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神》的困境:王微何時才能不當「全能王」
如果說《大聖歸來》是小米加步槍打了一場翻身仗,那《小門神》應該就是坦克大炮裝備精良的開進了「陰溝」。
整部電影故事節奏平淡,靠著熱鬧場面效果苦撐了90分鐘的尿點,最後在沒有包袱的積累下HappyEnding了,唯一的笑點就是梅花餃子吃一口畫風突變的初戀梗,我想問問導演,你是不是覺得全國人民都在搞互聯網轉型吶?你是不是覺得黑心老闆還是現在的階級矛盾吶?
咱能不能好好的講個故事
動畫是能夠讓人在殘酷的現實社會中還能在那90分鐘里回憶起那片純真美好的靜謐之地。能不能不要在合家歡題材里加入這麼多的社會元素?如果用動畫來反映現實的話,為什麼不直接拍真人呢?7000萬可以請很多保證票房的明星了。
其實很早之前就在追光內部看過故事板和Demo,雖然沒有完整的劇情,但內心卻被咱們國產動畫電影也能達到這畫面和動畫品質感動得不要不要的。當時很多業內好友都在為一個互聯網人是否能駕馭動畫導演這個職位擔憂,現在看來確實如此。
動畫電影與實拍電影不同,實拍電影可以為了90分鐘的放映拍攝出3小時甚至更多的素材,由導演根據故事需要剪輯完成,但是受動畫製片工藝的限制,動畫電影在前期故事板階段就必須規劃得分秒不差,剪輯工作只能在Animatic階段完成,導演只能通過經驗判斷最終的成片效果,這加大了對導演藝術修養的要求,在美國這種級別的製片,沒有十年以上從動畫師,故事板過來人經驗的導演是不可能有公司給機會的。
《捉妖記》的導演許誠毅曾經在夢工廠工作了20多年,曾經執導過《怪物史萊克》,到了中國都不敢一下子嘗試純動畫電影,裡面的市場因素和製片風險可見一斑。
說到這裡,我在想,這些事情追光CEO王微不可能不知道,那為什麼他要自己編劇自己執導呢?在過去的成功中盲目自信?還是無奈之舉?
我更願意相信後者。
相比美國,我國的動漫行業人才培養也才剛剛起步,我當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的時候,北影剛剛開始每年招生,之前都是每四年招一次,一次也就十幾個人,專門為國營的美術電影製片廠培養人才,從動漫專業滿地開花到現在也就十年出頭,真正的科班畢業生完全供給不上現在行業的人才需求,尤其是高端人才,在美國,一個畢業生從動畫師干到動畫導演至少也得十幾年,中國哪有這麼多畢業生和師資力量來構建這個人才金字塔?
也許這樣說不直觀,那大家看看下面這張照片
他們是誰?
這張照片是在1976年一群孩子們和一位老師在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的一間教室的合影,也許你並未發現這又什麼特別之處,這裡面都有誰:
(從左至右):
後1 Joe Lanzisero: 東京迪士尼創意副總裁;
後2 Darrell Van Citters :迪士尼-動畫師、導演,華納兄弟-動畫導演,Renegade動畫工作室 聯合創始人;
後4John Lasseter :(嘴巴里含著鉛筆), 迪士尼、皮克斯首席創意官、皮克斯工作室聯合創始人、導演、迪士尼樂園首席創意顧問 。(代表作: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汽車總動員等);
中4 Brad Bird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動畫編劇、導演(代表作:鋼鐵巨人、超人總動員、美食總動員、碟中諜4等);
前2 John Musker: 迪士尼著名導演、編劇(代表作:大力士、阿拉丁、公主與青蛙等)。
在這個20人班級里至今至少還有17人從事著動畫事業,而且大部分的同學都是動畫行內的精英,並且有著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
這個班級的名字叫做: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角色動畫班。
教室的門牌號為:A-133(經常出現在皮克斯動畫電影中的數字)
他們的老師是誰呢?
