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意象大搜查

班級網站精彩推薦——高三語文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廣州市培英中學 戴慶忠一、課題提出的背景:1、高考詩歌鑒賞題的轉變:詩歌鑒賞,就是感受形象,品語言,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體味作品的藝術魅力。《考試說明》把詩歌鑒賞定位於初步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上。對學生而言,高考詩歌鑒賞題是他們「心口永遠的痛」。學生平時積累少,看詩歌鑒賞理論文章更少,面對這類題往往無從下手。2002年高考詩歌鑒賞題採用主觀題的形式,很多人認為,這種命題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詩歌鑒賞的難度。恰恰相反,筆者認為,這是降低了難度,因為,表達技巧很具有爭議性,特別是一些名詞術語的判斷和表述更沒有唯一性。中國古典詩歌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意象是客觀物象與審美主體(詩人)的二合一,詩歌鑒賞離不開對中國傳統意象的理解,掌握意象就掌握詩人感情,就能破解思想內涵;而且,學生容易從生活現象聯想到詩歌意象,有話可說。只要有話可說,就不愁得不到分。從某種程度上說,掌握了意象,高考詩歌鑒賞題就成功了一半。2、高三時間的局限性:高三時間緊迫,升學壓力大,學生的課業負擔繁重,對教師、學生而言,每節課都非常寶貴,很多老師對高三研究性學習投鼠忌器,學生也不敢放開手腳,研究性學習停滯不前或乾脆取消。詩歌意象大搜查基本上不用集中研究、外出調查和老師的指導,所需時間較少。3、高三複習課的局限性:一般情況,第8周高三就結束新課,進入全面複習。詩歌複習的基本手段是「講—練—評--測」,而且,訓練周期短,學生對詩歌的基本知識點多是蜻蜓點水式,唯有通過大量的訓練題加以強化。學生被動接受的多,自動出擊的少。如此一來,即使不產生厭煩情緒,也只有被動接受。詩歌意象大搜查還給學生自主性,在自由選題、自主研究中大展拳腳,發掘課堂上、練習中未能深化認識的知識,是有效的複習手段。4、學生對詩歌的興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優秀的組成部分——古典詩歌,對學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筆者曾經在高二詩歌單元里組織過詩歌朗誦和摘抄活動,學生都興趣盎然。我想,學生對詩歌的興趣不能讓高三繁重的學習任務湮沒。二、課題的實施方式1、獨立選題或成立四人以下合作組;2、從中國古典詩歌中自由選擇任一意象,每一個意象至少要用5首詩歌進行闡述。3、學生去查閱資料,設計方案,提出對策,形成課題,寫成小論文。小論文以原稿紙或word文檔為載體。4、課外完成,教師適時輔導。5、活動周期:上學期第18周至下學期第2周(跨寒假)。三、課題的結題形式和激勵措施別說高三學生麻木,眼睛只盯著高考,不在乎評比表揚。其實,學生畢竟還是孩子,及時的表揚不僅必要,而且還要想盡辦法去創造機會。筆者用了以下方法:1、開總結會: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評價,表揚先進,對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分組討論學習,交流心得。2、結集出版,班內宣傳:二次修改後,要求學生抄正在指定的紙張上,學生幹部負責裝訂成冊。3、評比獎勵:設三個獎勵等級,人人有份,目的重在鼓勵學生。4、優秀作品掛上班級網頁,方便學生查找。5、生品讀作品:課前5分鐘由學生朗讀自己的作品。譚健文老師主張學生多朗讀高考優秀作文以提高學生作文素養,同樣地,讓學生朗讀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詩歌素養。詩歌鑒賞複習周期不長,如果讓學習詩歌成為習慣,讓學生耳濡目染,一來可以營造詩歌學習氛圍,二來對學生也是很好的肯定和鼓勵。四、活動總結一如活動初衷,學生興趣濃厚,不到兩周已經有學生交成果了。大部分學生所舉例子遠超最低要求的5首。高三後期複習的詩歌大部分都在學生的研究成果中出現過,而此時學生早已胸有成竹了。另外,學生不再懼怕詩歌鑒賞,做題真正是「有話可說」了。附:部分學生研究成果:幸有美酒入詩來高三(4)班 蔡麗茹「五花馬,千金裘」面前,李白寧願「呼兒將出換美酒」,「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之後,孟浩然還不忘交代「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春江花朝秋月夜」,白居易「往往取酒還獨傾」。是否真的「唯有飲者留其名」呢?詩人們對酒大多情有獨鍾,李白道「嗜酒見天真」,杜甫也自稱「性豪業嗜酒」,自然地,酒在詩中也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了。落木有蕭殺之感,紅豆有相思之情,烽火緊系戰爭,說明月自然聯想到故鄉,而說到酒就不能「一言以蔽之」了,且聽:悲時——陸機說:「置酒高堂,悲歌臨觴,人壽幾何,逝如朝霜。」(《短歌行》)歡時——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盡酒》)離時——王維說:「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合時——歐陽修說:「十載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見便開顏。」(《浣溪沙》)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時——阮籍說:「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對酒不能言,凄愴懷酸辛。」(《詠懷》之三十四)樂時——杜甫說:「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懷。」