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和北斗信仰的比較
點擊「廣州純陽觀」可以訂閱哦!
玉皇和北斗信仰的比較文/ 萬景元同樣是信奉太上無極大道,但是魏晉時期和宋朝之後的所主奉的神靈卻不一樣。竊以為神仙譜系的改變,其實反映著道教發展的某種趨勢,即從起初的民間信仰而變為後來的官方宗教,道教和統治者的關係日益緊密,而官方思想對道教的影響力也較以前更多了。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說是謝安曾隱居東山多年,朝廷屢召不至,後因形勢使然不得不棄隱山林,而出任桓溫司馬一職。一回,有人贈送桓公草藥,其中有一種叫遠志。桓公用以問謝安:「這葯又名小草,何以一種東西有兩種稱呼?」謝未答。一旁的郝隆,應聲答道:「這很容易解釋,隱處山中時叫作遠志,出了山就叫作小草。」謝安當即面露愧色。 蓋早期的道教以出世為務,隱居逃名,所嚮往的逍遙物外的神仙生活,儒道之間的界限也較為分明。《論語》奔走四方的孔子,和楚國的狂夫、那些隱居耕種的人,選擇是不同的道路。故道教所崇拜的神仙,也是自然神較多,如北斗七星,就一度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上清派的主奉神明。但是自魏晉玄學大興,被壓制的儒生期望解道家思想,以緩解其苦悶之心情,故紛紛逃世清談,而士大夫未必能忘懷於世事,故玄學的特色就是調和儒道的關係。其得出的結論影響最大者,就是「名教即自然」。所以儒家的等級觀念、禮樂思想,借著「自然」的名目,而影響道教,此玄門之一變也。
唐朝奉道教為國教,老子為玄元皇帝,道教在唐朝發展極為興盛,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高道,教理教義、修持方法、宮觀建設各方面都是頂峰。而這也將道教的興衰和唐王朝綁在了一起,道教失去了其最初,高蹈物外的自由。宋朝延續了這一作風,自稱受命於天,獲得了保德真君的庇佑,通過宣揚道教來掩蓋其對外交往的不利,故道教而淪為政治之工具,此道教之第二大轉折也。正因為和王朝的聯繫,過於緊密,故元朝華夏陸沉之時,道教也受到了統治者的打擊。然全真教,作為漢族宗教,保存民族禮樂衣冠和思想之功,不可沒。而道教也承擔了更多的世俗的義務。 玉皇信仰的形成和完善,就在唐宋時期,我想這和我國的政治模式是有關係的。因為中國曆來有國君,並且這國君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和神聖。這就決定了道教的神仙體系也必須維於一尊,人們不能想像一個民主的天庭官員體系。而這個天庭所推行的大道,是自然之道,也是仁義之德。「勛爵命於王庭」,所有的神仙都歸玉帝之所統領,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玉帝也成為道教的最高神靈,而等同於三清的地位,這和魏晉時期的北斗崇拜是不一樣的。北斗崇拜是對自然天道的崇拜,北斗七星九皇,各有主掌,是分權而制的,而玉帝則是專權的。這即是早期道教遠離於統治階級,而近古道教和朝廷聯繫緊密之故,早期道教沒有維護王權的自覺性。
道教借重於帝王的威嚴,描繪了玉帝的形象,人們對之跪拜懺悔,而道教也失去了早期那種與天爭命的氣概了。竊以為近世道教之衰頹,固然有歷史的原因,但是也未必和這些沒關係。就像不少學者所說的「道教中不少封建宗法的糟粕」,這些應當隨著舊時代的過去而消失,現代學術昌明,我們應當發揚早期道教中民主、眾生平等、親近自然、敬畏天地、可持續發展等思想,為社會發展作出積極的努力。西方學所說,「救西方社會的良藥在東方」。我相信,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道教思想中的光輝會逐步為世人所認可和接受的。
摘自《玄門道語》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奉 · 道 · 守 · 戒 , 弘 · 教 · 利 · 生點擊右上角按鈕把文章加入收藏喜歡就把這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吧獲取更多的服務請使用菜單查詢新浪微博:@廣州純陽觀微信公眾號:gzdjcyg《恆道》投稿郵箱:hungdou@126.com
推薦閱讀:
※猶太教、天主教、新教和伊斯蘭教信奉的是同一個上帝嗎?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什麼才是真正的信仰?
※惟賢長老《建立信仰並學菩薩》
※真的有生死輪迴和所謂的前世嗎?
※愛因斯坦有宗教信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