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微課文字整理(值得永久收藏)
本期微課主題:
武志紅:媽媽是嬰兒的第一面鏡子
課前先做一下說明,「媽媽是嬰兒的第一面鏡子」這是心理學非常基礎的東西,也是微妙、奧妙的東西。
傅藝偉,心不被人敞開,是因為過去敞開時受到過傷害
說到今天的主題,我們先講一個現在一個熱點新聞,著名演員傅藝偉,昨天剛剛被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的朝陽區群眾報道,在家中吸毒,容留別人吸毒,然後被朝陽局警方被抓了起來。這是一個非常讓人難過的事情。
因為十年前我曾經採訪過傅藝偉,在採訪的時候對她有很深的印象。大家要明白,我是採訪她,不是給她做諮詢。採訪後她就上了電視節目,我的採訪是節目的一部分。當時採訪的時候傅藝偉真的非常非常外向,如果說外向是10分的話,給她打10分都是不合適的,應該給她打12分。採訪時她給我講了一件事情,一天晚上她去了一個酒吧,她一時興起就去酒吧跳舞,然後帶動幾百人一起跳舞,她真的是熱情四射,活力四射。她長得非常美,這個就不用我們多說了。
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有一個定形的節目,就是讓被採訪對象畫一張畫,畫上至少畫一個人,一棵樹和一個房子(房樹人)。之前我們已經採訪過很多明星,他們普遍有很好的繪畫功底,但傅藝偉是高中畢業就去做演員了,她畫了一幅歪歪扭扭房樹人的畫。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房樹人投射測驗,通過畫可以看出很多東西。傅藝偉的畫上房子只有窗戶沒有門。當時是我的一個諮詢師朋友給傅藝偉現場做練習和對話。我的朋友問傅藝偉:「你看你的房子只有窗戶沒有門。」傅藝偉就非常好奇地問這代表什麼。我的朋友就說:「這代表你的心沒有對人敞開過,證明沒有人進去過你的心。」傅藝偉當時明顯有點失控,一下就躲在畫的後面藏起來了,然後說:「你們心理醫生太可怕了太可怕了,我的秘密被你們看到了,我不出來了,不配合了。」她是一個很可愛的人,說完過了一會然後出來了,就說:「確實是,這一輩子我的心事還沒有給任何人講過。」
這樣我們就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一個這麼外向、活潑開朗的明星,大家都非常喜歡她,她的內心居然沒有跟任何人敞開過,這是怎麼回事。
一年以後 ,我有一個朋友,她是一個非常外向的美女,有一天跟她談她的事,她對我說:「志紅,我的心裡話,心裡事從來沒有向任何人說過。」我當時非常吃驚,此後寫了一篇文章,觀點就是這個世界是相反的,越外向越內向,越樂觀越悲觀,看上去越快樂,可能內心越痛苦。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為什麼傅藝偉是這樣子,我相信很多朋友也是這樣的,看上去外向但是心似乎沒有向任何人敞開過。我們就有這麼一個解釋,萬事萬物都是我們的鏡子,而我們的心也是我們所有經歷的鏡子。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傅藝偉之所以沒有把心向別人敞開過,是因為過去在一些特別重要的鏡子面前,當她把心敞開的時候,她發現鏡子對她是沒有回應的。那麼在她的童年如果她把自己的心敞開,沒有人對她有回應,這樣她就會受到傷害,就會覺得把心敞開的時候是不會有好結果,不會被人看見的,所以她就把自己的心關上了。
像傅藝偉這樣是一個很經典的故事,我們看起來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甚至認為我們的人格、心底、個性天然是這樣子,實際上我們的性格都是形成的,而且這些性格都是在最初的鏡子,比方說媽媽、爸爸或者其他重要的人……當然我們作為成年人,我們的伴侶和孩子就成為重要的鏡子,其實我們的自我是在最初的鏡子中形成的,如果最初的鏡子能夠很好地看見我們,我們就很樂意把心敞開,如果不被看見就不把心敞開。那麼不被看見不把心敞開就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
無回應之地就是絕境
