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06-08
中醫認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氣候有溫熱寒涼的變化,會對人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人能順應令節氣的變化規律,適當地調整飲食、精神、起居、運動等,就能保全健康,延年益壽。否則就會生病,損害身體。這種「天人相應,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大特色。如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暑熱酷盛,可食性屬寒涼的綠豆之類,以起到清熱祛暑的作用;秋天氣候乾燥,宜多吃油脂類食物,如芝麻、桃仁以潤其燥氣;冬季嚴寒,可食溫熱性質的食物以抵禦寒冷,如具有大熱之性的羊肉、咸溫之品的狗肉等。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亦應之。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春夏兩季,天氣由寒轉暖,由暖轉熱,是人體陽氣生長之時,故應以扶助陽氣為主。秋冬兩季,氣候逐漸變涼,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所以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本節講解春季養生。春季的特點是什麼? 一、春季特點春季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的開始,春歸大地,陽氣升發,冰雪消融,蟄蟲蘇醒。自然界生機勃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春季養生在精神、飲食、起居諸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 如何從飲食、精神、起居、運動、防病保健方面進行春季養生? 二、春季養生主要內容(一)飲食養生(1)適當辛溫發散之品 適當食用一些辛溫的食物,以扶助機體內的陽氣生髮. 如:香椿、豆豉、大蔥、芫荽、韭菜等。 ①香菜(芫荽):味甘、辛,性溫。入肺、脾經,發表透疹,溫中健胃,消食開胃常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麻疹、痘疹透發不暢,胃弱食積,脘腹脹痛。②韭菜:味甘、辛,性溫。入肝、胃、腎經。舒肝和胃、行氣宣痹,活血散瘀,補腎助陽。③青蒜:味辛,性溫。醒脾氣,消穀食。常用於納食不香,消化不良等症。(2)增加甜味食物攝入多吃些甜味的食物,這樣能夠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脾胃為人體質後天之本。如蓮藕、土豆、大米、小麥、黃豆、薏苡仁、大棗等。①大棗,性味平和,可以滋養血脈,強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棗粥、棗糕,以及棗米飯。②土豆:馬鈴薯. 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健脾益氣,止痛潤腸。常用於脾氣虛弱,倦怠氣短乏力,脘腹隱痛,便秘等症。③例子:中醫還有「辛甘合化為陽」的說法,即辛味與甘味搭配食用,有利於陽氣的生髮。如立春的春餅:餅是甘味的麵粉製成的,餡有韭菜,性辛溫,配合豆芽,就是典型的辛味和甘味的食物搭配。所以在立春的時候吃春餅是很有它的醫學道理的。(3)減少酸味食物攝入春天主生,對應的臟腑是肝臟。中醫認為酸味有收斂、收澀的作用,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保養,所以要少吃酸味的食物,比如醋、梅子、石榴、杏等。(4)慎食生冷之物春天雖然開始轉暖,但有時仍夾有寒涼之意,尤其是早春時節,故應慎食生冷之物,如冷飲、冰棍、冰淇淋、清涼飲料等,以免損傷脾胃的功能。此外,飲食中應少吃性寒食品,如:黃瓜、茭白、蓮藕等,以免遏制陽氣的生髮。三、精神養生精神養生主要是控制七情的變化。七情:是指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在一般的情況下,七情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作出的七種不同的情感反應,屬正常的精神活動的範圍。所以一般的情志刺激不會引發疾病。但是,如果外界事物或生活環境發生劇變,或受到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了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範圍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引起體內陰陽、氣血失調,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此時,七情就成了致病因素。七情變化相對應的臟腑有不同的影響。《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春屬木,與肝相應。