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阿瑟?克拉克

電影《2001:太空漫遊》劇照

編者按:伴隨著我國神舟十號飛船的勝利返航,對神秘太空的探索慾望再一次在國人心中升起。本期我們對世界科幻殿堂的經典著作「太空漫遊」四部曲(包括《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及其作者、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阿瑟?克拉克進行深度解讀。

阿瑟?克拉克的作品具有極強的預見性和準確性,聯合國、NASA(美國宇航局)和互聯網都從他的書中受益。他在1945年便撰文提出通信衛星概念並證實其技術可行性,因此被譽為「世界通信衛星之父」。《2001:太空漫遊》被譽為世界科幻文學不可超越的巔峰之作,不但是全球科幻迷心中的聖經,更成為流行文化的經典。由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花四年時間製作的同名電影也因其對宇宙的終極追問而成為一部探討哲學命題的鴻篇巨製。

楊越江

克拉克給了人類一種新的視野

「太空漫遊」四部曲的第一部《2001:太空漫遊》初版於1968年,它的寫作與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經典同名科幻電影的拍攝是同步進行的。阿瑟?克拉克與庫布里克的這次無間合作,同時造就了文學與電影兩個領域的經典,成為全球「太空漫遊」粉絲們幾十年來所津津樂道的傳奇。

「太空漫遊」的傳奇之處更在於,在它初版後的第二年,人類才真正踏上月球(1969年7月20日),預示著人類從此進入了「太空時代」。美國航天界稱,正是克拉克為他們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識動力」。

幾年之後,NASA(美國宇航局)的太空探測器所使用的技術正如克拉克在書中所預言的一樣,而探測器實際拍攝到的土衛八照片,竟然也與書中所描述的完全一樣。克拉克本人則隨著太空時代的發展,而逐步奠定了「最偉大的太空預言家」的地位,至今無人能超越。

四部曲的第二部《2010:太空漫遊》初版於1982年,第三部《2061:太空漫遊》初版於1987年,最後一部《3001:太空漫遊》則初版於1997年。雖然每一部的故事情節都與上一部有一定關聯,但實際上並不是之前的續篇,而是隨著時代發展,以最新的科學技術為基礎,生髮出全新的預見,講述出更加複雜而新鮮的故事。克拉克本人對這四部曲的期望,是「讓每本書自成體系,並且根據目前的知識,做到儘可能的準確」,而不是一味延續之前的套路。

中國讀者可能並不知道的是,克拉克非常敬佩「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或許可以說,「太空漫遊」系列的第二部《2010:太空漫遊》的其中一個主要情節,就是為了充分體現對錢學森的景仰而設置的。每一部「太空漫遊」出版後,克拉克都會託人轉交、贈送給錢學森。就在《3001:太空漫遊》出版後不久,克拉克獲得了國際宇航學會的最高榮譽「馮?卡門獎」,並且在北京受獎。可惜的是,錢學森當時正因病住院,不能探視,最終與克拉克緣慳一面,這成為克拉克終生的遺憾。

如今,「太空時代」已被「深空時代」取而代之,美國宇航局宇宙探測器已經快要飛出太陽系,火星載人探測器已經被列入啟動計劃……顯然,人類對浩瀚宇宙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遊」在今天讀來仍然不過時,這不僅因為他作出了許多令人驚嘆的預言,用克拉克的終生好友、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的話說,「克拉克給了我們一種新視野,讓我們看到,人類正從地球搖籃向自己在星海間的未來伸出雙手」。

正是因為「太空漫遊」,我們仰望星空的意義從此不同。

用技術細節預言未來科技的發展

很多人一直誤認為阿瑟?克拉克是美國人。因為世界科幻三巨頭中的另外兩人阿西莫夫和海因萊因,都是美國人,而克拉克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先在美國出版的,再加上和庫布里克這個美國導演合作撰寫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劇本,這些都造成了他是個美國人的錯覺。阿瑟?克拉克其實是英國人,1917年出生於薩默塞特郡的邁因赫德,這個英國的小鄉村現在已經因為阿瑟?克拉克而有點成為航天迷和科幻迷聖地的感覺了。

1941年,克拉克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擔任雷達技師。1945年,他在英國《無線電世界》雜誌刊登了一篇名為《地球外的轉播》的論文,用一系列圖表和方程式,詳細論證了「空間站」駐泊於距赤道36000千米的軌道上,就可以與地球保持同步運轉;多個「空間站」作為中繼,就可以提供覆蓋全球的通信網,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已經實現的「地球同步通訊衛星」的概念。雖然並不是克拉克「首創」了地球同步通訊衛星的概念,但的確是他首先把這個想法系統化的。面對後人「同步衛星之父」的褒獎,他極其謙虛,他總是主張:「無人可以預言未來」。

但是克拉克自己卻一直在用無比精細的技術細節預言著未來科技的發展。在《太陽帆船》(1972)一文中,他描寫了利用太陽風作為飛船動力的故事。2005年美俄已經聯手進行了「太陽風帆」試驗並取得成功。而就在幾天前,美國宇航局剛剛發布消息稱,他們計劃於2014年,使用利用「太陽風帆」技術的宇宙飛船,將阿瑟?克拉克的基因信息送入太空。如果計劃如期實現,那麼克拉克那一個接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準確預言,將在這件事情上達到一個高潮,他將是個人基因信息被送入太空的第一人,而且是乘坐使用他預言過的技術的宇宙飛船!他完全配得上這樣的榮譽。

