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天學一點,大佛頂首楞嚴經 09

「學佛法的人,要深深了解《楞嚴經》的道理,所以要到處提倡《楞嚴經》,要到處宣揚《楞嚴經》,要到處解說《楞嚴經》,要到處護持《楞嚴經》。為令正法久住於世,為令邪法永息於世,這是佛教徒應該盡的責任。」——宣化上人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及白話(09)

原文:【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一者見報招引惡果。此見業交。則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亡者神識。飛墜乘煙。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明見。則能遍見種種惡物。生無量畏。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如是見火。燒聽。能為鑊湯烊銅。燒息。能為黑煙紫焰。燒味。能為焦丸鐵糜。燒觸。能為熱灰爐炭。燒心。能生星火迸灑。煽鼓空界。二者。聞報招引惡果。此聞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波濤沒溺天地。亡者神識。降注乘流。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開聽。聽種種鬧。精神茅亂。二者閉聽。寂無所聞。幽魄沉沒。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為責為詰。注見。則能為雷為吼。為惡毒氣。注息。則能為雨為霧。灑諸毒蟲周滿身體。注味。則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注觸。則能為畜為鬼。為糞為尿。注意。則能為電為雹。摧碎心魄。三者嗅報招引惡果。此嗅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毒氣充塞遠近。亡者神識。從地踴出。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熏極心擾。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於地。如是嗅氣。沖息。則能為質為履沖見。則能為火為炬。沖聽。則能為沒為溺。為洋為沸。沖味。則能為餒為爽。沖觸。則能為綻為爛。為大肉山。有百千眼。無量咂食。沖思。則能為灰為瘴。為飛砂瀝擊碎身體。四者味報招引惡果。此味業交。則臨終時。先見鐵網猛焰熾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識。下透掛網。倒懸其頭。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吸氣。結成寒冰。凍裂身肉。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焦爛骨髓。如是嘗味。歷嘗。則能為承為忍。歷見。則能為然金石。歷聽。則能為利兵刃。歷息。則能為大鐵籠。彌覆國土。歷觸。則能為弓為箭為弩為射。歷思。則能為飛熱鐵從空雨下。五者觸報招引惡果。此觸業交。則臨終時。先見大山四面來合。無復出路。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師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槍茅。驅入城門。向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合觸。合山逼體。骨肉血潰。二者離觸。刀劍觸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觸。歷觸。則能為道為觀。為廳為案。歷見。則能為燒為爇。歷聽。則能為撞為擊。為剚為射。歷息。則能為括為袋。為考為縛。歷嘗則能為耕為鉗。為斬為截。歷思則能為墜為飛。為煎為炙。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惡風吹壞國土。亡者神識。被吹上空。旋落乘風。墮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不覺。迷極則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覺知則苦。無量煎燒。痛深難忍。如是邪思。結思。則能為方為所。結見。則能為鑒為證。結聽。則能為大合石。為冰為霜。為土為霧。結息。則能為大火車。火船火檻。結嘗。則能為大叫喚。為悔為泣。結觸。則能為大為小。為一日中萬生萬死。為偃為仰。】

