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語文和語文教學的認識

對語文和語文教學的認識

1、語文是什麼?

語文是以綜合教育為目的一門課程,和基礎教育的其他學科一樣,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具有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特點,有其獨到的知識體系;通過立言以立人,則是語文教育的基本目的與任務。提倡「開放、多元、積極的主體性的閱讀」與「個性化的自由寫作」,以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基本能力,促進學生個體生命的健全發展。

「語文是什麼」的提問,值得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思考。有的語文教師從事了多年語文教學,從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雖然天天在進行語文教學,但是語文教學的真諦何在?有的語文教師在「工具論」下成為工具,也有的教師追求「人文論」,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下,忽視了語文教學的專業性,成為語文教學空洞的表演者。在其他學科教師面前留下了笑柄——語文課誰都能教。還有一些語文教師內心深處充滿了困惑,不知語文課怎麼上,跟著感覺走,走到哪算哪。缺乏專業性的語文教學,則丟失了語文教師的專業尊嚴。

袁衛星老師的回答,讓我們從藝術性角度去欣賞語文教學:「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莖須;是莊子的逍遙雲遊,是孔子的顛沛流離,是魏王的老驥之志,是諸葛的錦囊妙計;是李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執過羊鞭的《兵法》,是受過宮刑的《史記》,是功垂青史的《四庫全書》,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

語文教育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生命活動;是詩意人生,是優美的意境,對教師和學生要求很高。

語文是田園詩,賦予師生詩意人生;語文是高山流水,在文化領域中尋覓知音;語文是河是海,讓莘莘學子揚起理想之帆;語文是一壇陳年老酒,打開它洌人心脾;語文一詠三嘆,餘音繞梁······

說不盡的語文。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兼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雙重功能。「生活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大,語文教學沒有圍牆。」但是,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原本富有詩情畫意、充滿快樂的語文,變成了枯燥乏味的「荒原」,歡聲笑語不再。語文課堂充斥著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學生學習的興趣全無。生活即教育,語文教學沒有了生活的底蘊,變得無血無肉,瘦骨嶙峋。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厭倦。這就是語文教學的現狀。

語文也曾讓我們這些語文教師被動、難堪,有時和其他學科相比顯得很尷尬。

語文常不被家長看好,家長首先關心的是數、理、化、英語, 作為「百科之母」的語文總是被當做「尾巴」,排在最後。在「有些人」的眼裡語文誰都能教,而成為笑柄。

語文教師應該是厚重文化的積澱者,生命中不乏激情和詩意,具有強烈的言語生命意識,在讀寫之中傳達言語人格魅力,激活學生的言語能量,喚醒學生的言語表現,解放學生的言語訴求。

2、對語文教學的認識

課改已經十多年了,我們都做了些什麼呢?變換角度,靜下心,冷眼看語文教學,還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語文本來就是積累和感悟的學科,在積累中感悟,悟課堂之道、悟閱讀之道,悟寫作之道,並且在感悟中運用。語文教師就是在感悟之中成長。

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語文教師太熟悉了。可是有多少人真正解讀得深刻?大部分語文教師忙於授業,傳道解惑的人少,傳道和授業缺一不可,不然,無法解惑。語文教師心中不能無「道」,但有的教師將「道」當作訓練,將「解惑」當作考試成績好。語文教師感慨忙於訓練的時間不夠用,哪有心思去琢磨「道」之涵義!「道」是什麼?是思想、是理念、是規律、是方法,「道」是語文的氣質,「道」得於教師心中。想得「道」自己必須厚重,厚重從學習中來,從研究中來,從積澱中來,從感悟中來,缺一不可。

「傳道授業解惑」任重而道遠,吾輩將上下求索,須改革創新。

改革來之迅猛,發展之迅速,有的語文教師感慨萬千,成為弄潮兒;也有的跟不上形勢,目不暇接難於應付;有的困惑、迷茫,跟著感覺走。

時代發展勢不可擋,語文教師在教學改革中,既要傳承文化,又要革弊出新。

現在,高效課堂的做法之一:建模式,用學案,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整合。課堂熱鬧了許多,學生確實積極主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就在這樣的氛圍中,有的語文教師失去了自我。

學案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角,一切以學案為中心,沒有了板書,教師不再用粉筆。學案是學生學習的方案,運用好了確實能起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尤其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得以提高。但是學案不是練習卷子,有的教師一節課用學案提問,對答案,教學原有的環節、過程全省略,直到學生的答案靠近教師的唯一答案,才算了事。