經常關注心理學的朋友可能聽過這麼一句話:「無回應之地就是絕境。」就是說對於一個最初的生命,一個非常非常敏感的心靈來講,如果你發出你的慾望、請求和渴望,但是對面沒有回應,你就會體驗到絕境、絕望。假如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你就會覺得發出你的聲音、慾望、懇求和渴望是錯誤的,所以你就會關閉自己的心,關閉自己的一部分,這樣以來你就會形成這樣的特點,無論是外向還是內。而傅藝偉這件事她之所以關閉自己的心,是因為她的心沒有被鏡子看見過。
這裡需要再解讀一下,為什麼會吸毒。吸毒在明星中似乎是很流行的事情,實際上吸毒、酗酒,包括打電子遊戲,各種各樣上癮的事情,特別是吸毒,當你進入吸毒的狀態的時候,你就會體驗到一個東西,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叫做全能感,什麼叫全能感?據說佛陀一出生,一手執天一手執地,他說天上地下為我獨尊。但是精神分析會認為,所有的嬰兒最後出生的時候都活在這樣的感覺里。也就是說,所有的嬰兒最初都覺得他是無所不能,他是神,假如這部分得不到回應,那麼這部分就會被切斷,就像被消失了。
也就是說,我們作為成年人,作為看上去成熟的人,甚至可能碰觸不到這一部分,碰不到全能自戀的這部分。但這部分是人的最初的生命力,如果這部分沒有被滿足,我們就會做各種各樣努力去尋求失去的這部分,也是生命的源頭。如果被特別切斷得厲害的,比如特別懂事,特別乖,總之對我們成年人來講,總覺得自己活得不真實,活得虛假,活得沒有存在感,這時候可能一旦品嘗過吸毒、酗酒、打電子遊戲,可能就會對你構成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在裡面你會體會到一種無所不能的全能感。
對於我們全能感來講,我們該怎麼辦,也許我們作為成年人你當然想到你不是神,這是個錯覺和幻覺。但假如當我們養育一個嬰兒的時候,特別是6個月的嬰兒都處在全能自戀的感覺裡頭,我們需要滿足嬰兒這種感覺。
因為對於嬰兒來講他只有兩種感覺:
一種是全能自戀被滿足,他就會覺得我是神,我是世界,世界就是我,我無能不能,但一旦這部分沒有被滿足。
他就會進入另外一個感覺里:我什麼都做不了,什麼都不是,他就會進入一個徹底無助的感覺里。這個全能自戀和無助就會產生一個特別大的矛盾。
前面說得可能會有些誇張,許多人覺得全能自戀這麼嚴重的事情,媽媽怎麼滿足一個人的全能自戀呢?但大家要知道,對一個成年人來說你要滿足全能自戀是很可怕的,他要結婚生孩子,想擁有世界,想要世界都聽他的,這是很難的。但是對嬰兒來講,他的全能自戀無非是吃喝拉撒睡和玩,如果一個媽媽能夠敏感地回應他的這些需要(吃喝拉撒睡),嬰兒就會覺得他無所不能。其實所謂的滿足,就是及時地敏感地照顧他的吃喝拉撒睡的需求。如果嬰兒這部分得到滿足,他就會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很棒,他感覺自己很好。
呼應孩子,就是跟孩子保持同一種節奏、同一種韻律
我接下來講一些故事,很多朋友問,就是吃喝拉撒睡玩這麼簡單 ,我想說的是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我跟世界催眠大師斯蒂芬.吉利根去上過課,他就專門講到媽媽要跟孩子很好的呼應,什麼叫做呼應?就是當孩子發出一種能量的時候,你和他的能量保持同一種節奏同一種韻律,比方孩子對你說啊啊,你也對他說啊啊啊;當孩子對你說TATATA,你也對他說TATATA。這樣就可以了。當然這是一個比喻,實際就是說當孩子開心的時候你能夠感受到他的開心,跟他一起開心。當孩子悲傷的時候你能不能體驗他的悲傷,跟他一起悲傷,總之,感受到孩子的感受。
我相信跟多朋友也是有這樣的體驗的,在中國特別常見,比如回到家裡,對媽媽說:「媽媽我考了99分。」你覺得這是很棒的成績,非常驕傲。但可能媽媽對你說:「為什麼不是100分。」如果你考的100分,說:「爸爸,100分。」爸爸對你說:「不許驕傲。」這時候你會感覺到滿腔的熱情似乎被澆下一盆冷水,甚至感受到一種巨大的羞恥。從此你就不想表現你真實的自己,這種回應里你感覺真實的生命力被羞住了,這樣一來父母就是一面很糟糕很壞的鏡子,這讓孩子知道:真實的自我是不應該出現的。
