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命和算命的漫談【本文為轉載】

關於命和算命的漫談【本文為轉載】 2010-03-10 10:45閱讀: 子平術,就是四柱推命術,今人多稱之為四柱預測學或四柱命理學,民間俗稱推八字、批八字、八字算命或簡稱算命。昔日多盲人以此為業,操作時必先掐指推排四柱、大運干支等,世人不知其妙,以為「命」是掐指一算算出來的,故謂之算命。其實「命」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推斷「推」出來的,而不是「算」出來的,所以稱「推命」。命,是個多義字,與本文有關的釋義有兩條。一是生命、性命。二是指人以為對之無可奈何的某種必然性,如吉凶壽夭、貧富貴賤等。顯然,「命」的這兩個含義是有緊密聯繫的:後者的存在以前者的存在為前提,前者的存在則又必以後者的存在為標誌。嬰兒呱呱墜地是生命的開始,一旦撒手人寰,生命就此結束。就是說,生為有命,死則沒命。所以「命」實際上是從生到死的一個過程。所有的貧富貴賤、吉凶壽夭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展現。文人把這個過程比喻為人生旅途是很形象的。人生旅途的長短,走過什麼樣的路,是怎樣走過來的,途中遇上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等等,這些與旅途有關的種種內容之總和構成了人生旅途。換言之,人從生到死這個過程的長短,過程中發生的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命」。不同人的命是不會完全一樣的,即使情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其具體場景也決不會是一樣的。但都會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一場生動喧鬧的活劇。不相信存在命運的人認為人生旅途是可以自己選擇、自己安排的。他們強調的是:事在人為,人定勝天,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存在命運的人認為出身不由己,人生之旅於冥冥之中早就安排好了,自己作不了主。他們信仰的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都是機緣,凡事皆有定數。除了極少數之外,古人是相信命運的。古代社會文明水平低下,人的認知能力十分有限,古人理所當然地對大自然中許多事物和現象理解不了。但是面對朝夕相處、無比熟悉的人群,他們終於發現同樣也還是理解不了。放眼望去,芸芸眾生俊醜分明,性情各異,智愚不一,壽夭有別。「貴」者勞心治人,「賤」者勞力治於人;有人終生富足,有人一世貧寒;有的一帆風順,有的跌宕坎坷;有的壽比南山,有的英年早夭;有的人勤奮努力卻往往功虧一簣、功敗垂成;有的人隨遇而安卻總是際遇不斷、喜從天降;有的人懵懂莽撞卻每每化險為夷、轉危為安;有的人謹小慎微卻屢屢是非橫生、禍不單行,諸如此類的情形不勝枚舉。這就不由得使古人認定人生不由己,皆由上天主宰,這就是「命」。《說文解字》云:「命,使也,從口從令。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所謂「使也」,就是令你怎樣你便怎樣。既然這一切不隨個人意志而發生,非人力所能逆轉,那就只能是上天「使也」。是故古人稱命亦稱天命。雖然是命中注定,身不由己,但如果能預知尚未走完的那一部分人生之旅,肯定也是大有益處的。有了這種想法就必然會想方設法地去勘破天機,預測未來。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思考,古人確認找到了破譯的切入點:人出生的時間。他們認為:「命,謂初所稟得而生也。人生受性,則受命矣。」「凡人受命,在父母施氣之時,已得吉凶矣。」(見東漢王充《論衡》)意思是說,命的不同是人出生時所稟之氣有所不同。這種氣,由父母在珠胎暗結之時就傳給了將要出生的人;這種氣,包含了這個將要出生的人的性情、一生吉凶等生命信息。氣是隨時在變化的,於是以人的出生時間作為捕捉人生信息的載體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了。