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獨家 | 田蘊章:用筆千古不易——你真懂用筆大法嗎

注意完成文末課後作業——「跟著田蘊章老師學寫字」之重點回顧與實踐練習題。

主持人:田老師,我們在前幾集當中,主要講了在臨帖當中的常識性的知識,那麼在今天的節目當中,就希望您具體地講一講,有關臨帖的技術性的話題,特別是包括哪些筆法。

田蘊章:好。這是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們在前幾集講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也就是臨帖的一些知識性的問題。我們今天要跟大家談一談具體的技術性的東西——也就是筆法問題。或者接下去還要講講結構性的問題。

主持人:趙孟頫曾經講過,「用筆千古不易」。我們知道,在古代這是為書法家所共識的一個觀點。可是在現今,在書法界卻引起了廣泛的一個爭議。那麼您對「用筆千古不易」這句話中,究竟是怎樣的用筆法千古不變呢?

田蘊章:趙孟頫這句話,是他在「跋蘭亭」——「蘭亭」有十三跋——當中講過的這麼兩句話。他的原話是這樣——我寫下來(如下圖)——他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圖: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句)

大家看這兩句話啊,他說「結字因時相傳」,那就是說,一個字的結構問題,要根據時代的不同,應該有所變化。他說用筆的方法卻是「千古不易」,不應該改變的。「用筆」千秋萬代應該都是一個固定的方法。

那麼大家現在討論的是什麼呢?有人覺得這話說得太絕對了。「用筆」也應該不斷的豐富用筆的方法,不斷的補充,不斷的變化,不斷的發展。怎麼會「用筆千古不易」說得這樣僵死、停止而不再前進?——認為這樣說法有點過於絕對了。

其實,從表面看,大家所認知的那個角度,似乎是有道理。但是,現在爭論這個話題,持否定態度的那些朋友們,我說:「這是你對書法還沒有一個深度的認識。」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規律的,規律是不能改變的。如果規律改變了,就不成其為是一個事物。

主持人:那這「用筆」就是書法當中的規律嗎?

田蘊章:對了!這個「用筆千古不易」就是書法的一個規律。什麼叫「用筆」啊?「用筆」就指的是用筆的技術性的東西,它的核心,它的關鍵所在,它的用筆大綱,用筆大法——是不能改變的。改變了它,就改變了書法的屬性。

主持人:那這個「用筆」的核心指什麼呢?

田蘊章:我們所說的這個用筆大法,就指的是「中鋒用筆」。

(圖:「中鋒」)

這個「中鋒用筆」,是用筆大法。現在有些人,對於「中鋒用筆」產生了懷疑。他覺得「中鋒用筆」太單調了,他說不應該單用中鋒,應該有很多的方法來輔助,使得筆法就豐富起來。

你表明上聽這句話,說得沒錯誤。實際上你仔細分析,這當中就似是而非。——我們現在就是有很多特別「左」的口號,這些「左」的東西往往干擾著書法最正統的東西不得貫徹、不得執行。——所以,講的這些個東西都很時髦。

實際上我們講的「中鋒用筆」不是說其他的筆法都不用,是要以「中鋒用筆」為大綱、為大法,是要以它為主;其他的筆法輔助起作用。所以,你要把一個問題的主次弄明白了,不可等量齊觀——說我可以用中鋒,也可以用偏鋒;可以用藏鋒,也可以用逆鋒等等——你說得很多,但到底哪種東西是主要的!?主次問題沒有明顯,沒有強調,沒有明確,於是你的整體用筆是混亂的。

所以,趙孟頫說的「用筆千古不易」就指的是這個「中鋒」大法。這個大法,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可以用其他的用筆來輔助。

那麼我們現在就解釋一下:什麼叫「中鋒」?古人用了一句簡而明的話來解釋「中鋒」,就是:常令筆尖畫中行。

(圖:常令筆尖畫中行)

大家注意這句話,他所說的「中鋒用筆」就是要使這個筆尖始終在筆畫中間行走。我來演示一下給大家看,這就是一種正確的用筆方法。比如說寫一橫:起筆是偏鋒,行筆是中鋒——行起來的時候,筆尖跑到中間來。再寫一豎:起筆是偏鋒,一行筆,筆尖就跑到中間來。

所以寫出來,是有立體感的。古人說:「如錐畫沙」。錐子在平鋪的沙子上立直著划過,中間會出現一道沙溝,沙子在兩邊堆積。這條沙溝在中間非常的中正,就給人一種立體感。而如果你這個錐子是斜著畫的,出現的沙溝就會給人感覺是扁平無力,沒有立體感。

