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涅槃經》第12品 迦葉菩薩(5)

《涅槃經》第12品 迦葉菩薩(5)


迦葉菩薩言:「世尊,云何為色從煩惱生?」

「善男子,煩惱三種,所謂欲漏、有漏、無明漏。智者應當觀是三漏所有罪過。所以者何?知罪過已則能遠離。譬如醫師先診病脈,知病所在,然後授葯。善男子,如人將盲,至蕀林中舍之而還,盲人於後甚難得出,設得出者,身體壞盡;世間凡夫亦復如是,不能知見三漏過患則隨逐行,如其見者則能遠離,知罪過已,雖受果報,果報輕微。善男子,有四種人:一、作業時重,受報時輕;二、作業時輕,受報時重;三、作業時重,受報俱重;四、作業時輕,受報俱輕。善男子,若人能觀煩惱罪過,是人作業,受果俱輕。

「善男子,有智之人作如是念:『我應遠離如是等漏,又復不應作如是等鄙惡之事。何以故?我今未得脫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報故。我若修道,當因是力破壞諸苦。』是人觀已,貪慾、瞋恚、愚痴微弱。既見貪慾瞋痴輕已,其心歡喜,復作是念:『我今如是,皆由修道因緣力故,令我得離不善之法,親近善法。是故現在得見正道,應當勤加而修習之。』是人因是勤修道力,遠離無量諸惡煩惱,及離地獄、餓鬼、畜生、人、天果報。是故我於契經中說,當觀一切有漏煩惱及有漏因。何以故?有智之人若但觀漏,不觀漏因,則不能斷諸煩惱也。何以故?智者觀漏,從是因生,我今斷因,漏則不生。善男子,如彼醫師,先斷病因,病則不生;智者先斷煩惱因者,亦復如是。有智之人先當觀因,次觀果報,知從善因生於善果,知從惡因生於惡果。觀果報已,遠離惡因。觀果報已,復當次觀煩惱輕重;觀輕重已,先離重者;既離重已,輕者自去。

「善男子,智者若知煩惱、煩惱因、煩惱果報、煩惱輕重,是人爾時精勤修道,不息不悔,親近善友,至心聽法,為滅如是諸煩惱故。善男子,譬如病者,自知病輕必可除差,雖得苦藥服之不悔;有智之人亦復如是,勤修聖道,歡喜不愁,不息不悔。善男子,若人能知煩惱、煩惱因、煩惱果報、煩惱輕重,為除煩惱故勤修聖道,是人不從煩惱生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不能知煩惱、煩惱因、煩惱果報、煩惱輕重,不勤修道,是人則從煩惱生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善男子,知煩惱、煩惱因、煩惱果報、煩惱輕重,為斷煩惱修行道者,即是如來。以是因緣,如來色常乃至識常。善男子,不知煩惱、煩惱因、煩惱果報、煩惱輕重,不能修道,即是凡夫。是故凡夫色是無常,受想行識悉是無常。善男子,世間智者、一切聖人、菩薩諸佛說是二義,我亦如是說是二義。是故我說,不與世間智者共諍,不為世法之所沾污。」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三有漏者,云何名為欲漏、有漏、無明漏耶?」

佛言:「善男子,欲漏者,內惡覺觀,因於外緣生於欲漏。是故我昔在王舍城告阿難言:『阿難,汝今受此女人所說偈頌,是偈乃是過去諸佛之所宣說。是故一切內惡覺觀,外諸因緣,名之為欲。』是名欲漏。有漏者,色、無色界內諸惡法外諸因緣,除欲界中外諸因緣內諸覺觀,是名有漏。無明漏者,不能了知我及我所,不別內外,名無明漏。善男子,無明即是一切諸漏根本。何以故?一切眾生無明因緣,於陰、入、界憶想作相,名為眾生,是名想倒、心倒、見倒,以是因緣生一切漏。是故我於十二部經,說無明者,即是貪因、瞋因、痴因。」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來昔於十二部經說言,不善思惟因緣生於貪慾瞋痴,今何因緣乃說無明?」

