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綦江縣檔案局

數字檔案館建設指南

(國家檔案局發布 2010年6月)

說明

本指南由國家檔案局提出並歸口。

本指南起草單位:國家檔案局技術部、福建省檔案局、山東省檔案局、青島市檔案局。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王良城、蔡學美、潘積仁、黃建峰、王憲東、郭玉東、馮劍波。

本指南主要審查人:李和平、姜之茂、方昀、韓李敏、黃玉明、何伍愛、趙國俊。

數字檔案館建設指南

1.總體要求

1.1概述

數字檔案館是指各級各類檔案館為適應信息社會日益增長的對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利用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字檔案信息進行採集、加工、存儲、管理,並通過各種網路平台提供公共檔案信息服務和共享利用的檔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統。

建設數字檔案館,有利於提高檔案館工作效率和現代化水平,有利於確保數字檔案永久存儲與安全保管,有利於促進公共檔案服務能力拓展和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

建設數字檔案館.有利於促進國家信息資源總量增加、質量提高和結構優化,有利於提高各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有利於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現代信息服務的現實需求。

數字檔案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經過調研、立項、論證、軟體開發、平台構建、資源準備、系統試運行、項目驗收、運行維護等諸多環節,需要各業務部門、檔案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相關單位的共同參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

1.2建設原則與要求

數字檔案館建設應當遵照「統籌規劃、循序漸進,項目帶動、重點突破,需求導向、保證安全,合理適用、穩步實施」的原則,積極推進,務求實效。

統籌規劃、循序漸進。應當根據各級政府電子政務建設整體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時將數字檔案館建設與區域電子政務和信息化建設相銜接,綜合考慮自身信息化發展水平、技術力量、資源規模、基礎工作水平、資金投入等因素,確定總體布局和實施步驟。

項目帶動、重點突破。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支撐和帶動數字檔案館整體建設和發展將數字檔案館建設分成若干子項目,以項目帶動數字檔案館建設及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有利於獲得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投入,有利於集中人力物力有針對性地重點解決數字檔案館建設中的核心問題。

需求導向、保證安全。數字檔案館建設應以需求為導向,著眼於黨政機關、社會公眾在線利用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的需求,推動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應當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要求,採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技術方法,配備必要的軟硬體沒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災難恢復服務機制,確保數字檔案館建設和運行的安全。

合理適用、穩步實施。要重視前期調研,進行可行性研究,結合本部門業務工作實際,提出創新性高、應用性強的功能需求,以確保系統開發和項目建設的合理性、適用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檔案部門的業務人員應全程參與,及時研究和發現問題,糾正偏差。重大項目應當按照信息系統建設規範要求,引入監理機制,對項目質量、進度、投資、安全等方面進行全程監理。

1.3 建設目標

數字檔案館建設的目標是:緊緊依靠國家和當地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充分利用各種政務網平台、公眾網平台以及各類網路資源,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手段,集成建設適應本部門本單位一定時期內數字檔案管理需要的網路平台,開發應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統,推動館藏檔案資源數字化、增量檔案電子化,逐步實現對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的網路化管理以及分層次多渠道提供檔案信息資源利用和社會共享服務。

其中,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提供檔案信息利用和社會共享服務,是一項長期任務,應分階段推進,有步驟實現。

1.4建設內容

數字檔案館總體建設內容主要包括:

( l )按照數字檔案館基礎網路架構、主要技術路線與軟硬體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設適應館藏檔案基礎數據和今後一定時期內數字檔案增長規模的數據管理、滿足數字檔案館各項管理與服務需求的基礎設施。

( 2 )開發或應用具備「收集、管理、存儲、利用」等功能要求的數字檔案管理系統,實現檔案管理各業務環節的自動化、網路化。

( 3 )全面推進館藏數字檔案基礎資料庫建設、優先建立館藏檔案的文件級目錄資料庫,逐步進行傳統載體檔案的數字化轉換,積極推進電子文件的接收和管理,建立各類數字檔案資源庫群。

( 4 )應用先進技術和相關管理手段,保證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的可靠可信和長期可用,減少數字檔案對軟硬體的依賴性,從而使數字檔案具備傳統檔案所具有的原始性、憑證性和長期可讀性。

