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王陽明、曾國藩家訓中驚人一致的家族興衰之密

當前的教育問題,歸根到底還是現在的孩子基本素質和做人出了問題。缺乏規則意識,不懂感恩,不懂謙讓,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上進心等。

這要是在古代,一個人這些方面出了問題,人們都會罵他:「沒家教」。而現在的家長卻把這些問題歸結到教育體制,歸結到學校身上,而不是反思自己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當承擔的職責。

家教是什麼?就是一個家庭所與人都遵循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就是上行下效,反之,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一個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還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的文化氛圍和價值觀念,取決於父輩的做人原則和態度。

自古以來,但凡興旺幾百年的家族,都有很好的家規和家訓。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個家族僅僅依靠財富,傳承超過三代的先例。正所謂「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在中國歷史上,范仲淹家族800年興旺不衰,堪稱道德傳家的典範,有《家訓百字銘》流傳於世;王陽明是歷史上少數幾個完成了立身、立功、立德、立言的聖人,王陽明96字家訓,被譽為千年不滅一盞燈;曾國藩,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毛主席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余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曾國藩家訓對其子孫後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曾氏後代子孫沒有一個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極少有人出仕,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願。

范仲淹、王陽明、曾國藩三大家族,從北宋、明朝到清朝,前後橫跨近700年,他們所流傳至今的家訓都是經歷過時間和實踐的考驗,研究他們家訓中所中那些共同的價值理念,對於我們今天彌補學校教育的缺失,補上家庭教育這一課,意義重大。

孝道竭力,敬長懷幼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中,百善孝為先,把孝順放到很重要的位置。范仲淹《家訓百字銘》首當其衝,「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王陽明96字家訓,首先說的也是孝悌:「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

孔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本」就是孝悌。事父母叫孝,事兄長為悌。「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也就是說一個對父母孝順,兄恭弟謙的人,也壞不到哪去。

我們現在的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孝道缺失,長幼無序。孩子覺得父母給他好吃好穿都是理所當然,不懂感恩,不懂得孝道。在家對父母缺乏起碼的尊重,稍有不如意就對父母大喊大叫,在外對師長,對上級更不懂基本的禮儀和尊重。往往是需要你,有求於你,對你態度就好點。

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

曾國藩家訓中三個地方看一個家庭的興敗,其中一看是看後代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范仲淹、王陽明的家訓中也有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的教誨。

反觀歷史,為官也好,經商也好「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難以打破的魔咒。唯有勤讀聖賢書,積德行善,才是家族長盛不衰的秘訣。

尊師如重親。在古代,教師的地位很高,尊重老師,既是感謝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更是延續自己的慧脈。當前社會出現的哪些不尊重老師,甚至群毆老師的現象,一方面表現出當前在學生心目中老師連一個基本的服務提供者的地位都不如了。老師要對學生好,學生就好好讀書,按時交作業,否則,就以曠課,睡覺,不叫作業來懲罰老師。悲哀啊!

謙恭廉潔,勤儉戒奢

曾國藩家訓第二看: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范仲淹家訓「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轂恩」;王陽明家訓「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

《論語》中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黃帝內經》上也說「飲食有節」,這是古人對於飲食的態度。

王陽明曾說,「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如果一個人沉迷於遊戲嘻樂,日子長了,志氣都消磨盡了,最終也難成事業。

至於戒遊戲,當今而言既指狹義的電子遊戲,也泛指一切娛樂活動,兩者過度沉迷,小則影響身心健康,大則玩物喪志,影響前程。王陽明曾說,「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因為沉迷電子遊戲而上癮的青少年釀成了多少家庭悲劇,因沉迷酒色財氣的成年人多少因此家破人亡,我們確實應該謹記前人的教誨啊。

按照古人的觀點,一個人奢侈浪費,浪費的不僅僅是幾粒米,幾匹布,浪費的是自己的福報。按照「厚德載物」的觀點,我們所擁有的名、利、健康、幸福,所存在的基礎就是德,德沒有了,這一切也就沒有了。一個人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唯一的方法就只有積德行善。《了凡四訓》就記載了一個改過遷善,通過行善積德改變了自己命運的故事。

作事循天理,做人有良知

曾國藩家訓四條遺囑之一慎獨則心裡平靜,一個人的修養,重點在養心,如何養,明白自己每時每刻心中的善念、惡念,自己都能如實了知,誠實面對,做到不自欺。這也就是孟子所說「上無愧於天,下無疚於心」。所以一個人能夠做到時時人自我反省時,而不感到臉紅、愧疚,敢於淡然面對天、面對地、面對人。

做人要有良知,王陽明用的比喻非常貼切。他說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樣,而人的行為就像果子一樣,如果蒂不好,果子會受到影響;如果蒂壞了,果子也會尚未成熟就墜落,甚至爛掉。

堅持每天原創!袁創空間,用傳統文化的視角解讀當下熱點。歡迎關注作者同名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王陽明的聖人之路
從王陽明、曾國藩,看蔣介石
王陽明《書黃夢星卷》原文及翻譯
王陽明:世間的事,不動私心,才能做到不煩惱
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讀王陽明

TAG:家族 | 曾國藩 | 王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