「善男子,如是二法,互為因果,互相增長。不善思惟生於無明,無明因緣生不善思惟。善男子,其能生長諸煩惱者,皆悉名為煩惱因緣。親近如是煩惱因緣,名為無明、不善思惟。如子生芽,子是近因,四大遠因,煩惱亦爾。」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無明即漏。云何復言因無明故生於諸漏?」

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說無明漏者,是內無明。因於無明生諸漏者,是內外因。若說無明漏,是名內倒,不識無常、苦、空、無我。若說一切煩惱因緣,是名不知外我、我所。若說無明漏,是名無始無終,從無明生陰、入、界等。」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有智之人知於漏因。云何名為知於漏因?」

「善男子,智者當觀,何因緣故生是煩惱?造作何行生此煩惱?於何時中生此煩惱?共誰住時生此煩惱?何處止住生此煩惱?觀何事已生於煩惱?受誰房舍、卧具、飲食、衣服、湯藥而生煩惱?何因緣故,轉下作中、轉中作上、下業作中、中業作上?菩薩摩訶薩作是觀時,則得遠離生漏因緣。如是觀時,未生煩惱遮令不生,已生煩惱便得除滅。是故我於契經中說,智者當觀生煩惱因。」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眾生一身云何能起種種煩惱?」

佛言:「善男子,如一器中有種種子,得水雨已各各自生;眾生亦爾,器雖是一,愛因緣故,而能生長種種煩惱。」

迦葉菩薩言:「世尊,智者云何觀於果報?」

「善男子,智者當觀,諸漏因緣,能生地獄、餓鬼、畜生。是漏因緣,得人天身,即是無常、苦、空、無我。是身器中,得三種苦,三種無常。是漏因緣,能令眾生作五逆罪受諸惡報,能斷善根、犯四重禁、誹謗三寶。智者當觀:『我既受得如是之身,不應生起如是煩惱,受諸惡果。』」

迦葉菩薩言:「世尊,有無漏果,復言智者斷諸果報,無漏果報在斷中不?諸得道人有無漏果,如其智者求無漏果,云何佛說一切智者應斷果報?若其斷者,今諸聖人云何得有?」

「善男子,如來或時因中說果,果中說因。如世間人說泥即是瓶,縷即是衣,是名因中說果。果中說因者,牛即水草,人即是食。我亦如是因中說果,先於經中作是說言:『我從心身至梵天邊。』是名因中說果。果中說因,此六入者名過去業,是名果中說因。善男子,一切聖人真實無有無漏果報,一切聖人修道果報更不生漏,是故名為無漏果報。善男子,有智之人如是觀時,即得永滅煩惱果報。善男子,智者觀已,為斷如是煩惱果報修習聖道。聖道者即空無相願,修是道已,能滅一切煩惱果報。」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皆從煩惱而得果報。言煩惱者,所謂惡也,從惡煩惱所生煩惱亦名為惡。如是煩惱則有二種:一因、二果。因惡故果惡,果惡故子惡。如紝婆果,其子苦故,華果莖葉一切皆苦。猶如毒樹,其子毒故,果亦是毒。因亦眾生,果亦眾生。因亦煩惱,果亦煩惱。煩惱因果即是眾生,眾生即是煩惱因果。若從是義,云何如來先喻雪山亦有毒草、微妙藥王?若言煩惱即是眾生,眾生即是煩惱,云何而言眾生身中有妙藥王?」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無量眾生咸同此疑,汝今能為啟請求解,我亦能斷。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雪山喻者即是眾生,言毒草者即是煩惱,妙藥王者即凈梵行。善男子,若有眾生能修如是清凈梵行,是名身中有妙藥王。」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眾生有清凈梵行?」

「善男子,猶如世間從子生果,是果有能與子作因,有不能者。有能作者,是名果子;若不能作,唯得名果,不得名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皆有二種:一者、有煩惱果是煩惱因;二者、有煩惱果非煩惱因。是煩惱果非煩惱因,是則名為清凈梵行。

