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世上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14日凌晨在英國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天才的離去不禁讓全球嘆息。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說,霍金是一個「卓越、非凡的人」,是「他這一代人中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萬維網之父」、英國人蒂姆·伯納斯—李說:「我們失去了一個偉大的頭腦和一顆美好的心靈。」  霍金在宇宙和黑洞研究等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美國航天局將他稱為「科學使者」,「他的理論解鎖了我們和世界正在探索的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宇宙」。  歐洲航天局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引述霍金的話「記得仰望星空」,並寫道:「懷念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他告訴我們,夢想的實現沒有限制。」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說:「霍金的離去留下了一個知識的真空。但這並不是空無。那應被看做是一種滲透時空、無法被衡量的真空能量。」  除學術研究外,霍金對科學普及的貢獻也為人所稱道,他寫的《時間簡史》成為全球暢銷書。俄羅斯科學院天文研究所天體物理與演化研究部主任德米特里·維伯說:「霍金為天文學和物理的普及作出了異乎尋常的貢獻,使相關科學知識的傳播廣度達到短時間內難以逾越的程度。他的科普著作出版量巨大,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這樣的科普效果世所罕見、難以超越。」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刊文稱,很多科學家認為霍金應獲得諾貝爾獎,而霍金卻沒有等到這一獎項。但無論如何霍金都在科學界享有盛譽,他的著作、參與拍攝的科技影視作品使他在科普界廣受好評。  英國科學協會首席執行官凱瑟琳·馬西森說:「霍金是真正的天才,與公眾接觸多且受到敬仰。他出版《時間簡史》時,大多數人認為一本物理學書籍不會有人買。但霍金知道人們想讀它,結果也確實如此。他寫得很明白,作了解釋,卻沒有噱頭。他讓我們都很好奇。人們都敬仰他,這種公眾敬仰打破了大眾文化和科學之間的種種界限。」  「霍金將因其對科學的驚人貢獻被銘記——他讓複雜的理論和概念走近公眾,」美國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發表聲明說,「他也將因其精神,以及對獲得宇宙完整理解的無盡追求被銘記,儘管曾面對眾多障礙。願他安息,他的遺產和輝煌永存。」  俄羅斯應用物理研究所高能天體物理實驗室研究員克拉西利希科夫認為,霍金邊從事科研邊與疾病鬥爭的歷程激勵了無數人,「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天體生物學高級講師布倫丹·伯恩斯說:「作為同行科學家,我為斯蒂芬·霍金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撼。他了不起的睿智和洞見塑造了我們對宇宙和我們在宇宙中所處位置的看法。」  霍金離世後,美國行星學會在推特上寫道:「再見,霍金博士。謝謝你與這個暗淡藍點(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拍攝的地球)分享你的美麗思想。」(綜合本社記者郭洋、張家偉、郭爽、欒海、周舟報道)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記者閆子敏)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4日就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逝世答問時說,霍金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與疾病頑強鬥爭的科學鬥士,他本人和他作出的貢獻將被永遠銘記。  陸慷在當日例行記者會上說,霍金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與疾病頑強鬥爭的科學鬥士,為科學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說,霍金先生生前曾三次來華,中國領導人曾會見他,中國科學家和科學愛好者們也同他進行過愉快的交流。霍金先生關心中國的發展建設,對中國的科技進步作出了很高的評價。他也十分喜愛中國文化,曾十分堅持並最終在助手的幫助下實現了登上長城的願望。  「我們對霍金先生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和惋惜,向他的家屬表示慰問。霍金先生和他作出的貢獻將被永遠銘記。」陸慷說。

從後進生到「愛因斯坦」

( 2018-03-15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特別報道

  「如果宇宙不是你所愛之人的家園,那這個宇宙也沒什麼值得探索。」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曾說。14日,76歲的他永遠停止了對所愛宇宙的探索。

  這位常通過語音合成器講英式冷笑話的物理學家,雖身困於方寸輪椅,卻未停止過對無垠宇宙的思考。

後進生中的「愛因斯坦」

  1942年1月8日,在伽利略去世三百年後,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學生時代,霍金並非人們想像中的「天才少年」。他對學校課程不太感興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排末位的後進學生。但他對物理和天文學格外著迷,從同學中收穫了「愛因斯坦」這一昵稱。