白話:什麼叫做六報呢?阿難,一切眾生,由六識而造作起惡業,所招來的惡的果報,都是從六根中生出來的。而為什麼一切惡報都是從六根里生出來的呢?一是見報招引的惡果,這見業的交報,則是在生命臨終的時候,先是看到猛火升起,燒遍十方世界,死者的幽靈,在火中化為煙子飛墜而進入無間地獄。見報有二種相狀,一是明見,在這明見中能夠清楚地看到種種的惡物,從而生出無量的畏怖。一是暗見,寂然而不能夠視見一切,從而生出無量的恐懼。像是見到的大火,猛火燃燒著即成為鑊湯洋銅。猛火燒在息上,成為黑煙紫焰。燒在味上,成為燒焦的鐵丸、鐵水。燒在觸上,成為熱灰爐炭。燒在心上,能生出星火迸灑,煽烈鼓動空界。二是聞報招引的惡果,這個由聽聞所造作的惡業交報,則是在臨終時先見到波濤淹沒了天地,死者的幽靈,在大水注中升降沉浮而流入無間地獄。如此聞有二種相狀:一是開聽,聽到了種種的吵鬧,令精神昏亂。二是閉聽,寂靜中一無所聽,令幽魂沉沒。像這樣聽聞波濤水注,這波濤水注衝擊在聽聞上,則成為斥責,成為詰問。衝擊在見上,則成為雷,成為吼,成為惡毒的氣息。水注衝擊在息上,則成為雨、霧,以及各種毒蟲爬滿身體。水注衝擊在味上,則成為膿,成為血,和種種的雜穢腥臭。水注衝擊在觸覺上,則成為畜生,成為鬼怪,成為糞屎。水注衝擊在意識上,則成為雷電,成為冰雹,摧破擊碎心魄。三是嗅報所招引的惡果,這個由嗅聞所造作的惡業交報,則是在臨終之時,先見到毒氣瀰漫在遠近之處。死者的幽靈在這充滿毒氣的地上踴出而進入無間地獄。嗅報有二種相狀:一是通聞,被各種的惡氣薰蒸而使心靈煩亂。二是塞聞,嗅不到任何氣息,氣被憋塞不通,悶絕於地。這種嗅聞積氣衝擊著氣息,則能成為質,成為履。衝擊著見,則成為火,成為炬。衝擊著聽,則成為淹沒,成為沉溺,成為大水,成為沸湯。衝擊著味,則能成為餒,成為爽。衝擊著觸,則能成為綻,成為炫,成為大肉山。有百千眼怪物無厭地咬食著這肉山。衝擊著思,則成為灰,成為瘴,成為飛沙、礪石,擊碎身體。四是味報招引的惡果。這個由嘗味所造作的惡業交報,則是臨終之人,先看到鐵網籠罩的一切世界在猛火烈焰之中,死者的幽靈,其身子掛在鐵網上倒懸著頭進入無間地獄。味報有二種相狀:一是吸氣,吸進的氣凍結成寒冰,凍裂身上的骨肉。二是吐氣,吐出的氣飛揚為猛火,燒炫骨髓,這個嘗味,嘗味時則能成為承,成為忍。嘗到見時,則能成為燃燒著的金石,嘗到聽時,則能成為鋒利兵刃。嘗到氣息時,則能成為大鐵籠,瀰漫覆蓋在國土上面。嘗到觸時,則能成為弓,戊為箭,成為弩,成為射擊。嘗到思時,則能成為飛揚的熱鐵從空中如雨一般落下。五是由觸報所招引的惡果。這觸所造作的惡業交報,則是臨終之時,先看見大山從四方合攏過來,沒有逃路。死者的幽靈見到大鐵城,那些火蛇、火狗、虎狼、獅子、牛頭、馬面、妖魔鬼怪手執槍矛,驅趕著幽靈衝進城門。在無間地獄中,觸報顯現出二種相狀:一是合觸,合攏過來的山驅逼身體,使骨肉成為潰爛的血水。二是離觸,刀劍觸擊身體,五臟六腑被分割屠裂。這合觸,歷經觸塵,則能成為道,成為觀,成為聽,成為案。歷經見塵,則能成為燒,成為煮。歷經聽塵,則能戊為聽,成為撞,成為擊,成為倳,成為射。歷經息塵,則能成為括,成為袋,成為考,成為縛。歷經嘗塵,則能成為耕,成為鉗,成為斬,成為截。歷經思塵,則能成為墜,成為飛,成為煎,成為炙。六是思報招引的惡果,這個思所造作的惡業交報,則是在臨終之時,先見到惡風吹壞了的國土。死者的幽靈被吹上空中,隨風乘旋,然後墮入無間地獄。思報顯現為二種相狀:一是不覺,迷糊之極就窮荒不已,奔突走動不會停止。二是不迷,覺知到的只是苦,無盡的煎燒,深痛難以忍耐。這樣的邪思,結上思塵,則能成為方,成為所。結上見塵,則能成為鑒,成為證。結上聽塵,則能成為大合石,成為冰,成為霜,成為土,成為霧。結上息塵,則能成為大火車,成為大火船,成為大火檻。結上嘗塵,則能成為大叫喚,成為悔,成為泣。結上觸塵,則能成為大,成為小,成為一日之中有萬生萬死,成為仆,成為仰。

原文:【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若諸眾生。惡業圓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由是眾生別作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白話:阿難,這就叫做地獄的十因六果。這都是眾生迷痴妄惑所造作的。如果這些眾生種種惡業一同造作,那就會墮入阿鼻地獄,遭受無量的苦,經歷無量苦劫。如果六根各自造業,以及他所造作惡業所兼涉的根和境,這人則墮入八無間地獄。如果身、口、意這三種業,造作起殺、盜、淫,這人則墮入十八層地獄。如果不是三業兼備,其中或只是殺、盜,則這人墮入三十六地獄。如果只是六根中的一根,並且只是犯惡在一業之上,那麼這人則入一百零八地獄。雖然這些眾生是種種分別的造作,但是他們在世界之中,所受惡報全然相同,都是在一樣的因地之中,妄惑亂想的發生,並不是本來就具有的,都是以上十因所生的惡果。

原文:【複次阿難。是諸眾生。非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諸餘雜業。歷劫燒然。後還罪畢。受諸鬼形。若於本因貪物為罪。是人罪畢。遇物成形。名為怪鬼。貪色為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為魃鬼。貪惑為罪。是人罪畢。遇畜成形。名為魅鬼。貪恨為罪。是人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貪憶為罪。是人罪畢。遇衰成形。名為癘鬼。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貪罔為罪。是人罪畢。遇幽為形。名為魘鬼。貪明為罪。是人罪畢。遇精為形。名魍魎鬼。貪成為罪。是人罪畢。遇明為形。名役使鬼。貪黨為罪。是人罪畢。遇人為形。名傳送鬼。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乾。上出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妙圓明本無所有。】