「善男子,眾生觀受,知是一切漏之近因,所謂內外漏。受因緣故,不能斷絕一切諸漏,亦不能出三界牢獄。眾生因受,著我、我所,生於心倒、想倒、見倒。是故眾生先當觀受,如是受者,為一切愛而作近因,是故智者欲斷愛者,當先觀受。善男子,一切眾生十二因緣所作善惡皆因受時,是故我為阿難說言:『阿難,一切眾生所作善惡皆是受時。』是故智者先當觀受;既觀受已,復當更觀如是受者何因緣生?若因緣生,如是因緣復從何生?若無因生,無因何故不生無受?復觀是受,不因自在天生,不因士夫生,不因微塵生,非時節生,不因想生,不因性生,不從自生,不從他生,非自他生,非無因生。是受皆從緣合而生,因緣者即是愛也。是和合中,非有受、非無受,是故我當斷是和合,斷和合故則不生受。善男子,智者既觀因已,次觀果報。眾生因受受於地獄、餓鬼、畜生,乃至三界無量苦惱,受因緣故受無常樂,受因緣故斷於善根,受因緣故獲得解脫。作是觀時,不作受因。云何名為不作受因?謂分別受,何等受能作愛因,何等愛能作受因。善男子,眾生若能如是深觀愛因、受因,則便能斷我及我所。

「善男子,若人能作如是等觀,則應分別愛之與受在何處滅,即見愛受有少滅處,當知亦應有畢竟滅,爾時即於解脫生信;生信心已,是解脫處何由而得?知從八正,即便修習。云何名為八正道耶?是道觀受有三種相:一者、苦,二者、樂,三者、不苦不樂。如是三種,俱能增長身之與心。何因緣故能增長耶?觸因緣也。是觸三種:一者、無明觸,二者、明觸,三者、非明無明觸。言明觸者即八正道,其餘二觸增長身心及三種受,是故我應斷二種觸因緣,觸斷故不生三受。善男子,如是受者,亦名為因,亦名為果,智者當觀亦因亦果。云何為因?因受生愛,名之為因。云何名果?因觸生故,名之為果。是故此受亦因亦果。智者如是觀是受已,次復觀愛。受果報故,名之為愛。智者觀愛復有二種:一者、雜食,二者、無食。雜食愛者,因生老病死一切諸有;無食愛者,斷生老病死一切諸有,貪無漏道。智者復當作如是念:『我若生是雜食之愛,則不能斷生老病死。我今雖貪無漏之道,不斷受因則不能得無漏道果,是故應當先斷是觸。』觸既斷已,受則自滅;受既滅已,愛亦隨滅,是名八正道。善男子,若有眾生能如是觀,雖有毒身,其中亦有微妙藥王;如雪山中雖有毒草亦有妙藥。善男子,如是眾生雖從煩惱而得果報,而是果報更不復為煩惱作因,是即名為清凈梵行。

「複次,善男子,智者當觀受、愛二事何因緣生?知因想生。何以故?眾生見色亦不生貪,及觀受時亦不生貪。若於色中生顛倒想,謂色即是常樂我凈,受是常恆無有變易,因是倒想生貪恚痴。是故智者應當觀想。云何觀想?當作是念:『一切眾生未得正道皆有倒想。云何倒想?於非常中生於常想,於非樂中生於樂想,於非凈中生於凈想,於空法中生於我想,於非男女大小晝夜歲月衣服房舍卧具生於男女至卧具想。』是想三種:一者、小,二者、大,三者、無邊。小因緣故生於小想,大因緣故生於大想,無量緣故生無量想。復有小想,謂未入定;復有大想,謂已入定;復有無量想,謂十一切入。復有小想,所謂欲界一切想等;復有大想,所謂色界一切想等;復有無量想,謂無色界一切想等。三想滅故,受則自滅,想、受滅故,名為解脫。」

