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九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九

各位諸山長老、各位護法居士,大家吉祥如意,我們又見面了!

飲食乃以養身命為目標

我們前集說到飲食部份,飲食就是說到吃的東西。比較窮的國家,人民百姓時常為了吃而起鬥爭,像非洲國家,很多都是為了吃而爭鬥,因為他們沒有東西可以吃,快要餓死了,他們吃東西最主要的目的是來充饑的,否則的話,會活活餓死。所以貧窮國家的人民為了生命的問題,也就是為了他的生存問題,時常會為了吃而起爭執,但是富裕國家的人民是為了飲食每天忙碌,為了想哪裡較好吃,哪裡不好吃,哪一個比較有知名度,別人說到哪裡吃很好,這就不是為了充饑,不是為了存活生命來吃,全都為了吃知名度而來吃。你看為了吃的享受產生了很大的問題,但是那些沒得吃的人為了三餐溫飽從早忙到晚,像我們小孩時代也是一樣,物資匱乏沒得吃真是很可憐,看到一個木瓜還沒黃熟,就採下來吃了,番石榴未成熟也照樣采來吃。相互比較下現在的人實在很富裕,雖然富裕可是有的人仍不知足,不只要求吃飽而已,還要向外求好吃、營養多,其實現在的人就是營養攝取過量,所以毛病特別多。和樂從口,是非也從口而出,吃東西也從口入,所以吃的東西也是相當大的一個學問,並且希望每一天都吃得很豐裕,結果吃得豐富營養過多,造成百病叢出,很多人為了吃東西造成營養過剩所以產生很多毛病,像現在的社會很多怪病,大多數都是由飲食而來的。雖然我們在學佛,但仍是世間人,就必須藉助飲食來維持我們的生命,也就是我們吃是為了要維持我們這身命,維持我們身命是要做什麼呢?要借著這個身體來修行,既然我們已經生來這世間了,就不可以厭惡這世間,也不可以看到這世間的亂象,每天吃飽都在這裡痛苦地過日子,既然來了,來者則安之,來者就是說來修行,你就沒有那麼多苦了。所以我們吃東西,不論你肉體有多健康,如果在精神上你不能集中思惟,你就無法來悟證緣起甚深的教法,也就是我們吃東西,就是要照顧身體營養充足,不要認為吃素食的人隨便吃一吃就好了,這樣會把身體搞壞的。佛陀沒有叫我們修苦行,也沒有要我們以隨便吃東西來刻薄自己,最好該吃的就把營養調配好,才有精神來做事,否則每天都軟綿綿的,像耆那教每天都為了吃的問題而困擾,要不是吃不飽而餓死,就是無精打采,他們認為使我們的精神,使六根向外攀緣就不會了,其實不是這樣,心的慾望嘛!你心的慾望生出來嘛!假如沒有什麼慾望生出來,你這肉體還能怎樣?這都是由我們心的慾望產生,才指使你這肉體去做事情,所以我們吃東西,就是為了讓我們吃得營養就夠了。