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

你認為你很樂觀嗎?你有沒有數過自己每天會抱怨幾次?你覺得自己老是碰上衰事,所以唉聲嘆氣嗎?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你所招惹來的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 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像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0-1 【導讀】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你認為你很樂觀嗎?你有沒有數過自己每天會抱怨幾次?你覺得自己老是碰上衰事,所以唉聲嘆氣嗎?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這本書要邀你加入一項特別的行動,從今天開始,養成正向思考、積極行動的「不抱怨」習慣。抱怨就是在講 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你所招惹來的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 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裡抱怨給自己聽。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的思想,你的心靈就會產生其他更快樂的念頭。你的心靈就像一座意念工廠,隨時都在運作,若是負面的想法缺乏市場,工廠就會重建改組,轉而生產快樂的思想。全球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響應的心靈樂活運動…你的手中,握有翻轉人生、改變世界的秘密。作者發起「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色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那時你就已經養成不抱怨的習慣了。覺得很難嗎?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甚至進而影響了他人,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內容導讀】終結抱怨,改變人生! ~威爾.鮑溫/本書作者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詩人馬雅安潔羅(Maya Angelou) 在你的手中,握有翻轉人生的祕密。聽起來像在吹牛說大話?是吧,但我的確見過許許多多人的生命,都因此得到了翻轉。我看過他們寄來的電子郵件和書信,也接過他們的電話。大家都在運用這個簡單的概念—— 將紫色的矽膠手環戴在一隻手上,再換到另一隻手上,如此交替更換,直到完成連續21天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的目標為止。他們已經因而養成了一種新的習慣。藉由開始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麼,進而改變話語的內容;他們改變了思維,開始用心、認真地打造自己的生活。有些和你一樣的人,都跟我分享過切身的經驗——他們長年的痛苦得以紓解,人際關係終獲療癒,職業生涯也因而改善,而且整個人都變得更快樂了。我認識一個長年有頭痛毛病的人,他每晚下班回家,都會跟太太說自己這一整天頭有多痛。後來他明白這樣並無法消除、或是減緩頭痛,便決定不講了,讓自己漸漸免除抱怨。這個人是湯姆歐益。他再也沒有頭痛的問題了,而且現在是我們「沒有抱怨的世界」這項計畫的資深協調志工,我們的組織裡還有其他幾十位志工,讓這一切得以實現。減緩痛苦、增進健康、創造圓滿的關係、擁有更好的工作、變得更平靜喜樂……聽起來很棒吧?這些不但可能發生,而且很有希望實現。要刻意努力地去重新設定心靈的硬碟,並不容易,但你可以現在就開始,而且不用多久──反正時間無論如何都會過去,你就能擁有自己一直夢寐以求的人生。你可以上我們的網站:www.AComplaintFreeWorld.org,訂一個「不抱怨」的紫手環。手環的使用方法如下:1、開始將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2、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3、如果聽到其他戴紫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你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4、堅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幾個月,你才能達到連續21天手環不換手、不抱怨的目標。平均的成功時間是四~八個月。還有,放輕鬆一點。我們所談的只是被「說」出來的抱怨、批評和閒話。如果是從你嘴裡說出來的就算,要重新來過;如果是用想的,那就沒關係。不過你會發現,就連抱怨的想法,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消失殆盡。現在就馬上開始,不必等紫手環到了才開始。現在就拿一條橡皮筋套在手上,把銅板或小石頭放在口袋裡,把紙鎮移到書桌的另一邊,或找到任何一種能確實自我監督的方法。現在就做。然後,當你逮到自己在抱怨、批評、講閒話的時候,就移動那個東西——把橡皮筋移到另一手,把銅板放到另一個口袋,或把文具移到書桌的另一邊。移動那個東西很重要,這樣的動作將在意識裡深深地刻下痕跡,讓你察覺到自己的行為。你一定要去移動它,沒有一次可以例外。你抓到剛才說的一個重點了嗎?我說的是「當」你逮到自己在抱怨時,不是「如果」。抱怨在我們的世界裡蔚為風潮,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牢騷要比想像中多很多時,也不必大驚小怪。在本書中,你將瞭解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為何會抱怨,我們以為抱怨能帶來什麼好處,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要怎樣讓周遭的人停止抱怨。你將學會一步步驅除生活中這種惡毒的表達形式。如果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不只是你自己不再抱怨,連身邊的人也會跟著停止這樣做。不久前,我和一個朋友在打壁球,在賽局間稍做休息時,他問:「你寄出多少個『不抱怨』紫手環了?」我說:「大約十二萬五千個。」然後又補了一句:「到目前為止是這樣。」他思索片刻,喝了點水,然後說:「十二萬五千……比一個中型美國城市的人口還要多。」我說:「對啊。」一邊仍盤算著是不是這個數字。「那這件事你做多久了?」他問。我回答:「七個月。」「七個月寄出十二萬五千個手環。」他反覆說著,一邊搖頭覺得不可置信。他調整了吸汗帶、再換上護目鏡,準備打最後一局,又問道:「你覺得人一天會抱怨幾次?」我說:「不知道。我剛開始嘗試21天不抱怨運動時,一天大概要移動紫手環二十次。」他站了起來,已經準備好要繼續打球。他拿起球拍,揮了幾下,讓肩膀保持靈活,然後說道:「算一下數學。」我還以為是算錯了上一局的分數,於是問他:「什麼數學?」他說:「如果有十二萬五千個手環,乘上每天二十次抱怨,再乘每個月三十天,再乘上七個月,那就是……呃,是……呃,簡直是多得不得了!你想想看,有多少抱怨,從那天開始就『不見』了。」我站立片刻,想了一想,然後走回壁球場上。他進進球場,走向發球線,開始發死角球。我滿腦子想的都是他的論點。我揮了空拍,沒接到這個球。我不禁一直想著朋友說的話,最後他贏了那場比賽。這個簡單的想法,已經預防了多少抱怨、批評和閒話的發生呢?它顯然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力,而且正持續地在擴張、發展。