白話:還有,阿難,眾生如果破壞律儀,違犯菩薩戒,毀壞佛涅槃,那麼這些種種雜業經過歷劫燃燒不息,迨到其惡業盈滿之時,就會聚形成為鬼魅。不同的惡業本因,均會致使聚形為不同的鬼魅。那些因為貪物而造下罪業的眾生,在惡業盈滿之後,便會遇物而成形為怪鬼。眾生中如果是因貪色慾而造下罪業的,那麼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風而成其形,這叫做魃鬼。如果是因貪妄惑而造下罪業的,那麼當這人的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畜生而成其形,就叫做魅鬼。如是眾生是因貪怨恨而造作罪業的,那麼這種人的惡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蟲而成其形,這叫做蠱毒鬼。如果是因貪戀憶想而造下罪業的,那麼這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衰敗的東西而成其形,叫做厲鬼。如果眾生是因貪傲而造下罪業的,那麼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會遇到氣息而成其形,這叫做餓鬼。如果是因貪罔而造罪的,那麼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幽暗而成其形,這叫做厭鬼。如果因貪明而造作罪業的,那麼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見精靈而成其形,這叫做魍魎。如果因貪戀成功而造罪業的,那麼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明而成其形,這叫做役使鬼。如果因貪戀結黨朋而造罪業的,那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人而成其形,這叫傳送鬼。阿難,這些人都是因為繫於情惑而墮入地獄的,被業火燒乾後,升出地獄而成為鬼魅。這些都是自己的妄惑亂想的惡業造作所招引的惡果。如果覺悟到菩提,那麼則是妙圓明凈心體,根本不會有這一切的。

原文:【為畜生。酬其宿債。物怪之鬼。物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梟類。風魃之鬼。風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咎徵。一切異類畜魅之鬼。畜死報盡。生於世間。多為狐類。蟲蠱之鬼。蠱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毒類。衰癘之鬼。衰窮報盡。生於世間。多為蛔類。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食類。綿幽之鬼。幽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服類。和精之鬼。和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應類。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休徵。一切諸類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循類。阿難。是等皆以業火乾枯。酬其宿債。傍為畜生。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此妄緣本無所有。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為浮虛妄想凝結。】

白話:還有,阿難,當鬼魅惡業已經報盡,那麼,情惑與想妄都將成為空無,這時就會在世間與最初負下這些惡業的人,以怨對怨,以惡轉惡,其身將轉為種種畜生,以酬報過去所遺下的惡業宿債。這其中,遇物而成怪鬼的,當其物形消滅,惡報現盡,就會投生於世間,但多半成為梟鳥之類的動物。聚風而成為魃鬼的,當其風滅,惡報現盡,投生於世間,就多半會成為精靈之類的生物。遇畜而成為魅鬼的,當其畜死滅,惡報現盡,投生於世間,多半成為狐狸之類的生物。遇蟲而成為鬼的,當其蠱毒消滅,惡報盡現之後,投生於世間,就多半成為毒蟲之類的生物。遇衰壞而成為厲鬼的,當其衰壞窮盡,惡報盡現之後,轉生在世間,會多半成為蛔蟲之類的生物。遇瘴氣而成為餓鬼的,當其瘴氣消毀,惡報盡現之後,投生世間,就會多半成為虎豹豺狼等之類的生物。遇幽暗而成為厭鬼的,當其幽怪消滅,惡報盡現之後,轉生於世間,就會多半成為山顥、禍鳥一類的生物。遇精怪而成魍魎鬼的,當其精靈逝盡,惡報盡現之後,投生於世間,就會多年成為應時節而去留的候鳥一類。遇明而成為役使鬼的,當其明靈滅去,惡報盡現之後,轉生於世間,就多豐成為祥麟嘉鳳之類禽獸。附人形而成為傳送鬼的,當其人形死滅,惡報盡現之後,投生於世間時,就會多半成為貓狗等循良家畜之類。阿難,這些都是由其業報之火焚燒乾枯,從而酬還其從前的業債,傍落為畜生的,這些也都是從自己的虛妄造業所招引而得的業果。如果覺悟菩提,那麼,這些虛妄惡緣,根本上就不會有的。正如你所說的,寶蓮香以及琉璃王、善星比丘等人的例子,這樣的惡業確實是從自己生髮顯明出的,並非是從天而降的,也不是從地上冒出的,更不是人為施予,而是從自己的虛妄惡業所招致而來的,因此還得自己來承受這些業果。這一切在菩提本心之中,都是由於浮虛妄凝結而成的。

原文:【複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眾生。還復為人。反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則於人中不舍人身。酬還彼力。若無福者。還為畜生。償彼余直。阿難當知。若用錢物。或役其力。償足自停。如於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汝今應知。彼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彼咎徵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異類。彼狐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於庸類。彼毒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很類。彼蛔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微類。彼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柔類。彼服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彼應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於文類。彼休徵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明類。彼諸循倫。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於達類。阿難。是等皆以宿債畢酬。復形人道。皆無始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不遇如來。不聞正法。於塵勞中法爾輪轉。此輩名為可憐愍者。】