佛陀的修行法是中道,這是叫我們要處在中道來悟證,也教導我們在家弟子要修中道,不是只有出家人修中道而已,在家弟子也必須要修中道,因為佛陀對於苦和樂兩邊都有修過,但是他卻不能在苦和樂的當中悟到真理。說到苦就是他曾經修過苦行,那麼樂就是他當時在王宮當太子時的享受,每天唱歌,聽歌舞,要什麼就有什麼,盡情去享樂,可是在修苦行當中不能悟出真理,一天到晚享受快樂,也不能悟出真理,後來他才去掉苦和樂兩邊,走在中道而體證真理苦集滅道緣起正法,所以悟苦集滅道來成正覺。飲食目的是為了養身命為目標,所以既然要受八關齋戒,我們就應該要來持守,何況一個月才六日受八關齋戒,即使每次都去受,一個月也才六次而已,有的一個月受不到一次,有的一年受不到一次,有的好幾個月才受一次,應該對你的身體不會產生問題,就是說雖然過午不食,對你的身體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現在依我們日常生活的營養攝取,照理說一個晚上不吃,真的也是不錯,這可以讓你胃腸的東西調適清理,哪裡有什麼不好呢?所以一夜一日受八關齋戒而過午不食,我們應該沒有問題才對。如果你身體真的需要,因為你有病一夜不吃,手腳就會開始發抖,或者沒有體力,為了治病或身體虛弱,那麼可以開緣,以喝果汁及吃流質的東西來補充體力,包括現在有所謂的牛奶,你把它當作開水喝,假使還是沒有辦法時,也是要開緣呀!那麼過午不食有什麼好處呢?依吾人的經驗是精神上比較能統一,晚上若吃太飽,打坐則容易打瞌睡,頭腦不僅容易昏沉,精神也容易散亂,所以晚上如果我們沒有吃,或吃少一點,那麼我們的身心都可以輕安。若是你身體有需要,那你就不必過於勉強,像我本人,十幾年的時間,都過午不食,慢慢的身體一直虛弱下去,醫生診斷後都說這是營養不良,晚上你方便一下,吃個東西,這無所謂呀!所以這一條關於吃東西的戒,並不是在戒律里規定得很嚴,但是當你受八關齋戒時,應該持守好,尤其你偶而過午不食精神會比較好,現在社會流行一種斷食療法,這就是受到日本斷食治病法的影響,很多哦,但是以我曾經試過斷食治病法的經驗,如果真的要斷食的話千萬不要亂斷食,因為要斷食時必須經過專門的人或是有經驗的人指導,否則斷食之後,將來身體是容易產生很多後遺症的,本人也有經驗過,一定先要了解斷食的過程後,才能清楚斷食後必須的節食和復食,千萬不要拿自己的身體當做實驗品,簡單說,說錯話可以重說,但是生命若是死去時就不能說:等一下,我要慢一點才死,讓我重新活一次,然後再死。做錯事可以重做,可是生命只要一失察覺就不能回來了,所以千萬要注意,我們最好經過專門的人來指導,不要斷食演變的最後卻產生斷命。