在我擔任牧師的教會,根據工作人員估計,「不抱怨」紫手環平均每一週被索取的數量是七千個。我們已經把紫手環寄送到全球八十個國家;辦公室主任每週放在我書桌上的郵件資料夾,已經膨脹成一捆將近一吋厚的信件。學校老師告訴我,鼓勵學生察覺自己的怨言,讓教室裡的氣氛也隨之改變。各教派的教會也擁護這個構想,不只是贈送「不抱怨」手環,還開設了星期三晚間的「不抱怨課程」以及「不抱怨」主日學等。遭逢背叛、貧窮、致命疾病、裁員,甚至是天災等威脅的人們,都開始接受挑戰,試圖將抱怨從自己的生活中驅除。這樣的現象已經活躍地開展,而置身其中更是令人雀躍不已。為什麼是紫手環?二○○六年夏天,我決定在我們的教會成立「夏日讀書俱樂部」,鼓勵大家閱讀同一本書,並開課加以討論。我們想選出一本真正能發揮影響力的書,於是決定先看看自己人需要的是什麼。大家面臨的頭號挑戰似乎是金錢。不論是成雙的伴侶或單身的男女,都紛紛來找我談負債、工作不定、深感財務吃緊等問題。檢視過幾本探討這個主題的書籍之後,我們選擇了愛妲溫甘妮斯(Edwene Gaines)的《繁榮的四大心靈法則》(The Four Spiritual Laws of Prosperity)。她的書提供了清晰、簡潔、有力、重要的指引,讓人們加以遵循實踐,開始過著豐足的生活。有一百多人買了這本書,我也額外規劃了為期五週的系列課程,讓大家能更深入鑽研,分享問題、看法與洞見。當課程進入第二週,我在家裡的辦公室備課時,突然靈機一動,打電話給我們的辦公室主任瑪西雅戴爾。我把自己的想法解釋給瑪西雅聽。她很有耐心地聽完,然後嘆口氣說道:「又是星期天的新鮮小玩意兒了?」瑪西雅佯裝氣惱,其實她很喜歡在課堂上或主日學時送些小東西。我們已經給過磁鐵、書籤、相框、筆和其他能支援、強化學習成果的小飾品。瑪西雅說的「小玩意」在課程結束許久之後,仍發揮著視覺提醒的作用。「為什麼是橡膠手環?」她問。我向她解釋,甘妮斯的書就像許多其他的書一樣,也是在提醒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想要的東西之上,而不是不要的東西。「心裡想什麼,嘴裡就會跟著說出來。」瑪西雅說道,回想起已經聽過好幾百遍的概念。我說:「沒錯。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頭,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而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什麼上頭,那個東西就會擴大。所以,我們要幫助大家把抱怨從生活中驅逐,而橡膠手環將會成為很大的助力。」「你再說一次,橡膠手環要怎樣發揮效果?」瑪西雅有點猶疑地說道。「我們會給每個人一個手環,就像為『阿姆斯壯基金會』(Lance Armstrong Foundation)募款時,分發的那種「活得堅強」(LIVESTRONG)的手環,但是要換個顏色。」我說。「大約二十年前,我曾在一本書上看過,母雞要花二十一天才能孵好蛋;反諷的是,人也要經過二十一天,才能將一項新的行為培養成習慣。我們要鼓勵每個人把手環戴在手上,努力做到連續二十一天都不抱怨。如果他們發現自己在抱怨了,就要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再重新開始。」「呃……聽起來挺難的。」瑪西雅評論著。接著,她鑽漏洞地問道:「他們要是抱怨了,可以隔天再重頭來過,然後這一天乾脆就『放個假』,盡情抱怨個夠嗎?」我說:「不行。他們當下就要換手,再重新開始。這個方法的重點就是要讓我們察覺到自己在抱怨,這樣在下一次抱怨發生之前,我們才有可能先逮個正著。」電話裡那頭出現了片刻的沈默。「瑪西雅?」我說著,確認電話是不是斷線了。「我還在。」她淡淡地說。「我只是不確定大家能不能做到……見鬼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我說:「我也是。我們試試看吧。」「好吧。」她略顯憂慮地說道。「那我打電話給幾家飾品店,看看能找到什麼。手環有指定顏色嗎?」我想了一下。「沒有……妳有什麼意見呢?」我問。「紫色怎麼樣?」她說。「很別緻,而且有些人覺得紫色代表蛻變。更何況,你看黃色、橘色、粉紅色的手環到處都是,卻沒有見過紫色的。」我說:「聽起來不錯。」瑪西雅找到一家賣紫色橡膠手環的公司,手環上還刻了「SPIRIT」(精神)這個字。我們同意訂購五百個,比所需要的數量多出兩倍以上——我們哪裡知道會這樣呢?當瑪西雅告訴我手環的事,我問:「為什麼要刻『精神』?」她說:「我想,那代表的是『學校的精神』,他們什麼顏色都有賣。如果學校的代表色是橘色,就買橘色的『精神』手環;如果是紅色,就買紅色的『精神』手環。」我說:「喔,所以我們買不到那種寫著『不抱怨』的手環嗎?」她說:「買得到,可是一次只訂購五百個,成本很可觀。更何況,這只是個小東西,大部分的人一回家就直接丟到抽屜裡去了。」「那我要怎麼解釋『SPIRIT』那個字?」我大聲地提出疑問。「你就告訴大家,那是代表『改變的精神』。」瑪西雅說著,替我回答了問題。隔週的星期天,我們送出兩百五十多個手環,但我們的五百個庫存量,在禮拜結束後很快就一掃而空,因為大家也想為自己的辦公室、班級、朋友、組織和社團索取手環。當天,我除了解釋這項挑戰的規則之外,還邀請每個人發揮想像力,想像自己的生活若沒有了抱怨的「聽覺污染」,會是什麼模樣。我能感覺到室內混雜著一股興奮和慌張的氣氛。我告訴他們,我自己也會進行這項挑戰,無論花多久時間,我都要達到連續21天不抱怨的目標。「連續21天,」我強調,「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我說:「加入我的行列吧。如果要花三個月或三年,你的生命將會大幅進化、提升。如果你戴的手環因為換來換去而磨損了,我們會再給你一個。請堅持下去。」你的話語表明了你的想法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當我們抱怨的時候,是藉由話語把焦點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頭。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生活,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讓我重申一次:如果你只能從這本書中得到一項收穫,那希望你記得的就是這一句: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生活,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換句話說:「你講了什麼話,就會表現出什麼模樣。」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重點是真正拿起韁繩、引導馬匹到我們要去的地方,而不是我們不要去的地方。你的人生就是一場電影,編劇、導演、監製、演出——你猜對了,都是你自己!我們都是自製的產物。當有人問及「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時,二十世紀的激勵大師及哲學家厄爾南丁格爾(Earl Nightingale)曾發出這樣的妙語:「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可是只有成功者會這樣承認。」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如今,大家已漸漸察覺到這一點,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它敲響了改變的鈴聲,要改變世界的意識。我們的集體思維已經開始明白,我們的生活、社會、政治情勢、健康和世界的狀態,就是我們的內心思維和隨之招致的行為所展現、造成的結果。這個觀念一點兒也不新穎。今天,似乎已有相當數量的大眾對此具有完整的認識,但數以千計的偉大哲學家與導師,千年來一直在告訴我們:「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耶穌,馬太福音8:13「宇宙即變化,我們的人生由我們的想法所創造。」