有一次,我在北京友誼賓館住的時候,散步就發現兩個小孩,大概8、9歲的時候,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他們手挽手按他們的節奏跳舞,就是往前跳兩步,往後走一步,一邊跳,一邊唱:「今天晚上7點半不回家,今天晚上7點半不回家」。非常非常開心,他們臉上也洋溢著極大地滿足和開心。我經常會拿這事開玩笑,如果你是一個認知學派,會覺得這兩個孩子這麼開心是因為他們今晚7點半不用回家,這是認知層面的信息。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重視感覺的治療師,你就會知道這兩個孩子之所以這麼開心,是因為他們倆達成了某一種東西,他倆有了一個呼應,有了同一種節奏、同一種韻律在做同一件事情,這樣一來,就相當於你的生命力和另外一個生命力建立了連接,這樣你就體驗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甚至體驗到一種萬物都是我,體驗到一種合一鏈接的感覺。當有這樣鏈接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你的生命力被照亮,對方的生命力被照亮,會感覺非常的美好。
看大馬戲,我哭得稀里嘩啦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廣州有一個長隆野生動物園,有一個大馬戲,那個大馬戲是非常棒的,我建議大家到廣州的時候可以看看長隆集團的國際大馬戲,絕對是世界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項目,就是有一個大吊環,吊環上有一男一女會做一些舞蹈。我多次去看大馬戲,但有一次我看兩個人的表演就熱淚盈眶,哭得稀里嘩啦,眼淚根本止不住。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我感覺這兩個人的節奏是完全一致的,他們不需要暗示,不需要怎麼樣,他們的節奏就是一致的。當他們兩個人的節奏都是一致的時候,這時候發生了什麼?就是傳說中的心靈感應,我們甚至像一種絕對的一致,這裡面似乎沒有任何傳達信息的必要,即我們同時接觸到一個信號,雖然我們的動作是不同,但我們的韻律是一樣的。
我為什麼會哭得稀里嘩啦,因為這是我最渴望的事情,我為什麼這麼渴望,一個是生命最初的需求,另外一個是我很缺這個東西。也許在我生命里,我在媽媽這裡沒有得到,在我的成年裡面也沒有得到這個部分,就是我沒有體驗過這種完全一致的節奏,體驗過這樣的心靈感應,所以我哭成這個樣子。
怎麼跟嬰兒產生呼應和鏈接
我們講的這些故事可能是作為一個成年人或者一些大些孩子身上,如果我們被看見,和被呼應,我們有同一種呼應和韻律,建立一個鏈接,這是這麼美好的事情。那孩子怎麼辦?
我們知道六個月之前的嬰兒,特別是一歲之前的嬰兒,他們都不會說話,你怎麼知道他的想法?你怎麼去滿足他的吃喝拉撒睡,我相信今天聽微課的都是媽媽。有很多媽媽有非常深的體會,你們會跟孩子建立一個比較深的母子聯繫,就是心靈感應。這時候你可以不用孩子對你發信息,你甚至可以直接感覺到孩子的信息是什麼。比方說有一次一個朋友在我的微博上留言,說她閉上眼睛睡覺,突然把手伸出去,一把把孩子抓住了,因為孩子跟她在一張床上睡覺,孩子要掉下去了,她迅速醒了過來,其實是在還沒有醒的時候就伸出了手把自己的孩子抓住了,這是心靈感應非常棒的一個故事。
當然很多媽媽如果活在頭腦層面的話,就會覺得:哎呀,武老師你說的這這個要求太高了,這簡直像神一樣的事情。其實我早期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想法,當我第一次看到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對媽媽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我很震驚:我就想,天哪,這不是讓媽媽做上帝嗎?但是後來有很多事情讓我明白,其實這個事情不難,但是有一點,你就是需要全神貫注的關注孩子,跟你的孩子在一起,這種心靈感應就會發生。
