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性冠心病的藥物治療:β受體阻滯劑地位毋庸置疑 ——第四屆中國β受體阻滯劑高峰論壇(CΒBS)系列報道之一

  心血管事件鏈需全程干預

  Victor J. Dzau等發表於2006年Circulation的報道顯示,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相關病理事件的後果,從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吸煙、心率等),到內皮功能障礙、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缺血、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心肌梗死(MI)、心律失常及心肌丟失、心臟重構、心室擴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及終末期心臟病的發展,即其提出的「心血管事件鏈」。β受體阻滯劑在該事件鏈中十分重要,不僅在於其能治療冠心病,還在於其能阻止冠心病這一「冰山」的「上浮」,減緩疾病進展。

  冠心病的高發病率需予以重視

  在心血管介入治療時代,慢性穩定性心絞痛和慢性穩定性冠心病並非「罕見疾病」。2006年歐洲心臟病學學會(ESC)指南顯示,45~54歲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心絞痛患病率分別佔2%~5%和0.1%~1%;而在65~74歲人群中,分別佔10%~20%和10%~15%;總患病率約2%~4%;西方人群心絞痛發病率為0.5%~1%。Gabriel Steg等統計REACH研究中38 602例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門診患者1年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顯示慢性心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不穩定性心絞痛、死亡/MI/卒中/住院、死亡/MI/卒中、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MI及心血管死亡比例分別為6.9%、1.4%、3.8%、6.44%、15.2%、4.5%、1.4%、1.4%和1.8%。可見,心絞痛並非良性疾病。

  指南推薦:β受體阻滯劑為改善心絞痛預後一線用藥

  慢性冠心病的治療,對於心臟病變局部可行PCI治療;對於總體疾病和心肌後續事件,可予以藥物治療。而擇期PCI,僅用於對FFR<0.75的患者改善癥狀,成功的PCI並非總能減少抗心絞痛藥物治療。

  2013 ESC指南對於心絞痛治療,在改善預後方面,推薦生活方式調整,如有MI及心功能不全,使用阿司匹林、他汀、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和β受體阻滯劑;在改善癥狀方面,推薦β受體阻滯劑和鈣離子拮抗劑(CCB)作為一線用藥,伊伐布雷定、硝酸酯類藥物和尼可地爾為二線用藥,另外,推薦曲美他嗪進行代謝調控。

  循證證據:β受體阻滯劑具有療效優勢

  小劑量β受體阻滯劑常用於心絞痛治療,可改善癥狀及運動試驗所有指標。在改善預後方面亦已有證據。TIBBS研究(總體缺血負擔比索洛爾研究)納入330例慢性心絞痛患者,其結果顯示,比索洛爾和硝苯地平均可減少患者缺血事件、缺血持續時間及缺血總負荷,但比索洛爾組更具優勢,且無事件生存率更高。

  β受體阻滯劑用於急性MI治療,可緩解患者疼痛和鎮痛葯的使用,尤其對於高血壓合併MI和竇性心動過速者療效最好。β受體阻滯劑用於二級預防的研究證據顯示,其在急性期治療和二級預防中療效明顯。ACC/AHA二級預防指南指出,所有MI、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或左室收縮功能障礙患者應使用β受體阻滯劑(Ⅰ類推薦,A級證據);可用於其他無禁忌證的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Ⅱa類推薦,C級證據)。

  真實數據:β受體阻滯劑具有較廣泛使用人群

  EUROASPIRE系列研究回顧性分析≤70歲既往曾接受CABG、PCI或患ACS的連續患者,對比EUROASPIREⅡ(1999~2000年,3320例,平均59±9歲)、EUROASPIRE Ⅲ(2006~2007年,2632例,平均60±8歲)、EUROASPIRE Ⅳ(2012~2013年,2513例,平均61±9歲)研究中患者心血管保護藥物使用情況,其中β受體阻滯劑在EUROASPIREⅡ、Ⅲ和Ⅳ中的使用率分別佔到63%、82%和81%,可見其覆蓋人群廣泛。

  總結

  綜上可見,在穩定性冠心病的藥物治療中,β受體阻滯劑仍不可或缺。因其具有全程心血管保護作用,可作用於心血管事件鏈的各個方面,有利於穩定性冠心病的防治。

訂閱

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賬號》關注微信號搜索「icirculation」,查找公眾號「國際循環」

分享

請點擊右上角的分享到朋友圈、轉發給朋友

更多精彩文章

點擊右上角的查看官方賬號》查看歷史消息


推薦閱讀:

自製中藥肚兜治療老年常見病_
心律失常並非都需要治療
名醫朱春霆推拿治療痹症醫案
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和治療指南(三)
治療糖尿病的十三種葯粥

TAG:中國 | 藥物 | 穩定 | 治療 | 高峰 | 冠心病 | 地位 | 報道 | 穩定性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