白話:另外,阿難,當轉生為畜生道中,從而酬還其從前的業債之時,如果這些被酬還的人過分多取所酬還的財物和形命,那麼,這等眾生就會還復為人身,反征其應酬之外,剩餘部分,一一索還。如果返還業債者有業力,並且也有福德,那麼,這等眾生就會在人道中之中住留為人形,從而以此來酬還業力。如果返還業債者沒有福分與德力,就會淪還為畜生之類,以此來償報他所造作的惡業。阿難,你應當知道,如果用錢和物來替代業債,或者勞役其業力,償債就到此為止,自然停息下來,償債就到了頭,如果是居於眾生之中並且殺害自己的同類,或者食用自己同類的肉,這樣就會在微塵那樣多的劫時里,輪轉在六道之中,並且相食相殺,沒有休止的時候。除非在正定離塵寂靜止定的奢摩地中,或者有大慈悲的佛出世救度,否則這生死輪轉是不可能停息的。你今天應當知道,那些梟鳥之類的東西,其酬報業債足夠之後便會恢復其形,投生於人道中,參合在愚頑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精怪之類的生物,業報酬還足夠之後恢復其形,投生在人道中,便是參合在怪異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狐狸之類的生物,業債酬還足夠而復原其形,生往人道中,參合在庸碌之輩那一類人之中。那些毒蟲之類的生物,業債酬還足夠而復原其形,投生於人道中,亦是參合在兇狠殘暴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蛔蟲之類的生物,業債酬報足夠而復原其形,生往人道中,則是參合在卑微那一類人之中。那些食倫之類的生物,業債酬報足夠而復原其形,生往人道中,則將參合混同在柔弱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山顥之類的生物,業債酬還足夠而復原成形,便生往人道中,參合混跡在勞苦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候鳥類的生物,業債酬報足夠而復原成形,生往人道中,往往參合混同在文思之輩那一類人之中,那些現瑞象兆吉祥之類的生物,業債酬報足夠而復原成形,生往人道中,往往參合在聰明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循良馴順貓狗家畜之類,業債酬報足夠而復原成形,生往人道中,參合在通達的那一類人之中。阿難,這些都是由於從前的業債酬還完畢復原成形而投生在人道中的,他們都是從無始以來,便作業顛倒的,他們相互滋生相互殘殺,如果沒遇到如來,沒聽聞正法,那麼,他們將在塵世的勞苦之中無盡的流轉沉淪。這些眾生才真叫可憐憫者。

原文:【阿難。復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仙。阿難。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葯道圓成。名飛行仙。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名遊行仙。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堅固交遘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名精行仙。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名絕行仙。阿難。是等皆於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白話:阿難,又有眾生身在人道之中,但不依據正等正覺修持三摩地,而是別修妄念,心中欲想在六道中系牢自己的形體,從而游隱在山林以及人跡不到的地方,這樣的眾生中有十種仙。阿難,在那些眾生之中,有為健身而服食不得休息的,他的飲食之道圓滿之後,成為地行仙。有為延命而尋葯養生不止,當他的葯道圓滿之後,成為飛行仙。有為長生而食葯服丹不休止的,當他的丹道圓滿之時,成為遊行仙。有為強生而鍛煉筋骨卻不休止的,當其氣精圓滿成功之時,成為空行仙。有為健生而吞津咽液而不休止的,當其丹液之功圓滿成功之後,成為天行仙。有為保命而握固禁色而不休止的,當其吐納功夫圓滿成功之後,成為通行仙。有為衛生而持戒誦咒而不休止的,當其法術之道圓滿成功時,成為道行仙。有為永生而觀想意念不休止的,當其憶想之道功成圓滿的時候,成為照行仙。有為超生修房中術而不休止的,當其男女感應之道圓滿成功之時,成為精行仙。有為化生而堅定其志,固執在思悟變化之道沒有休止的,當其覺悟圓滿成就時,成為絕行仙。阿難,這些眾生之流,都只是在人道之中修鍊他的心志,但都不修持正覺正定智慧,而是別開妄道去獲取生命的道理,欲求其命有千歲萬歲之壽,於是他們在深山中或海島上,以及人跡罕見的地方隱遁修道,這也是輪迴妄想的流轉沉淪。如此並不修持正覺三昧,業債報盡仍要復來,從而只能散入這種種的惡趣之中。

原文:【阿難。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凈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瞭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白話:阿難,如此世間的人,他們不追求常生不老,未能捨棄妻妾的恩愛,但是在男女行房這種事中,其心思不放逸流亂,而是保持著澄瑩生明的狀態,那麼,在其命終的時候,其將能夠得以與日、月為鄰。像這一類的眾生,叫做四天王天。那些雖有妻房,但淫愛不多,淡泊恩愛的,在清凈居住之時,凈心不純,時有念起,禪思不得全味,其命終之後,便能超過日、月的光明,而居住在人間天頂之上。向這一類的眾生,叫做忉利天人。那些逢到淫慾之愛時並不迴避,但只是暫交而已,過後不再思憶淫慾的,在人世間生活中,少動多靜。其命終之後,便能在虛空之中,朗然安住。雖然日、月的光明向上照不到他們,但這些人自己能生光明,這一類則叫做焰摩天人。那些在任何時候都安安靜靜,順應感受行事並不著意乖戾的,其命終之後,上升成為精明微妙之物,從而不必同下界各種人天境地有任何的相接。既使諸有情世間和器物世間都毀壞了,那火災、水災、風災都不會波及到他。這一類叫做率兜陀天人。那些沒有任何慾望之心,行事順應而巳的人,即使種種事物橫陳在前,對他來說只是味同嚼蠟,無動於衷,當其命終之後,便能生往越化地。這一類則叫做樂變化天人。那些並沒有世間的心念,只是不著心地仍與世間各種事務打著交道,依事而與世間相交涉而已的人,能夠瞭然超越沒有任何掛礙,當其命終之後,隨時隨地便能出入於超化無化境地。像這一類,叫做他化自在天人。阿難,像這六種天,他們的形體雖然已經出脫了妄動,但是心跡仍然與世間有交往。如此前所敘述的種種,就叫做欲界。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原文:【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凈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凈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白話:阿難,世間一切所有修心的人中,有些人不憑藉禪那,也沒有大智慧,但是卻能夠做到執守身心而不去行淫慾,於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中沒有任何的雜思亂想,不去沾染一切愛欲,不留戀欲界,那麼這種人的應念報身就是梵侶。像這一類的人,名叫梵眾天。有些人將各種慾望積習除掉,離棄欲界,本心已經顯現,並且對於各種戒律都樂意去隨順持守,那麼,這種人在業果應報的時候便能夠行使梵德,像這一類的人名叫梵輔天。有些修行人身體和心靈皆妙明圓滿,言行舉止威儀俱全,身心清凈嚴守禁戒,並且時時明心參悟,那麼,這種人在業報應念時,能統領梵眾而成為大梵王,像這一類人名叫大梵天。阿難,這三等上流之人,一切的苦惱是沒法逼迫他們的。他們雖然不是真正修持到了正等正覺三摩地,但是在他們的清凈心中,各種煩惱都不能有所擾動。這就叫做初禪。

