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擅長投降的君主,投降投成了一門藝術|文史宴

文/王嘉諒

投降和稱臣是一種很屈辱的事,但三國時的孫權卻在投降上投出了藝術,投出了風格,不但華麗,而且幽默,每次投降都靠態度上的裝孫子得到巨大的好處,卻一點實際的也不給。本文將孫權的投降藝術與歷史上的屈辱投降進行比對,分析孫權的高明之處。

稱臣對於古代君王而言往往都視為奇恥大辱,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縱觀中國古代史,眾所周知的常見稱臣主要有以下幾起:

一是秦末大亂時,劉邦被迫臣服於項羽,被項羽冊封為漢王。

公元前206年十二月,項羽率眾諸侯破函谷關,到鴻門時,已經比劉邦入關遲了一個多月,他雖然沒有聽從范增的計謀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但對楚懷王堅持「先入關中者王之」十分不滿。

鴻門宴上的劉邦

項羽憑藉巨鹿之戰的威風,暫時成了諸侯的首領,諸侯一時被震住了臣服於他,項羽在自封為西楚霸王的同時,又以霸主的身份將全國分成十八個王國,劉邦被迫臣服於項羽,不僅被封在秦朝流放罪人的地方,還受到秦朝降將章邯等的鉗制。

劉邦的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同時,軍隊被削減至三萬人,面對實力強大的項羽,劉邦只得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此次被迫稱臣於項羽表明劉邦的實力受到了壓制。

二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向後周及北宋稱臣,非常屈辱。

南唐原本是一個大國,但是隨著後周世宗柴榮的改革,北周的軍事經濟實力空前強大,而南唐則呈現出外強中乾的趨勢。

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強大起來的後周政權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終處於被動防禦的不利局面,壽州一戰,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後周軍隊勢如破竹,攻佔泗、濠、楚等州,唐軍一潰千里,南唐淮河水軍全軍覆沒,南唐中主李璟上表柴榮自請傳位於太子,請劃江為界,南唐盡獻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兩縣。

同時,南唐向北周稱臣,奉周正朔,用其紀年,為躲後周鋒芒,南唐中主李璟被迫遷都洪州(今江西南昌),南唐國力大損。不僅如此,自淮南戰敗之後,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王朝繳納高額貢奉,給南唐造成了巨大的國力消耗。

南唐後主李煜的悲劇

南唐的稱臣加劇了南唐的衰敗。北宋取代後周之後,南唐繼續對北宋稱臣,而且更加屈辱,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宋太祖滅南漢,李煜非常恐懼,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並派遣其弟弟朝貢,並自動奏請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又下令貶損儀制,但如此屈辱還是改變不了滅亡的命運,南唐後主李煜在徹底亡國後又被宋太祖趙匡胤冊封為違命侯,可見其屈辱性。

三是南宋向金朝稱臣,十分屈辱。

北宋末年,昏庸的宋徽宗、宋欽宗畏敵如虎,在宋朝軍力完全可以自衛的情況下,卻選擇屈膝投降,高宗即位後,繼續以投降為主線,在戰局逐漸有利於南宋一方的情況下,與金朝簽訂了紹興和議。

實際上,這一投降條約簽訂於抗金戰場上捷報頻傳,金兵節節敗退的時候,公元1140年,金兵又一次大舉南侵,可是各路軍隊遭到南宋軍隊的抗擊,連遭大敗,在順昌之戰中,宋軍以少勝多,擊敗了金軍,接著岳飛又率領岳家軍取得郾城大捷,打敗了金軍的主力,先後收復了鄭州、洛陽等城。

這時,金兵打算撤至河北,南宋舉國上下要求收復北方的呼聲很高,抗金形勢一片大好,可是,以妥協苟安為國策的宋高宗,既害怕宋軍的勝利影響到他的求和,更害怕軍隊強大後威脅自己的帝位,於是,宋高宗和秦檜商定,命令各路宋軍退兵,抗金名將岳飛悲痛地說,「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由於各路宋軍退兵,將已收復的國土又拱手讓給了金國。

公元1141年,宋高宗為了向金國表示議和誠意,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帥的兵權,撤消了對金作戰的專門機構,隨後,宋高宗派使者向金求和,在使者叩頭哀求下,金國以「必殺岳飛」為條件,答應和議,經過一番交易後,達成了紹興和議。

荒淫無道趙九妹

和議規定,南宋向金稱臣,金冊封宋高宗趙構為皇帝,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須遣使稱賀。劃定疆界,宋割唐、鄧二州等地給金。宋每年向金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到泗州繳納。

紹興和議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係,結束了長達10餘年的戰爭狀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南宋向金稱臣不僅非常屈辱,而且使得南宋在國勢上始終處於弱勢地位,直至滅亡。

以上稱臣只是歷史上眾多稱臣的三個事例,歸納上面的三個稱臣,都帶有很大的屈辱性,而且縱觀歷朝歷代的稱臣歷史,絕大多數都帶有屈辱性。

但也有另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孫權多次稱臣於曹魏,不僅沒有恥辱性,反倒顯得幽默,而且每次都為己方獲得了很大的利益,佔了大便宜。

二十二年(217年)春的投降,是孫權第一次向曹魏稱臣,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

216年,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所任丞相領州牧的官職繼續擔任,此時的曹操與皇上的名號只差一階了。

十月,曹操出動大軍南征孫權,次年正月,曹操大軍抵達居巢,二月,曹操向孫權發動進攻,孫權築城堅守,三月,曹操率軍北還,留夏侯惇帥曹仁、張遼等二十六軍鎮守居巢,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修好,誓重結婚。雙方講和,於是,孫權留平虜將軍周泰率諸將鎮守要地,自己率大軍返回。