肝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故春季養生,首先要戒怒。戒怒:中醫認為,怒傷肝。在春天人們一般比較煩燥,此時發怒更容易傷了肝氣。怒則氣上,怒可使肝氣上逆,血隨氣涌,亦隨之上升,出現面紅目赤、頭暈頭痛、氣逆嘔血,甚至卒然昏倒等癥狀。所以要精神愉快,心胸開闊,情緒樂觀,不可急躁惱怒。《類修要訣》有云:「戒怒暴以養其性。」怒是養生的大忌,它是情志致病的元兇,所以一定要學會戒怒。戒怒可借鑒下列方法:首先,要學會用意識控制,即當怒從心頭起,將要和人吵架時,就要趕快提醒自己,吵架只會給雙方帶來更多的煩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這樣,用理智的力量來控制自己。不能使用粗魯的語言,更不要採取粗暴的行動。其次,要會運用疏泄法,即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表達、發泄出去,儘快恢復心理平衡。最後,還可採用轉移法,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自己的思想關注點,或改變其周圍環境,使其與不良刺激因素脫離接觸,從而從精神煩惱中解脫出來,或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四、起居養生1. 春季睡眠(夜卧早起)《黃帝內經》指出:「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意謂春天人們應當晚一些睡,早一點起床,以適應自然界的生髮之氣。起床後宜披散著頭髮,鬆開衣扣,舒展形體,在庭院中信步漫行,這樣使思維、機體逐漸活躍起來。老年人晚間睡眠質量一般不高,宜安排一定時間的午睡。2.春季衣著春天是風氣主令,雖然風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為主。「虛邪賊風,避之有時。」(1)春天宜捂由於春天氣候變化較大,再加之人體的皮膚胰理已經開始變得疏鬆,故穿著的總要求宜捂不宜凍,防止風邪不傷人。春天除了防止風邪傷人,亦需要防寒,春季防病不能忽略了春寒,「春冷透骨寒」和「春寒凍死牛」的民間俗語,尤其是在早春時節。古語道:「吃了端午棕,還要凍三凍」,就是提醒人們當心春天裡的「冬天」。(2)衣服不可頓減春季氣候變化較大,極易出現乍暖乍寒的情況,加之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春天不宜過早地頓減衣物,宜逐漸減衣。特別是年老體弱者,減脫冬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為此,《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既養陽又收陰。凡此皆經驗之談,春時養生參考。春暖花開,一旦寒氣襲來,會使血管痙攣,血流阻力增大,影響機體功能,造成各種疾病,所以「春捂」習慣要保持,衣服宜漸減,衣著宜「下厚上薄」,體質虛弱的人要特別注意背部保暖。關於這一點,《壽親養老新書》里明確指出:「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攝生消息論》中也強調說:「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寒易傷腠理。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去氣」。(3)不要在穿堂風的地方久坐。此風由於流速快,最易傷人。3. 春天還要注意皮膚的保養春點風沙比較大,皮膚容易出現乾燥、脫皮的現象,應該注意護膚,除了我們日常所用的護膚品外,這裡可以介紹一個小的竅門,可以用雞蛋來護膚。把生的雞蛋打了,分雞蛋清和雞蛋黃,先用清水把顏面清洗乾淨,先把雞蛋黃塗抹面部,15分鐘以後擦洗乾淨再塗抹雞蛋清15分鐘,這樣做一次以後,皮膚光潔、濕潤。中醫認為雞蛋黃有滋養陰血的作用,雞蛋清有清潤的作用,所以對於皮膚的保養是很有好處的。五、運動養生在寒冷的冬季里,人體的新陳代謝,藏精多於化氣,各臟腑器官的陽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後,應加強鍛煉。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盡量多活動,使春氣升發有序,陽氣增長有路,符合「春夏養陽」的要求。年老行動不便之人,乘風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時,可在園林亭閣虛敞之處,憑欄遠眺,以暢生氣。但不可默坐,免生鬱氣,礙於舒發。1.踏青春遊儘管一年四季皆可旅遊,但還是以春遊為最佳。寒冷冬季里,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經過一季的靜養,肌肉和韌帶長時間不活動,更是萎縮不展,收縮無力,此時外出踏青賞景,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精神。特別是春天的郊野,空氣清新,花紅葉綠,百鳥爭鳴,置身於如此優美的大自然懷抱,心情自然舒暢起來。而且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踏青春遊的風俗,所以踏青出遊不失為春季養生的好方法。