——羅馬皇帝奧里略(Marcus Aurelius)「諸法皆以心前導,心是主宰,諸法唯心造。」——佛陀「改變想法就能改變世界。」——心理學家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你是今天的思想所造就的模樣,也將被明天的思想牽引著向前走。」——作家詹姆士艾倫(James Allen)「我們會成為自己想像、思考的東西。」——哲學家厄爾南丁格爾(Earl Nightingale)「道德文化的最高層次,可能就是當我們能察覺自己應該控制思想之時。」——達爾文「為什麼我們就是命運的主人、靈魂的統帥呢?因為我們有控制自己思想的力量。」——孟塔培(Alfred A. Montapert)我們的話表明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人們是處於積極或消極交相表現的連續狀態中。在我的經驗裡,我從來沒有見過自以為消極的人。我所認識的人之中,當他們破壞性的思想多於建設性時,也沒有人真的會察覺到。他們的言詞可能向他人透露了負面的想法,但他們自己卻聽而不聞。他們可能經常抱怨——我也是其中之一,但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認為自己是正面、開朗、樂觀、快活的人。為了重新創造生活,控制思緒是很重要的。不抱怨的紫手環能幫助我們瞭解,自己是處於交相表現消極或積極的連續狀態。接著,當我們歷經這樣反覆交替的實際行動,一次又一次將手環從一手換到另一手時,我們就會真正開始注意到自己的言語,進而注意自己的想法。當我們注意到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就能改變,最後重新塑造出我們所選擇的生活。紫手環幫助我們設下陷阱,我們才能逮住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後釋放它,再也不讓它回來。一起打造沒有抱怨的世界!二○○六年七月的那個星期天,在遞出第一批不抱怨的紫手環給教友,邀請每一位弟兄姊妹立志設法連續21天不抱怨後,我分享了一段故事:「小時候,我經常站在湖邊,儘可能把石頭丟到最遠的水裡。水開始濺起來之後,我就看著波動的漣漪從每個方向傳出去,一直輕拍到這個小灣的每一處邊緣。我們也可以一起創造出漣漪,此時此地,在這個小教會裡,我們可以開始做一件可以觸動世界、改變世界的事。」他們猶豫的能量,開始轉化為興奮的熱忱。我說:「讓我們免費把紫手環送給每一個來索取的人。我們可以一起讓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市,成為美國第一個『不抱怨』的城市。」接著我又補了一句:「想想皇家隊今年在職棒大聯盟的表現,在我們前面,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呢。」室內一片沈寂。我發現到自己正在發出怨言,便第一次將我的手環從右手移到左手——這當然也不是最後一次。社區的居民開始聽說了紫手環的事。我們加訂了五百個,貨還沒有送到,就又送完了。我們想著要再訂一千個,卻又擔心如果手環剩下了該怎麼處置。後來我們還是下了訂單,結果這一千個手環還沒送達,又被索取一空。索取手環的請求起初有如涓流,慢慢變成了細雨、豪雨,最後就像山洪爆發。我察覺到有一件重要的事正在發展,便打電話給《堪薩斯城星報》(The Kansas City Star),問報社有哪位會對這種報導有興趣。他們將我引介給海倫葛瑞,於是我便寄給她一封電子郵件,解釋當前的狀況。就在我們送出手環時,我自己才發現,要達成這樣的轉變有多麼困難。第一天,我不停地把手環從一手換到另一手,簡直要累壞了,當時我才發覺自己一直都在抱怨。我想喊停,但教會裡的每個人都在看我。第一週結束後,我個人的最佳紀錄是一天只動了五次手環;然而到了隔天,我又回升到十二次。但我還是繼續這麼做。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愛抱怨的人,如今我卻發現其實不然。就在我努力試著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時,我同時也因為《星報》的葛瑞女士還沒有回信,而不免灰心,卻又暗自竊喜。雖然我認為這個主意不錯,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在這項實驗中有什麼過人的表現,我也不想硬著頭皮告訴她:「對,我就是呼籲每個人投入這項挑戰的牧師。」還有——「我嗎?呃,在真正嘗試了兩個禮拜後,我已經快要能維持六小時不換手了。」我還是堅持下去,結果,在將近一個月之後,我已經可以一連三天不抱怨。每個禮拜天,我的教友都會看我的手環戴在哪隻手上。我看到有些人已經把手環拿下來了,但也有很多人持續不懈,讓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最後,我寫下目標:「到九月三十一日為止,連續21天不抱怨。」這個目標,我每天早晨看三次、每天晚上再看三次。慢慢地,我開始有了進展。我發現,我在一些人身邊時可以做得很好,但和另一些人相處時卻沒辦法做到。我難過地發現,有些我視為是好朋友的人,我和他們的關係是建立在一起談論、表達各種不滿和抱怨,於是我開始迴避他們。剛開始,這樣做讓我有點罪惡感,但我卻注意到自己的手環變得穩定不動了。更重要的是,我發現自己也開始比較快樂了。一個多月後,《星報》的葛瑞女士發電子郵件給我,說她之前都在休假。她說她覺得這個主意很有意思,想寫一篇文章報導我們的「不抱怨手環」。當她正在撰稿時,我也終於完成21天的挑戰。因此,當她的第一篇報導問世時,我是唯一做到的人。我再度向教會的委員會確認,可以免費贈送手環給所有想要的人。「我們可以幫助喚起全世界的覺知。」這是我們一致的意見。而我們幾乎沒想到,其他報紙會從《星報》上挑中這篇報導。幾週內,我們接到索取手環的請求,數量將近九千個。我們把供應商的所有紫手環都買下來,還追加了更多訂單。志工們進一步將我們的網站自動化,可以直接處理索取手環的請求,同時還設計了我們這個工作團隊的專屬標籤,可以在包裝手環時黏貼使用。我們申請到了「TheComplaintFreeChurch.org」這個網址,還有更多報社也報導了這個活動,隨後電視台也加入了。這個想法的規模已形擴大,不再只限於堪薩斯教會而已。一個天主教的主教轄區索取了兩千個手環,送給教會和學校的每一個人。我們開始從澳洲、比利時、南非等地接到索取手環的請求。這已經真正成為一種全球化現象了。我們察覺到這個「池裡漣漪」的點子,真的開始在全球醞釀、擴展,於是便耗資架設了「AcomplaintFreeWorld.org」的網站。在此同時,我們也建立起一個資料輸入團隊、一個執行團隊、一個補給團隊,和一個運輸團隊,成員悉數都是由志工組成。在見報一百多次、上過《今日秀》(The Today Show)和真正全國聯播的《歐普拉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這兩個電視節目之後,參與這個活動的人次已超過百萬人,而且全球都在快速成長!當我和《歐普拉秀》的副製作人面談時,她曾問我這個活動的目標是什麼。我說:「轉化我們這個世界的意識。」她看著我,露出同理的微笑。「這是個很大的夢想,您不覺得嗎?」我回敬她一個笑容,然後說:「算一下數學吧。」當我寫到這裡時,已經有八十多個國家,近六百萬人,來向我們索取紫手環,每天的索取數目則是將近上千個;一般人平均要花四到八個月,才能成功做到21天不抱怨。將手環的數量與大多數人抱怨的次數相乘,這個世界的人們已經開始覺醒,有了全新的體認。有多少抱怨,因為這個簡單的想法而平息下來了?和幾個月前相比,家庭、學校、職場、教會、體育團隊、醫院、監獄、警察局、消防局、診所、軍隊和政府機關,是不是也變得積極、快樂多了呢?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這些團體裡都有人戴著紫手環,竭盡全力地用積極的態度來選擇、形塑他們的措辭和用語。改變世界?這件事情正在進行中。有兩件事,大多數人應該都會同意:1.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怨言。2. 