受持八戒學五思念

我們來受八關齋戒的功德到底有多少呢?初學者做任何事情,他第一都是執著於功德,其實這是難免的,我們都不要計較那麼多,有的說:唉呀!什麼功德、不功德的,因地和果地不同呀!果地也要從因地起來,沒有說他一出生就是釋迦牟尼佛,出世他就是佛陀了,他也是由一個悉達多太子開始來修的,並不是這個人一出世就已經成佛做祖了,並不是這樣,所以修行必須要有個次第,起先一定要培養宗教情操,然後認為做任何的善事都有所功德,修行就是要有福德因緣做為背景,這也是難免的,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見到有正見的善知識,由於你因緣福德善根不夠,你就無法遇到正見的善知識,若是因緣福德具足的話,才可以來修得正法。才不會自己盲修瞎練,否則亂修亂搞浪費很多時間,結果煩惱、痛苦、執著反而更多,所以佛陀他也有輪迴說,但是佛教輪迴說是業力召感,佛陀也有說,我們的生命並不是這一期就結束的,若是想要這期就結束的人,你一定非要證得究竟涅槃不可,若是沒有的話,業力仍是會感召的。所以你現在所做的善業,只有善的因果,就是說做善業,因緣成熟會感召樂果,做惡業當然他會感召苦果,除非他已經證了涅槃,斷除了一切煩惱的執著,要不然是難逃業力因緣成熟的招感。所以很多人求功德,這只是初學的過程,我們不可以說不對,其實也是難免的,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受持八關齋戒,雖然只是一日一夜,如果我們能如法受持,使我們的身心能夠清凈功德就很大,乃至不可限量的。其實你受戒、持戒無論你持哪一條戒,受哪一類的戒,必然都有他所應該得的功德,你不想得功德,但是事實也有呀!所以說你不要認為:唉呀!我只要得功德,不要這樣想,真正的功德是因為你自己本身持守你的戒律和你的行為才會產生有功德,而且功德並不是用嘴念來的,是由你持守力行而來的,所以就在家學佛的信徒來說,受五戒有五戒的功德,受八關齋戒有八關齋戒的功德,但是受持是最重要,不是只有去受而已,力行持守才是最重要的,假如你沒有持守,只是看別人走就一窩蜂地跟著別人,一邊受戒一邊造業,一邊說是非。這哪裡可以求什麼功德呢?反而造口業,造業,因此,我們來受戒並不是只有形式上受戒就可以了,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受戒,但你並沒有持戒力行,這反而會多了一條戒罪的,我們已經說過了,有一條戒罪和一條性罪,你明明去受戒,但是卻沒有按照戒律來受持,你反而多了一條戒罪,本來你沒有受戒也只有性罪而已,現在受了戒,卻不依戒奉行,這叫做明知故犯,千萬不能不知道。不要只想去得一件披衣,或手燒三個戒疤,燒一個疤出門遇人就說:『我是受過戒的人了!』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有持守,尤其佛對於八關齋戒曾說:『受持八戒學五思念。』其實這也就是六念,也有說六念的,佛法、齋,佛法里的八關齋戒有持戒和齋,所以在這過程中,就是讓我們了解時時刻刻要持守六念的安住,你若沒有持守六念安住,那麼我們怎麼說呢?所以持戒並來持齋,我們的功德就很大,不僅能滅惡也能增長善,你受八關齋時,專註六念來攝受你的身口意,行住坐卧間又能注意你的身口意,所以死後可以終生得到泥洹,來升天,最後終能達到涅槃。升天的意思,就是說當下你能得到安樂,雖然受持八關齋戒可以生在天上,但也必須等到你因緣成熟具足之後,你才可以慢慢修行得到解脫。那麼可以生在天上的天也是因為你沒有煩惱、福報好、減少是非的關係,這是因為你有持戒少造業、心安、沒有造是非,因此可免掉一些事情來煩惱,所以生在天上,而事實上當你當下安樂,沒有煩惱當下就是活著生在天上了,你每天很快樂,你就是天人享受,亨受世間盡有的享受,這也是和天人的生活一樣呀!所以不要想說,我死後才去天上,佛陀為了當時的印度文化環境,因為印度其他宗教都想求生天上,佛陀利用這機會,跟他們說你來修我這種法死後也可以到天上,這是引導他們的方便法,我們不要認為真的死後要去天上,活著的時候不快樂,死後怎麼會有快樂呢?佛陀曾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裡有,那裡就有,這裡沒有,那裡就沒有,這裡生那裡就生了,這就像在我們家明明很煩惱,即使到了別人家裡哪會沒有煩惱呢?這是不可能的,假如有的話也是暫時的,煩惱也是會生出來呀!所以我們應該要了解,這種功德,這種果報有多大呢?就是你必須要持守戒律,包括時時注意六念,若能這樣,那麼八關齋戒的功德就很大了,否則的話,你跟著別人走,跟著別人受,跟著別人拜,做什麼也不知道?一邊受,一邊造業,你看會有功德嗎?不但沒有功德,還犯了一條戒罪,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

