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掌決
06-08
正經掌決是筆者在學習十二正經時,因十二正經的名稱多而難記,極易混淆,又不願機械性的背誦記憶,故尋其規律,在子午流注的基礎上結合易學術數,來巧妙的推算十二正經名稱的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 其理論包括了針灸學的子午流注,《內經》中的三陰三陽和術數中的地支合局,以及地支掌位等相關知識。因此篇重在介紹巧記十二正經名稱之法,所以十二正經與三陰三陽及其兩者的關係,在此不作細論。 子午流注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認識到人的生理變化與環境時間緊密相關。生物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與環境和時間的周期性變化相適應。地球上的任何生命從誕生之日起,就處在晝夜、年月、四季的周期更替的環境之中,《內經》中講:「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病不起」。人類只有遵循和掌握這一周期性的變化規律,才可以健康長壽。 人在自然界中,外界的溫熱寒涼與朝夕光熱的強弱,對人體的氣血有著不同的影響,而人體會對這種影響產生相應的節律性生理反映。在此基礎上,宋代創立了子午流注學說,它是在人與自然的理論指導下逐漸演變所創立的。 現代天文學證明:太陽的輻射,太陽黑子、耀斑的活動以及太陽與地球位置、引力的不斷變化等,影響著地球上的氣候、磁場和電離層。而太陽對地球的這些影響,則造成了人體生命節律的改變,引起體內經脈在不同時間內的盛衰開闔。子午流注歌:欲知氣血注何經,子膽丑肝肺至寅。 大腸胃主卯辰真,脾巳心午未小腸。 若問膀胱腎絡焦,申酉戌亥是本根。註: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中焦將化生的氣血上注於肺,經過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再流注肺經。 中醫運用子午流注是因時制宜,注重擇時而治,而擇時則是以氣血流注的盛衰時間為主體,隨著時間的先後不同,十二正經氣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時間。以此來調和陰陽,糾正體內氣血的偏盛偏衰,使臟腑趨於平衡狀態。那麼為何稱子午流注呢?十二地支中為何取子午兩個地支來命名呢? 子午是指時間而言的,它是地支中的第一位和第七位,子為夜半,午為日中,是陰陽對立的兩個名詞,也是古人用以記年、記月、記日、記時的符號。子為陽之始;午為陰之始,含有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的意義,也說明了子午是陰陽轉換的起點與界限。流注二字,流指流水,注,指灌輸,比喻人體氣血循行如水般周流出入,如環無端。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子午流注在時間上存在的問題。1884年,國際會議劃分時區的方法規定,每隔經度15度算一個時區,全球分為24個時區。把通過英國倫敦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條經線,從西經7.5度至東經7.5度為中時區,向東西各分十二個時區。地理經度和時間關係是因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周,則每小時自轉15度,每經度1度時差為4分鐘,依次作為地區時間計算的基礎。我國北京時間是全國的統一標準時,但作為時空影響人體的自然變化,又應以北京時間為基礎,按時區加以運算。如北京約為東經116度,而哈爾濱為東經126度,則兩地的時差為40分。上述是就地球本身而言,因太陽一年四季距地球的遠近位置不同,故須以當地每季天亮或日出時間與北京相對照,更為準確。 子午流注學說自宋代創立以後,不僅歷代醫家加以推崇,運用於臨床實踐當中,就連易學典籍也加以記載、闡述和應用。如周易六壬術卷一《神煞篇》,論內天罡行十二經中寫道:每日寅罡在肺經,卯時流入大腸中。辰胃巳脾午心上,未時卻入小腸行。申在膀胱酉在腎,戌在胞絡亥三焦。子膽丑肝循環轉,晝夜周流十二遭。註:天罡在這裡廣義的指人體氣血。 經脈陰陽 中醫學中的十二正經的命名多與其分布、功能以及聯繫的臟腑組織有關。十二經脈對稱的分布於人體的兩側,分別循行與上肢或下肢的內側或外側,每一經脈有分別隸屬於一個臟或腑,因此十二經脈的名稱各不相同。每一經脈的名稱都是依據手足、陰陽、臟腑三個方面命定的。