在網上報道過這樣的事情,常見於外國人,當然中國也有,都是主人和他的寵物,主人做什麼動作,寵物就是做什麼動作,完全一致。我當時就想:這是訓練出來的嗎?後來我就在想,這是一樣的,當主人全神貫注地跟他的寵物在一起的時候,寵物就會感覺跟主人產生一個連接,這個時候你就不需要教寵物,你建立鏈接以後,你做一個動作,寵物就跟你做一樣的動作,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是說,你在養孩子的時候,要全神貫注地在孩子身上,當然,我絕對不是要求你一天24小時都全神貫注,這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你有比較長的時間,比方說15分鐘。你15分鐘沒有做別的事情,你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最初可能通過一些經驗,通過一些信息來判斷你的孩子他到底在給你發什麼信號,但是你逐漸地時候會發現你跟孩子建立了一個連接,當有這樣一種感覺的時候,似乎你本能知道孩子說什麼。當然,有的媽媽心理比較健康的話,比較信任自己的感覺,可能最初就能產生這樣的感覺。比方說我一個朋友講,她的孩子出生之後,她把孩子放在Baby車裡,一放進車裡孩子就哭,她就對孩子說:寶貝,你冷是吧?結果她說了這句話之後,就把手伸過去握住孩子的手,孩子就不哭了。我的朋友就講了好幾個這樣的故事,對這個媽媽來講,當孩子有任何一個動作,她就本能的知道孩子在說什麼,在表達什麼。所以當她給了她孩子回饋之後,她的孩子就不哭了。這時我們知道這種哭聲不僅是一種需求,其實也在傳遞一種聲音:媽媽你在哪,你知道我嗎?我們還有連接嗎?我在你肚子裡頭我們是完全一致的,現在我們還有連接嗎?他確認之後,孩子就停止了。也許當他的需求沒有立即被滿足,但被媽媽理解了之後,孩子的哭聲也會立即停下來。真的是奇妙的事情。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奇妙的體驗。
就算最初我們做得很差,也可以跟孩子產生連接
我接下來講一個比較大的故事,這個故事其實說明就算我們最初做得很差,我們自身沒有體驗過連接是什麼,這個連接仍然會發生。這是我一個50多歲女性朋友的故事,這位朋友她自己的媽媽當年得過精神分裂症,大家知道如果一個人自己的媽媽得過精神分裂症,就不要指望從這個媽媽得到多少的照顧。這個朋友是我的超級粉絲,她在當地省會城市簡直成了當地富人圈裡共同的心理醫生。她非常有熱情,也非常樂意幫助。當這些富人圈家裡出現什麼事,都會請她過去幫忙。
有一次請她過去幫忙的家庭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他們世代單傳,這一次生了一個女兒,女兒生下來就被檢查肌無力,而且這個女兒生下來一直在哭,找我朋友幫忙的時候已經三個月大了,哭聲似乎沒有停止過,全家人焦頭爛額,這個嬰兒也幾乎沒怎麼睡過覺。我這個朋友去了之後,就感覺到這真的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而且對孩子非常上心,他們在嬰兒車周圍放了四個攝象頭,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理解其實這個家庭想通過科學的研究理解孩子為什麼一直在哭,是什麼力量在影響著孩子。
我這個朋友發現這個問題之後,就建議孩子的姥姥和她,倆人一人握住小孩子一隻手,然後把孩子放在游泳池,套上游泳圈,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安靜下來。但是孩子的姥姥是一個很焦慮的人,在幾分鐘之內她不斷的起來坐下,而且有三次撒開孩子的小手去做別的事情。我的朋友就發現這位姥姥沒有辦法安靜下來全神貫注地跟孩子在一起。而且那個媽媽也做不到。所以我這位朋友就讓孩子的父親過來,她覺得孩子父親的關注力是比較高的。然後奇蹟發生了,我這個朋友握住孩子的手,孩子的父親握著孩子的手,這樣不間斷握著孩子的手,幾分鐘過去了,孩子突然不哭了。