多媒體設備也發揮了淋漓盡致的作用,課堂容量確實大了,學生學習確實直觀了,效果也明顯了。但是有的教師將多媒體當作一種技術顯現在課堂上,擾亂了學生的學習思維的培養,多媒體不能不用,但是要用於關鍵之處,用於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之時,不在多而在精,要根據教學實際設計。多媒體和教學內容要整合適度,運用有方,既高效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教材的運用更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因為高考不考教材上的內容,所以有些教師完全拋開教材,叫學生去做大量的試題,認為教材沒有多大的作用。但是教材是例子,應該用好教材。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在大量的閱讀之中提升的,不僅僅要閱讀教材,還要擴大閱讀、延伸閱讀。無論什麼課都要有一個教材回歸的環節,這是規律。

教學改革不是熱熱鬧鬧的表演,而是真正符合教學規律的高效教學;真正挖掘語文教學的本質,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不管怎麼改革,不能失去自我的文化。說到底,就是要高度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發展。

葉瀾老師以自問的形式告訴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做什麼:「當學生茫然無緒時,我能否給他們以啟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我能否喚起他們的力量?我能否聽出學生回答中的創造?我能否使學生覺得我的精神、脈搏與他們一起歡跳?我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合作,感受和諧的歡快、發現的欣喜?我能否讓學生在課堂『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或者『悠然心會』?我能否讓學生在課堂上『怦然心動』、『浮想聯翩』或者『百感交集』?我能否幫助學生達到內心澄明、視野敞明……」葉瀾老師雖然以自問的形式說出這番話,但是不難看出是對語文教師的感慨,希望語文老師融入課堂與學生之中,師生的精神和脈搏一起跳動,譜寫教育的新篇章。

3、對閱讀和寫作的認識

經典誦讀、綠色閱讀、隨筆化寫作、智慧課堂。開闢教師書吧,學生讀書室。開放圖書館,將閱讀延伸到教學樓的樓道,學生自主管理,不但沒有丟失圖書,而且發揮了學生隨時都能讀到書的作用。

「讀」和「寫」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形式,而具有很強的育人功能,「讀」和「寫」會伴隨一個人的終生,所以這是一項潛移默化、奠基的工程,否定了急功近利,需要堅持做下去!讀寫能力可能會成為一個人勝任力的組成部分。

現在讀書的的人越來越少,浮躁之氣有蔓延之勢。讀書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態度,表現出的心理行為是對自己的能力的擔心和懷疑。但是教書之人不能不讀書,而且要讀書涉獵廣泛,誠懇地吸納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探索之路上不斷提升自己。讀書必須沉潛於書籍之中,吸取與自己口味適和的書籍套餐,擴充腦容量,豐富自己,使之底蘊逐漸深厚。

我喜歡讀一些文學名著,還有一些流行的雜文及時文選粹,短而精彩,讀後不忘。教育理論當然要讀了。還要讀點人文著作,應該說,人文的書對我影響很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思考了一些問題。

《語文:表現與存在》是一套上下兩卷的大部頭的專業書,也要讀一讀,自己的專業不能丟。讀了這部書,使自己的專業深化了、發展了,更有利於自己把控教學管理及教學指導。

該書以「言語生命」作為語文教育的核心概念,強化了語文的表現是內外結合,內為「生命」,外為「生活、社會」,兩者同致,以內為主,以言語生命意識的培育為本。實際上就是在語文教學上要提倡「以人為本」,「本」就是「言語生命」。尤其給了我更大的啟發就是真正認識到了閱讀與寫作的關係。都要發自內心,防止偽化、虛假。之所以要設置閱讀課和隨筆寫作課的目的就在這裡,要改變學生不願意讀書,不願意寫作,就是寫出來也都是假話連篇,成為偽作文的現象。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要從言語動機入手。

我的觀念是讀書要用心讀,能真正讀進去,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切忌浮躁和功利。談讀書,必然要涉及到寫作。書必須得讀,適當地要寫點東西。寫點讀書摘抄,寫點論文,積累多了也可以編本書。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反思、總結、積澱,更關鍵寫作能力會逐步提高。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意在讀書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在實踐中使自己的閱歷更加豐富。語文教師不僅要學習,而且要用心去學習,更比別的學科教師會學習。向理論書籍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向學生學習。有必要啃一些有分量的、極有價值的書。有的書必須置於語文教師案頭,像一些經典、名著、哲學、文化之類的。有些書會給我們更為廣闊的背景,提高我們的認識。只有將所讀書內容與實踐相結合,自己經歷了,觀察了,視野廣博,才會發現生活的真諦,妙筆生花,語文教學會更加厚重。

