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問題有限共識下的文在寅訪華:和平解決「朝核」更需中韓合作
一、「薩德」問題陰影下文在寅訪華
這一段時間,由於「薩德」問題曾一度陷入冰點的中韓關係正逐步回暖,接下來韓國總統文在寅的到訪會是兩國關係值得期待的轉機。
從12月13日起,文在寅將對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期間將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
此前,文在寅與習近平會面
這將是文在寅與習近平第三次舉行會談。韓國方面表示,兩國領導人將增進友誼,加深互信,並在此基礎上回顧兩國1992年建交以來取得的成就,探討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人員交流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發展更為成熟、面向未來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方案。雙方還將討論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合作維護半島和平,實現區域和國際社會和平、穩定及繁榮的方案,同時深入討論對接韓國新北方及新南方政策和中國「一帶一路」等多個領域合作方案。
不僅如此,韓國方面還期待此次文在寅訪華可以繼續推動中韓關係發展重返正常軌道,成為恢復兩國信任的重要里程碑。可以看出,韓國將這次中韓首腦會晤看成是中韓關係「新出發點」。
不過,由於中國因「薩德」對韓國施壓,雖然這次的文在寅訪華是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的國賓訪問級別,但據媒體報道,雙方不僅將不發「聯合聲明」,有可能連次級別的「共同媒體公告」都被取消,而僅各自發表媒體聲明闡明各自立場。而且中國突然將計劃於15日文在寅與李克強的午餐被延期到下午進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文在寅的行程被迫順延,原定15日前往重慶被順延到16日。
從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韓國總統對中國進行國賓訪問總共進行了7次,其中只有首次朝核危機的1994年3月韓國前總統金泳三時,雙方沒有公告文書,其餘六次都有「聯合聲明」或者「共同媒體公告」。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都是在上任第一年對中國進行了國賓訪問,發表了「中韓聯合聲明」,其中金大中、盧武鉉、朴槿惠還與中國國家主席召開了共同記者會。
盧泰愚1992年9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與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舉行了會談,發表了「中韓共同媒體公告」。1994年3月金泳三訪華,與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舉行了會談,雙方並未共同發表相關聲明,只是各自發表了會談結果。
隨著兩國的發展,從1998年11月金大中訪華,中韓就「升級」發表「聯合聲明」,從盧武鉉開始又加上了共同記者招待會。
韓國《中央日報》稱,青瓦台解釋稱發表共同聲明並非必要環節,但參考韓國歷屆總統訪華時的先例來看,以往每次雙方都會通過發表共同聲明來鞏固提高雙邊關係,反觀這次訪華之行,雖然還未出發但已基本不抱期待。中韓雙邊關係中橫亘著薩德問題,一方堅持把反對薩德的立場寫入共同聲明,而另一方認為沒有這個必要,雙邊立場因此始終無法調和。
二、韓國謀求獨立國防情況下的「薩德」問題
毫無疑問,此次文在寅訪華,關於中韓關係,薩德問題將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訪華在即,文在寅接受了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專訪。面對攝像機鏡頭,文在寅坦陳——中國因「薩德」雷達的性能擔憂,「薩德」會有損中國的安全利益,對此韓方也有必要換位思考;今後韓國將格外注意不把「薩德」使用在防禦朝鮮核武和導彈以外的地方,不會損害中國的安全利益,美國曾多次答應遵守在此問題上的承諾。
在朝核問題上,文在寅表示,韓國方面一再反對美國盲目動武,12月6日,文在寅在青瓦台重申,韓方已向美國堅定表態,決不容許未經韓方同意在朝鮮半島採取軍事行動。
文在寅於12月8日在青瓦台設宴海軍陸戰隊
事實上,從部署薩德時,美韓分歧就已經暴露,而朝鮮一系列動作之後,對於半島安防考慮的美韓分歧就更進一步暴露。也正是基於此,恐怕這也進一步推動文在寅政府作戰獨立性的考慮。
一直以來,在兩韓問題上,文在寅政府態度是明確的——主談不主戰,如果韓國能實現獨立的國防,實現他所說的「國防改革」、「責任國防」等一系列競選承諾,這將是半島非常積極的信號。
回望過去數年,韓國收回作戰指揮權的問題可謂是一拖再拖。盧武鉉執政後,積極推行「自主國防」政策,並於2006年9月正式向美國提出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也得到美國認可。按照達成的協議,美方將於2012年將指揮權移交給韓方。
但是,李明博和朴槿惠政府均拒絕收回這一權利。2014年10月韓美安保會議上,雙方將原定2015年12月的移交時間延期並沒有明確具體時間。2016年8月韓美安保會議上,雙方商定將戰時作戰指揮權的移交時間再次推遲。
直到文在寅走馬上任發生了變化。早在文在寅上任伊始,在青瓦台宴請全軍主要指揮官時就曾表示,儘快構建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的條件,韓軍掌握韓美聯合防禦的主導能力是關鍵。韓美將於2018年起分三個階段推進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即截至2018年底在現行韓美聯合司體制下,構建韓軍獨立基礎;2019年起由未來聯合軍司令部實施韓美聯合軍事演習驗證韓軍是否具備收回指揮權條件;2025年以前完成移交工作。