  「物理和天文學讓我們有望真正理解自身起源以及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想徹底弄清宇宙的奧秘,」他說。

  興趣的驅動力巨大,霍金選擇了科學探索之路,開始嶄露天賦。17歲,他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很快獲得一等榮譽學位,隨後前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並獲博士學位,最終留校從事研究工作。

  當年輕的霍金正準備在學術上大展拳腳時,一種罕見疾病卻幾乎擊垮了他。1963年,霍金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醫生告訴他最多只能活兩年。他在自傳中回憶,當時以為生命就要結束了,可能再無機會將自身潛能發揮出來,但到了如今「可以靜靜地滿足於我的生活了」。

  霍金在疾病惡化初期並不願接受幫助,他固執地希望被當成正常人對待。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他才最終被說服開始使用輪椅代步。可誰能想到,後來他竟愛上了「輪椅飆車」,經常把電動輪椅開到全速,然後欣賞助理擔驚受怕的表情。

  到了70年代後期,疾病已讓他的言語功能嚴重退化,並最終失去說話能力。幸運的是,電腦專家幫他設計了一個特殊裝置,可用手指在屏幕上選字,然後通過語音合成器把想表達的內容「說」出來,這也成為他後來的勵志形象。

「物理學史上最美麗的論文」

  疾病並未擊倒「固執」的霍金,而讓他在輪椅中靜靜探索宇宙的真諦。

  霍金在劍橋時與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合作提出了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二人共同發表論文稱假若宇宙遵守廣義相對論,並且含有足夠多的物質,則它必定起始於大爆炸奇點。

  霍金隨後又開始了對黑洞的探究。1974年,霍金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論文闡述黑洞輻射理論。由於觀點激進,不少學者一開始持保留意見。但隨著時間推移,論文獲學術界認同。劍橋大學教授夏馬形容論文為「物理學史上最美麗的論文之一」。

  卓越的學術成果讓霍金收穫很多榮譽。他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時才30多歲,是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霍金表達學術觀點非常直白,上世紀80年代他與幾位學者展開「黑洞大戰」爭辯,他還愛就科學命題與其他科學家打賭。不過,他勇於承認錯誤。他在198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描述,假如無邊界提議正確,宇宙最終會停止膨脹,開始坍縮,這一過程中,時間會朝反方向流逝。他的學生髮文駁斥,霍金重新審視後承認自己觀點有誤。

  霍金不希望做高冷科學家,而是細心深耕科普領域,讓更多人愛上科學。他寫的《時間簡史》被翻譯為40多種文字,堪稱史上最暢銷科普書。全書中只有一個公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其深入淺出程度可見一斑。

  他還多次客串影視作品,他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批改劇中人物謝爾登的論文;在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中,他扮演自己,並和牛頓、愛因斯坦的全息影像打牌。探索頻道的紀錄片《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以及以霍金傳記電影《萬物理論》都得到他鼎力支持。

霍金更願與誰比
新華社記者有幸得到答案

( 2018-03-15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特別報道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14日去世,人們紛紛感到惋惜。就像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等人那樣,霍金被認為是科學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大代言人。那麼,霍金自己願與歷史上哪位科學家相比呢?記者曾有幸獲得他的答案。

  霍金與上述幾位科學巨匠的人生確實有些時間上的巧合:霍金生於1942年1月8日,而伽利略去世的日子是1642年1月8日;霍金3月14日去世,而1879年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在科學史上,類似巧合常為人津津樂道,比如牛頓在伽利略去世後一年內出生。

  霍金自己最希望與哪位前輩產生關聯呢?2011年,記者常駐英國時曾與霍金聯繫過專訪,後雖因故取消,但還是通過霍金當時的助手朱迪絲·克羅斯德爾女士獲得了一段霍金的文字答覆,以及用機器合成的他獨特聲音的音頻。

