性如高瞻遠矚、善於團結士氣等,那麼優秀的人才也必然會有某種共性存在,但這種共性會是什麼呢?

在對多家公司的仔細觀察中,我發現公司里最優秀的員工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也不一定是最能幹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對公司的生態環境洞察最深、理解最深、把握最到位,從而能夠以最合適的狀態及心境應對一切的變化。在與公司共同發展過程中,他們無論是處於逆境、順境,面對表揚或批評,都無法輕易動搖他們對於自己工作能力或自我價值的判斷。很多時候,他們是同事眼中不識時務的頑固者,他們是別人眼中環境反應的遲鈍者,但經過許多次的考驗之後,這些「遲鈍者」卻往往以其堅韌不拔的精神最終獲得管理者的賞識,成功實現晉陞的夢想。

在職場生態圈中,「鈍」也是一種力量或者一種優勢。

鈍者,訥於言敏於心經過多年的發展,順達公司已經成為所在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但同時,公司面臨的挑戰與壓力也是與日俱增:一方面競爭對手步步緊逼,公司的市場不斷受到蠶食;另一方面,營銷體系及相應的制度都有些混亂,區域市場的管理出現許多漏洞。李飛與李航都是順達公司剛引入的兩名高級營銷人才,出任公司的營銷副總監,分管不同的市場,共同向總經理及董事會彙報。順達公司引入李飛與李航這兩位高級人才,正是為了解決公司當下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從工作背景來看,兩個人極為相似:畢業於不同的名牌大學、都曾任職於著名跨國公司,而且二人都對工作充滿高度的熱情與信心,迫切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成就。在公司歡迎會上,兩個人都向董事會許下重諾:一年半之內會讓自己所負責的區域市場大為改觀。

在正式接過令箭牌之後,兩個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自己所負責的區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人員、營銷體制、激勵體制等,引入外資公司一套成熟的制度進行實踐。雖然職業背景非常相似,但李飛與李航兩人的工作風格卻大相徑庭。李飛很有外企經理人的工作風範,做事雷厲風行,而且說話直言不諱。他的洞察力與市場判斷力,讓許多下屬很是佩服。而李航卻很像職場版的「許三多」,平時總是憨憨而笑,性格不溫不火,做事從不急進。許多人都認為李飛將會比李航更能做出成績。

由於李飛與李航對區域市場進行了改革,觸及了公司中諸多人的利益。在他們上任幾個月後,一些員工產生抵觸情緒,所以各種各樣的非議紛至沓來,更不斷有人寫匿名信編造各種借口去舉報他們,李飛與李航都面臨著上任以來的巨大壓力。

李飛的性情如火,性格急躁。對於這些無中生有的指責表現激烈,同時對於公司管理層的詢問又表現出極大的反感,認為領導層應該給自己充分的信任與支持,而不能以這些莫須有的指責擾亂自己的情緒。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李飛不斷向區域經理下達死命令,不斷地進行開會督促。一旦某一項任務沒有完成,李飛會表現怒急衝冠,並以降職、減薪、裁員等威脅警告團隊必須如期完成。

李飛的情緒化表現非常明顯。他心情好時可以與團隊打成一片、稱兄道弟,整個團隊都會洋溢著積極的情緒。但當他情緒低下時,整天陰沉不語,經常為一點小事發怒訓人,讓下屬根本不敢與他溝通。更嚴重的是,他有時懷疑某些下屬暗地裡向公司管理層打小報告,所以經常以此借口訓責下屬,互相猜測與懷疑的情緒在團隊中不斷漫延。

李航的表現則平靜得多。雖然也肩負重擔,但他似乎表現得有條不紊。無論是任務布置還是工作推進,無論是取得成績還是遇到障礙,他都能夠心平氣和地與團隊共同研討對策。而對於各種各樣的非議與批評,李航充耳不聞,依然淡定自如,他似乎並不太在意別人的點頭評足,只是一心走自己的路。更令下屬佩服的是,由於某區域經理的失誤、導致業績下滑整個團隊受到董事會嚴厲批評之時,李航卻一個人抗住壓力,耐心向董事會解釋其中原因,並闡述接下來的應對措施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從而取得了諒解。他的從容不迫給整個團隊以極大的信心,雖然他從未在團隊面前許下過任何豪言壯語。

一年半過去了,李飛與李航都以各自的方式順利完成了向董事會承諾的目標。公司管理層決定提拔兩個人中的一個出任營銷總經理,在經過多方面的考察,多數員工支持李航升級營銷總經理,原因很簡單,雖然李飛的能幹讓人佩服,但李航的「鈍」讓人更有持久的信心。而總經理的評價則是:李飛是個將才,但李航更是帥才。敏於心,鈍於外,這就是我們所期望的穩健型領導者。

如果說敏感力是一種外在的洞察力,那麼鈍感力則是一種內在的堅持力。相對於洞察,堅持力是一種更持久的耐力與爆發力。在職場生態圈中,有太多的聰明人,有太多的見風使舵者,某些時候逆向而流的「鈍」感,卻更加贏得別人的信服。

