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學之馬步
馬步於詠春拳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門人師兄弟對於詠春手法有著執著的追求,但卻忽略了詠春馬步的重要性。馬步的好與壞關係到拳力的大小,進攻的連貫性,進而直接影響到實戰的成敗,所以馬步是我們必須著重訓練的基礎項目。
一、二字鉗羊馬
1、並步站立,雙手收拳於胸側,頭頸正直,面向前方。
2、雙腿略下蹲,雙膝微屈,兩腳以腳跟為軸,腳掌向外打開,馬開步半。
3、繼而以腳尖為軸,兩腳跟再向外打開,使足尖與足跟形成「二」字,注意鉗馬,重心稍微壓低,身體不能後仰,兩腳掌的射線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
二、轉馬(側身馬)
1、以腳跟為軸,用腰力帶動下半身向一側旋轉不超過45度,重心落於後腿(但絕不是100%的重心都落於後腳),兩腳內鉗。
2、轉馬時應注意重心壓低,身體不能後仰,重心線在後腿內側處。向另一側轉馬時(不超過90度),重心線順勢移到另一邊後腿內側。重心雖然移位,但是幅度甚小,身體不會左右搖擺,所以轉馬發力之時,腰馬力能夠統一,使拳力發揮到最大。
3、不合理姿勢:把重心100%放於後腿。此馬前腿只是輕輕著地,為了方便起腳。我認為這種方式不盡合理,因為若重心全移後腿,向另一側轉馬時,身體左右移動幅度過大,一會使馬步不穩;二是使得拳頭離目標的距離會增大;三是轉馬發力時由於身體沒有中軸線,也就很難達到腰馬合一的效果。
三、圈馬
1、二字鉗羊馬站立時,若向前進攻,必須圈馬上步。其主要是為防止上馬時撞到對方的前腿亦或是正蹬腿。
2、圈馬時,前進腿先回中線,再向前,也就形成一個類半圓,並非多數人認為的前進腿先靠近另一條腿再向前。因為上馬後,前後腳形成的是一個不等邊山角形,而不是一條直線。
3、圈馬後退理念一致。
三、飆馬
1、敵我雙方距離較遠時、換馬時會用到飆馬(亦有稱穿插馬)。此時,若二字鉗羊馬站立,雙方距離不足以一馬逼近,則其中一腳先向正前方或斜外側跨一步,然後後腿圈馬上前。
2、前後馬站立,飆馬上前時,前腿可亦可向前或是斜外側跨一步,後腿再圈步飆上前去,當然也可以不跨,直接飆馬,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3、飆馬的用法多使用與進攻時的前後馬上,跨度十分大,需注意重心平衡,不能跳躍,飆馬上步時腳掌輕貼地面。
四、進退馬
1、進退馬由二字鉗羊馬(或側身馬)圈步上馬形成,實戰時使用。注意鉗馬、重心壓低,勿後仰,兩腿間保持一定寬度,前後腳形成不等邊三角形,支撐重心在後腿。由於前後腳鉗馬的關係,身體稍稍側身,不影響進攻。
2、進馬時,是由後腿向前蹬,不是前腿拖著後腿;退馬時由前腳向後撐,完成快速退馬。
(註:所有馬步在規範的基礎上,應以舒適為主,勿過分追求尺度之精確,執著於一分一毫,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推薦閱讀:
※半馬步、碾步
※少林八極拳中常見的馬步和並步和弓步
※蹲馬步要點 你都清楚嗎
※扎馬步,防腰疼
※少林混元太極馬步樁之人天混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