( 5 )運用多種技術手段,針對不同利用對象,通過不同渠道,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分層共享,方便、快捷滿足各類用戶利用需求。

( 6 )配套建設數字檔案館保障體系,確保數字檔案館系統安全和數字檔案信息安全。

1.5建設步驟

數字檔案館建設一般分項目規劃與立項、項目招投標、項目實施、運行維護等幾個步驟進行。

(1)項目規劃與立項

根據社會信息化和檔案事業發展需要,研究提出數字檔案館建設項目。成立由檔案館主要領導、信息化人員、相關技術人員、檔案管理人員等參加的項目籌備小組,對本地區信息化現狀和國內外數字檔案館建設現狀等,特別是各立檔單位產生電子文件狀況、黨委政府各部門和公眾對檔案利用需求情況進行充分調研,研究提出項目可行性報告,向當地主管部門提出數字檔案館立項申請。在與相關主管部門充分溝通後,由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對項目可行性報告進行論證。

(2 )項目招投標

項目經立項批准後,應按照國家有關項目管理規定進行招標或邀標工作。充分徵求檔案館各業務部門、相關專家的意見,對數字檔案館的功能需求進行細化,形成功能需求方案。功能需求方案應既符合檔案管理的實際需要,又便於計算機編程人員理解,能夠在系統開發中實現。

(3 )項目實施

按照數字檔案館建設目標、總體內容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批複的要求,制訂詳細的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明確項目建設的內容、進度和時間安排,有計劃地推進系統開發與調試、軟硬體集成、項目試運行與驗收等項目實施工作。項目建設中應當加強項目監理,確保項目建設的進度和質量。

(4 )運行維護

項目驗收後,應適時調整、明確數字檔案館各功能模塊的管理職責,加強應用培訓,建立數字檔案館業務工作與技術工作相互銜接、相互配合,以業務管理工作為主線、以技術保障工作為支撐的管理機制。要重視人才培養,形成以檔案館人才自主管理為主體,社會外包服務保障為依託的運行與維護體系。

2.管理系統功能要求

數字檔案管理系統應當具備「收集、管理、保存、利用」四項基本業務功能,以及用戶許可權管理、系統日誌管理、數據備份與恢復、系統及其數據安全維護等功能。數字檔案管理系統還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保證館藏數字檔案信息,特別是由電子文件歸檔形成的電子檔案信息的可靠和可用。數字檔案管理系統功能可以根據信息化發展和檔案管理的要求而有所側重並不斷拓展。

2.1收集功能要求

系統應當具備接收立檔單位產生的電子文件及其元數據、對傳統載體檔案進行數字化和採集重要數字信息資源等功能。

(1)系統能夠根據相關要求接收立檔單位產生的各類電子文件及其元數據,並在建立一整套接收機制基礎上,保證接收過程責權明確,杜絕安全隱患,從源頭上保證數字檔案的真實、完整、可用。

(2 )系統應當提供選擇在線接收和離線接收方式。

( 3 )系統應當能夠批量導入或導出數據,保證數據的可靠和可用。

( 4 )系統應能對在線或離線接收的檔案數據進行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驗證。

( 5 )系統應具備目錄數據和內容數據等多種信息資源的採集功能。

2.2 管理功能要求

系統能夠對所接收的各類數字檔案信息進行整理、比對、分類、著錄、掛接、鑒定、檢索、統計等操作,使無序信息有序化,並實施有效控制。系統應能:

( l )按照設定的分類方案,將數字檔案信息存儲到系統中,或根據管理要求進行適當調整。

〔 2 )過濾重份數據和重新分類、編號。

( 3 )對檔案內容進行抽取和添加元數據等操作。目前檔案管理都是基於目錄資料庫掛接方式來實現,將來不排除使用新的技術方法對數字檔案進行有效管理。

( 4 )輔助人工完成檔案的開放鑒定工作。

( 5 )對檔案內容數據及其元數據等相關信息建立持久聯繫,形成長期保存檔案數據包和利用數據包。

( 6 )對檔案類型、數量大小等按照設定要求進行統計、顯示或列印輸出所需各類檔案信息。

( 7 )輔助完成館藏實體檔案編目(著錄、標引)、整理、出入庫房管理等工作。

( 8 )定製檔案業務流程或進行流程再造。

2.3 保存功能要求

系統能夠實現對數字檔案長久的安全保存,包括兩方面的要求,一是長久保存策略的確定,二是存儲架構選擇。

2.3.1 長久保存策略

長久保存策略包括存儲格式的選擇,檢測、備份和遷移等技術方法的採用等。

( l )應當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格式,暫時未制定標準的,選擇開放格式或主流格式。