世界的現況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模樣。在我看來,這兩者互為關連。我們把焦點鎖定在不對勁的事情上,而不是將視野聚焦於健康、快樂與和諧的世界。如今,你也有份了。你會拿起這本書,並非偶然。你已經回應了靈魂的召喚,不再是製造問題的一份子,而是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只要成為積極改變的榜樣,你就能改變世界。接受這項挑戰、並且持續不懈,無論花多久時間都要挑戰成功,你將為我們的孩子點亮光明的未來。你可以在人類之中成為一個療癒的細胞。前幾天,我去看了皇家隊的比賽,有一群球迷熱切地想要帶動全場玩起波浪舞。波浪舞熱烈地展開,大家從座位上躍起,高舉雙手,使勁發出「呼」的一聲,歡呼聲繞著棒球場一波波地傳遞,但是到了某個區段後,就開始後繼無力,坐在那一區的球迷不知為何而無心接續,波浪舞便停止了,浪潮就這樣消退了。轉化人類意識的波浪舞已經朝你綿延過來了。你可以讓它繼續下去。你可以幫忙創造一個沒有抱怨的世界。為你身邊的人們而做。為你的國家而做。為了這是邁向世界和平的第一個有力步驟而做。為你的孩子以及他們未出世的孩子而做。但最重要的是,為你自己而做。為自己做這種事?那不是很自私嗎?不會的。為自己做些事、讓自己得到益處,這沒有什麼不對。當你成為更快樂的人,就會提升這個世界整體的快樂程度。你會傳送出樂觀和希望的震波,和其他理念相似的人互相共鳴。你會創造無比的期待,讓所有人的未來更美好。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經寫過,我們絕不該「懷疑一小群深思熟慮、忠誠堅持的公民可以改變世界。事實上,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漣漪正一波波持續擴散著。對了,順便提一下:瑪西雅也成功了喔。

0-2 【內容試讀】Part 1:我怨故我在

人們發明語言來滿足自己深切的抱怨需求。——美國演員莉莉湯琳做到不抱怨的四個步驟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經過四個階段,才能養成實行的能力。要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就要歷經這每一個階段,而且很抱歉,一步都不能省。你不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達到永續的改變。有些階段會比其他階段費時更久,每個人的經驗各有不同。你可能飛也似地越過一個階段,卻卡在另一個階段許久,但只要堅持下去,你就能掌握這種技巧。---------------------------------------------------------------------------------------------------------------------------------◆真誠的分享:我還以為我很樂觀!我和大多數挑戰「不抱怨運動」的人一樣,很快就發現自己在日常互動中究竟說了多少抱怨的字眼。我第一次真正聽到,自己對工作發洩怒氣,對疼痛和痛苦發牢騷,對政治及世界局勢唉聲嘆氣,又對天氣抱怨連連。發現自己使用了多少含有負面能量的字眼,簡直讓我震驚——我本來還以為自己是樂觀的人呢!—— 密蘇里州堪薩斯市,馬提波因特---------------------------------------------------------------------------------------------------------------------------------養成能力的四個階段是:1.無意識的無能2.有意識的無能3.有意識的有能4.無意識的有能湯瑪斯葛瑞(Thomas Gray)在〈論伊通學院的願景〉中告訴我們一句格言:「無知就是福。」要成為不抱怨的人時,你會在「無知」的福氣中,開始穿越轉化的亂流,獲得真正的福樂。目前,你還處於「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無能;你不明白(沒有意識)自己的抱怨有多少(因此而無能)。「無意識的無能」和養成強大能力的階段一樣,都是一種存在的狀態。每個人都是從這裡開始的。在「無意識的無能」階段裡,你具備純粹的潛力,準備創造偉大的作為。只要你願意按部就班、往前推展,一步步走下去,就有振奮人心的新遠景,等著你去探索。很多人都是習慣去注意傷害而喊「痛」。你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這是行動上的「吸引力法則」。當你歷經這些階段,當你揚棄抱怨,當你不再去注意傷害而喊「痛」時,你的人生就會像美麗的春花般綻放。我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我永遠都不能抱怨了嗎……永遠!?」我是這麼回答的:「你當然可以抱怨。」我這樣說有兩個原因:1.我不是要來告訴你或誰該怎麼辦。如果我是這種心態,我就會想辦法改變你,這代表我是把焦點放在我不喜歡的那個你身上。我是在表達對你的不滿,而且以此推論,我還會抱怨。所以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那是你的選擇。2.有時候,抱怨也言之有理。現在,趁你還沒發現自己在第二點上有漏洞之前,先想想「有時候」這三個字,同時記得我和很多人一樣,已經接連三週——就是連續二十一天,或五百零四個小時——完全沒有抱怨。沒有抱怨——零、無,一點都沒有。講到抱怨,「有時候」代表「不是很常見」。抱怨應該不常發生;批評和八卦則永遠不該出現。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正當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聽覺污染」,有害於我們的幸福與美滿。自我檢視一下:當你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時,背後的原因嚴重嗎?你經常抱怨嗎?你已經一個月或是更久沒有抱怨了嗎?如果你一個月抱怨一次以上,那麼你可能已陷入慣性的抱怨狀態,這樣對你並沒有好處,因為你就是在注意傷害而喊「痛」。你抱怨的事真有那麼嚴重嗎?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能掌控自己的思想、開始按照自己的規劃過生活,你就需要非常高的門檻,才能容許自己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下次你要抱怨時,就先問問自己,那件事有沒有像幾年前我所發生的事一樣嚴重。當時我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備課。我們家正位於馬路的急彎處,駕駛人在這裡要放慢速度,行駛過彎道;過了我們家兩百碼之後,市區道路就變成郡立高速公路,時速從二十哩升高為五十五哩。因此,我們等於是住在加速/減速的車道上,若非路上的那條彎道,我們家就會變成非常危險的地方。那是個溫暖的春日午後,蕾絲窗簾在開敞的窗邊隨著微風輕輕飄動。忽然間,我聽到奇怪的聲音。迸地一聲巨響,緊接著出現了尖叫聲。那不是人的尖叫聲,而是動物。每隻動物都有獨特的聲音,就像每個人一樣,而我對這個聲音很熟悉。那是我們的長毛黃金獵犬金吉爾。通常,我們沒想過狗會尖叫。可能是吠叫、嚎叫、哀叫——沒錯,都是這樣,而尖叫是我們鮮少聽到的。但此刻金吉爾就是在尖叫。她被車撞了,就在我窗外不到二十呎處,躺在路邊痛得尖聲叫喊。我大喊一聲,跑過客廳到前門外,我的太太桂兒和女兒莉亞跟在後面。莉亞當時才六歲。我們靠近金吉爾時,看出她傷得很重。她試圖用前腿站起來,但後腿卻似乎幫不上忙。她一次又一次地痛苦嚎叫著。鄰居們紛紛走出家門來探視騷動發生的緣由。莉亞只是一直叫著她的名字:「金吉爾……金吉爾……」眼淚從她的臉頰流下來,浸濕了衣服。我四處尋找撞傷金吉爾的司機,卻不見半個人影。後來我抬頭望向劃分市區道路與郡立高速公路的山坡,看見一輛卡車,正牽引著一輛拖車,就要爬上山坡頂,同時加速超過五十五哩。儘管我們的狗痛苦地躺在那裡,我的太太愕然站著,我的女兒哭得可憐,我滿腦子想的,都是要去找那個撞到金吉爾的人當面算帳。