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血糖超7.8需小心糖尿病 定期檢測別偷懶

在日常就診的過程中,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只測空腹血糖,不注重測餐後血糖;還有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達標,而餐後血糖高了卻沒有引起重視。餐後血糖能說明什麼?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控制餐後血糖?

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要警惕

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在一天中隨著就餐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一般來說,人類每日三餐,餐前血糖較低,餐後血糖較高。正常人進餐後血糖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能夠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範圍,餐後兩小時血糖值應小於7.8mmol/L,並且在下一次進餐前使血糖回到餐前的水平。餐後兩小時血糖值高於11.1mmol/L,表明已經步入糖尿病。若餐後兩小時血糖值大於介於7.8和11.1mmol/L之間,可以診斷為糖耐量減低(IGT),屬於糖尿病前期。

餐後血糖指餐後2小時的血糖,與空腹血糖相比,餐後血糖更能有效預示糖耐量低減向糖尿病進展的過程。正常人在進餐後血糖升高會迅速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抑制肝糖的輸出,增加外周組織(肌肉和脂肪)對葡萄糖的利用,並將葡萄糖變成糖原和脂肪儲存在肌肉組織中。與此同時,一些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以及生長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使肝糖原分解及肝葡萄糖輸出減少。兩者作用,使進食後的血糖逐漸恢復到餐前水平,從而使血糖保持在4.4-7.8mmol/L的範圍內。糖尿病發生後,由於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分泌的胰島素越來越少,不能將餐後血液里過多的糖利用到組織細胞中去,所以就會呈現餐後高血糖。有的糖尿病人,在空腹狀態下,血糖尚屬正常,只有在糖負荷的條件下,才表現為高血糖,稱之為餐後高血糖型糖尿病。

糖耐量減低(IGT)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一旦邁入這一階段,如果不進行有效的干預,92.8%患者會進展為2型糖尿病。此外,與健康人群相比,他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已經增加2-3倍。因此說,7.8mmol/L是餐後血糖正常值的上限,一旦超過這個值,一定要積極進行防治。

積極防控餐後血糖升高

對於高危人群,當通過餐後血糖的檢查發現疾病隱患時,其實不必過分擔心。糖耐量減低(IGT)是可防可控的,並且越早越好。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干預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生風險、降低大血管病變的發生風險。

生活方式干預主要包括飲食控制和運動。具體目標是:第一,使肥胖或超重者BMI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減少5%~10%;第二,至少減少每日飲食總熱量400~500千卡;第三,飽和脂肪酸攝入佔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第四,體力活動增加到250~300分鐘/周。

不過防治糖尿病僅靠生活方式調整遠遠不夠,即使能夠接受強化生活方式干預,仍有半數糖耐量減低(IGT)患者會發展為糖尿病,因此採用藥物干預很有必要。阿卡波糖是目前唯一一種被批准用於糖尿病前期治療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定期監測很重要

糖耐量減低的高風險人群也就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老年、肥胖、超重、家族史、合併心腦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史、運動少等等。

定期到糖尿病醫院做檢測,是高風險人群及早發現健康隱患的有效途徑。檢測餐後血糖,通常採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簡單來說,就是在口服葡萄糖75g後或飯後兩小時,檢測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在家用血糖儀自測空腹血糖,往往都是指尖采血,而對於餐後血糖來說,這種方式的誤差較大。因此,如果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建議到專業糖尿病醫院做檢測,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糖尿病的科學診斷方法是對受診斷者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若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即可確診為糖尿病。有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可能沒有什麼異常,但餐後血糖可≥11.1mmol/L,所以診斷糖尿病必須檢查餐後血糖,僅查空腹血糖可致60%的糖尿病人漏診。空腹血糖一般指禁食一夜後(8-10小時)的血漿血糖值。有人把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也叫空腹血糖,這是不正確的。這種血糖只能稱為餐前血糖。在正常生理狀態下,空腹時人體主要靠肝臟分解肝糖原來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葡萄糖,這時人體內分泌一定基礎量的胰島素來對血糖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人體空腹血糖保持在3.9-6.1mmol/L的水平。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主要是由肝臟過多地分解肝糖原而導致的。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會過多地分解肝糖原呢?這是因為糖尿病人胰島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量減少,不能抑制肝糖原過多的分解。而有的糖尿病人由於胰島β細胞的損傷不是很嚴重,在沒有糖負荷的條件下,胰島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尚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空腹血糖可保持在正常水平。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亞洲人更易患糖尿病
吃12種可降糖蔬菜來防治糖尿病
適合糖尿病人吃的水果,吃多也不怕血糖高!
阿斯巴甜、木糖醇、麥芽糖醇,糖尿病人必須知道的常識!
基因-糖尿病:中國人特有的糖尿病基因

TAG:糖尿病 | 血糖 | 檢測 | 偷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