( 2 )定期對載體及其軟硬體環境進行讀取、測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 3 )根據數據重要程度以及管理和利用的需要,選擇在線、近線、離線、異地、異質和分級存儲等技術和方式。

( 4 )計算機軟硬體以及技術或標準規範發生重大變化或發生重大事件時,為了保證數字檔案信息可讀,應採取遷移等手段對所存儲的數據進行技術處理。

2.3.2 存儲架構選擇

根據檔案數據量和管理目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存儲技術及其相關設備。安全性和穩定性是選擇存儲設備的首要因素。在數字檔案館建設過程中,應根據數字檔案館的數據量和利用並發用戶數的需求,以保證數字檔案館合理安全的存儲容量和較快的網路傳輸速度,適當選擇採用單一應用平台,配備資料庫伺服器、文件存儲器、備份伺服器、備份軟體等構成的存儲服務平台,以及採用 SAN 、NAS 、 DAS、IP-SAN 或其他形式的存儲技術方法。

2.4 利用功能要求

數字檔案管理系統應當根據檔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和網路條件,分別通過公眾網、政務網、區域網等建立利用窗口。系統應能實現檔案查詢、資源發布、信息共享、開發利用、工作交流、統計分析等功能。系統應當:

( 1 )能夠運用最新檢索技術方法滿足利用者在各種利用平台對檔案數據進行快速、準確、全面的利用查詢要求。

( 2 )能夠通過網路平台或特定載體發布檔案信息和信息資源共享。

( 3 )能夠輔助進行檔案信息智能編研、深度挖掘。

( 4 )能夠為檔案管理者和利用者提供在線交流平台、遠程指導、遠程教育。

( 5 )能夠輔助開展數字檔案的增值服務。

( 6 )能夠進行檔案利用訪問量統計、分布分析、輿情分析等相關工作。

( 7 )能夠對用戶、數據項、功能組件進行利用許可權的角色授權處理,能夠進行門類設置、結構沒定、字典定義等系統代碼維護工作。

3.應用系統開發和服務平台構建

3.1 應用系統開發

鼓勵各地區統一開發或購置成熟的數字檔案管理系統軟體,減少重複開發降低應用成本。

應用系統開發應當遵循整體性、開放性、穩定性等原則。鼓勵軟體開發公司應用先進技術手段對「收集、管理、保存、利用」各功能模塊或子系統進行專業深度擴展、創新開發。

( 1 )整體性。系統應考慮所配備和購置的軟硬體及其網路平台環境,選擇恰當的開發工具和技術路線,正確處理各子系統或模塊的關係,形成一個整體。

( 2 )開放性。系統應能夠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檔案管理的最新要求而具有兼容性和拓展性。

( 3 )穩定性。系統開發應採用先進、成熟、穩定的技術,保證系統的穩定、可靠和安全。

3.2 服務平台建設

數字檔案館網路架構一般應面向不同對象、立足現有不同網路,構建三個服務平台,並提供相應層級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利用共享服務。

數字檔案館應根據不同服務對象和不同檔案開發範圍,建立相應的服務平台。一般主要包括:一是基於區域網面向檔案館工作人員和來館利用檔案人員的館內檔案利用服務平台;二是利用當地政務網建設的面向本級黨政機關各立檔單位的電子文件歸檔和檔案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利用公眾網建設的面向廣大社會公眾和進行館際交流的公共檔案信息服務平台。