  「我出生在1942年1月8日,基本是牛頓出生的300年後,我在自娛自樂的時候,會將自己的事業與他300年前的事業相比。」霍金在給記者的郵件回復中說。

  霍金說,他在有些方面走在牛頓前面,比如1959年17歲時就上了牛津大學,而牛頓1661年比他大了近兩歲才上劍橋大學。霍金畢業也更早,在20歲,而牛頓22歲才畢業。霍金在23歲時成為劍橋大學岡維爾—凱厄斯學院的「院士」,這是一個學院中給研究人員的高等職務,而牛頓在24歲才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院士」。

  「但在其他幾乎所有方面,牛頓都走在我前面。」比如兩人都擔任過劍橋大學尊崇的「盧卡斯數學教授」一職,牛頓是在1669年26歲的時候,而霍金到1979年37歲時才當上。

  霍金還點評了牛頓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經歷。他說,牛頓在1689年代表劍橋大學進入英國議會,但「唯一的貢獻就是抱怨一項法案,還有要求關上窗戶」,「我很高興我沒有試圖成為議員」。

  雖然霍金對牛頓在宗教方面以及擔任英國皇家鑄幣廠廠長期間的一些行為似乎有些看法,但他還是非常崇敬這位科學前輩,他引用了英國詩人亞歷山大·波普的詩句:「自然和自然界的規律,隱藏在黑暗中。上帝說:讓牛頓來吧!於是一切變得光明。」

霍金的運動情結
曾是牛津大學賽艇隊一員

( 2018-03-15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特別報道

  牛津大學最古老的學院大學學院有一個賽艇俱樂部,俱樂部最知名校友簿上有七個人,其他6人中,5人參加過奧運會,兩人獲得過金牌,還有一人是世界上第一個駕帆船橫跨三大洋的女性。霍金是唯一一個在體育上沒有建樹的人。

  不過在霍金坐上輪椅之前,的確是該學院賽艇隊的一員。霍金的傳記作家拉爾森曾寫道,霍金進入牛津大學的第一年,感到非常孤獨和抑鬱,除了性格的原因,就是他發現大學裡的課程對他太簡單了,而加入賽艇隊最終讓他從抑鬱的「黑洞里」走了出來。

  身高只有1米69的霍金並不是參加賽艇運動的合適人選,但賽艇隊需要一個不用划槳的舵手,身材瘦削的霍金就成了最理想的人物。由於賽艇運動在牛津大學的地位非常高,戴著眼鏡、天生幽默的霍金就成了學校里的「公眾人物。」

  不過,也正是在賽艇運動中,他被發現了患病的跡象,因為他指揮的船經常發生磕碰。到21歲時,他被確診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並逐漸失去了運動能力。

  霍金從小並不喜歡運動,也不具有運動的天賦,但是如同賽艇讓他找到新的樂趣一樣,他始終能從體育運動中找到快樂。2014年巴西世界盃前,他甚至接受一家公司的邀請,為英格蘭隊出戰世界盃開出了長篇的秘方,從技術、球衣顏色等方面都給出了建議,沒人會在意這些建議是否有效,但字裡行間人們都看到霍金通過足球表現出來的無處不在的幽默和趣味。

  他說:「沒有證據證明左腳或右腳球員更佔優勢,但金髮或禿頭槌員罰進的可能性要大些。金髮球員主罰的84%的點球都進了,相比之下,禿頭槌員71%,深色頭髮只有69%。其中的原因還不清楚,這將繼續成為科學界最大的謎團之一。」

  霍金承認自己不是「球迷」,他絕對不會在「電視機前大喊大叫」。但是,他也承認,因為自己是英格蘭人,他會一直為英格蘭隊加油。「當英格蘭比賽的時候,所有數學、科學、理性思維都被拋到窗外了」。

  從對待足球的態度,可以驗證他那句名言:「如果生活沒有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劇。」

  他一直把抑鬱症比作「黑洞」,並且告訴世人,不管是天體的黑洞,還是抑鬱的黑洞,都是可以擺脫的。「如果你覺得你深處黑洞之中,不要放棄,總有可以走出來的路。只要生命在,希望就在。」他說。

讓我們再次回望霍金的那些預言

( 2018-03-15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特別報道

  作為全球知名科學家,霍金非常活躍,輪椅和身體疾病並不能限制他思維的翱翔。他的言論,有時超出了其主要研究的領域,引發廣泛探討。但不論人們認同或是反對,都承認其觀點有創新性。