請大家想像,每次講到這裡我的眼淚就會不自主的落下來,你可以想像一個三個月大的孩子從來沒有睡過覺,突然之間安靜下來了,整個家庭都感覺到非常不一樣的氣氛,當時整個家庭的人的眼淚都落下來了。這就是鏈接的力量,一個陌生人和孩子的爸爸握著孩子的手,這其實已經不是最好的撫養人,因為最好的撫養人是媽媽,他們作為父親和陌生人握住孩子的手,跟孩子產生鏈接,通過這種鏈接感讓孩子感覺到不一樣的事情,所以她就不哭了。她不哭的意思就是說:我不孤獨了,我感覺到這個世界有人和我在一起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萬物,萬物就是我。孩子從這種孤獨感走出來,他就不哭了。
孩子的父親是哭得最厲害的,後來我這個朋友就建議把孩子抱上床,孩子的父親和她兩個人各握著孩子的一隻手,結果孩子就在她的嬰兒床上睡了三個多小時,這是從來沒有的事情。所以通過這個事情大家會明白鏈接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
我這個朋友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她的兒子生了孩子,生了個男孩。我的朋友是我的超級粉絲,在她的孫子出生之前,她就請了三個保姆,也可能是一個月嫂加一個保姆,她對這三個保姆說,我們要怎麼怎麼樣養孩子,要無條件、積極的、及時地回應這個孩子。當她最初這麼做的時候,招到大家的反對,特別是她的兒子和兒媳,主要是她兒子。她的兒子經常處在暴怒的狀態,怒罵媽媽,雖然這位兒子也是我的粉絲,但是兒子就罵媽媽:你神經病,你這麼愛他幹嗎,你把他寵壞了怎麼辦。我這位朋友就深切的感覺到兒子的生氣,這個生氣也可以理解,她兒子有這樣的心理,就是說你的媽媽是精神分裂症,你不是一個好媽媽,我認命了,你當年沒把我養好,我也認命了,我覺得你沒有這個能力,為什麼現在有了我的兒子,你竟然向我展示了你有一個做好媽媽的能力,那當年你為什麼那樣對我。所以他有憤怒,不平,也有嫉妒。
但是我那個朋友還是堅決按照積極回應孩子的方式去養孩子,結果等到44天的時候,他們很富有,住在別墅里,他們在餐廳吃飯的時候,突然我朋友站起來了,結果她的兒子和兒媳都爆發了,都罵她問她怎麼了。我朋友就講,她聽見嬰兒哭了。然後她兒子就很憤怒,問餐桌上所有的人:「你們聽見了嗎?你們聽見了嗎?」其實誰都沒聽見,就我這個朋友聽見了,但是去了嬰兒房,發現嬰兒果然是醒了在哭。你可以理解為這是因為奶奶變得非常非常地敏感,你也可以理解這是一種感應,她可以第一時間感應到孩子的東西。
我這個朋友感覺到她的兒媳對她的憤怒感覺不一樣了,這個憤怒就好象是自己的孩子被婆婆搶走了,當兒媳有了這樣的感覺出來之後,我朋友就覺得該退下來了,她就不做主要的撫養人了,把權力退給了兒媳。但過了幾天,從來不相信要積極回應孩子的兒媳衝過來非常興奮地對自己的婆婆說:媽媽,媽媽,他什麼都知道,他什麼都懂。
希望大家能明白這種感覺,如果你作為一個撫養人,特別是你作為一個媽媽,如果你敏感地對孩子進行回應的話,會構成什麼樣的局面呢?就像孩子在照鏡子,當孩子發出他的聲音,發出他吃喝拉撒的需求,他發現鏡子裡頭有反應,鏡子裡頭都有回應。這時候他就有很深地被確認的感覺,有種被鏈接感。這時候他就知道:我可以發出我的聲音,我可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我可以按照我本來面目發出我的聲音,這樣就是對的。這樣孩子就有了一種所謂的真自我,這種真自我是圍繞自己的感覺構建的。
假如這個孩子發出自己的聲音的時候,面對是一個沒有回應的鏡子,或者是一面錯誤回應的鏡子,孩子就會有種感覺,他自己的聲音是錯誤的,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試著圍繞著媽媽的感覺來構建自己的自我,或者圍著他自己的腦袋想像出一個人來構建自己的自我,這樣就會構建所謂的假自我,也就是說,我們在能看見我們的鏡子面前我們就會變得真實,如果在沒有人看到我們的鏡子面前我們就會變得虛假。
再回到傅藝偉的故事上,她之所以不能夠敞開他自己的心,僅僅是因為最初的時候,她的心沒有被看見過。
撫養者如何回應孩子,直接代表孩子的頭號命運
講這些故事,包括講這堂課是希望大家知道,特別是做媽媽的知道,媽媽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也就是孩子最初出生的時候,他是儘可能的像一張空白的紙,當然這個形容並不準確,因為孩子有自己的生命力,但他的生命力需要一面鏡子作為一種參照、回應,這樣一來,他的自我就會被深深烙下烙印。所以最初的這個撫養者如何對待(回應)他的孩子,這就是孩子的頭號命運。如果你能積極的回應孩子,你的孩子就能得到極大的祝福,如果你不能積極地回應孩子,他就活在一種詛咒中。