(《客至》)愁時——李白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人以酒寫喜悅之情,縱酒時「一杯一杯復一杯」,「斗酒十千恣歡謔」,不但極寫飲酒之多,而且極寫快意之至,我們彷彿看到那痛飲狂歌之景,聽到「將進酒,杯莫停」那樣興高采烈的勸酒聲,這樣,詩人豪邁奔放的「喜欲狂」之情就表現得更淋漓盡致了。悲傷之情,詩人也寄託於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後,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後,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不僅喜怒哀樂與酒相通,風花雪月也與之關係密切。與風——李清照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與花——李白說:「看花飲美酒,聽鳥鳴晴川。」(《飲酒》)與雪——白居易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與月——蘇軾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李白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酒,或清冽,或溫醇,到了詩中,都能把詩人的感情進行發酵,使喜愈喜,悲愈悲,讀起來自然「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出 水 芙 蓉高三(2)班 彭倪「芙蓉」又稱為「荷」、「蓮」。「芙蓉」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極娉婷,極高潔的,容易讓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絕代佳人。而芙蓉作為意象,被文人騷客運用於詩歌中,則大體可分為三大類象徵義:一是取荷美好形象營造一種雅緻的景象,或寧靜或歡愉;二是取敗荷的形象營造一種衰敗意境,或對逝去光陰嘆惋,或對生活環境破敗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王維的《山居秋暝》營造了一種美麗、和諧、恬靜的意境。全詩的精妙所在也許就是那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喧聲、蓮動、舟行,讓人以為他是在為熱鬧作鋪排,而恰恰相反,詩人妙筆生花,借「動」顯「靜」,著力表現幽靜的意趣。正如「蟬噪林愈靜」,寫動態是為了更好的烘托靜。這句詩中「蓮」被動態化,不僅不與幽靜基調抵觸,還生髮出搖曳生姿的美麗。周邦彥《蘇幕遮》一句「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將雨後初晴的仲夏塘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無怪乎五國維贊曰:「真能得荷之神理。」此句的「神」就在於一個「舉」字,它使全詩富有立體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風擺動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故鄉夢,何日去?……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這般美景便自然地引出了思念故鄉荷塘的情懷。楊萬里的《昭君怨?詠荷上雨》「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蓬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從整體上創造了這樣一番景象:夢的氤氳帶來的是泛舟西湖,荷滿蓮香,煙雨交加的如詩如畫的仙境,覺醒後池荷跳雨,清波漣漣,美不勝收。此情此景與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吧!看來同樣是寫荷之美,不同的作者的切入點,便構造出芙蓉不同神韻。與荷之姣好容貌相對,該是殘荷衰敗的凄涼景象。孟郊《怨詩》中的那句「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看得讓人觸目傷懷,撼人心魄!是啊,閨中怨婦的情思與被拋棄的痛苦盡在一看芙蓉中!「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芙蓉般的妙齡卻要做垂死殘荷,那滿池荷花大概是用淚水澆注的吧!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則訴盡了離愁別緒、相思之苦。這與姚燧《普天樂》「芙蓉謝,冷雨清燈讀書舍,待離別怎忍離別?」有相同懷念之情和凄美意境。敗荷給人帶來視覺上的頹廢,沒有美的感受,但是它若與作者心境結合,便是一種凄美,一種令人悸動的美。芙蓉還有另一意象義便是高潔之志的象徵,這與梅、竹、松的意象義大體相同。且看李白《古風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詩人幻想自己飄遊於西嶽華山的蓮花峰上,碰見的玉女是「手把芙蓉,凌空而行」。這裡為什麼是「手把芙蓉」而不是他物呢?就是因為人們向來認為「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正好寄寓了詩人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高尚情懷。再如陸龜蒙的《白蓮》,他寫:「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瑞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詩中就推崇她的品格像瑤他仙子,與一般凡花俗卉不同。即使很少人賞識它,任她自開自落,然而白蓮其實是很美的,她那純潔之色,她那婷婷之態,她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只要有曉月清風作伴,又何損於她的美麗呢?