此次投降,對於曹孫兩方來說,都是好事,曹操雖然綜合實力強於孫權,但始終不能夠徹底打垮他,以往的赤壁之戰更是被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打得落花流水,能獲得名義上的勝利已經很不錯了,而孫權這邊更是獲利極大。

那時候,曹操佔據的中原地區生產力很發達,是華夏中心,而孫權佔據的東南地區尚未得到足夠的開發,如果硬拼下去,情況只會越來越對自己不利。

此次罷兵言和有力的避免了與曹操的消耗戰,保留了有生力量,而且這種投降也只是名義上的臣服,孫權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上都不受曹操節制。

最會投降的孫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先是劉備集團調集主力部隊進攻漢中,曹操集團方面主將夏侯淵面對相持不下的趨勢,不耐煩,輕兵冒進,被劉備大將黃忠一鼓作氣而斬殺,5月份,曹操被迫放棄漢中,劉備從曹操手中,虎口拔牙,奪取了戰略要地漢中,又於7月自立為漢中王,劉備從名號上已經與曹操平起平坐了。

接著劉備手下大將關羽北伐曹魏,發動襄樊戰役,將曹魏大將曹仁圍困於樊城之中,八月,曹操派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統帥七軍增援曹仁,迎戰關羽,被關羽水淹七軍,于禁被擒,龐德被斬殺,許昌以南紛紛響應關羽,關羽威震華夏,曹操幾乎要遷都來躲避關羽的鋒芒。

關羽與曹操的正面對決使得處於第三方的孫權站在了極其有利的位置,10月,東吳名將呂蒙率東吳軍攻佔關羽的大本營南郡,十二月,又將關羽擒殺。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孫權又上表向曹操稱臣說:「臣孫權久知天命已歸主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將剿滅劉備,掃平兩川,臣即率群下納土歸降矣。」

孫權的意圖很明白:他稱臣勸曹操「正大位」,使曹操征伐不肯臣服的劉備,則劉備必然全力抵禦曹操,就無力報復江東了。

而且他也知道,劉備是曹操的勁敵,又擁有易守難攻的東西兩川,曹操想剿滅劉備談何容易?等於讓曹操去啃硬骨頭,他好相機取事。

同時孫權還明白,當時曹操雖然實力強大,但漢朝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操一旦稱帝,必將給自己帶來較大的麻煩和危險,而且曹操久食漢祿,一旦稱帝,必將陷自己於不仁不義的罵名。

同時,孫權稱臣於曹操,還有穩住曹操的作用,他明白劉備丟了荊州、痛失愛將關羽,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孫劉大戰那是早晚的事情,孫權稱臣於曹操,即使不能獲得曹操的全力支持,但至少可以博得曹操的好感,可以集中全力對抗劉備的軍事報復。

此次稱臣,孫權這邊是一箭四雕。奸雄曹操沒有上孫權的當,他看書後大笑,出示群臣說: 「是兒欲使我居爐火上耶!」意思是說如他當皇帝,而當時擁漢派尚多,必然遭到他們的反對。

對孫權的用心曹操是了解的,但曹操對孫權向他稱臣其本身還是滿意的,能讓一個自己武力上征服不了的人物在政治上臣服於他,曹操對此還是樂意的,又給孫權加官進爵。

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梁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北方,作出示好舉動。

220春季,正月,魏武王曹操抵達洛陽,二十三日,曹操去世,曹丕繼承曹操為魏王,曹魏一方更換了最高領導人,實現了新老交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孫權又開始了稱臣行動。

對曹丕孫權都拉的下臉裝孫子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篡漢,孫權馬上遣使奉貢,以表臣禮。黃初二年,孫權又遣使稱臣,並送還于禁等曹魏降將。曹丕乃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這次稱臣,孫權收穫極大,首先爵位上晉陞為吳王,大大縮小了與曹丕、劉備之間的爵位差距。用劉燁的話講就是「去陛下一階耳」。

第二,獲取了曹丕名義上的支持,雖然沒有得到曹丕出兵援助,但至少穩定了曹丕,避免了遭受兩面夾擊的困境,而同時期的劉備除了要準備進攻孫權之外,還要部署重兵防止曹魏的襲擊,孫權向曹丕稱臣為夷陵之戰擊敗劉備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孫權歷史上共向曹操父子稱臣多次,直到曹丕去世之後的229年,孫權才稱帝,與魏蜀兩方的最高統治者實現了爵位的平等。

從輩分上來看,孫權是曹操的子侄輩,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一方面對孫權的治國才能大加讚賞的同時,也體現出兩人的輩分差異。

曹操當時掌控中原,又「挾天子以令諸侯」,曹丕更是取代漢朝,成為正統,孫權對曹魏稱臣,是地方服從於中央,並無多少恥辱之處。

孫權以實力為後盾,施展靈活的外交手腕,有效的配合了軍事上的勝利,非但沒有給江東政權帶來任何損失,反倒通過稱臣,麻痹於對手,有效的保護了有生力量,通過各個擊破,戰勝對手,堪稱史上「最牛」的稱臣之一。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推薦閱讀:

文史隨筆 想像和拼湊——傑出人物才懂創造
劉邦項羽之外,漢初還有這三組並世雙雄|文史宴
迎春賀歲之際,你可知「歲」是一顆星?|文史宴
唐太宗喜歡的三類女人 - 歷史雜談 - 文史天地
劉淑麗:情真而調逸、思深而言婉的花間詞|文史知識

TAG:歷史 | 藝術 | 擅長 | 文史 | 君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