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行(即五種基質)構成,所以這種氣就叫做五行之氣,也被優美地稱之為「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古人習慣用天干地支紀時,每組干支一干一支兩個字,四柱命理學中用四組干支記錄人的誕生年、月、日、時辰,共有八個字,這八個字就叫做人的「八字」,它代表了人的「命」。術語稱為八字命局,簡稱「命局」或「局」,也稱之為命造,簡稱「造」。四組干支猶如四根柱子一般撐起了生命的大廈,所以叫做「四柱」。但這八個字僅僅是一張出生時間的記錄表,怎能從中窺破「命」的天機呢?原來古人早已將干支同陰陽、五行掛上了鉤。換句話說,賦予干支以陰陽、五行的屬性,將它們融合成三位一體。這樣一來就可以從這張時間表上剖析出此人所稟的五行之氣了。紀日的干支叫日柱,日柱的天干(這個字)稱為日干。子平術選定它代表命主自身,所以日干又特稱「日主」、「日元」或簡稱為「身」。根據五行之間固有的「生」、「克」、「合」、「化」、「沖」等各種關係,分析日主(所屬的五行)在整個命局中的旺、衰、強、弱,以及日主「喜」(需要)什麼,「忌」什麼,再結合一生行運變化來作出判斷,這就是推命術的大致輪廓。當然,實際操作起來是比較複雜的。而且在推的過程中,除了八字以外,還必須用到大運的干支,必要時還要用到流年、小運的干支。有的術士還要參考命宮、胎元等干支,推命所用遠不止八個字,所謂推八字只是依命局而言的習慣稱呼而已。從子平術的理論來看,推斷人命的內容是很廣泛的。如可以測出屬於平常命還是富貴命;何時發達,何時蹇滯;一生中是否會有重大災禍兇險,可能發生在何時。命主的壽命也在可推之列。還可判斷婚姻的遲早及其穩定性。命中兒女的多寡,是否孝順、有為等。父母的大致情況,對命主影響力的大小,誰人先行西歸等也可看出個究竟。命主的性情為人如何,五臟是否協和,易患什麼病等等亦可一覽無餘。實際上,四柱命理學是一種建立在古老哲學基礎上的人生預測學,鑒於它自身理論上的缺陷、古今社會的巨大變遷以及術士功力的高低等原因,想要測得面面俱到、事事精準是不大可能的。從實際情況來看,八字推命肯定能推斷出一生貴賤貧富、吉凶禍福的輪廓和趨勢,以及一些特徵明顯的重大事件。極少數確實精於此道的高人則可能成為「鐵口」。數十年來,推命術與相術、占卜、堪輿等方術一道被冠以「迷信」的稱號,列入了應予「反對」、「破除」之列。以致很長一段時間裡在神州大地沉寂得近乎銷聲匿跡。(但在海外華人圈內卻從未被冷落過,風靡至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九州回春,萬象更新。禁錮人們思想的桎梏漸被砸碎,僵化了的頭腦隨趨活躍,冰封已久的學術領域也紛紛開始解凍。在這種情勢下,推命術又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它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再次浮出水面。重新點校、評註的命理古籍復又出現,今日學人亦紛紛著書立說。給人的感覺是推命術猶如「離離原上草」一般,有著異常頑強的生命力。198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古代算命術》一書(第一版。1990年出了第二版,1992年出至第三版)。作者在該書的「再版自序」中認為,命理之學已經成了「文化和民俗的糾結,學術和迷信的錯綜」,由於它的「盤根錯節、影響深廣地深入於各個領域」,以至於「不了解我國傳統的命理文化,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我國古代的民俗,真正讀懂我國的優秀傳統學術名著」。作者又在「三版自序」中說:「在我國所有學術文化中,從影響的深廣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和它分庭抗禮,並肩起坐的」。作為預測術的一種,作者在書中承認它是「我國有史以來,一直是一門前赴後繼,悉心探索著的學問」,但由於作者認為「算命是種迷信」,所以他斷言:「到頭來,這種探索努力只能是失敗」。1992年,北京師範大學和廣西師範大學聯合出版了經重新評註的命理巨著《三命通會》。