文人騷客好詠蓮,賀鑄的《踏莎行》則借蓮感嘆自己的際遇——「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蓮長於偏僻柳塘,無人知道,無蜂蝶採摘,它的「芳」就在於孤芳自賞,自嗟自嘆,所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當年不肯嫁東風」,蓮花高潔,不肯嫁春風,實是賀鑄不肯阿諛權貴的寫照。最後蓮之「無端卻被秋風誤」,與賀之不為世所容,鬱郁終生也是吻合的。以上為芙蓉在古代詩歌中三大意象義,無論是詠荷之美好,還是嘆荷之頹敗,或是贊蓮之高潔,荷花作為一種典型意象已不再是單純的景物,而是一種感情的象徵。鑒賞詩歌時,看到荷花,就看到了作者的感情世界。李 白 與 月高三(2)班 謝穎尚從歷史上看,我們是個特別喜歡月亮的民族。入夜,我們抬頭望月,想起住在那裡的嫦娥、吳剛與白兔,再想起古典詩詞中的佳作名句,就會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如是這也算是一種民族情結,那麼最善於表達這種感覺的詩人就是李白了。李白詠月,不像別的詩人一般僅留下若干名篇,而用多不勝舉的詩句構結出一個特殊的月的世界。李白最喜歡的月下活動是泛舟,用他自己的說法,叫「泛月」:「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送魏萬還王屋》)李白泛月詩畫面均極美,閒情逸緻中流露出不合流俗的高雅情懷。不用說,李白寫得最多的是月下飲酒,即所謂「醉月」,此類名篇不勝枚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一般說來,李白飲酒詩突出一個「豪」字,詠月詩突出一個「逸」字,一旦兩者結合便表現出一種既豪放又飄逸的性格。除《月下獨酌》四首外,名篇如《襄陽歌》均屬此類。這種清狂的性格一方面說明詩人的傲岸、對污濁現實的厭惡和對封建權貴的輕蔑,同時又流露出失意後深深的孤獨感。以上舉了泛月、醉月,其實在李白的月下世界中,未舉的還有步月、攬月、寄月、賒月、問月、弄月……所有這些作品,乍一讀來都是觸目成吟之作,而細加玩味,便覺其中蘊含奇妙的思想和豐富的情趣。不僅如此,李白在月光下還經常產生一些別的聯想,抒發一些別的感情。先說月夜思鄉,這類作品甚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再有月夜思友:「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情》)李白歌詠徵人思婦的兩地相思情,也多在月夜:「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關山月》)月亮還經常引起詩人懷古之幽情:「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蘇台懷古》)以上所述思鄉、思友、男女相思和懷古幽情,都是古人常有的感情。在人類所接觸的自然萬物中,大概沒有什麼東西比月亮更適於寄託感情了。月亮的朦朧讓人容易產生纏綿的感情;皓月當空,明月如洗的夜晚便容易讓人聯想連翩,或懷遠,或思親,或念友,或詠古,產生真摯而美好的感情。而這種抒情的方式也是極平易近人。《靜夜思》成為千百年來婦孺皆知的名篇便是最好的證明。夢 幻 江 南高三(2)班 符麗丹最令詩人們難以忘卻的地方,應該是江南吧。那已不僅僅是地緣概念,更是一個人文概念,一個深深地藏在中國人心底的美麗而永恆的夢。這個夢不僅有個非常動聽的名字,還有著非常美麗的景緻,這典雅的名字賦予了這美麗的土地一種特殊的魅力,沉積著古典的神話,沉積著人們美好的憧憬,沉積著人們的靈魂的歸依。它的命名將人們的思維拉過時間的屏障,走向遙遠的過去。「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朦朦,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採桑子》歐陽修)西湖就是典型的江南之景。江南不僅是那風景好,而且還是一個被人世的浮華名利、私心雜念折騰得疲倦不堪的人返璞歸真的所在。沒有虛偽和冷漠的世界是美好的。張丹楓和雲蕾的愛情,歷盡波折,就是在江南梅子黃時,榴花初放的季節得以功德圓滿的。「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正是「趕上江南春未杳,春色花容相照」。江南是圓夢聖地,令狐沖與任盈盈,在江南梅庄合奏一首「笑傲江湖之曲」,天衣無縫,真乃神仙眷侶。不同於大漠風沙,金戈鐵馬,江南是屬於才子佳人的,「風月無情人暗換,舊遊如夢空斷腸」。江南之美,婉約輕柔,細膩敏感,如林黛玉的情真,李香君的情執,都有著一生一世的許諾啊。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該令多少人興起「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的隱逸之意?「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對比於「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自是一種閑愁。閑愁卻是最苦,只因絲線的彼方,是令人夢牽魂繞,割捨不得的江南。當現代社會充斥著虛榮和名利,處處是躁動不安的心靈和迷迷惶惶的意識,江南卻依然在文學中安然不動,這是否也算是一個奇蹟?走進唐詩,走進宋詞,走進王維的境界,走進「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走進清代的江樓,走進納蘭的小調,這就是中國古代詩歌帶給我們的江南夢。它是那麼的美,那麼的古老與清純。水 亦 有 情高三(2)班 黎美姍有道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可「水」在我國古代詩人筆下,卻句句表露情意,字字蘊含情愫。水雖為水,卻有多種表示方式,江、湖、海、河、雨、雪、霜、霧等,然而其蘊含的感情,更是一言難盡,且聽一一細數。俗語有云:「大吐苦水。」由此可見,「水」有苦之韻味。「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題紅葉》韓氏)此句妙在只責問流水何太急,訴說深宮太閑,並不明寫怨情,而怨情自見。