春遊中應注意休息,防止過度疲勞。在休息時,要當心防寒保暖,以免出汗後受涼,最好用柔軟的干毛巾擦乾身上的汗水,並及時穿上禦寒衣服。春天草長花開,花粉是一種過敏物質,對花粉過敏的人,會發生過敏性皮炎、濕疹、支氣管哮喘等疾病。因此,有體質過敏的人,在春遊時要穿長袖衣褲、鞋襪,並儘可能避開鮮花開放的地方。2.放風箏春季放風箏是集娛樂和鍛煉為一體的養生方式。風箏放飛時,人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看風箏高飛,眼睛一直盯著風箏遠眺,眼肌得到調節,疲勞得以消除。這項活動特別適合青少年。中老年放風箏時要注意保護頸部,不要後仰時間太長,可仰視和平視相交替。放風箏最好以2~3 人為宜,選擇平坦、空曠的場地,不要選擇湖泊、河邊以及有高壓電線的地方,以免發生意外。3.春季運動注意事項:(1)避風:春季霧多,風沙也大,因此,鍛煉時肢體裸露部分不宜過多,以防受潮寒誘發關節疼痛,也不要在塵土隨風飄飛的地方鍛煉,並要學會鼻吸口呼,不要嗆風。 (2)不宜太早:春季鍛煉還要注意的是,在初春時晨煉不要太早。這是因為早春二月,清晨氣溫低,冷氣襲人,易受「風邪」的侵害,輕者患傷風感冒,重者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發作,甚至能使人凍歪嘴、患面神經麻痹、心絞痛等病。3. 運動後及時穿衣:脫穿衣服要預防感冒。如果身上出了汗,要隨時擦乾,不要穿著濕衣服讓冷風吹,以免著涼引起疾病。鍛煉身體要全面,既要選做四肢胂展的動作,又要有背腹和胸腰部的屈伸動作。鍛煉中或鍛煉後,不要在草地上隨處躺卧,否則易引起風濕性腰痛或關節炎。六、防病保健初春,由寒轉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因而風濕、春溫、溫毒、溫疫等,包括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血、猩紅熱等傳染病多有發生、流行。(1)肝臟保健中醫說「春應在肝」。在生活上注意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增加肝臟負擔。肝病、高血壓的患者需靜養。(2)防風溫春季氣候轉暖,各種病菌紛紛出來活動,如果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不能適應氣候變化,就會感受風熱外而發風溫病。癥狀:發熱重,惡寒輕,口舌乾燥,咽喉疼痛,皮膚乾燥等等,舌紅、苔黃,脈浮數。 方葯:玉屏風散。由黃芪、白朮、防風諸葯組成,對於衛氣虛弱、體表不固、易患感冒傷風者為宜。風為春天之主氣,最易侵襲人體,平時服此葯,能有效地抵禦風邪的侵襲,體質虛弱者,春天尤服此葯。服法:每日2 次,每次服15克,溫開水送服。(3)防「春困」春天,人們常感到睏倦、乏力、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原因何在呢?春困不是病,而是一種正常的季節性變化時出現的生理現象。春天睏倦雖不是病態,但因為影響到學習和工作效率,必須設法消除。措施是:①注意睡眠。俗話常說:睡好精神才好。睡眠時間不宜過短,一般成年人每天8 小時,中學生8~9 小時,小學生9~10 小時。當然,時間也要因人而異。②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臉,以刺激皮膚和大腦,使之儘快適應春季的血液循環變化。③加強體育鍛煉。運動可改善人體的代謝過程,增強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對中樞神經等系統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春季應多運動,如登山、郊遊、散步等。④經常按摩太陽穴、晒晒太陽亦有益於解除春困。當出現睏倦時,可利用音響、觸碰等,給自己一定的刺激,這樣能改變人體內在節奏,使大腦中樞神經迅速進入清醒狀態,從而使睏倦得以消除。(4)防花粉過敏春天,桃紅柳綠,百花盛開,過敏體質者踏青出遊,極易受花粉困擾,對此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①遠離過敏源:盡量不要到植物園等花草樹木繁茂的地方遊玩,不要在植物開花播粉的季節外出踏青;居室內少放或不放花木;若對居所周圍的樹木花粉過敏,最好在這一時期內移居他處。② 過敏體質者可預防性用藥:在花粉期到來前數周,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預防過敏吸入劑。過敏發作期間,要脫離過敏環境,選用抗組胺葯進行治療。(5)防舊病複發俗話說:「百草回芽,百病發作」,意指春天若患有宿疾者,要當心舊病複發。尤其在春分前後,慢性病患者最易複發。「菜花黃,痴子忙」這是一句流傳於我國南方城鄉的諺語。初春,我國江南地區油菜正處在開花期,也是精神病患者(即痴子)六神無主,坐卧不安,病情複發率極高的時期 重點內容概述:通過對春天特點的掌握,注意在飲食養生中,適當辛溫發散之品,增加甜味食物攝入,減少酸味食物攝入,慎食生冷之物;精神養生主要是控制七情的變化;起居養生要夜卧早起,衣著宜捂,不可頓減,不要在穿堂風的地方久坐。運動養生中可踏青春遊,放風箏,同時注意避風和不宜太早晨練。防病保健,要注意肝臟的保健,防風溫,防春困,防花粉過敏和舊病複發。 