「怎麼會有人做出這種事,還開車跑了?」我心想,「他才剛上彎道……他當然有看到金吉爾……他當然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把陷入痛苦與混亂的家人丟下,跳上車子衝出停車道,揚起一片沙塵與碎石,沿路飆到時速六十、七十五、八十三哩,就是要追上那個撞了莉亞的狗,又揚長而去不敢面對我們的人。我在顛簸的路面上疾馳著,開始覺得車子彷彿就要駛離了路面。那一刻,我稍微平靜了下來,想起如果我在開車時喪命,對桂兒和莉亞而言,可就要比金吉爾受傷更難以平撫了。在我和那個駕駛人的距離慢慢拉近時,我也把車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那人轉進了停車道,還沒有發現我在後面追趕,他穿著邋遢的襯衫和油膩膩的牛仔褲下了卡車。我在他身後打滑停住,從車裡跳出來尖叫:「你撞到我的狗了!!!」那人轉身看著我,一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的樣子。我一股血氣衝上耳朵,不確定他是不是真的說了:「我知道我撞到你的狗……不然你想怎樣?」與現實世界恢復連線之後,我吼了回去:「什麼?你說什麼?」他微笑著,彷彿在糾正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孩子,又字正腔圓、慢條斯理地說了一次:「我知道我撞到你的狗了……你究竟想怎樣?」我氣得火冒三丈,心裡一直浮現莉亞在後照鏡裡,站在金吉爾旁邊哭泣的模樣。我大喊:「把手舉起來。」他說:「什麼?」我再說一次:「把手舉起來,看招……我要宰了你!」片刻之前,當我怒氣沖沖地要追捕這個傢伙時,及時的理性讓我不至於因為開快車而送命。但現在他把我親愛的狗撞成重傷,竟然還講出這種目中無人的話,已經讓我所有的理性消散殆盡。我長大後從來沒有打過架,我不相信打架能解決事情。我也不曉得自己知不知道怎麼打架。但是我想揍死這個人。那一刻,我才不管自己會不會坐牢。「我不跟你打。」他說。「這位先生,你如果打我,那就是傷害罪。」我舉起手臂,拳頭緊緊握著,就像顆堅硬的鑽石,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裡。我說:「動手!」他說:「我不要,先生。」一邊露出僅存的幾顆牙微笑著。「我才不幹這種事。」他轉身慢慢走開。我站在那裡發抖,怒氣毒害著我的血液。我不記得後來開車回到家人身邊。我不記得把金吉爾抱起來去看獸醫。我只記得她在我最後一次抱著她時她身上的味道,還有獸醫用針筒結束她的苦難時,她輕聲哀嚎的模樣。我反覆問著自己:「怎麼會有人做出這種事?」後來那幾天,每當我努力想入睡時,那人滿口破牙的笑容卻仍然揮之不去。他那句「不然你想怎樣?」又在我耳邊響起。我在腦海裡清楚地看見,如果我們打起來,我會怎麼對付他。在我的想像中,我是消滅邪惡壞蛋的超級英雄。有時候,我會想像自己正拿著球棒或其他武器,狠狠地傷害他,就像他傷害我、我的妻子、我的女兒和金吉爾一樣。接連難以入眠的第三個晚上,我起身開始寫日記。在宣洩了近一小時哀傷、痛苦和不滿的怨言後,我寫下了令人訝異的字句:「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這一點都不像我會說的話啊,我不禁納悶地大喊:「什麼?」我又寫了一遍:「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我往後一靠,坐在椅子上思索,聆聽春天的雨蛙和蟋蟀頌讚迷人的夜晚。「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這句話怎麼可能適用在這個人身上?」當我進一步思索時,便開始明白了。可以這樣輕易地傷害一個家庭所珍愛的寵物,一定不像我們一樣瞭解同伴動物的愛。可以在年幼的孩子淚眼汪汪時驅車離開,就不可能知道小朋友的愛。不能為刺傷一家人的心而道歉,他自己的心一定也被刺傷過很多很多次。這個人才是這個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沒有錯,他表現得跟壞蛋一樣,但這是源自於他內心的深切苦痛。我坐了很久,讓這一切沉澱、銘刻在心。每當我開始對他和他所造成的痛苦感到氣憤,我就想起這個人每天必然會領受的痛苦。沒多久,我便熄燈上床,沈沈入睡了。抱怨就好像口臭……抱怨就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在這次的經驗中,我感受到哀傷。五年前,金吉爾出現在我們南卡羅萊納鄉間的家中。好幾隻狗來過我們家不想走,但我們的另一隻狗吉勃遜卻把牠們都趕跑了。不知道為什麼,他讓金吉爾留了下來。金吉爾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從她的舉止行為之間,我們認定她來這裡之前,曾經受到虐待。而且她特別會提防我,所以說不定是哪個男人傷害了她。大約一年後,她開始試著信任我;接下來幾年,她則成了我真正的朋友。她走了,讓我深深感到哀傷。我當然也覺得痛苦,真切的感情痛楚折磨著我的靈魂。有孩子的人都懂:我們寧願自己承擔心痛,也不願自己的孩子受苦。而我的小女兒莉亞所經歷的情緒衝擊,又使我痛苦倍增。我也深感不滿。我為自己沒有痛打那個人而懊惱,也為了原先竟想以暴制暴而良心不安。我為自己從他身邊走開感到羞恥,卻也為了拚命追趕他感到慚愧。哀傷。痛苦。不滿。當這個人撞到金吉爾時,我感受到這種種的情緒,並且一一表達出來,這些都是恰當的反應。在你的人生中,有時候可能也會經歷同樣困難的情境,幸運的是這類的創傷事件很罕見。以此類推,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應該也很少發生。但是,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抱怨都不是源自於這麼深切的痛苦經驗。相反地,我們就像喬沃許(Joe Walsh)的歌曲〈人生一直都很好〉(Life』s Been Good)所描寫的──我們不該抱怨,但有時還是會抱怨。事情並沒有真的糟到要理直氣壯地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但抱怨就是我們毫不抵抗而自然出現的預設反應。我們就是會抱怨。無知就是福。在你開始自我追蹤,要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之前,你可能幸福地未曾意識到自己的抱怨有多少,以及這些抱怨在生活中造成的殺傷力。對許多人而言,對天氣、配偶、工作、身體、朋友、職業、經濟、其他駕駛人、國家,或心裡想的大小事件發發牢騷,是每一天都會重複幾十次的事,然而,卻鮮少有人明白,自己抱怨的有多少。話是從我們的嘴裡說出來,所以耳朵一定聽得到,但不知是什麼緣故,我們不會把這些話語認定是怨言。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你的抱怨很可能比自己認定的次數要多得多。而如今,既然你已經接受21的挑戰,要擺脫抱怨,你就開始注意到這一點了。當你開始把手環從一手移到另一手,才會明白自己有多常「kvetch」(意第緒語的「抱怨」——我不是猶太人,但我真喜歡這個字。)一直到現在,老實說,你可能講過你不會抱怨——或不常抱怨。很顯然地,你認為自己只有在事情著實很惱人時,才會抱怨。下次當你想為自己的抱怨辯解時,先想想金吉爾的事件,然後捫心自問,你的這次經歷是否真那麼糟糕,再下定決心,實踐不抱怨的承諾。關鍵就在於不要放棄每個成功做到21天不抱怨的優勝者都對我說過:「不容易,但是很值得。」凡是有價值的事都是得來不易。這個行動簡單嗎?很簡單。但「容易」通常和成功者沾不上邊。我這樣說不是要嚇唬你,而是要激勵你。如果你覺得要成為不抱怨的人(監測並改變自己的措辭)很難,那不代表你做不到,也不代表你有什麼毛病。歐德森(M. H. Alderson)說:「如果一開始你沒有成功,就代表你和平常人都一樣。」如果你正在抱怨,這就是你應處的位置。現在你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了,就能開始將抱怨從生活中驅除。你辦得到的。我一天抱怨幾十次,我都辦到了。關鍵就在於不要放棄。我的教會裡有個很棒的姊妹仍戴著我們第一批贈送的紫手環,那隻手環已經磨損泛灰了,但她最近告訴我:「他們可能會把我和這個東西一起埋了,但是我不放棄。」