迪士尼九大元老以及迪士尼的動畫導演編劇動畫師。
他們其中最後一位Ollie Johnston也在2008年去世了,最年輕的Ward Kimball出生於1914年,其中最富盛名的Milt Kahl出生於1909年,1987年去世,享年78歲。
據史料記載,九元老的葬禮都非常隆重,他們一生都在為動畫事業奮鬥,每個人在下葬的時候雙手放在胸前並握著一隻藍色的鉛筆(動畫專用畫草圖的彩色鉛筆)。
這叫文化的傳承。
他們班裡的這貨,約翰·拉塞特,創立了皮克斯,開啟了現代3D動畫的序幕。
而他們上的這所學校——加州藝術學院,是由華特·迪士尼在1961年投資建立一所私立學院,為美國及全球的影視動畫行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
說到這,大家應該能感覺到追光動畫乃至整個行業的人才困境了吧,理解為什麼王微寧可自己上也不願意將指揮棒交給別人,自己踏踏實實做個人生贏家的原因了吧。
從北影動畫專業畢業後,我參與過幾部國產動畫的製作,因給學校寫教材,機緣巧合進入教育行業,從老師做到校長,目前創辦一家在線教育機構為影視動畫公司輸送人才,14年完成了A輪融資,目前大家看得見看不見的動畫電影和劇集幾乎都有我直接或者間接的學生參與,要解決行業問題必須同步解決人才問題,業界和學校必須要高度緊密才能加速人才結構的完善,這裡可能會有讀者有疑問,國家不是很多院校都開設了動畫專業了嗎?沒有效果嗎?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呢?
要了解行業人才的培養,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動畫IP的生產過程,這裡我簡要給各位科普一下。
一部院線級別的動畫電影動輒幾千萬的製片成本,鬧著玩兒吶?要是這麼干宣發估計沒人願意去製片了,所以製片方都必須要有一個「小樣」來呈現展示影片的最終效果,在製片環節中我們稱之為「Animatic」(動態故事板)。
簡單的說,就是帶配音的連環畫。
製作動態故事板並不需要耗費多大的成本,可以直觀的表現出影片的故事細節以供宣發和中,後期團隊參考,別小看這連環畫,這部影片的成敗,基本在這個階段就決定了。
在美國皮克斯公司,從動態故事板到開始中期製片需要經過6個環節,最終通過發行方審核才會開始製作。
1、提出故事思路
2、寫下劇本摘要
3、繪製故事板
4、開始錄製配音
5、製作動態故事板
6、發行方審核
為什麼要先知道這個?
一部影片是否能入得了宣發的法眼取決於Animatic,如果有任何一方不專業,將會是災難性的結果。
在皮克斯1993年製作第一部長片電影《Toy story》(玩具總動員)時,在這個環節就折騰了一年,大概的狗血劇情是這樣的:迪士尼作為宣發不認為皮克斯有長片執導能力,派了一個牛逼轟轟的空降兵擔任導演,誰知派下來的這貨是個紙老虎,光說不練,圖樣圖森破的約翰拉塞特帶著隊伍跟他兜了大半年的圈子做出來一坨屎,結果喬布斯怒了,把迪士尼的爺踹了出去,拉塞特你們自己干,甭聽那小子忽悠了,拉塞特不愧是科班出身根紅苗正,兩眼放光的把故事推倒重來,最後通過了片審取得了成功,從此揭開了現代動畫電影的序幕……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國的動畫生產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任何人都不會輕視Animatic的作用,在它身上耗費再多的時間都是值得的。
在前期IP創意階段,至少需要三個人是非常專業的:
1,能夠通過故事板就能夠準確嗅出票房價值的「製片人」。
2,精通製片環節中所有細節,可以對創意可行性準確判斷的「導演」。
3,腦洞巨大基本功紮實的「編劇」。
在《小門神》的職員名單上我看到導演編劇都是同一個人,嚇死寶寶了。
和為什麼全中國湊不齊能拿世界盃冠軍的11個人一樣,中國動畫想湊齊這麼幾個人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就算是從國外請,你也得搞懂人家是過來度假的還是過來做事的吧,不然怎麼被玩兒死的都不知道。
那動畫產業人才系統性結構化缺失是如何造成的?為什麼我們史上最貴的國產項目連主創都湊不齊呢?