鈍感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鈍感力」一詞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發明。按照渡邊淳一自己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按照單純的字面意義,我們可以意為對周遭事務不過於敏感的能力。「鈍感力」不等於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遇的一種耐力,是厚著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鈍感」相對敏感而言更像一種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過於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傷害,而鈍感雖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卻能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煩惱,不會氣餒,鈍感力恰似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在各自世界裡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內心深處一定隱藏著一種絕妙的鈍感力。《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形象之所以廣受歡迎,正好是說明了鈍感力的妙處所在。

職場就是一個個不同生態圈,在這種生態圈中,互相的競爭、鬥爭在所難免,弱肉強爭、優勝劣汰也是常態。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是必要的,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對自己價值的內在認同、對目標實現的不變堅持,從而在努力過程中,有意識地去排除各種雜音與干擾。正是這種貌似「遲鈍」的頑強意志使人能夠突破重重障礙,步步向前,最終實現自己的發展夢想。

形成鈍感力的兩種支撐素質鈍感力的形成不會是空穴來風,而是必然有著某些素質的支撐。但我們仔細分析那些有著鈍感力的成功者時,可以清晰看出,在其鈍感力背後有兩方面的素質支撐:

鈍感力素質一:自我認知力鈍感力之所以讓一個人在複雜的競爭環境中勝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鈍感的背後是強烈的自我認知力,或者稱之為自信力。認知自己是困難的,但是能夠正確而深刻地認知自己,無疑是一種出色的能力—許多成功的人共同擁有的素質之一就是:他們都清晰地知道自己優勢何在、自己能做什麼、自己要往什麼方向去。在這個浮華喧囂的社會中,自我認知能力能夠讓一個人冷靜分析自己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係,判斷出自己優勢與劣勢,從而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華人首富李嘉誠早年生活艱苦,經歷過無數磨難。少年時他曾在香港的茶樓里做侍應生。雖然身為侍應生,但李嘉誠有種強烈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一名實業家。可是,像他這樣沒有後台、沒有本錢的人,該怎樣才能投身實業呢?

早熟的李嘉誠對自我有強烈的認知能力,他相信自己有做銷售員的潛質,而且做銷售員可以更快積累資本成就自己實業家的夢想—在這種強烈自我認知引導下,17歲的李嘉誠大膽地邁出了新的一步,他辭掉了茶樓里的安穩工作,成為一家塑膠廠的推銷員。

在辛苦的推銷生涯中,儘管經歷種種艱苦困厄與打擊,但李嘉誠毫不退縮,而是「遲鈍」地去回應各種嘲笑,因為從17歲那一年他就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定位與能力,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終會成就一番驚人事業。

由於自我認知而形成的鈍感力是一種高度的智慧,可以讓我們在充滿壓力與挑戰的生涯中,在最失望、最困厄之時,依然能看到遠方搖曳著的希望之燈,鼓勵著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向前,最終抵達輝煌的終點。

鈍感力素質二:激勵力日本保險界最成功的推銷員原一平,小時候因為家境富裕,他從小就像個標準的小太保,叛逆頑劣的個性使他惡名昭彰而無法立足於家鄉,後來家境中落,他在23歲時不得不離開家鄉孤身到東京打天下。

原一平剛剛涉足保險時,毫無經驗,不僅言辭笨拙經常得罪客戶,並且由於他身材矮小,而飽受譏笑。作為一名曾經家境輝煌的富公子,生活的天空似乎一下子塌了下來。但這一切並沒有打垮原一平,貧富兩重天的生活變化令他明白激勵自己的重要性—在原一平的內心,時刻為自己燃著一把「永不服輸」的火,激勵著他愈挫愈勇。

27歲時,原一平的業績成為全公司之冠,並且奪取了全日本的第二名。36歲時,原一平又成為美國百萬圓桌協會成員,協助設立全日本壽險推銷員協會,並擔任會長長達幾十年。最後因他對日本壽險的卓越貢獻,原一平榮獲日本政府最高殊榮獎。

原一平輝煌的營銷生涯是由一連串的成功與挫折所構成的,他的成功是一個自我激勵、自我超越的過程,「鈍感」所形成的強大激勵力,使得他步步跨越障礙,走上了成功的巔峰。

職場生涯就像一場戰鬥,是一場不間斷的、讓人無喘息餘地的追逐。在一次次勝利中間夾雜著許多次失敗和拒絕,在喜悅、期待、得意與興奮之中往往夾雜著恐懼、拒絕和失望。不論身處什麼樣的境況,也不論遇到多少次挫折,但對於擁有鈍感力的人來說,他們始終相信: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從許三多到原一平,他們的成功就是鈍感的力量。


推薦閱讀:

梵高、畢加索、達芬奇和我們
李嘉誠成功智慧 用一百元換2塊錢
【走進道教】5月12日,拜文昌、興文運、開智慧
包容的智慧》
原始佛法中慈心最重要的特質 建立於對因果業力正確認知 獨立自主自力救助 自身智慧 不允許眾生依賴自己

TAG:職場 | 智慧 | 鈍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