我們可以再用一個比喻:有一天,天帝聞到佛法說八關齋戒功德殊勝時,就很高興地來讚歎一句話,說什麼呢?『六齋神變月,奉行八戒齋,彼功德殊勝,則為與我等』,意思說:唉喲!佛陀說這個八關齋戒,功德這麼大,你若能持守六戒日,這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就會和我一樣大,所以天帝讚歎說持守八關齋戒的功德,是有多麼大,功德的殊勝是能和天帝一樣的,當佛陀聽到之後,就罵他,怎麼罵他呢?立刻罵天帝說:你這種說法是不合乎道理的。為什麼他不合乎道理呢?我們要了解,天帝是沒有資格說這種話的,唯有阿羅漢才有資格說這種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天帝是還沒有遠離貪嗔痴等三毒煩惱,又沒有解脫生老病死輪迴的大苦集,所以還有種種的慾望在牽絆著你,你只有享受天樂而已呀!怎麼可以說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和你是一樣的呢?你沒有資格這樣說!佛陀馬上這樣罵他,這時佛陀又說:『你天帝釋所有的功德,老實說只能感受天帝釋果報而已,是不出離三界苦的,可是你受持八關齋戒所得的功德卻是近阿羅漢住。』什麼是近阿羅漢住呢?就是他已經慢慢接近了脫生死的阿羅漢果位,是三果至四果的阿羅漢,已經捨去生死重擔能證得出世的三果聖者了,所以這不一樣,你天帝釋說受持八關齋戒功德和你一樣,不能這樣說,因為受持八關齋戒也等於是受持出離煩惱貪嗔痴等,所以功德也漸漸要與阿羅漢一樣了,你天帝釋只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已,並不能以出離心得到苦集滅道法來證得涅槃。聽完佛陀的這番開示之後,我們就能很明確地知道,天帝釋的福德和無漏福德相比之下實在是相差太大了,這也因為天帝釋所修的,只不過是感召人天的福報而已,那麼受持八關齋戒卻不一樣。因為受持八關齋戒是以出離心來培養無漏福德的,要不然怎麼會說近阿羅漢住,這是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清楚才可以。有關我們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讚歎很多,實在無法一一的說明,並不是只有以上所說的個案而已,另外在戒經里的讚歎也是很多,我們舉個比喻來說,拿幾點出來作參考,但這都是給我們作作參考而已,像文師問經說:『世間菩薩,八關齋戒者是!』處胎經也有說:『八關齋戒者,是諸佛父母』,優婆塞戒經卷五中說:『受八戒者,除五逆罪,與一切罪,悉皆消滅』。你看受八關齋戒的功德有多麼大!其中又說:『善男子,是八戒者受了八關齋戒者,即是莊嚴無上菩提之瓔珞也。』瓔珞掛在身上有多麼莊嚴,可見受八關齋戒功德有多麼大呢!在阿含經中說:『若於六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計。』不可計量,就是不可計算的意思,這也代表了受八關齋戒的功德有多大,先不管戒經中所說的對不對,在菩薩處胎經中也有說:『八關齋者是諸佛父母。』受持八關齋戒功德和五戒功德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各位要先了解,否則的話是不能明白佛陀怎麼會罵天帝釋的,因為五戒是不邪淫,八關齋戒則是斷了正淫,兩種差別就有不一樣。八關齋戒,也有一個名詞叫做『近住律儀』,也有稱為『長養律儀的』,就是說一個發心受持八關齋戒的行者,他出世善根本來是很薄弱的,但是經常受持八關齋戒之後,他對出世的善根也會一天一天的增長出來。簡單的說,五戒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也就是人人應該持守的,那麼八關齋戒就不一樣了,他叫做加行戒,像我們加班一樣,五戒就像我們每天要上班是應該做的,上班大家都要做滿八小時,但若是受八關齋戒就不一樣,這像你又再加班的意思一樣。所以八關齋戒和五戒不一樣,若是你能經常受持八關齋戒,你就能慢慢學習出家的生活,雖然只有一天一夜的時間,但是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培養,你就有成就的一天,就算沒有大成就,你也種了出家的種因,因為受持八關齋戒畢竟是和平常的五戒不一樣。