4、對語文研究的認識

語文不同於其他學科,與生活、文化聯繫密切,語文課堂總是氤氳著濃濃的生活與文化氣息。課堂不能死水一潭,教學過程要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師生形成心靈的對話,實現情感的交融。

縱觀百年語文教育,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別管如何評價,語文在批評聲中行走和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化的教育。

我們這群工作和生活於中學的「小」語文教師,沒有「大」語文教師的高深理論,也更沒有充沛的時間系統地研究語文理論,更不可能全面研究語文與同一領域其他方面的各種關係、以課程為代表的各種體系、各種實驗以及什麼考試體制等等。只能從微觀的角度入手,實實在在的搞好校本教研,「語文教學研究不能天上飄,要在地上爬」,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爬」出具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小」語文教師是用放大鏡諦視一顆顆沙粒,而「大」語文教師是用天文望遠鏡觀測銀河星空。我們只能「爬」,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群活生生的學生,以及語文書、作業本、作文本。每天都要用心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生怕雷同;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創造寫作的情景;呵護學生寫作的熱情,使學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盡量地讓學生從語文走進生活,用語文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儘管我們搞課改已經有十年多了,我們也很努力,思考、探索,嘗試著走一條既能讓學生快樂學習語文又能在考試時取得優異成績的路子。雖然新課程標準弱化了技能訓練和應試能力的培養,但是我們仍然擺脫不了應試的指揮棒。我們只能按著學情設計語文教學,語文與生活聯繫,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加大學生的閱讀量並加以指導,探索新的作文思路,讓學生擁有讀與寫的興趣。隨時隨地以多樣化的活動輔助語文課堂教學,創造學習語文的良好氛圍,豐富學生語文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覺得語文有意思、願意學,學了還能考得好。

好在這個時代正處在信息容量極大的高速發展之中,信息源廣泛,快速而高效。你只要登陸網際網路,世界一覽無餘,可謂「一指知天下」。新課改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推行的,語文教師這個群體也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語文人,開始思考,積極探索。語文也隨著社會發展走向多元,這多元的輻射將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能量,倘若學生吸收了方塊字所賦予的審美能量,言語生命必將充滿詩意。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語文研究雖然步履蹣跚,但是逐漸走上新的軌道,教與學趨於和諧,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授之以漁,動態生成;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都成為當前教與學的渠道。我們學校也摸索出適合本校的語文教學方式——語文生態園建設,其中包括:綠色閱讀、隨筆化作文、智慧課堂。體現了語文的多元,在多維的視野中發展,追求田園詩般的語文教學,還原語文的本色,融合於學生具有審美的「詩意人生」之中,為語文塗上生命的亮色。

語文研究還是要立足課堂教學,我認為,課改,改到深處是課堂。課改沒有終點,只有起點,這個起點同樣是課堂。幾乎所有的教育問題都能從課堂中找到癥結,幾乎所有的教改實驗都必然發生在課堂,並在課堂上得以驗證。所有教學質量的提高都和課堂教學有關。

毫無疑問,要想課堂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應該取決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如何。

「課改,改到深處是課堂,課改必先改課」;「對於每一位行走在課改旅程中的實踐者而言,堅持是一種品質,堅持就意味走向突破」; 「課改就是讓我們的學生離開學校後不恨同學、不恨老師、不恨學校」;「好的課堂就是讓學生不瞌睡的課堂,就是讓學生不厭學的課堂」。

語文教師應該成為一個反思型的語文教育學者,要善於對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普通的教育教學現象進行反思和研究。進行研究便意味著自身的存在。不想研究,不會反思,除了為了評職稱、晉級才不得已寫論文的教師,只會重複別人,照搬教參講課的教師,是不會走遠的。

願天下所有語文老師,在清寂的講台上,在孤獨的求索中,升起精神生命的太陽。


推薦閱讀:

大容量格子包|布藝技術教學分區
心意拳十二大勢之鷹捉虎撲實戰應用教學
慢四步。倫巴 視頻教學
太極拳視頻教學|太極拳入門系列文字講解(八)
紫微系列教學(三)

TAG:語文 | 教學 | 認識 | 語文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