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海回狂》白話版(2)
戒淫功德分第三 《七佛滅罪經》說:「受持不邪淫的戒律,就會得到五位善神的護衛。第一位名叫貞潔善神,第二位名叫無欲善神,第三位名叫凈潔善神,第四位名叫無染善神,第五位名叫蕩滌善神。」 《佛般泥洹經》中,佛對柰女說:「不邪淫的人有五種福德:第一、受到眾人稱譽;第二、不懼怕縣官;第三、自身安樂;第四、死後生天;第五、清凈無染,得涅槃道。」《戒德香經》說:「不淫佚的人,決不會侵犯他人之妻。這樣的善人,生生世世都在蓮花中化生。」 《楞嚴經》說:「若是世界上的六道眾生心中沒有淫念,就不會再有生死輪迴。你專志於修習三昧,就是為了解脫生死。若不斷除淫心,就不可能脫離輪迴。即使入於禪定、智慧過人,若不斷除淫念,還是會墮入魔道。只有使自己的身心中一切的淫慾動機都徹底斷除,以至於連斷除的執著也沒有了,才有可能證得佛的無上智慧。」 《提謂經》說:「每年三個應持長齋的月份(正月、五月、九月),每月的六個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以及日光、月光、星光之下,每年的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都要禁止淫慾。」 《禪要訶欲經》說:「修行之人為證得道果而持戒修定,首先必須斷除對人體的六種貪愛,即對頭髮、牙齒、肌膚等色澤的貪愛,對容貌的貪愛,對儀錶風度的貪愛,對悅耳的話語、音聲的貪愛,對細滑觸覺的貪愛,對人體姿態的貪愛。如果執迷於這些貪愛,應觀察人體內部器官和消化排泄物,以及死後種種可惡不凈之相,從而加以斷除。」 (以上共六段,前兩段講所得福德,次兩段講脫離輪迴,後兩段簡述戒淫方法。) 警悟在俗分第四 《菩薩訶色慾法》說:「女色是世間的枷鎖,凡夫由於貪戀而難以自拔。女色是世間深重的患難,凡夫為其所困而至死不能脫離。女色是世間的災禍,凡夫與之相遇,必將備受困苦。修行者既已捨棄對女色的貪戀,若再重新萌發,就像出獄後仍想入獄,神志正常後又想再次發狂。」 又說:「女人的特徵是說得像蜜一樣甜,心中卻懷著歹毒。如同鏡子般平靜清澈的深潭中藏著蛟龍,如同金山寶窟中藏著獅子。家庭失和往往由婦人引起,宗族衰敗往往是婦人失德所致。如同一個陰險的惡賊,蓄意毀壞他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像高張的羅網,群鳥落入就再也不能起飛。又像水中的密網,眾魚游入必將喪身失命。有智慧的人知其害而遠避,不會被此物所迷惑。」 《大寶積經》說:「當知對女人的貪戀,是眾多苦難的根源,是障礙善法的根源,是互相殺害的根源,是煩惱束縛的根源,是結怨為敵的根源,是生來失明的根源。當知對女人的貪戀,能毀滅聖者的智慧。當知對女人的貪戀,如同把熾熱的鐵花撒在地上,再用腳去踩踏。」 又說:「為什麼稱作『婦人』?所說的『婦』,其意為加重負擔。它使眾生背負重擔,四處奔走。」 又說:「我看到一切大千世界之中,能給眾生帶來深重的損害,沒有什麼能超過對妻妾女色的貪慾。眾生被女色所迷惑,因此在修行善法時產生諸多障礙。」 《四十二章經》說:「人被妻子、兒女、住宅所驅使埋沒,超過了被關進監獄。進監獄還有釋放的一天,人們對於妻子兒女的貪愛,卻永遠不能解脫。」 《道行般若經》說:「在家修行者見到女人,心中不生喜愛,而是要常懷畏懼。如同有人行走在荒涼無邊的湖澤中,心中畏懼盜賊一樣。」 (以上共六段,前三段總論女色之害,次兩段講眾生受女色驅使,最後一段使人懂得畏懼。 以下各章內容均屬觀想法門,需要更為深入細緻的工夫。必須澄心默照,修持熟練,才能永斷淫根。)
胎獄觀
(此觀修成後,便可清楚了解胎兒的種種悲苦境遇,這是用人生最初降生狀況來滅除淫念的方便法門。)
父母生我之前,我的身體又在哪裡?只因當初投胎時,看到父母交和,心中生起貪愛。此心一起,就與父母的精血和合而入胎。在胎中的十個月里,依次受苦以償還宿債。母親吃熱的食物,胎兒感覺像受到熱水灼燙。母親喝冷水時,又像卧在寒冰之上。母親吃飽後,胎兒的頭上像壓著鐵袋。母親餓時肚裡空空,胎兒又覺得像在空洞中,無依無靠。 當臨產的那一刻,母親危在旦夕,父親擔驚受怕。家裡親人圍著產床,磕頭叩拜,求上天保佑。胎兒出生時,身體像夾在兩座山之中難以通過。接生婆握著胎兒的頭往外拉,就像拉著一根帶子。胎兒細嫩的皮膚接觸到她的手,如同刀劍刺身。胎兒出生後便放聲大哭,就是因為過於痛苦。人們聽到哭聲都開心地鼓掌稱快,他們忘了當年也曾受同樣的痛苦。夜靜的時候仔細想想,人們世世忍受如此痛苦卻不思解脫,真是咄咄怪事。以上出自《佛說五王經》,絕非我個人的臆說。 凡夫貪求愛欲,所以世世陷於無窮的困苦,經歷無量的時劫,卻無人能夠替代。要制服煩惱魔軍,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擒住主帥。其主帥便是淫魔,只要斷除愛欲,其餘煩惱自然降伏。以下根據經文,將住胎時的境況大致描述。期望世人善自珍重,早求解脫,不要再繼續周而復始地在生死大苦海中漂流。 《修行道地經》說: 胎兒初成的七天里,沒有明顯的變化。 第二周,如半凝固狀的乳酪。 第三周,形狀像生酪。 第四周,形狀像熟酪。 第五周,形狀像生酥。 第六周,形狀像一塊息肉。 第七周,形狀像一段肉塊。 第八周,硬度變得像土坯一樣。 第九周,開始形成五泡,即兩肘、兩髀、頸部。 第十周,繼續形成五泡,即兩手腕、兩腳腕、頭部。 第十一周,又形成二十六泡,即十個手指、十個腳指,及兩眼、兩耳、鼻、口。 第十二周,泡相已形成完畢。 第十三周,出現腹部。 第十四周,生出五臟。 第十五周,生出大腸。 第十六周,生出小腸。 第十七周,生出胃部。 第十八周,生出二臟。 第十九周,生出手掌、足趺、臂節。 第二十周,生出陰部、肚臍、面頰、乳頭。 第二十一周,三百個骨節開始形成,像剛長出的瓠子一樣柔軟。 第二十二周,骨節漸漸變硬,像還沒有熟的瓠子。 第二十三周,骨節變硬,像胡桃一樣。 第二十四周,生出一百處筋。 第二十五周,開始生出七千條經脈,尚未長好。 第二十六周,經脈長成,像藕絲一樣。 第二十七周,已經有三百六十三處筋。 第二十八周,開始長出肌肉、皮膚。 第二十九周,肌肉變得更厚。 第三十周,皮膚變得明顯。 第三十一周,皮膚變厚和結實。 第三十二周,皮膚已經長好。 第三十三周,耳、鼻、肩、指、膝節長成。 第三十四周,長出九十九萬個毛髮孔,尚未成形。 第三十五周,毛孔已長成。 第三十六周,指甲長成。 第三十七周,母腹中有風起,與胎兒的七竅相通。 第三十八周,根據胎兒前世的善惡,形成香、臭二種風,由此確定胎兒容貌、骨節的貴賤之別。 此時還差四天滿九個月。四天後,風吹著胎兒的身體,使其向下倒懸,頭對著產門。有福的胎兒,感覺像是進入浴池,或是來到滿是香花的處所。無福的胎兒,感覺像是從高岩上墜落,或是被懸掛在布滿刀劍的樹上,憂愁不樂。嬰兒出胎的時候,身體像受到兩座山的擠壓,異常痛苦,因此神識迷悶,記不清前世的事情。孩子漸漸長大,吃到各種糧食,體內便產生八十種微生蟲。(詳見「蟲寓觀」)
蟲寓觀
(此觀修成後,可以看到人體內聚集了各種微生蟲,這是開始用不凈觀來滅除淫念的方便法門。)
人的血肉之軀真是污穢,無數的微生蟲聚集其中。它們潛藏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形狀極為微細。凡夫的肉眼無法察覺,只有天眼才能看到。讓我們靜心反觀自身,你會發現執迷男女身相是多麼可笑。 《正法念處經》說: 人的頭部有二種蟲,在其中活動,常以腦汁為食。 有放逸蟲,住在頭頂,令人生病。 有發蟲,住在頭骨以外,常以頭髮的根部為食。 還有耳蟲,以耳中肉為食。 有鼻蟲,以鼻中肉為食。 有脂蟲,住在脂肪中,生氣時讓人頭痛。 有食涎蟲,住在舌根,生氣時讓人口乾舌燥。 有醉味蟲,住在舌端,遇到美食就昏醉,遇到不好的食物就變得衰弱。 有六味蟲,這些微蟲喜歡什麼滋味,人也就會喜歡。 有牙根蟲,住在齒間,生氣時讓人牙痛。 還有四種微蟲,住在咽喉中,人吃東西時能讓津唾雜亂,咽入喉嚨後與腦部的粘液混合,有時會發生嘔吐。 有抒氣蟲,生氣時讓咽喉閉塞。 有二種續蟲,生在關節間,讓人脈痛。 有腫蟲,住在身內,這種蟲飲血後,會使人自然發腫。 有嗜睡蟲,住在全身各部,疲勞的時候就聚集到心臟,人就會睡眠。 還有十種蟲,住在肝臟、肺部,使人得病。 還有二十種蟲,住在骨髓中,以人的精液為食,使人慾火熾盛。 還有二十種蟲,住在陰部,讓人消瘦多瞋,下體常臭。 還有十種蟲,住在屎尿中,又臭又難看,有時讓人腹瀉,有時讓人便秘。 (以上八十種微生蟲,它們的名稱、形狀,在佛經中有詳細記述,這裡就不一一摘引了。)
不凈觀
(此觀修成後,頓時覺得男女精血污穢,這是破除淫慾衝動的方便法門。)
世間一切苦惱,都由愛欲而起。世間凡夫無法斷除愛欲之心,見到美色便神魂顛倒,愛水從骨內溢出,慾火在眼中燃燒,於是色膽包天,縱情妄為,造下深重的罪業。他們平時或許還能顧及禮義,愛惜自己的名譽,到了此刻便把廉恥之心拋到腦後。對鬼神的報應尚且不存畏懼,一般的道德禮教又怎能約束? 縱觀茫茫濁世,監獄、訴訟日見增多。古代儒家聖賢諄諄教誨,其所確立的道德行為準則,對於這些愛欲深重的眾生,往往只是一紙空文,無法發揮作用。幸而有如來的經教住世,為眾生打開了通往清涼安寧的甘露之門。佛以大慈大悲,教導人們修持不凈觀,使滿腔慾火化為寒冰。縱使是天上的仙女,也像面對滿身瘡癩的乞丐一樣。何況是凡間的婦人,一層薄皮內,滿是血肉屎尿。不用多談因果報應,也不必設置嚴刑,只要如實了解人體內種種污穢不凈的狀況,就再也不用受淫魔的侵擾。不凈觀修鍊純熟後,能從根本上拔除心中愛欲。 在《楞嚴經》中,有一位摩登伽女,見到阿難相貌端嚴,心生愛欲,無法自制。多年以前我也曾如此,雖然多方克制,欲心還是不由自主地萌動。直到修習不凈觀後,慾念才頓時減輕。今天我終於開始醒悟,至誠歸依大慈大悲的佛陀,立誓於未來世掃盡魔軍,在無量的世界中化身無數,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友人
四覺觀
(此觀修成後,深知任何人的身體都包藏污垢,這是在日常境況中破除貪慾的方便法門。)
