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檔案大揭秘:正大光明匾額背後的故事

0 推薦 收藏 清宮檔案大揭秘:正大光明匾額背後的故事2006-03-20 03:03:00來自:pchome的博客 新建目錄...根目錄新手試用頻道

隨著道光皇帝日漸衰老,奕詝和奕訢在各自老師的輔佐下,加緊了暗爭父寵,謀奪皇位的步伐。關於他們兄弟爭寵的事有兩個很有意思的趣聞。  道光晚年的一個春天,道光皇帝命皇子隨駕到南苑圍獵。圍獵是清朝推崇尚武傳統的活動,通常也是檢驗皇子騎射才幹的考試。面對老氣橫秋的父皇,奕詝、奕訢兄弟二人都清楚此次校獵的重要,各自做了充分的準備。  圍獵中奕訢得心應手,獲得獵物最多。不勝欣喜之餘,還即興賦詩一首。正得意間,忽見奕詝垂手侍立,不發一箭。原來,奕詝知道自己騎射不如奕訢,遂於事前問計於他的老師杜受田。杜受田熟諳政治權術,善於揣摩道光皇帝的心理。他告誡奕詝說:阿哥到圍場,萬勿發一槍一矢,並要約束從人不得捕一生物。復命時,皇上如果問及原因,便說:「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諸弟競爭也。」還叮囑說:你這樣回答,就一定能合乎皇上的心思,這是你一生的緊要關頭,你要切記,不可有一點疏忽。奕詝照計而行,果然,道光皇帝聽後非常高興,讚歎道:「此真帝者之言」!  這則記載同時見於正史《清史稿·杜受田傳》和《清朝野史大觀》卷七,當是可信的。  奕詝用杜受田之計「藏拙示仁」,先下一城。  這真是有作為不如會不作為啊!未完請看(東北新聞網綜合)[編輯:孫鵬]  11  又一次,道光皇帝傳旨召奕詝和奕訢入對問策,就是垂詢國事政務。二人接旨後分別請教自己的老師。  此時奕訢的老師是卓秉恬,卓秉恬嘉慶七年中進士,有才氣,屬於少年得志類型的知識份子,喜經世致用之學。他步入仕途後體察民情,為政多所興革,升遷較快,歷任工部、兵部、吏部尚書,道光二十五年充任經筵直講,授體仁閣大學士。此人的特點是辦事認真,好發議論。如九卿會議制度,自軍機處成立後逐漸形同虛設,到道光年間,遇有九卿會議,經常只由一兩個王公或權相決定大計,其他與會者不過應名畫諾而已,惟獨卓秉恬一本正經,侃侃而談,據理爭辯,為此常不為同僚所認同。  當奕訢徵詢他的意見時,他鑒於奕訢思維敏捷、口齒伶俐、知識紮實的特點,確定了充分展示才華的策略。告訴奕訢說:「上(道光帝)如有所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杜受田卻告誡奕詝:「阿哥如條陳時政,知識萬不敵六爺,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意思就是,只要皇上說自己快死了,不等他問國家交給你該怎麼辦時,你就只管趴地下哭就成了。奕詝言聽計從,使道光皇帝深感這個孩子仁孝。這位後來的咸豐皇帝在老師的幫助下,「藏拙示孝」再下一城。  這真是會說不如會不說啊。  此則記載雖僅見於野史,但兩個故事的演繹邏輯明顯相同,所描述的道光皇帝的性格特點也是一致的。特別是從事後咸豐皇帝對杜受田的恩寵有加和恭親王對卓秉恬的曖昧冷淡等實際表現來看,杜卓二人在輔佐皇子爭位中的舉措得失便顯而易見了。未完請看(東北新聞網綜合)[編輯:孫鵬]  12  詩注的大意是:孝全成皇后由皇貴妃攝六宮事。旋正中宮,數年暴崩,事多隱秘。其時孝和皇后尚在,家法森嚴,宣宗亦不敢違命。故謚之曰「全」。道光皇帝為此十分悲痛,於是決定不立其他妃嬪的兒子而立奕詝,似乎道光皇帝想以此告慰非正常死亡的孝全成皇后的亡靈。同時也因為他在活著的皇子中年齡最大。  其四:道光皇帝晚年最鍾愛奕訢,想把家國大業交給他。在下立皇太子的諭旨時,有好幾次想寫奕訢,但又因為奕詝賢良並且年長,所以猶豫不決。  