小結: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為四時之首,是萬象更新的開始。春季陽氣勃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春季的養生要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在精神、飲食、起居諸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通過掌握養生的基本方法,可以更好的指導人們進行春季的養生。夏季時氣候炎熱的時節,夏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防暑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即《黃帝內經》里所指出的「春夏養陽」,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本節內容將主要從飲食養生、精神調養、起居調養、運動調養和防病保健方面進行夏季養生的講解。夏季有什麼特點? 一、夏季特點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裡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於人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並且活躍於機體表面。為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毛孔開泄,而使汗液排出,通過出汗,以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 如何從飲食養生、精神調養、起居調養、運動調養和防病保健方面進行夏季養生? 二、夏季養生從幾個方面著手(一)飲食調養1. 清熱解暑生津之品清熱解暑食物:綠豆、西瓜。① 綠豆:味甘,性涼。入心、胃經。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用於暑熱煩渴,水腫,泄痢,瘡毒癰腫等症。② 西瓜:味甘,性寒。入心、胃、膀胱經。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解熱毒。常用於熱症,暑熱煩渴,熱盛津傷,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發炎,酒醉等症。③ 西瓜皮(西瓜翠衣)味甘,性涼。入脾、胃經。清暑解熱,止渴,利小便。常用於暑熱煩渴,小便短少,水腫,口舌生瘡等症。④ 黃瓜: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果實。味甘,性涼。入肺、胃、大腸經。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生津止渴。常用於身熱煩渴,咽喉腫痛,風熱眼疾,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⑤綠茶:味苦、甘,性涼。入心、肺、胃經。清熱除煩,清利頭目,消食化積。常用於熱病心煩口渴,或暑熱,風熱頭痛、目赤、目昏、神昏、多寐,以及宿食停積之脘腹脹痛、暖腐納差、泄瀉等症。⑥ 苦丁茶:味苦甘,性大寒。入肝、肺、胃。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常用於頭痛,齒痛,目赤,聤耳,熱病煩渴,痢疾等症。2.飲食清淡 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3.飲食以溫軟為宜夏季飲食一般以溫為宜,《養生鏡》中指出:「夏之一季是人脫精神之時,此時心旺腎衰,液化為水,不問老少,皆宜食暖物,獨宿調養」。此處「心旺腎衰」,是指陽氣旺而陰氣弱,食暖物,是為了助陽氣,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又如何食暖物呢?養生家們認為,在早、晚餐時喝粥是大有好處的,這樣做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蓮子粥能健脾和胃,益氣強志,對腹瀉、失眠、遺精、白帶多等均有一定的療效;百合粥能潤肺止咳、養心安神,最適合肺陰不足的老年人食用。4.避免寒涼太過所以民間諺語說:「天時雖熱,不可貪涼;瓜果雖美,不可多食」,這是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中醫認為寒涼太過,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 在冷盤中加入溫熱性食物。注意喝水的學問:一是飲水莫待口渴時。二是大渴勿過飲:人若在大渴時,最易一次飲水過多,從而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三是睡前不宜多飲水:睡前飲水過多,不利於夜間休息。四是晨起喝水有助健康,淡蜂蜜水、淡鹽水。5. 注意飲食衛生夏季致病微生物極易繁殖,食物極易腐敗、變質。腸道疾病多有發生。因此,講究飲食衛生,謹防「病從口入」。一是要注意生吃瓜果的消毒;二是要注意食品的保鮮。