凡夫的淫慾心理,在每一世的輪迴中,隨著性別的轉換而變遷。前世做女人時,見到男子便心生歡喜。今生是一個男子,又會愛戀女人的身體。若能隨時隨地察覺到人體的不凈,貪愛之心便無從而起。 一、睡起生覺 默想清晨睡醒後,兩眼朦朧,還沒來得及洗漱。此時滿嘴粘膩,舌黃堆積,很不幹凈。當想即使是絕世美女,嘴唇像櫻桃一樣紅潤,在剛起床沒化妝打扮之前,也是這付樣子。 二、醉後生覺 默想飲酒過度後,體內五臟六腑不停地翻騰,到了早晨忽然嘔吐,把肚裡沒有消化的東西全部吐出。餓犬聞到這股味道,也會搖著尾巴跑得遠遠的。當想即使是玉女佳人,吃飯時細酌輕餐,吃完飯杯盤狼籍的時候,她們肚裡的東西也都如此。 三、病時生覺 默想因病卧床時,臉色發黑,形容枯槁。或是瘡癰潰爛,膿血交流,臭不可近。當想即使是天姿國色的美女,年輕漂亮,當她們疾病纏身的時候,也是這付樣子。 四、見廁生覺 默想大路上的公廁,糞坑裡堆積著屎尿,到處爬滿了蛆和蒼蠅。當想即使有千嬌百媚的姿顏,每天香湯浴體、龍麝熏身,而當飲食消化之後,排泄出的東西也都如此。
九想觀
(此觀修成後,才了解死後的種種凄慘境況,這是用人生最後死亡的狀況滅除淫念的方便法門。)
人只要想到死後的情形,慾火就會頓時熄滅,化為清涼。世俗之人聽到死便覺不快,以為不吉利,然而千方百計保養,百年之後同樣化為灰燼。這裡所講述的菩薩九想觀,是引領我們脫離生死苦海的寬廣橋樑。 一、新死想 靜心觀察剛死去不久的人,僵直仰卧,全身冰涼,沒有任何知覺。當想我貪財戀色的身體,將來死後也必定如此,心中慾望頓時變得很淡。 二、青瘀想 靜心觀察尚未棺斂的屍體,從死後的第一天到第七天,氣色越來越黑,變成青紫色,看著非常可怕。當想我像鮮花一樣青春英俊的身體,將來死後也必定如此,心中慾望頓時變得很淡。 三、膿血想 靜心觀察死屍開始腐爛,身上的肉化成膿,好象馬上就要淌出,體內的腸胃等器官已經潰爛。當想我風雅瀟洒的身體,將來死後也必定如此,心中慾望頓時變得很淡。 四、絳汁想 靜心觀察腐爛的屍體停放已久,裡面的黃水不斷流出,氣味臭不可聞。當想我肌膚細膩香潔的身體,將來死後也必定如此,心中慾望頓時變得很淡。 五、蟲啖想 靜心觀察停放很久的腐屍,遍體長滿蛆蟲,鑽來鑽去啃食著,每個骨節裡面都像蜂巢一樣聚滿了蛆蟲。當想我與愛侶相偕相伴的身體,將來死後也必定如此,心中慾望頓時變得很淡。 六、筋纏想 靜心觀察屍體腐爛後,皮肉被蛆蟲吃盡,只剩下筋還連在骨節上。就像用繩子捆紮的木柴,全身骨架連在一起沒有散開。當想我愛意纏綿、偷香竊玉的身體,將來死後也必定如此,心中慾望頓時變得很淡。 七、骨散想 靜心觀察死屍,筋已爛掉,骨節四處分散,不在一個地方。當想我高貴富有的身體,將來死後也必定如此,心中慾望頓時變得很淡。 八、燒焦想 靜心觀察死屍被火燒過之後,又焦又黑的抽縮在地上,各部位被燒情況或輕或重,慘不忍睹。當想我才華蓋世的身體,將來死後也必定如此,心中慾望頓時變得很淡。 九、枯骨想 靜心觀察墳墓毀壞後,人骨被隨處丟棄,日晒雨淋,顏色變白或發黃腐朽,人和動物踐踏而過。當想我年華易逝的身體,將來死後也必定如此,心中慾望頓時變得很淡。 十、引經策發 《涅槃經》說:「菩薩應當修習對死亡的觀想,觀察人的壽命,似乎被無數的怨敵所圍繞,念念間在不斷減少,卻不會有任何增長。猶如山間瀑流片刻不停,又如清晨露水無法常在。如囚犯被押赴刑場,步步近死。如牛羊被人所牽,前往屠宰的地方。」
輪迴觀
(此觀修成後,便會了解六道生死輪迴的情形,這是用智慧破除迷誤的方便法門。)
人死之後,神識脫離軀體,形成中陰身。投生時神識進入胞胎,中陰身便自然消失。就如黑暗中點亮燈火,燈滅後重歸黑暗。這裡列舉了輪迴中十七種投生的情景,有智慧的人應悉心觀察,有所醒悟。 一、人死後生天的情景 《正法念處經》說:若在人間死去即將生到天上,會看見細軟的白氎,彷彿要垂落下來。還會看見園林、蓮花、池水、歌舞嬉笑,聞到種種香氣,聽到美妙的音樂。親屬們雖然悲傷哭泣,但他由於所修的福業卻一點也聽不到,心中沒有任何牽掛,因此便生到天上。 二、南閻浮提死後生到北郁單越洲的情景 此時的中陰身會看見細軟的赤氎,由於想得到它,便用手抓著往身邊拉,親屬們全都以為他在兩手摸空。接著會看見長滿青色蓮花的池塘,有很多的鵝、鴨、鴛鴦,他饒有興緻地進入池中戲耍。從池中出來,即看到未來的父母正在行欲,由於顛倒迷惑,便把父親看成雄鵝,而把母親看成雌鵝。若將生為男子,便看自己是一隻雄鵝,對父親生起瞋惱,對母親生起貪愛。若是生為女人,便看自已是一隻雌鵝,對父親生起貪愛,對母親生起瞋惱。 三、南閻浮提死後生到西瞿陀尼洲的情景 此時的中陰身會看見黃氎環繞,房屋都變成金色。看自己是一頭牛,把父親看成公牛,把母親看成雌牛。也由於性別的不同,對父母產生瞋惱、貪愛兩種不同的心理。 四、南閻浮提死後生到東弗婆提洲的情景 其人臨終時,看到一切都是青色。由於擔心垂下的青氎墜落,就用手去擋,好象害怕的樣子。見到男女交合,都看成是馬,把男子看成公馬,把女子看成雌馬。也由於瞋惱、貪愛兩種心理,區分男女性別。 五、北郁單越洲下品生天的情景 臨終時看見美麗的花朵,聞到奇妙的香氣,心中貪愛不舍,見到大樹便想上去。念頭一動便向上升起,直到須彌山上。於是便見到天上的世界,處處花果莊嚴。 六、北郁單越洲中品生天的情景 臨終時看見池中蓮花,有許多蜜蜂圍繞。進入蓮花後,乘空飛到天上。 七、北郁單越洲上品生天的情景 臨終時見到奇麗的殿堂,極為莊嚴。進入這座殿堂,就成為居住其中的天人。 八、北郁單越洲生天還有一種情景 臨終時見到整潔的園林和遊玩場所,內心喜悅,不再有任何煩亂。由於心地清凈,隨即便進入宮殿,見到眾多天人各自在空中飛行遊樂。 九、西瞿陀尼洲生天的情景 臨終時見到寬闊的池水,神識隨著水流漂浮到對岸,看到許多美麗的天女,不禁上前擁抱,這樣便生到天上。 十、東弗婆提洲生天的情景 臨終時見到奇麗的殿堂,心中滿懷喜悅。在殿堂外看到許多天人正與天女遊戲。就像睡著了一樣,隨即生到天上。 十一、餓鬼業盡生天的情景 臨終時不再感到饑渴,雖然見到種種飲食,也只是看看並不食用。見到種種快樂的景象,很想前往,於是便生到天上。 十二、畜生業盡生天的情景 臨終時見到光明,心裡的愚痴在減少,智慧漸漸增長。見到種種快樂的景象,想要前往,於是便生到天上。 十三、地獄業盡生天的情景 此時若受到獄卒的拷打,一打就會死去。若被投進鐵匣、銅釜中,一放進去就會死去。若被鐵鳥、惡獸所吃,吃了就會死去。死後不再在地獄中重生,隨即在空中見到歌舞戲笑,香風陣陣吹拂著身體,接著便生到天上。 十四、人死後仍生人間的情景 臨終時看見大石山,彷彿要從空中墜落在身上,便伸出手去擋。又見此山像一張白氎,登到它的上面,卻發現是赤氎。接著又見到光明,有男女正在交合。若將生為男子,便見自身與母親交合,認為父親有所妨礙。若將生為女人,則與此相反。就在一剎那間,中陰身消失,神識進入胎中。 十五、天上命終仍生天上的情景 天人臨終時身上的各種裝飾不會衰損消失,也沒有別的天人佔了他原來的座位。若是從較低的天界生到較高的天界,臨終時會見到比原來更為美妙可愛的景象。 十六、上界天命終退生下界天的情景 臨終時所見的園林水池都不如從前,同時產生了饑渴和苦惱。心中急切地想滿足自己的需要,於是便退生到下界天中。 十七、東弗婆提洲、西瞿陀尼洲彼此互生的情景 臨終時看到黑暗的洞窟中,有紅色的電光,像幡一樣垂下。用手接住幡,順著它進入窟內,就轉變為中陰身。此時或見兩牛交合,或見兩馬交合,於是受生入胎,如前所述不異。 (死後入地獄,臨終時也有各種景象,載於《觀佛三昧經》,這裡就不再贅述。)
天欲觀
(此觀修成後,便會明了天人福德輕重的原因,這是用天人愛欲清淡而自我警醒的方便法門。)
娑婆世界多麼令人驚異,這裡的眾生幾乎沒有一個不愛女色。從天上的神仙,下到跳蚤、虱子,凡是有形體有神識的眾生,無一不被業海波濤所席捲。但是各自的染著程度,還是有著天淵之別。福報越重,愛欲就越淡然。罪孽越重,愛欲就越強烈。請看聚在一起交合的狗群,貪心何等強烈。一隻腥臊的母狗,公狗們愛之入骨。強壯的公狗趴在它的肩上,瘦弱的則圍在它的周圍。慾望得到滿足的公狗揚揚自得,拖著舌頭,垂下兩隻耳朵,全然不知羞恥。這時有狠心人掄起大棍,猛擊它的後背,這段恩愛就會頓時魂飛魄散。在天人的眼中,人世間對愛欲的貪著與此並沒有什麼兩樣。遠超天界之外是威德廣大的佛陀,在一切世出世間尊貴無比。 一、四天王天、忉利天 《樓炭正法經》說:四天王天、忉利天的天人行欲之時,男女形體交合,與人間相同,但不泄精。 二、夜摩天 在夜摩天上,男女相悅時,彼此相互擁抱,或者拉著手就滿足了。 三、兜率天 在兜率陀天,彼此笑語交談就已滿足,不再需要相互擁抱。 四、化樂天 在化樂天中,彼此對視就已滿足,不需要再用語言交流。 五、他化自在天 在他化天中,只需聽到對方的聲音,或者聞到身上的香氣就已滿足,不需要再親眼見到。
因緣觀
(此觀修成後,即可洞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煩惱的實質,這是探尋愛欲根源的方便法門。)
眾生懼怕苦果的到來,菩薩則努力斷除惡因。惡因既已斷盡,苦果自然不會產生。譬如威猛的獅子,射向它的飛箭掠過胸前,就會迅猛向射箭處撲去,四下搜尋獵手,把他捕獲吃掉,同行的獵人個個逃得無影無蹤。狗若遭到擊打,卻只會對著棒子吠叫。獅子的機警與狗的愚蠢,兩者大相徑庭。比如要使鍋中的水不再滾沸,須撤去鍋底的柴火。依次構成生死輪迴的十二因緣,最根本的即是無明。請各位凈心跏趺而坐,聽講《法華經》的妙義。 《法華經》說: 無明,緣行。(無明,指過去世中由於種種煩惱熏染,致使內心愚痴暗鈍,失去了正確的觀察判斷能力。緣,指引發、生起。行,指過去世中所有身、口、意等一切身心活動,統稱為業。這句話連起來解釋是說:過去世中由於心念受到無明的侵擾,所以造下了種種導致輪迴的業行。) 行,緣識。(識,指此世入胎時,由於生起虛妄的慾念,因而托生母胎。) 識,緣名色。(名色,托生母胎後,身心漸漸發育成形。) 名色,緣六入。(胎兒的眼、耳、根、舌、身、意六根漸漸發育成形,出生後必然涉入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界,故稱為六入。) 六入,緣觸。(觸,指出胎後至三、四歲時,對於六塵境界雖有種種感覺,但還不能清楚地分辨了解,因此僅稱為觸。) 觸,緣受。(受,指五、六歲至十二、三歲階段,對於內外境界的感受力逐步增強,已能清楚地分辨了解。) 受,緣愛。(愛,指十四、五歲至十八、九歲時,漸漸貪著種種聲色境界,開始滋生貪愛之心。) 愛,緣取。(取,指二十歲以後,對自己喜愛的境界與事物的貪求佔有慾望變得很強,為此而四處奔波,想方設法得到。) 取,緣有。(有,指導致生死輪迴的有漏業因的存在。此世既然貪著種種善惡境界,造下輪迴的苦因,未來世中必然產生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苦果。) 有,緣生。(生,指未來世仍將以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之身,根據各自的業緣而分別投生於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六道之中。)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老死,指在未來世出生後,依舊會逐漸衰老死亡。)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入滅。 六入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導致今世輪迴的根源是過去世的無明,在今生則表現為愛、取習性。若能以深邃的智慧悉心觀察一切身心現象無常變遷的實質,即可滅除今世的愛、取習性,則過去世以來的無明痴暗也被破除,這樣的修持最為簡明有效。)