這是一個很深刻的話題。
廣而告之:同時,今天這個主題,孩子是媽媽的第一面鏡子也是我「2016年擁抱真實自我」全國巡講,杭州站「看見,就是愛」的一個部分。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到我的公眾號討論。武志紅(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杭州站的工作坊是3月19號,一整天,大概7個小時我們會一直講這個主題。這裡面也會有一個很深刻的練習,這樣一來可以讓大家深刻的體會到鏡子的力量,希望大家知道你認為你是這樣一個人,你認為這是如何真實,實際上你認為我是誰,最初是別人認為你是誰,一旦我們明白這一點,觸碰到這一點之後,我們就可以獲得很大的解放。
我為什麼不斷講嬰兒和媽媽的關係,實際上我認為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講,我們都會有一個特彆強烈的苛求,我們很想回到全能自戀的狀態,就是我神,我無所不能,無所不至,無所不行,世界必須按我的來,如果別人不按我的來,我就恨不得摧毀這個世界,這樣導致中國人充滿力氣,我們很難妥協,很難商量,很難共存聲音,我們總是要統一同一個聲音里去,我們之所以這麼強烈的渴望全能自戀,是因為我們在嬰兒的時候我們全能自戀嚴重沒有得到滿足,沒有滿足的願意是我們和媽媽的關係建立得很差。
提問部分:
問:幼時被媽媽忽視的孩子總會有一種渴望被看見,被重視的需求投射到親密關係中,得到時會懷疑對方是否是真心的,或者能否長久被重視,得不到就覺得自己卑微無價值,容易怨恨和賭氣隔離,該如何調整自己,修復這份自我價值感,存在感呢?
武志紅:這個問題希望大家這樣理解,什麼叫做生命力,生命力總是帶著一點攻擊性來表現的。最初假如原始生命力被看見被重視,如果得到滿足,就象一面鏡子給你得到很好的回應,這樣生命力就得到一種滿足感,就像你的生命力被安撫照亮了了。如果你的生命力沒有被滿足被照亮,。它就作為一股能量,特別帶出一股攻擊性的的能量,這個時候它就要呈現它的攻擊性。如果你的攻擊性可以向外的,你就可以攻擊這些和你親密的人,如果你的攻擊性不能向用外,你就會反過來攻擊自己,當你攻擊自己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自己卑微,沒有價值。就會生出怨恨、隔離一系列的感覺里。
我們該怎麼修復這部分,希望大家看到我講的整個完整的過程,就是生命力被看見。
在這一系列的負面感受里,我把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絕望,絕望原始聲音是這樣,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愛我;第二部分是怨恨,很的時候我恨不得毀了這個世界;第三部分是悲傷,悲傷是我發出這個聲音,但是沒有人愛我,我為此感覺到很難過。
這時候我們要看到最深的層次,就是悲傷,如果悲傷可以流動,你接受了這種失望及就會有很大的釋然感。就是前面的怨恨和絕望都會減輕,這時候你在關係里就會變得從容一些。
主要希望大家看到這一點,我的生命力,我的生氣,我向一面鏡子投出,這個鏡子沒有回應,我從鏡子里看到我是壞的,我是不好的。要看到這個過程,實際你要知道,你看到的是一個鏡像,看到的是鏡子里的東西,而不是真實的。
我們首先要明白這一點,然後去學習如何在關係裡頭把愛活出來。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看到兩個部分,第一個是當愛受傷的時候,引起你一系列的憤怒反應,這會阻斷你再感覺。同時,我們要看到我們那個原始的渴望,讓自己的這份渴望,我要伸展我的生命力,我也希望我的生命力被看見,我們要非常溫柔、很好的看待這件事情。
問:我很討厭兒子不好的習慣,常常沖他發火,可是事後又覺得內疚,因為我發現我不喜歡的壞習慣其實全都是我自己的缺點,我應該怎麼做?以前有老師說過先接受自己,可是怎麼才能接受自己呢?