迦葉菩薩言:「世尊,滅一切法名為解脫,如來云何說想、受滅名解脫耶?」

佛言:「善男子,如來或時因眾生說,聞者解法;或時因法說於眾生,聞者亦解說於眾生。云何名為因眾生說,聞者解法?如我先為大迦葉說:『迦葉,眾生滅時,善法則滅。』是名因眾生說,聞者解法。云何因法說於眾生,聞者亦解說於眾生?如我先為阿難說言:『我亦不說親近一切法,亦復不說不親近一切法。若法近已,善法衰羸,不善熾盛,如是法者不應親近。若法近已,不善衰滅,善法增長,如是法者是應親近。』是名因法說於眾生,聞者亦解說於眾生。善男子,如來雖說想、受二滅,則已總說一切可斷。智者既觀如是想已,次觀想因,是無量想因何而生?知因觸生。是觸二種:一者、因煩惱觸,二者、因解脫觸。因無明生名煩惱觸,因明生者名解脫觸。因煩惱觸生於倒想,因解脫觸生不倒想。觀想因已,次觀果報。」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以因此煩惱之想生於倒想,一切聖人實有倒想而無煩惱,是義云何?」

佛言:「善男子,云何聖人而有倒想?」

迦葉菩薩言:「世尊,一切聖人牛作牛想,亦說是牛;馬作馬想,亦說是馬;男女大小舍宅車乘去來亦爾,是名倒想。」

「善男子,一切凡夫有二種想:一者、世流布想,二者、著想。一切聖人唯有世流布想,無有著想。一切凡夫惡覺觀故,於世流布生於著想。一切聖人善覺觀故,於世流布不生著想。是故凡夫名為倒想,聖人雖知,不名倒想。智者如是觀想因已,次觀果報:『是惡想果,在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中受。如我因斷惡覺觀故,無明觸斷,是故想斷;因想斷故,果報亦斷。』智者為斷如是想因,修八正道。善男子,若有能作如是等觀,則得名為清凈梵行。善男子,是名眾生毒身之中有妙藥王,如雪山中雖有毒草亦有妙藥。

「複次,善男子,智者觀欲。欲者即是色、聲、香、味、觸。善男子,即是如來因中說果。從此五事生於欲耳,實非欲也。善男子,愚痴之人貪求受之,於是色中生顛倒想,乃至觸中亦生倒想,倒想因緣便生於受,是故世間說因倒想生十種想。欲因緣故,在於世間受惡果報。以惡加於父母、沙門、婆羅門等,所不應作而故作之不惜身命。是故智者觀是惡想因緣故生欲心。智者如是觀欲因已,次觀果報:『是欲多有諸惡果報,所謂地獄、餓鬼、畜生、人中、天上,是名觀果報。若是惡想得除滅者,終不生於此欲心也,無欲心故不受惡受,無惡受故則無惡果。是故我應先斷惡想,斷惡想已,如是等法自然而滅。』是故智者為滅惡想修八正道,是則名為清凈梵行,是名眾生毒身之中有妙藥王,如雪山中雖有毒草亦有妙藥。

「複次,善男子,智者如是觀是欲已,次當觀業。何以故?有智之人當作是念:『受想觸欲即是煩惱,是煩惱者能作生業,不作受業。』如是煩惱與業共行,則有二種:一、作生業,二、作受業。是故智者當觀於業,是業三種,謂身口意。善男子,身口二業,亦名為業,亦名業果;意唯名業,不名為果,以業因故則名為業。善男子,身口二業名為外業,意業名內。是三種業共煩惱行故作二種業:一者、生業,二者、受業。善男子,正業者即意業也,期業者謂身口業。先發故名意業,從意業生名身口業,是故意業得名為正。智者觀業已,次觀業因。業因者即無明觸,因無明觸,眾生求有,求有因緣即是愛也,愛因緣故造作三種身口意業。善男子,智者如是觀業因已,次觀果報。果報有四:一者、黑黑果報,二者、白白果報,三者、雜雜果報,四者、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報。黑黑果報者,作業時垢,果報亦垢;白白果報者,作業時凈,果報亦凈;雜雜果報者,作業時雜,果報亦雜;不白不黑不白不黑果報者,名無漏業。」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先說無漏無有果報,今云何言不白不黑果報耶?」