解脫觀
(此觀修成後,必然會滅除往昔的罪業,臨終時蓮花化生,往生凈土,這是截斷生死輪迴瀑流,安立於菩提彼岸的方便法門。)
修行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要超越痴迷無常、輪迴不已的苦難世間。出離世間的法門雖有多種,以求生西方凈土最為簡便和圓滿。這裡所闡釋的觀想方法,一字一句都以大乘經典為依據。依此方法修行,定能上品往生西方蓮花中,花開見佛,頓證無生,戒淫的功德至此便徹底圓滿。 戒淫之士每天清晨洗漱完畢,應換上乾淨的衣服,焚香頂禮三寶。然後面向西方,跏趺而坐。先觀想自已頭頂上,有梵文字(即「[口*藍]」字),通體發著紅光。開始時像一顆紅色的寶珠,然後像一輪滿月,接著變成三角火輪,從頭到腳燃燒,一直將自己全身燒盡。熊熊的火勢相繼燒盡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遍及整個南贍部洲,及其餘三大洲。火勢逐漸擴展至十方世界。即使有極重的罪業,經此字焚燒之後,也會逐漸消除。 其次觀想梵文字(即「阿」字),從這個字中生出了自己及一切眾生,個個都是金剛不壞之身。自己身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內的千瓣蓮花之中,蓮花還未開放。 其次觀想自己的心宛如一輪圓月,於圓月中,有一個梵文字(即「唵」字)。 其次觀想自己在極樂世界的蓮花忽然開放,蓮花為圓形,大小有十二由旬。以閻浮檀金為花莖,白銀為花瓣,金剛為花須,甄叔迦寶為花台。種種莊嚴,無法描述。 其次觀想自己的蓮花開時,忽然見到阿彌陀佛,正坐在高大的寶蓮花座上。佛坐的大寶蓮花有八萬四千片花瓣,每片花瓣有八萬四千條脈絡。每一條脈絡,有八萬四千種顏色。每一種顏色,放射出八萬四千種光明。阿彌陀佛的身相清凈莊嚴,身體的色澤宛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身高無量由旬。眉間的白毫,右旋宛轉,高如五座須彌山。佛的眼睛有四個大海那麼寬廣,青白分明。佛身的各個毛孔,都放射著光明。佛頂的圓光,其範圍有上百億個大千世界。 其次觀想一個高大的寶蓮花座,在阿彌陀佛的左邊,觀世音菩薩在上面跏趺而坐,身體的色澤為紫金色。頭上是以摩尼寶構成的天冠。手臂上是以無量微妙光明彙集而成的瓔珞。手掌上有五百億種不同的蓮花色,每個指尖有八萬四千個紋路,每個紋路都發出種種的光明。步行時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台。其餘身相都與佛相同,只是頂上的肉髻,及無見頂相,比不上佛。 其次觀想一個高大的寶蓮花座,在阿彌陀佛的右邊,大勢至菩薩在上面跏趺而坐,身量大小與觀世音菩薩相同。頂上圓光,每個方向有一百二十五由旬,照徹二百五十由旬的範圍。菩薩的天冠中有五百種寶花,普現十方凈土一切佛事。菩薩常以慈悲寶手,接引念佛眾生。 其次觀想極樂世界琉璃地上,以黃金繩為標記,劃分道路。放眼望去有成千上萬座樓閣,每座樓閣都是百寶合成,有的浮動在空中,有的矗立在寶地上。有無數的樂器,發出美妙的樂音。 其次觀想極樂世界的寶樹,每處寶樹都以七行整齊的排列著,樹上長滿了七寶合成的鮮花和果實。每一處花果都有著奇異珍寶的顏色。琉璃色的枝葉花果中,發出金色的光。玻璃色的枝葉花果中,發出紅色的光。瑪瑙色的枝葉花果中,發出硨磲色的光。硨磲色的枝葉花果中,發出綠珍珠色的光。還有珊瑚、琥珀等一切眾寶,各自發出奇異的光明,把寶樹映照得瑰麗莊嚴。奇妙的真珠結成寶網,覆蓋在樹上。 其次觀想七寶池中的八功德水,水質由奇妙的珍寶變化而成。這些珍寶質地柔軟,都由如意珠王所生,分為十四支。每一支水流都有著七寶的顏色,黃金為渠,渠底以各種色彩的金剛為底沙。每一池水中,有六十億朵七寶蓮花。每朵蓮花均為圓形,大小有十二由旬。 其次觀想自身在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和諸大菩薩,不禁踴躍歡喜。於是乘空而行,前往佛菩薩的處所,頭面觸地,恭敬頂禮。燒無價名香,散無價寶花,作無量天樂,放無量寶雲,供養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二位菩薩。 其次觀想自身供養之後,於佛菩薩前作深切的懺悔,立誓普度十方一切眾生。 其次觀想極樂國土中,每一棵寶樹下、每一座樓閣上、每一座宮殿內,都有一佛二菩薩跏趺端坐。觀想自己化現出無量的身形,同時前往每一位佛菩薩前,一一如前供養,如前懺悔、發願。 其次觀想自己返回原來所在的蓮花上,端端正正地跏趺而坐,一心觀想阿彌陀佛眉間白毫相光,湛然安住在這樣的境界中。 若妄想起時,只需作蓮花開想、合想,妄念自然止息。 若分別心起,只需觀想梵文字(即「灑」字),即可做到心無分別。 若執著心起,只需觀想梵文字(即「含」字),即可清除各種執著。 (有關西方極樂世界的觀想方法,在《觀無量壽佛經》中有詳細的闡述,由於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舉。這裡根據《大阿彌陀經》、《觀經疏鈔》、《顯密圓通》、《准提凈業》等書參照融通,確定了以上各條簡明的觀法。希望能讓初學的人易於修持,並對修習一心三觀有所幫助。如果對凈土法門有信心,立志修行,應當詳細閱讀《觀無量壽佛經》,使自己的觀法不致違背佛的教導,避免墮入魔境。等到觀想工夫成熟後,西方凈土的境界便會自然呈現在眼前,那時連天宮之樂都不屑一顧,何況防淫節慾原本就只是為下根人說法而已,就更微不足道了。)------------------------- 本卷造字清單: [口*藍] (一處) 以標出的梵文(五處)
第三卷 決疑論
統論淫業類(八問八答)
問:從宇宙誕生時混沌的太極狀態中,分化出陰性、陽性兩種不同的物質形態,逐漸形成了天空與大地,有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往複交替,人類因此誕生並繁衍不息。由此可知,男女形體的差異,完全是由天地造就的。天地既然造就了男女,卻又厭惡男女之間的情慾,這又是為什麼呢? 答:男女結合,建立家庭,這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如果不經父母同意,就私自偷情,發生不正當的關係,又會遭到父母的厭惡和鄙視。父母的態度既然如此,天地也是一樣。 問:天地以生育萬物為本懷,而男女性愛是人類得以繁衍的基礎,若是天地對此又要加以厭惡和限制,怎麼能生育更多的後代呢? 答:以生育萬物為本懷,是指天地以慈愛之心護育萬物,不加任何傷害,並不是指以多生多育為目的。若是天道以生育多為貴,那麼雞、犬、豬、羊一次能產下幾個幼崽,魚蝦產卵更是成百上千,與人類相比豈不更符合上天的意願嗎? 問:上帝既然厭惡邪淫,就應當使人類的性別、相貌全都一樣,每個人長大後自然生育,這樣就從根本上杜絕了邪淫的可能。可又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答:人間吉凶禍福的決定權,雖然由上天來掌管,然而不過是公正無誤地根據因果原則將每個人應該得到的施加給他們而已,並沒有在其中夾雜任何的私意。況且男女的性別與相貌,都是由過去世中各自的內心狀況而形成。上天既然不能強使天下男女的內心都彼此相同,又如何能強使天下男女的性別、相貌都完全一樣呢? 問:男女之間的事,世人最為私密,天地鬼神又豈能一一得知? 答:宇宙萬法本來就與內心世界為一體,彼此不可分離。自己內心知道的事,十方世界全都能知道,豈止是天地鬼神而已?水清則月現,鼠腐則蟲生,其中包含的因果關聯的道理,需要細細去體味。 問:殺害生命能給對方造成痛苦,盜竊財物能使對方陷入貧窮,因此而受到懲罰,理所當然。至於男女間的淫慾,彼此都感到快樂,又有什麼危害呢? 答:發生邪淫關係的雙方或許都感到快樂,然而試問這個被淫污的女子的丈夫見到了,也感到快樂嗎?她的父母兄弟見到了,也感到快樂嗎?天地鬼神見到了,也感到快樂嗎?因此感到快樂的不過只有一個人,而切齒痛恨、怒目環繞的卻遍滿虛空,怎麼能無罪呢? 問:然而與殺生、盜竊相比較,究竟哪個重,哪個輕呢? 答:殺生給對方造成難以忍受的痛苦,邪淫給別人帶來難以承當的惡名。盜竊所奪走的是他人的養身之財,邪淫所奪走的是他人的養性之寶。所造的惡因既不相同,所受的果報自然有所差異。因此犯下殺生、盜竊的罪業,其報應如疾風猛火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犯下邪淫的罪業,其報應如患了虛弱的癆症,總是難以擺脫疾病的糾纏。不好簡單區分哪個輕,哪個重。 問:偷偷翻過院牆,去摟抱鄰居家的處女,可以說是自己造的罪孽。至於那些行為不檢點的女人,她們自己主動投懷送抱,欣然接納又有什麼罪呢? 答:摟抱處女是什麼用心?接納不檢點的女人又是什麼用心?既然能欣然接納,也就會偷偷摟抱。譬如某處有毒藥,偷來吃固然會死,被動接受吃的也一樣會死。 問:侵犯良家婦女,罪過的確嚴重。至於和家裡的婢女發生性關係,難道也有罪嗎? 答:被玷污者的身份雖有貴賤之別,而姦淫的行為卻沒有差別。侵犯妓女尚且有罪,何況是家中的婢女?