( 1 )基於區域網的檔案服務平台

區域網檔案服務平台是數字檔案館建設的基礎平台。區域網檔案服務平台應當具備館藏數字檔案傳輸、交換、存儲、安全防護的功能,承擔檔案館「收集、管理、保存、利用」四項基本功能,滿足日常數字檔案館業務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務的需要。區域網通常還要承擔輔助檔案實體管理的功能。

( 2 )基於政務網的檔案服務平台

政務網檔案服務平台是數字檔案館連接本級各黨政機關立檔單位的主幹平台。它依託本級政務網,能夠接收各立檔單位電子文件,能夠為政務網用戶提供在線檔案查閱利用、檔案業務指導或其他檔案工作服務,實現黨政機關的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和資政服務工作。

鼓勵具備條件的檔案館探索採用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為各立檔單位提供軟體服務和存儲服務。

( 3 )基於公眾網的檔案服務平台

公眾網檔案服務平台,如公共檔案信息服務平台,是檔案館實現公共檔案服務和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共享的有效途徑之一。它依託公眾網,通過檔案網站建立滿足公眾查閱檔案需求的利用窗口,同時,採集具有重要保存價值的各類數字信息,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公眾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最廣泛共享。該平台還可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實現館際檔案信息交流。

檔案服務平台建設當前應遵循的標準規範有:

( 1 ) GB50174-2008 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範:

( 2 ) GB/Z24294-2009 信息安全技術基於互聯網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實施指南。

3.3 軟硬體設備配置

3.3.1 系統軟體選型

數字檔案館系統軟體一般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等方面。

操作系統的選擇要根據數字檔案館的規模和硬體配置等情況來選定。終端操作系統通常選擇使用與其軟硬體兼容、使用較為廣泛的操作系統;伺服器操作系統要綜合考慮任務量、並發用戶、安全性等因素選擇操作系統。

資料庫系統首先滿足數據存儲和管理的需求,並充分考慮技術和管理成本;其次應注意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對資料庫系統的支持;再次要考慮其開放性和擴展性,為將來系統的升級、遷移免除後顧之憂。資料庫系統必須考慮到穩定性和高性能以及檔案資源的安全性,所以在選型之前一定要認真規劃,周密地分析與考慮,所選擇資料庫系統應能支持當前及可預見的將來採用的軟體,並充分考慮今後幾年數據量的要求。在前期規劃時,不僅需要決定使用的類型和版本,還需要規劃設計數據結構;不僅需要考慮當前存儲和管理的數據信息類型,還要考慮將要接收進館的數據信息類型。

其他軟體配置。在數字檔案館系統運行中,除了操作系統和資料庫系統之外,還需根據數據採集、管理、利用等方面需要,配置其他一些系統軟體和工具軟體,如數據倉庫、數據交換、 OCR 、格式轉換、非線性編輯、全文檢索等方面的軟體。

3.3.2 硬體設備配置

數字檔案館系統硬體設施主要包括伺服器、終端、網路、存儲及其他配套設備。系統中每個獨立任務應有相應的伺服器來承擔處理任務。伺服器在信息系統中的重要性不同,可以分成主伺服器和輔助伺服器兩類。主伺服器主要承擔信息系統數據存儲和管理以及應用系統的運行,主伺服器的選配必須充分考慮系統性、安全性和高性能。輔助伺服器包括輔助應用伺服器、網路管理伺服器、文件伺服器等,承擔系統中非核心功能的處理任務。一個數字檔案館系統配備伺服器的數量,取決於系統的實際功能,不必強調所有任務都有獨立的伺服器,可根據財力、數據規模、用戶數量及其訪問量等,合理選定。

網路設備主要包括傳輸介質、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光電轉換等。雙絞線和光纖是最常用的傳輸介質,物理分散的多台計算機只有通過傳輸介質才能連接在一起形成網路;集線器可以放大傳輸信號,主要用於小型網;交換機是一種基於點對點發送數據的網路連接設備,具有網路流量控制等性能,是大型網路組網的必需設備;要使網路之間互連,則必須配備路由器;光電轉換設備是實現雙絞線和光纖兩種不同傳輸介質的信號轉換的設備。

