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家拳舊聞(1-6)

內家拳舊聞一——太極拳名家舊事錄瀛人敘述:1. 楊少侯自殺海上.關於楊少侯自殺,在陳微明的《海雲樓集》中有明確記載.那麼楊少侯為什麼自殺呢?是因為有幾位國術館的教師通過李景林約好了楊少侯,要與楊進行切磋交流.時楊已68歲,雖名氣很大,但真打起來已力不從心.楊少侯是很要面子的人,事先請人試了回手,確感非常吃力.由於答應李的事又不好回絕,為了保全楊家太極的名聲,於是選擇了殺身成仁.2. 郝維禎潦倒京城.民元郝維禎來京,遭楊健侯冷遇,在京城站不住腳,於是去了天津,去訪李存義和李瑞東,在河北公園李存義的徒孫李玉琳向郝請益,試了回散手.郝維禎竟不能勝.於是又折回北京,斯時盤纏用盡,病困交加,潦倒在宣武門,幾於斃命.後經人救助才終於得以返鄉.3. 吳鑒泉汗顏西子湖.民國十八年,杭州舉辦國術遊藝大會,吳鑒泉應邀為評委,同時作為表演員表演太極拳,時評委副主任褚民誼是吳的學生,吳頗得意,評判時對朱國祿的拳擊打法頗有微辭,認為朱的打法不和於國術.時朱國祿之胞弟朱國禎邀吳與自己作一對上台一較,朱國禎稱:我只用國術,不用拳擊,看能不能贏你.朱站在台上三次邀吳,吳不敢應.時值深秋,而吳竟汗流滿面,雙手微顫.後經李景林與陳微明調解,才作罷.4. 陳照丕動口不動手.國術館有摔跤名家楊法五,生得虎背熊腰.聞陳談太極拳以輕破重之高論,欲與陳一拭,陳遠避之.一日陳教拳時,楊又至,立於一旁.陳望見,立刻解散學員.至楊前頓首曰:」您總得讓我混碗飯吃,我不敢在您跟前練拳,可您總得讓我有個說拳的地方吧.」5. 武術家也是普通人,真正修養高深的沒有幾位.1979年在京的老武術家在西單聚會,由於文革後很多武術界的老人兒很久都沒見面了,一般見了面都客客氣氣.都相互稱對方為」某老師」.孫劍雲看見吳圖南向吳打招呼說:」吳老師您來的早啊.」吳回答道:」我在等你那,干閨女.」孫劍雲反映可是真快,立刻跟了句:」哎,你這干孫子,怎麼幾天沒見,跟姑奶奶開起玩笑來了!」吳圖南站在那兒尷尬地笑了笑,沒敢再說話.旁邊不知是誰說了句:」真是自取其辱.」 往事歷歷在目,講出來是想說明今天的人不要被故事和文字異化了.包不同敘述:汪佩琴說「(馬岳梁老師)一足著地,以金雞獨立之勢,用少腹迎著三十來歲青年拳師的雙推掌。雙方相持不到一分鐘,這位推人的小夥子滿頭大汗,臉上神色顯得十分尷尬,而八旬老人依然是單足著地,神態自若。」青年說:「我在推馬老師少腹時,只覺得他腹中有一股氣在跟著我的手轉,只要我一用力,這股氣就會聚到用力處,使我的力在圓形的氣團上滑過去。」馬老師還曾在香港以金雞獨立之勢迎著五名攝影記者的推擊而不動。skate評述:skate初學楊式太極拳時,所接觸的書籍文章無不是說楊式拳如何如何厲害,如何如何天下無敵,楊少侯乃是楊家第三代中功夫最精純者,但其自殺一事一直是個迷。如瀛人先生所言為真,則殊為遺憾,須知李存義晚年在山東也曾經栽過,但也無損其一世名。