武志紅:這時候我們看到一個簡單的理論是投射理論,什麼意思?就是說你之所以那樣對待別人,是因為你內心裡頭也是這麼認為自己的。像這位媽媽來講,她之所以討厭孩子不好的習慣,是因為她自己實際上有這樣壞習慣,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部分,我們先看到這個所謂的壞習慣說法。
什麼叫做壞習慣?就是你認為這個習慣是壞的,但是真的是你認為這個習慣是壞的,其實經常是鏡子認為你的習慣是壞的。也就是說,你現在作為一個媽媽你認為你的兒子這個習慣是壞的,這時候構建了這麼一種關係模式:媽媽認為兒子的這個習慣是壞的,其實源自於媽媽原始的狀態,在你作為小孩子的時候,你的媽媽或者你的撫養者認為你的這個習慣是壞的。當你的童年構建了這麼一種關係模式,你內在的撫養者認為你內在的孩子的習慣是壞的,以後你把它投射出來,你認為你的孩子這個習慣是壞的。就是你認為這個習慣是不好的,所以你希望他去改變,所以你沖他發火,發火就是一種憤怒,當你的憤怒能夠沖他表達出來的時候,他就成為了憤怒。但是發完之後你又覺得它是錯的,這股生命力又反過來攻擊你,所以就會導致你內疚。
這個事該怎麼辦?前面這些理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接著你要看到一個部分。就是兒子是兒子,你是你,你是否有資格,是否有權力去限制孩子這一部分。經常這裡藏著一個全能自戀的部分,就是你是我的兒子,你是我的孩子,你就應該聽過的,按照我的來,如果沒有按照我的來我就很憤怒。所以這不僅是一個投射,還包括這個全能自戀的部分。
這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個世界當然不能按照你的意願來運轉,所以我們就要看到生命力最初的部分,然後再看到你的投射,這樣一來你就會從容很多。如果你能夠對自己說,如果我這種習慣就是對我生命力的一個表達,這樣以來你就會對自己有一個接納,接受了自己,你就會對自己有更多的接受。
問:我想問一下對於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親子關係創傷,該如何調整,如何讓老人不要再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孫子輩。譬如老人的強勢,老人的咄咄逼人。
武志紅:這是一個非常中國人的問題,如果你隔代撫養的話,就不可避免這個問題。這個有一個傳說中的說法,如果你想老人帶孩子,就必須接受老人的養育方式。當然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雖然它有一定的道理。
怎麼真實地更好的面對這個方式,你就需要對孩子表達這樣一個觀點,在複雜的家庭關係裡頭,我們都需要對孩子表達這樣一個觀點,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需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感覺,學習做自己想做的選擇,聽到自己的生命力,想指引自己做什麼樣的選擇,走向什麼樣的方向。所以你告訴自己的孩子,相信你的感覺和判斷,這是對的。當老人和其他人強加他們的意志的時候,你知道這是他們的強加,你可以選擇聽他們的,也可以不聽他們的,如果你迫不得已,就要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而不是認為對方是正確的。
然後作為父母,如果老人非常過分,父母就需要保護自己的孩子,需要跟老人講一些東西,講的時候就盡量做到溫和而堅定。就是要溫和地表達你的態度,但是要堅定的捍衛自己的決心,讓老人感覺到你是很有力量的想堅持你的觀點,但是你對他沒有敵意。也就是說,你對他表達正確的方式,但並不是就否認老人都是錯的。我們對待老人的方式就是要把這個對和錯分開。
問:媽媽有難過情緒在自我釋放時,正好被寶寶看到,寶寶就表現出似懂非懂的表情困惑。同時,由於寶寶太小不會表達,事情過後寶寶的脾氣也表現出一些暴躁和不安。想問,媽媽在釋放壓力時,是避開寶寶好?還是採取哪種合適的方式請寶寶一起面對好?