佛言:「善男子,是義有二:一者、亦果亦報,二者、唯果非報。黑黑果報,亦名為果,亦名為報。黑因生故得名為果,能作因故複名為報。凈雜亦爾。無漏果者,因有漏生故名為果,不作他因不名為報,是故名果,不名為報。」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是無漏業非是黑法,何因緣故不名為白?」

「善男子,無有報故不名為白,對治黑故故名為白,我今乃說受果報者名之為白。是無漏業不受報故,不名為白,名為寂靜。如是業者,有定受報處。如十惡法,定在地獄、餓鬼、畜生;十善之業,定在人天。十不善法有上中下。上因緣故受地獄身,中因緣故受畜生身,下因緣故受餓鬼身。人業十善,復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因緣故生郁單越,中因緣故生弗婆提,上因緣故生瞿陀尼,上上因緣生閻浮提。有智之人作是觀已,即作是念:『我當云何斷是果報?』復作是念:『是業因緣,無明、觸生。我若斷除無明與觸,如是業果則滅不生。』是故智者為斷無明、觸因緣故修八正道,是則名為清凈梵行。善男子,是名眾生毒身之中有妙藥王,如雪山中雖有毒草亦有妙藥。

「複次,善男子,智者觀業、觀煩惱已,次觀是二所得果報。是二果報即是苦也。既知是苦則能舍離一切受生。智者復觀煩惱因緣生於煩惱,業因緣故亦生煩惱,煩惱因緣復生於業,業因緣生苦,苦因緣故生於煩惱,煩惱因緣生有,有因緣生苦,有因緣生有,有因緣生業,業因緣生煩惱,煩惱因緣生苦,苦因緣生苦。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觀,當知是人能觀業苦。何以故?如上所觀,即是生死十二因緣。若人能觀如是生死十二因緣,當知是人不造新業,能壞故業。善男子,有智之人觀地獄苦,觀一地獄乃至一百三十六所,一一地獄有種種苦,皆是煩惱業因緣生;觀地獄已,次觀餓鬼、畜生等苦;作是觀已,復觀人天所有諸苦,如是眾苦皆從煩惱業因緣生。善男子,天上雖無大苦惱事,然其身體柔軟細滑,見五相時極受大苦,如地獄苦等無差別。善男子,智者深觀三界諸苦,皆從煩惱業因緣生。善男子,譬如壞器即易破壞,眾生受身亦復如是,既受身已是眾苦器。譬如大樹華果繁茂,眾鳥能壞,如多乾草,小火能焚,眾生受身為苦所壞亦復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觀苦八種如聖行中,當知是人能斷眾苦。

「善男子,智者深觀是八苦已,次觀苦因。苦因者,即愛無明。是愛無明則有二種:一者、求身,二者、求財。求身求財,二俱是苦。是故當知愛無明者即是苦因。善男子,是愛無明則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內能作業,外能增長。又復內能作業,外作業果。斷內愛已,業則得斷;斷外愛已,果則得斷。內愛能生未來世苦,外愛能生現在世苦。智者觀愛即是苦因。既觀因已,次觀果報。苦果報者,即是取也。愛果名取,是取因緣,即內外愛,則有愛苦。善男子,智者當觀愛因緣取,取因緣愛。若我能斷愛、取二事,則不造業,受於眾苦。是故智者為斷愛苦,修八正道。善男子,若有人能如是觀者,是則名為清凈梵行。是名眾生毒身之中有妙藥王,如雪山中雖有毒草亦有妙藥。」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清凈梵行?」

佛言:「善男子,一切法是。」

迦葉菩薩言:「世尊,一切法者,義不決定。何以故?如來或說是善不善,或時說為四念處觀,或說是十二入,或說是善知識,或說是十二因緣,或說是眾生,或說是正見、邪見,或說十二部經,或說即是二諦。如來今乃說一切法為凈梵行,悉是何等一切法耶?」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微妙《大涅槃經》,乃是一切善法寶藏。譬如大海是眾寶藏,是涅槃經亦復如是,即是一切字義秘藏。善男子,如須彌山眾葯根本;是經亦爾,即是菩薩戒之根本。善男子,譬如虛空是一切物之所住處;是經亦爾,即是一切善法住處。善男子,譬如猛風無能系縛;一切菩薩行是經者亦復如是,不為一切煩惱惡法之所系縛。善男子,譬如金剛無能壞者;是經亦爾,雖有外道惡邪之人,不能破壞。善男子,如恆河沙無能數者;如是經義亦復如是,無能數者。