這份承諾就是需要這種決心來實踐。好消息是:即使你尚未做到21天不抱怨,你也會發現自己的內在焦點已經轉移,你也變得更快樂了。下面是我收到的一封電子郵件:---------------------------------------------------------------------------------------------------------------------------------◆真誠的分享:無怨的人生最快樂您好:我和成千上萬的人一樣,已經開始轉移自己的焦點。在等手環來的時候,我就開始先把橡皮筋戴在手上,讓我察覺自己在做什麼。我已經戴了大約一個星期,現在我幾乎不抱怨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我覺得快樂多了!更別提我身邊的人會有多快樂(例如我先生)!我想改善抱怨的習慣已經很久了,而這個手環活動就是驅使我改變行為的動力。許多人都在談論這個手環的相關話題及其背負的使命,這項使命已形成龐大的漣漪效應,許多人至少都開始想到自己有多常抱怨,也許還決定要改變行為。愈來愈多人聽說這個想法,這項運動就可能產生長遠、廣泛的效果。完成任務要比實際拿到手環重要多了!想到就覺得很讚!——馬里蘭州洛克維爾市,珍妮雷里---------------------------------------------------------------------------------------------------------------------------------眾人景仰的電台播音員保羅哈維(Paul Harvey)曾說:「我希望有一天能達到這個世界所認定的成功,這樣如果有人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就會告訴他們:『我爬起來的次數比跌倒的次數還多。』」正如所有值得完成的事,你必須一路跌跌撞撞,才能締造成功,如果你開始挑戰時的狀況,就和多數人一樣,那麼你可能得不斷把手環換來換去,換到手也酸了、心也煩了。我移動手環的次數就多到把三個手環都弄斷了,才完成21天不抱怨的目標。如果你也把手環弄斷了,就上我們的網站「www.AComplaintFreeWorld.org」,再索取一個。但如果你堅持下去,有一天,當你昏昏沈沈躺在床上快睡著時,你一眼瞥到手腕,就會第一次發現,在多日、連月、甚至經年以後,你的紫手環終於和當天早上起床時一樣,還戴在同一隻手上。你會想:「我今天一定有抱怨,只是我沒有抓到。」但當你在心裡清算一次,你就明白你成功了。你真的一整天都沒有抱怨!總會有那麼一天的,你一定能辦到。當你展開這種轉變時,代表你很幸運,因為即使我事先警告這項挑戰會很困難,你仍然具備一項心理優勢,來驅策你達成目標,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達客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當一個人嘗試新的東西,無論是滑雪、雜耍、吹長笛、冥想、寫書、騎馬、繪畫或任何事,人性中都有一部分會認為精通這項技藝很簡單。「達客效應」的名稱是出自康乃爾大學的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與大衛達寧(David Dunning),他們針對嘗試學習新技能的人們展開研究,結果並發表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文中這樣陳述著:「無知要比知識更容易造就自信。」換句話說,你沒有意識到做某件事會很難,所以就會試試看。你心想:「這會很簡單。」所以就開始了,而開始行動就是最難的部分。如果沒有「達客效應」,當我們知道,實際上要花多少工夫才能精通一項技藝,或許在開始之前就會先放棄了。內人桂兒對於這件事提出很好的結論,有人問她:「學騎馬最好的方式是什麼?」桂兒總是回答:「花時間坐在馬鞍上……花時間坐在馬鞍上。」花時間坐在馬鞍上。戴紫手環(或橡皮筋,還是在口袋裡放錢幣、或使用其他自我監控的工具),然後換手。每抱怨一次就換手。儘管似乎很難、很糗、很灰心,也要換手。即使在成功了十天之後又抱怨,也要換手。一次又一次從頭開始。即使周圍其他人都放棄了,也要堅持下去。即使周圍其他人都成功了,而你個人到目前為止的最佳紀錄是兩天,也要堅持下去。堅持下去……花時間坐在馬鞍上……花時間坐在馬鞍上。當心陷入「抱怨輪迴」有個老故事是這麼說的——兩個建築工人坐下來一起吃午餐,其中一個打開便當盒就抱怨:「噁!肉捲三明治……我討厭肉捲三明治。」他的朋友什麼話也沒說。隔天兩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樣地,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往裡面看,這次他更火大了,說:「怎麼又是肉捲三明治?我痛恨肉捲三明治。我討厭肉捲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保持沈默。第三天,兩人正準備吃午餐,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大叫起來:「我受夠了!!日復一日都是一樣的東西!每個有福的日子都是吃肉捲三明治!我要吃別的東西!」他的朋友想幫點忙,便問他:「你為什麼不乾脆叫你太太幫你做點別的?」第一個人滿臉疑惑,答道:「你在講什麼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厭倦了肉捲三明治嗎?那麼你也是每天自己做午餐。改變自己說的話。不要再抱怨。改變你的用語,改變你的思維,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當耶穌說:「尋找就必尋見」時,那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你所尋找的,你一定會找到。當你抱怨時,你就是用不可思議的念力在尋找你自己說不要、卻仍然吸引過來的東西。然後你抱怨這些新事物,又引來更多你不要的東西。你陷入了「抱怨輪迴」,這樣的現象將在未來自行實現——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就這樣一直反覆延續下去,永無休止。卡繆在《異鄉人》裡寫道:「仰望灰暗的天空,閃爍著星座與星辰,頭一回,我的心向宇宙善意的冷漠敞開。」宇宙是善意的冷漠。宇宙,或神,或靈,或無論你如何稱呼,都是善意(好)的,卻也是冷漠(不在乎)的。宇宙不在乎你是否用話語呈現思維的力量,為自己呼求愛、健康、快樂、豐盛、平安,或為自己引來痛楚、苦難、悲慘、孤單、貧窮。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指明了我們的想法。當我們用消弭抱怨來控制言語時,我們就能主動創造生活,引來我們渴望的結果。

0-4 【內容試讀】Part 4:臻入化境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新約聖經》〈腓立比書2:14〉讓心中的抱怨工廠關門大吉所謂的「盲眼魚」有好幾個品種,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美國密西西比三角洲一帶的石灰岩洞穴區找到。成年的盲眼魚身長五吋,幾乎沒有什麼色澤。除了皮色蒼白之外,也只有一個品種是有眼睛的。科學家推測,可能是多年前陸塊或水道發生變化,使牠們只能受困於洞穴中生存。由於完全被黑暗包圍,什麼也看不見,這些魚逐漸適應了洞穴的環境,如今則在全然的黑暗中興盛繁衍。經過世代的繁衍,盲眼魚身上能保護魚皮不受日曬的色澤已不復見,因為再也派不上用場了。同樣地,盲眼魚也不必靠眼睛來生成魚苗。在沒有光線照射、也不需要視力看東西的情況下,盲眼魚的身體因應其生存環境的特性,也不再生成色澤或眼睛了。---------------------------------------------------------------------------------------------------------------------------------◆真誠的分享: 復原之路上的無怨勇士四年前,我那做警察的二十三歲長子,在開車時發生腦出血的意外。