編著者在前言中說:「算命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叫做命理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中佔有一席之地。誠然它既有秉承傳統文化精粹的一面,又有唯心迷信的色彩」,「就象今天的科學無法對氣功作出合理的解釋一樣,命運,算命術之中還有我們目前無法把握的規律或必然性。但除此之外……是否還有我們今天能夠認識和總結的『合理內核』?答案是肯定的。」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經典命著《子平真詮評註》。新序言中寫道:「中華傳統命理學是一種哲學與自然科學互相融貫而成的一種學說。一方面,它與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哲學、天文學、醫學和各門預測學有著很深的淵源和血肉聯繫,是研究和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它又瑕瑜互見,有著玄之又玄的特點乃至迷信成分。但是,即使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它的研究價值也是不容否認的」。從1993年起,人民中國出版社陸續出版了一套《中國方術概觀》,共有「占星」、「卜筮」、「法式」、「選擇」、「相術」、「星命」、「雜術」、「服食」、「導引行氣」、「房中」等十卷。編纂者在序言中寫道:「『方術』也叫『數術方技』。『數術』(亦稱『術數』)是以研究『大宇宙』(macro-comos),即『天道』或『天地之道』為主,內容涉及天文、曆法、算術、地理學、氣象學等學科;而『方技』是以研究『小宇宙』(micro-cosmos),即『生命』(或『性命』)和『人道』為主,內容涉及醫學、藥劑學、性學、營養學、以及與藥劑學有關的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和化學等學科。按中國人自己的語彙,這種分門別類之學就是『科學』,其方其法、其技其術就是『技術』。古代的科技史料大多囊括其中。但另一方面,前者是以合天人、通古今的『預測學』,即占星候氣、式占選擇、龜卜筮占等占卜為特點;後者也是雜糅針葯與巫詛禁咒(祝由)。它們的體系又充滿了神秘主義。」同時還指出:「即使在今天,方術也還有它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正如許多國內外學者所指出,世界各大文明之形成其獨特的內心理解,大抵都與他們對『天地人神』關係的古老思考有關。中國人要想全面了解自己的傳統,離開了這一點還真不行。」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聽聽各家之言對作出自己的判斷應該是不無裨益的。推命術的思想基礎是天命觀,它的哲學基礎則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在科學技術空前昌盛的今天看來,天命觀似乎是十分愚昧、十分可笑的。人類的宇航員早已涉足月球,航天探測器已光顧過金、木、水、火、土諸星,有的已飛越太陽系進入了浩瀚的宇宙深空;除了恆星、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之外,又發現了脈衝星(中子星)、類星體、3K背景微波輻射,黑洞也臨近於確認……。人類似乎對「天」已經有了透徹的了解,天怎麼能「命」人呢?但是即使在今天,在從小接受現代教育,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的人群中,持天命觀的人仍不在少數,這是不爭的事實,因而也是值得深思的事情。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在歷史上曾經是比較先進的哲學,但現在許多人認為,物質結構的探索已經到了小於質子、中子的「夸克」這一層次,陰陽、五行學說早已落伍,成了過時的古董,因而對它不屑一顧,嗤之以鼻。實際上,陰陽、五行學說不但是我國傳統方術的哲學基礎,直到今天它也沒有「過時」,它仍然指導著祖國的瑰寶——中醫不斷地放出異采。今天不但沒有人指責中醫愚昧落後,相反為中醫闖出國門,被眾多國家認同接納而高興。不同時間、地點出生的人所稟受的五行之氣(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有差別,所以會有不同的命,這是命理學的立足點。