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民粹不是歐洲的宿命

2017,民粹不是歐洲的宿命作者:吳黎明

分與合,理性與極端,兩股力量的交鋒與碰撞仍將在歐羅巴大地上繼續。

「歐盟面臨動蕩的一年」、「不確定性,2017年的標籤」……新年伊始,不少歐洲媒體以這種頗為悲觀的筆調展望這一年。民粹主義幽靈揮之不去,是這種情緒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回望2016年,民粹主義席捲西方,英國脫歐與美國特朗普當選讓包括基辛格在內的很多資深國際觀察家都看走了眼,「反建制」的喧囂讓人感到西方「改朝換代」的轉折時刻來臨。2017年是歐洲的大選年,人們不禁要問:「黑天鵝」會不會再度上演,民粹主義政黨會不會橫掃歐洲?

歷史是一面鏡子,極端傾向在歐洲回潮並非頭一遭。上世紀60年代,激進的左翼「大動蕩」在歐洲風起雲湧,但來得凶也退得快。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歐洲右翼極端主義開始抬頭,但總體來說,歐洲政治的主流是中左或中右。新世紀之初,歐洲一體化風華正茂,危機並不凸顯,中右勢力大佔上風。在歐洲議會,代表中右力量的人民黨團一直人數最多。

但2009年以來,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激起了一些民眾的排外情緒,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政治版圖中相繼崛起,「向右轉」趨勢明顯。他們排外、保守,反對「一體化」,去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政治鐘擺的輪迴自有其規律與極限。展望2017,民粹主義不是歐洲的宿命,民粹主義正走向歷史拐點,步入一個新的輪迴。

前不久,當義大利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黨在憲法公投中慶祝「摘桃」之時,奧地利極右翼總統候選人霍費爾在總統選舉中以7個百分點的差距慘敗給前綠黨主席范德貝倫,民粹主義一路狂奔的勢頭被踩了一個剎車。歐洲輿論認為,奧地利總統選舉具有風向標意義。「民粹主義並非歐洲的宿命」——法國總理瓦爾斯的感慨響徹歐羅巴。

中間力量能否戰勝極端民粹,荷蘭、法國和德國今年相繼舉行的選舉是試金石。美國《外交》雜誌網站最近刊文認為,特朗普勝選「抬高了法國、德國和荷蘭民粹主義者的期望」,但物極必反,在這些國家,「中間派可能都能站穩陣腳」。

德國總理默克爾是當下西方大國中「碩果僅存」的領導人,去年12月默克爾以高票再次當選基民盟主席,目標直指2017年大選。當前,混亂的歐洲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德國,需要一個負責任的舵手領航。民調顯示,59%的德國民眾歡迎默克爾再度參選。隨著默克爾對難民和移民政策進行修正,其民意支持率有望繼續上升。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此前儘管在地方選舉中頗為得意,但想要在2017年聯邦大選中挑戰默克爾,目前看還差不少火候。

在另一個歐洲大國法國,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國民陣線」的領袖勒龐很可能進入大選第二輪投票,但法國輿論認為,中間派會在第二輪投票中聯手支持她的對手,從而將她封殺。法國是歐盟的締造國,歐洲一體化民意基礎很深,鼓吹法版「脫歐」公投的勒龐難以放飛「黑天鵝」。

荷蘭是歐盟創始六國之一。雖然維爾德斯所領導的荷蘭右翼的自由黨有望在3月的選舉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但在黨派林立的荷蘭政黨體系中,要結成聯盟才能執政。歐洲輿論認為,鑒於主流政黨很可能會拒絕與自由黨結盟組閣,維爾德斯屆時也只能仰天長嘆。

永遠不要忽視理性的力量。「特朗普現象」正引發歐洲全民大反思,可以預料,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會抵制極端政黨和政治人物上台。

儘管如此,極端思潮和民粹主義在歐洲鋒芒仍在,與中間力量的角力依然是今後很長一段時期歐洲政治的主旋律。究其根源,由於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難民危機等多重打擊,曾傲視世界的歐洲如今日子不好過,難民與移民問題還在發酵,恐怖襲擊陰影未除,許多民眾把怨氣撒到現政府和歐洲一體化上,這為極端民粹主義的崛起提供了豐饒土壤。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今年3月,英國將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同月,歐盟領導人將聚首義大利慶祝《羅馬條約》簽訂60周年。分與合,理性與極端,兩股力量的交鋒與碰撞仍將在歐羅巴大地上繼續。

推薦閱讀:

瑞士用哪幾種貨幣,去瑞士旅遊在哪裡換貨幣最好?
歐洲退稅完全指南
歐洲巡迴講座見聞小記(二)
我在巴黎,小雨歐洲(上)
美國沒有資格談人權

TAG:歐洲 | 民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