首先,國情問題
這得回溯到80年代改革開放前,在開放以前,中國是一個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那個時候動畫的製作工作主要是由上美廠等美術電影製片廠來負責,中央根據製片成本來給廠子撥款,那個時候的人也都比較單純,沒人會做假賬什麼的,所以製片廠不用管作品的市場表現,所有人的心思都在創作上,生產了許多很有藝術品位的作品,比如《哪吒鬧海》《大鬧天宮》等等。
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製片廠開始面臨市場經濟的問題,作品不光要叫好,還得叫座,還要面臨來自國外的競爭,沒有市場經營經驗的藝術家們在市場競爭面前斷片兒了。
並且,在那個年代,經濟建設的主力是農業,工業等基礎建設行業,斷片兒的藝術家們自然不是時代的寵兒,電視台在那幾年播放的都是境外優秀作品,國產動畫這個行業在當時基本上處於一個冰封的狀態,直到2000年以後才慢慢復甦。
沒有業務的磨練,再加上長達20多年的沉寂,回頭一看已是廉頗老矣。
其次,是政策「大躍進」問題
從2000年開始,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動漫產業發展。
咱們的路線方針都定得挺好,但是在早期制定的戰術政策卻脫離了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律,比如說「上星頻道播出按分鐘給補貼」這一政策,完全就是在幫倒忙,試想一下如果國家要刺激汽車產量,生產一輛車不管能不能跑就給錢是什麼後果。
這導致了大量低劣+抄襲的偽原創作品出現,為什麼呢?因為有時間補貼啊,製片商先不管觀眾愛不愛看,咱把時間先堆夠了再說。
精神食糧可不是糧食啊喂,1千噸水稻質量再不行起碼是水稻,1千分鐘《雷鋒的故事》真的是在折磨人啊。還折騰了很多優秀的代工公司,雖說給老外代工錢是難賺,但起碼活兒好啊,現在《小門神》能有這樣的畫面敢說不是因為製片團隊在代工過程中積累出來的寶貴經驗?這麼一折騰,很多牛人紛紛轉行了,誰要敢說他們做過《雷鋒》他們跟誰急。
類似的政策還有許多,就不一一細扒了,但是好的一面是,經歷了「大躍進」總算明白了一些,現在的政策環境整體來說已經從極差變為了較差。
再次,是人才「揠苗助長」問題
從2000年開始,中國高等院校開設動漫專業從幾十所五年期間開到了幾百所,我經常納悶諸如為啥一個二三線城市的地質大學會有動畫專業這種類似的事情。
動漫專業遍地開花,師資匱乏,導致的結果是「紅牌」頻閃,動漫專業學生畢業無法滿足企業的生產需要,連續多年名列就業紅牌榜首,很多懷揣夢想的學子就這樣浪費了四年的時間。
企業還是招不到可用的人,倒是催生了一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產業「動漫培訓」。
如何解決呢?三條!
第一條 產業帶動人才培養
公辦院校因體制問題很難與產業形成良好的互動,短時間之內是指望不上的,想解決目前這種青黃不接的局面只有從產業自身來帶動人才培養,由電影公司或產業基金投資建立像「加州藝術學院」這樣的專業私立院校,不以盈利為目的,在自負盈虧的情況下能夠穩定的向產業輸出專業級創作與製作人才。
第二條 建立完善的製片項目制
向實拍電影行業學習,對藝術家採用項目簽約制,而非傳統僱傭制,讓人才充分的流動起來,讓藝術家們由經紀公司統一管理。製片人可以根據風格挑選藝術家。
第三條 聚焦專註精英人才
現在行業不缺人手,缺乏的是精英人才,如果在TMT領域,一個精英工程師頂10個普通工程師,那在創意行業,一個精英動畫師可以頂100個普通動畫師,一個精英製片人或導演直接決定了IP的成敗。
北京電影學院78班就是很好的例子,加州藝術學院A-133也是,人不在多,又不是搬磚!!
感謝這個時代,現在是這個行業最佳的創業時機,問題代表著機遇,亂世才能出英雄;向在這個行業已經堅持了十年以上的前輩們致敬,向《小門神》的製片團隊致敬,2015年是國漫行業開啟新篇章的一年,希望在2016年能夠湧現更多出色的人才進入這個行業,我們需要跨界的力量,同時也希望決策者能夠對動畫創作的規律抱有一顆敬畏之心。
最後,預祝《小門神》大賣,對於觀眾來說,票價肯定是值得回來的。
作者介紹:奇蹟曼特創始人、天使投資人、《動畫師之路》作者、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奇蹟曼特正籌備新三板上市,王博個人在IP內容團隊、渠道平台也有投資布局
〈
回復 關鍵詞 加入相關群找項目| 聊影視| 娛樂互聯網| 招夥伴| VIP資源
〉
〈
回復 地域名 加入小娛地方群北京、上海、湖南、廣東......
〉
歷史文章回復關鍵詞「八卦」、「資本」、「電視」、」綜藝「、「政治」、「數據」、「電影」、「二次元」
推薦閱讀:
※二十年來窘迫連,耐心守分且安然——評姜子牙(五)
※自由執業的困境:缺乏體現醫生價值的市場
※中國道德困境的根源是什麼?
※兩岸三地電影產業的困境
※陳平原談數字時代的人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