主要行於上肢,起於或止於手的經脈,稱「手經」;主要行於下肢,起於或止於足的經脈,稱「足經」。主要分布於四肢內側的經脈,屬「陰經」;主要分布於四肢外側的經脈,屬「陽經」。十二經脈分布於上、下肢的內、外兩側,每個側面都有三條經脈分布,這樣,內側屬陰,一陰衍化三陰;外側屬陽,一陽衍化三陽。陰經屬臟,陽經屬腑。 三陰三陽是在陰陽的基礎上,根據各經陰陽之氣的多少而區分的,《素問·天元紀大論》中講到道:陰陽二氣各有多少的不同,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所以叫做三陰三陽。 除了手足、陰陽之外,尚與內屬臟腑有關,凡直接內屬於某一臟腑的,則稱為某經。如內屬於肺則稱肺經,內屬於心,則稱心經等等。於是就有了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等正經名稱了。 手三陰 手三陽 足三陽 足三陰寅時手太陰肺經——卯時手陽明大腸經——辰時足陽明胃經—巳時足太陰脾經午時手少陰心經——未時手太陽小腸經——申時足太陽膀胱—酉時足少陰腎經戌時手厥陰心包——亥時手少陽三焦經——子時足少陽膽經—丑時足厥陰肝經 由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三陰三陽為十二正經之體,十二正經為三陰三陽之用。根據《素問·陰陽離合論》中的論述,三陰三陽又可分為三組: 1太陰和陽明 2少陰和太陽 3厥陰和少陰 因為此三組每組兩條經脈的絡屬都是互為表裡的兩個臟腑,而此種分組方式也遵循了一陰一陽為之道的陰陽相配原則。 橫向看:為人體氣血循行流注各個經絡的次序與時辰。 縱向看: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子午流注時間,正是地支關係中的四個三合局。 地支合局 地支合局有三合六合之分。因此篇沒有涉及到六合的應用,故不作論述。在講三合局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十二地支與十二長生。蔡邕《獨斷》云:「支,枝也。其名一十有二,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是也」。《群書考異》又說:「子: 就是滋。 指陽氣已動,萬物在下面滋生、萌芽。丑: 就是紐;系。 指萌芽後的接續生長。寅: 就是移;引。 指萬物枝芽稍稍萌發,就引之而使之伸展,從地里移出地表。 卯: 就是冒。 指萬物已從地里冒了出來。辰: 就是震。 指萬物全都受震而生長。巳: 就是起。 指萬物到這個時候已經全部挺拔而出。午: 就是仵;萼。 指萬物盛大,枝葉繁盛。未: 就是味。 指陰氣開始滋生,萬物稍稍衰敗,本身疲憊、蕭頓。申: 就是身。 指萬物的身體皆已長成。酉: 就是老。 指萬物老極而至成熟。戌: 就是滅。 指萬物皆已衰滅。亥: 就是核。 指萬物收藏,皆成堅核(種子)」。 此十二支象反映了宇宙及其萬物的時空節律和生命節律,十二支的次序也蘊含著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 十二長生是反映宇宙萬物生生死死,循環往複,永無休止,以至無窮的自然狀態與規律。它是古代人民樸素的唯物觀。它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五行(事物)由出生(長生)—興旺(帝旺)—衰亡(墓庫)的這一過程。 1長生:出生、初長之意。地支寅申巳亥,為木火金水五行生成之始。木長生在亥,火長生在寅,金長生在巳,水長生在申。 2帝旺:有當令之意,也有物極之意。四正方為四行帝旺之所在。木帝旺在卯,火帝旺在午,金帝旺在酉,水帝旺在子。 3墓:又稱庫。萬物變化結束而藏於庫,猶如人死入墓一樣。辰為水庫,戌為火庫,未為木庫,丑為金庫。 《考原》曰:「三合者,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也。水生於申,旺於子,墓於辰,故申子辰合水局;木生於亥,旺於卯,墓於未,故亥卯未合木局;火生於寅,旺於午,墓於戌,故寅午戌合火局;金生於巳,旺於酉,墓於醜,故巳酉丑合金局」。 十二正經的流注時間為何成此四局呢?這就要從易學中的四象講起了。《繫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邵子(邵康節)曰:「一分為二,二分為四也」。沈孝瞻在《子平真詮》中說:「天地之間,原來只有陰。因為有了動靜之分,才有陰陽、有老少,於是就有四象。老者極動和極靜時,就分別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和初靜時就分別為少陽、少陰。