因果析疑類(八問八答)
問:大富大貴的人,往往造了很多淫業,為什麼不見有報應? 答:這些人之所以能大富大貴,是由於前世的善緣已經成熟。今生雖然作惡,還是應當先享受福報,而把苦果留到來生。就好像災荒之年的存糧是由往年所積蓄,而今年所遭受的災荒,要等到來年挨餓。過去世中所行的善業也是如此。(此說本於《業報差別經》) 問:發生男女私情,與獲取功名往往水火不能相容,這又是什麼道理? 答:發生男女私情,最為損害對方家庭的名譽,因此自己也會受到個人功名被剝奪的報應。 問:好色的人,後世常常淪為女身,這是為什麼? 答:淫心重的人,心裡念念都在想著美女。由於情思纏綿,自己的音容笑貌常常就會模仿美女的嬌柔之態,陽剛之氣漸漸消失。這樣在投生時,便由於心態的改變而轉成女身。 問:如果淫心重的男人念念想著女人,下世就淪為女身。那麼淫心重的女人念念想著男人,下世反而應該得到男身。為什麼女的如此幸運,而男的卻如此不幸? 答:轉男成女是一種墮落,而轉女成男卻是一種超越。同是造下墮落的惡因,決不可能獨自得到超越的善果。譬如兩人同時登山,一人總看下面而失足,一人總看上面而失足。總看下面而失足,當然會墮落到山下。難道總看上面而失足,就會墮落到山頂嗎? 問:子女既然是由男女欲愛而生,那麼慾望多的人就應該子女多,為什麼沉迷色慾的人卻常常缺少子女? 答:原因有兩個:第一、把男人的勁頭全使盡了,不應再生男孩。第二、精液稀薄,就如同吝嗇的人釀酒,原料中米放得很少,水卻用得很多。 問:世間的法律,還講有罪不牽連兒女,官位不傳給後代。若是行善就使後代興旺發達,淫亂就要殃及子孫。那麼憑什麼成為善人的後代,就能安享自然之福?作為淫亂者的子女,卻要遭受無妄之災? 答:正是由於前世修善,所以才會投生行善的人家享福。也正是由於前世造惡,才會投生到作惡的人家受禍。蓮花不會從荊棘的枝幹長出,偃鼠又豈是大象的胎胞所生? 問:行善積德而得貴子,理應如此。但其人與我有緣,才會來投生。萬一福份相符而緣分不合,或雖然有緣但福份卻不相符,又該怎麼辦? 答:無數劫以來,想找我報仇的不計其數,想找我報恩的也不計其數。行善就會有善良的子女與之相應,行惡就會有惡性的子女與之相應,不必擔心投生的事。 問:居心險惡之人,理應沒有後代。可是那些持齋信佛、發心出世的人,為什麼也往往後繼無人? 答:居心險惡的人沒有後代,是行為刻薄的惡報。修行人沒有後代,是身心清凈的福報。世間的不肖子孫,讓自己的祖父、父親死不瞑目的,數不勝數。大聖大賢之人,尚且不能照管好自己的後代,更何況其他的人?即使世世都有能效法先人賢德的後代,而淫慾和殺生的行為,依舊在所難免,追根溯源,還不都是由自己引起的?所以修行人有廣大的智慧,尋求徹底的解脫,不僅想自己舍離凡夫的軀體,還想從此斷除後世凡夫的種子,俯看塵世間一代代子孫繁衍不絕,感到索然無味。譬如有人前世是一隻貓,產下一個貓崽,必定會喜愛不已。如果下世轉生為人,還認得此貓是自己前世所生,見它偷魚捕鼠種種行徑,必然慚愧悔恨不已。難道還會期望自己貓種不絕,繼續源源不斷地產下幼崽嗎?
雜問防淫類(十問十答)
問:《普門品》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答:色使人迷惑,佛令人覺悟。以覺悟破除迷惑,就像用燈光照破黑暗一樣,無可置疑。孔子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不正是這樣的嗎? 問:夢裡所見到的天榜,其名次與最後的結果往往出奇的吻合,因此沒什麼好懷疑的。但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字,天上也一定有與人間不同的天書。夢中的人若以凡眼就能認得,難道天上反而會使用人間的文字嗎? 答:夢中見到的天榜,都是由自心感應而顯現出來的。自心中只有自己所認識的字,並沒有天上的文字,所以見到的也都是自己能認識的字。就像夢中聽到鬼神說話,南方人夢中說的是南方口音,北方人夢中說的是北方口音。 問:夫妻關係恩愛的人,下一世還會成為夫妻嗎? 答:夫妻之間的情分,如同水上聚在一起的浮萍,林中棲息一處的鳥兒,緣分到了就聚首,緣分盡了便分離。 問:過去世中有很深的緣分,所以今生才成為夫妻。今生既然已經成為夫妻,彼此的緣分就會更深,為什麼下一世反而不能再相聚呢? 答:兩個人在下一世能保證都得人身嗎?即使都得人身,能保證彼此年齡相當、福分相同、地域相近,一個是男,一個是女嗎? 問:欲界的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六層天越是往上,福德就越深厚,慾念也就越輕淡。道理雖然是如此,但誰能見到呢? 答:天界的福德深淺與慾念輕重的關係,從人世間就可以得到驗證。只要觀察一下那些清心寡欲的人安享厚福,而沉迷女色的人必遭奇禍,其中的道理自然就能明白。如果必須親眼見到才相信,那也未免太愚痴了。 問:欲界六天的慾念,雖然從下到上越來越輕微,不知是否還會因此而墮落? 答:只要有慾念,沒有不墮落的。正如《正法念處經》中所說:「欲界天最大的束縛,沒什麼比得上女色。女人把天人牢牢捆住,將他們帶入三惡道。」 問:阿羅漢應化來到凡間,也有妻子兒女,為什麼他們卻不受業報? 答:一切罪業都是由心所造,阿羅漢已經斷除了凡夫的情慾,種種煩惱根本就沒有落腳之處。就好像首飾、衣裙,天天都穿戴在女人身上,卻從來沒有戀慕女人的想法,首飾、衣裙難道會有罪業嗎? 問:一些修鍊仙術的人,使用采陰補陽的方法,說是可以長生不老,這可信嗎? 答:神仙雖然仍在七趣之中,未能出離生死輪迴,然而若非身心清凈,解脫淫慾的纏縛,就不可能登上神仙的階位。豈有縱情於淫穢之中,反而卻能長生不老?今生蠱惑人心,來生必下地獄,便是這些人的下場。 問:男女交合之事,與長生不老之術,二者確實像寒冰與燃燒的火炭一樣彼此不能相容。不過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楊貴妃差點使唐王朝覆滅,怎麼死去以後卻成了神仙? 答:有誰見她成了神仙呢?即使由於過去所修積的福德而流轉到神仙道中,等福報享盡也必定會墮入惡道。古德曾說:「饒汝作仙人,恰似守屍鬼。」有什麼可值得羨慕的呢? 問:白居易《長恨歌》說:「
受持破惑類(十問十答)
問:決心戒淫就已經很難了,而所列的受持方法及事項,又如此詳盡周密,是不是有點太強人所難了? 答:這些日常受持的方法都是本著中道的原則而設立,每個人應按照自己的情況儘力遵守。儒家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佛教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並非只為一個人而設。 問:儒家經典中說:「君子應不近歌舞女色。」所說的「不近」,只不過是比較淡然而已。若把它比作毒蛇猛獸,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 答:死於毒蛇猛獸之口的,千人中難有一二。死於貪慾的,卻十有八九。由此看來,它比毒蛇猛獸還要可怕。 問:維護人世間的倫理綱常,莫過於以儒家思想為準則所制定的各種道德禮儀規範。《禮記》所說的「男女有別」,《論語》所說的「非禮勿視」,這些都說的是戒淫。何必還要再設立不凈觀等方法,觀想人體內各種污穢的東西? 答:男女性愛是人的最大慾望之一。當慾火勃然而起時,往往難以遏制,縱然前後有刀、鋸、鼎、鑊等各種殘酷的刑具,隨時可能受到嚴厲的懲罰,還會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如果僅靠古聖先賢委婉的言辭,就想讓滿腔淫心像冰消雪化一樣消解和冷卻下來,恐怕是萬萬不可能的。況且從道理上勸導世人,有助
胎娠差別類(十二問十二答)
問:男女沒有交合,就不會生育子女,交合之後才有身孕。請問來投胎的人,是天天守在父母身旁,等著交合時入胎呢?還是偶然遇到了,於是就入胎呢? 答:業報因緣,不可思議。如果因緣註定要做子女,雖然神識遠在千世界之外,此處男女交合,那裡就會見到光亮,一彈指間,乘著這道光就進入了母胎。帝釋、梵王無法阻擋,須彌山、鐵圍山也不能障礙。 問:世間人僅一壁之隔,就不見不聞。幾里之外,就難以立即趕到。遠隔千萬個國土之外,神識卻為何能知道,並且沒有障礙? 答:人受到障礙的是自己的形體,而不是自己的神識。延陵季子說:「軀體重歸於泥土,這是不可抗拒的命運,而靈魂則會無所不至。」(見《禮記·檀弓下》)譬如夢中到了千萬里之外,忽然驚醒,發現身體還在床上,有牆壁相隔也是如此,瞬間即到,沒有遠近之別。神識投胎也是這樣。 問:世上有的夫婦,天天在一起,還是不能生育。這是因為神識沒來,還是命中無子? 答:神識不來,就是命中無子。命中無子,神識自然不來。《增一阿含經》說:「如男女行房的時候,神識不來投生,或神識已經到來,男女卻未行房,都不能受孕。如果女人沒有慾念而男子慾念強烈,或者男子無欲而女人慾念強烈,也不會受孕。另外,若男子無病而女人有病,或女人無病而男子有病,也不會受孕。」《法苑珠林》說:「如果父母福大,投胎者福小,就不能入胎。若父母福小,投胎者福大,也不能入胎。必須要父親、母親、子女,三人的福業相當,才能入胎。」 問:由男女間不正當私情所生的孩子,一千個當中也難倖存一個,這是命中注定不該做他們的孩子。但既然不該做他們的孩子,便不應投胎。投了胎而仍然被殺,這是為什麼? 答:這都是各自償還過去的業債。投生的孩子償還的是身命,父母所償還的是惡名。 