內家拳舊聞二--楊澄甫一門舊事1.《武當》2000年11期有篇文章,萬籟聲自述和楊澄甫交手始末,結論是時年40歲的楊技擊功夫平平,不是年方26歲的萬籟聲的對手。況且萬在歷屆國術擂台賽中成績也只是處於中游。瀛人敘述:2. 陳微明專攻楊家太極是有原因的.民14年春,陳因馮玉祥逼宮,辭了清史館篡修一職.憤然南下海上,於是創」致柔拳社」,並在報上登廣告招收學員.在陳登的廣告里是要教授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的.後來陳獨教楊家太極,是因為在致柔拳社的開幕典禮上,應邀前來的孫存周跟這位陳老翰林開了個玩笑,孫存周對陳微明說:」你這位老翰林都下海了,我們跑哪兒弄飯吃去?」孫存周本意是捧陳微明的場,意思是說他懂拳,可話未達意.使陳微明產生了誤會.陳微明想我跑到上海來讓老師的兒子沒飯吃,這怎麼行?於是從此陳微明在」致柔拳社」只教楊家拳不教孫家拳,於是自然也就不教形意八卦了.李雅軒在楊家太極的傳人里算是夠膽的,他參加了杭州的國術遊藝大會,雖然連輸了兩場被淘汰,但敢上去已屬不易.至於很多人為什麼最後練到太極拳上來,並不是因為太極拳有多麼突出的技擊作用,而是因為太極拳是個研究道理的拳,更是個適合老年人修身養性的拳.所以拳術家上了歲數後多轉練太極.其實,我本人也是個練了一輩子太極的,我舉幾個例子是想告訴人們不要迷信太極拳,不要聽信那些不切實際不合事實的有關前人的傳聞.3. 李雅軒書中的那個說法是3分實7分虛。所謂3分實是李雅軒確實考入過中央國術館。所謂7分虛,第一,楊澄甫從未做過中央國術館的教務長,也不可能被張之江請去做教務長,因為那時中央國術館還沒有教務長這麼的職稱。中央國術館成立時設有少林門和武當門,沒有設教務處也沒有教務長。後來館內鬧起了門派衝突,而且愈演愈烈。於是在1928年底取消少林、武當兩門,設立教務處,教務處處長是朱國福。第二,楊澄甫在世時很少與門外人比武。楊澄甫教人多強調太極拳的健身效果,當時楊澄甫吃的不是技擊這碗飯,而是健身這碗飯。說楊澄甫是技擊名家,這種說法當時很少聽到。楊澄甫曾先後在江蘇國術館擔任一等教習和浙江國術館擔任過教務長,時間都很短。原因就是楊澄甫基本不與外人比手,而在國術館與人比手是天天都少不了的。楊很不適應。楊澄甫在江南的名聲主要靠兩個人的宣傳和抬舉,一個是陳微明,陳微明為楊澄甫著書,使楊家太極拳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另一個是黃元秀,黃元秀通過練楊家太極拳治癒了他的肺結核,黃元秀在軍政界頗有些影響,楊澄甫能去浙江國術館當教務長便是黃元秀力薦的,黃元秀是浙江國術館的董事,在浙江影響很大。純陽敘述:4. 褚桂亭是李存義先生的徒孫,褚桂亭的師傅是姜玉和,姜玉和的形意拳師承李存義.褚桂亭生於1893年死於1977年,終年84歲.褚桂亭一生軼事頗多.褚桂亭雖拜在楊澄甫先生門下,但楊澄甫並不喜歡他,因為他不會捧場.楊最喜歡的弟子是陳微明,武匯川和董英傑.其中陳微明與楊最交厚,他們是半師半友的關係.楊家的太極所以能夠普及,實得力於陳微明先生的宣傳與研究.楊門內多推崇武董二人,而實際動手功夫,褚桂亭卻在他二人之上.

顧堅敘述:姜玉和是李存義門下八大弟子之一,其弟子劉墨林功夫很高,可惜在十年文革中,受盡凌辱,投黃埔江自盡. skate評述:楊澄甫的推手功夫被李雅軒等人說得神乎其神,skate多年來一直以為楊的功夫在當時天下無敵,現在看來大謬矣。雖然楊澄甫為一代太極宗師,其定型的楊式太極大架如行雲流水,極具觀賞和健身價值,但是並不能由此證明甚至誇大楊澄甫在技擊方面的實際造詣。

