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專門把咖啡館開進銀行和醫院

文/本刊記者 和斌斌

褚時健種橙子,丁磊養豬,潘石屹種蘋果,任志強種小米。昔日大佬都去搞農業了,為什麼?解析的角度之一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太平洋咖啡,短短4年來在全球開了414家店,從星巴克、Costa,以及多如牛毛的本土和國外連鎖咖啡品牌圍攻中殺出了一條血路。這個快速成長的連鎖咖啡品牌,其獨特發展之道之一竟然就是——基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綠色競爭力。

探索「綠公司」之路

什麼是綠公司?綠產品、綠技術、綠營銷、綠文化、綠管理,關照自己也關照社會和他人。抱持永續經營之道,敬天愛人,傳遞善念,與社會環境一起成長。這樣的企業,才是「綠公司」。

企業的發展,行走在捨得之間。要獲得可持續的成長,就要捨得為身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下足夠的功夫。

承擔環保理念的傳播責任。太平洋咖啡的門店,從曾獲環保獎的香港店到北京的前門總店、各地分店,都儘可能使用環保建材、節能燈具與回收再造產品。

在北京國貿三期店,展示架是用舊枕木做的,裝飾燈改裝自舊的手提道燈和道路指示燈,很多分店都能買到回收咖啡渣做的保溫杯、小玩具,植物纖維(牛奶纖維、菠蘿纖維等)合成而成的購物袋。太平洋咖啡還以優惠1-3元的方式鼓勵大家自帶杯具喝咖啡,以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所有分店內的綠植均用咖啡渣施肥,並歡迎客人「把咖啡渣帶回家」——它可以清潔地板、消除衛生間和廚房異味,太平洋咖啡通過分享小常識,傳播循環利用舊物的理念。

挑戰咖啡原產地農民「勤勞而不富裕」現狀。第三世界國家咖啡豆種植園的農民們長期「勤勞而不富裕」,於是太平洋咖啡去產地直購咖啡豆,並且設立最低交易價,這樣去除中間商的公平貿易,能幫助農民提高收入,進而有利於保護原產地的生態平衡,推動優質耕作模式和高水平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2009年,太平洋咖啡首次從產地直購有機咖啡豆,並將回收的咖啡渣送往產地加工成有機肥料。

幫助員工成長。太平洋咖啡還成立了咖啡學院。對內培養優秀咖啡師,幫助員工成長,對外開放「咖啡工坊」分享咖啡文化,讓咖啡無形中成為人們感受品質生活、擴大交際圈的紐帶。

幫助弱者,關心兒童教育。愛和善意是流動的,從此處到彼處,終將再流向更遠的地方。汶川地震時,太平洋咖啡在香港隔海捐款;從2012年開始,通過慈善機構,定期將當天閉店後剩餘的食品送給流浪者;2014年,為甘肅省的一個小學蓋了一座「太平洋咖啡苗圃希望綜合樓」,幫助當地的孩子上學。

CEO藍屹相信:整個世界是有機聯繫的巨大組合模塊,企業發展只有建立在綠色循環的基礎上,才能走得穩健。由此也能解讀太平洋咖啡承擔社會責任的根本動力:愛是世界的前進動力,慈善能走多遠,企業就能走多遠。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咖啡館」

企業作為社會的一環,一定程度上承擔著推動文明和文化發展的職能,如同潤雨細無聲,伴隨著企業的成長始終。

城市裡的咖啡館往往會吸引特定的人群。品牌若沒有定位,就會像一個外形完美的少女,美則美矣,缺少內涵,很快就會淹沒在繁華商業區;品牌最好的傳播途徑,就是創造激發人們美好感受的環境,讓產品本身成為文化載體。

全中國有23個省,300個以上聞名遐邇的大中城市,幾千年歷史,各不相同的風土人情。2013年,華潤萬家高級副總裁藍屹接任太平洋咖啡CEO,他感到,簡單的複製行不通,必須打造獨有的適應性和差異性,「前者體現在契合不同城市地域背景和文化品味,後者體現在與競爭對手顯著不同的品牌形象。」品牌管理部總監Eugenie認為:「在標準化複製店面模式的基礎上,必須融入本地化特色。」

因此,太平洋咖啡既有標誌性的紅色裝飾、蓮花燈、小型圖書館、店面黑板上的每日箴言,也有本地風情的工藝擺件、壁畫。

正是基於對每個城市文化的尊重,太平洋咖啡有了國酒咖啡、中國古樹茶等新奇飲品,也誕生了京劇臉譜圖案的玻璃杯、陶瓷茶壺等結合中國元素的衍生品。茶、酒、咖啡產生奇妙組合,呈現出太平洋咖啡中西文化交融的品牌特質。

跨界共贏的「咖啡銀行」、「醫院咖啡」

拋開經營能力去談責任,無異於紙上談兵,企業強大,才有底氣為社會做回報。但實際上,這種回報體現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決策中:企業會在經營過程中發現,當自身盤活資源,並將其共享給他人時,自己的境界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改變和提升。這就是自然規律,正如大自然中有不同的物種,或天敵,或夥伴,看似不相關的角色,其實有萬千聯繫。

太平洋咖啡的發展策略,重頭戲在於與其他企業合作,積極拓展B2B業務,為各類企業提供定製服務以及咖啡機等產品。到現在,太平洋咖啡的企業客戶已有300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異業合作,特別體現在與銀行和醫院的碰撞。

同在華潤旗下,太平洋咖啡借近水樓台之勢,2012年把咖啡館開進了華潤銀行的營業廳,開「咖啡銀行」之國內先河。顧客持華潤銀行的信用卡買咖啡還能打折,排號等待似乎也變得有趣了。繼最初在香港伊麗莎白醫院開咖啡店之後,2014年,太平洋咖啡在上海仁濟醫院開了大陸第一個「醫院咖啡店」,今年初,又乘勢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合作,同樣業績喜人。

對於銀行和醫院,咖啡店的出現讓它們冷冰冰硬梆梆的固有形象一下子變得親切許多,讓人有了服務升級的感覺,這種新鮮感帶來了更多的人流量。對於太平洋咖啡而言,出現在這樣意想不到的空間,品牌給人的印象會加倍深刻,廣告效應不言而喻。對於顧客,當然是更加便利。可謂一舉三得。

藍屹說:「創新之餘,著力解決後台能力的建設問題,包括人才培養、流程標準、食品拓展及供應鏈效率等,將是推動我們未來發展的動力。」

應該說,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企業也會收穫推動自身升級的反作用力。這也是一種企業成長中的良性循環。

管理點評: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宏大話題。企業常常會進入誤區,將企業的社會責任理解為扶貧,從而使行為流於表面與形式化,成為單純的宣傳方式。太平洋咖啡看到了咖啡產品所處產業鏈的自身位置,也看到了咖啡文化存續發揚所在環境的變化與需求,將企業的進化與社會責任的履行融入到了整個商業環境中。

(點評人:上海有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先友)

來源:中外管理雜誌

推薦閱讀:

在澳洲的咖啡首都,這21間咖啡館一定要去
台北|咖啡館特輯
90後川妹子辦智障人士咖啡館是什麼情況?
法國第一夫人都來參加開業儀式的咖啡館,到底什麼來頭?
台北的女性主題咖啡館--女巫店Witch House

TAG:銀行 | 醫院 | 咖啡館 | 咖啡 |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