而最近的消息顯示,韓國國防部向國政企劃諮詢委員會報告稱,將推進把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時間提前至文在寅任期內,即2022年之前。
提前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固然是韓國儘快實現國防自主的重要一步,但從根本上看,這也是加快韓國軍力提升的重要一步,其中包含著軍方重大利益的加速實現。從文在寅上任以來的跡象看,文在寅的政策取向與韓國軍方的利益取向之間已經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契合。
關鍵問題在於,韓國目前針對朝鮮的全部軍事戰略情報、70%的戰術情報仍依賴駐韓美軍提供,即便美韓聯合對朝信號和圖像情報偵察活動也完全由美方主導,韓軍大部分威脅朝鮮縱深的武器均為美國提供。
不過與日本在國防方面極度依賴美國的情況不同,韓國更有意願,也更有條件向美國謀求更大的獨立度。這不僅是根於大韓民族性格中對尊嚴的高度重視,更是根植於朝鮮半島的歷史,也是由半島當下危急的現況所決定的。
因此,圍繞作戰指揮權的表態其實還只是表象,問題的真正核心在於韓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能否在事關自己生死的問題上,拿到屬於自己的主導權。而這也決定著在「薩德」問題上,韓國能夠與中國達到何種程度的共識。
三、階段性處理「薩德」問題的共識與中韓關係前景
此前在韓國政府重申關於薩德的「三不」原則之後,中韓之間各領域的交流開始恢復,赴韓旅遊的中國遊客開始止跌回升。中韓關係回暖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目前為止,可以確定的是,文在寅此時訪華表明雙方已就階段性處理「薩德」問題達成了共識,文在寅此行將有助於進一步清除中韓關係的障礙,對推動雙邊合作發展、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都具有積極意義。
韓國世宗研究所統一戰略研究室長鄭成長鄭成長認為,「薩德」讓中韓關係一段時間內惡化,主要是因為中韓交流不夠所導致。在「薩德」問題上,中國有擔心過度的部分,「薩德」部署是針對朝鮮的,只要不是朝核問題有了全新的對策或者韓國擁有了核武器,「薩德」都無法像中國要求的那樣被撤回。因此,中國政府及專家應該正確看待「薩德」,摸索第三條路。第三條路就是中韓兩國將現在由駐韓美軍在指揮運營的「薩德」轉交由韓方指揮運營。如果「薩德」交由韓軍運營指揮的話,韓方將只探測朝鮮的核導彈動向,而不會探測中國的任何動向。也就是說,「薩德」交由美軍來運營,還是韓軍來運營,對中國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文在寅總統希望能與中國建立非常良好的關係,過去盧武鉉總統時期,中韓關係可以說是最頂峰時期,而文在寅總統當時是盧武鉉政府時期的青瓦台秘書室長。雖然在韓國安保的立場來說,韓美同盟是最為重要的,但是文在寅總統也高度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希望中韓關係能比現在更上一層樓。在過去,雖然中韓之間的經濟對話很多,但是軍事及安保方面的對話並不太多,文在寅總統希望中韓以後的對話及合作能拓展到這些領域。中韓一邊在安保方面進行合作,一邊共同探索緩解中方擔憂的第三條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認為,韓國新政府上台後,在前任政府遺留下來的「薩德」問題上採取了不一樣的政策,並向中方明確表明立場,認為初步解決了橫亘在兩國關係之間的大問題,移除了中韓高層交往的政治障礙。
韓國前總理韓升洙認為,文在寅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時,將有機會建立起良好的個人關係。如果領導人之間能夠建立起友誼,能對各自國家的外交政策施加正面影響,而兩國領導人共同出現在中國民眾視野中,將為中國的民眾留下一個正面的印象。
韓升洙毫不諱言在中美這兩個韓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間,一場權力轉移正在不可避免地發生,「權力中心將從美國轉換到中國」。中國開始在一些領域「接過」美國的角色,包括尤為重要的應對氣候變化問題,而中國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讓中韓間在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大有可為;在敏感安全領域,兩國也並非一定要保持涇渭分明。之前在美國「捆綁」下,中韓合作確實受到一定限制,但韓國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並不意味要將中國排除在友好國家的行列之外。
鑒於朝鮮半島目前的局勢非常敏感複雜,在美國日益威脅發起戰爭的背景下,中韓兩國也正試圖拿出一個和平解決朝鮮核危機的方案。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中韓應加強戰略溝通,維護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文在寅訪問期間,中韓雙方料將就半島問題等深入溝通、擴大共識。不過,中韓關係出現轉圜並不意味著「薩德」問題煙消雲散,兩國關係未來走向,取決於韓方是否切實遵守和兌現有關承諾。
對於中國來說,兩國關係的回暖,也給其它國家樹立了典範。總體而言,中國在對待周邊國家都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的原則。即與周邊國家和平相處的基礎之上加強經濟合作,妥善解決好分歧。
綜合自央視網、澎湃新聞、BBC、DW news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