細節在此不多描述,總之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但在這條路上,我們全家一直以信靠上帝及無條件的愛來面對。班正在復原當中(所有的醫生都說他熬不過來),也心平氣和地接受自己的殘疾——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項要修習的功課。而神的恩典也在他心中滿溢而滋長著。班有輕微的失語症,右半身失去行動能力,有些反應也比較遲緩,但他持續在進步著——而且他從不怨天尤人。這就是我們需要手環的原因。如果班可以無怨無艾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我們其他人當然也行。我希望那些在復原之路上幫助過班的人,都能夠拿到手環。非常感謝您,同時要祝您幸運,能順利完成使命,您和貴教會已經造成了莫大的影響力!—— 康乃迪克州史東寧頓市,諾琳凱波---------------------------------------------------------------------------------------------------------------------------------在你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努力做個不抱怨的人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改變了。正如盲眼魚在世代繁衍之後,沒有用處的器官和功能就會退化、消失,你也將發現,自己的心靈不會再製造那些你曾習以為常的愁苦洪流了。因為你不說,讓怨言無處竄流,你心中的抱怨工廠也就關門大吉了。你已經旋緊拴塞,水井也乾涸了。藉由改變自己的言語,你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對你來說,你已經可以「無意識」(毫無所覺)地達到「有能」(不抱怨)狀態;你已經脫胎換骨了,也變成一個更快樂的人。在我們推行「不抱怨」計畫之初,就決定要授予「快樂證書」,給所有連續21天不抱怨的成功者。我們選擇頒發「快樂證書」,而非「不抱怨證書」,是因為我們知道,減少抱怨對於一個人的意識與認知將造成強而有力的影響。不抱怨不僅會改變我們的行為,還會改變我們的心靈和生活。一旦你挑戰成功了,請上我們的網站:www.AComplaintFreeWorld.crg,我們會很樂意寄發證書給你,慶祝你的轉化重生。為小事感恩,為生命喝採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這個「後21天」階段,你不再是注意傷害而喊「痛」,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你想要的東西上。你也開始注意到,不只是你自己更快樂了,連周遭的人們似乎也是這樣。你會吸引那些樂觀向上的人們,你的積極天性將激勵身邊的人進入更崇高的精神與情緒層次。以甘地的論點來說,你本身就是你希望在世界上看到的改變與轉化。當一切進展順利時,你的立即反應是「當然會這樣!」;當困難出現時,你不會對其他人提起,讓它有擴散的機會,而是開始尋找其中隱含的祝福。而且你尋找,就必尋見。你還會注意到另一件事,那就是當周遭的人開始抱怨,你竟然會覺得很不舒服,彷彿有一股非常難聞的氣味突然飄進室內。因為你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檢視自己、對抗抱怨,所以當你聽見怨言從別人口中吐露時,就好比在神聖的寧靜時刻裡出現了嘈雜的鐃鈸聲。然而,即使旁人的牢騷聽來很不順耳,你也覺得沒有必要指正對方,而只是觀察著這樣的現象。因為你既不批評、也不抱怨,對方也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辯解,於是抱怨很快就會止息了。你會開始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以我自己而言,我還記得曾經這樣想過:「要是我最後一次梳頭時,就知道這是最後一次有機會梳頭了,我就更能享受這段時光了。」(如果你不懂,請看看我在本書摺口上的照片吧。)當你穩定地處於「有意識的有能」狀態,你心中的預設立場就會是欣賞和感恩。你仍然有自己渴求的目標,而且這樣很好。現在,帶著新發現的正面能量,你仍然渴求的目標會在你心中具體成形,而且你會明白,就算是現在,這個目標也正朝著你移動前來。你的財務狀況也可能跟著改善。錢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只是一些代表價值的紙張與硬幣。當你更加看重你自己和你的世界,你就會展現某種影響力,也為自己招攬更寬廣的財源。大家會想給予或提供你一些以往你可能要付費購買的東西。我認識的一個人,就接受了好幾種免費的專業服務,因為提供這些服務的人們喜歡他、也想要支持他。同樣的事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而關鍵秘訣就是要認真看待任何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並且時時感恩。如果有人為你扶住門、或好心要幫你提東西,都要當成是這個宇宙豐盛的祝福,而如此一來,你也會引來更多祝福。做個積極、快樂的工作者和積極、快樂的人相處,自然是很開心的事。既然你就是這樣的人,另一種改善你財務狀況的管道,可能就是加薪或工作保障。在職場上,我們是憑著做事的能力或締造的作為來支領薪水;我們的所得多寡,大多取決於本身專業才能的高低。然而,一個在辦公室裡散播陽光和喜樂的人,則具有黃金般貴重的身價。我知道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的一家企業,有位接待人員名叫瑪莎,她有著我所見過最開朗、最燦爛、也最真誠的微笑。她總是不吝讚美、真誠喜悅,願意為任何人做任何事。在辦公室裡,你時時可以感覺到她的存在,而每個人也都發現,自己因為瑪莎而變得更愉快、也更有生產力了。前一陣子,我順道路過這家公司去探訪朋友,卻感覺這裡有點不一樣了。好像有人用了比較暗的顏色粉刷牆壁,或是照明出了什麼問題——這是我站在接待區時的感覺。後來我才發覺瑪莎不見了。「瑪莎呢?」我問道。有人說:「她被挖角了,薪水是我們這邊的兩倍多。」她四處張望了一會兒,才又追加一句:「那家公司賺到了。」瑪莎快樂昂揚的性格所散發的熱力,影響了這家公司的每個人;而她的離職,則使全體員工的快樂程度和生產力都降低了。業務員說,當瑪莎不在場接電話時,客戶的抱怨不僅增加了,也變得更為激烈。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在思維的外顯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不只是人,連動物也是如此。我在寫這段內容時,我們家的兩隻狗正激動地對著駛入社區的UPS快遞卡車吠叫。他們之所以吠叫,不是要阻止那位快遞司機把車停在我們家門口,而是希望他會停在這裡。這位快遞司機不像其他怕狗、或不想理狗的快遞外務,他決定要記住這條路上每隻狗的名字,甚至還帶零食給牠們吃。這聽起來可能很蠢,但我們家的狗真的好愛這位司機。這位司機的用意很單純,就是想要做個快樂而能提供幫助的人。比起UPS播放了上千次,問著「棕衣人能為您做些什麼?」的電視廣告,這位外務的貼心服務,更能博取我們對這家快遞公司的好感。如果他有志於管理工作,可以想見,這位外務有一天將成為UPS的領導者。我們都希望身邊圍繞著能讓每一天都不同凡響的人們,而這些人也最有可能在未來獲得晉升。將不抱怨的美德傳承下去成為不抱怨的人,還能獲得另一份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你在當下和未來對家人造成的影響力。無論是好是壞,我們通常都會拿身邊的人做為自己的榜樣。之前我們也曾討論過,我們會被他人的能量曳引,特別是我們認定的權威人物,例如父母。我還記得我爸爸在廚房忙碌的模樣。他每次做菜,都會拿一條擦碗盤的抹布掛在左肩上,而且稱它為「左肩烹飪巾」。他總是掛著這條烹飪巾,這樣要從爐子上端起熱食、或是要擦掉手上的東西時,就能派上用場。