不少人覺得所謂的精華、靈氣全是些看不見、摸不著,虛無縹緲、玄之又玄的東西,怎能令人信服?人的語彙是受時代局限的,我們毋須去指責古人。相反,作為研究,今人應該努力去探究、去搞清楚古人所說的話倒底要傳遞一種什麼樣的信息。或者說,今人如何去理解、解釋古人的理論。現代科學告訴人們,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就連宇宙本身目前也在膨脹著(膨脹也是運動)。宇宙中的每一個質點都在三維空間中不停地改變位置,而記錄這種變化的指標就是我們這個宇宙的第四維坐標:時間。眾所周知,宇宙中的天體每時每刻都在相互作用和影響。對地球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太陽和月球了。尤其是太陽,它是一顆內部正在進行熱核反應的恆星,它對地球的影響除了巨大的引力外,最重要的是它的電磁輻射。(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伽瑪射線和其他高能粒子流。)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太陽輻射對於地球上生命的誕生、延續、變異、進化都有著決定性的意義。無論是引力還是電磁輻射的作用都是通過所謂的「場」(引力場、電磁場等,統稱能量場)來實現的。由於運動的緣故,能量場的組成成分和強度無時不在變化。地球上的生命正是在這種不斷變化的宇宙能量場中生生不息。出生時間、地點不同的人所稟受的宇宙能量場的綜合作用當然是不一樣的。對於普通人來說,「場」同樣是看不見、摸不著、虛無縹緲、玄之又玄的東西,但沒有什麼人提出責難和非議。既然如此,還有必要對古人說「精華」、「靈氣」憤忿不平、耿耿於懷嗎?在筆者看來,宇宙能量場應該就是古人所說的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或曰五行之氣),正是這個東西造成了生命進程的差異。也正因為人僅靠自己的感官是感覺不到這些個「場」(精華和靈氣)的,所以才有了「冥冥之中」的說法。不過,不知道今天的科學是否能證明或否定這些個觀點。其實,說「氣」是能量場並非空穴來風,祖國的另一瑰寶氣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當然不包括那些假冒偽劣的「氣功」)很多命理著作的現代撰著、評註、編纂者往往在肯定推命術(命理學)學術、文化價值的同時,總要在一定程度上將它與「迷信」掛起鉤來,頗有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所以也就難怪世人老是要犯嘀咕:推(算)命究竟是不是迷信?這個不時可以聽到的問題其實本身是有問題的。對客觀存在的人、事、物的認同謂之「信」,因認同程度的不同,就有了「似信非信」、「半信半疑」、「堅信」、「篤信」之類的說法。一旦信到入迷、痴迷,信到盲目,信到不管三七二十一,成了一種非理性的「信」,那就是所謂的迷信了。所以「迷信」一詞是對人的認識狀態及其程度的表述,不應該作為代詞來用。「不要迷信某某人」(對人)、「不要迷信這套操作方法」(對事)、「不要迷信核武器」(對物)的說法,是對「迷信」一詞的正確使用。如果指說「某某人是迷信」,「核武器是迷信」則顯得很荒謬。同樣道理,推(算)命是一個操作過程,推(算)命術是一種預測方法,一種理論,都是客觀存在的事物,說「不要迷信它」是對的,但如果指說它就是「迷信」,同樣也是荒謬的。這種由扭曲思維產生的習慣用語是否到了應該改一改的時候了?也許有人會說,那起碼可以說它是不科學的吧!什麼是科學?科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是實踐經驗的結晶」。四柱推命術,無論說它是民俗、方術還是學術,總之它屬於文化的範疇。它是前人在人生預測領域對上古推命術創新推進的結果,是「實踐經驗的結晶」;它涉及到曆法、氣候、地理、醫學、心理、婚姻、家庭、理性思維、邏輯推理等諸多方面,確實屬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儘管由於時代的變遷而在今天看起來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的的確確沒有什麼「不科學」。