我們所說的「用筆」,就是把筆當作錐子一樣,把紙當作沙土,它划出來的筆畫,我們用洇濕的角度看,它的兩邊是對稱的洇濕,中間是非常清晰的筆尖痕迹。(如下圖右上筆畫)這就叫「如錐畫沙」。

(圖:中鋒與偏鋒豎筆區別)

偏鋒就不行——寫橫畫筆尖向上,寫豎畫筆尖向左——這就叫偏鋒。偏鋒沒有筆尖向右或者向下的。偏鋒寫出來的筆畫,不是一個立體的棍狀,而是寫出一個薄片子來。(如上圖左下筆畫)所以這樣的筆畫是不行的。再看,筆尖向上寫橫畫,寫出來是偏鋒,寫出來也是一個薄片子。這樣的筆法是病筆。

大家會說了,「中鋒用筆」當然是好,難道偏鋒就不能用嗎?我告訴大家,偏鋒是可以參用的。但是在主筆當中,特別是長橫長豎、長撇長捺,必須以中鋒為主。如果不以中鋒為主,而以偏鋒為主,就主次顛倒了。

我們再說,當偏鋒參用的時候,是哪些筆畫呢?比如說,挑筆,基本上就是偏鋒。再比如說短撇,基本上就是偏鋒。這種筆畫你就看得出來,是中鋒和偏鋒兼而用之。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古人說得很好。他說:正鋒取骨——正鋒就是中鋒,偏鋒取妍。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用中鋒取一個字的骨力,骨架是要靠中鋒來確立的。偏鋒呢,是用它來取一些妍美的東西。所以小的筆畫、短的筆畫,經常使用偏鋒。它們夾在一起,既有骨,看起來又有血有肉。

(圖:正鋒取骨,偏鋒取妍)

所以中鋒和偏鋒這二者都是有用的,但是,中鋒和偏鋒在互相使用當中,必須以中鋒為主。這就是我們講的中鋒的作用,也就是「中鋒用筆」要「千古不易」——要強調這個作用,是千古不能改變的。

如果你的書法不是以中鋒為主的話,我覺得,你的書法就已經失去了「法」了。

主持人:田老師,古人也有說呢,「八面出鋒」。那麼這個「八面出鋒」和您剛才講的「中鋒用筆」有沒有矛盾呢?

田蘊章:沒有矛盾。

古人所說的這個「八面出鋒」,其實是用筆的一種靈活性。我們寫一個字給大家看。就是說,我們雖然強調「中鋒用筆」,但是這個「中鋒」不是始終是死死的這樣的。

比如我們寫一個「花」字,行書示範,草書示範。這個筆用了很多的筆法,非常的靈活。所以這個筆,很多方面的筆法都在使用。但今人就不是這樣認為,有的人就曲解。

(圖:「天」字病筆)

比如寫一個「天」字,他認為第一筆橫可以逆入筆鋒,第二筆變化一下可以偏鋒,第三筆長撇又是斜式的滑拉一下,第四筆捺又用什麼拖筆。(如上圖)這都是病筆。不能這樣寫字,這樣寫出來的肯定都是「丑書」。這都是不能用的東西。對「八面出鋒」的理解有一個問題。

所以我們在學習書法當中,不能曲解古人的原意。古人講的這些東西,是他在書寫當中的經驗之談。因此,當你確定「中鋒用筆」就是用筆大綱、用筆大法的時候,你對其他的用筆方法參而用之,這是可以的。但是,我說的以中鋒為主,這是不能改變的。

這就是趙孟頫說的「用筆千古不易」的真實涵義。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看趙孟頫的字,我們就無法理解前人的書法是如何的高妙。

因此,我們在寫字的時候,跟繪畫的用筆完全是兩回事。繪畫當中不擇手段的、達到效果就可以。寫字則不然,寫字離開了中鋒,就失去了骨力;失去了骨力,便失去了法度。

所以一再強調要「中鋒用筆」。(待續;下節講解藏鋒與露鋒。)

本節重點:

1、理解「用筆千古不易」;

2、用筆大法:中鋒用筆;

3、中鋒與偏鋒的辯證關係;

4、「八面出鋒」的原意。

作業:在理解了本節的內容之後,我們再去實踐,寫一個「者」字看看(接下來會具體講解),然後請真實的告訴我們:


推薦閱讀:

毛主席為何喜歡李白而不喜歡杜甫?一句點評卓絕千古
家訓|朱子家訓,千古道德典範
千古奇方半夏瀉心湯
大氣而磅礴 李白的千古名作――《將進酒》(圖)
正一派授籙心印的千古之秘(上):源流

TAG: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