存儲設備主要包括磁碟、光碟、磁帶等。應根據數字檔案館的存儲架構而選擇存儲設備。

數字化設備包括掃描儀、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非線性編輯系統等。

終端設備包括輸入、輸出設備,通常是指獨立工作的計算機、印表機、複印機等。數字檔案館各項業務的開展必須依託這些設備,通過終端訪問網路應用系統,完成信息處理工作。一個數字檔案館終端設置應考慮三種用戶,即社會用戶、檔案館工作人員、檔案館聘請的數據加工和處理人員。

4.數字檔案資源建設

數字檔案資源建設是數字案館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一項經常性的業務工作。數字檔案資源建設包括電子文件接收、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轉換、資源整理加工、建立各類資源庫等內容。

4.1 電子文件接收

應當根據檔案接收範圍,建立電子文件接收進館制度和機制,配備必要的技術手段,從源頭上保證數字檔案信息的真實、完整、可用。

為了保證有價值的數字檔案資源接收進館,從數字檔案館建設開始就應按照數字檔案館功能要求,研究確定電子文件接收範圍、標準和方法。在範圍上,除了參照紙質檔案接收要求,還應針對電子文件多樣性、形象性的特點,接收反映重大事件、重要活動、重大變化的電子形式的記錄;在種類上,除了文本文件還包括數碼照片、圖形圖像、多媒體、資料庫、網頁等各種形式的電子文件。應當明確電子文件移交的方式和時限。移交方式可以是在線也可以離線移交,但不論何種移交萬式,以安全、高效、準確為原則。與紙質文件對應電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之前,應要求和督促立檔單位建立正確無誤的對應關係並保證其內容的一致性。應當加強對電子文件形成及其整理、歸檔、移交的監督指導,包括確定歸檔範圍規範、進行質量檢查、開展技術服務等。

電子文件的接收與管理應當遵循以下標準規範:

( 1 ) GB/T18894-2002 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範;

〔 2 ) DA/T32-2005 公務電子郵件歸檔與管理規則;

( 3 ) DA/T46-2009 文書類電子文件元數據方案;

( 4 ) DA/T47-2009 版式電子文件長期保存格式需求;

(5 ) DA/T48-2009 基於XML的電子文件封裝規範。

4.2 檔案數字化

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是現階段數字檔案資源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檔案數字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檔案保管、保護、整理、鑒定、轉換、存儲、利用等多個環節,應當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應當通過數字化工作,對館藏檔案進行全面的梳理。要高度重視檔案整理、鑒定、保護等基礎工作,為數字化工作提供高質量的來源。如果對館藏檔案無法一次性全面數字化,可以按照特殊載體優先、重要程度優先、共享性強優先等原則分步實施。

數字化加工一般採取自主加工和委託加工兩種方式進行。自主加工是檔案館自行配備數字化加工設備,自行組織人力開展數字化加工。這一模式適用於少量重要、核心檔案的數字化加工。委託加工是將應數字化的檔案,委託專業公司實施加工。這一模式效率相對較高,投資相對節省,普遍適用於各類檔案的數字化加工。檔案館所委託加工的公司必須是具有相關保密資質的專業公司。

檔案數字化工作當前應遵循的標準規範有:

( 1 ) DA/T31-2005 紙質檔案數字化技術規範;

( 2 ) DA/T43-2009 縮微膠片數字化技術規範。

4.3 資源整理

在對信息資源進行有序、有效管理之前,必須進行整理,包括分類、價值鑒定、開放審查等。應當將數字檔案信息進行有序排列,當前國家尚未制訂針對數字檔案信息分類的規則,在數字檔案館建沒中,可以參照傳統載體檔案的分類、排序方式,結合數字檔案信息的特點,確定數字檔案信息的合理分類方案,實現對數字檔案信息的有效控制。

電子文件或數字化檔案信息發布利用之前,必須進行開放利用的鑒定工作,並通過技術檢查,譬如清晰度、準確性、完整性,以便讓利用者有效檢索、閱讀和理解數字檔案信息。

檔案信息網上提供利用,要根據數字檔案不同網路的傳播範圍、用戶範圍、使用方式等進行處理。對涉及國家秘密、知識產權或個人隱私及其他敏感信息的檔案利用,應當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進行劃控處理。涉密信息只能在涉密網發布;內部信息只能在內網(包括政務網和檔案館區域網等)使用;開放信息可以在公眾網發布。開放鑒定是數字檔案館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4.4 建立數字檔案資源庫