台灣著名國學家南懷瑾先生認為占卜、星相皆屬易學十宗之一,「綜羅易學『理、象、數』的內涵,無非教人知變與適變而已」。說得多麼中肯且又鞭辟入裡!自己對某事物並不瞭然甚至一無所知,卻跟著人云亦云地指手畫腳,或者是因為某事物與自己固有的認識框框不相吻合,就輕率地指責它、非難它,甚至非要置其於死地而後快,這樣的態度才是真正的「不科學」。世人還常常會問:推(算)命倒底推(算)得準不準?上文提到的北京師大和廣西師大聯合整理出版的《三命通會》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中國的算命術全是糟粕,全是胡說八道,那麼它不可能在民間久盛不衰;如果說中國的算命術是一門科學,是未來預測學,但許多問題它無法預言或並不準確」。科學、現代的預測(如天氣和自然災害的預報)是否對「許多問題」都能預言?都能正確?這毋須筆者再來饒舌,可以撇開不談。這段話顯然認為「推命」在許多時候是準的,但也有不準的地方。然而《中國古代算命術》下結論說:「算準是偶然的,算不準是必然的。」此話經得起推敲嗎?既然「必然」算不準,那就從邏輯上排除了算得準的可能性,那裡還有什麼「偶然」算得准!其實,推(算)命準不準的問題還真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如果是解數學題,那麼解的結果符合標準答案就是對(准),不符合就是錯(不準)。推命則迥異於解數學題,它有標準答案嗎?如果有的話,這個標準在哪裡呢?比如說,某生意人推(算)得35—40歲會富,結果屆時他積聚了六、七十萬元的資財。在一般人看來,這是算得很準的,可他自己卻說:「六、七十萬算什麼富,在大城市買套商品房都不夠!」又比如,某人推得「婚姻遲」,要到30歲以後才可能婚娶。此人實際是34歲結婚,這算準還是不準?你說推得准吧,有人卻不以為然:大丈夫先立業,後成家,當今社會三十四歲成家怎麼能算「遲」呢?還有人推得先生女兒後生兒子,待生了一個女兒後,計劃生育的政策不允許他生第二胎了,這個推算準不準又怎樣驗證?這還是說的一件事。假如某人推算了貧富、婚姻、兒女、雙親、疾病、災咎等十件事,其中有六件事是過去已經發生了的,推算對了,有兩件過去的事推得有較大出入,還有兩件要若干年後才能驗證,這又算準還是不準?姑且定它一個「基本準確」行不行?那麼,一百個被推(算)者中有多少個被推得「基本準確」才能說這個術士是準確或「基本準確」呢?一百個術士中有多少個術士能達到「準確」或「基本準確」才能說推命術是「准」、「基本準確」抑或「不準」呢?全然沒有人研究或試圖建立這種標準,因為事實上不可能存在這樣的統一標準。既然連「准」與「不準」的標準都沒有,又憑什麼說「算準是偶然的,算不準是必然的」呢?說到底,准與不準的標準存在於去推(算)命的人的心中,無須別人說三道四。其實,說「算準是偶然的,算不準是必然的」這句話的書中既有算得不準的例子,也有算得極準的例子。試想,如果沒有李虛中的「百不失一二」,推命術能流傳到今天嗎?當然,推(算)命要推得面面俱到、事事精準那是不可能的,這才是必然的。筆者決非要為命理學大唱讚歌,更無意鼓吹人人都去相信甚至研究它。正如早些年人們把已故的偉人「請下神壇」一樣,筆者以為應該把推命術以及其他種種方技從「迷信」的神壇上拉下來,還它一個「傳統文化之一部分」的本來身份。大可不必一提到它們要麼大驚小怪,要麼噤若寒蟬。人們在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興趣來決定是認同它還是揚棄它。敝帚自珍,捧著糟粕當醍醐固然可笑,但妄自菲薄,拿著璆璞當頑石又值得稱許嗎?非要等外國人拿去開發出了美玉,才後悔不及地暗自嘟囔:「這原是我家的寶貝」(《易經》的遭際險些就是如此)。有眼不識金鑲玉,不把家珍當回事兒,豈不成了敗家子!當然,這或許是題外話了。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1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知道自己的命盤不好後該怎麼努力?
    此人打破算命大師袁天罡預言, 大富大貴活到70歲
    山東風水大師李亮德:你的臉上有陰德紋嗎?
    八字里說我胖,我就減不了肥了么?
     八字算命之十天干輕鬆論命入門

    TAG:算命 | 轉載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