(二)精神調養夏屬火,與心相應,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精神飽滿,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說,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這裡指出了「心靜自然涼」的夏季養生法,很有參考價值。(三)起居調養1.夏季睡眠(晚睡早起)《黃帝內經》夏三月「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意思是說夏天要早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氣的充盈與盛實;晚些睡覺,以順應陰氣。不能厭惡白天的炎熱。2.增加午睡夜間睡眠短,白天勞累,增加午休時間,即可以消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還可以避免炎熱的太陽照射。3.洗溫水澡酷熱盛夏,每天洗一次溫水澡,是一項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爽,消暑防病,而且能夠鍛煉身體。因為溫水中沖洗時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擴張體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沒有條件洗溫水澡時,可用溫水毛巾擦身,也能起到以上作用。4.勤換衣服夏日天熱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換,久穿濕衣或穿剛曬過的衣服都會使人得病。5.納涼有道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納涼時不要在房檐下、過道里,且應遠門窗之縫隙。可在樹萌下、水亭中、涼台上納涼,但不要時間過長,以防賊風入中得陰暑症。《養老奉親書》「夏月天暑地熱,若檐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涼,以防賊風中人」。(四)運動調養夏天由於氣溫高,濕度大,給體育鍛煉增加了困難。暑熱往往使人煩躁。胸悶,容易起急上火,此時健身以避暑熱和趨清爽為主。1.運動時間地點夏天運動鍛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公園、河湖水邊、庭院空氣新鮮處。2.鍛煉項目:以游泳、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廣播操為好。夏天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僅傷陰,也傷損陽氣。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鹽開水或綠豆鹽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不要立即用冷水沖頭、林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提倡旅遊:夏日旅遊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根據此原則,夏季旅遊的目的地應是海濱和山區。首先是兩地的氣溫相對較低:海濱氣候又稱海洋氣候,夏日裡內陸已是烈日炎炎,但海濱卻涼風習習。山地氣候的特點是氣溫較低,但晝夜溫差大。其次是海濱與山區的環境宜人。去山地旅遊也有不少好處,一般地說,山地環境對人體健康較為有利的高度範圍是中、低山區。提倡釣魚:釣魚是一項怡養性情,增益身心的活動。過去許多文人名士把「煙波垂釣」視為文雅活動。夏天每當你來到水庫、池塘邊,在繁茂的樹蔭下,清風吹拂,自然得心地清涼,驅煩抑躁之情志,多麼愜意。而經常體驗這種怡樂之情,自然有利於健康,益壽延年。經常釣魚確能促進健康,明代李時珍就指出,垂釣能解除「心脾燥熱」,而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釣魚好。古人云:「湖邊一站病邪除,養心養性勝葯補」,釣魚之所以養心養性,是由於垂釣是用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而成的。(五)防病保健1.防暑熱夏季酷熱,容易出現中暑,如果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胸悶、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發麻、口渴,噁心等癥狀,是中暑的徵兆。應立即將病人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若用西瓜汁、蘆根水、酸梅湯,則效果更好。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過度曝晒,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另外,防暑飲料和藥物,如綠豆湯、酸梅汁、仁丹、十滴水、清涼油等,亦不可少。 2.防疰夏夏天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易致疰夏等病。