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而時習之一直被錯誤解讀(轉帖)

學而時習之一直被錯誤解讀

台灣 銀正雄

我們講到「學而時習之」的本意,大抵不是什麼做學問,就得一遍又一遍的去溫習,以是溫故而知新,「不亦說乎」。道理其實再簡單不過,因為孔子如果真是這麼個意思,顯然他講的,就該是「學而屢習之」,是「屢」而不是「時」了。

再者,咱們這位老夫子,說「學」論「習」,你們看原文,他老人家何嘗講出「溫故而知新」這五個字來,沒有嘛,對不?

以是,我們在面對《論語》的首章首句時,始終就出現這麼個狀況──原文有的,教你國文的老師給改了意思;原文沒有的,嗐,硬是畫蛇添足的給附會了。

但,這能怪他們強作解人嗎?

顯然不能,畢竟他們所知道的,也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都在教條主義和功利主義上大加發揮──溫故而「欲」知新,不就是這麼回事嗎?可溫故,就真的能知新?那可未必,還要看大家所學的是什麼唄,不可一概而論的。

這就是我們現代人讀書的毛病,站在古人的肩頭上,亂畫古人的臉。但這還算是好的,有的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笑巨人呢。

此所以不但是讀《論語》,要將心比心,就算是看《資治通鑑》吧,豈可學柏楊那樣,硬是用半吊子的自由主義觀點,胡說什麼司馬光不懂民主,這不是笑話嗎?這是厚誣古人,讀書人不能做這種事。

如今大家都知道了,孔夫子是中國歷史上開風氣之先的第一位平民教育家。在他之前,一般老百姓幾乎沒有接觸書本,拜師學習的機會,其中原因並非只有王室貴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特權。

不是的,果然此說可以言之成理,孔子又怎麼可能在 30 歲這一年開始設帳授徒的教起書來,而且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原因當然很多,但關鍵是還在作為書籍的形式──竹簡,不易流通之故。

要知春秋時代的竹簡,又包括「木牘」在內,平日不讀時,就得捲成一捲又一捲的,不說拿在手上端的發沉。你就講要擱在家裡吧,請問,往哪擺?沒個大桌子大櫥的,還真讓人犯愁不是?

再說了,一般農戶,平常要收拾個犛耕用的器具,在茅屋內都得大費周章,哪還有多餘的地方去擺這百無一用的竹簡這東西啊?

讀書,是有錢人家少爺的事。

這種認知,漫說早在春秋以前就有,直到我出生後的 1950 年代,還聽家中老一輩的在嘀嘀嘟嘟咕嚨著:「能讓孩子讀到小學畢業就算不錯了,上初高中念大學,那是有錢人家的事。」

大家聽聽, 2500 年前的大陸河南、山東,對於教育的傳承是這麼個見解, 2500 年後的台灣,也沒多大改變。這種出自民族基因的共同記憶,在在說明,什麼海峽兩岸不兩岸的,壓根兒彼此都是來自同一根苗,都是中國人。

話說回頭,竹簡非但不易收藏和流通,追源溯始,竹簡的製作更是耗時耗心力。這不,你要搞出一片竹簡,就得上山去砍竹子,先是砍成一截一截的,再用火去烤,一直烤到脫水烘乾為止。

這個過程,稱之為「殺青」。

這麼一講,大家就明白了,原來我們日常電影使用的術語 「殺青」一詞,竟是來自中國遠古的周朝。你還能說咱們不是文武周公、西周先民的子孫嗎?

以此,產生一個問題,為什麼竹子要殺青?答曰,防其變形,防止蟲蛀?更便於在完工後的竹簡上,書寫當時流行的中國文字鐘鼎文。於是,竹簡,又有一說,謂之「汗青」。此即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典故出處。

試想,如此製作耗時的竹簡,要是拿到市面上販賣,豈能不昂貴?當然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負擔得起的。

更何況,就周代的制度而言,竹子也屬各諸侯的私產,不是可以任意砍伐的。也為此,掌管汗青竹簡大量書籍的,還得專設一個衙門來統籌,譬如和孔子同一時代的老子,幹的就是這個官署「守藏室」的一名小官員。

會講這麼多,即是跟大家說明一個道理,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年代,想讀個書,做個學問,遠不如今天的我們這麼容易,哪能啊?

到此,我們就自然明白,孔夫子為什麼會發出這句「學而時習之」的感嘆因由了──

原來,不管是讀本書也好,做學問也好,每天朝也思暮也想的,都不容易。現在可好了,大家有機會有時間能夠學習了,還能不打心底發出喜悅之情嗎?

如此一解,底下接著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自是豁然開脫,貫穿一氣,好講得很了。

正是因為讀書之不易,情況簡直如同思念老是見不著面的好友〈要講情人也行〉那般,如今這人突然打從遠方出現在自個兒跟前了,對你有說有笑,還能不讓人打心底直笑出聲來直樂著?

所以啊,做學問是自己的事,悅於內心而樂諸神情,誠於中而形於外。這樣的心情,外人自是不易體會,我們當然也不會因此老大不高興。如此細想,在座諸位能不是君子乎?

大家聽聽,這像不像孔門開學時,老師的貼心叮嚀?同時,這也是《論語》編書者的用心良苦之處,開宗明義的告訴我們,這本經典來之不易,現在有機會問世了,讓後代的弟子可以據而習之了,能「不亦說乎」?

「學而第一」,我們就討論到這裡,最後請記住,做學問,純粹只是單純的學習,絕沒有任何功利上的目的,這樣的學習才會快樂。


推薦閱讀:

解讀西蒙?波伏娃
徐宗新:解讀《刑法》修正案八
解讀易經密碼【上】
銀翹散——經方解讀(三十六)
【解讀男人】男人都想要的5種婚外情人

TAG:錯誤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