《天堂的噴泉》(1979)是另一部縝密描述人類偉大工程的作品:不遠的將來,人類集全球力量在位於赤道的島國建造了一條通天電梯,人和貨物可以搭乘電梯用幾天的時間上升到36000千米高的同步軌道,這個一勞永逸的工程使昂貴的火箭發射成為了歷史,任何人都有機會到太空一游。這部小說使他再次贏得了科幻最高獎「雨果獎」和「星雲獎」。但來自工程界的肯定才是對克拉克技術預測式小說的最大褒獎。2000年,美國宇航局發布了太空電梯概念圖——這種用高強度碳納米管製成的電梯可從地面直接通往位於赤道上空的同步軌道太空站,有望成為21世紀後期從地面到太空的主要交通工具。

克拉克影響了公眾對於太空探索的態度

雖然太陽風帆和太空電梯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均是前蘇聯「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但克拉克的獨特貢獻在於他搭建了科技界與讀者之間的橋樑,並為這些科幻創意進入工程界視野而不遺餘力地鼓吹。自從1969年7月克拉克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之邀作為嘉賓為億萬電視觀眾解說「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以來,他便成了重大太空事件的發言人。美蘇宇航員、傑出的科學家如卡爾?薩根和製片人都認為克拉克極大地影響了公眾對於太空探索的態度。

正如現代潛水艇的發明者西蒙?萊克所說,「凡爾納是我生活的總導演」,有不少航天專家也對克拉克的作品心存感激。航天科學家托倫斯?約翰遜為美國宇航局服務了35年,致力於完成木星和土星無人探測任務。他回憶起一次航天會議的情景,「火箭工程師們圍著桌子坐成一圈,都說自己讀過克拉克的小說」。約翰遜感慨道:「因此我們成為了火箭工程師。」

2008年3月19日,阿瑟?克拉克因呼吸衰竭,於斯里蘭卡的家中去世。他一生創作作品超過100部,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2500萬冊。其一生主要榮譽包括:1956年、1974年、1980年三次獲得雨果獎;1973年、1974年、1979年三次獲得星雲獎;1961年,因科普方面的貢獻而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1969年,因《2001:太空漫遊》而與斯坦利?庫布里克共同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提名;1986年,獲得象徵終生成就的星雲科幻大師獎;1989年,受封二等英帝國勛位爵士(CBE);1994年,因國際通訊衛星理論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2000年,受封下級勛位爵士(KnightBachelor)。

除了榮譽,人們也在以各種方式向他表達著敬意:1981年發現的4923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克拉克」(同一天被發現的5020號小行星則被命名為「阿西莫夫」);「2001火星奧德賽號」火星探測衛星的名字,便是根據《2001:太空漫遊》而來;2003年在澳大利亞因沃洛什(Inverloch)發現的新種角龍則被命名為「克拉克巧合角龍」。

太空,那裡毫無疑問將是人類未來的家園。伴隨著嫦娥工程的不斷推進,伴隨著神十與天宮的各項成就,伴隨著成功的第一次太空授課,航天夢也正在成為中國夢。在全人類的宇宙事業里,中國人已不再是觀眾,而是參與者。正如阿瑟?克拉克給自己墓碑上寫的話:「他從未長大,但從未停止成長。」「太空漫遊」四部曲的出版,也正是希望,有更多孩子能夠因此而愛上太空,愛上科學,愛上無盡的探索,從不停止成長。

【新聞鏈接】

科學家與孩子們共築「探月夢」

我們可以移民月球嗎?月球上能住多少人?為什麼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首任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北京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作了題為「我的探月夢」的科普講座,這是「百種好書伴我成長」之「改變人生的十次對話」系列講座的第二講,該系列講座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指導、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

在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歐陽自遠先生圍繞個人求學和科研經歷、月球奧秘、外國探月故事、我國探月工程、未來的太空探索等方面的內容,與中小學生展開了對話,深入淺出地回答了孩子們的30多個問題,帶領孩子們走近月球,展望未來的太空探索。歐陽自遠還與現場的小聽眾共同在寄語牆上寫下了登月夢想,暢想中國夢,共築探月夢。(卻詠梅)

【資料鏈接】

最後的科幻大師

阿瑟?克拉克(1917.12.16-2008.3.19),英國著名科幻作家,科學家,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被稱為「最後的科幻大師」,他的逝世被視為「宣告了一個時代的落幕」。

阿瑟?克拉克1917年生於英格蘭的薩默塞特,1941年進入英國皇家空軍,擔任雷達技師。1945年,他在《無線電世界》雜誌發表了一篇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衛星通信的科學設想論文,詳細論述了衛星通信的可行性,為今後全球衛星通信奠定了理論基礎。1946年退役,進入倫敦國王學院深造,攻讀物理學和數學。1952年開始全職寫作。主要作品有《童年的終結》(1953)、《城市和群星》(1956)、《2001:太空漫遊》(1968)、《與拉瑪相會》(1973)、《天堂的噴泉》(1979)等。

亞當?羅伯茨在《科幻小說史》中,對克拉克這樣評述:「克拉克通常能夠不動聲色地實現對筆下的虛構世界進行羅素式的科學論證。但是,克拉克這位理性主義者、無神論者及啟蒙作家,被拉向超越的宗教喻象,其程度之深,這一點是更加有意思的。」

在《太空漫遊》四部曲中,克拉克藉助理性工具,將人類文明與宇宙命運推演至極致,試圖到達終極問題的答案: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推薦閱讀:

跟小莉老師學地道美語---「你死定了!」
重要!《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感想-呂律
「二流學生上哈佛,一流學生去印度理工」,然而哈佛是世界第一,印度理工卻進不了前50,它的實力到底如何?
為什麼中國的教育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個人感覺中國學生的成長環境比發達國家的學生差許多,應該更重視。?

TAG:教育 | 中國 | 中國教育 | 電子 | 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