這幾種說法歸納起來分析,似乎奕訢的優勢在於天資聰穎,而奕詝的優勢在於嫡出、年長,且母有冤屈。聽起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並且有所根椐。第一和第二種說法見於《清稗類鈔·宮闈類》,第三種說法見於《清稗類鈔·禮制類》,第四種說法見於《清朝野史大觀》卷七。但光有根據還不行,因為前三種說法僅見於野史,其中道聽途說和揣摩的成分很多,不足以成為史證。第四種說法雖有正史佐證(見《清史稿·杜受田傳》)但「猶未決」並沒有說明原因。因此,要想判斷這幾則說法的可信度,弄清道光皇帝到底喜歡誰,還要全面的看看相關檔案文獻才行。  道光三十年(1850),被內憂外患困擾多年的道光皇帝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奕詝和奕訢的皇位之爭也有了結果。  讓我們看看有關此事的清宮秘檔,一同來查證一下真實的答案和傳說原由的蛛絲馬跡吧。未完請看(東北新聞網綜合)[編輯:孫鵬]  13  道光皇帝秘密立儲的檔案有幸保存下來。這是惟一存世的一組有關秘密立儲的珍貴檔案和實物,使得今人還能一睹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僅存的、最最機密的、由皇帝手書的傳位諭旨的真容。這組檔案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目前已經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並正在申報「世界文獻遺產」。  這組秘密立儲的檔案和實物有:  楠木鐍匣一個,長三十三厘米,寬十七厘米,厚八點五厘米,外罩黃色羊皮封套。  內裝奏匣一個,上有封條的殘跡。  硃諭一份。上書「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放在一個帶有「慎德堂」圖記的板夾中。根據「慎德堂」圖記和字跡潦草無力的情況,以及《上諭檔》、《清宣宗實錄》的記載,可以證明此份硃諭是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臨死前在圓明園慎德堂親筆書寫的。可見它不是鐍匣中的原藏諭旨,而是公啟鐍匣前宣示的諭旨,後一併放入保存的。  立儲諭旨一份。滿漢合書:「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又漢文書「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沒有滿文。內層的包封紙上寫有「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並有道光皇帝的簽名。外層包封紙上寫有滿文「萬年」,也有簽名。  此外,還有兩份交代身後應辦事項的遺諭。一份包封上寫有「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公同手啟」並貼有封條,上有簽名。另一份包封上貼有封條,蓋有「道光之寶」戳記和「封」字。未完請看(東北新聞網綜合)[編輯:孫鵬]  14  由此看來,道光帝臨死前在親降硃諭的同時,宣示了秘密立儲的諭旨和交代後事的遺諭,並一起交軍機處抄錄在《上諭檔》中。  在這組秘檔中,最有價值的是道光皇帝秘密立儲的諭旨和他臨終前的硃諭。從秘密立儲的諭旨中不僅可以知道立儲的時間,而且,在立奕詝為皇太子的同時,又考慮了奕訢。這種一紙兩諭的特例非常引人注目。此外,道光皇帝臨終前的硃諭中,又有「皇四子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字樣。難道此時大臣中還有關於立儲的異議嗎?  