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金剛經解讀10-07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解讀10-07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還是對須菩提說讀誦金剛經的功德,贊勝,讚歎讀金剛經的功德,較量的意思。佛對須菩提說我過去在很長很長時間,還在燃燈佛之前,那時候我遇見了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承事的佛很多,每一佛前我都供養承事,沒有空過一尊佛,這個供佛的功德殊勝了。但是要比起來若有人在後末世期間,末世就是我的法滅度滅法的時候,有人能受持讀誦金剛經者,他所得的功德與我供佛的功德相比,讀經的功德殊勝,供佛的一百分功德,不及讀經的一分功德;乃至供佛的千萬億分的功德,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的功德,都不如受持金剛經的功德。

在我們一般的學法的比較起來,求長壽,讀金剛經得長壽;求財富,讀金剛經得的財富無量。什麼原因?金剛經所講的空義,空就是遍的,既無形相也無數字,這個功德是盡虛空遍法界。凡是有數量的跟無數量的相比,無數量的就功德大,不可計較功德。因此佛讚歎讀金剛經的功德,因為當你讀了金剛經,你不能光讀讀就算了,還要想想它的道理吧?金剛經告訴我們的道里是勝義空。勝義空就是你對金剛經所做的一點點所得,就是讀經,讀這個金剛經你所得到的,不是有形有相的,也不是數字可能限量的。因為它是無相法,這個功德就大。

因為在這後末世,為什麼都說末法時間,末法時間本身佛法將要滅的時候就叫滅法,在這個時候還有金剛經在,還有人能發心讀誦金剛經、受持金剛經難能可貴的了。在末世之中能受持讀誦金剛經的,他所得的功德跟我供養佛的功德,兩個比較而言,供佛的功德一百分,也不如讀經的功德一分,乃至千萬億分也不如讀金剛經的一分功德,隨便你怎麼樣比喻、你怎麼樣想,都沒有讀金剛經的功德大。因為有數字、有形相它會消失的,功德漸漸的圓滿了就消失了。金剛經是無相法門,而它沒有數量、沒有大小、沒有形相,因此說它的功德不可思議,這是一種。

因為在末法的眾生,福德沒有,智慧沒有,業障深重,如果能讀金剛經那是簡直希有了。為什麼?邪見很盛,對金剛經所說的道里他沒辦法接受。所以佛一再讚歎讀金剛經的功德,是不是因為佛的讚歎讀金剛經這麼大功德,那我們佛弟子應該受持金剛經吧?不見得。我所遇到的佛弟子十個有八個沒有誦金剛經,也不愛學。為什麼?因為他那個知見,他看問題的看法,他說金剛經什麼都沒有,我學它幹什麼?金剛經就是遣除的,遣除就是要你一切形相、一切語言、一切文字都要遣除;就是正知正見具大善根的才能讀,末法的眾生邪知邪見多,很難得讀誦金剛經。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所以佛跟須菩提說須菩提,如果你要看見善男子、善女人,在我末法的時候,還能受持讀誦金剛經的,所得的功德具體的來說,或有人聞,心即狂亂,他聽到了不信,心即狂亂。本來佛的含義說金剛經的功德還不止我說這些個,我要再把讀誦金剛經的功德說的過分了,有些人他心就狂亂了,更加狐疑不信。狐疑是形容詞,一種禽獸叫狐狸,大家都知道的,它懷疑心非常重,經常人有什麼不信,懷疑心很重,就叫狐疑鬼猜,一個狐,一個疑。因為金剛經的法告訴你無所得,一切法都無所得,有些人他就不信了,無所得我學它幹什麼?但是無所得還有下文,下文是什麼意思呢?無所不得,在無所得處得,這個得得即無得,無得而得的功德是遍的。所以到這佛跟須菩提說這個經它的含義是不可思議的,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得到的、所能議論到的,那讀金剛經的果報也不可思議。因為經義不可思議,所以他得的報酬也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佛說到這須菩提就向佛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他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本來這個前頭,須菩提一開始就請問佛,一切眾生髮了菩提心要想行菩薩道,怎麼樣住心?怎麼樣降伏其心?須菩提當初問的時候是這麼問的。現在這經已經講完了,這是再重覆的問說在後世,這些人這樣的對金剛經沒有信心的,那他如何降伏心?如何住心?這是專指後五百歲說的。前頭是須菩提問佛是當時佛在世,現在問的說在後五百世的時候,佛法已經滅了,後個五百歲就咱們這時候,那時候假使有發菩提心的人,他如何生心?如何住心?佛就告訴他了,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這以下就是答覆他的話,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那個時候後五百歲眾生怎麼樣用心呢?就是咱們這時候,咱們發了想成佛這麼個心,咱們怎麼使咱們心住,住在菩提心上,告訴我們怎麼住,度一切眾生時候沒有眾生相,滅度一切眾生就是使一切眾生都能夠成道。那不止信仰三寶,不但發菩提心而能行菩薩道,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教化一切眾生的時候,眾生得滅度了,不見眾生相,而無一眾生實滅度者。佛說的發了菩提心就要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就是度眾生,把一切眾生都度了,把一切眾生度了都成佛,而沒有見到有一個眾生得滅度者,就是度生而不執著眾生相。為什麼?沒有能度所度。心無所住,心沒見著有一個眾生可度的,不執著眾生相,沒有眾生相的心,也沒有能度我、能度者的心,能度沒有,所度沒有,乃至於能度所度中間的法,法也沒有,這叫三輪體空。

