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與開掛人生之間的距離,只差這一點

大家好,我是劉軒。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從哈佛大學到職場,是如何利用心理學獲得快速成長的。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懂得努力了。

過去幾年,我常在大陸和台灣之間行走,認識了許多80後、90後,我發現,通過自身努力去提升自己,改善生活乃至命運,越來越成為這些年輕人的共識。

我見過凌晨仍在埋首夜讀的大學生,利用業餘時間進修的白領,手不釋卷的年輕老闆,邊打工邊遊歷世界的窮游族……

對於他們來說,努力好像成為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當然了,這也與日益加劇的生存競爭環境有關——不努力,就很可能被飛速前行的時代列車拋下。

但另一方面,我也知道,並非所有的努力都有明顯的成效,用心付出也不一定得到所希冀的收穫。

有一次在大學裡演講,有位年輕學生就問:「我讀過不少勵志書和名人傳,很受感動和鼓舞,也按照書里說的方法去努力了,下了很大功夫,但一段時間過去後,為什麼沒有太大的進步呢?」

答案很簡單:「蠻幹」式的努力,只會讓你「努力反被努力誤」。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受到某些「雞湯」的激勵,每天都很熱血地去工作,從踏入公司開始,整個人就「燃」起來,風風火火地處理各種事情,恨不能一個小時同時去做兩百件事情,但常常是熱心辦壞事,工作業績平平,甚至人緣都處得一般。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激勵他們努力的那些理念和方法,都已經過時了。

不能否認,至今仍大肆流行的勵志書、雞湯文、成功學,確實鼓舞過幾代年輕人,至少幫助建立了努力拚搏的心態。

然而,問題在於,此類讀物過分誇大了「心態」的作用,也就導致了很多人「蠻幹」式的努力,誤以為只要努力,就一定怎樣怎樣。

這套以「心態」為核心的成功邏輯,其實是建立在上個世紀某個特定階段的經濟結構、社會文化和人情世故之上的,早就已經過時了,也從來沒有科學實驗和理論證明這套邏輯是有效的。

現在還按照這些來做,恐怕只能收穫一些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更多的迷惑罷了。

在當前時代,正確的方向和科學的方法,遠比埋頭苦幹要重要得多。

我有一個好友,長年來苦惱於身材問題,為了減重,她嘗試過運動、節食,甚至減肥藥,付出了很多努力和代價,但成效卻很平平。

直到她放棄這種「蠻幹」式的努力,開始靜下心來研究,學習了很多專業健身知識,並經常請教營養師該怎麼吃,才終於成功地減到了目標體重,再也不受身材問題的困擾。

再以我自己為例,我以前很不喜歡跑步,因為既無聊又容易累。直到有一天,我需要參加一個「鐵人三項」競賽,一位專業教練建議我:先換一雙鞋子。

我才知道,原來跑步不是隨便一雙運動鞋就可以!而且從鞋子開始,我刷新了很多對跑步的認識。若沒有教練的專業指導,我就完全錯過了這項運動的樂趣。現在的我,跑個半馬都不是問題。

▲劉墉、劉軒父子深深影響了幾代年輕人的成長

很多人之所以勞無所得,往往就因為勤於「努力」,而懶於「方法」,所以「努力反被努力誤」。這使大多數人容易走入的誤區,連我也不能例外。

在哈佛大學讀書時,我也有一段努力從本科讀到碩士一路攻到博士班的「勵志」經歷。

你可能會覺得我像很多傳說中的「學霸」一樣,是每天都熬夜自修,泡圖書館,穿梭在各個課堂,與教授們談笑風生,打通學問的奇經八脈,最後走向學術巔峰吧。

其實完全不是。

因為哈佛規定前兩年不分專業,學生可以自由選課,所以,一開始,我用盡一切時間聽各種課程,拚命學習,很勵志很雞湯吧!

▲劉墉、劉軒父子在哈佛

但結果是,我把大腦塞得滿滿的,讓自己筋疲力盡,卻毫無建樹。我才意識到,一個人精力有限,再努力也不可能裝下所有學問!