內家拳舊聞三——武術家與技擊瀛人敘述:練拳的一般說來比不練拳的多少要靈便些。但要稱什麼技擊名家、什麼精技擊,恐怕就有個標準問題了。據我所知,楊澄甫、吳鑒泉、陳發科等可以稱為武術名家,但很難稱得上是什麼技擊名家。技擊名家至少要符合兩個條件:硬條件是在擂台比賽中名列過前茅。軟條件是在擂台下贏過不少有名的練家子,但不是自吹出來的而是歷史上確有所載。就楊澄甫、吳鑒泉、陳發科來說都不具備這兩個條件。至於精技擊,則更是說明其技擊造詣非一般同道所能及的。堪稱精技擊的,一般是指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技擊高手。以吳公儀的技擊水平是無論如何也談不上什麼精技擊的。吳公儀至多可以算是略懂技擊而已。太極拳是個好東西,但它的好處主要是在明理、健身與修身上。硬要說它有什麼技擊特效,那就只有去吹肥皂泡了。最近在「武林」雜誌上看到了一篇童旭東先生的文章,其中談到了太極拳的技擊問題,談的很有見地,很有水平,這樣好的文章實不多見。真能把童先生的這篇文章讀懂了,也就能明白太極拳在鍛煉上是起什麼作用的,同時也就能明白,為什麼說武術家與技擊家是有聯繫的但又不是能劃等號的。技擊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藝。古往今來莫不如此。技藝的品位在於其是否能合於理。術合於理近於道則不分優劣。從這點上講形意八卦太極皆為上品之選。若單就技擊而言,形意考究發力之道,發力乃技擊之基礎,故用於技擊似更直接。所以近百年來善技擊者多出自形意一門。但太極、八卦於技擊上也各有獨到之處,只因其特點不是技擊術之基礎,故純修太極、八卦而不及其他者,欲成就技擊難矣。人言馬貴只練八卦不及其他,其實馬貴兼練少林羅漢拳,其拳路不僅有轉圈,更有直趟,出手甚硬。真正的技擊大家非博採眾長不可。民17之國術國考、民18浙省、上海兩次國術大賽其名列前茅者多為內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練少林、形意、查拳、通背、摔跤者為眾。他們所兼修之太極、八卦,也只是孫氏太極、孫氏八卦,也就是經過孫先生改善了的太極、八卦,與老譜的太極、八卦已有出入了。傅鍾文先生講:孫先生在世的時候,就被世人視為神一樣的人物。傅先生說,當時有名的技擊家大多拜在孫先生門下。但到底孫氏拳好在哪裡,我沒練過,所以也說不出來。而我所認識的一些孫先生的弟子,都是原來就有其他拳術的基礎,後來又得到過孫先生一些指點而有成者,如李玉琳先生等。他們的拳大多很雜,很難說哪一手是誰的,哪一手又不是誰的。任何一門藝術都有絕頂天才,孫先生就是技擊藝術的絕頂天才。但天才的弟子不一定還是天才。不是天才的師尊也不一定就教不出天才。沒有當過狀元的師傅有可能教出當狀元的徒弟,同樣,得過狀元的師傅不一定就有當狀元的徒弟。彼一時,此一時。不能由彼及此,也不能因此非彼。還是就事論事的好。

純陽敘述:孫劍雲、尚濟、馬岳梁都不是職業拳家。一些真正的拳家解放後很少出頭。象孫存周和許延曾都是身懷絕藝者。但又有誰去研究他們的藝業和事迹呢?自1956年國家體育領導部門開始反唯技擊論後,有真正能耐的拳家更是很少露頭了。我並不否認孫淑容、馬岳梁他們在太極拳方面的造詣,但是他們在拳術上的實際功夫是根本無法與尚雲祥相提並論的。儘管他們比尚雲祥活的年頭長,但這隻能說明他們養生有道而已。skate評述:雖然技擊是內家拳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許多成名的或享有高壽的拳家都不是技擊高手。而許多技擊高手的驚人絕技一生也難得用幾次,終生默默無聞。這點學拳者不可不知。