六念持齋戒 圓滿悲智法

現在來說六念,因為八關齋戒除了在受持當中持戒持齋之外,最重要的是在一日一夜中安住六念,如果你無法在一日一夜安住六念,而以散亂心去受持的話,你也只不過是種下人天福報而已,假如你能安住六念,那麼你的功德就不一樣了。所以簡單說,受持八關齋戒也就是佛陀他為了當時印度存有整天都沒有吃的習俗,為了要轉形引導他們來受持。因為印度當時的文化是貪著在功德的獲得,他們認為這是很好的,過午一夜沒吃而已,沒有什麼,引導他們來的目標就是要讓他們修六念法門,使他們從修身心的人天福報之外,可以再進一步培養他內心的清凈,訓練他內心的受持,有關於八關齋戒的問題,也說很多了,現在我們繼續來說八關齋戒的持法,受持八關齋的戒條之外,必須要有受持的方法。什麼受持方法呢?也就是說我們在一日一夜當中不能只是去受戒,去受一個儀式完之後,就在那裡白白空過,心中亂打妄想,八關齋戒日跟其他的受戒法有一點不同,也就是說,受其他的戒時,只有受持戒法而已,但是在受八關齋戒日時,除了受戒之外,還必須有修行的方法。也就是除了正授的時間外,必須修六念法,這種做法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要不然你來受持個戒和齋,這其他的宗教也都有了,如印度婆羅門教本來就有了,所以佛陀用這種方便引導,使大家除了持齋受戒外,也能有很好的佛法受用,佛在齋戒經中跟我們說:『受戒一日,應當修持六念』,什麼叫做六念呢?也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現在我們分開來解釋,一條一條來做簡單解釋。

第一念佛,佛是人間的大聖者,也就是已經達到圓滿體證人生的實相即緣起性空的人,佛陀的正覺是將自己證悟後的法,用他的悲智推及世間,使能徹悟自他,便眾生徹悟出自己都是由因緣生因緣滅的東西,也就是說佛已經是真正了解中道教義的人。佛陀他不但自己得到究竟解脫一切憂悲苦惱,來斷滅貪嗔痴等等,簡單說已經滅盡生死輪迴的大苦集了,他才能確實在這世間教化眾生,也就是他自己在自利之後,不是獨擁享受,並包括教化別人,讓別人知道,讓一切眾生同樣和佛陀一樣,能依教奉行,按照佛陀所說法來修持,能得到真正的解脫,佛陀有如此不可思議的清凈功德,包括如此悲願,所以修行者不管你是不是受持八關齋戒,必須時時刻刻念佛陀的智慧、念佛陀的人格,我們來信佛陀並不是落入跟其他神教的信仰一樣,我們所說的信是追隨著佛陀偉大的人格,追隨著佛陀的智慧,以他慈悲智慧的精神來做為我們修持的模範,並不是跟佛陀拜、求、賄賂,並不是這樣子。所謂的念佛,也不是像現在一般人所認為的想法,因為這種思想,只有嘴念佛號,那麼心其實是散亂的,念佛必須憶念佛陀的智慧、想佛陀的人格、偉大的智慧以及他的無量無盡功德,你光是嘴念,心卻無法了解佛陀的偉大,也無法來讚歎佛陀,那麼空念有什麼用呢?所以念佛,最主要是憶佛,想他,像我們想我們自己的小孩一樣,當爸爸媽媽的人想孩子,只有嘴裡念著兒子、兒子、兒子,有什麼實益呢?不是這樣的。念佛就是憶佛,想佛陀偉大的精神和智慧,這我們應該要了解,所以念佛所種的實相,念佛所說的法門,念佛的十種德號,佛有十種德號,就是說:佛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什麼叫做善逝呢?就是說行一切八正道而入涅槃),第六世間解,第七無上士,第八調御丈夫,第九天人師,第十就是佛世尊,念佛就是要念他十種偉大的聖號,偉大的精神並不是空嘴念,要時時對佛生起崇高的敬仰,那為什麼要專心念佛呢?因為佛具足兩種,就是圓滿智慧和慈悲者,我們如果能時時刻刻用真正的誠心來念佛憶佛,想他崇高無量的功德智慧的話,那麼我們的智慧會慢慢開啟,所以佛陀過去走過的路,我們跟著想,在我們的意識當中,也就會種下善的種子,慢慢地追隨佛陀的教法,力行來修持,所以慢慢地能夠體悟出真理,我們就有辦法真正和佛陀一樣,能斷除一切的煩惱,並且善用佛陀他的智慧弘法做利器,使得悲智雙運,福慧具足,每一個學佛行者均不可缺少六念中的念佛,因為佛教的解脫是重於智慧而不是重視在平常的信仰和迷信,雖然平常的信仰能夠培養出宗教的情操,但這只不過是做為我們來悟緣起教法和開顯智慧的助緣而已,所以我們要增長智慧必須時時刻刻來念佛陀的清凈功德,然後依教奉行,不可以只有空嘴念而已,一定要時時刻刻依止於佛陀的教法,確實來依教奉行,因此常常念佛清凈功德並依教奉行,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念佛既不是空念,也不是迷信、信仰的念法。