運用計算機及其相關技術設備管理數字檔案信息,當前一般採取資料庫技術方法進行。檔案資源庫一般包括目錄資料庫或元資料庫、內容數據集等。

目錄資料庫是數字檔案資源管理的基礎,它是將反映數字檔案特徵的規範數據,依照一定的欄位要求存入計算機中,通過系統的排序等處理,形成由計算機檢索的目錄數據體系。目錄資料庫建立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基本途徑,一是通過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採集的檔案目錄資料庫,一般是通過人工錄入建庫方式建立:二是通過接收電子文件方式形成的數字檔案,一般通過檔案管理系統自動採集生成或從數字檔案元資料庫中提取而形成,經過數據整理規範審核與補充完善後建立。

保存數字檔案元數據是保證數字檔案可靠和可用的一項重要措施。元資料庫建設按照數字檔案元數據採集規範要求建立。元數據採集方式主要是通過對電子文件或數字檔案的背景、結構和管理過程信息進行自動生成和適當人工添加而形成。

內容數據集是數字檔案資源建設的主體,它是通過資料庫、數據倉庫等技術方法將檔案全文按照一定的分類、排序方式排列形成的集合。內容數據一般通過與目錄數據掛接方式實施有效管理,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檢索技術的發展,將來也會採用其他技術方法對內容數據進行有效管理。對於由電子文件歸檔形成的電子檔案,其內容數據還應與其元數據建立持久有效的聯繫,防止非法修改,採取技術措施,確保其可靠和可用。

數字檔案資源庫建設應遵循以下標準規範:

( l ) GB/T20163-2006 中國檔案機讀目錄格式;

( 2 ) DA/T13-1994 檔號編製規則。

5.保障體系建設

5.1 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是數字檔案館建設的基礎工作,數字檔案館的安全包括數字檔案數據的安全和信息系統及其網路平台的安全。數據安全就是要保證數字檔案信息的可靠、可用、不泄密、不被非法更改等。系統及其網路平台安全就是要保持系統軟硬體的穩定性、可靠性、可控性。

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主要通過兩方面途徑實現。一是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要求,採用相應安全保障技術方法,配備必要的軟硬體設施。數字檔案館系統一般要求達到二級(系統審計保護級)以上安全保護標準。數字檔案館系統集成商應具備相應的保密資質,並嚴格按照有關安全保密規範要求進行項目設計、系統開發和項目施工。建設、監理單位應當加強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檔案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數字檔案館安全管理制度,並嚴格遵照實施數字檔案館系統安全隱患包括數據竊聽、電磁泄漏、電力中斷、載體損壞、自然災害、非法訪問、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系統超負載、假冒身份、許可權擴散、數據篡改、操作失誤等,應當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手段應對這些安全隱患。應當高度重視數字化加工、電子文件接收等過程中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同時應當制訂應急預案,完善災難恢復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應當遵循的有關信息安全規範:

( 1 ) GB17859-1999 信息安全技術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準則;

( 2 ) GB/T24363-2009 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應急響應計劃規範;

( 3 ) GB/Z24364-2009 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風險管理指南;

( 4 ) GA/T671-2006 終端計算機系統安全等級技術要求。

5.2 標準規範體系建設

嚴格遵照信息化和檔案管理等方面的法規和標準是實現數字檔案館各項功能的必要前提。數字檔案館建設要嚴格遵守國家及行業相關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

各地在建設數字檔案館過程中,具體技術應用或工作流程如果尚無相關上位標準規範,可以向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相關標準規範制修訂建議,或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訂相關地方標準或企業標準,並積極上報有關部門,上升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


推薦閱讀:

獅子座小檔案
韓國小姐李荷妮環球小姐李荷妮檔案照片資料簡介(圖片)
【國寶檔案】獨步東南——鴻山越墓出土玉器
姜克實:舊日軍檔案中出現的《平型關大捷》(一)
普洱【名山檔案】邦崴

TAG: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