現在,只要我進廚房做菜,你也會看到我掛著自己的「左肩烹飪巾」,而且絕不會在右肩上,一定是在左肩。爸爸以前這樣掛,現在我也這樣掛。或許我爸爸也是看他爸爸這樣做,就跟著掛起來了——誰曉得呢?我只知道,這是我從他身上學來的習慣。他從來不曾刻意把這獨特的作風灌輸給我,但他的身教確實發揮了效果。而我也明白,無論有意還是無心,我隨時隨地都在對莉亞進行傳承。我發現,在我們還未採取不抱怨的生活型態之前,我都在教導莉亞——全家人的晚餐時間,就是抱怨和八卦時間。我做了她的壞榜樣,而一般人也都是如此。而現在,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們在晚餐桌上談的盡是喜樂的福分和光明的遠景。這才是我想傳承給她的,而她也將以身作則教給她的孩子,世世代代綿延下去。把全家團聚的時間變成一段歡欣、快樂的時光,而不是在抱怨當天是如何諸事不順。我確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因為我們不是每天都在尋求(也因而找到了)負面的事件或遭遇,以確保當天晚餐時有話題可聊。身為一個不抱怨的人,你也可以花更少的心力,就招致更多你想要的東西。還記得我們教會裡那位帶來一堆抱怨清單的姊妹嗎?在我處理過幾張清單之後,我才明白,無論我做了多少,她都能挑出更多的毛病。不知不覺地,我打從心底強烈地抗拒,不想去做她要求的任何事,而且也開始討厭她,因為我們怎麼做她似乎都不滿意。她提出的建議即使再好,我們也束之高閣,因為我覺得要是用了,只是惹來更多抱怨和批評。當我不再理會她,而且拒絕討論她對教會的不滿和責難,她就不再把抱怨清單拿給我了。好笑的是:當她停止這樣的行為,她先前提出的每個建議,我們幾乎都慢慢開始採用了。不是因為她抱怨,而是她停止抱怨了,我們才採納她的建議。我們會做這樣的改變,是因為我們覺得這些改變合情合理。但之前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們卻連考慮都沒有,就把這些建議擱置一旁,因為我們對她的要求有著負面的反應——我們覺得被攻擊了,於是以忽略她的要求來作為回應。現在,你是個更積極的人,會談論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達到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穫,遠勝過自己夢想所及。給它一點時間,同時仔細觀察,這一切就會發生。不要讓抱怨操控你、支配你「那我所強烈關注的社會議題呢?」常有人這樣問我,「如果我不抱怨,要怎樣才能造成積極的改變呢?」再重申一次,改變源自於不滿。只要有人和你一樣,發現事情的現況與理想的狀態之間有所落差,改變就會發生。不滿只是開端,卻不能成為結果。如果你抱怨某種狀況,你或許可以吸引其他人跟著你嘀咕、抱怨,卻發揮不了多少作用。然而,如果你能開始描繪挑戰不復存在、落差已經填補、問題也獲得解決的光明願景,你就可以振奮人心,促使人們做出積極、正面的改變。 在《靈魂的座位》(The Seat of the Soul)一書中,暢銷作家蓋瑞祖卡夫(Gary Zukav)寫道:「抱怨是一種操控的形式。」我有個朋友是另一個教派的牧師,他所屬的教會找來了一位顧問,要幫助他擴展教會。顧問說道:「找到他們害怕的東西,用那個東西讓他們生氣,他們就會對別人抱怨這種狀況。這樣會讓他們團結一致,找更多人進來。」這套方法似乎有違我朋友正直的人格,他認為自己的教會應該是幫助有需要的人,而非去激怒一群暴民。他打電話給另一位牧師同事,詢問這種恐懼和憤怒的技法,在他的教會裡實行成效如何,另一位牧師說:「非常好。帶來了好多新朋友。問題是,他們是一群驚惶又憤怒的人,一天到晚都在抱怨——現在我已經被他們整得焦頭爛額了。」後來,我的朋友辭去了這所教會的資深牧師職位,成為醫院的牧師。他現在活得很正直、也很快樂。前幾天晚上,我和家人在看勞勃普林斯頓(Robert Preston)主演的經典電影《音樂人》(The Music Man)。在片中,普林斯頓飾演肆無忌憚,講話有如連珠砲的推銷員——哈洛希爾教授,負責兜售樂團用的樂器。他來到愛荷華州的大河市,向他的老友——由巴帝漢基特(Buddy Hackett)飾演——問道:「這城裡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用來激怒大家?」漢基特告訴他城裡剛送來了第一張撞球桌,普林斯頓便開始張揚,玩撞球會徹底敗壞道德,使全鎮陷入恐慌。當然,要解決撞球遊戲所招致的「道德敗壞」和「集體歇斯底里」問題,就是讓年輕人全都加入樂團。希爾教授將樂器和制服賣給每個人,而扭轉了頹勢。他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搧動抱怨的焰火,操控了城裡的人民。祖卡夫說得很正確。抱怨是在操控你的能量。既然你現在已經是個不抱怨的人,當有人想使用負面的言語來試圖操控你時,你就會警覺到,而且設立安全的界限來保護自己。當你聽到這樣的言論時,你知道那是抱怨——而只要是抱怨,就和麻煩脫不了關係。處理你的感覺,但不要試圖解釋問題有人會說:「可是有些精神科醫師相信,抱怨是健康的。」我說過,偶爾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的確合情合理。向實際幫得上忙的人表達自己的哀傷、痛苦或不滿,確實是健康的——只要你的做法,是去設定未來期望的結果,而不是拿過去的往事攻擊人就好。和心理學家或其他諮詢人員談論生命中的挑戰與困難,以藉此度過這些難關,也可能是健康的做法。好的心理學家能賦予這些事件意義,並針對未來的理想生活提供希望和建設性的典範。然而對朋友抱怨——通常被稱為「發洩」,可能只是讓自己放縱負面情緒的藉口,將為我們招致愈來愈多的問題。更別說是和態度消極的人們為伍,更容易近墨者黑。有時候,我們都需要「處理」生活中發生的事件,才更能掌握當前面臨的處境。「處理」和「抱怨」是不同的兩回事。「處理」是分享你對已經發生的事件有何感受,而不是去重塑這些事件。如果老闆對你大吼大叫,你可能想和另一半談論這個經驗,分享自己的感受。「她對我大吼大叫時,我覺得又驚訝又難過。」當你在「處理」某一項經驗時,要確定自己說的話都是聚焦於你的感受,而不是你對這件事的解讀和說明。使用諸如以下的措辭:生氣難過高興快樂憤怒害怕歡喜「你這麼做,讓我很憤怒」,這句話裡包括了你的經驗,而且也正在處理這個經驗。「你這樣做,讓我覺得你很可惡」就只是責難,卻在言語攻勢之前放上了「我覺得」。你的感覺就是最好的指標,顯示出你本著最理想的自我來認真過人生的成效如何。和另一個人討論自己的感覺,不旁述背景故事或是誰說了什麼之類的情節,也可以很健康。即使是尋求治療專家的協助,不要耽溺於任何痛苦的經驗太久,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去談論神經質的症狀,確實會讓這些症狀加劇、變多。好的治療專家會知道,該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過去,幫助你運用已經發生的一切,創造更令人嚮往的未來。現在,你正坐在駕駛座上,要駛向你一直夢想打造的未來。不僅如此,只要堅持這樣的意念,只講述你希望如何發展的結果,你就能在短期內達成目標,比你原本以為要耗時費年的速度快得多。史蒂芬迪亞茲(Steven Dietz)的劇作《小說》(Fiction)中,有一個角色論道:「作家不喜歡寫作,他們喜歡寫作完成的結果。」同樣地,人們也不喜歡改變,卻喜歡改變後的模樣。你已經付出了意願、時間和精力,不斷地移動手環,而且一再重新嘗試。你是一個新造的人,你已經改變了。奧利佛溫道爾霍姆斯(Oliver Wendall Holmes)說過:「被新觀念拓展過的心靈,絕不會再縮減為原本的規模。」你已經成功了。如果你在閱讀這一章時,還沒有成功地做到21天不抱怨,就讓本章作為這一天即將來臨的應許吧。你可以做到的。在下一章,你將聽見完成21天不抱怨挑戰的人們有何心聲,以及這項活動對他們所蘊含的意義。

推薦閱讀:

生活不會因抱怨而改變
嘴碎、愛抱怨、「中國式好人」的長輩帶孩子,如何將對孩子性格上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我想知道怎麼讓自己停止抱怨?
女人的抱怨,有玄機

TAG:世界 | 抱怨 |