有了四象五行都包容其中了,水是太陰,火是太陽,金是少陰,木是少陽,土則是陰陽老少均可」。人體經絡以三陰三陽為體,十二正經為用。(見下表)三陰三陽猶如太極,在人體分為手足陰陽經猶如太極生兩儀。手足陰陽經又分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猶如兩儀生四象··· 兩儀 四象 五 行 正 經 三合局 少陰(陽中之陰)金 手三陰 寅午戌火局 陽(手) 太陽(陽中之陽)火 手三陽 亥卯未木局太極(三陰三陽) 少陽(陰中之陽)木 足三陽 申子辰水局 陰(足) 太陰(陰中之陰)水 足三陰 巳酉丑金局 我們來看(1)手三陽經,它是由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這三條經脈組成的。經脈的結構實質是人身之氣,即臟腑之氣,它是人體各種功能得以發揮的物質基礎。經脈依臟腑之氣的流注以奉其身,也可以說氣為經脈之母。手三陽經為四象中之太陽,五行屬火,木為火之母,所以手三陽經的三條經脈中流注的氣在天則應「木氣」,故此三條經脈流注的時間地支合為木局。其餘經脈與此同理。(2)手三陰經氣血流注的時間合為土(火)局。(後天八卦圖中離卦在南方,主火。中天八卦圖中艮卦在南方,主土。中天、後天八卦圖火土同位。)見下表:土(脾)有化生萬物之德(化生氣血),寅為土(火)的長生之位(脾將化生的氣血上注於肺而朝百脈) 土——化生萬物——長生在寅——萬物初生 脾——化生氣血——上注於肺——而朝百脈所以人體氣血的運行是從寅時氣血流注肺經開始的。人體氣血的循行次序: 四象五行 金 火 木 水 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陽——足三陰—手三陰 三合五行 火 木 水 金 從這個模式上看,無論是「本身」(四象)五行還是三合局五行皆是逆而相生的。這就涉及到了先天八卦的數理排列次序揭示的易學基本原理—— 《素問·五運行大論》中,黃帝問歧伯:「天地的動靜是怎樣的呢」?歧伯說:「天在上,自東而西向右運行;地在下,自西而東向左運行」。這就是易學的基本原理——「天道右旋,地道左旋」。 人體氣血的運行與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有著及其微妙的關係。《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講:「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和氣,命立曰人」。所以人體氣血之循行也遵從了「天道左旋」的宇宙客觀規律,呈逆而相生之象。 《易傳》中講:「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人身為一小天地,天地人三者之間同構、同氣、同質一以貫之。「天地之間,六合之內,自然之理,必應於人」。此為天地造化之工,陰陽變化之妙矣··· 掌決推算 十二地支在左手掌上的位置是從無名指末端起子,按十二地支次序順數至小指末端亥終。(見下圖)在十二長生決中,長生、帝旺、墓庫三者的地支之間均差三位,所以三合局也是隔三而合的。如把十二地支置於圓上,則每個合局的三個地支之間皆相差120度。 申 酉戌 亥 未 子 午 丑 巳 辰卯 寅 陽順陰逆是古代命理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推算原則。三陰三陽在手掌上的排列也依此理。 三陽:1少陽 2陽明 3太陽 三陰:3太陰 2少陰 1厥陰 這樣按子午流注中十二正經開闔時間的地支,遵從陽順陰逆和逢三相成的原則,只須記憶手足陰陽經起始於何支,即可推知其餘經脈的名稱了。(1)手少陽起亥(2)足少陽起子(3)手太陰起寅(4)足太陰起巳如手三陽經:陽經為順,起於少陽,手少陽起亥,子午流注中亥為三焦經,故三焦經為手少陽;少陽之後是陽明,三合局逢三相成,由亥起,隔子、丑、寅三位地支至卯(大腸),故大腸經為手陽明;陽明之後是太陽,由卯起,隔辰、巳、午三位地支至未(小腸),故小腸經為手太陽。足三陽經與此同理。 足三陰經:陰經為逆,起於太陰,足太陰起巳(脾),故脾經為足太陰;太陰之後是少陰,由巳數至酉(腎),故腎經為足少陰;少陰之後是厥陰,由酉數至丑(肝),故肝經為足厥陰。手三陰經與此同理。 乙酉年丁亥月於綏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年輕女人更迷戀「不正經」男人
※誰說古畫都是一本正經?
※貴妃琴技驚人,皇后問一句,正經人家女子怎會彈琴?皇帝怔了
※女人假正經的13種體現
TAG:正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