原文:【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凈。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凈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

白話:阿難,其次,有些修心者在梵天統領攝收梵人,圓滿成就了梵行,澄明之心寂然不動,於寂靜中湛然生出光明,像這一類的人名叫少光天,光明與光明相互燃照,光耀無邊無盡,映照著十方世界遍體成為晶瑩的琉璃世界,像這一類的人名叫無量光天。吸收執持圓融的智慧,成就了圓融本體,自然生髮出清凈教體,並且能應用無盡,像這一類人名叫光音天。阿難,這三等上流之人,一切的憂慮煩惱皆不能逼迫他們。雖然他們不是真正修持到了正等正覺正持三摩地,但是他們清凈的心中,已經制伏了粗顯的煩惱,這叫做二禪。

原文:【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凈天。凈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凈天。世界身心。一切圓凈。凈德成就。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凈天。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白話:阿難,有這樣的天人,他們頭頂的圓光成為聲音,透過聲音顯露出奇妙的智慧,發揚為精湛的行為,通達寂滅之樂,這一類人名叫少凈天。清凈和虛空顯現於前,並能將這空凈引發致無際境地,在無際的空凈之中擭得身心的輕鬆安祥,成就了寂滅樂境,這一類人名叫無量凈天。世界和身心一切都圓融清凈,清凈德行成就圓滿,種種清凈妙景皆現示面前,歸於寂滅樂境,這一類人名叫遍凈天。阿難,這三等上流之人,具有大隨順心,身心安穩,獲得了無量的快樂。雖然他們並不是修行獲得真正的正等正覺正持三摩地,但是他們安穩的心中充溢著無量的歡喜,這就叫做三禪。

原文:【阿難。複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相滅。凈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舍心圓融。勝解清凈。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阿難。從是天中。有二歧路。若於先心。無量凈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舍心。相續不斷。圓窮舍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白話:阿難,又有這樣的天人,他們的身心並不受煩惱的逼迫,其苦因已經除盡,但又不住在喜樂之中,因為久住在苦和樂之中必然會生敗壞,因此他們將苦樂二心同時都捨棄了,種種粗重的煩惱也相隨而滅,從而生出清凈的福性,像這一類人名叫福生天。捨棄了苦樂的心圓融無礙,能夠妙解清凈,在無遮的福性中,獲得奇妙的隨順心,能夠窮盡未來的邊界,像這一類人名叫福愛天。阿難,從這些天中來看,又有兩種不同的道路。如果在他們最先發心之時,追求的即是無量的清凈光輝和圓滿光明的福德,並且通過修行證得了這種境界並住在其中,那麼,像這一類的人名叫廣果天。如果在他們最先發心之時,即是厭棄苦和樂,經過相續不斷地精進研究,終於完全窮究了這種舍心之道,從而使身體和心靈同時得到寂滅,心慮像死灰一樣凝息,經歷五百劫,這種人既然是以厭棄生滅為修行的因地,因此不能發明不生不滅的本性,如此則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像這一類的人名叫無想天。阿難,這四等上流之人,世間一切種種苦樂境界都不能動搖他們。雖然他們修持的不是無為真不動地,但於心中還是有所得,並且其功夫的運用臻於純熟,這就叫做四禪。

原文:【阿難。此中復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忘。下無卜居。故於舍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阿難。苦樂兩滅。斗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白話:阿難,這當中還有五還天。對於在下界中帶來的九種煩惱習氣,同時都滅盡了,苦與樂也雙雙消亡,在下界居住時無所選擇而居,由於具有苦樂皆舍的這種舍心,因此在分別不同的眾生中,都能安立居處。阿難,苦樂二心都滅除了,爭鬥之心自然不交加於他,像這一類的人名叫無煩天。他像箭弩一樣的獨往獨行,探究交往無煩惱的境地,這一類人名叫無熱天。十方世界對他來說都妙現出圓融澄明的境相,而沒有一切塵相沉垢,像這一類人名叫善見天。精妙的觀見現於眼前,陶鑄成無礙的見解,像這一類人名叫善現天。究竟各種各樣的道理,窮究色性的本性,而進入了無邊際的境界,像這一類人名叫色究竟天。