這個佛的答覆跟前頭的剛一開始佛的答覆不一樣了,須菩提現在問的,他說當後五百歲這些眾生的時候發了心了,在這個時間怎麼住、怎麼降伏?佛跟他說在這個時候度一切眾生都把他們度了成佛了,沒見著有所度的,也沒有能度者。問的跟前頭一樣,須菩提問跟前頭是一樣的,佛的答覆不一樣了。

【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為什麼這樣說?何以故。須菩提,菩薩度眾生時候,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假使要有我、人、眾生、壽者,不是菩薩,則非菩薩。壽者相,咱們不要把它當成是長壽活多少年的,壽是相續義,相續不斷就是壽者相,就是法相續不斷,永遠如此。翻過來說,假使菩薩度眾生見有眾生可度,度眾生見有眾生可度,這是我相。有能度眾生的心,你度眾生有能度眾生的心,這個就是人相。度眾生幹什麼呢?求涅槃,了生死,證得涅槃的時候,那就叫眾生相。有涅槃可證,有菩提可修,這叫壽者相。四相都沒有,度眾生不見眾生相,沒有人我,沒有人相,沒有能度者,沒有我相,不見眾生相,度眾生不是相續的意思,也就沒有壽者相。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以者何,佛又自己徵啟了,為什麼要這樣跟你解釋呢?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菩薩所以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相,為什麼?這是回到般若的本體,這就是金剛經的空義。本體是空的、是寂靜的,沒有什麼叫菩提之法,也沒有什麼眾生可度,也沒有什麼叫發菩提心。所以佛講這四相不但人我空了,法也空了,這跟二乘人斷法執。如果有法就有四相,若無法,無法就無四相,所以這四相就包括一切法了。如果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法不除掉,有這四法的話,那你煩惱不能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續不斷,這是煩惱的根本。煩惱不斷,如何能成佛?這四相就是法,就是四法。這四法除掉,真正得菩提。這四法我、人、眾生、壽者不除,菩提不能得。雖然發了菩提心了,人、我等法照樣存在,那等於發即未發,因此它是煩惱根本,這是佛答覆須菩提的含義。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完了佛又問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你如何想。想什麼?你對佛成佛,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佛在燃燈佛是不是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完全開悟了,否也,世尊,不是這樣的,如現在我解佛所說的含義,佛在燃燈佛所沒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沒有什麼法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可得,也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可證,無得無證。