第二念法,『法』梵語叫做達摩,法是如來(佛)所說的言教,什麼言教呢?就是他的經驗,佛陀所說的言教就是將他經驗過的來教我們,佛陀運用修行來觀察體證,並發現自體證過程的方法,所以這並不是他自己的幻想,或是憑著自我主觀意識,或思想想出來的東西,佛陀他實證,實體證自體證這種法,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也就是道的規律。唯有按照佛陀所走過的方法,他的規律來體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因為佛陀是過來人,所以他說的法當然我們可採信,因為他是自體證的覺者,佛陀親身發現這種秘密,他立刻公開於大眾,讓人知道什麼叫做諸法的真理,什麼是道的規律,能讓人人按照這種規律向著真理之路精進,最後終能步入體證真理,包括證得涅槃,斷滅一切生死憂悲苦惱。如果你在修學佛道過程當中沒有依佛陀的法來行持,是不能得到真理體悟完成正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做一件事情必需要有他的次第和引導法,佛陀他就是摸索出次第,也就是他已經走過了,教我們的方法,就是依止他這樣走,絕對能達到滅苦,所以規律的道則究竟是什麼呢?也就是指中道的德行,法就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中道,這中道德行則重於身心的躬行實踐,佛教不是重視理論而已,佛教也不是重視自我主觀的建設去說一些理論道理,佛教不是這樣,佛教重視理論和實踐並行的,也就是解行須並重,所說的理論不能實踐,對我們沒有幫助,這就不能說是佛法。所以他實踐中道法,向上向善向解脫,說明白一點就是八條正道,就是八正道,人人若能將八正道實踐向上,即是具有正確知見可以達到離一切苦的目標,假如我們無法依止八正道修行,那麼就會偏離了,若依止八正道修行,就可達到不偏不邪的正行,達到向上向善向解脫正見的究竟解脫,簡單說若沒有依止八正道修行,就容易偏了卻不知道而空過歲月,所以八正道是我們解脫的唯一道路,這種實現究竟解脫的路也稱為法,也就是引導我們修行達到究竟解脫的方法,那麼依八正道老實實踐者,他所證得的是什麼呢?當然也是緣起正法,緣起正法是側內側外遍一切處,而無所不在,他說他已經看清楚,人生宇宙都看清楚了,所以成為自覺,自證解脫自在者。所以佛要我們經常思惟法,他的動機也就是在這裡,在生活當中常常憶念法,做一個自由解脫的人,若無法將佛陀所說的法,時時刻刻來思惟,想他的方法,我們就容易散亂也容易產生邪知邪見,我們在生活當中時時刻刻拿出佛陀正見的法和八正道來思惟力行,就能使我們時時刻刻走在正行當中,當然就可以得到自由解脫了。因為你有依止八正道,身口意就能安住,一切行為動念都是正見如法,一天一天慢慢的熏習(熏習就是不斷的繼續用功),終歸可以得到解脫。