有關奕詝繼位並非毫無波瀾的記載還見於丁國鈞《荷香館瑣言》,其說法是,道光皇帝病危時,召軍機大臣八人到寢宮,命出啟錦匣。當時,奕訢的母親孝靜皇貴妃,暗地裡讓內監叮囑諸臣勿受錦匣。因此諸臣猶豫,不敢接匣。道光皇帝大怒,以手拍床。諸臣這才接匣開啟——立奕詝為皇太子。  這一記載有一些經不住推敲的地方,因為當時道光皇帝身邊的重臣中有杜受田,道光皇帝病重瀕死的前一天,還曾在慎德堂召見了身為軍機大臣大學士的他與祁儁藻,以及尚書何汝霖、侍郎陳孚恩、季芝昌等,談話良久。所以在道光臨終授命之時,必有他在場。別人猶豫,他也不會猶豫,他要是猶豫,後來他就不能受到特別的恩寵了。但從當時在場的其他個別重臣後來遭咸豐皇帝極端冷遇的情況分析,道光皇帝的「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很難說不是有的放失的。  由此可見,歷史上有關奕詝奕訢兄弟爭儲的傳聞,確實事出有因。三、奕訢的悲哀  奕詝成為咸豐皇帝後,奕訢被封為恭親王。雖然親王是皇考封的,但「恭」字卻是皇兄賜的。一個「恭」字所承載的恩澤和深意,奕訢絕對是心知肚明的。至於奕訢有無不滿,他本人諱莫如深,他人也無從確知,只能從一些文獻記載中捕獲少許隱約的感受:咸豐元年(1851年)正月,是道光皇帝寧冥駕的周年。十八歲的恭親王奕訢代皇兄咸豐皇帝奕詝前往道光皇帝的慕陵致祭。此時,春寒料峭,陌頭積雪猶存。一路上,經蘆溝橋,過荊柯山,渡拒馬河,看曉風殘月,聽馬蹄聲碎。這位剛剛在帝位鬥爭中失敗的多才皇子,觸景生情,不禁想起當年隨父巡幸的情形,不勝感慨:未完請看(東北新聞網綜合)[編輯:孫鵬]  15  曙色分林表,迷離隱遠村。  泉流溪口合,鳥語陌頭喧。  石勒碑何在,荊卿墓尚存。  當年曾駐蹕,今日淚雙痕。  詩情悲凄,既充滿了對父皇的緬懷之情,也隱隱流露出一絲空懷壯志的悒鬱和哀怨。  作為帝位競爭的失敗者,不知他此時可曾反思過自己與皇兄在儲位之爭中的舉措得失呢?  不管怎樣,他都要貌似平靜地接受命運的安排。他謹言慎行,曾一度得到咸豐皇帝的信任,出任領班軍機大臣。但是到了咸豐五年(1855),又因奕訢多次請求為其生母孝靜皇貴太妃封后一事,惹得咸豐皇帝大為不快。  事情的起因是孝靜皇貴太妃認為自己撫養咸豐皇帝有功,道光皇帝駕崩後,咸豐皇帝也很孝道,請她遷居壽康宮,又指定圓明園的綺春園即當年道光皇帝奉養孝和皇太后的地方,為她的園居之所。她覺得咸豐皇帝未忘她的「撫聖」之功,故此多次請求晉太后封號,但未能如願。未完請看(東北新聞網綜合)[編輯:孫鵬]  16  據王闓運《祺祥故事》所記:咸豐五年奕訢生母孝靜皇貴太妃病重,當咸豐皇帝去看望這位撫養自己有功的皇貴太妃時,恰遇奕訢從孝靜皇貴太妃的寢宮出來,咸豐皇帝隨口問道:額娘病勢如何?奕訢即答:「已篤!意似等待晉封號方能瞑目。」意思就是:很重了,看樣子就等晉封皇太后便閉眼了。倉促間咸豐皇帝未置可否,僅「哦、哦」應答。沒想到奕訢聽後卻立即到軍機處傳達咸豐皇帝旨意,禮部隨具奏請尊封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后。  為此咸豐皇帝非常生氣,但苦於有輕於言諾之嫌,遂於七月初一日批准了。九天後康慈皇太后病逝。七月二十一日,喪事尚未完全辦完,奕訢便被咸豐皇帝以辦理喪儀疏略的罪名逐出軍機處,並罷黜了所有重要職事,罰回讀書去了,從此再未被咸豐皇帝重用。


推薦閱讀:

塵封檔案:蔣介石最喜愛的十二幅古畫(組圖)
留學-出國留學,個人學籍檔案應存在哪裡?
極為珍貴,德國國家檔案館珍藏的第三帝國彩照!
普洱【名山檔案】邦崴
檔案丨 每日一橋——廈門海滄大橋

TAG:故事 | 檔案 | 背後的故事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