內家拳舊聞四——不為人知的技擊高手之一包不同敘述:許延增是醉鬼張三的徒弟,和他同室學藝的還有王卓然等六人。其子許維仁功夫也很好。張烈就說,他見過拳家無數,只有許維仁和孫存周是真正懂拳的。孫存周先生功夫是好,只是有點生不逢時,可惜!現在幾乎沒什麼人提起他們了,只有童旭東寫過一點關於孫存周的文章。有人說孫存周曾戰勝過王薌齋,也不知是真是假,這一點還被王的後人們大罵,說是無中生有,自高身價。現在就是這樣,真是有本事的不露頭,知道史實的也不願說,門把的倍兒緊,你怕什麼!?誰知道你是誰呀!現在真正的拳家也是多得很哪,如宋光華、李桂昌、駱大成、牛寶貴、邸國勇、余永年、孫劍雲、楊劍霞等,這只是現於世者,還有不出名的隱者,就更不可計數了。純陽敘述:許維仁是有真功夫的。文革前他在東單那邊兒推個小車賣冰棍兒。其實他家裡很有錢,應該說是祖產。許維仁因手上有塊白癜瘋故在武林中有「花手許維仁」之稱。許維仁本來瞧不起形意拳,認為沒什麼用。許維仁本身的份兒大,他不僅力量大抗擊打能力強而且柔韌性極好也非常靈活。他身材碩大但能鑽在八仙桌下打拳。後來許維仁與西四澡堂子李夢更交了回手,挨了李夢更一記暗勁駘拳。三天才回過勁兒來。於是知道李的形意拳勁道非同一般。他常去找李夢更切磋交流,對李頗服。這是我所知道的許維仁唯一欽服的人。近來有人撰文說許維仁與崔毅士切磋如何如何,其實論實際工夫崔毅士遠非許的對手。可惜的是文革中許殺了抄家的紅衛兵然後自己刨腹自殺,李夢更則更慘生生地被紅衛兵給折磨死了。同道敘述:有些真正的高手,由於宣傳的原因後人不知道,而一些本來並非高手的拳家,被其後人吹捧成為高手。於是在後人中產生高手不見面的印象。其實,高手間大多數都是有過交流和切磋的。比如,劉百川與杜心五就動過手。趙道新和萬籟聲更是多次參加擂台賽,但成績都不理想。當年的一些真正的高手解放後卻很少有人知道,象朱國福、馬承智、馬裕甫、楊松山、郭長生、韓慶堂等都是高手,而且他們相互之間更是沒少動手。高手之間不比試,是文革後這二十多年的事。即使如此,梅惠志和張旭初與王選傑還是動過手的,賈永安與崔瑞彬也動過手。當然梅、張、王、崔、賈等算不算高手,還值得商榷,但他們至少還都是有名氣的。羅伊瓊斯敘述:   劉百川與杜心五、趙道新和萬籟聲當初的社會環境不同於當今,劉、杜是因為萬籟聲的私怨而交手的,趙道新的擂台賽成績怎麼樣我不清楚,但是萬籟聲是曾經廣州國術館的館長,國民黨的少將軍銜,但是解放以前的武術界的名人都是靠自己的手段,師門的名氣並不重要。但是現在的所謂名家大多數都是靠關係發家的,有的是名師高徒、有的自己自封一個宗師、有的是官方認定的高手,自己的名氣大但是對於自己的手段沒有多大了解,所以沒有足夠的信心保護自己的名譽。而且現在不同以前的是官方沒有認可你,你的功夫再好、手段再高還是沒有辦法立足於武術界。所以不少有能力有實力但是沒有師門背景,沒有官方關係,即便打遍天下也沒有在發揚自己價值的可能。與其得天下武林朋友,不如閉門謝客的好。skate評述:津門張烈是形意拳現存的高手中功力最為精深的數人之一,原居北京,據說小時侯喜歡打架,十二、三歲時就能打得十幾個大人到處亂跑,後拜孫存周為師修習形意。但據門內的人說,張的功夫尚未到暗勁。如何才是暗勁功夫?劉偉祥能做到落地無聲而又踏碎青磚,是也。文革時期,武術和其它傳統文化都遭到極為嚴重的破壞,實乃中華民族的一大悲劇。顧堅敘述:我1988年被武當拳法研究會聘請為特約研究員,萬籟聲老師是該會的顧問,我曾問萬老就他與楊比武一事,萬老當時說起此事的起因是楊在北京與少林門衝突引起.後來我根據萬的說法,發表了有關萬楊比武的文章,刊登於武當雜誌.