疰夏主要表現為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熱嗜睡、出汗多、日漸消瘦。預防措施:疰夏,在夏令之前,可取補肺健脾益氣之品,並少吃油膩厚味,減輕脾胃負擔。進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每天用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g,炒麥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飲。3.防冷氣病所謂冷氣病,是指由於人們久處冷氣設備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時所患的一種疾病。輕者面部神經痛,下肢酸痛、乏力、頭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腸病等;重者會患皮膚病和心血管疾病。而對老年人,出現的各種癥狀更加明顯。措施:不要長時間呆在冷氣房,根據室內外溫差,增減衣服。4.防熱傷風夏日感冒,我國醫學稱之為「熱傷風」,常見癥狀是流涕、鼻培、打噴嚏,甚至於發熱,同時又汗流浹背,還有的有噁心、嘔吐、腹瀉。此種感冒常不能迅速恢復健康,尤其是老年人與兒童,易轉化為其他病,因此,夏季要重視預防感冒。夏季感冒,中醫按傷暑處理。因其病因和癥狀的不同,又分為陰暑和陽暑,但以陰暑最多。因為「暑熱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則犯之者少;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則犯之者多。」治療陰暑症宜用辛溫解表法,可服用荊芥9g、紫蘇9g、前胡9g、甘草3g、香薷4.5g、藿香9g,生薑3片,水煎服。若伴有嘔吐者可加用襖茶、半夏。便瀉者加厚朴、木香。5. 「冬病夏治」中醫發現,冬季常發的慢性病及一些陽虛陰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過伏夏的調養,使病情得以好轉。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效果最顯著。從小暑至立秋,人稱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此時予以治療,可以使患者的陽氣充實,增強抗病能力。此是依據中醫「發時治標,平時治本」的原則,除了在冬天發作時治療之外,就常常採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療。在夏天未發病時,就「培本」以扶助正氣,人體正氣旺盛,抵抗力增強,到了冬天就可以少發病或不發病。具體方法:用外敷藥於穴位之上。每伏貼一次,每年三次。連續三年,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機體的過敏狀態。通過如此治療,有的可以緩解,有的可以根除。體弱者也可以貼。 重點內容概述:在夏季養生時,要注意順應夏季的氣候特點和人提的生理病理變化,注意在清熱飲食調養中,用解暑生津之品,飲食清淡,飲食以溫軟為宜,避免寒涼太過,注意飲食衛生;精神調養要重視心神的調養,飲食起居,注意睡眠洗溫水澡,勤換衣服,納涼有道;運動調養要注意健身以避暑熱和趨清爽為主;防病保健葯注意防暑熱,防疰夏,冷氣病、熱傷風,適時冬病夏治。 小結:夏季是在一年四季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這時候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做好夏季的養生,提高體質,避免出現疾病,是人們所共同期望的。為了順利度過夏季,要注意養生的基本原則,即在盛夏防暑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通過多方位的養生注意,人們能夠獲得夏季養生的真諦。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夏至這一天是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長夏時節,酷暑炎熱季節。人體的生理、病理也將發生變化,在此節氣中顯得很脆弱,容易患各種疾病。所以這一節氣中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本節內容從飲食、精神、起居、運動、防病保健方面進行長夏季節的講解。長夏的特點是什麼? 一、長夏的特點雨水較多,暑熱夾濕,脾胃受困,人常常顯得精神萎頓,食欲不振,胸悶腹脹,睏倦乏力,大便稀薄,舌苔厚膩。 長夏養生中,如何注意飲食養生、精神養生、起居養生、運動養生和防病保健 ? 二、長夏養生主要內容 (一) 飲食養生1.清熱利濕除綠豆、綠茶、黃瓜、西瓜,還可以多吃綠豆芽,芹菜,白菜,萵筍,竹筍,冬瓜,柿子椒。① 芹菜,味甘、苦,性涼,入肝經。具有清熱、利濕,平肝的作用。對高血壓病人尤其有好處。中醫認為,高血壓病人常常見肝旺的癥狀,比如脾氣急躁,容易發怒,面色紅赤。芹菜除了有清熱、利濕的作用,還有很好的平肝潛陽的作用。② 白菜,味甘性平,入胃腸、肝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通力腸胃,防止大便秘結。