問:富貴的男子與貧賤的女子結合,或富貴的女子與貧賤的男子結合,父母雙方與投胎的孩子,三者福分大不相同,為什麼也能有孕? 答:這是由於來投胎的孩子前世修福有所缺陷,或只應得到富貴的父親,或只應得到富貴的母親。若是父母應當得到有福的貴子,子女應當得到富貴的父母,因緣不同,也能成孕。《阿難口解十二因緣經》說:「子女以三種因緣來投生:一是父母前世欠下子女的錢財,二是子女前世欠下父母的錢財,三是怨家來作子女。」 問:投生的人,或是投生到富貴人家,或是投生到貧賤人家,投生時的情形是一樣的呢,還是有所差別?他自己知道要投生的人家富貴貧賤呢,還是不知道? 答:兩者之間有所不同,不過投生者對未來的情況並不了解。《瑜伽論》說:「福薄的投生者,將會出生在地位低下的人家。當他死亡時,以及入母胎時,聽到種種紛亂的聲音,或是見到自己鑽入叢林竹葦中。福厚的投生者,將會出生在地位尊貴的人家。他在那個時候,覺得寂靜美妙,或是聽到奇妙的音樂,或是見到自己上到宮殿中。」 問:佛經上所說的男性中陰身入胎時,對母親會生起貪愛,對父親生起瞋惱。女性中陰身入胎時,會對父親生起貪愛,對母親生起瞋惱。道理雖然如此,有什麼根據呢? 答:根據就是胎形的不同朝向。男胎面向母親而背對父親,女胎面向父親而背對母親。愛瞋之心既然有所區別,身體的朝向也就隨之不同。《處胎經》說:「若是男孩,蹲在母腹的右脅部位,兩手掩面,朝向母親的脊背。若是女孩,蹲在母親的左脅部位,兩手掩面,背對母親的脊背。」 問:男女交合的時候,必須有神識前來投胎,然後才能成孕。而世上常有產婦分娩時,親眼看到某人進入產房,打聽此人的情況,知道他的死亡時間恰好就在此時。既然在母親懷孕的十個月期間,此人還在人世,那麼父母交合的時候,是有別人替他入胎嗎?若是沒有中陰身入胎,就不能成孕。如果有中陰身入胎,那這個中陰身一定是別的人。怎麼又會在臨產時看見此人進入產房呢? 答:建造住宅,何必非要自己監工?建築的規模和樣式,一樣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住宅建成,監工即當離去。胎兒發育完成,自己的神識才來。此人壽命雖然還沒有盡,但還是可以投生,自然會有某個前生有負於他的人,前來代他住胎。 問:根據世間傳聞的情況來看,神識入胎是在臨產的時候。而根據佛經記載,神識投胎是在十個月前。為什麼兩種說法不一致? 答:臨產時入胎,千萬人中難得一見。如果不是他過去有很大的福德,不應承受胞胎之苦。便是在父母懷胎時,此人壽命還未盡,直到臨產時,才一處命終,而在另一處出生,這種情況偶爾也有。譬如官職爵位,由資歷逐步提升是常理,破格提拔為特例。 問:若是雙胞胎,在母親肚子里必定有兩個中陰身,他們是同時入胎,還是有前有後呢? 答:有同時入胎,也有前後入胎。如果同時入胎,先出生的為哥哥,後出生的為弟弟。如果入胎時有前有後,則先出生的為弟弟,後出生的為哥哥。譬如竹筒內放入胡桃,後進先出。(此說本於《法苑珠林》) 問:同樣是懷孕,可生下來的孩子有的端正,有的殘疾,有黑有白,種種不同,這是為什麼? 答:一是由於孩子前世的原因,一是由於母親今世的原因。如果這個孩子前世柔和忍辱,塑造佛像,親近僧人,今世自然相貌端正。若是前世遮擋佛的光明,取用屬於佛、法、僧三寶的物品,瞋恚好鬥,代人訴訟,或是譏笑貌丑的人,今世自然相貌醜陋。(此說本於《業報差別經》、《三戒經》)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接近煙火熏黑的地方,胎兒的膚色就會發黑。住在清涼的地方,胎兒的膚色就會發白。嗜好鹽灰等味道,孩子就會毛髮稀少。多行欲事,孩子就會常長瘡癬。如果跳躍、負重,孩子就會四肢殘疾。(此說本於《法苑珠林》) 問:人們常說自己的身體是父母所賦予的。請問哪些是父親賦予的,哪些是母親賦予的? 答:爪齒骨節、髓腦筋脈,凡是堅硬的部分,都是由父親所賦予。頰眼舌喉、心肝脾腎、毛髮腸血,凡是柔軟的部分,都是由母親所賦予。(此說本於《修行道地經》)
形滅神存類(六問六答)
問:《尚書》說:「天道福善禍淫。」不過指活在世上的人,由於行善、作惡的不同而受到上天的報應。若是人已經死了,則形骸、神識都已消滅,縱然有罪,又怎能受到報應呢? 答:人的形骸雖然會損壞消亡,心性卻依舊長存。譬如五穀,根莖雖然枯萎了,果實落到地里,來年春天還會發芽。修福的人投生到人間、天上,造業的人墮入畜生、地獄、餓鬼三惡道,情況也是如此。 漢代的賈誼說:「千變萬化,未始有極,忽然為人。」(《漢書》)北齊的魏伯起說:「有過去、當今、未來,歷三世識神常不滅。」(《魏書》)北宋的張子厚說:「知死之不亡,可與言性。」(《橫渠語錄》)因此談到生與死,只是就肉體而言,而與心性無關。 如果說死後神識便隨之消亡,那麼大禹的父親鯀被流放到羽山,死後神識化為黃熊,見《史記正義》。呂后用鴆酒毒殺趙王如意,如意死後化為犬作祟,呂后因此患病而終,見《漢書·五行志》。鄭國大夫伯有被殺,死後變成厲鬼前來尋仇,讓鄭國人驚恐不安,見《左傳·昭公七年》。齊襄公派彭生謀殺魯桓公,為了推脫罪責又將彭生處死,彭生化作一隻大豕來報怨,見《左傳·庄公八年》。以上種種史實記載,都發生在漢明帝之前。可知佛法還未傳到中國之前,神識不滅的輪迴道理,已經大白於天下。認為人死之後生命完全斷滅的理論,可以欺騙那些愚昧的人,卻難以蒙蔽有識之士。 問:輪迴的道理如果確實是有,孔子為什麼沒有說過呢? 答:孔子已經說得非常詳細。《易傳·繫辭上》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所說的「精氣」是指投生後受孕,「遊魂」則指投胎之前的狀況。既然能夠知道其中的「情狀」,輪迴的道理便會十分明了。《中庸》說:「誠者,物之終始。」而不說「始終」,就是因為看到生命現象的循環無盡,而非斷滅。可惜後來的儒者沒有明白原文的意思。 問:孔子說的「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不過是在講生命存在和誕生的原理。如果以為指的是後世轉生的情形,不是有些荒誕嗎? 答:生死輪迴是人世間普遍存在的法則,見於記載的事例不勝枚舉。如果認為這些都是荒誕,那才是真的荒誕。難道你沒聽說
中陰異同類(七問七答)
問:經上說的中陰身是什麼? 答:就是人死去之後的神識,如《大般涅槃經》所說。經文大意說:「臨命終時,親屬圍繞哭泣,其人驚慌恐怖,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一生所作的善惡業力,全都顯現在眼前。身上的熱氣散盡之後,過去的色、受、想、行、識五陰滅,生起中陰身。入胎之後,中陰身消失,未來的色、受、想、行、識五陰生。譬如燈亮暗滅,燈滅又暗,相續不斷。」 問:有人說人身內有三魂七魄,一個魂投胎,一個魂守屍,一個魂受罪,是這樣嗎? 答:這些說法都是道士編造的,參見《文獻通考》。要是這樣的話,轉世一次就會留下兩個鬼,轉世十次留下二十個鬼,千次留下兩千個鬼。一人留下兩千個鬼,兩千人就留下四百萬個鬼。時間一長,遍處都是鬼了,請問這些舊鬼將來如何安置?作為一個凡夫,怎麼可能有成百上千個化身呢?再請問哪個鬼能幸運地投生,哪個鬼卻不幸而受罪呢? 問:正人君子命終的時候,心中自然能做得了主。為什麼到了中陰身時,卻把人看成是牛、馬、鵝、鴨呢? 答:人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無法作主。就好像夢中發生的顛倒錯亂,聖人也會有。孔子豈不知道周公已經去世幾百年,可他在夢中見到周公時,恐怕未必把他看成死去的人。此外孔子豈不知道活著的人不應受祭奠,為什麼他還是夢見自己坐在廳堂前的兩根柱子中間受人祭奠?聲聞投胎後會記不清過去,初位菩薩轉世後也會有所迷惑,更何況是凡夫呢? 問:人在臨命終的時候,若是動了慾念,必然會墮入惡道。但本書卷二「輪迴觀」中,西瞿陀尼洲的中陰身上前擁抱天女,為什麼卻能生天? 答:臨終時的念頭,固然非常關鍵,而生天的福報還是由平日的善行積累而來。譬如樹枝向東長,斷的時候會往東倒。向西長,就會往西倒。 問:《觀無量壽佛經》中,九品往生極樂世界,臨終都見到蓮花。而北郁單越洲中品生天,也見到蓮花。兩者有什麼區別? 答:《觀無量壽佛經》中,每一品往生都有化佛來迎接。北郁單越洲生天,沒有化佛迎接。 問:即將投生到狗胎和豬胎中的人,往往能見到各種美女。而西瞿陀尼洲生天時,也能見到美女。兩者有什麼區別? 答:一屬情慾,一屬善念。善念使人輕盈清靜,因此就會上升。情慾使人沉重濁亂,因此便會下降。如《楞嚴經》所說:「純是善念就會上升,必然生到天上。如果能修福修慧,又有往生凈土的志願,自然業障消除,豁然開悟,往生佛國。情慾少而善念多,就成為飛仙、鬼王或飛行夜叉。情慾和善念大致相當,就會不升不降,生到人間,其中善念多的就聰明,情慾深的便愚鈍。情慾多而善念少,就淪入畜生道,其中慾念重的為走獸,慾念輕的為鳥類。七分情慾、三分善念,就會沉入水輪之下,成為餓鬼。九分情慾、一分善念,就會墮入地獄,其中慾念稍輕的生於有間地獄,慾念重的生於無間地獄。純是情慾,就會墮入阿鼻地獄。」 問:墮入阿鼻地獄的人,剛進去的時候,會把八萬四千劍林看成是寶樹,把熾熱的烈焰看成是蓮花,把各種鐵嘴蟲看成是鳧雁。而生到天上的人,也見到種種境界,有什麼區別呢? 答:墮入地獄的人,命終時由於受到熱惱逼迫而產生妄想,由妄想產生幻覺。而生到天上的人,周身感到輕鬆舒適,熱了就有涼風吹來,冷了就有暖氣撲面,豈可一概而論?