什麼道理呢?約心說,心空。約境說,境寂。心空境寂,心空沒有能,沒有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沒有能;燃燈佛所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也沒有一個所證的法;能所雙亡,心跟境全是寂靜的、寂滅的。「法本無生因境有」,法本無法,一切經論都如是說;法沒有法,你得個什麼?得也無得。這就是心跟真如、心跟理體,咱們講華嚴經那個心跟理體相契合了,心即是體。因此佛告訴須菩提,我在燃燈佛所四相都除了。我假使四相不除,燃燈佛會給我授記嗎?不會給我授記的。現在須菩提理解了這種道理,理解佛說這種道理。什麼道理?無相,懂得無相的真理,所以須菩提言否也。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給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佛言如是如是,你理解得很對,就是這個含義。這是佛認可的,認可須菩提所說的話,如是如是,就是這個樣子。佛又進一步說,須菩提,實實在在的沒有一個什麼法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在說,在理上說,從真義上說,沒有個無上正等正覺。假設佛要有法可得,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我假使有個得,有一個法讓我可得,得了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樣子燃燈佛就不給我授記了。這個意思須菩提已經證得了、已經明白了,所以佛才跟他說因為我所得,燃燈佛給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就是能仁寂默,能仁寂默的含義,行菩薩道,成就佛果。能仁是普利一切眾生,成就佛果是寂默,這是他的德號,釋迦牟尼的德號叫能仁寂默。但是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它根本來說,這是金剛經的究竟義,就是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也沒有眾生,一切寂然。是故燃燈佛與給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這個言語可以遣除一切有法,一切有法都不立。所以如來給須菩提印證,就是沒有一切法、遣除一切法。如果是如來有法可得,那叫有相,有能、有所、有一切相。有相的心不是菩提,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相之法不隨順菩提,菩提是無相法。假使我還有執著,燃燈佛就不會給我授記了。實實在在無法可得,就是無相心成就無相果,這是順菩提道的。所以燃燈佛才給我授記,說你在未來當得作佛,號為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為什麼這樣說,佛又加以解釋,何以故,徵啟的意思,什麼原因。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來者就是一切法靜寂狀態,一切法全在靜止當中,這是理性。咱們講性空的時候,性空是純理法的。假使有人說,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假使有人這樣說釋迦牟尼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了,這是錯誤的。須菩提,實無有法,實實在在的沒有個什麼法佛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無所得。佛的證得是什麼呢?證得無所得。但是我們一般的理解到無所得是無所不得,有所得是得此失彼,你得到這樣失掉那樣,無所得是全部具足了,無得而得。

那這樣說,佛就沒有什麼證得了?隨順世間建立一切法。所以說如來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隨順、隨緣法,隨緣不變,不變是真實的,不變能夠隨緣,就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必須還得回來,不是斷滅的。這個含義怕眾生落於斷滅,把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純實的無虛的,不可以,虛是隨順眾生緣,就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佛怕落於斷見,最後這幾句話佛怕學金剛經學的成斷滅法了,所以佛又回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這是隨緣義。前頭說的是真空絕緣義,現在說隨緣義,可不是斷滅空,無實無虛。佛法非一切法,但是一切法不離開佛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又怕眾生落於斷滅。但是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說的一切法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一個立,一個遣,一個受。

眾生即非眾生,完了後頭加一個是名眾生。先要認識一切眾生界是虛妄的、假的,要證真,證真證得真如性,證得佛果,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完了又來隨眾生,隨順眾生緣度一切眾生。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如來,即非如來,是名如來。三個,一個是假法,一個是真法,一個是隨緣法;再加一句隨緣而不變,隨眾生緣性體不變。這就是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就是不變義,不會失掉的。為什麼?因為沒有菩提可得,也沒有佛道可成了,為什麼又叫如來,就這個含義。所謂如來就是諸法不動的體,一切諸法的如義,這叫諸法性空,全是真如的自性境界。但是隨緣了,隨緣佛才說一切經論,一切經論都是實在的,依真而起的;得無所得,得沒有可得,無得而得,沒個可得的得處的得。我們經常這樣說,實實在在的沒有法可得。那眾生不會發心,無所得我干它幹什麼?完了隨緣,隨緣又不變,隨一切緣實體沒有變。隨一切緣的時候,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這是隨緣的含義。