③ 萵筍,味甘苦,性涼,入腸胃經。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④ 竹筍,味甘、性寒,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化痰、利尿、消腫的作用。一般竹筍和肉炒的機會比較多,但是在長夏季節,最好不跟肉一塊炒。中醫認為,肉有生痰的作用,且比較滋膩,在長夏季節,最好清炒竹筍,或者涼拌,或打湯比較好。⑤ 冬瓜,味甘淡、清涼,入肺、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冬瓜,不僅肉可以吃,冬瓜籽、冬瓜皮,也有很好的藥用作用,所以在打冬瓜湯的時候,也可以適當的把皮放進去,清熱利水的效果更好。冬瓜籽不僅有清熱利水的作用,還可美白。但是注意,做冬瓜菜的時候,要少放鹽,鹽放多後,它利水化濕的效果就會減弱。2.健脾化濕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由於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損,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長夏應脾而變化,多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 ① 薏苡仁:薏苡仁小米粥薏仁與小米配煮成粥喝。小米本身它是味甘性寒,有健脾的作用。這兩個相配它的清熱和健脾作用,化濕作用得到了加強,效果會更好。② 扁豆:扁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合中、化濕的作用。長夏時,人們不想吃飯,有時會噁心或者預嘔,這時多吃些扁豆有一定減輕的作用。但是要注意,扁豆里還有血液凝集素,如果沒有處理好就會中毒,出現胃腸反應,比如說噁心、欲嘔,氣泄,發燒,重則會死亡。所以在做扁豆菜的時候,一定要將扁豆炒熟或者煮熟。也可做白扁豆粥:組成:白扁豆50克、大米100克。製作:如常法煮粥。功效:健脾化濕。3.飲食清淡,少油膩,溫食長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醫營養學認為,長夏的飲食原則宜清淡,少油膩。要以溫食為主。古人主張長夏飲食應:「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即長夏的飲食要稍熱一點,不要太寒涼;亦不要吃得太多,但在次數上可稍多一些。4.助消化的食物山楂:味甘酸,性溫,入肺胃經,具有消食積,散瘀血的作用。如果不想吃飯,可以山楂泡水喝,有促進食慾的作用。另外,小孩子吃多了消化不良時,也可吃山楂糕或者喝山楂水,有一定的消導食積的作用。另外山楂有很好的活血作用,現代藥理研究,它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也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所以有一些老年人喜歡天天喝山楂水,需要注意的是山楂味比較酸,如果天天喝山楂水會傷胃,最好加一些甜味食物,如大棗或紅糖,這樣對胃的損傷就會降低到最少的程度。麥芽常用於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等症。谷芽常用於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等症。谷芽是稻的成熟果實,經過加工而發芽的食物,它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開胃、合中消食的作用。谷芽主要是米食積的時候用比較好。一般谷芽加水煎煮喝湯就可以。麥芽主要是對麵食品有很好的消食積作用。(二)精神養生夏季暑氣當令,烈日酷暑,腠理開泄,汗液外泄,而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即中醫所謂「壯大食氣」,也因為「暑易入心」,而「心主神志」,從而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癥狀。夏天酷暑難耐,長夏更加悶熱,往往令人心煩,而煩則更熱,精神養生尤為重要。1.寧心靜神古人云說:「夏三月,欲安其神者」,應「澄和心神,外絕聲色,內薄滋味,可以居高,朗遠眺望,早卧早起,無厭於,順於正陽,以消暑氣。」他還強調說,為了避免暑熱,不僅宜在「虛堂、水亭、木陽等潔凈而空敞之處」納涼,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此說極有見地,心靜自然涼也。古有歌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間,寧心無一事,便到清涼山。」(三)起居養生長夏要防止濕邪侵襲,在居住環境上就要切忌潮濕。中醫認為,「濕傷肉」,即感受濕邪,易損傷人體肌肉,如常見的風濕關節炎等症。《黃帝內經》里又指出:「傷於濕者,下先受之」。下,指人體下部。意謂濕邪傷人往往從人體下部開始,這是因為濕邪的形成往往與地的濕氣上蒸有關。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如常見的腳氣、下肢潰瘍、婦女帶下等。