第三念僧,僧就是三寶之一,大家應該都知道(三寶就是佛、法、僧。),僧伽是承擔如來家業者,是住持正法的主要人物,在佛法中有他特殊的地位,僧為人天的福田,怎麼說呢?佛陀已經入滅了,但是僧伽就是專精研究佛陀的教義,僧伽就是依教奉行,代表佛陀弘法,所以僧伽很重要,是住持正法的主要人物。有的人認為在家居士和僧伽一樣,就修行而言是一樣,不錯,在家居士認真精進也是一樣,可是,不是說在家居士學到究竟,僧伽也學到究竟,兩個一起走出去,別人看到在家居士,不知道他是有法可問的人,那麼在家居士胸前必須掛一個牌子,上面寫說我是在家居士,然而僧伽他就不一樣了,佛陀他有設定,他的生活,別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出家師父,所以你有問題就可以問他,差別是在這裡。並不是在家居士不能修行和出家人一樣,可以,但是,至少僧伽是專職,在家居士他無法專職,所以佛經所說在家居士可能只能證到三果,僧伽可以證四果,但是在家居士,若是他的生活、修持和僧伽一樣,也是有很多證四果的個案。簡單說在家居士無法按照僧伽生活來修持,卻可以證得四果,真是更加的不簡單,僧伽在佛教當中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僧伽的質很重要,不要自己本身教別人錯誤,卻來誤導了別人,很多在家居士聽到師父所說的都對,因為他初學不了解什麼叫做三法印,他不了解什麼對不對,聽起來好像對又好像不對,聽一聽每一條都對,因為他是初學,所以認為出家師父所說的都對,在不斷增進之下才發覺,哇!不對了,這樣已經浪費很多時間了,因此僧伽的質很重要,他的地位在佛教中也是很重要,依據佛說齋經記載:所謂的念僧是念真實的僧,清凈的僧伽,乃是證得四果的聖者、聖僧,雖然現在要找到證得四果的聖者很難,但我們時時刻刻念僧伽的清凈,也可以。四果就是第一須陀洹初果,第二斯陀恆,第三阿那含,第四就是阿羅漢這就是四果,這也是修行的次第。但是對凡夫比丘僧也應該恭敬和供養,此處所謂的『念』,乃是念其功德,為承擔如來家業,將他的身心奉獻於佛法中,專心研究修證佛法以自利利他者,所以你念勝義真實僧,平日依止學習,能離一切大苦集,證得不生不死的大涅槃,何況僧伽是僧團的和合眾,利用身心來奉獻佛教,以大眾力量和合僧,除專心研究佛法之外,包括來推行佛法,因為是人弘法,而不是法弘人,也就是佛法雖然很好,但是也必須我們去推廣,簡單說僧伽是推廣佛法的團體。

念天持戒積福 增長解脫資糧

第四念天,佛教的修行目的並不是想求生天,啊!修一修到天上去,並不是這樣,那麼若是這樣,佛陀為什麼叫我們去念天呢?因為佛教的目標重視在解脫,並不是重視死後求天,因為死後求天就是印度婆羅門教,印度其他六道很多,很多印度思想,也都想求死後念天,不要說印度,現在我們中國佛教里也很多死後想求生天,其實佛教修行的目標,並不是求天,而是求解脫,天人雖然有福報,但是也有享盡的時候,所以天人不如修行人,也不如我們在人間修行,修行的目標也是在這地方,為什麼佛陀叫我們念天呢?佛陀他再三開示我們,不要以升天作為學佛的唯一目標,因為諸天是不究竟的,各位我們應了解,當福報享盡後也必須要墮落,所以念天的目的並不是貪執天上的福樂,並不是這樣子,而是念諸天人所有功德,記詳細,念天就是念諸天人所有的功德,想到他們一切因地的行為,就是說他在因地修善的時候,而感召天人的果報,回想自己是不是依止具足如此行為功德沒有?這樣的念天思惟,可以加強持凈戒的信念,因為福,持戒積福,也就是持戒就是積福,能時時刻刻念天人,因地修行的福報,能助長聽聞佛法的信心,包括行一切向善的功德,增長我們修福的助道因緣,最後能成就道業,簡單說念天不是想死後升去天上,不是這樣子,不要誤解了。念天目標是念天人的福報,那麼我們有依止天人的福報的目標行持沒有,這樣會使我們時時刻刻安住在戒,因為持戒而生福。所以念天是念天人的功德,並不是念天的享福,求升天上的美好,在此處要記詳細。