性學闡微類(七問七答)
問:在《論語》中,子路曾向孔子詢問關於生死的看法,孔子拒絕回答。你卻總是爭辯不休,難道不是過於怪僻偏激嗎? 答: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這是他在婉轉地開導啟發,不是全然拒絕回答。孔子說:「死生亦大矣。」(見《莊子》)難道也是怪僻偏激嗎? 問:佛教所說的心性,是認為無善無不善嗎? 答:若是無善無不善,就成了虛無的頑空和斷滅。世人不是執著於有,就是執著於無。不是執著於亦有亦無,就是執著於非有非無。所以《觀佛三昧經》中將其比喻為盲人摸象。這個故事說,有一些生來就失明的盲人,從不知道大象的樣子。有一個國王便召集這些盲人,對他們說:「你們想知道大象的樣子嗎?」盲人們都回答說想知道。國王就讓象夫把大象牽到院子里,讓盲人們用手去摸。然後國王問他們:「你們已經知道了大象的樣子嗎?」盲人們都回答說知道了。摸到象耳的說:「大象的樣子像畚箕。」摸到象鼻的說:「大象的樣子像琴。」摸到象牙的說:「大象的樣子像木橛。」摸到象背的說:「大象的樣子像屋子。」摸到大腿的說:「大象的樣子像牆壁。」摸到象尾的說:「大象的樣子像掃帚。」摸到小腿的說:「大象的樣子像柱子。」眾盲人各執己見,爭論不休,互相打了起來。國王笑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人知道大象的樣子。其實像畚箕的是大象的耳朵,像琴的是大象的鼻子,像木橛的是大象的長牙,像屋子的是大象的後背,像牆壁的是大象的大腿,像掃帚的是大象的尾巴,像柱子的是大象的小腿。」眾盲人聽國王說過之後,不敢再作爭辯,但各自的心中還是認為自己所摸到的才是大象的樣子。世人談論心性,也就像盲人摸象一樣。 問:萬物都是有生成,必然就有毀壞。有起始,必然就有結束。心性也有生滅嗎? 答:凡是有形的東西,就一定有生成、有毀壞,有起始、有結束。心性既然無形,怎麼會有生滅? 問:那麼心性像虛空一樣嗎? 答:不對。像虛空一樣的空,稱為頑空。性空之空,超越了空、有的對立,稱為真空。 問:耳朵和眼睛屬於形骸,能見能聽屬於神識。神識若是不滅,能見能聽的心性就應該少壯如一。可是到了年老的時候,視力漸差,聽力漸弱。則能見能聽的心性也有衰老和死亡,由此可知神識也有生滅。 答:耳朵和眼睛的視聽能力衰退,是由於形骸的衰老所引起,與能見能聽的心性無關。眼睛能見到物體,不是它自己能見到,而是依賴能見的心性才見到。耳朵能聽到聲音,不是它自己能聽到,而是依賴能聽的心性才聽到。如果說眼睛能自己見到物體,那麼死人瞪著的眼睛也應當能看見。而在作夢時眼睛閉上,就不應再見到種種形像。如果說耳朵能自己聽到聲音,那麼提著死人的耳朵也應當能聽到。而作夢時自己的耳朵既在床上,就不應再聽到別處的聲音。由此可知,神識是沒有生滅去來的。 問:心性沒有生滅,已經略知梗概。心性沒有去來,還是不太明白。 答:有去有來、有起有滅的是妄想心,而不是真實的心性。真性廣大無際,包含虛空。大千世界在我的心性之中,不過像是滄海中的一個水泡而已。 問: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報應,以及投生到人間,有人從事相上認為是由閻王所判定,有人從心性上認為是由自己的業緣所招,究竟誰說的對呢? 答:若不固執一端,兩種說法都對。若是彼此固執不能融通,那麼兩種說法都錯。譬如由夫妻倆所生的孩子,如果兩人無意排斥對方,無論誰說這個孩子是自己所生,都沒什麼問題。倘若夫妻二人爭得面紅耳赤,都認為這個孩子是我所生,不是你所生,那就錯了。
惡道緣由類(十問十答)
問:鴛鴦、鵪鶉、鴿子是因為前生造下淫業,所以今世成為淫鳥。而大雁喪偶,至死都不再另找伴侶,可知前世必定不犯淫業,為什麼也墮入鳥身? 答:十惡之中,淫是其一。造了十惡都會墮入畜生道,鴛鴦、鵪鶉、鴿子是因為淫業而墮為鳥身,孤雁則是因為其他惡業墮入鳥身。如《俱舍論》說:「人若造下惡業,就會墮入畜生道,情形各有不同。其中淫慾心重的,投生到鴿子、麻雀、鴛鴦之中。瞋恚心重的,投生到蝮、蠍、蚖、蛇等毒物之中。愚痴心重的,投生到豬、羊、蚌、蛤之中。驕傲自負心重的,投生到虎、狼、獅子之中。躁動嬉戲心重的,投生到獼猴之中。慳貪嫉妒心重的,投生到餓狗之中。」 問:人若造了罪業,就會投生到畜生胎中,投胎的時候知道是畜生嗎? 答:到了這個時候,自己已經沒法作主。 問:為什麼死後作不了主? 答:現在又何曾作得了主?同是一個美女,好色之徒見到了,就會愛入骨髓。嫉妒的女人見到了,就會恨入骨髓。活著的時候是這個樣子,何況是死後呢? 問:過去曾有一位忉利天王,自知壽命已盡,將投生驢胎。至心歸依三寶,投胎後當即墮胎,重新做了天帝,詳見《法句喻經》。這又如何解釋? 答:這是由於他過去世中福德深厚,因此才得以挽回。不然的話,分明母豬在前,卻看成是美女;屎尿的氣味,覺得香如旃檀。 問:世間之人如此眾多,世間之事如此繁雜,若要詳細記錄,把墨堆成山也不夠用。閻王何苦費這份閑心,記錄這些閑事呢? 答:一切都是由心所造,心能作天宮,心能作地獄。天宮內院美景甚多,但都不是人為所造,投生到其中便自然享受快樂。陰曹地府刑具無數,也都不是人為所造,投生到裡面就自然遭受痛苦。 問:活著的時候能感受到痛苦,都是由於有這個形體。死後沒有形體,怎麼還會有痛苦呢? 答:感受到痛苦的是自己的神識,而不是形體。如果痛苦來自形體,那麼死屍也會有痛苦。 問:人造了惡業,當然應受到嚴厲的懲治。不過那些地獄裡的獄卒、鬼王,他們的行為更加兇惡,又該有什麼樣的地獄懲罰他們? 答:若從事相上說,譬如獄卒奉命杖擊犯人,決不會因為杖擊而受到處罰。若從內在的因果上說,則牛頭人身手執鐵叉的阿旁獄卒等,都是造業者自心所顯現出來的。 問:地獄既然存在,就應該讓世上的人都親眼目睹,好讓他們相信之後再也不敢造惡。 答:將來能親眼目睹的遍處都是,遺憾的是已經親眼目睹的人卻一去不復返了。 問:如來用腳趾按在地上,大千世界都變成了金色,見《維摩詰經》。既然有這樣的神通,為什麼不讓十方地獄消失,使裡面受苦的眾生都生到佛國? 答:大醫王能治療各種重病,卻不能救不肯服藥的人。造業者自己所招致的惡報,菩薩無法使其免除。就如同窮人飢餓,富人不能代他吃飽。 問:既然眾生所造的定業難以免除,佛法也無法使其改變,而佛經中總是說救度眾生無量,又是為什麼呢? 答:世間的一切苦惱,都是由惡業所導致。勸人不造惡業,便已斷除了產生苦惱的根源,不是救度又是什麼?
婚嫁窮源類(八問八答)
問:淫慾既然是萬惡之首,那麼古代聖王治理國家時,就應當加以禁止。可是伏羲卻設立媒妁,使男女兩家聯姻,這是為什麼呢? 答:這正是為了避免世間人民淫亂的發生。如果不設立婚嫁的禮儀制度,不僅世上的男子女人會像禽獸一樣隨意苟合,生下的子女也會遭到遺棄而無人撫養。因此採取這種適宜的方法,確立為婚姻制度,使男子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各有自己的丈夫,父母撫育自己的兒女,成立家庭,而使整個社會安定有序。 問:由媒人來促成男女結合,又是為什麼呢? 答:因為擔心機巧詐偽的人取美棄丑,引起世間的紛爭。 問:在婚嫁的禮儀中,要有問名、納吉、請期等禮節,又是為什麼呢? 答:因為擔心後世男女之間隨意結合,所以婚嫁要有一個曲折的過程。 問:世間婚姻制度產生的原因,我已經知道了。男女之間的結合,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答:按《起世因本經》所記,劫初的時候大地重新形成,地上的眾生是從光音天投生而來,每個人都是自然化生,不需經過母胎。食用自然長出的食物「地味」,時間一長,相貌開始變醜,有了筋脈骨髓,形成男女性別差異,隨後就有了淫慾之情。這就是男女之間結合的開始。 問: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佛卻要求弟子辭別父母出家修行,極力述說在家的危害。儒教與佛教的主張,為什麼如此不同? 答:從世間法的角度來說,雖然彼此為善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最後的結果都是為了世間的和諧安定。世人根基各有不同,有的人用佛法不能教化,用儒教卻可以。有的人用儒教不能教化,用佛法卻可以。所以儒、釋、道三教聖人,雖然同心協力,但也不得不各自分擔一個方面,各自設立一個門派,各自推行一種教化。名義雖有三個,其目的卻是一致的。譬如有三位良醫都想治病救人,然而病人的病情各有不同,如果三人都學一種醫術,所救治的病人必然有限。又如戰亂來臨,有三位長者都想救人逃出城外,如果只開一道城門,所能救出的人數也必定有限。因此能遵循孔子的教導,釋迦牟尼佛見了必定歡喜。能遵循釋迦牟尼佛的教導,孔子見了也必定歡喜。如果聽從我的教導而進步就感到高興,不聽從我的教化而進步就不高興,那也就不能成為佛,不能成為聖人了。隋朝的李士謙說:「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隋書》)三者豈能缺少一個?後人對此議論紛紛,不過是顯示自己見識短淺罷了。 問:有人猜想歷史上的伏羲等聖人都是大菩薩的化身,不知是否如此? 答:有這種可能。《禮記·學記》上說:「擅長造弓的人家,一定會讓家裡的孩子先學著彎折柳條製作畚箕。善於冶煉的人家,一定會讓家裡的孩子先學著補綴獸皮做成裘衣。」佛教有權有實,有漸有頓。離欲出家,是實教、頓教。兩姓婚配,是漸教、權教。譬如對不能吃素持齋的人,就先勸他吃三凈肉。三教聖人教化眾生的心是相同的,教化眾生的方式也是相通的。 問:如果世上人人絕欲,不再有男女婚配,那麼過一百年以後人類就會滅絕,那該怎麼辦? 答:像這樣的五濁惡世,男女到了二十歲還沒有嫁娶,就會互相窺望,私自相會,怎麼可能人人絕欲?就連你自己恐怕也做不到,更何況其他人?漁夫一天不捕魚,就擔心船隻不通,真是杞人憂天。 問:如果真的人人絕欲,那該怎麼辦? 答: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一切世間眾生就會像天人一樣都是化生,不再受胞胎之苦。
懺悔往生類(七問七答)