於是,我轉變策略,只去聽自己感興趣的,再決定要不要深入。雖然這聽上去不那麼勵志了,但讓我免除了「努力反被努力誤」的結局。

在上了各種課程後,我發現心理學很特別,它不僅提供學術理論,還能應用到人生的各個方面。

無論你是工作、戀愛、學習、應酬、營銷、創意…從心理學中都能找到方法來使用,於是我就主修了心理學,並因此更加知道人應該怎樣去正確地努力,也樂於試驗各種「有用」的心理學技巧。

修完博士班後,我回到台灣,做過主持人、DJ、品牌顧問、作家、演說家、營銷專家等等不同領域裡的職業,有時甚至同時身兼數職,居然都做得不錯。

▲《我是演說家》總冠軍

有不少人好奇,以一個人的有限時間和精力,怎樣做到在如此截然不同的身份中頻繁切換,還能保持高效自如的狀態?

其實這也得益於心理學,讓我知道哪些是關鍵,在哪個方向用力最有效。

比如,什麼樣的時間安排會讓人更有效率,如何從身體語言判斷對方的真實想法,社交場合怎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負面情緒來了如何迅速擺脫,等等。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方法會很理論,但恰恰相反,它更像是我隨身攜帶的一個工具,拿起來就可以用,而且很好用,我稱之為Psychology you can use。

掌握了這些心理學工具,你會發現,原來模糊不清的很多事情變得清晰明朗,就像有了一雙「透視眼」,能夠清楚地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不至於走彎路或白費力氣。

這也是我在二十年的心理學實踐中獲得的體悟和益處。

就在去年的7月,我來到了十點課堂。把這些心理學工具整理成了12堂課,每堂課是一個工具,也是一個方法,幫你更有效率的去努力,也幫你解決人生中的一些問題。

比如:

你可以通過「閱人術」看穿人際交往中的潛台詞;

通過「溝通術」迅速提升自己的說服能力;

通過「情場術」了解自己創造好「桃花運」的原理…

學習的方法,除了每期視頻教授核心訣竅,還會提供隨手卡片,供日常生活中隨時查閱和應用。

不過坦白講,在一開始的時候,也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入手,因為之前沒有人這樣拍過心理學課程。

整個製作團隊都是從零開始嘗試,光是腳本就嘗試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怎麼講理論,故事怎麼穿插,各個部分的比重怎麼設定等等,都是經過許多次的試錯、調整,才得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果。

也因此,當我們在拍攝過程中,甚至拍攝完畢後,發現有些地方不對,需要調整,也要很心痛的去砍掉、去重拍。

我記得第二集重拍了兩次,第五集重拍了三次,有幾集在臨近更新時間了,突然想到了更好的呈現方式,那就全員加班來重拍需要的部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重拍和修正?除了團隊所有成員都想做出最精緻的課程之外,是我們在不斷問自己同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大家看完課程後,馬上就能用?

所以,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嘗試了各種視覺、聽覺的方法,並使用全新的講解方式。

當你看完課程,會覺得非常流暢,好像把一件事情說的很輕鬆,其實,這些都是所有製作人員拼力讓課程更加「有用」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當我看到課程留言區有很多真摯的留言時,也真的感受到內心深處的震動和感動。

像「婚姻里必須知道的十件事」那堂課,有的朋友看了很有感觸,說剛好跟另一半有些溝通不良,看到課程後會試試不同的溝通方式;

「勇敢挑戰生活的現狀」那堂課,有朋友留言說自己正面臨人生低潮,這堂課給了他希望,讓他勇敢邁出一步;

「面對負面情緒」那堂課講到自我溝通,有朋友留言說,想起了過去的親人的聲音,潸然淚下。

我經常看大家留言時感動到落淚。這也許是緣分,也許是巧合,恰好讓大家在某個時候看到了有幫助的課。

如果課程中任何一集的任何一個方法,幫到任何一個朋友,我想都是製作團隊每個成員的最大的幸福,也讓我有更大的動力去計划下一季的內容。

雖然隔著網路,隔著海峽,隔著手機屏幕,我們並沒有當下眼神的交集,但每一次的用心付出,每一條熱情的留言,都讓我們擁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

這或許是信息時代,藉助冷冰的技術,我們所擁有的一種帶有溫度的相遇吧。

我希望在如此忙碌而快速的現代生活中,透過心理學的方法,幫助你精簡人生中的冗餘、避開努力的彎路、優化人生奮鬥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一起實現每個人心中那自由而快樂的生活。

推薦閱讀:

你和完美身材只差一張椅子的距離
家不在於大小,在於溫馨;心靈不在於距離,在於相通!
異地戀能長久嗎?有多少愛敗給了漫漫時空與遙遙距離!
朋友間的友情和距離

TAG:人生 | 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