第五條念戒,戒是道德的規律,要做為一位佛陀的弟子,就必須將自己的身口意行為合於道德規律,所以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佛教的弟子,若沒有合於道德規律,我們就不要去做。不合於道德規律去做者,那你就是犯惡業,只有如此我們身心才能得到安住,所以修行必須時時刻刻隨時觀察我們的身口意,身口是否安住在道德範圍里,意根有沒有時時刻刻安住在八正道里,若沒有的話我們到底要怎樣修行呢?所以關於修行的次第我安排一個德目,那就是:修行隨觀身口意,行住坐卧悉明覺,口語不離一切法。不要利用空閑的時間來說長說短,說別人的是,說別人的非,當然最好是能夠談論佛法,大家在一起談論佛法,能相互慢慢熏習,使我們提起正念,所以真正有修行者,他平常對於不是有關於修行的事,他比較不喜歡說,他對修行的事比較喜歡說,因為你嘴要說心就先要想,所以當你心想時,就已經種下意識,因此便能培養我們平常落實於八正道當中,所以佛教修行有次第,所受的戒當然也有層次,但是不管你受的是什麼戒,既然你去受戒了,我們就必須要持戒。不能只有受戒而不持戒,持戒也叫你一定要了解戒的精神,千萬不能讓所謂的戒條綁死,很多人受戒之後,卻被戒條綁死,演變成有的戒師所說的戒是不能如實修行,是不能落實生活的,到最後反而一些在家居士認為不如不要去受,反正做不到我去受戒做什麼?其實佛陀所說的戒是大家都能做得到的,他不是談玄說妙,大家按照他這樣做都能做得到,所以受戒一定要持戒,要不然你去受戒要做什麼?不能別人走跟著別人走,這樣不可以,前面曾經說過你只去受戒,沒有持戒又多犯了一條戒罪,不要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已,不可以認為這沒有什麼,業力的力量是很怕人的哦!雖然佛教是主張多因多果的,但是等你有種下這項惡因,因緣成熟時,機會成熟,機會特別多,果報自然現前了,不要認為這無處可以看!怎麼看不到!你用手往地上拍打看看會不會痛,當然大力打就比較痛,小力一點打就比較不會痛,因果當下就可以知道,不用等到死後才來談論因果的事了,現世就可知不用等死後才看得出因果,當下就知道了。假使你種下惡的因,你的心會不安,這就是因果了,不用死後說因果,佛教說因果有現在的因果,也有死後的因果,所以叫做業力,那麼你去騙人時時刻刻你心不安,然而你每天做善事利益別人,你的心就能感覺到知足快樂,所以假如你每天能夠依佛教的八正道來修行,那麼你就會清凈,這就是因果呀!當下所做的因果呀!若你跟隔壁鄰居處不好,當然隔壁鄰居處處找你麻煩,你一看到隔壁你的心就不安,這也是因果呀!這因果現在就可以明白,不用比喻死後的事,我們看不到,也不容易接受,因此,死後的事不要說,現在說現在的因果就可以了。所以有關於受戒,我們必須要持戒,否則只是空談受戒無用,像現在受戒的人很多,但是當下一邊受戒,一邊造業的人,憑良心講也是很多,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是他不了解受戒的意義,也不了解受戒的重要,戒就是讓我們依止的道德規範,了解超越道德規範的我們不可做,所以叫做戒。

時間很快的又過去了,一眨眼又到了,真的是『歲月無常』,感恩各位吉祥如意!再見。

大願語錄:

修行要腳跟著地,不能狂妄急躁。要知因識果,如果沒有因果律,任何宗教都崩潰瓦解。

推薦閱讀:

衛生間瓷磚都選不好,還裝什麼房子?
效率、清潔、乾淨的生活,應是我們每個人的日常追求
家居風水漏財的四大禁忌
根植非洲,從木材砍伐直至國內花梨木傢具生產
我們總需要一個住所,來盛放我們的所有

TAG:家居 | 修行 | 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