原文:【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粗人所不能見。】

阿難,這五種不還天和那些四禪以及四位天王,他們各各能承領佛旨,但相互間卻不能有所知見。如今世間的深山曠野之中以及神聖的道場所在地,都是阿羅漢所住持,因此世間的粗俗之人是見不到他們的。

原文:【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白話:阿難,前面說的那十八種天人,他們是獨往獨行而沒有交往的,但是他們還沒有脫盡自身形質之牽累。從這些天人到前面所敘種種,名叫色界。另外,阿難,從這個有頂的色界邊際中,其間又有兩種不同的道路。如果能於自己的舍心中發明出智慧,當智慧圓通之時,便出離塵界的牽累,成就阿羅漢果位,而進入菩薩大乘,像這一類人名叫回心大阿羅漢。如果在自己的舍心中完成了舍厭苦樂的成就,覺察到自己的身體仍是障礙,然後消除障礙而入於空澄的這一類人名叫空處。各種的障礙業已消除,在無礙無滅中只留著阿賴耶識,而於末那識只存有微細的滯礙,這一類人名叫識處。空和色都汲有了,識心也跟著消滅了,十方世界寂然無有,無有微細阻礙,像這一類人名叫無所有處。識性絲毫不動搖,於寂滅之中能窮盡種種探究,在無盡之中發明宣揚本性,好像存有又不存有,好像有盡又沒有盡,像這一類人名叫非想非非想處。這些欲窮究空而又沒有究盡空理,從而在不還天聖道中不能前進者,像這一類人名叫不回心鈍阿羅漢。如果從無想各種外道天中,窮處於空無而不知回歸,迷惑於有漏智慧,便會重入於輪轉之中。

原文:【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游三摩提。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複次阿難。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白話:阿難,這眾多的天上各種各樣的天人,是下界凡夫俗子所種業果的報應酬答,當酬答完時他們仍都要進入輪迴之中的。那天人中的天王即是菩薩,他們游於正等正覺正持三摩地中,並且逐漸增進自己的修行,進而迴向聖佛所修行的道路。阿難,這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顯現於前,業果之色塵也已滅盡,從這裡到終結名叫無色界。這都是沒有瞭然妙覺明心的人,積累的妄惑而發生的,妄惑有三界,在此中間不同的妄惑隨造業沉溺於地獄、餓鬼、畜生、人、神仙、天、阿修羅七種惡趣之中,補特伽羅跟從著這類。再次,阿難,這三界中又有四種阿修羅類,如果在鬼道中,由護持法力,乘著神通而入於空,這類阿修羅從卵而生,攝入鬼趣。如果在天人中,因降除功德而遭了貶損,他們所選擇居住的地方,鄰近日月。這類阿修羅從胎而生出,被攝入人趣之中。有阿修羅王,執持在世界之中,力量深遂無所畏懼,能夠與梵王以及天帝釋,四天爭權奪力,這類阿修羅,因變化而生有,被攝入天趣之中。阿難,另外有一些下劣的阿修羅,生在大海中心漩渦處,早晨游於虛空之中,晚上歸回水穴,這類阿修羅因濕氣而生有,被攝入畜生之趣之中。

原文:【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華。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

白話:阿難,這些地獄、餓鬼、畜生、人,以及神仙,天與修羅,精深研究這七種惡趣,原來是昏沉中的各種有為相,皆由妄惑迷想而生,跟從妄惑迷想而隨業造作。對於妙明圓融的無為本心來說,這都如同空花一樣的東西,根本沒有著落之處。但是,一旦虛惑妄想,便看不到這種根本的道理了。

原文:【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迴。經無量劫。不得真凈。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迴性。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淫。云何更隨殺盜淫事。】

白話:阿難,這等眾生因為不識自己的本心而遭到這樣的輪迴,經過無量的劫時,還得不到真正的清凈,這都是由於隨順殺盜淫而引來的,與此相反的三種則又出生於無殺盜淫。有殺盜淫的名叫鬼趣,無殺盜淫的名叫天趣。這有和無相互影響,從而生髮起他們的輪迴流轉之性。如果能得到圓湛生髮三摩提的人,則妙性常寂,有和無二種都沒有了,連有無皆無也滅盡了。如果連不殺不盜不淫都沒有了,又如何說會有隨順殺盜淫的事呢?

原文:【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寶幾。回紫金山。再來仉倚。普告大眾及阿難言。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回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真修行法。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又復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汝應諦聽。吾今為汝子細分別。】

白話:阿難,不斷除身、口、意三業的惑亂,各自都有各自的私,因為各人的自私同眾人的自私有共同之處也有分別之處,並沒有一定之處,它們從妄惑而發生,生妄而沒有因,也無法尋找究竟。你勉勵人們修行,想要得到菩提,就必須要除滅身、口、意三業惑禮,如果不除盡三惑,縱使得到神通,那都只是世間的有為功用。惑禮的三業習氣不滅除,就會落入魔道之中。雖然想除妄惑,然而只是加倍虛偽惑妄。如來說那些之所以成為可憐可悲的人,是由自己的妄惑所造成的,並不是菩提的過失。像這樣說法,才叫做真正的說法,如果沒有這樣說,則是魔道的說法。此時,如來就要起身離座,從師子座前拉過七寶几椅,然後回過身來,再斜倚在幾傍。如來告訴大眾和阿難說:你們這些有學、緣覺、聲聞們,今天你們回心趨向大菩提無上妙覺,我今天巳經對你們說了真正的修行之道。你們還沒有認識到,在行持正等正覺正持三摩提的過程中,毗婆舍那以及各種大大小小的魔事和魔境顯現於前時,你們若不能識破,或者洗心修道不正,就難免會落入邪見。當陰魔、天魔、鬼神、魑魅來和你打交道時,你心中不明白,便會認賊為子,並從中得到少許的功夫卻自滿自足了。比如說,有一位在四禪中的無聞比丘,狂妄地聲言自己證到聖果,結果在天報完畢的時候,只落得一付衰朽的樣子。誹謗阿羅漢的,身後就會遭到墮入阿鼻地獄的報應。你們應當認真地聽,我今天就來為你們仔仔細細地分辨別認識各種魔道。

