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網友大家談】「百善孝為先」,然而周校長……

[原創]【網友大家談】「百善孝為先」,然而周校長……24385 次點擊70 個回復0 次轉到微評 陶短房 於 2012/7/17 20:14:58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編者按】北大校長周其鳳回湖南瀏陽老家為母慶祝90大壽,期間「跪母」一舉動備受網友爭議。作者引經據典,著墨於「孝」論,文章認為,無論如何,孝終究還是一種美德么。「百善孝為先」,不論動機如何,周校長行孝本身不應被過多指摘,但如何才算「真孝」,公眾卻自有一桿標尺,而不會輕易被「主角」這樣或那樣的動機所左右。

作者:陶短房

北大校長周其鳳回湖南瀏陽老家為母慶祝90大壽,並在大庭廣眾下長跪流涕拜壽,這個戲劇性視頻在7月15日半夜被上傳,並迅速炒紅炒熱,引來廣泛關注和激烈爭議。讚賞、支持者認為,「百善孝為先」,不管人們對這位北大校長的業績、學識和為人作何評價,單就拜壽一事而言,是理應支持和感動的;而不以為然、甚或冷嘲熱諷者則認為,這位北大校長擺出「官員下鄉」的架勢給母親祝壽,有「作秀」、「演戲」之嫌,實在不足為訓。

孝順父母是任何時代、任何階層和任何政治主張者都應認同、尊奉的基本道德準則,這一基本道德準則近百年來曾因戰爭、社會動蕩和「經濟挂帥」等變故,而一度顯得模糊、淡漠,如今正重新被越來越多人所尊重和重視。從這個意義上講,周校長真誠也罷,「演戲」也好,終究是極力在尊長、鄉鄰、熟人和非熟人間展示自己「孝」的一面,若真誠固是一善;即便矯飾,也算是在「學著做件好事」。據記載,魏安釐王曾向孔子後裔子順請教「誰是天下高士」,子順認為「世無其人」,只有魯仲連差強人意,魏王覺得魯仲連「有點裝」,做善事不真誠,子順回答說「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意思是哪怕是「裝」,裝做好人也比裝做壞人強,一輩子假裝好人去做善事,做著做著也許就真成個大好人。公平地說,當一輩子「影帝」是否真能變成個大好人,著實不好說,但至少在「裝」的期間做好事,總好過不做好事或做歹事。從這個意義上講,對周校長的還鄉拜壽可以不以為然,但揪住動機不放去「誅心」,則未免有些過了——無論如何,孝終究還是一種美德么。

然則動機可以不論,效果卻無論如何要去說一說的——這樣彰顯「孝道」,合適么?

熟悉中國古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歷史上最重視孝道的中國朝代是漢朝,不但皇帝死後的謚號都有一個「孝」字,而且「舉孝廉」還成為整個漢代400多年,最重要的官員、人才選拔標準,這「孝」比「廉」還排名靠前,「宣傳力度」不可謂不高。然而這套道德選拔人才的標準即便在當時也飽受爭議、譏諷,其中一首流傳至今的民謠劈頭就是一句「舉孝廉,父別居」——因為「孝道卓著」被提拔當官的人才,居然讓爹媽孤零零住在鄉下,這樣的「孝」如何能服眾?在網上流傳的「周校長孝道花絮」中,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其少小離家、母親80大壽未遑回鄉拜壽等動人事迹,倘這些都屬實,豈不正應了「父別居」之譏?且不說周老太太是農村人士,即便是城裡人,80也好,90也罷,都早過了退休年齡,既然要盡孝,何不接去北京,晨昏定省,難道光天化日下的一個頭、幾行淚,會比半生溫飽、一日三餐更顯孝心?

孝是子女對父母的反哺,講究的是效果,而不是動機、更不是招貼畫般的幾個公開亮相「定式」,按照老話說,叫「生養死葬」,與時俱進則叫「贍養義務」,周校長的一番孝行,卻有意無意間讓自己與年邁母親「別居」的信息被「廣而告之」,著實讓人有點哭笑不得。

不僅如此,古語說「孝當竭力」,孝順講究的是盡人子一分心力,心力盡到,尊長和旁人也便釋然,倘假借地位、勢力,驚動地方,攪擾他人,擺出一副「大人物回鄉」的做派,甚至「借花獻佛」,就背離了孝道的本意。如果這樣的「孝」也要鼓勵,那麼某些地方、某些官員和其他「大人物」為父母大擺「流水席」,大收賀禮,乃至修建「活人墳」,豈不也成了值得稱許的「純孝典範」?

「百善孝為先」,不論動機如何,周校長行孝本身不應被過多指摘,但如何才算「真孝」,公眾卻自有一桿標尺,而不會輕易被「主角」這樣或那樣的動機所左右。


推薦閱讀:

56歲庾澄慶再當爹 網友:怎麼不是吳莫愁 揭秘伊能靜庾澄慶離婚內幕
【媒目】網友評總理夫人:嫁得好也幹得好
網友訴苦大齡單身男女年關難過 開始考慮再婚者
一個網友貼出了自己的「完美女友」,看到最後有點感觸...
周筆暢是有多自信?穿成這樣也敢走T台,網友跪求:換條褲子吧!

TAG:原創 | 網友 | 大家 | 大家談 | 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