「善男子,是經典者,為諸菩薩而作法幢如帝釋幢。善男子,是經即是趣涅槃城之商主也。如大導師引諸商人趣向大海。善男子,是經能為諸菩薩等作法光明,如世日月能破諸闇。善男子,是經能為病苦眾生作大良藥,如香山中微妙藥王能治眾病。善男子,是經能為一闡提杖,猶如羸人因之得起。善男子,是經能為一切惡人而作橋樑,猶如世橋能渡一切。善男子,是經能為行二十五有者,遇煩惱熱而作陰涼,如世間蓋遮覆暑熱。善男子,是經即是大無畏王,能壞一切煩惱惡魔,如師子王降伏眾獸。善男子,是經即是大神咒師,能壞一切煩惱惡鬼,如世咒師能去魍魎。善男子,是經即是無上霜雹,能壞一切生死果報,如世雹雨壞諸果實。善男子,是經能為壞戒目者作大良藥,猶如世間安闍那葯善療眼痛。善男子,是經能住一切善法,如世間地能住眾物。善男子,是經即是毀戒眾生之明鏡也,如世明鏡見諸色像。善男子,是經能為無慚愧者而作衣服,如世衣裳障蔽形體。善男子,是經能為貧善法者作大財寶,如功德天利益貧者。善男子,是經能為渴法眾生作甘露漿,如八味水充足渴者。善男子,是經能為煩惱之人而作法床,如世之人遇安隱床。善男子,是經能為初地菩薩至十住菩薩而作瓔珞、香華、塗香、末香、燒香,清凈種性具足之乘,過於一切六波羅蜜受妙樂處,如忉利天波利質多羅樹。善男子,是經即是剛利智斧,能伐一切煩惱大樹,即是利刀能割習氣,即是勇健能摧魔怨,即是智火焚煩惱薪,即因緣藏出辟支佛,即是聞藏生聲聞人,即是一切諸天之眼,即是一切人之正道,即是一切畜生依處,即是餓鬼解脫之處,即是地獄無上之尊,即是一切十方眾生無上之器,即是十方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之父母也。

「善男子,是故此經攝一切法,如我先說。此經雖攝一切諸法,我說梵行即是三十七助道法。善男子,若離如是三十七品,終不能得聲聞正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不見佛性及佛性果。以是因緣,梵行即是三十七品。何以故?三十七品,性非顛倒,能壞顛倒;性非惡見,能壞惡見;性非怖畏,能壞怖畏;性是凈行,能令眾生畢竟造作清凈梵行。」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有漏之法亦復能作無漏法因,如來何故不說有漏為凈梵行?」

「善男子,一切有漏即是顛倒,是故有漏不得名為清凈梵行。」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世第一法為是有漏、是無漏耶?」

佛言:「善男子,是有漏也。」

「世尊,雖是有漏,性非顛倒,何故不名清凈梵行?」

「善男子,世第一法,無漏因故,似於無漏向無漏故,不名顛倒。善男子,清凈梵行,發心相續乃至畢竟。世第一法,唯是一念,是故不得名凈梵行。」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眾生五識亦是有漏,非是顛倒,復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凈梵行?」