原文:【阿難起立。並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

白話:阿難起身,同法會中的眾有學者們,歡歡喜喜地向佛頂禮,傾聽佛的慈誨。

原文:【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痴愛發生。生髮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里。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吻。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懾。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鹹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取留。擾亂禪定。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祗毀一戒。心清凈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白話:佛告訴阿難和大眾說,你們應當知道,充滿煩惱的世界中的十二類生命,本來的心體是離妄念而靈明虛廓的,這圓融靈明的心體與十方的佛並沒有差別。由於你心生妄想,迷失在理障中,痴迷愛戀便由此發生了,這痴迷遍處發生,因此就相對而有空性生髮出來。以空性化解迷痴不曾有所停息,便有有為世界的生髮,因此,那十方如微塵一樣多的國土中都不是本來清凈的,都是因為妄見亂想才得以安住滯留下來。你們應當知道,虛空界是從你的心體中生出來的,就像一片雲點綴在空廓的太清里一樣,更何況眾多世界也是在虛空界中的呢?你們這些人中只一人發露真心而歸自元本的心體,那麼這十方空界都會全部消散殞滅。為什麼說在這虛空之中,所有的國土均沒有振裂破碎呢?由於你們這些人修習禪定,即在修飾著三摩地,十方的菩薩以及眾多無漏大阿羅漢,已修得心體精微通闊無礙,所以能居處於湛然寂滅之中。一切魔王以及鬼神、凡夫,見到他們的宮殿房屋,無端地崩塌裂壞,大地震動,水陸飛騰,無不驚心攝魄。凡夫俗子昏昧而不能覺察到這種變化。那些沒有獲得除漏盡通而已獲足了五種神通的人,還挂念著塵世的操勞,又怎麼能夠讓你去摧毀他們的處所呢?因此,那些鬼神以及各種天魔、魍魎、妖精,乘你們在修行的時候,全都來擾亂你。然而那種種魔邪氣勢強盛,但是只要在那些塵世的煩勞中於心中生出妙覺,那麼,種種的魔對你的擾煩就如同用風去吹光,以刀去斷水一樣,絲毫不能觸動你。你就像沸滾的熱水,而它就像堅冰,當熱氣漸漸鄰近冰時,很快便使它消殞了,這些魔不過徒具神力而已。但是,這外來的魔是否能破壞擾亂你,這全由你心中的五陰主人來決定。如果主人迷惑,那麼這外來的魔便會得其方便。所以當處在禪那中時,保持著覺悟不惑,那麼,那些魔事便拿你無可奈何了。五陰消散,進入明覺中,那種種的邪魔全都只能藏在幽暗中。光明能夠破除黑暗,黑暗挨近光明自然便會消殞。因此,當你明覺時,那些幽暗中的魔怎麼敢來滯留擾亂你的禪定呢?如果不明悟,而是被五陰煩亂所迷的話,那麼,你阿難必然成為魔的弟子,最後成為魔人。像摩登伽女這樣特別少見的凶劣法術,她只是用邪咒讓你破壞佛的律儀。但於佛律的八萬四千行儀中,只毀了一戒,所以,由於你的心體清凈的緣故,因此還沒有淪溺。但這還是破壞了你的寶覺完全的身,就如像宰相大臣的家,忽然遭到抄家沒收,宛轉成為一可憐的零落者無處哀救一樣。

原文:【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凈。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白話:阿難,應當知道,你坐在道場修行,就要消除脫落各種念頭,這些念頭如果消落盡了,那麼各種脫塵出世的意念便會精爽妙明,心體便能動靜不變,記憶和忘懷如一不二,在你處於這種狀態而進入正等正覺正持三摩提時,就好似眼睛清明的人處在大幽暗中,雖然心性精明妙凈,然而心體還未能發映光明,這就叫做色陰境地。如果眼睛明朗,所見十方朗然洞開而沒有一絲幽暗,這叫做色陰盡境地。到此地步的人就能超越劫時的濁暗阻滯。關照這人這種情形的根由,其實仍是其固執妄念所造成的。