武志紅:這個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孩子會覺得媽媽是他的一面鏡子,當媽媽出現情緒的時候,孩子容易有這樣一個觀點:媽媽這些情緒是我導致的,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而且說得誇張一點,有些媽媽比較敏感就會發現,甚至你的暴躁沒有呈現出來,你僅僅是情緒里,你的孩子就會受影響。這個情形確實很難避免,所以說父母的人格比父母做什麼更重要。
這個事該怎麼辦?當然大人得知道,你知道你有情緒的時候,你當然可以釋放和表達,而且你要學會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是成熟的部分。如果你的寶寶稍微大一點,就可以表達這樣的觀點;如果你的寶寶很小,你也可以試著去跟寶寶表達這樣的觀點:這是媽媽的問題,這是媽媽的痛苦,不是你的,更不是你導致的。所以請寶寶放心,因為寶寶有這樣兩個部分,一個是自戀,第二個寶寶會認為自己有很強烈的攻擊性,所以當媽媽有情緒的時候,孩子就會自動理解,是因為我攻擊了媽媽,所以媽媽有情緒,當孩子有這樣的理解的時候,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生命力,壓抑自己的攻擊性。因為這樣的道理,作為媽媽就需要讓孩子知道媽媽有情緒,媽媽不高興是媽媽自己的事,不是因為你的攻擊所導致的。這是一部分。
同時更重要的一部分,當寶寶有情緒,表達他的暴躁的時候,我們需要支持他的表達,而且試著理解他是怎麼回事。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有一種感覺,雖然我有攻擊性,但是媽媽是很強大的,我的攻擊性不會讓媽媽死掉,不會讓媽媽崩潰,這樣一來,孩子就可以真實的做他自己。這就需要媽媽和孩子劃清一個界限。
問:我老公是個非常孝順的人,可對孩子沒有耐心,總是大聲吼孩子,說教,孩子不願意和他在一起,老公也不學習怎麼與孩子溝通,我家大寶現在是越來越不自覺,總是在後面催著才會幹,學習。我也和老公說了好多次,可他嘴上答應,行動上不改,我不知該怎樣改變現在家裡的這個局面,請老師給個意見,謝謝!我們和老人一起住,孩子現在非常焦慮,愛哭,為了不挨罵說謊,很多的問題!謝謝!
武志紅:這個我們首先講到老公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所謂的孝順就是他作為兒子他要聽父母的,也就是他內心深處深藏這樣一個邏輯,我作為兒子要聽爸媽的,當然我的孩子要聽我的。所以他越孝順就會越對孩子沒有耐心,他越認為孝順是對的,他就會越吼自己的孩子。實際上中國的父母有這樣一個現象,很多是全能自戀的巨嬰,希望世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意願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孝順是建立這樣一個基礎之上,這樣就構成這樣一個局面,如果你是孝順的孩子,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越聽你的,就越會吼孩子。
問:六歲男孩,每次寫作業都是有很多小動作,心思不在作業上,但每次我說幾點寫完,寫不完明天自己給老師解釋去,他就開始哭,說著寫不完,寫不完,可是在提醒他寫,他也是慢悠悠的寫。孩子吃飯也很慢,再怎麼催也不行,除非我一直盯著他,才會好些,他這兩樣我快崩潰了。
武志紅:這是一個常見的事情,我曾經有一段事情見過很多這樣的故事,所以我後來就做了這樣一個總結,每一個慢的孩子的背後會有一個非常焦慮地,不斷催促孩子說快點快點的媽媽。當然常見於媽媽,也有可能是外婆或者奶奶。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局面,大家明白,每人都想按照自己的節奏,按照自己的韻律去做事,如果媽媽催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感覺到媽媽在攻擊他。好的情況下,假如我們給孩子一個好的養育空間,孩子就會表達自己的意願:媽媽你怎麼老催我,我不想按你的來。如果孩子沒有這樣一個空間,孩子不能表達,就是你攻擊了孩子,孩子不能主動攻擊,他就用被動攻擊的方式對待。他為什麼慢,他一慢你就會變得著急,他是用這樣一種方式攻擊你。你要明白孩子的生命是孩子的,你的生命是你的,你需要尊重孩子生命本來的規律。有這樣一句話:不管怎麼樣,我都要按照我的節奏我的韻律去做事情,希望媽媽學著做到這一點。
推薦閱讀:
※微課視頻拍攝與製作——演播式視頻拍攝方法
※一年,靠群內售課創立一千萬市值的公司,他是怎麼做到的?
※八字微課第四講(十天干*下部)
※楊瀾&武志紅微課回顧 | 不存在的父親,焦慮的母親,有問題的孩子
※紫微課堂欽天基礎(五) 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