  我們來自哪裡,去向何方?霍金的思考總能讓人們再次仰望星空,讓思緒投向遙遠的宇宙與未來。

宇宙起源

  2006年霍金曾表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無法解釋宇宙如何由大爆炸形成,如果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相結合,就有可能解釋宇宙是如何起始的,「這是回答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的宇宙學核心問題」。

  他和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一起證明了奇點定理,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時間和空間消失、物質密度無限大的奇點。

  在霍金想像中,宇宙起源有點像沸騰水中的「泡泡」。他認為,宇宙的開端,可能出現了許多「小泡泡」,然後再消失。「泡泡」膨脹的同時,會伴隨著微觀尺度的坍縮。一些坍縮的「泡泡」,由於不能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來不及發展出星系和恆星,更不用說智慧生命了。但一些「小泡泡」膨脹到一定尺度,就可以安全地逃離坍縮,繼續以不斷增大的速率膨脹,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我們已經觀察到,宇宙的膨脹在長期變緩後再次加速,現有理論仍不能很好地解釋這個現象。宇宙學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學科。我們正接近回答古老的問題: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他說。

黑洞理論

  1974年,霍金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輻射」學說,該學說是霍金對天體物理學作出的最大貢獻之一。

  霍金在該學說中指出,黑洞在特定條件下會放射出一種微小的放射物,最後所有的黑洞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蒸發掉。但是根據量子力學所描述的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黑洞及被其「吞噬」掉的物質是不會簡單消失的。

  30多年來,霍金試圖以各種推測來解釋這些相矛盾的觀點。他還曾提出,黑洞中有關量子力學的規律是不同的。但是他的這一觀點遭到了他的同事和其他國家科學家的質疑。

  霍金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在2004年柏林的一次會上提出,一些被黑洞吞沒的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從黑洞中「流淌」出來。也就是說,黑洞既「破壞」也「建設」。

人類未來

  霍金2008年曾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大膽預言,假如人類的歷程再走100萬年,「人類的足跡必將進入那些從未涉足過的宇宙空間」。他說,新世界的發現對舊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否則我們就不會見到現在滿世界的麥當勞和肯德基了」。

  霍金說,人類向外太空擴展將帶來比發現新大陸的「地理大發現」更巨大的影響,徹底改變人類未來。他認為,人類將在30年內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以開展長期的宇宙探索活動;在200年至500年內,人類將發明新的推進系統,讓在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開展載人探索變得可能。

  「請(對宇宙)充滿好奇,」他說,「我們必須為了人類繼續走向太空。如果不逃離我們脆弱的星球,我們將無法再生存1000年。」

  霍金說自己時常在想一個問題:「我們人類(在宇宙中)是孤單的嗎?」「答案很可能是"不』。」

  這位身體無力卻思想飛揚的科學家說,如果外星生命有足夠智慧,以至於能向太空中發送信號,那麼他們肯定也聰明到了可以製造破壞性核武器的地步了。他本人傾向於這樣一種假設——宇宙間的原始生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智能生命卻相當罕見。

人工智慧

  霍金坦承人工智慧的初步發展已證明了其有用性,但他擔心這類技術最終會發展出與人類智慧相當甚至超越人類的機器。「到時它(機器)將可能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則受制於生物進化速度,無法與其競爭,最終被超越。」

  2014年,霍金曾與另外幾位科學家為英國《獨立報》撰文,稱人們目前對待人工智慧的潛在威脅「不夠認真」。「短期來看,人工智慧產生何種影響取決於誰在控制它。而長期來看,這種影響將取決於我們還能否控制它。」如何趨利避害是所有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霍金對人工智慧的未來過於悲觀。他們指出,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人類會完全掌控這類技術的發展,利用它來解決許多現實問題,而要讓人工智慧技術得到「充分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推薦閱讀:

兩齡童比霍金「聰明」
如何看待「霍金預言2032年人類必須逃走」這件事?
難以啟齒的秘密:霍金的轉變
天文學家:明年將主動發聲聯繫外星人,霍金:這是在找死!
霍金再次警告人類不要登月 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TAG:時間 | 霍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