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改造研究
06-08
一 關於人性和其改造 荀子的性惡論和孔孟的性善論在人性善惡論中都是先賢思想中的代表,他們都徹底肯定了人性是惡還是善的觀點。但是性善論與性惡論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那就是一概而論,以偏概全。甚至人性如何定義及善惡如何定義都沒有搞清楚,就給所謂人性下了善或惡的定義。 其實只要追究一下善或惡的鑄就之源,就會發現惡是自私和愚昧的外延表現形式而已,就是說只要有自私愚昧,就會有惡,本私本愚註定本惡。私有社會的人們都是自私的,所以他們都隱藏惡性。人要是無私,他便是善的,人要是於人無傷,樂於助人,那麼他便是無惡至善的。善惡的歸宿地全在於是否與人無傷和有私無私。 荀子正是抓住了私有社會人們普遍的愚昧自私而去行惡表現惡的特點,給人性判定為惡。人性是生物、環境和社會賜予的應變性或者說應激性條件反射的顯在潛在表現總和。因此受這三方面主導、影響很強。 社會環境和社會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是深刻和廣泛的,什麼樣的社會制度下將產生什麼樣的人;而反過來有什麼樣普遍的人群,在一定時間內就會導致一個什麼樣與之相應的社會狀況的產生。良好的社會環境將產生人和的善,自私的社會註定引起自私的惡。這說的是百分之九十的大部分,而少部分怪人卻在無私的社會惡性天生;自私的社會也有無欲無求,助人為樂的人,正所謂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而在廣泛不智的社會階段,人們即使建立了好制度,也悖民心,最終還得廢除,再建立一個與之適應的制度。蘇聯解體和文革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制度改革與人的素質改造提升應齊頭並進,及時調整,不可偏重於哪一端。 人性在嬰兒時期,只不過跟低等動物一樣,惡性不大。而在之後的少兒期和少年期,教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將決定其善惡程度。這時期人性的可塑性是很強的,種惡得惡,種善得善,就看社會、人們給他種了什麼樣的「種子」。就看有沒有良好高尚廣全的教育和良好的社會環境的積極影響和引導。 在農村曾親見幾個小孩,頑皮性惡得不得了。由於當地處於偏遠落後山區,人們都比較貧窮,文明之風似乎也因重重大山阻擋而難於吹進去。交通閉塞,與外界交流溝通很少。這裡的大人很多都是樸實地道的農民,思想不夠開放,觀念還趨古董,有的人難免成了偽君子,真小人,行些隱晦的惡;有的人不善偽裝,乾脆依著性子來,看不順眼就要指責攻擊,被傷害利益和受人不尊重則馬上惡臉以對,絲毫無情,沒有容人之心。大人尚且如此,小孩就不用說了。 平時大人們也沒有怎麼好好的管教那幾個小孩,有的是讓其自長自成,有的甚至寵愛放任,於是這些孩子沒事時在村子裡就鬧騰了。他們講粗話,罵人口訣多得不得了。在一起玩著玩著,幾個孩子開始互相打罵,罵人的話讓人耳不忍聞。平時還喜歡捉弄人,哪怕是大人,性格骨子軟弱一些的,就成了他們欺負的對象了。設套搞人家,污言穢語諷罵人家,擰人家,扭人家,以此為樂,樂此不疲;還喜歡傷害小動物,掏鳥窩、捉青蛙、打蛤蟆、捕蜻蜓。。。。。。總之只要是能捉的,能碰的,他們都會去弄它們,直到把它們弄死為止——這就是人的原初本性,也是人性缺乏教育規範的原初狀態。若任其成長發展,那麼最後人也跟野獸差不多。幸虧還有一些道德的教條和為人處世的傳統標準在引導著他們,使他們長大以後成熟起來。當然,他們所處的環境就是低劣和不良的,從小就接受了一些低劣和惡的東西,所以他們才顯示出如此惡態。 人是一隻原始的野獸,和野獸心性本無二致。經過長達幾千幾萬年的教化和覺悟,使人性漸漸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人們看到了善道的好處,飽嘗了惡道的苦難,於是都倡導善。