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家道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老子》三十八章崇高的道德不是自我表現的道德,所以是真正的道德。低級的道德是不放過自我表現的道德,因此,不是真正的道德。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莊子·德充符》德重於形。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莊子·天地》本性經過長期的修養便可返回到德,最高的德和太初一樣。不能容人者無親,無親者盡人。《莊子·庚桑楚》不能容人的眾叛親離,眾叛親離者自絕於人。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至信辟金。《莊子·庚桑楚》最大的禮是不分人我,最大的義是不分物我,最大的智慧就是不用謀略,最大的仁愛就是不分親疏,最大的信用就是不以金玉為質。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盜跖》好當面吹捧人的,也好在背後誹謗人。希意道言,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莊子·漁文》迎合別人的意圖說話,叫做諂媚;不分是非一概說好,叫做阿諛。好言人之惡,謂之讒;析交離親,謂之賊。《莊子·漁文》好在背後說人壞話,叫做進讒;拆散朋友,離散親屬,叫做傷害。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莊子·漁文》不分善惡,用兩面派的面孔隨機應變,暗中揣度、助長別人的私慾,叫做陰險。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掛功名,謂之叨。《莊子·漁文》好辦大事,別出心裁,以此謀取功名,叫做貪功。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莊子·漁文》自持才高,獨斷專行,侵犯別人,自以為是,叫做貪婪。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愎。《莊子·漁文》發現過錯不放,聽了勸告錯誤更多,叫做剛愎自用。人同於己則可,不同於己,雖善不善,謂之矜。《莊子·漁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相同就肯定,不同即使好也否定,叫做自傲矜誇。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為聖人。《莊子·天下》以自然為宗旨,以上德為根本,以玄道為門徑,能預知萬物變化的,稱為聖人。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薰然慈仁,謂之君子。《莊子·天下》用仁慈的觀點來普施恩澤,用道義的標準來分辯事理,用禮儀的準則來約束行動,用音樂的韻律來陶冶性情,和善慈祥,稱謂君子。聖人之道與神明相得,故曰道德。《鶡冠子·泰鴻》聖人治國處工的原則與天地的法則相合,所以叫做道德。至得無私,泛泛手若不系之舟,能者以濟,不能者以覆。《鶡冠子·過兵》道德修養達到無私忘我境界的人,就像大海中航行的船,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達到彼岸,不能做到,就會被顛覆。一言之善,貴於千金然。《抱朴子·釋滯》一句忠言,比千金還要重要。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淮南子·齊俗》依照事物的本性行事叫做道,掌握了事物的本性叫做德。和愉虛無,所以養德也。《淮南子·俶真》和氣、愉快、無思無欲,是培養德性的重要內容。神越者其言華,德盪者其行偽。《淮南子·俶真》神志飛散的人言語浮華;德性放縱的人行為虛偽。積羽沉舟,群輕折軸,故君子禁於微。《淮南子·繆稱》堆積羽毛可使船舟沉沒,許多輕物可壓斷車軸,所以君子應禁絕細微錯誤。國無義,雖大必亡。人無善志,雖勇必傷。《淮南子·主術》國家沒有正義,即使很強大也定會滅亡。一個人沒有志向,即使很勇敢也會失敗。大德之人不隨世俗,所行獨從於道。《老子》具有偉大德性的人不跟隨世俗,一切行動只服從真理。多言少實,語無成事。漢·焦贛《易林·明夷·豫》杜口結舌,言為禍母。漢·信贛《易林·否·巽》緊閉你的口,捆住你的舌,因為言語是禍根。君子以文明為德。三國·魏·王弼《周易·同人》注君子把文明作為道德準則。強行者有志。《老子》堅持不懈的就是有志氣。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戰勝別人只能說是有力,克服自己的弱點才是強大。行不正則民不服。