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吧 慧凈法師
2010-04-19 19:10:03|分類:一心念佛|字型大小訂閱
往生行者應當思惟自己的處境(有助於信願),如疏云:我們並非岸上的人,而是亟須偏救的溺水之人。我們在苦海中頭出頭沒,不諳泳術;又此險惡大海,廣大無比,不見岸線,加上波濤洶湧,縱會游泳,也不知該游向何方,更無能耐戰勝巨浪,穿越苦海。又,我們現處的此岸,苦厄多難,非彼樂岸,如疏云:此岸有無數群賊惡獸毒蟲竟欲殺害,處境極險。故能體悟自身乃溺水之人,或身處極險惡之境,生死心必切,出離心必重,願生心必真。
我們應當了解阿彌陀佛是發願以「名號」度眾生的一尊佛(凈土三經皆以佛名為經名),並非發願以善惡智愚、罪福多少、道力高低、有無功德來論救不救度。念佛若抱著積功累德、或達到某種功夫境界的心態,即與名義不相應,不知彌陀是實相身、為物身,不知「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之理。又,諸善功德本身不能成就往生,必須至心迴向、願生彼國,方得往生。是知往生的關鍵在於願生心,彌陀發願接引,我們發願往生,一感一應(彌陀感,我們應),即得往生。所以修諸功德,若無願生心,就與往生沒有關係;然能修諸功德,諸佛必定歡喜讚歎,所以念佛人應當隨分力行諸善。修諸功德,迴向發願,雖亦得生,然諸善萬行非彌陀本願之行(彌陀以名號度生,故本願之行唯在持名),與佛疏而不親、遠而不近,憶念常斷、三業常與佛相舍離,故恐生於胎宮、不見佛處,此乃不了五種佛智,疑惑所致。
若念佛不是為了往生極樂,將念佛看做萬行之一,只是把念佛當做修行的其中一種方法,即是無信願。不過沒有意願要往生極樂的人,也不會想到要念佛、仗佛力。若念佛是為了往生彌陀凈土,即是有信願。有信願的人當中,也分為全仗佛力、半仗佛力、不仗佛力。了解凈宗宗義的人,明白凈土門是他力教,知道阿羅漢不仗佛力,也難以往生,都會選擇仗佛力。全仗佛力,即是一心念佛,全憑名號功德力往生,仍本分隨緣修善;半仗佛力,即是心想單憑念佛恐怕不足,須加上自己修持定散二善迴向助往生;不仗佛力,即是純以修持定散二善迴向,雖也念佛,但將念佛作為眾行之一。就往生而言,是全仗佛力,因為即使靠自力修行迴向往生,實際上也沒有離開彌陀願力的範疇以外,只是不自知而已,因為沒有佛願攝受,決定無法往生。
凈宗信願行
怎麼信、何為深信?答: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即是歸命;信受彌陀救度)
如何發願、何謂切願?答:南無阿彌陀佛!(亦是發願迴向之義;願生彌陀凈土)
行什麼、何謂真行?答: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其行;專稱彌陀佛名)
念佛愈久,領悟原來信願行不出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念佛吧!法體名號圓滿具足信願行,最深的信、極切的願、至真的行。信願行源自南無阿彌陀佛,是故信願行還歸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善導和尚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在解釋第18願時必說「稱我名號」。以「稱我名號」來落實信願,圓滿信願。
分享到:閱讀(43)|評論(0)|引用(0)|舉報臨終那一刻能讓我們依靠的只有【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好強好勝,永遠的障礙
※別人害我,我為什麼不怨恨他、不報復他?(凈空老法師開示)
※生西法師入行論講記第21課
※律航法師疏偈
※洞見和真相23上——大虛法師講述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