問:已經造了淫業,要想凈除罪障,應當在佛前懺悔呢?還是從自心懺悔呢? 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前懺悔,不礙自心懺悔。自心懺悔,不礙佛前懺悔。 問:今世所犯的淫業,固然應當懺悔予以消除。至於過去世中所犯,由於時間久遠,早已記不清楚,何必還要懺悔? 答:我們從無量劫以來直至今日,無論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的四種出生方式,以及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的六種生存類型,其中的每一種輪迴之身都已受生過無數次。種種罪大惡極的事,也已一一造過無數次。如果只懺悔今生的罪業而不涉及往世,就好比是除草而留根。 問:自身行善作惡所招致的因果報應,父子之間都不能相互替代。懺悔自己一個人的罪業都來不及,還要代四生六道的眾生懺悔,是不是太迂腐了? 答:只求自利,不想利益他人,這是凡夫的見解。在自己得到度脫之前,先要度脫他人,這是菩薩的發心。孟子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孟子·離婁下》)孔子談到自己的志向時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古聖先賢們的利他情懷都是一樣的。 問:淫慾確實是生死的根源,不能不斷。但出世解脫的法門,都是為了自己的下一世著想,晚年再認真修行也不遲。 答:《中庸》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到了晚年再修行,就像餓了才去耕田,渴了才去打井一樣。況且能活到晚年的人,眼前也並不多見。舉世之人都在忙忙碌碌中直到衰老,又有誰能在活著的時候放下,好好修行呢? 問:末世的眾生極其貧窮困苦,而佛國凈土中的樓閣宮殿也都是七寶嚴飾,為什麼苦樂有這麼大的差別?況且佛視眾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把恩德普施十方世界,讓一切眾生共享快樂呢? 答:凈土與穢土之間的苦樂有天淵之別,這是現在的果報,而造成了這些差異的則是過去所種的因。過去世中,人們都在造殺生之業,唯獨菩薩以慈悲為懷。人們都沉迷於色慾,唯獨菩薩修持清凈的梵行。人們都貪婪吝嗇,唯獨菩薩樂於布施。在過去的因中,作善作惡既然有天淵之別,彼此不能替代。果報成熟的時候,受樂受苦也有天淵之別,彼此不能替代。譬如舜的眼睛裡有兩個瞳孔,視力比有兩隻眼的正常人還要好。他的父親瞽瞍是個盲人,視力連一隻眼的人都不如。舜雖然大孝,又怎能將自己過人的視力分給父親呢? 問:土為台階,茅草蓋屋,才體現堯舜的仁民愛物。玉砌的樓台宮室,正顯出桀紂的窮奢極欲。佛既然把三界之內看成是牢獄,何必又要用七寶來作裝飾? 答:一個是搜刮天下蒼生的財富,一個是利益眾生修積的福報,二者不能相提並論。 問:佛國的清凈莊嚴,固然超過人世間一萬倍。但經中所描述的凈土景象,未免過於誇張,如果一概相信,不是有點荒唐嗎? 答:人所能相信的,不過是耳聞目睹,或是自己能想像到的。若是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就會認為是荒唐,何況是無法想像呢?譬如蚯蚓只知在土壤里吃泥之樂,不知蒼龍躍出大海,劈波斬浪。又如蜣蜋只知在糞土內滾動糞丸之樂,不知大鵬扶搖九萬里,凌風翱翔。
如來應化類(七問七答)
問:世間人生育時都要經過陰道,菩薩入胎時都是從右脅進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答:凡夫有愛欲,所以從產門進出。菩薩沒有愛欲,所以從右脅進出。 問:三界之內最為尊貴的,莫過於天帝。而佛降生時,四大天王、忉利天王都恭敬侍奉。是不是故意編造出來自我標榜呢? 答:佛經中所說的六道,諸天也屬其中之一。在世間人看來,以為天神至尊無比。而在佛眼看來,同樣還是沒脫離生死輪迴的凡夫。所以佛每次說法時,無數的帝釋天王都恭敬禮拜,聽受佛法妙義。略言之,如《華嚴經》說:「爾時天王遙見佛來,即以神力化作寶蓮花藏獅子之座,百萬層級以為莊嚴,百萬天王恭敬頂禮。」《般若經》說:「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大寶積經》說:「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諸天子等,虛空散花,供養如來。」《蓮華面經》說:「帝釋天王見世尊已,即敷高座,頂禮佛足。」《梵網經》說:「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國王,合掌至心,聽佛誦大乘戒。」《圓覺經》說:「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賢愚因緣經》說:「帝釋侍左,梵王侍右。」《普曜經》云:「梵天侍右,帝釋侍左。」《造像經》說:「梵王執白蓋在右,帝釋持白拂侍左。」《法華經》說:「是諸大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這樣的記載,不勝枚舉。如果如來的福德僅與諸天相等,那麼佛經中絕不敢說此大話,而梵王、帝釋等天神又豈能容忍這些經典流通呢? 問:《玉皇經》上說,天帝說法的時候,佛也前來聽受。難道不對嗎? 答:佛經都是由佛親口宣說,由阿難結集而成,沒有一句妄語。而《玉皇經》則是出於後人之手,並不是玉帝降鸞所作。雖然其所說不失對玉帝的尊崇,然而卻並不懂得怎樣才是尊崇。或許你曾聽說過佛教宇宙觀的浩瀚博大吧?把古今福德最為深厚的人合在一起,比不上四王天的一個天人。把四王天福德最為深厚的天人合在一起,比不上忉利天的一個天人。人們所說的玉帝,是忉利天的天王。忉利天之上,每層天更為殊勝,直到他化自在天,屬於欲界,有四層天。他化自在天之上,每層天更為殊勝,直到色究竟天,屬於色界,有十八層天。色究竟天之上,每層天更為殊勝,直到非非想天,屬於無色界,有四層天。至此全都是還未脫離生死輪迴的凡夫。至於那些已經了脫生死的聖者,則有聲聞小乘聖者,從須陀洹到阿羅漢,有四個等級。其上有緣覺、獨覺。再其上是菩薩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共幾十個等級。再其上便進入初地,從歡喜地到法雲地,又有十個等級。然後位至等覺菩薩,候補佛位,即將圓成佛果。佛是無上大法王,因為再也沒有能超過佛的。怎麼會有玉皇說法,佛反來聽受的道理?蓮池大師在《正訛集》中,已經說得很清楚。 問:釋迦牟尼佛誕生,既然是在周昭王時期,到了孔子的時代,佛法在天竺國已經有了將近五百年,孔子為什麼沒有聽說過大致的情況呢? 答:孔子已經有所聽聞。比如當時有一位宋國的太宰問孔子說:「您是一位聖人嗎?」孔子說:「聖人我不敢擔當。」又問三王、五帝能否稱為聖人,孔子都沒有表示贊同。太宰驚問道:「那麼誰是聖人呢?」孔子神情莊重地說道:「我聽說西方有一位大聖人,不用治理就井然有序,不用發表言說就使大眾信服,不用實施教化就使人民自覺遵行。他的德行浩大無際,人民對他的崇敬無法用言語表達。」(《列子·仲尼篇》)怎麼能說孔子一點都沒有聽聞呢? 問:佛教到漢明帝時才傳到中國,孔子在當時何以得知? 答:釋迦牟尼佛降生時,漢地已有徵兆。周昭王二十六年(坊本作二十四年)甲寅的
跋
勸善之書,打開就令人皺眉,這樣的書必定不能流傳。打開就令人鼓掌,這樣的書也必定不能流傳。為什麼?一個是過於深奧,一個是失之粗淺。我老師這本書,其意本在戒淫,卻又總是在探討生死問題,我起初也覺得過於深奧了。然而每日清晨以生死問題捫心自問,卻發現這是人人都不能迴避的。帶著不能迴避的心情,再拿起這本書反覆研讀玩味,然後才知道老師學識的淵博,救世救人的菩薩心深切,然後才對書中原來皺眉的地方一一鼓掌稱嘆。這本書在現今廣為流傳,後世不斷再版,我相信一定會是如此。 虞山門人陳鍹聖來氏拜識
內典字義譯註
●卷一 三途:即三惡道。 優填王:梵語「鄔陀衍那」,此言「出愛」。亦云「優陀延」。即優填王也。(凡言梵語者,皆天竺國之語也,劫初皆梵天遺種,故稱梵。) 婆羅門:此雲「凈行」,是西天四姓之一,詳《長阿含·四姓經》。 八關齋:即八戒也。在家者皆可受,期止一日一夜。欲日日持,須日日受,受則不可破。若能上品持,雖一日一夜,亦決定生天。 羅漢:具雲「阿羅漢」。有三義:一殺煩惱賊,二不受後有,三應受人天供養。 沙門:此雲「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也。 舍利:此雲「骨身」,亦云「靈骨」,四聖皆有之。形色不定,靈異無方。水火金石,皆不能損。 菩薩:具雲「菩提薩埵」,此言「覺有情」。同佛修證之謂「覺」,無明未盡之謂「情」。又有情,指眾生言,菩薩以斯道覺斯民,故云「覺有情」。 八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出入息、念死。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涅槃:此雲「滅度」,得寂滅樂,度生死苦。又「涅」曰「不生」,「槃」曰「不滅」。不生不滅,名為涅槃。 氎:音「迭」,其花可織為布。高昌國草本,罽賓國木本。 恆河:具雲「恆伽」,亦名「殑伽」,此雲「天堂來」,其河近舍衛國。 菩提:此言「覺」。 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三寶:佛、法、僧也。三寶六義,詳《寶性論》。 正覺:梵語「三菩提」,此言「正覺」。登佛之果,名成正覺。 阿闍世:此言「未生怨」,瓶沙王之太子。 北俱盧洲:在須彌山北,其洲人民,壽皆千歲。念衣得衣,思食得食,命終生天。 祇園:祇陀太子所施之樹,給孤長者所買之園,具雲「祇樹給孤獨園」,今特省文耳。 精舍:佛、僧住處也。 比丘:此言「乞士」。乞法於佛,以資慧命。乞食於世,以養色身。又雲「破惡」、「怖魔」。 轉輪聖王:輪王有四種:金輪王,王四天下;銀輪王,王三天下;銅輪王,王二天下;鐵輪王,王一閻浮提。 八難: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邊地、五長壽天、六諸根不具、七生邪見家、八生於佛前佛後。有以北俱盧洲為長壽天者,謬也。觀《大般若經》、《較量壽命經》,可見。 如來:梵語「多陀阿伽度」,此言「如來」,佛十號中之一。 釋迦牟尼佛:梵語「釋迦」,此言「能仁」。梵語「牟尼」,此言「寂默」。謂德能仁濟群類,道尚寂默無為也。「佛」,「覺」也。 天竺:即佛降生之國,亦名「印度」,亦名「身毒」,乃閻浮提之正中,先佛出世,皆在於此。周圍九萬餘里,三面距海,北背雪山,東至震旦國,南至金地國,西至阿踰遮國,北至小香山,各五萬八千里。其國於夏至午刻,用土圭測之,四面無影。其餘一切國土,皆有影。 凈飯王:梵語「閱頭檀」,此言「凈飯」,或雲「白凈」。佛之父王,迦維羅衛國主也。 摩耶夫人:具雲「摩訶摩耶」,此言「大術」,或雲「大幻」,謂能以大幻術,母諸佛也。 波羅叉:亦云「畢利叉」,此言「無憂」。 四大天王:北多聞天王,東持國天王,南增長天王,西廣目天王。 忉利天王:即帝釋天主釋提桓因也。《涅槃經》別有十一名。 毗首羯磨:此雲「種種工業」。西土工巧者,多祭此天。 三十二相:足下平滿,有千輻輪相;手足柔如兜羅綿;足指紋同綺畫;圓滿纖長;足跟與趺相稱;光潤高滿;雙腨漸次纖圓;雙臂垂膝;陰藏有梵相;毛孔紺青宛轉;發皆右旋;膚不沾水;身皮金色晃耀;手足肩頸七處充滿;肩項殊妙;膊腋充實;容儀洪滿;體相端嚴;身量悉稱;威容廣大如獅子王;常光面各一尋;四十齒齊密,白如珂雪;四牙鋒利;得味中上味;舌相凈薄,能覆面輪,至於髮際;梵音和雅,遠近等聞;眼睫紺青齊整;鮮白紅環;面如滿月;眉相皎凈,如天帝弓;眉間有白毫相;頂上高顯,周圓猶如天蓋。 八十隨形好:詳《華嚴》、《大般若》、《三昧海》等經。 耶輸陀羅:此雲「名聞」,移施長者之女,悉達太子之妃,羅睺羅之母。 瞿夷:此雲「明女」,舍夷長者之女。《十二游經》及《釋論》皆雲是太子正妃,耶輸陀羅為次妃。 鹿野:釋長者之女,太子第三妃也。 波旬:亦云「波卑夜」,此雲「極惡」,魔王名也。 三昧:此言「正定」,揀非邪定也。亦云「正受」,不受諸受,名曰正受。 六天:四王天至他化天也,詳在後。 阿難:此雲「慶喜」,亦云「歡喜」。生於佛成道日,故名。乃斛飯王之子,佛之堂弟也。 拘睒彌國:亦名「憍賞彌」,中天竺國之境。 摩因提:長者名。 摩鄧女:摩鄧,摩登伽母也。摩鄧女,即指摩登伽。 目連:具雲「目犍連」,此言「采菽氏」。 沙彌:此言「息慈」,息世染欲,慈濟眾生也。 安陀:近天竺之國。 優婆塞:又雲「鄔波索迦」,此言「近事男」,謂親近比丘而承事故。亦云「鄔波薩哥」,此言「善宿男」,謂雖在家,而男女不同宿也。 拘屍那城:此言「角城」,其城三角故。 迦葉佛:此雲「飲光」,釋迦佛之師,賢劫千佛中第三尊佛也。 ●卷二 八王: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出家四眾: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 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比丘尼:此雲「乞士女」。 優婆夷:又雲「鄔波斯迦」,此言「近事女」,謂親近比丘尼而承事故。亦云「烏波薩吉」,此言「善宿女」。 鳩摩羅什:此言「童壽」,天竺人,龜茲王甥也。苻堅建元九年,太史奏有德星現外國,故迎至此。 茶毗:亦云「闍維」,焚化也。 三藏:經、律、論。 浮屠:此雲「高顯」,佛塔也。 彌勒:此言「慈氏」,姓也。繼釋迦而成佛,詳《彌勒下生成佛》等經。 七佛: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般泥洹:即「般涅槃」也,見前。 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三長齋月:正、五、九。 行者:修行之人也。 四大:地、水、火、風也。有內外四大。以人身言,骨肉為地,精血為水,暖氣為火,運動為風。 天眼:天眼,五通中之一通。其間廣狹不等,有外道天仙之天眼,有聲聞、緣覺之天眼,有菩薩與佛之天眼。 摩登:具雲「摩登伽」,此言「本性」,淫女也。後於楞嚴會上,聞法悟道,出家,名性比丘尼。 優缽羅:此雲「青蓮花」。非優曇缽羅也。「優曇缽羅」,樹名,此雲「靈瑞」,其樹有實無花,若佛出世,或轉輪王出世,此花方開。 摩醯首羅:此雲「大自在」,乃色究竟天之王也。梵語「阿迦尼吒」,此雲「窒礙究竟」,又雲「色究竟」,乃色界之頂天也。 閻浮提:具雲「閻浮那提」,樹名也。此言「勝金」,樹下有金,故以名樹。又因洲有此樹,故以名洲。即南贍部洲也,其地七千由旬。 郁單越:此言「高出」,亦云「勝處」,即北俱盧洲也,其地十千由旬。 瞿陀尼:亦云「瞿耶尼」,此言「牛貨」,即西牛貨洲也,其地八千由旬。 弗婆提:亦云「毗提訶」,亦云「弗於逮」,此言「勝」,即東勝神洲也,其地九千由旬。 須彌:具雲「須彌盧」,此言「妙高」。四寶所成曰妙,聳出眾山曰高。在四大天下之中,其高十六萬八千由旬,半出海水上,半藏海水下,頂有忉利天宮,日月行於出水上山之半。 娑婆:又雲「娑訶」,又雲「索訶」,此言「堪忍」。即釋迦應化之土,大千世界之總名也。 四天王:欲界第一天也,去地四萬二千由旬,宮殿鄰於日月。 忉利天:梵語「忉利」,此言「三十三」。在四王天之上,帝釋居中。四面有三十二位小天子,為內輔臣。合成其數,非自下而上之三十三也。 夜摩天:具雲「須夜摩」,此言「善時分」,在忉利天之上。 兜率天:具雲「兜率陀」,此言「妙足」,在夜摩天之上。 化樂天:梵語「須涅密陀」,此言「化自樂」,在兜率天之上。 他化自在天:梵語「婆舍跋提」,此言「他化自在」,在化樂天之上,乃欲界第六天也。此上欲、色二界中間,有魔身天作王,王於欲界,方為欲界頂天。 由旬:亦云「由延」,亦云「踰善那」,乃輪王巡狩一停之舍,猶此方之驛。有作十六里者,有作三十里、四十里、六十里、至八十里者。 甄叔迦:此言「赤色」。 阿彌陀佛:梵語「阿」,此言「無」。梵語「彌陀」,此言「量」。以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福德無量故。 三千大千世界:千日、千月、千須彌山,乃至千梵世天,名小千世界。千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千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實則一大千也。 摩尼:正雲「末尼」,此言「離垢」。 八功德水:一澄凈、二清冷、三甘美、四輕軟、五潤澤、六安和、七能除饑渴、八長養諸根。 ●卷三 七趣:《楞嚴經》以仙道合之六道,名為七趣。 三獸:象、馬、兔。 梵王:是娑婆世界之主。 鐵圍:梵語「斫迦羅」,此言「輪山」,亦云「鐵圍山」,在四洲之外。 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五陰:色、受、想、行、識。 聲聞:聞四諦聲教而得證果,名曰聲聞。 九品往生: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共成九品也。義詳《觀無量壽佛經》。 十惡:身三惡,口四惡,意三惡也。身,殺、盜、淫。口,妄言、綺語、兩舌、惡罵。意,貪、瞋、痴。 泥犁:地獄也,此言「無有」,言無有樂處、無有赦處也。 阿旁:獄卒也,此言「無慈」。 光音天:語言之時,口出凈光,名光音天,色界二禪天之頂。劫火至時,此天首免其災。 地味:劫初地上所生之物也,狀如煎熱乳,味若細蜂蜜。 四生:胎、卵、濕、化。 梵行:持戒絕欲,名修梵行。 三生:即三世。 阿修羅:此雲「無端正」,男醜女端正故。亦云「非天」,有天之福,無天之德故。亦云「無酒」,釀酒不成,瞋心誓斷故。 十八梵天:即色界天也,在欲界之上。已斷情慾,故稱為「梵」。十八者,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也。義詳《楞嚴經》八、九卷。 十六大國:皆天竺附近之國也,如央伽、摩竭提等。 二十八天王:欲界六,色界十八,無色界四。 非非想天:無色界極頂天也。 須陀洹四重階級:梵語「須陀洹」,此雲「入流」,諸法眼凈,得預聖流也。合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有四重階級。 緣覺:聞佛說十二因緣法,而得悟道,故名緣覺。 獨覺:出無佛世,獨自覺悟,名為獨覺。 十信: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法心、戒心、願心。 十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十行: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痴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 十迴向: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不壞迴向、等一切佛迴向、至一切處迴向、無盡功德藏迴向、隨順平等善根迴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真如相迴向、無縛解脫迴向、法界無量迴向。 歡喜地十重階級:即十地也,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補處之尊:梵語「阿惟顏」,此雲「一生補處」,言一來降生,即當成佛也。
省庵法師不凈觀頌(並敘)
佛為貪慾眾生說不凈觀,觀之既久,貪慾即除,可以越愛河而超苦海。餘閒居閱《大智度論》,因取意而為之頌,以此自警,並以警世雲。 死想:有愛皆歸盡,此身寧久長。替他空墮淚,誰解反思量?(先作此觀,為下九想張本。) 脹想:記得穠華態,俄成胮脹軀。眼前年少者,容貌竟何如? 青瘀想:紅白分明相,青黃瘀爛身。請君開眼看,不是兩般人。 壞想:皮肉既墮落,五臟於中現。憑君徹底看,何處堪留戀? 血塗想:無復朱顏在,空餘殷血塗。欲尋妍丑相,形質漸模糊。 膿爛想:腐爛應難睹,腥臊不可聞。豈知膿潰處,蘭麝昔曾熏。 啖想:羊犬食人肉,人曾食犬羊。不知人與畜,誰臭復誰香? 散想:形骸一已散,手足漸移置。諦觀嫵媚姿,畢竟歸何處? 骨想:本是骷髏骨,曾將誑惑人。昔時看是假,今日睹方真。 燒想:火勢既猛烈,殘骸忽無有。試看煙焰中,著得貪心否? 前詩粗示端緒,尚未諦審觀察,復作五言律以廣之。 死想:所愛竟長別,凄涼不忍看。識才離故體,屍已下空棺。夜火虛堂冷,秋風素幔寒。勸君身在日,先作死時觀。 脹想:風大鼓其內,須臾胮脹加。身如盛水袋,腹似斷藤瓜。垢膩深塗炭,蠅蛆亂聚沙。曾因薄皮誑,翻悔昔年差。 青瘀想:風日久吹炙,青黃殊可憐。皮干初爛橘,骨朽半枯椽。耳鼻缺還在,筋骸斷復連。石人雖不語,對此亦潸然。 壞想:肌膚才脫落,形質便遭傷。瓜裂半開肉,蛇鑽欲出腸。枯藤纏亂髮,濕蘚爛衣裳。寄語嬋娟子,休將畫糞囊。 血塗想:一片無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塗宿草,狼籍污埃塵。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眼,錯認假為真。 膿爛想:薄皮糊破紙,爛肉棄陳羹。膿血從中潰,蠅蛆自外爭。食豬腸易嘔,洗狗水難清。不是深憎惡,何由斷妄情? 啖想:屍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飽飢烏腹,難干饞狗涎。當年空自愛,此日有誰憐?不若豬羊肉,猶堪值幾錢。 散想:四體忽分散,一身何所從?豈唯姿態失,兼亦姓名空。長短看秋草,穠纖問晚風。請君高著眼,此事細推窮。 骨想:皮肉已銷鑠,唯余骨尚存。雨添苔蘚色,水浸土沙痕。牽挽多蟲蟻,收藏少子孫。風流何處去,愁殺未歸魂。 燒想:烈焰憑枯骨,須臾方熾然。紅飛天際火,黑透樹頭煙。妄念同灰盡,真心並日懸。欲超生死路,此觀要精研。
省庵法師四念處頌(並敘)
佛垂涅槃,囑諸比丘,依四念處住,如佛無異。今時丁末法,正念者少,顧此法門,何人修學?豈唯不思其義,抑亦未識其名,可勝嘆耶!余山居無事,讀《涅槃·遺教品》,因取其意,以入聲律。俾歌詠者,正念增長,妄心息滅。置諸座隅,日以自警,並不忘遺誡雲。觀身不凈 一興顛倒想,遂有幻緣身。膿血常交湊,腥臊每具陳。紙粘皮裹肉,藤絆骨纏筋。毛覆叢叢草,蟲居比比鄰。內藏唯臭穢,外飾但衣巾。四大元無實,諸根豈有真?語言風自響,動轉氣相循。強號為男女,虛名立主賓。百年三尺土,萬古一堆塵。貴賤空回首,賢愚共愴神。徒生復徒死,誰識本來人?觀受是苦 眾苦從何起,深知受者情。順違才領納,取捨便縱橫。有盛衰還至,無榮辱不成。怨從親里出,哀是樂中生。王謝家何在,曹劉國已傾。悲歡幾場夢,勝敗一棋枰。事與心違背,貧將病合併。錢神呼不至,窮鬼送難行。戚戚終何益,悱悱漫不平。無求卑亦貴,知足欠還盈。若悟真空理,憂欣何處萌?觀心無常 妄心無著處,體相竟如何?閃閃風中燭,搖搖水上波。一家門戶別(六根),六個弟兄多(六識)。擾擾各馳競(如眼逐色、耳逐聲等),紛紛總不和(如眼不與聲和、耳不與色和等)。青黃俄改換(眼識無常),動靜屢遷訛(耳識無常)。臭別香隨到(鼻識無常),甜來淡又過(舌識無常)。炎涼易翻覆(身識無常),好惡每偏頗(意識無常)。境滅心安寄,情忘智亦孤。掀翻五欲窟,搗盡六根窩。劫賊歸王化,飛禽出網羅。何當悟常住,諸妄盡消磨。觀法無我 諸法從緣起,初無我主張。因緣有生滅,念慮遂低昂。欲得翻成失,求閑反遇忙。畏寒冬不輟,苦熱夏偏長。貧憶富時樂,老追年壯強。有誰憎順適,若個好危亡(得失閑忙冷熱等,皆從緣生,不因我有)。自在方為主,遷流豈是常?離根念何起,無識境還忘。內外無些子,中間有底藏。六窗虛寂寂,一室露堂堂。但得塵勞盡,居然大覺王。
推薦閱讀:
※唐朝稱骨算命男女有別白話譯文終級版:下篇(4.6——7.2)
※白話比肩劫財----八字職業讀象之三
※白話楚國史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白話)
※白話《葬經》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