《管子·心術下》自己的行為不正派,別人心裡就不服氣。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呂氏春秋》想制服別人,先克服自身弱點;想評論別人先正確評價自己;想了解別人必須首先了解自己。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老子》聖人不為自己保留什麼,盡量幫助別人自己更加充實;盡量給予別人自己更加富有。四海之內共利之之謂悅,共給之之謂安。莊子·天地》使四海之內都得到好處便是愉快,都得到滿足便是快樂。自受弊薄,後己先人,天下敬之。《老子》自己得到差一些、少一些,先人後己,就會受到天下人的敬重。聖人信道不信身,順道不順心,動不為己,先以為人。漢·嚴遵《道德指歸論·江海篇》聖人相信規律不相信自己,遵循客觀規律辦事、一舉一動先為別人,不為自己。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則道可長,蒂固則德可茂。唐·司馬承禎《坐忘論·信敬》信實是道的根本,敬重是德的依託。根子深道就不斷增長,依託堅固德就會益繁茂。信者,成萬物之道也。南唐·譚峭《化書卷四·仁化·得一》誠信是辦成各種事情的重要條件。履千險而不失其信,遇萬折而不失其東。宋·李霖《道德真經取善集》流水經歷千難萬險而不失入海之誠信,遭遇千迴百折而不改東流的方向。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莊子·德充符》鏡子明亮就不沾灰塵,鏡面蒙上灰塵就不明亮。生無爵,死無溢,實不聚,名不立,此之謂大人。《莊子·徐無鬼》生前無爵位,死後無謚號,不劍財,不揚名,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人。臨大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矣。《呂氏春秋·忠廉》遇到有大利可圖而不肯舍義取利,就可以稱為廉潔了。凡為名者必廉,廉斯貧;為名者必讓,讓斯賤。《列子·楊朱》大凡珍惜名聲的人一定廉潔,廉潔就會貧困;珍惜名聲的人一定謙讓,謙讓地位就不高。節儉愛費,天下不匱。三國·魏·王弼《老子》儉可以為萬化之柄。南唐·譚峭《化書卷六·儉化·化柄》儉省是養虛、養神、養氣、保貴、保壽命的根本。奢者好動,儉者好靜。奢者好難,儉者好易。奢者好繁,儉者好簡。奢者好逸樂,儉者好恬淡。南唐·譚峭《化書卷六·儉化·清靜》不自矜,故長。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有功。《老子》不自高自大,所以能保持長久。不自我表現,所以別人能理解你。不以為自己絕對正確,所以能是非分明。不自我誇耀,所以才有功勞。人皆取先,已獨居後。《莊子·天下》人人都爭先恐後,唯獨自己甘願謙讓落後。貴者必以賤為號,而高者必以下為基。《淮南子·屈道》高貴的人必定用低賤的名號,高大的東西必定以低下的東西為基礎。若恃其功,則功細矣;若恃其德,則德薄矣。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如果倚仗功勞而驕傲,功勞就顯得小了;如果倚仗德性而驕傲,德性就顯得薄了。名進而身退,天之道也。《管子·白心》事業成就而退出官職,是符合自然法則的。曲己全人,人必全之。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委曲自己,成全別人,別人一定會成全你。能者無名,從事無事。《管子.白心》有才能的人不求名,順從事理的人像沒有事一樣。大德之人無所不容,能收垢濁,處謙卑。《老子》二十一章河上公注道德高尚的人沒有什麼不能容納,能夠忍受恥辱,處于謙遜卑下的地位。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明白事理的人不亂說,亂說的人不明白事理。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莊子.繕性》不為高官厚祿而放肆,不為窮困潦倒而隨俗。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自然規律是對萬物有利而不是有害,聖人的原則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與人爭奪。小懲大誡,乃得其福。三國.魏.王弼《周易.噬嗑》注受了小小的懲罰,懂得高度的警戒,就會從中得到好處。道不可致,德不可至。《莊子.知北游》道是不可用言語傳給他人的,德是不能靠言語把它招來的。
推薦閱讀:

道家五術之——祖業斷語
你想不到的原因:老子為什麼批判孔子推崇的「仁義」?
道家實修之我見(6)
道士平均壽命能達到多少?
道家陰陽思想如何產生?

TAG:道德 | 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