內家拳舊聞五——武學泰斗孫祿堂瀛人敘述:孫祿堂先生獨步武林五十年,平生未遇敵手。這在當時已是定論。用李玉琳的話講:形意拳主要是靠郭雲深、李存義、孫祿堂三個人立住的。而八卦拳在董海川以後主要就是靠程廷華、尹福和孫祿堂三個人,才在武林中立穩。至於太極,在陳微明廣傳以前,其傳播範圍並不廣。孫家的太極從不輕傳,也沒聽說有誰只練孫氏太極拳而不涉及形意、八卦。好象孫氏拳就必然包括孫氏形意八卦太極三家。我不是練孫氏拳的,深點兒的說不好。孫先生年輕時到處踢別人的場子,只要聽說誰有功夫,不管對方輩份大小,孫先生就一定要找到對方比試,一見高低。僅在保定、北京、天津一帶被他踢倒的場子就有五六十間,加上冀南燕北約有數百間。以後,孫先生名氣超過了所有的人,於是又變的非常謙遜了。由於孫先生成名很早,人們往往僅知道孫先生成名後待人接物的情況。而對於孫先生早年的情況,反而有意無意地淡忘了。單刀敘述:1934年「京報」評價「孫祿堂先生是我國太極拳界唯一的名手」說明當時陳、楊、吳、武諸家宗師還不能與孫先生齊名。許禹生談及孫先生時說:「南北拳家固未見其匹也。」說明當時尚雲祥也是無法與孫先生比肩的。解放以後,孫存周不出山,孫劍雲極謙遜。加之一些人,包括唐豪、顧留馨等利用孫門的謙虛,大肆宣傳其他拳派,有意無意的貶低了孫氏拳的成就。造成諸門拳派在技理上似乎並駕齊驅的幻象。我曾涉獵過多種拳派,根據我的體認,童旭東先生的評價基本上是客觀合理的。解放以來,在對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上是失當的。正因為如此,童旭東先生才在撰寫了一系列文章,以正本清源、撥亂反正。顧堅敘述:孫錄堂先生的功夫確實如傳說中的,高的無底,當時民國時期是最有實力的拳家,可惜他的武學沒有很好繼承下來,隨著他兒子存周的去世,孫家武學基本失傳了!包不同敘述:後人之所以達不到孫先生的武學成就是因為兩個原因:一、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1900年程廷華先生死於八國聯軍的火器之下是給了人們很大的震動的。孫先生後來教學也更注重拳術的教化功用。二、孫先生能達到這樣的成就是和他勤學善悟分不開的,打開《拳意述真》,就可以看到他受過多少前輩的教誨,陳曾則的序中說:述真就是述而不做的意思。除了前輩的指導,他還得到過許多朋友的幫助。他一直研究不懈,精通了形意、八卦後,他還想研究太極拳,與楊澄甫換藝,但楊保守,說還是各守其道。後來機會湊巧,才向郝為真學了太極。可以說具備了這種精神,就算是入了別的行業,也會大有成就。孫存周曾受同門慫恿,問孫先生有什麼決竅,孫先生說我以為你懂拳了,看來還是不懂。言下之意就是拳術沒什麼決竅,就是一個練字。孫先生處事是很謹慎的,認為僧、道、女子、小兒氣純,不輕易招惹。前人之中,隱俠、高手甚多,董海川之師是誰?他的功夫當不低吧。杜心武不出山,誰又知道徐矮子?精武門敘述:關於」孫祿堂先生武功獨步當時,超越前代」的評價,並非是孫門後人的吹捧,而是對孫祿堂先生的實事求是的歷史評價.如時任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的姜容樵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當代武俠奇人傳--近50年國術家掌故>>一書中對孫祿堂先生有這樣的評價:」孫祿堂的八卦掌不僅為同輩人所望塵莫及,就是形意拳也是極盡其妙.他的刀槍劍戟都比別人來得高妙,於是南北馳名,差不多壓倒了那些老前輩,於是人家就送他一個綽號叫做」萬能手」,也真稱得起是蓋世英豪.」要知道姜容樵是張兆東的弟子,當時很多老前輩和同道還都在世,有的甚至還與姜容樵在一起共事.姜容樵先生以其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的身份是不能胡捧亂吹的.姜容樵也沒有必要去吹捧孫祿堂先生.因此,姜容樵對孫祿堂先生的評價反映了孫祿堂先生在當時武林中的客觀情況.那麼,」蓋世英豪」難道不是獨步一人嗎?!」壓倒那些老前輩」難道不是超越前代嗎?!故這並不是孫門後人在自吹.此外,1934年1月28日的<<大公報>>評價孫祿堂先生的武學造詣令」海內精技藝者皆望風傾倒.」skate評述:楊露蟬、董海川、李洛能分別將太極、八卦、形意練至最高境界,而孫先生將三拳都練至絕頂,時人無不嘆服,1898年程廷華弟子詢問程孫的修為如何,程連說:神乎哉!神乎哉!孫先生真是武學千古奇人。