如果能體會到一切法皆如,一切法都是如是,你這個心就住在無所得上。怎麼樣住?心住在無所得,無所得就是菩提,能得的心不生,所得的法空寂,這叫得菩提。離開你自己的本性,離開你自己的真心,依著心外,心外無法,沒有菩提可得。所以諸法無實是這個基礎上說的,能得的心寂靜了、寂滅了,就是無所得,這就是般若義。一切智慧本來有的、具足的,不是從外邊來的,離開你的心之外什麼都沒有,也沒個菩提可得,也沒個佛道可成。如實說是顯理,隨緣說立事。如實說就是咱們大方廣佛華嚴經理法界,隨緣是事法界,理成事,事還歸於理,這叫理事無礙法界,咱們講華嚴經這個意思講了多少遍。每件事都具足全體真如,每件事,吃飯、睡眠,隨便一切動作都是全理,理能成事。這種觀叫什麼?事事無礙,無礙觀。平常我勸我們道友們讀華嚴三品,凈行品都在有門當中,遇到什麼事發什麼願,遇到什麼事發什麼願;梵行品就是金剛經,純理;完了你讀普賢行願品事事無礙法界,全是普賢大行。這樣的來理解金剛經你就進入了,把這個心住在這個上頭,住在法界上,以法界心,修法界觀,行法界行,證法界理。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佛又舉例子說,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長得又高又大、又長又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什麼身最大呢?非身,非身最大。大身非大身,這叫是名大身。佛所說的一切佛法就指人身長大來驗證,拿這個是作比喻說的,什麼身最大?無身最大。有相的永遠大不起來,無相最大。須菩提現在已經領會佛的語言了,從語言領會佛所說的道理了。佛跟須菩提說什麼是大身,人身長大?須菩提說三個,人身長大,即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佛跟他說一切菩薩行菩薩道就是這樣子,云何住心、云何降伏他心,就用這樣住。住在什麼地方?人身長大,即非大身,是名長大。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就是我要把一切眾生都度他們成佛,就是滅度一切眾生,若這樣說的不名為菩薩,若這樣發心不是菩薩發的心。為什麼?實無有法名為菩薩。佛既不名為佛,菩薩也不名為菩薩,為什麼?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就像佛上文舉的大身,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菩薩也是這樣子,菩薩要化度眾生,沒有眾生可化度的。什麼叫菩薩?什麼叫眾生?是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是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因為沒有一個實實在在法叫菩提薩埵的,菩提薩埵就是大道心眾生,菩薩又翻覺有情,沒有一個有情等待菩薩去覺度,就這個含義。要證實什麼?證實了一切法沒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沒有,就遣除四相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假使發了心我要莊嚴一個佛國土,有這個心要想莊嚴一個佛國土,是不名為菩薩。菩薩要修萬行,以什麼為主?以莊嚴佛國土為主,那就有菩薩、有佛國土莊嚴,這個菩薩不是菩薩。心不要住在莊嚴佛土上,心無所住那就是莊嚴了,有住的莊嚴即非莊嚴。

這個道理不是凡夫能用得上的,但是你向這方面發心、向這方面思惟修。我們一般的迴向,點點滴滴的功德,迴向莊嚴佛凈土,不是這樣子嗎?但是這是建立有的,有門的。在我們世間俗話,一般說話有這種形相,「有心栽花」,我有個心去種花,「花不語」,「無心插柳柳成蔭」,就形容著我們這個心你不要住於它,把你這個心心無所住,這叫無住生心。無住生心,咱們一般的講別在境上(不要在境界相上)起執著,你不執著什麼煩惱都沒有,一執著煩惱就來了。初步的用功看任何順境逆境,你把它當成本來就沒有,虛妄造作,全是虛妄的。見一切有相,若見諸相非相,在相上認識無相,就是這段經文的含義。

菩薩作念莊嚴佛土,那這菩薩就錯了,是不名菩薩。為什麼?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莊嚴佛凈土,即非莊嚴佛凈土,是名莊嚴佛凈土。例如說我們念佛,或者念地藏聖號,或者念經,有個能念經者,還有所念的經,這個功德效果不大。要能夠把能念的遣除,所念的經也沒有存在,無能所,離對待,離四句,絕百非,這樣的功德就大了,念即無念。這就是咱們做任何事情不起執著,心不執著,不執著相,咱們講這叫離相真如,離一切相。為啥呢?相就是我、人、眾生、壽者。一般的總說起來,我、法,我相、法相,離開人法,離開對待,這才真正的菩薩。

佛跟須菩提說若菩薩通達了無我、無法,如來說名真是菩薩。無我相、無眾生相,我相沒有,眾生相沒有,那一切法不立了。一切法不立,我、人沒有就沒有眾生相,前兩個消失了,後兩個就沒有了,也沒有相續,諸法不是相續的,我們眾生是執著相續。有菩薩,非菩薩,證明非菩薩是名菩薩;如來,即非如來,是名如來;就是這個含義。