「善男子,眾生五識雖非一念,然是有漏,復是顛倒,增諸漏故名為有漏,體非真實著想故倒。云何名為體非真實著想故倒?非男女中生男女想,乃至舍宅、車乘、瓶衣亦復如是,是名顛倒。善男子,三十七品性無顛倒,是故得名清凈梵行。善男子,若有菩薩於三十七品,知根、知因、知攝、知增、知主、知導、知勝、知實、知畢竟者,如是菩薩則得名為清凈梵行。」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知根乃至知畢竟耶?」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菩薩發問為於二事:一者、為自知故,二者、為他知故。汝今已知,但為無量眾生未解啟請是事,是故我今重讚歎汝。善哉!善哉!善男子,三十七品,根本是欲,因名明觸,攝取名受,增名善思,主名為念,導名為定,勝名智慧,實名解脫,畢竟名為大般涅槃。善男子,善欲即是初發道心,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是故我說欲為根本。善男子,如世間說,一切苦惱,愛為根本;一切疹病,宿食為本;一切斷事,斗諍為本;一切惡事,虛妄為本。」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先於此經中說,一切善法,不放逸為本,今乃說欲,是義云何?」

佛言:「善男子,若言生因,善欲是也;若言了因,不放逸是。如世間說,一切果者,子為其因;或復有說,子為生因,地為了因。是義亦爾。」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來先於余經中說,三十七品,佛是根本,是義云何?」

「善男子,如來先說眾生初知三十七品,佛是根本;若自證得,欲為根本。」

「世尊,云何明觸名之為因?」

「善男子,如來或時說明為慧,或說為信。善男子,信因緣故,親近善友,是名為觸;親近因緣,得聞正法,是名為觸;因聞正法,身口意凈,是名為觸;因三業凈,獲得正命,是名為觸;因正命故得凈根戒,因凈根戒樂寂靜處,因樂寂靜能善思惟,因善思惟得如法住,因如法住得三十七品,能壞無量諸惡煩惱,是名為觸。善男子,受名攝取,眾生受時能作善惡,是故名受為攝取也。善男子,受因緣故生諸煩惱,三十七品能破壞之,是故以受為攝取也。因善思惟能破煩惱,是故名增。何以故?勤修習故得如是等三十七品。若觀能破諸惡煩惱要賴專念,是故以念為主。如世間中,一切四兵隨主將意;三十七品亦復如是,皆隨念主。善男子,既入定已,三十七品能善分別一切法相,是故以定為導。是三十七品分別法相,智為最勝,是故以慧為勝。如是智慧知煩惱已,智慧力故,煩惱消滅。如世間中,四兵壞怨或一或二,勇健者能;三十七品亦復如是,智慧力故能壞煩惱,是故以慧為勝。善男子,雖因修習三十七品獲得四禪神通安樂,亦不名實;若壞煩惱證解脫時,乃名為實。是三十七品發心修道,雖得世樂及出世樂、四沙門果及以解脫,亦不得名為畢竟也;若能斷除三十七品所行之事,是名涅槃,是故我說畢竟者即大涅槃。

「複次,善男子,善愛念心,即是欲也。因善愛念,親近善友,故名為觸,是名為因。因近善友,故名為受,是名攝取。因近善友,能善思惟,故名為增。因是四法,能生長道,所謂欲、念、定、智,是即名為主、導、勝也。因是三法得二解脫,除斷愛故心得解脫,斷無明故慧得解脫,是名為實。如是八法,畢竟得果,名為涅槃,故名畢竟。

「複次,善男子,欲者即是發心出家。觸者即是白四羯磨,是名為因。攝者即是受二種戒:一者、波羅提木叉戒,二者、凈根戒。是名為受,是名攝取。增者即是修習四禪。主者即是須陀洹果、斯陀含果。導者即是阿那含果。勝者即是阿羅漢果。實者即是辟支佛果。畢竟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複次,善男子,欲名為識,觸名六入,攝名為受,增名無明,主名名色,導名為愛,勝名為取,實名為有,畢竟者名生老病死。」

推薦閱讀:

大般涅槃经集解 (21卷---40卷)(大正藏1763部)
1767 38 P0041 大般涅槃經疏(33卷)〖隋 灌頂撰〗貳
不二法門 之 涅槃、世間,正道、邪道,實、不實
《大涅槃禪》 師子吼品第二十三(1)
《法華探微》(52)涅槃真實法,世皆不牢固

TAG:菩薩 | 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