內家拳舊聞六——孫祿堂學習太極拳純陽敘述:孫祿堂先生與郝維禎先生接觸時,孫先生的功夫在郝維禎之上是事實.老」四民」的人都知道.我師吳子珍先生曾談起過此事.郝維禎先生初來北京時,是想藉助北京體育研究社的影響來發展他的郝式太極拳(解放後又被稱為武式太極拳),因為北京體育研究社是當時北京教習太極拳的主要組織,有一定的影響力.其社長是許禹生.許是楊健侯先生的弟子.於是,郝先生以訪鄉友的名義,找到楊健侯,希望在體育社中也能傳播,推廣他的太極拳.但得到的是楊健侯的冷遇.因此,許禹生也就不敢把郝維禎留在體育社.但許禹生覺得郝維禎的功夫確實是好,後來就把郝維禎介紹到」四民武術社」.」四民武術社」雖以形意拳為主,但也兼教八卦,太極,通背等.當晚,鄧雲峰先生請郝維禎乘黃包車去外面酒館吃飯,下車後郝維禎要付車錢,鄧先生忙用手阻攔,沒想到郝先生一卸力,鄧先生伸出去的手一時竟未能收回來.於是知道郝先生功夫不俗.飯後送走了郝先生,鄧先生就趕到孫先生家,告訴孫先生遇到了一位好手,並請孫先生第二天去」四民」與郝先生會會.第二天孫郝見面,相互傾慕,談得很投機,於是兩人搭手,未想一搭手,孫先生即將郝先生放出.郝維禎大驚失色,孫先生忙說:」這是按照您的說法走的勁.」算是為郝先生打個園場,找個台階.郝維禎很吃驚,說:」真是奇了,怎麼就幾句話,您就勝過了我這幾十年的功夫.」於是郝先生也就知道孫先生的功夫在自己之上.所以以後也就不到」四民」來了.據說曾去天津武士會呆了幾天,再回北京時,便染了痢疾.後來,孫先生見郝維禎不到」四民」來了,也很後悔自己一時興起贏了郝先生.因為那時孫先生正在研究拳術的合一問題.以後聽說郝維禎潦倒在京,便連忙將郝接到家中請醫治療.郝先生感其恩,無以為報,於是便將自己研究太極拳的心得竅奧告於孫先生,以助孫先生對內家拳術合一的研究.因此,孫先生所以能將形意八卦太極拳合一,這裡也有郝先生的功勞.童旭東先生在今年<<武林>>第9期上對孫郝關係的介紹基本上是符合史實的.有人認為,如果對方打不過我,我就沒有向對方學習的必要.這種想法太幼稚了,是心性不成熟的表現,此外也不合乎現實.我的許多弟子剛到我這兒時,已經是在全國散打比賽中取得過很好的成績了.若論技擊實力絕對在我之上,但他們還是要拜我為師.目的是學習我形意拳發力的一技之長嘛.我友夏伯華先生,他的很多學生一入學,就能把他打的鼻青臉腫.但他們還是誠心誠意地拜夏先生為師,學藝.過去這種例子很多.不知現在的人為何心性變得這般狹隘和幼稚.

推薦閱讀:

你知道嗎? | 練出身如彈簧、連續不斷的勁力必備條件
如何找師傅學習內家拳?
張方:論內家拳之換勁
形意拳的試勁

TAG:內家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