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發現、最好的發明。是善讓人們看到了和諧和光明,幸福與安寧。善,是人們對人類社會進化最樸實的願望。人失去善,只能走向無法想像的毀滅。人天性不善,教化和社會制度使其向善。若沒有代表善的道德教條,沒有智慧,沒有法律,那麼人間將群魔亂舞,無法想像。 人性本私,所以人性本惡。私是無法徹底革除的,唯一的辦法,人們只有通過改變觀念變得智慧,然後做到行為處事無私大度。公有制就是這樣,要求人們之間相處行事絕無半點私心。其實為大眾好就是更好的為自己好,並以此種最好的社會相處和共濟的方法來滿足我們那割不掉的私性。 因生存而索取,因索取故而有私性。人們只能做到相對的辯證的合理的無私,而做不到真正的徹底的極左的無私,要想做到徹底無私,就只有扭曲人性。 其實說簡單明白點,改造人性就是試圖改造人們之間的相處方式,從自私愚昧的相處改造為智達相處,從而解決人們之間相處的苦難,換來社會的和諧、幸福和安寧。除此之外,更沒有什麼需要徹底革命和大斫大砍的東西。改造人性只不過需要人們覺醒,變得大智慧起來,從而改變舊的不好的固有觀念,通過改造人的大腦操作系統而求得人性的良好的轉變,然後努力創造那種和諧社會的相處氛圍。 改造人性,聽起來有些駭人聽聞,人性怎麼改造得了?是的,有點那意味,但是人類為什麼千古以來一直在興辦教育,那不也是為了改造人性嗎?為什麼人們要研究哲學、科學?要追求發展進步?我想同樣是為了更好的去了解,服務並改造、完善人性。總之人做的事都是為了人性。人思進步,所以也思改造人性。對於人性是否可以改造一問,恐怕不用多啰嗦,人們也可以看到答案。 用惡去改造惡,能使惡更加惡。用善去改造惡,能使惡中有善。用智慧去改造惡,會使惡除向善。 智慧是改造的關鍵,離開智慧,人們要麼不得其法,要麼矯枉過正扭曲人性,要麼就是胡亂折騰。對於三分鐘狂熱勁的人,三下兩下不得其門而入,便放棄了,這是愚不可及的。過分狂熱而缺乏悟性的人,只能是一個濫竽充數的偽改造者。這是怪他們沒有用心,只有用心去悟,人們才能趨向心境空明。 有悟性而心性不定者,亦是世間之悲,他們魔性難除,孽欲不斷,改造的意志力不夠堅強,搖擺不定,若不及時回頭是岸,那將走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人道不可逆,天道則可喻。惡逆人道,所以為人道所滅。但惡並不是宇宙的外來客,惡一直就有,且不說人們如何發現發明了惡,單說惡的存在,那也是一種存在即是合理的自然天道狀態。但惡的結果是毀滅,是與人道相悖的。天道能容一切,人道卻只能容善,無上的善就是人道的道義。 人道畏惡恨惡源於恐懼,恐懼會使人生不如死,也是人求生的第一反應與本性。而惡直接作用的那些人更是飽嘗了它的痛苦滋味,所以人們都恨惡,排斥打擊惡。惡人後來玩不了明的只好玩陰的。 除惡務盡,人類千萬年來的任務就是除惡,只有除惡,人們才能得到安寧和幸福,而一些壞制度保護惡,隱藏惡,人們卻還要屈就服從它,那就太罪惡可悲了,應該修正制度,以利善繼。 除惡,是人類終生的使命,和諧安寧幸福,是人類最終極美好的理想。不要悲觀的認為人性固若金湯,難以改變,不要固執的認為惡是堅不可摧難以撼動的大山。所有頑性,我們只不過缺少解決的方式方法,只不過還在幼稚的以為一切就是這樣,無法改變。要知道宇宙萬物沒有一刻不在慢慢發生著變化。要對自己有信心,自信有多高,成功的高度就有多高,這不是成功學最核心的觀點嗎? 人天生善的也有,只是極少,在後天又染上諸多的惡,所以不善。天生就惡,可在後天的遭遇中被善感化,不再作惡的也有。天生無所謂善惡,就是中了惡的毒,然而還是不敢作惡的人也有。不能武斷的說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當然這是從辯證的思維角度去說的,但這或許更接近於事實和真相。從大方向上說,人天生應該是善的。 人之不善,生活相逼。人之行善,良知使然。知乏良知,惡就爆發。缺乏善良,良知何來,智慧何來?