因為咱們經常講無我、無我,無我它有兩種,一種是人無我,一種是法無我。我、法本來不存在的,沒有;但是你沒通達之後,都有,宛然,所以有煩惱。我們如果沒有人法,煩惱沒有了,平等平等就寂滅。這樣理解了,什麼障礙都沒有了,無障礙就叫解脫,對什麼都不起執著。沒有我,沒有法,這兩樣要放得下,這叫真菩薩。度眾生不見眾生相,行菩薩道不執著有菩薩道可行,這個咱們一時的做不到。咱們做件事,不論好事壞事,今天做了今天了,明天沒得了,這是學習的方法。今天的事再不想,上午的事做過去就沒有了,這叫放下。咱們不行,咱們的事留戀著不舍,還回顧,還回顧。舉現實例子吧!離開家了,出了家了,一天還想家,家把你逮住了,就這樣子離不開;離不開,我們經常說放不下,放不下就看不破。因為沒看破才放不下,看破了,過去就沒有了。咱們回顧,經常把過去事拉到現在,一想就煩惱來了。

這個就是你執著什麼你就對治什麼,對治的含義,想些辦法把它斷絕消滅掉,不是形相,是心,心裡頭無掛無礙,沒有任何事情牽掛。咱們說個小事,例如說我們上太原,站起來就走。還一會想到那個包包,一會想那個小零碎,拿這個,拿那個,提個一小包,還放不下,還來個大包。這就是一般的小生活當中,看不破,放不下。要死了呢?死不下去。為什麼?放不下,腦子裡頭盡想啊!想啊!想也沒有,能想得到嗎?明明知道想不到,人人都放不下。已經離開了,已經放下了,他還在想。因此就把你拴住了,什麼拴住了呢?三界,「財、色、名、食、睡」把你拴住了,過去、現在、未來永遠離不開。假如現在咱們在座的都得死,你放下了也得死,你放不下也得死,到時候了你放下也得放下,你放不下也得放下,每個都如是,每件事都如是。但是你自覺的放下成了,被人家勉強的放下,你沒放下,沒有成,這就叫障礙。以下就說我們這個想法,看問題的看法。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你怎麼樣看法?你怎麼樣想?拿佛的眼來說,如來有肉眼否?如來有肉體,示現與人一樣的,當然有肉眼。須菩提就答,佛問須菩提說你怎麼樣想,如來有沒有肉眼,有父母生下來的肉體眼睛?如是,世尊;是的,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否?天眼是天人的眼。天人的眼是什麼樣子呢?通達的,天人能看見人間,各個天看得遠。肉眼隔一張紙就看不見了,肉眼是障礙的,不是通達的;天眼是通達的,沒有障礙。佛不但具足肉眼,也具足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否?慧眼有智慧,就是智慧,分別世間上一切事物,慧眼分別了解世間所有什麼事,有智慧一判斷叫慧眼。但是它照耀俗諦,對於世間相分明,了解它的道理,知道它的真實,這叫慧眼。慧眼但觀俗,但照俗諦,那比天眼進步多了,明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否?法眼了真空,必須證得真空的道理才具足法眼。慧眼但觀俗是俗諦,法眼了真空是真諦。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否?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佛成佛了,還沒佛眼嗎?佛眼是照一切,前頭四眼佛都具足,這叫五眼圓明。

迷的深就是眾生,肉眼是障礙的,一點通達不了,隔張紙就看不過去了,有障礙的。佛以肉眼觀跟人一樣的,佛以天眼觀跟天人一樣的,佛以慧眼觀跟二乘境界、跟初發意的菩薩一樣的,佛以法眼觀就是大菩薩境界了證得無生法忍,佛以佛眼觀唯佛與佛能究竟,一體,一個體,看法不一樣。沒詳細分,如人間看到河江是水,鬼道看見水是火。各人的看法,這說見,這形容見,你具足什麼知見,你對每個問題怎麼認識的,你看法,看都是眼看。時間到了,下回再講吧!這個沒講完。


推薦閱讀:

從娛樂節目解讀中國電視同質化的利與弊
最高院肖峰法官解讀:彩禮的認定及返還
西班牙扇語解讀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段學儉:《詩經》中「南山」意象的文化意蘊
哪些女命犯賤?女命與桃花的關係解讀

TAG:金剛經 | 解讀 | 金剛 | 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