因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1.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風、防潮、隔熱。2.床鋪整潔:夏天炎熱,易生菌,保持床鋪整潔不但可使人有個良好的睡眠環境而且還可以有份好的睡眠心情。勤換3.注意卧室溫度、濕度的調節:一般舒適的溫度為20~23℃,相對濕度50%~70%為佳。20℃以下會使人寒冷,而超過23℃,會使人有熱的感覺,表現為難以入睡,甚至掀開被子。寢室的通風要好。4.注意卧具的選用:卧具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特別大,床和被子要軟硬適當。在所有卧具中,枕頭、涼席的作用舉足輕重。枕頭不宜太高,在炎熱的夏天再使用布棉枕頭會使頭頸長痱子,汗水浸濕枕頭沒有及時洗凈晾曬,汗臭霉臭味會使人昏頭昏腦。夏天睡宜用天然草木植物精細編織而成的草席或以中國特有的瓷竹、毛竹為原料製成的竹席,用竹子等材料製作的涼枕。(四)運動養生1.運動前喝些預防中暑的飲料。2.長夏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汗出太多,影響陰津耗損。3.運動後別用冷水降溫:冷水使皮膚腠理緊縮,在內暑熱散布出去,閉塞在體內很不舒服。應該用溫水輕輕擦去體表的汗液。(五)防病治病1.脾的保健濕為長夏主氣,長夏人體的脾臟與之相應,古人指出「長夏防濕」。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由於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損,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1)飲食不要冒雨涉水,居住環境乾燥。(2)健脾化濕的中藥中醫認為,濕為陽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愈,這是濕邪的病理征。不僅如此,濕邪好傷脾陽,因為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尤其是脾氣升降失司後,水液隨之滯留,常見水腫形成,目下呈卧蠶狀。服用健脾、化濕的中藥:茯苓、白朮等。① 每天取白朮十克,加水上火煎煮15分鐘,每天飲入一次。②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胃經,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的作用。茯苓餅等也有很好的健脾的作用。還可以把茯苓擀成粉與粥同煮,在長夏季節喝,也是不錯的選擇。③ 藿香2.防濕痹中醫還認為,濕邪重濁,故外感濕邪後多有身重倦困,頭重如裹等癥狀。又因濕邪粘滯,病損往往著而難易,若其侵犯肌膚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處,故有「著痹」之稱。一般來講,濕邪為病,病程較長,如濕溫病,常有如油入面難分難解之臨床特徵。風濕夾雜,侵犯肌膚,關節所形成的風濕痹症則往往反覆發作。(1)蒼朮應用:1. 濕滯中焦證。2. 風濕痹證。3. 外感風寒挾濕之表證。(2)羌活功效: 散寒祛風,勝濕止痛。應用:1. 風寒感冒,頭痛身疼。2. 風寒痹痛,肩臂疼痛。用法用量: 煎服,3~10g。(3)獨活應用:1. 風寒濕痹痛。2. 外感風寒挾濕表證。3.防皮膚生瘡潰爛由於濕的形成往往與地之濕氣上蒸有關,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臨床所見之下肢潰瘍,濕性腳氣,帶下等症往往部與濕邪有關。內濕病常見其病理性產物多呈穢濁不潔之物,如皮膚病變之滲出物,濕熱帶下之分泌物,質粘而腥臭。因此,人們常稱濕為「有形之邪」,其性穢濁。(1)十滴水;洗澡的時候加一點十滴水,十滴水有解暑防濕的作用,尤其給小孩子洗澡的時候加十滴水較好。 (2)黃連應用:1. 胃腸濕熱,瀉痢嘔吐。2. 熱盛火熾,高熱煩躁。3. 癰疽疔毒,皮膚濕瘡,耳目腫痛。用黃連水泡澡,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腸經,有清熱、燥濕,解火、解毒的作用。一般取黃連30克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黃連水擦試身體表面,有預防皮膚生瘡的作用 重點內容概述:本節通過分析長夏季節的特點,總結出在飲食保健上要清熱利濕,健脾化濕,清淡,少油膩,溫食,助消化的食物,精神養生上注意寧心靜神。起居養生上要濕邪侵襲,在居住環境上就要切忌潮濕。運動養生時,要運動前喝些預防中暑的飲料,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後別用冷水降溫。在長夏的防病治病上,要注意脾臟的保健,防濕痹,防皮膚生瘡潰爛。小結:一年分為四季,長夏季節是中醫理論中一個特別的時間段。從夏至開始,便標誌著進入長夏時節,這也是一年四季中最酷暑炎熱的季節。同時,人體的生理、病理也將發生變化,在長夏節氣中顯得很脆弱,容易患各種疾病。所以面對著濕熱的季節,人們應該遵守養生的原則,以能更好的度過長夏。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