生活逼人行惡,可想人們並不想行惡,而是社會制度讓人們過不下去,生活不好,才迫使人們去行惡。所以,改造人性的同時,一定要改造社會制度,否則改造人性的集體努力是徒勞的。改造者的生活沒有保障,就別奢望他們能改造好,當然,如果自己有能力使自己生活得好,那麼任何事都攔不住他走向改造成功的一天。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人們會為生活行惡,疲於奔命,還奢談什麼改造呢?所以,這一切的推行絕不是簡單的事,需要的是人們廣泛的智慧。 先不說改造完成後的世界如何完美,那有吹噓之嫌,且說人們如何完成改造,這個過程就已經很令人充滿嚮往了,是的,困難重重,正因為如此,才激起了那些挑戰者的鬥志和興趣。 作惡的一個方面,就是置別人於死地,或者控制了別人的自由,傷害了別人的身體和心靈。這些惡,我想現代開明仁慈的人是不會去作的。 自由從來都只有相對的自由,沒有絕對的自由,因為惡那一邊的自由已經被禁止,所以人們只有善的自由,也是唯一的自由。如果人們不要善的自由,後果就是不自由。 不要以為改造了人性,人們就可以得到絕對的自由。而恰恰相反,改造了人性,就要對人們行惡的自由給與絕對禁止。否則人們又會重回未改造狀態,人們之間又開始水火不容。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可想私性世界的自由是多麼的寶貴,善的自由也會受到莫名的限制,惡的自由更是被打擊。甚至為了自由甘拋生命和愛情。 不要把幸福等同於自由,因為你要是自私自利,那麼你是沒有自由的,首先你自己就被自己束縛住,其次還有別人和社會制度的干涉和牽制。 改造之後,只要於人無傷,友愛互助,寬容博愛,貢獻社會,那麼你就擁有了最大化的自由。 現代科技如此發達,其實改造人性在未來的科學領域裡將是小菜一碟,人們可以通過基因改造,優化克隆等手段來使人性更趨向善,但是如果通過科技使人改變本性,那麼人們將迷失人類古老原始的傳統本性,這樣改造人性就毫無意義了,因為那時人已經變得沒有人性了,只不過跟機器人一樣任人驅使擺布,那是極不人道的。那是另一種生物。 如果有方法可以改造人性,那我們還是先不要嘗試科技的介入,否則人類將產生異種,對於人類的發展和純化是有不良影響的。我們還不如多造些智能機器人,讓它們為我們的生活服務來得實惠。 對於人性有沒有一問,我們應該相信是有的,有物必有性,物必有自己獨特的性狀。人首先是一個物體,再就是一個生物體,再就是社會群體的成員之一。因此,人首先具有物性,其次具有生物性,再就是社會的從屬性、群體同一性與自主獨一性。人跟人之間的性質總體說來大同小異,就是那些細微的差異和分別,使人們的思想、行為表現和命運不盡相同,甚至天上地下,差別很大。這種情況大部分原因也是社會制度造成的。 人性是有的,而且從社會角度看的群體人性,是升了級的,不再是自私愚昧,像一個低等動物行為的基本生物性。人是有社會從屬性的,這種從屬性要求人們廣泛遵從社會規則、道德、法律。於是,人們或多或少會因為聰明和趨利避害而接受一些道德、社會法則於潛意識中,再糅合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觀念,從而慢慢形成自己的社會人性。這個社會人性因各人的受教育程度、悟性程度、人生遭遇等具體條件的高低好壞而有所不同,於是人們的命運也就千差萬別。 因為人有人性,所以改造人性中的劣根性就是現實的、對症的,也是未來人類社會發展迴避不了的。如果一定要社會和諧,一定要共產物均,那麼就一定要改造人性。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一個人善良與否怎麼判斷?
※與其審視自己的內心,我們更應該審視的,是自己的思維
※從死地上開出玫瑰——評中島哲也電影《告白》
※如何評價電影《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
※己卯日生人性格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