原文:【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余皆涉入。互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於時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體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並。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又以此心成就清凈。凈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恆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白話:阿難,這時應當在這境地中進一步精礪其志,采究妙明本性。當四大編織之身軀不再是羈絆,此刻身體便可以越出障礙,這叫做精明流溢前境。不過這境地也只是一種功夫,並且是暫時獲得,並非是證得聖境。此刻如果心裡不作已成佛成聖的想法,那麼這種境界就叫做善境界。如果心裡誤以為這就是成聖了,那麼立即就會遭遇種種邪魔。阿難,這時再用心去精研妙明本心,使其體內清徹,這時這個人忽然從自己的身體內掏出蟯蟲蛔蟲,但身體卻宛然完好,沒有任何傷毀,這叫做精明流溢形體。不過這仍然只是暫時獲得的精妙功行,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心裡不作成聖的想法,這種境界就是善境界。如果認為這就是成聖了,那麼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如用此心內外精研,這時魂魄、意志、精神,除了自己色身種種障礙,其餘的都能相互涉入互為賓主,這時忽然能從虛空中聽到說法的聲音,或聽到十方一同發出深密的義理,這叫做精魄遞相離合。但此時成就的善種,不過是暫時獲得的,並非證得了聖境。如果這時心中不作已成聖的想法,那麼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為成就了聖境,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將這心凈濾澄明,從內中發出光明,十方世界到處呈現出閻浮檀色。一切眾生種類都化為如來,這時忽然觀見毗盧遮那佛高踞在天光台上被千佛圍繞著,百億的國土和蓮花同時呈現於前,這叫做心魂靈悟所染。但這心光朗照各種世界的境界是暫時獲得的,並非證得了聖境。如果此刻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成聖,那麼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將此心進一步精研妙明,不停地觀察自心,抑制,降伏,超越種種雜念,這時忽然見十方虛空成為七寶顏色或百寶顏色,這些顏色同時布滿虛空但又不相互混淆,而是純凈地顯現著青黃赤白各各分明的色彩,這叫做抑按功力逾分。這也是暫時獲得的境地,並非是證得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為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的邪魔。又用這心反覆去究竟澄徹,使心體之光的精純不亂,這時忽然在夜半時分於黑暗的室內觀見種種的物相,不亞於白天看見的物相,而暗室里的物也沒有除滅,這叫做心細密澄其見。這種洞幽察微的洞察力乃是暫時獲得的境地,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為是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的邪魔。又運用這心體,使其圓融化入虛空,四體忽然就會如同草木一樣,人燒刀砍而沒有任何知覺,大火不能燒壞,即使用刀來割其肉體,也如同削木一樣,這叫做塵並。這種排棄地、水、火、風四大性而直入純凈空無的境地,乃是暫時獲得的,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為這是成聖,那麼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用心去成就清凈,當這清凈心到了極至之時,忽然觀見十方世界的大地山河都成了佛國,其中俱足了七寶,光明遍布在這佛土,又觀見到恆河沙一樣多的各種佛如來遍在虛空界中,虛空界中到處是華麗的樓台殿宇。向下可觀見到地獄,向上可觀見到天宮,所觀見之處毫無障礙,這叫做欣厭。這是凝想深入時久而從心體中化成的境地,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為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用這心研究深遠,忽然於中夜遙遙觀見到遠方的市井街道,或者聽到自己親族眷屬的話語,這叫做迫心。這是心體究遠逼極而飛出,因此有此隔物遙視觀見的境地,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為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用這心研究精極,觀見到善知識,其形體不斷變化,一會兒的功夫無端地便有種種變化,這叫做邪心。這種心體含受魑魅或遭遇天魔無端為其說一些通達妙義的法的境地,並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這些魔事會自然消歇,如果誤解為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

原文:【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末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白話:阿難,像這十種禪那中顯現的境地,都是色蘊在心體中交互涌動,因此顯現出這些事境。由於眾生頑迷而不能自去思量它,因而相逢這樣的因緣時,自己不能識破它,還聲稱自己登入了聖境,造成大妄語,最終墜入無間地獄。你們應當依照如來的說法,在如來滅度以後的末法世代中,宣示這個法義,不要讓天魔得其方便,保護持守著正道,從而成就無上道。

原文:【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白話:阿難,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覺正持三摩提,在禪定中色蘊消盡,觀見到種種佛心,如同明鏡中顯現出的形像,好像有所得但又無所作用。這就像夢魘中的人,手腳都在,對所見所聞不生迷惑,心體在接觸外來的邪魔時卻不能轉動。這叫做受陰境地範圍。如果夢魘境象消歇,其心便離開了身子而能反觀自己的面目,這心體可以自由自在地離開身子或留住在身子中,不再有任何障礙,這叫做受陰盡。那麼,這個人就能夠超越觀見的濁受,這種人這種情形的根由,恐怕其原來仍是虛明妄想所造成的。

原文:【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蟲。猶如赤子。心生憐愍。不覺流淚。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腑。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白話:阿難,那些善男子本當在這境地中獲得大光明。當其心體靈明發露時,便過於內抑,忽然於其內心深處發出無窮的悲憐。這時甚至觀見到蚊蟲也如同看到初生的嬰兒一樣,心中會生出憐憫,不知不覺流下眼淚,這等功用叫做壓抑過分反而摧傷心體抑摧過越。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種境地並不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能保持覺悟而不入迷的話,時間一久自然消歇。如果誤解為成就了聖境,那就會有悲魔潛入他的心腑,使他見人產生悲傷,成天哀哭不止,這樣便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沉淪。

《楞嚴經》聆志居士讀誦 09


推薦閱讀:

《楞嚴經》淺譯(七)
《楞嚴經》輕鬆學 卷六(之九)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冠科
《楞嚴經》色陰十禪境探究
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 四 散釋艱文澀義分

TAG: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