這兩句詩,以流水之急與深宮之閑形成對比,不著痕迹,若即若離地托出了這種看似矛盾而又交織為一體的雙重苦恨。「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旅夜書懷》杜甫)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古往今來,水亦為許多詩人對友人寄以懷緬之意而用。「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懷李白》)杜甫)李慈銘曰:「楚天實多恨之秋,秋水乃懷人之物。」悠悠遠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語以祈珍攝。然而鴻雁不到,江湖多險,總有一種蒼茫惆悵之感,襲人心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李白)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而然地聯繫起來。「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巴陵夜別王八員外》賈至)世俗人情已如浮雲般消散了,唯有我倆的友誼依然長存,那滿腔的離愁別緒,有如湘江水般悠長。「滾滾長江東逝水」,寫的是水之磅礴氣勢。這類詩句是很多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李白)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捲往複的詠嘆味,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憶昔》韋莊)從修辭角度看,「夕陽」象徵唐末國運已如日薄西山,「水東流」象徵唐王朝崩潰的大勢如江水東去,頹波難挽。有此一結句,就使詩情更為飽滿、凄愴。水流無已,此恨綿綿,都包含在這七字中,這正是全詩結穴之處。有描寫氣勢巨大之「水」,亦有渲染細緻環境之「水」。「西陵下,風吹雨。」(《蘇小小墓》李賀)風凄雨霧之中,有光無焰的鬼火,在閃爍著暗淡的綠光。景物描寫渲染了哀怨的氣氛,同時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種悵惘空虛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水是生命之源,水之源遠流長甚於人類歷史。在中國古代詩歌里,水包含的濃情厚意,又豈能用區區幾百字來概括完呢?而它的韻味與內涵的確值得細細品味和深入研究。雨 下 漫 談高三(2)班 賴愛維雨,一個令人浮想聯翩的名字。有雨中賞花的歡樂,也有雨中送別的憂愁;有雨中思念愛人的牽掛,也有雨中憂國憂民的傷心……「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雨在孟浩然這個山水田園派大詩人的筆下,顯得分外纏綿、細膩。春風春雨,紛紛洒洒,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的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後的眾卉新姿。通過聽覺形象,詩人描繪了大自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其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躍然紙上。如果說《春曉》中的雨是江南美景中的一湖靜水,那麼杜甫《白帝》中的雨便是「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滔滔黃河了。「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這裡運用了民歌復沓句法來寫峽江雲雨翻騰的奇險景象,「雨翻盆」寫出了雨勢的急驟,同時也暗寫了當時社會的動亂,似乎是詩人對黑暗現實的控訴,也體現了詩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思想。「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與《白帝》有異曲同工之處,均反映社會的黑暗,但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它又獨特地借寒雨來抒發對友人被謫的憤懣和懷念之情。浥雨同時也為送別渲染濃鬱氣氛。「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場朝雨,洗去了道路上的輕塵,也蘊含了詩人對友人即將離去的不舍之情。朝雨和客舍、楊柳共同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也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自然環境。在思念愛人的牽掛中,雨又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悵卧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李商隱《春雨》)詩中男主人公在煙雨朦朧中再次尋訪愛人,但沒有勇氣走近紅樓,只是隔雨凝視著。這首詩藉助飄灑迷濛的細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以及春晼晚,萬里雲羅等自然景象,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深摯,構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雨是「敏感」詩人筆下的精靈兒,一會兒靈動踴躍,一會兒凄迷動人,你體會到了嗎?
推薦閱讀:

古代成年男女穿開襠褲是怎樣的體驗?
古代除了滴血驗親,還有什麼辦法驗證血緣關係?
為何中國沒有類似於歐洲城堡或是日本天守之類的建築?
為什麼看到很多清朝人像里佩刀時都是刀把在後刀尖在前?這樣拿刀不是很費力嗎?
聯話古代聖人之(1)

TAG:中國 | 詩歌 | 古代 | 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